ˋ
臺北市北市大附小111學年度 藍天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語文領域 | 6節 | 藍天班(五、四年級) | 楊淑玲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低組:陳○予(四/左癱型CP重)、陳🌕赫(四/自重)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高組
低組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根據主題自編課文做為文本,並蒐集網路相關圖片及影片,依學生能力編製學習進度和作業單。利用台北市立圖書館電子書資源進行閱讀。 二、教學方法 (1)以日常生活經驗為基礎,利用多感官提示,加強聆聽、記憶及執行能力。 (2)利用課文、圖卡、字卡、網路資源等內容加強表達和溝通能力。 (3)利用圖卡、字卡與實際物品做配對連結,增加圖卡、字彙理解及認讀。 (4)利用運筆練習、簡單字描寫、注音拼讀等加強寫字與識字能力。 (5)練習課文生詞及常用生活事物名稱,了解自編課文認識主題單元的內容意義。 三、教學評量 採形成性評量,操作、口語回答等配合個別能力差異進行評量。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複習 | 1 | 複習 | ||||
2 | 防疫新生活 高組: 課文朗誦、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語詞習寫、句型練習、繪本閱讀 低組: 課文聆聽、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運筆練習、繪本閱讀、溝通訓練 | 2 | 大家來演戲 高組: 課文朗誦、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語詞習寫、句型練習、繪本閱讀 低組: 低組: 課文聆聽、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運筆練習、繪本閱讀、溝通訓練 | ||||
3 | 3 | ||||||
4 | 4 | ||||||
5 | 5 | ||||||
6 | 6 | ||||||
7 | 7 | ||||||
8 | 交通你我他 高組: 課文朗誦、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語詞習寫、句型練習、繪本閱讀 低組: 課文聆聽、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運筆練習、繪本閱讀、溝通訓練 | 8 | 防災安全 高組: 課文朗誦、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語詞習寫、句型練習、繪本閱讀 低組: 課文聆聽、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運筆練習、繪本閱讀、溝通訓練 | ||||
9 | 9 | ||||||
10 | 10 | ||||||
11 | 11 | ||||||
12 | 12 | ||||||
13 | 13 | ||||||
14 | 台灣真水 高組: 課文朗誦、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語詞習寫、句型練習、繪本閱讀 低組: 課文聆聽、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運筆練習、繪本閱讀、溝通訓練 | 14 | 水上運動 高組: 課文朗誦、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語詞習寫、句型練習、繪本閱讀 低組: 課文聆聽、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運筆練習、繪本閱讀、溝通訓練 | ||||
15 | 15 | ||||||
16 | 16 | ||||||
17 | 17 | ||||||
18 | 18 | ||||||
19 | 19 | ||||||
20 | 期末複習 | 20 | 期末複習 |
