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大附小114學年度資源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健康與體育 | 1 | 資源班 | 林文鴻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二年級:自閉症4位、情障2位、其他障礙1位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1.能運用參照能力在暖身活動中熟悉身體關節及肌肉伸展的技能,在資源班大團體課程中能跟隨學習焦點做出各部位暖身動作。 2.能藉由分解、模仿及比較動作等方法,認識並熟悉運動技能及要領,在資源班大團體課程中能表現出身體協調動作(走、跑、跳、翻滾、支撐、平衡、懸垂等),並說出正確的動作名稱。 3.能藉由分解、模仿及比較動作等方法,認識並正確使用運動器材(呼拉圈、跳繩、球類…等),在資源班大團體課程中能正確操作並積極進行競賽遊戲。 | ||||
議題融入 | □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 □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多元文化□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團體形成、認識老師與成員、 課程內容與上課規範說明。 2.勇闖平衡木/平衡、核心肌群控制 3.跳床遊戲/肌耐力、視動 4.綜合闖關活動(依照2.3點進行) 5.灌籃高手/拍球、接球基本動作 6.灌籃高手/傳球、閃球基本動作 7.綜合闖關活動(依照5.6點進行) | 1.暖身活動、喚起團體規範:教室大風吹、老師說 2.瑜珈小子/本體覺、肢體伸展及柔軟 3.動物模仿大賽/肌耐力、提高心肺率 4.綜合闖關活動(依照2.3點進行) 5.急速小子/跳躍與衝刺動作 6.急速小子/組合式跳躍動作 7.綜合闖關活動(依照5.6點進行)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參考康軒及翰林版一、二年級課程內容、自編各單元教材。 (2)將動作技能訓練融入遊戲中,提高學生學習動機。 (3)利用校內資源,如:操場、知動教室各種設備,以及體育器材等進行教學調整。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依學生學習表現進行動態評量,以利彈性調整學生學習層次。﹚ 註:本課程學習時間安排經由IEP會議決議。 |
臺北市大附小114學年度資源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健康與體育 | 1 | 資源班 | 林文鴻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六年級學障5位、情障2位、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1. 能在運動前,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及運動項目,充分做出各種暖身、伸展動作,預防動作傷害,並願意應用到日常生活及校內外相關活動中。 2.能透過動作分解,熟習運動技能要素及要領,在球場上做出拍球、拋接球、傳接球、擲球、擊球等球類技巧,並願意應用到日常生活及校內外相關活動中。 3. 能在分組活動中,透過賽前討論的方式與同學分享人與人、人與球關係攻防概念,並在場上遵行討論結果努力比賽,並願意應用到日常生活及校內外相關活動中。 4. 在和同學進行合作性運動時,能運用心智理論技巧,同理他人感受、說出正向語言鼓勵同儕,並願意應用到日常生活及校內外相關活動中。 | ||||
議題融入 | ■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 □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多元文化□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肌耐力量測/上肢穩定核心訓練 2.敏捷力量測/繩梯基本步伐1 3.球類技巧/球感培養自拋自接 4.球類技巧/滾地球與側併步過肩高手傳接球 5.球類技巧/過肩高手傳接球 6.球類技巧/短距離快速傳接球與墊步練習 7.身體協調/跨中線運動 8.反應、專注力/標示圓1 9.反應、專注力/起跑活動 10.專注力、記憶力/標示圓2 11.打擊技巧/打擊姿勢分解 12.打擊技巧/專注力訓練 13.樂棒規則說明/攻佔城堡 | 1.敏捷力量測/繩梯 2.樂棒戰略討論/進攻判斷揮擊方向判別 3.樂棒戰略討論/守備判斷傳壘戰術 4.樂棒綜合訓練/如何調適情緒 5.樂棒綜合訓練/如何鼓舞士氣 6.樂棒綜合訓練/打擊特訓 7.樂棒綜合訓練/守備考驗 8.身體協調/節奏運動 9.反應、專注力/花式折返 10.球類技巧/運球技巧 11.球類技巧/投籃技巧 12.球類技巧/跨步上籃/ 13.籃球規則說明/偷雞蛋 14.籃球防守/身體距離、手勢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
參考暖身操、核心肌群與節奏運動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 ﹚ 註:本課程學習時間安排經由IEP會議決議。 |
臺北市大附小114學年度資源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學習策略 | 1 | 資源班 | 林文鴻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三年級:自閉症2人 *因同年段無能力相當的學生,因此本節僅兩位個別化上課。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1.能把握「六何法」,依教師提問提取課文內容,在課堂中主動用口語回答問題。 2.能依意義段整理課文大意,在教師提問下願意回答段落重點詞語,完成教師提供之課文統整圖。 | ||||
議題融入 | ■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 □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多元文化■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第一課「你好,新朋友」,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2.第二課「我們的約定」,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3.第三課「下課十分鐘」,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4.第四課「留在今天的太陽」,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5.第五課「火大了」,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6.第六課「我該怎麼辦?」,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7.第七課「最年輕的奶奶」,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8.第八課「『髮』哥哥」,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9.第九課「白袍的醫生伯伯」,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10.第十課「哎呀!誤會大了」,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11.第十一課「石虎的告白」,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12.第十二課「昆蟲得保命妙招」,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 1. 第一課「最美的模樣」,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2.第二課「玩玩具」,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3.第三課「愛玉的變身數」,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4.第四課「楊修猜字」,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5.第五課「唱反調」,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6.第六課「一飛衝天」,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7.第七課「井仔腳鹽田」,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8.第八課「和魚一起游泳」,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9.第九課「三峽老街樂藍染」,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10.第十課「地球的眼淚」,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11.第十一課「枯木的大飯店」,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12.第十二課「騎樓」,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參考南一版三年級國語課本改編各單元教材。 (2)運用網路影音資源及字條、學習單等,加強學生聚焦及擷取課文重點的能力。 (3)運用網路影音資源、生活例句,幫助學生對文本語意的理解,加強學習效果。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課堂參與度﹚ 註:本課程學習時間安排經由IEP會議決議。 |
臺北市大附小114學年度資源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學習策略 | 2 | 資源班 | 林文鴻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四年級:自閉症1人、學障1人 *因同年段無能力相當的學生,因此本節僅兩位個別化上課。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1.能把握「六何法」,依教師提問提取課文內容,在課堂中主動用口語回答問題。 2.能依意義段整理課文大意,在教師提問下願意回答段落重點詞語,完成教師提供之課文統整圖。 3.能依據教師提示之情境了解句型的前後關係,在課堂中選擇正確連接詞接寫句子或自行完成造句。 | ||||
