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領域 /學習策略 | 1節 | 潛能班 | 李伊真、呂庭儀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404翟○和405陳○鈞407楊○宇501黃○婷501溫○翰502陳○波 502劉○燁503黃○家504鄧○妤504吳○弘505吳○樑506李○澐 506蕭○澤507郭○睿603張○愷604程○睿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本學期課程規畫及大綱說明 | |||||
2 | 專注力策略概說 | |||||
3 | 集中式注意力策略 | |||||
4 | 持續式注意力策略 | |||||
5 | 專注力策略於學科之應用(1) | |||||
6 | 選擇性注意力策略 | |||||
7 | 交替式注意力策略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a.自編。 b.四五六年級各領域教科書。 2.教學方法 a.拆解教學內容分析學習內容。 b.以遊戲及活動介入,了解自身的專注力並遷移到各科的學習中。 c.以學生平時表現分析,協助其統整自身學習表現的優弱勢。 d.師生互相討論/詢問以了解學習內容。 3.教學評量 a.於潛能班課堂中觀察學生口語表達、小組合作表現及理解狀況。 b.學生在潛能班課堂中,能依指定學習 內容達成各項策略表現。 c.訪談學生原班導師及科任教師,在各 學科中的學習態度及專注力表現。 | 8 | 專注力策略於學科之應用(2) | |||
9 | 情境式專注力策略總檢核(1) | |||||
10 | 情境式專注力策略總檢核(2) | |||||
11 | 情境式專注力策略總檢核(3) | |||||
12 | 學習動機大檢測 | |||||
13 | 學習v.s玩樂動機分析 | |||||
14 | 學習的目的為何? | |||||
15 | 學習成就感從哪裡來? | |||||
16 | 學習的準備及學後的調整 | |||||
17 | 平時成績自我調查 | |||||
18 | 分析自身學習狀況並訂定目標 | |||||
19 | 動機策略總檢核(1) | |||||
20 | 動機策略總檢核(2) |
臺北市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領域 /社會技巧 | 1節 | 潛能班 | 李伊真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102陳○岑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並在與同儕互動時能主動說出自己當時的情緒並自我安慰。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本學期課程規畫及大綱說明 | |||||
2 | 同儕邀請卡製作 | |||||
3 | 遊戲選擇及教學(1) | |||||
4 | 遊戲選擇及教學(2) | |||||
5 | 遊戲選擇及教學(3) | |||||
6 | 桌遊/遊戲的輪替 | |||||
7 | 影片討論及修正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a.自編。 b.桌上型&動態遊戲素材。 2.教學方式 a.拆解教學內容、簡化學習內容 b.運用舉例、說明、情境連結輔助學習 內容理解。 c.師生互相討論/詢問以了解學習內容。 d.影片回溯,練習覺察自身的學習表現。 3.多元評量方式 a.於潛能班課堂中觀察學生口語表達、 學習表現、同儕互動及理解狀況。 b.於潛能班課堂中以問答方式了解學生 口語表達、學習表現及理解狀況。 | 8 | 桌遊/分辨表達情緒 | |||
9 | 影片討論及修正 | |||||
10 | 桌遊/取捨的重要 | |||||
11 | 影片討論及修正 | |||||
12 | 桌遊/風水輪流轉 | |||||
13 | 影片討論及修正 | |||||
14 | 遊戲/動態遊戲的規則及策略(1) | |||||
15 | 影片討論及修正 | |||||
16 | 遊戲/動態遊戲的規則及策略(2) | |||||
17 | 影片討論及修正 | |||||
18 | 遊戲/動態遊戲的規則及策略(3) | |||||
19 | 影片討論及修正 | |||||
20 | 期末統整及檢討 | |||||
臺北市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領域 /社會技巧 | 1節 | 潛能班 | 李伊真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102黃○揚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並在與同儕互動時能主動說出自己當時的情緒並自我安慰。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本學期課程規畫及大綱說明 | |||||
2 | 同儕邀請卡製作 | |||||
3 | 遊戲選擇及教學(1) | |||||
4 | 遊戲選擇及教學(2) | |||||
5 | 遊戲選擇及教學(3) | |||||
6 | 桌遊/遊戲的輪替 | |||||
7 | 影片討論及修正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a.自編。 b.桌上型&動態遊戲素材。 2.教學方式 a.拆解教學內容、簡化學習內容 b.運用舉例、說明、情境連結輔助學習 內容理解。 c.師生互相討論/詢問以了解學習內容。 d.影片回溯,練習覺察自身的學習表現。 3.多元評量方式 a.於潛能班課堂中觀察學生口語表達、 學習表現、同儕互動及理解狀況。 b.於潛能班課堂中以問答方式了解學生 口語表達、學習表現及理解狀況。 | 8 | 桌遊/分辨表達情緒 | |||
9 | 影片討論及修正 | |||||
10 | 桌遊/取捨的重要 | |||||
11 | 影片討論及修正 | |||||
12 | 桌遊/風水輪流轉 | |||||
13 | 影片討論及修正 | |||||
14 | 遊戲/動態遊戲的規則及策略(1) | |||||
15 | 影片討論及修正 | |||||
16 | 遊戲/動態遊戲的規則及策略(2) | |||||
17 | 影片討論及修正 | |||||
18 | 遊戲/動態遊戲的規則及策略(3) | |||||
19 | 影片討論及修正 | |||||
20 | 期末統整及檢討 | |||||