臺北市北市大附小111學年度 藍天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語文領域 | 6節 | 藍天班(五年級) | 楊淑玲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中組: 郭○睿(五/其他輕)林○珏(五/智中)、張○婷(五/智重)、邱○懷(五/智中)、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根據主題自編課文做為文本,蒐集網路圖片及影片,並依學生能力編製學習進度和作 業單。利用台北市立圖書館電子資源進行閱讀。 二、教學方法 (1)以日常生活經驗為基礎,利用多感官提示,加強聆聽、記憶及執行能力。 (2)利用圖卡、字卡等加強表達和溝通能力。 (3)利用圖卡、字卡與實際物品做配對連結,增加圖卡、字彙理解及認讀。 (4)利用連線、圈選和描寫國字活動,進行紙筆作業練習。 (5)練習課文生詞及常用生活事物名稱,了解自編課文認識主題單元的內容意義。 三、教學評量 採形成性評量,操作、指認回答等配合個別能力差異進行評量。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複習 | 1 | 複習 | ||||
2 | 防疫新生活 課文朗誦、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圖詞卡配對、紙筆練習、繪本閱讀 | 2 | 大家來演戲 課文朗誦、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圖詞卡配對、紙筆練習、繪本閱讀 | ||||
3 | 3 | ||||||
4 | 4 | ||||||
5 | 5 | ||||||
6 | 6 | ||||||
7 | 7 | ||||||
8 | 交通你我他 課文朗誦、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圖詞卡配對、紙筆練習、繪本閱讀 | 8 | 防災安全 課文朗誦、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圖詞卡配對、紙筆練習、繪本閱讀 | ||||
9 | 9 | ||||||
10 | 10 | ||||||
11 | 11 | ||||||
12 | 12 | ||||||
13 | 13 | ||||||
14 | 台灣真水 課文朗誦、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圖詞卡配對、紙筆練習、繪本閱讀 | 14 | 水上運動 課文朗誦、文意理解、圖詞卡認識、圖詞卡配對、紙筆練習、繪本閱讀 | ||||
15 | 15 | ||||||
16 | 16 | ||||||
17 | 17 | ||||||
18 | 18 | ||||||
19 | 19 | ||||||
20 | 期末複習 | 20 | 期末複習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1學年度 藍天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數學(高、低組) | 4 | 藍天班 | 曾玉玲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陳○中(五/自輕)&范○瑜(四/自中)、陳○予(四/左癱型CP重)&陳○赫(四/自重)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環境■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科技 □資訊 □能源■安全■防災 □家庭教育■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1.在課程活動中,透過操作、觀察、推理,比較等策略執行,建立數學相關概念,並實際運用於生活中解決日常問題。 2.能報讀500以內的數,並實際操作等分活動,加深分數的概念。 3.學習大約時間的概念,在日常生活解決要等待多久的問題。 4.學習容量概念,應用於生活中並解決沖泡飲品等相關問題。 5.能理解生活中長短的概念,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課程內容以十二年課綱調整手冊學習重點第二、三階段為依據,並根據學生能力現況將坊間教材改編簡化,教材與學習單則參考南一版數學加以簡化及改編,授課時依照學生程度給予不同的教學活動及學習單。 2.教學方法 (1)在課程中以日常生活經驗為基礎,利用多感官提示以及實際操作方式,加強單元概念理解。 (2)利用圖卡、教具(如:積木、 雪花片、錢幣、糖果、量杯、量尺、小時鐘、數值板…)、玩具等讓學生操作體驗,習得容量、長度、數與量、時間等概念。 (3)學生作業單會以操作板和學習單並呈,手部動作較弱學生會將作業單改成圈選或指認方式。 3.教學評量 透過課堂操作活動及學習單習練習,採形成性評量,並配合學生個別能力差異進行評量。 | ||||||
教學安排(高組)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開學週 | 1 | 開學週 | ||||
2 | 彈性週 | 2 | 彈性週 | ||||
3 | 時間:
| 3 | 長度:
| ||||
4 | 4 | ||||||
5 | 5 | ||||||
6 | 6 | ||||||