議題融入 | ■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 □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多元文化■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第一課「水陸小高手」,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2.第二課「放學後」,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3.第三課「我的籃球夢」,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4.第四課「永遠的馬偕」,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5.第五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6.第六課「攀登生命的高峰」,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7.第七課「美味的一堂課」,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8.第八課「建築界的長頸鹿」,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9.第九課「請到我的家鄉來」,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10.第十課「奇幻旋律」,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11.第十一課「兔子先生等等我」,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12.第十二課「老鞋匠和小精靈」,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 1. 第一課「一束鮮花」,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2.第二課「心動不如行動」,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3.第三課「選拔動物之星」,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4.第四課「讀書報告-藍色小洋裝」,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5.第五課「我愛鹿港」,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6.第六課「未來的模樣」,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7.第七課「動物老師的智慧」,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8.第八課「向太陽出發」,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9.第九課「向太空出發」,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10.第十課「小青蛙想看海」,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11.第十一課「窗前的月光」,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12.第十二課「如來佛的手掌心」,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依據康軒版四年級國語課本改編各單元教材。 (2)運用網路影音資源及字條、學習單等,加強學生聚焦及擷取課文重點的能力。 (3)運用網路影音資源、生活例句,幫助學生對文本語意的理解,加強學習效果。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課堂參與度﹚ 註:本課程學習時間安排經由IEP會議決議。 |
臺北市大附小114學年度資源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學習策略 | 2 | 資源班 | 林文鴻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六年級:自閉症2人以及學障1人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 ||||
議題融入 | ■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 □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多元文化■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第一課「水陸小高手」,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2.第二課「放學後」,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3.第三課「我的籃球夢」,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4.第四課「永遠的馬偕」,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5.第五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6.第六課「攀登生命的高峰」,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7.第七課「美味的一堂課」,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8.第八課「建築界的長頸鹿」,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9.第九課「請到我的家鄉來」,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10.第十課「奇幻旋律」,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11.第十一課「兔子先生等等我」,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12.第十二課「老鞋匠和小精靈」,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 1. 第一課「一束鮮花」,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2.第二課「心動不如行動」,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3.第三課「選拔動物之星」,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4.第四課「讀書報告-藍色小洋裝」,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5.第五課「我愛鹿港」,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6.第六課「未來的模樣」,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7.第七課「動物老師的智慧」,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8.第八課「向太陽出發」,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9.第九課「向太空出發」,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10.第十課「小青蛙想看海」,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11.第十一課「窗前的月光」,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12.第十二課「如來佛的手掌心」,用六何法進行課文統整以及句型練習。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參考康軒版六年級國語課本、網路與自編教材。 (2)藉由心智圖、T表、六合法等筆記策略,將課文文本分析整理。 (3)分析先備能力,利用聯絡教學及統整教學,加強前後教材的連結。 (4)善用教學媒材,提供充分練習機會,協助教學,讓學生多唸、多聽、多寫、多練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課堂參與度﹚ 註:本課程學習時間安排經由IEP會議決議。 |
臺北市大附小114學年度資源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學習策略 | 2 | 資源班 | 林文鴻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四年級:自閉症1人以及學障2人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 ||||