臺北市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領域 /社會技巧 | 2節 | 潛能班 | 李伊真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301魏○騫、301莊○冰、304李○喆、302鄭○瀞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本學期課程規畫及大綱說明 | |||||
2 | 同儕邀請卡製作&遊戲教學(1) | |||||
3 | 桌遊/志同道合 | |||||
4 | 桌遊/犧牲小我(1) | |||||
5 | 桌遊/犧牲小我(2) | |||||
6 | 影片討論:這對我有好處嗎? | |||||
7 | 桌遊/對話與討論(1)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a.自編。 b.桌上型遊戲素材 c.提供多媒體及角色扮演情境,學習換 位思考,增進學生對情境的理解及轉 換思考模式。 2.教學方式 a.拆解教學內容、簡化學習內容 b.運用舉例、說明、情境連結輔助學習 內容理解。 c.師生互相討論/詢問以了解學習內容。 d.影片討論及角色扮演,練習覺察自身 的學習表現。 3.多元評量方式 a.於潛能班課堂中觀察學生口語表達、 學習表現、同儕互動及理解狀況。 b.於潛能班課堂中以問答方式了解學生 口語表達、學習表現及理解狀況。 | 8 | 桌遊/對話與討論(2) | |||
9 | 遊戲:雞同鴨講 | |||||
10 | 影片回顧與討論 | |||||
11 | 同儕邀請卡製作&遊戲教學(2) | |||||
12 | 桌遊/合作與同盟(1) | |||||
13 | 桌遊/合作與同盟(2) | |||||
14 | 影片討論:分工合作力量大 | |||||
15 | 桌遊/你想的和我不一樣(2) | |||||
16 | 桌遊/你想的和我不一樣(2) | |||||
17 | 影片討論:尊重他人的想法 | |||||
18 | 角色扮演:換位思考 | |||||
19 | 影片回顧與討論 | |||||
20 | 期末統整及檢討 | |||||
臺北市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領域 /社會技巧 | 1節 | 潛能班 | 李伊真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506蕭○澤、501黃○婷、501溫○翰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並在下次類似情境發生時主動說出自己當時的情緒,並表現出調整的態度。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本學期課程規畫及大綱說明 | |||||
2 | 同儕邀請卡製作&遊戲教學(1) | |||||
3 | 桌遊/志同道合 | |||||
4 | 桌遊/犧牲小我(1) | |||||
5 | 桌遊/犧牲小我(2) | |||||
6 | 影片討論:這對我有好處嗎? | |||||
7 | 桌遊/對話與討論(1)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a.自編。 b.桌上型遊戲素材 c.提供多媒體及角色扮演情境,學習換 位思考,增進學生對情境的理解及轉 換思考模式。 2.教學方式 a.拆解教學內容、簡化學習內容 b.運用舉例、說明、情境連結輔助學習 內容理解。 c.師生互相討論/詢問以了解學習內容。 d.影片討論及角色扮演,練習覺察自身 的學習表現。 3.多元評量方式 a.於潛能班課堂中觀察學生口語表達、 學習表現、同儕互動及理解狀況。 b.於潛能班課堂中以問答方式了解學生 口語表達、學習表現及理解狀況。 | 8 | 桌遊/對話與討論(2) | |||
9 | 遊戲:雞同鴨講 | |||||
10 | 影片回顧與討論 | |||||
11 | 同儕邀請卡製作&遊戲教學(2) | |||||
12 | 桌遊/合作與同盟(1) | |||||
13 | 桌遊/合作與同盟(2) | |||||
14 | 影片討論:分工合作力量大 | |||||
15 | 桌遊/你想的和我不一樣(2) | |||||
16 | 桌遊/你想的和我不一樣(2) | |||||
17 | 影片討論:尊重他人的想法 | |||||
18 | 角色扮演:換位思考 | |||||
19 | 影片回顧與討論 | |||||
20 | 期末統整及檢討 |
臺北市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領域 /社會技巧 | 1節 | 潛能班 | 李伊真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507鄭○安、507郭○睿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本學期課程規畫及大綱說明 | |||||
2 | 同儕邀請卡製作 | |||||
3 | 遊戲選擇及教學(1) | |||||
4 | 遊戲選擇及教學(2) | |||||
5 | 遊戲選擇及教學(3) | |||||
6 | 桌遊/志同道合 | |||||
7 | 影片討論&情緒卡策略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a.自編。 b.桌上型遊戲素材 c.提供多媒體及角色扮演情境,學習換 位思考,增進學生對情境的理解及轉 換思考模式。 2.教學方式 a.拆解教學內容、簡化學習內容 b.運用舉例、說明、情境連結輔助學習 內容理解。 c.師生互相討論/詢問以了解學習內容。 d.影片討論及角色扮演,練習覺察自身 的學習表現。 3.多元評量方式 a.於潛能班課堂中觀察學生口語表達、 學習表現、同儕互動及理解狀況。 b.於潛能班課堂中以問答方式了解學生 口語表達、學習表現及理解狀況。 | 8 | 桌遊/合作關係 | |||
9 | 影片討論&情緒卡策略 | |||||
10 | 桌遊/敵對關係 | |||||
11 | 影片討論&情緒卡策略 | |||||
12 | 桌遊/過程與結果 | |||||
13 | 影片討論&情緒卡策略 | |||||
14 | 桌遊/運氣不由人 | |||||
15 | 影片討論&情緒卡策略 | |||||
16 | 中國象棋/全盤考量的重要(1) | |||||
17 | 影片討論&情緒卡策略 | |||||
18 | 中國象棋/全盤考量的重要(2) | |||||
19 | 影片討論&情緒卡策略 | |||||
20 | 期末統整及檢討 |