7 | 7 | ||||||
8 | 8 | 加減的運算:
| |||||
9 | 認識形狀:
| 9 | |||||
10 | 10 | ||||||
11 | 11 | ||||||
12 | 12 | ||||||
13 | 13 | 分數(等分):
| |||||
14 | 容量:
| 14 | |||||
15 | 15 | ||||||
16 | 16 | ||||||
17 | 17 | ||||||
18 | 18 | 總複習 | |||||
19 | 總複習 | 19 | 總複習 | ||||
20 | 總複習 | 20 | 總複習 | ||||
21 | 總複習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1學年度 藍天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數學(中組) | 4 | 藍天班 | 曾玉玲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郭○睿(五/其他輕)、林○珏(五/智障中)、張○婷(五/智障重)、邱○懷(五/智障中)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科技 □資訊 □能源■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1.在課程活動中,透過操作、觀察、推理,比較等策略執行,建立數學相關概念,並實際運用於生活中解決日常問題。 2.能報讀500以內的數,並實際操作等分活動,加深分數的概念。 3.學習大約時間的概念,在日常生活解決要等待多久的問題。 4.學習容量概念,應用於生活中並解決沖泡飲品等相關問題。 5.能理解生活中長短的概念,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課程內容以十二年課綱調整手冊學習重點第二、三階段為依據,並根據學生能力現況將坊間教材改編簡化,教材與學習單則參考南一版數學加以簡化及改編,授課時依照學生程度給予不同的教學活動及學習單。 2.教學方法 (1)在課程中以日常生活經驗為基礎,利用多感官提示以及實際操作方式,加強單元概念理解。 (2)利用圖卡、教具(如:積木、 雪花片、錢幣、糖果、量杯、量尺、小時鐘、數值板…)、玩具等讓學生操作體驗,習得容量、長度、數與量、時間等概念。 (3)學生作業單會以操作板和學習單並呈,手部動作較弱學生會將作業單改成圈選或指認方式。 3.教學評量 透過課堂操作活動及學習單習練習,採形成性評量,並配合學生個別能力差異進行評量。 | ||||||
教學安排(中組)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開學週 | 1 | 開學週 | ||||
2 | 彈性週 | 2 | 複習上學期內容 | ||||
3 | 時間:
| 3 | 長度:
| ||||
4 | 4 | ||||||
5 | 5 | ||||||
6 | 6 | ||||||
7 | 7 | ||||||
8 | 8 | 加減的運算:
| |||||
9 | 認識形狀:
| 9 | |||||
10 | 10 | ||||||
11 | 11 | ||||||
12 | 12 | ||||||
13 | 13 | 分數(等分):
| |||||
14 | 容量:
| 14 | |||||
15 | 15 | ||||||
16 | 16 | ||||||
17 | 17 | ||||||
18 | 18 | 總複習 | |||||
19 | 總複習 | 19 | 總複習 | ||||
20 | 總複習 | 20 | 總複習 | ||||
21 | 總複習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1學年度 藍天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自然科學 | 2 | 藍天班 | 曾玉玲、丁文婷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六年級: 張○瑋(自閉輕)、林○緯(肢障重)、郭○維(自閉中)、吳○佳(染異重)、 林○慧(智障中)、許○維(自閉中) 五年級: 陳○瀚(多重中)、曾○凱(自閉症中)、郭○睿(其他輕)、陳○中(自閉症中)、林○珏(智障中)、邱○懷(智障中)、張○婷(智障重)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環境□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科技 ■資訊 □能源□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1.運用電腦、平板手機為教學器材,進行既有資料分類與整理 2.使用Window10內建Word、Movie maker進行影片編輯。 二、教學方法 (示範操作、討論、實作) 1.透過討論決定影片拍攝主題。 2.說明如何利用平板手機設備進行影片拍攝與匯入電腦,後續由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及練習。 3.整理既有檔案,並學習開啟資料夾進行分類。