北市大附設國民小學109學年度第1 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國語 | 1節 | 資源班 | 李伊真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103黃○馨107李○亦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 習 重 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首冊第一課:貓咪/ 注音符號之書寫、拼讀及聲調 | |||||
2 | 首冊第二課:鵝寶寶/ 注音符號之書寫、拼讀及聲調 | |||||
3 | 首冊第三課:河馬和河狸/注音符號之書寫、拼讀及聲調 | |||||
4 | 首冊第四課:笑嘻嘻/ 注音符號之書寫、拼讀及聲調 | |||||
5 | 首冊第五課:蹺蹺板/ 注音符號之書寫、拼讀及聲調 | |||||
6 | 首冊第六課:謝謝老師/ 注音符號之書寫、拼讀及聲調 | |||||
7 | 首冊第七課:龜兔賽跑/ 注音符號之書寫、拼讀及聲調 | |||||
8 | 首冊第八課:拔蘿蔔/ 注音符號之書寫、拼讀及聲調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根據康軒版一年級國語首冊、第一冊課本改編教材。 (2)運用操作性教具及網路影音資源,幫助學生對抽象之注音符號及國字等加強學習效果。 2.教學方法 (1) 運用多媒體教學、具體注音符號教具操作。 (2)多層次調整:依學生能力與需求,協助完成學習單與個別特殊需求課程。 (3)運用綜合法教學,在自然環境中學習注音符號與國字。 3.教學評量 (1)課程參與度 (2)口頭評量 (3)隨堂紙筆測驗 | 9 | 首冊第九課:動物狂歡會/ 注音符號之書寫、拼讀及聲調 | |||
10 | 首冊總複習 | |||||
11 | 注音符號檢測練習 | |||||
12 | 第一課:拍拍手/ 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 |||||
13 | 第二課:這是誰的/ 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 |||||
14 | 第三課:秋千/ 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 |||||
15 | 第四課:長大/ 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 |||||
16 | 第五課:比一比/ 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 |||||
17 | 第六課:小路/ 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 |||||
18 | 閱讀階梯:擁抱 | |||||
19 | 第一冊總複習 | |||||
20 | 總複習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語文領域- 國語文 | 2節 | 潛能班 | 李伊真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302張○熙308林○太308鍾○熹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爸爸的相簿/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2 | 長大這件事/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3 | 老寶貝/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4 | 辦桌/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5 | 有點黏又不會太黏/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6 | 不一樣的捷運站/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7 | 馬太鞍的巴拉告/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字頻表-將課本生字依據字頻高低製作部件故事法學習單,透過部件故事法協助學生有系統的解構字體。 (2)漢字影片:透過動畫將中文字體演變展示給學生觀賞,透過影片將部件、部首的意義與字義結合。 2.教學方法 (1)拆解課文分段呈現方式以簡化文章長度 (2)運用筆記、劃記、問答、線索搜尋、重點提示等閱讀策略輔助學習。 (3)用自然段與意義段分析課文內容以利統整。 (4)師生互相討論/詢問以解析文章內容。 3.教學評量
| 8 | 閱讀開門一/傘 | |||
9 | 第一次月考總複習 | |||||
10 | 定期評量 | |||||
11 | 淡水小鎮/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2 | 回到鹿港/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3 | 參觀安平古堡/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4 | 聽神木說話/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5 | 字字看心情/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6 | 數字好好玩/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7 | 神射手與賣油翁/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8 | 閱讀開門/白鶴報恩 | |||||
19 | 第一次月考總複習 | |||||