透過實際動態練習,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給予個別化的指導,學期末做形成性評量。 備註:協助人員 助理員協助課程參與及協助情緒處理;教師根據工作分析視學生能力給予階段性協助。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開學週 | 1 | 開學週 | ||||
2 | 彈性週 | 2 | 彈性週 | ||||
3 | 電腦周邊設備使用:
| 3 | Word(個人簡歷):
| ||||
4 | 4 | ||||||
5 | 5 | ||||||
6 | 6 | ||||||
7 | 7 | ||||||
8 | 8 | ||||||
9 | 檔案的操作與管理:
| 9 | 影片拍攝與與簡易編輯:
| ||||
10 | 10 | ||||||
11 | 11 | ||||||
12 | 12 | ||||||
13 | 13 | ||||||
14 | 14 | ||||||
15 | Word(表格):
| 15 | 影片Youtube上傳:
| ||||
16 | 16 | ||||||
17 | 17 | ||||||
18 | 18 | ||||||
19 | 19 | ||||||
20 | 20 | 總複習 | |||||
21 | 總複習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1學年度 藍天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藝術領域 | 2 | 藍天班 | 曾玉玲、董宥汝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六年級: 張○瑋(自閉輕)、林○緯(肢障重)、郭○維(自閉中)、吳○佳(染異重)、 林○慧(智障中)、許○維(自閉中) 五年級: 陳○瀚(多重中)、曾○凱(自閉症中)、郭○睿(其他輕)、陳○中(自閉症中)、林○珏(智障中)、邱○懷(智障中)、張○婷(智障重)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環境■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科技 □資訊 □能源■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1.利用十二年課綱藝術領域高年級之學習重點,並參閱網路美術相關資源,並配合主題、母親節及畢業歡送會,設計教學活動內容。 2.運用多元媒材和平面、立體、設計技能運用,創作及製作符合主題和節日的作品。 二、教學方法 1.設計PPT、影片、圖片,利用多感官提示以及實際操作方式,加強操作技巧。 2.協同教學中會進行分組教學,並依學生能力現況做合適的學習目標要求。 3.使用多元媒材(水彩、色紙、鹽巴、彩色粉筆),運用技巧(彩繪、拓印、剪貼、摺紙)。 4.教學設計同時兼顧學生表現、鑑賞和實踐的學習。 三、教學評量 1.透過課堂操作活動及觀察進行成性評量,並配合學生個別能力差異進行評量。 2.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做問答、操作、創作表現進行評量,以了解學生學習狀況。 備註:特別協助 郭○睿、林○緯,因肢體障礙需要教師或助理員在旁給予較多肢體協助。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開學週 | 1 | 開學週 | ||||
2 | 彈性週 | 2 | 彈性週 | ||||
3 | 彩繪-水彩畫:
(運用水彩顏料,利用彩繪、蓋印等技巧創作作品) | 3 | 玩具DIY:
(運用日常生活小物如紙杯、瓶蓋、吸管、手套、繩子等,利用剪貼、切割、摺紙等技巧完成立體玩具) | ||||
4 | 4 | ||||||
5 | 5 | ||||||
6 | 6 | ||||||
7 | 7 | ||||||
8 | 8 | ||||||
9 | 摺紙&剪貼(交通相關):
(運用色紙及摺紙的技能,完成摺紙作品) | 9 | 摺紙(母親節):
(運用色紙及摺紙的技能,完成摺紙作品) | ||||
10 | 10 | ||||||
11 | 11 | ||||||
12 | 12 | ||||||
13 | 13 | ||||||
14 | 14 | ||||||
15 | 七彩鹽作品:
(利用鹽巴、彩色粉筆、顏料、玻璃瓶,運用混色、漸層、設計等技巧創作作品) | 15 | 素材拼貼:
(利用回收資源如寶特瓶、紙袋、紙盒等,運用剪貼技巧完成立體作品) | ||||
16 | 16 | ||||||
17 | 17 | ||||||
18 | 18 | ||||||
19 | 19 | ||||||
20 | 20 | 總複習 | |||||
21 | 總複習 |
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1學年度 藍天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藝術領域 (視覺藝術) | 2 | 藍天班 | 楊淑玲、林昭彣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陳○予(四/左癱型CP重)、陳🌕赫(四/自重)、范○瑜(四/自中)、陳○羽(四/自重)、周○延(四/自中)'洪○嫻(四/智中)、詹○彥(四/自重)、周○暄(四/自重)、楊○軒(四/自重)、陳○江(四/自重)、藍○婕(四/自重)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運用多元媒材(水彩、色紙、紙卡、紙偶),及工具技法(彩繪、摺紙、設計、剪貼)完成美術作品。 透過影片及圖片欣賞生活中的美感設計,欣賞自己和他人作品,並表達自己的感受。 將創作的作品布置於學習環境中,並在主題活動中進行表演。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根據十二年課綱藝術領域中年段的學習重點,參閱坊間書籍(創意摺紙夢工廠)(創意美術365)(50種創意美術遊戲)設計相關美術活動。 二、教學方法 1. 設計PPT、圖片及影片,介紹相關視覺藝術活動,讓學生了解美感和創作的概念。 2.使用多元媒材(水彩、色紙、紙卡、紙偶)和工具技法(彩繪、摺紙、設計、剪貼),根據主題單元重點進行創作 3.採分組混合能力協同教學,根據學生的能力,提供合適的協助和工具。 三、教學評量 透過操作和觀察進行形成性評量。 陳🌕羽、周○暄需需教師或助理員在旁注意處理情緒問題,陳○予需協助扶握手使用 工具,陳🌕赫需協助如廁處理。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蓋印畫 (運用多種媒材為印章,沾顏料創作作品,並將作品布置於教室中) | 1 | 做戲偶 (運用紙卡和紙袋,利用剪貼技能,設計製作紙偶,並於主題活動中表演) | ||||
2 | 2 | ||||||
3 | 3 | ||||||
4 | 4 | ||||||
5 | 5 | ||||||
6 | 6 | ||||||
7 | 7 | ||||||
8 | 紙卡設計 (運用紙卡和色紙,利用剪貼的技能,設計創作交通工具及標誌) | 8 | 做卡片 (運用紙卡和蠟筆,利用剪貼技能,設計創作安全意識卡片,及母親節卡片) | ||||
9 | 9 | ||||||
10 | 10 | ||||||
11 | 11 | ||||||
12 | 12 | ||||||
13 | 13 | ||||||
14 | 14 | ||||||
15 | 摺紙 (運用色紙及摺紙的技能,創作聖誕節和春節的飾品,並佈置於教室內外) | 15 | 彩繪 (運用水彩顏料,使用多種工具,進行彩繪創作,體驗創作樂趣) | ||||
16 | 16 | ||||||
17 | 17 | ||||||
18 | 18 | ||||||
19 | 19 | ||||||
20 | 20 | ||||||
21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1學年度 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健康與體育 | 2 | 海洋班、藍天班 | 丁文婷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六年級: 張○瑋(自閉症輕度)、林○緯(肢障重度)、郭○維(自閉症中度)、吳○佳(染異重度)、林○惠(智障中度)、許○維(自閉症中度) 五年級: 陳○瀚(多重中度)、曾○凱(自閉症中度)、郭○睿(其他輕度)、陳○中(自閉症中度)、林🌕珏(智障中度)、邱🌕懷(智障中度)、張🌕婷(智障重度)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本課程屬自編教材,教師根據學生能力及先備經驗,設計符合學生個別能力之樂棒、直排輪、桌球課程,進行教學及實際練習,並透過遊戲或比賽爭取好表現。 二、教學方法 口頭解說、肢體動作示範、實作練習 (1)說明課程規範、步驟拆解、教師示範,視學生程度給予所需協助。 (2)學生實際操作練習。 (3)透過遊戲和比賽爭取好表現。 三、教學評量 透過課堂實際操作活動,及學生參加比賽表現,採形成性及實作評量方式,並配合學生個別能力差異給予不同程度的協助及評量標準,進行多元化評量。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開學週 | 1 | 開學週 | ||||