20 | 定期評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語文領域- 國語文 | 2節 | 潛能班 | 李伊真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301魏○騫1 301莊○冰 301李○芳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爸爸的相簿/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2 | 長大這件事/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3 | 老寶貝/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4 | 辦桌/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5 | 有點黏又不會太黏/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6 | 不一樣的捷運站/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7 | 馬太鞍的巴拉告/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字頻表-將課本生字依據字頻高低製作部件故事法學習單,透過部件故事法協助學生有系統的解構字體。 (2)漢字影片:透過動畫將中文字體演變展示給學生觀賞,透過影片將部件、部首的意義與字義結合。 2.教學方法 (1)拆解課文分段呈現方式以簡化文章長度 (2)運用筆記、劃記、問答、線索搜尋、重點提示等閱讀策略輔助學習。 (3)用自然段與意義段分析課文內容以利統整。 (4)師生互相討論/詢問以解析文章內容。 3.教學評量
| 8 | 閱讀開門一/傘 | |||
9 | 第一次月考總複習 | |||||
10 | 定期評量 | |||||
11 | 淡水小鎮/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2 | 回到鹿港/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3 | 參觀安平古堡/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4 | 聽神木說話/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5 | 字字看心情/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6 | 數字好好玩/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7 | 神射手與賣油翁/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8 | 閱讀開門/白鶴報恩 | |||||
19 | 第一次月考總複習 | |||||
20 | 定期評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語文領域- 國語文 | 2節 | 潛能班 | 李伊真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303林○騏 308鄧○緯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爸爸的相簿/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2 | 長大這件事/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3 | 老寶貝/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4 | 辦桌/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5 | 有點黏又不會太黏/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6 | 不一樣的捷運站/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7 | 馬太鞍的巴拉告/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字頻表-將課本生字依據字頻高低製作部件故事法學習單,透過部件故事法協助學生有系統的解構字體。 (2)漢字影片:透過動畫將中文字體演變展示給學生觀賞,透過影片將部件、部首的意義與字義結合。 2.教學方法 (1)拆解課文分段呈現方式以簡化文章長度 (2)運用筆記、劃記、問答、線索搜尋、重點提示等閱讀策略輔助學習。 (3)用自然段與意義段分析課文內容以利統整。 (4)師生互相討論/詢問以解析文章內容。 3.教學評量
| 8 | 閱讀開門一/傘 | |||
9 | 第一次月考總複習 | |||||
10 | 定期評量 | |||||
11 | 淡水小鎮/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2 | 回到鹿港/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3 | 參觀安平古堡/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4 | 聽神木說話/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5 | 字字看心情/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6 | 數字好好玩/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7 | 神射手與賣油翁/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8 | 閱讀開門/白鶴報恩 | |||||
19 | 第一次月考總複習 | |||||