2 | 彈性週 | 2 | 彈性週 | ||||
3 | 地板滾球練習 | 3 | 樂棒練習 | ||||
4 | 地板滾球練習 | 4 | 樂棒練習 | ||||
5 | 地板滾球練習 | 5 | 樂棒練習 | ||||
6 | 地板滾球練習 | 6 | 樂棒練習 | ||||
7 | 地板滾球練習 | 7 | 樂棒練習 | ||||
8 | 直排輪獨立穿脫練習、S型前進 | 8 | 直排輪獨立穿脫練習、繞圈前進 | ||||
9 | 直排輪獨立穿脫練習、S型前進 | 9 | 直排輪獨立穿脫練習、繞圈前進 | ||||
10 | 直排輪獨立穿脫練習、跨越障礙物 | 10 | 直排輪獨立穿脫練習、繞圈前進+蹲撿物 | ||||
11 | 直排輪獨立穿脫練習、跨越障礙物 | 11 | 直排輪獨立穿脫練習、繞圈前進+蹲撿物 | ||||
12 | 直排輪獨立穿脫練習、加速前進 | 12 | 直排輪獨立穿脫練習、綜合練習 | ||||
13 | 直排輪獨立穿脫練習、加速前進 | 13 | 直排輪獨立穿脫練習、綜合練習 | ||||
14 | 桌球-認識桌球相關器材 | 14 | 桌球-複習用手彈球 | ||||
15 | 桌球-用手彈球 | 15 | 桌球-複習向上拍球、發球 | ||||
16 | 桌球-用手彈球 | 16 | 桌球-複習反手推球 | ||||
17 | 桌球-向上拍球、發球 | 17 | 桌球-兩人推球練習 | ||||
18 | 桌球-向上拍球、發球 | 18 | 桌球-兩人推球練習 | ||||
19 | 桌球-反手推球 | 19 | 桌球-兩人推球練習 | ||||
20 | 桌球-反手推球 | 20 | 總複習 | ||||
21 | 總複習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1學年度 藍天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健康與體育 (知動) | 2 | 藍天班 | 楊淑玲、盧文怡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四年級:陳○予(多障重)、陳O赫(自重)、范O瑜(自中)、詹O彥(自重)、周O晅(自重)、楊O軒(自重)、陳O江(自重)、藍O婕(自重)、洪O嫻(智中)、陳O羽(自重)、周O延(自中)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課程與教材參考十二年課綱健康與體育領域學習重點,並簡化與改編普通教材內容,授課時依照學生能力給予不同程度的協助。 二、教學方法 (1)透過暖身運動及核心肌力訓練,加強肢體伸展的動作,提升學生肌耐力及柔軟度 (2)運用適應體育概念,教師會在每個活動前先示範與說明活動的步驟與器材的使用方法。 (3)每週重複的練習活動,提升學生動作的耐力及精熟度。 (4)以闖關方式進行二~三個關卡,讓學生輪流等待來完成,增添活動學習趣味性。 三、教學評量 透過實際動態練習,給予個別化的指導,進行形成性評量。 備註:陳○予(多障重)有肢體障礙,其學習內容會做調整,增加物理治療師建議的復健活動。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準備週 | 1 | 準備週 | ||||
2 | 暖身操、核心肌力訓練。 跑步跨欄技巧練習 | 2 | 暖身操、核心肌力訓練。 跳繩技巧練習。 | ||||
3 | 3 | ||||||
4 | 4 | ||||||
5 | 5 | ||||||
6 | 6 | ||||||
7 | 暖身操、核心肌力訓練。 跳躍技巧練習。 | 7 | 暖身操、核心肌力訓練。 羽毛球技巧練習。 | ||||
8 | 8 | ||||||
9 | 9 | ||||||
10 | 10 | ||||||
11 | 11 | ||||||
12 | 暖身操、核心肌力訓練。 拍運球、丟接球技巧練習。 | 12 | 暖身操、核心肌力訓練。 體操技巧練習 | ||||
13 | 13 | ||||||
14 | 14 | ||||||
15 | 15 | ||||||
16 | 16 | ||||||
17 | 暖身操、核心肌力訓練 跨欄、跳躍、運球、丟接球闖關綜合練習 | 17 | 暖身操、核心肌力訓練 體操、跳繩、羽毛球闖關綜合練習 | ||||
18 | 18 | ||||||
19 | 19 | ||||||
20 | 20 | ||||||
21 |
臺北立大學附小111學年度 藍天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殊需求/ 生活管理 | (四)-3節,(五)-4節 | 藍天班 | 楊淑玲、曾玉玲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五年級:郭○睿(其他輕度)、陳○中(自閉症中度)、林○珏(智障中)、邱○懷(智障中) 、張○婷(智障重) 四年級:陳○予(多障重)、陳O赫(自閉症重)、范O瑜(自閉症中)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根據十二年課綱特殊需求領域的生活管理科目學習重點規劃學習架構,依據學生一天生活所需技能進行重點訓練。 二、教學方法 (1)根據學生能力現況,將操作活動進行工作分析,提供學生合適協助以完成操作。 (2)在合適時間學習操作,例如午餐時間進行清潔、收拾便當盒和整理桌面。 (2)重複並實際練習,加強清潔環境、刷牙、洗臉以及如廁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學評量 採實作評量,於活動操作中觀察學生表現並記錄其學習成效 *備註:郭○睿(其他輕度)有頑固癲癇,左手偏癱;陳○予(多障重)坐輪椅,左邊偏癱,生活自理操作時需大人較多協助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1.午餐教育:
2.生活自理:
掃地、拖地、擦拭桌椅 | 1 | 1.午餐教育: (1)自己打飯打菜、進食、喝湯。 (2)搭隔板、收拾便當盒並整理環境清潔。 2.生活自理: (1)刷牙、洗臉練習。 (2)如廁訓練。 (3)鋪床、摺被子。
掃地、拖地、擦拭桌椅 | ||||
2 | 2 | ||||||
3 | 3 | ||||||
4 | 4 | ||||||
5 | 5 | ||||||
6 | 6 | ||||||
7 | 7 | ||||||
8 | 8 | ||||||
9 | 9 | ||||||
10 | 10 | ||||||
11 | 11 | ||||||
12 | 12 | ||||||
13 | 13 | ||||||
14 | 14 | ||||||
15 | 15 | ||||||
16 | 16 | ||||||
17 | 17 | ||||||
18 | 18 | ||||||
19 | 19 | ||||||
20 | 20 | ||||||
21 |
臺北立大學附小111學年度 藍天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殊需求/ 功能性動作訓練 | 2節 | 藍天班 | 楊淑玲、曾玉玲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五年級:郭○睿(其他輕度)、陳○中(自閉症中度)、林○珏(智障中)、邱○懷(智障中) 、張○婷(智障重) 四年級:陳○予(多障重)、陳O赫(自閉症重)、范O瑜(自閉症中)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根據十二年課綱特殊需求領域的功能性動作訓練科目學習重點規劃學習架構,依據治療師建議活動進行重點訓練。 二、教學方法 (1)根據學生能力現況,將活動分成大肌肉運動(核心機能、下肢肌耐力)和精細動作(手部操作)。 (2)依學生能力進行操練難度,能自己完成的學生採自主練習,須老師提醒或協助的,則給予較多協助。 (3)星期一二三五晨光重複並實際練習,加強大肌肉耐力和精細動作能力。 三、教學評量 採實作評量,於活動操作中觀察學生表現並記錄其學習成效 *備註:郭○睿(其他輕度)有頑固癲癇,左手偏癱;陳○予(多障重)坐輪椅,左邊偏癱,進行功能性動作時需大人一對一練習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1.大肌肉活動 (1)躺臥舉腿15-20下 (2)扶物蹲站20-30下 (3)登階20-30下 (4)操場跑走2圈 (5)爬四層樓樓梯1趟 2.精細動作 (1)夾長尾夾10個 (2)剪幾何圖形 3.肢體障礙學生進行治療師建議復健動作 (1)連續坐站10下 (2)躺臥抬臀20下 (3)躺臥屈膝輪流抬腳20下 | 1 | 1.大肌肉活動 (1)躺臥舉腿20-30下 (2)扶物蹲站30-40下 (3)登階30-40下 (4)操場跑走3圈 (5)爬四層樓樓梯2趟 2.精細動作 (1)夾長尾夾10個 (2)剪幾何圖形 3.肢體障礙學生進行治療師建議復健動作 (1)連續坐站10下 (2)躺臥抬臀30下 (3)躺臥屈膝輪流抬腳30下 | ||||
2 | 2 | ||||||
3 | 3 | ||||||
4 | 4 | ||||||
5 | 5 | ||||||
6 | 6 | ||||||
7 | 7 | ||||||
8 | 8 | ||||||
9 | 9 | ||||||
10 | 10 | ||||||
11 | 11 | ||||||
12 | 12 | ||||||
13 | 13 | ||||||
14 | 14 | ||||||
15 | 15 | ||||||
16 | 16 | ||||||
17 | 17 | ||||||
18 | 18 | ||||||
19 | 19 | ||||||
20 | 20 |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