20 | 定期評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語文領域- 國語文 | 2節 | 潛能班 | 李伊真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505吳○樑507鄭○安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拔一條河/字詞意、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2 | 從空中看臺灣/字詞意、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3 | 蚊帳大使/字詞意、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4 | 分享的力量/字詞意、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5 | 田裡的魔法師/字詞意、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6 | 從失敗中覺醒/字詞意、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7 | 攀登生命的高峰/字詞意、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字頻表-將課本生字依據字頻高低製作部件故事法學習單,透過部件故事法協助學生有系統的解構字體。 (2)漢字影片:透過動畫將中文字體演變展示給學生觀賞,透過影片將部件、部首的意義與字義結合。 (3)心智圖表:教師自編心智圖表,分析每課課文結構並協助學生統整出重典概念。 2.教學方法 (1)拆解課文分段呈現以協助學生分段理解。 (2)運用筆記、劃記、問答、線索搜尋、重點提示等閱讀策略輔助學習。 (3)用自然段與意義段分析課文內容以利統整。 (4)師生互相討論/詢問以解析文章內容。 3.教學評量
| 8 | 閱讀階梯一-永不掉落的葉子 | |||
9 | 第一次定期評量總複習 | |||||
10 | 定期評量 | |||||
11 | 火星人,你好嗎? | |||||
12 | 溪谷間的野鳥/字詞意、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3 | 海豚/字詞意、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4 | 你想做人魚嗎?/字詞意、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5 | 衝破逆境/字詞意、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6 | 想念的季節/字詞意、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7 | 小樹/字詞意、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8 | 閱讀階梯二-珍惜水資源 | |||||
19 | 第二次定期評量總複習 | |||||
20 | 定期評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數學 | 2節 | 潛能班 | 李伊真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507鄭○安508鄭○祥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單元一:多位小數 | |||||
2 | 單元一:多位小數 | |||||
3 | 單元二:因數與公因數 | |||||
4 | 單元二:因數與公因數 | |||||
5 | 單元三:倍數與公倍數 | |||||
6 | 單元三:倍數與公倍數 | |||||
7 | 單元四:平面圖形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參考翰林版數學五上課程內容,自編 各單元計算與解題策略步驟卡。 (2)分析學生先備能力,連結現階段單元 內容,並按照學生能力佈題。 2.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運用具體教具操作與觀察。 (2)圖示教學與解題步驟提示卡教學,以強化計算與解題能力。 (3)運用直接教學找關鍵字畫重點、理解題意、判斷運算方法、步驟分解解題策略。 3.教學評量 (1)課程參與態度、專心度、發表情形 (2)運用解題策略寫學習單情形及完成狀況 (3)隨堂紙筆測驗 | 8 | 單元四平面圖形 | |||
9 | 單元五:多位數的乘除 | |||||
10 | 單元五:多位數的乘除 | |||||
11 | 單元六:擴分、約分和通分 | |||||
12 | 單元六:擴分、約分和通分 | |||||
13 | 單元七:異分母分數的加減 | |||||
14 | 單元七:異分母分數的加減 | |||||
15 | 單元八:四則運算 | |||||
16 | 單元八:四則運算 | |||||
17 | 單元九:面積 | |||||
18 | 單元九:面積 | |||||
19 | 單元十:線對稱圖形 | |||||
20 | 單元四平面圖形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數學 | 1節 | 潛能班 | 李伊真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501溫○翰 502劉○燁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單元一:多位小數 | |||||
2 | 單元一:多位小數 | |||||
3 | 單元二:因數與公因數 | |||||
4 | 單元二:因數與公因數 | |||||
5 | 單元三:倍數與公倍數 | |||||
6 | 單元三:倍數與公倍數 | |||||
7 | 單元四:平面圖形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參考翰林版數學五上課程內容,自編 各單元計算與解題策略步驟卡。 (2)分析學生先備能力,連結現階段單元 內容,並按照學生能力佈題。 2.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運用具體教具操作與觀察。 (2)圖示教學與解題步驟提示卡教學,以強化計算與解題能力。 (3)運用直接教學找關鍵字畫重點、理解題意、判斷運算方法、步驟分解解題策略。 3.教學評量 (1)課程參與態度、專心度、發表情形 (2)運用解題策略寫學習單情形及完成狀況 (3)隨堂紙筆測驗 | 8 | 單元四平面圖形 | |||
9 | 單元五:多位數的乘除 | |||||
10 | 單元五:多位數的乘除 | |||||
11 | 單元六:擴分、約分和通分 | |||||
12 | 單元六:擴分、約分和通分 | |||||
13 | 單元七:異分母分數的加減 | |||||
14 | 單元七:異分母分數的加減 | |||||
15 | 單元八:四則運算 | |||||
16 | 單元八:四則運算 | |||||
17 | 單元九:面積 | |||||
18 | 單元九:面積 | |||||
19 | 單元十:線對稱圖形 | |||||
20 | 單元四平面圖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