議題融入 | □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 □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多元文化□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第一章「一億以內的數」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2.第二章「乘法」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3.第三章「角度」,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4.第四章「假分數與帶分數」,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5.第五章「公里」,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6.第六章「除法」,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7.第七章「三角形與全等」,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8.第八章「兩步驟問題與併式」,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9.第九章「二位小數」,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10.第十章「統計圖表」,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 1. 第一章「概數」,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2.第二章「四則運算」,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3.第三章「垂直、平行與四邊形」,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4.第四章「分數(一)」,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5.第五章「形體的大小」,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6.第六章「小數乘法」,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7.第七章「周長與面積」,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8.第八章「分數(二)」,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9.第九章「時間的計算」,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10.第十章「規律」,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參考翰林版四年級課程內容,改編各單元計算與解題策略步驟。 (2)分析學生先備能力,加強前後教材連結,以增進學生的系統化概念。 (3)運用線上多媒體影音媒材,強化基本概念與解題策略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課堂參與度﹚ 註:本課程學習時間安排經由IEP會議決議。 |
臺北市大附小114學年度資源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學習策略 | 2 | 資源班 | 林文鴻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六年級:自閉症3人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 ||||
議題融入 | □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 □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多元文化□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第一章「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2.第二章「分數除法」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3.第三章「規律問題」,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4.第四章「比與比值」,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5.第五章「小數除法」,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6.第六章「兩量關係與比」,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7.第七章「圓周長與扇形周長」,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8.第八章「放大與縮小比例尺」,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9.第九章「怎麼解題」,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 1. 第一章「小數與分數的四則運算」,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2.第二章「圓面積與扇形面積」,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3.第三章「速率」,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4.第四章「統計圖表」,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5.第五章「怎樣解題」,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6.第六章「角柱與圓柱」,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參考翰林版六年級課程內容,改編各單元計算與解題策略步驟。 (2)分析學生先備能力,加強前後教材連結,以增進學生的系統化概念。 (3)運用線上多媒體影音媒材,強化基本概念與解題策略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課堂參與度﹚ 註:本課程學習時間安排經由IEP會議決議。 |
臺北市大附小114學年度資源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學習策略 | 2 | 資源班 | 林文鴻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六年級:學障3人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 ||||
議題融入 | □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 □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多元文化□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第一章「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2.第二章「分數除法」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3.第三章「規律問題」,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4.第四章「比與比值」,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5.第五章「小數除法」,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6.第六章「兩量關係與比」,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7.第七章「圓周長與扇形周長」,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8.第八章「放大與縮小比例尺」,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9.第九章「怎麼解題」,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 1. 第一章「小數與分數的四則運算」,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2.第二章「圓面積與扇形面積」,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3.第三章「速率」,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4.第四章「統計圖表」,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5.第五章「怎樣解題」,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6.第六章「角柱與圓柱」,的概念與計算技巧、題意理解與解題策略。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參考翰林版六年級課程內容,改編各單元計算與解題策略步驟。 (2)分析學生先備能力,加強前後教材連結,以增進學生的系統化概念。 (3)運用線上多媒體影音媒材,強化基本概念與解題策略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課堂參與度﹚ 註:本課程學習時間安排經由IEP會議決議。 |
臺北市大附小114學年度資源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社會技巧 | 1 | 資源班 | 林文鴻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一年級:情障2人以及與同儕各一名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 ||||
議題融入 | □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 □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多元文化■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
| ||||
z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自編。 (2).桌上型&動態遊戲素材。 (3).依據一年級學生各自的特質與需求,設計各種活動循序漸進的因應方式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課堂參與度﹚ 註:本課程學習時間安排經由IEP會議決議。 |
臺北市大附小114學年度資源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社會技巧 | 1 | 資源班 | 林文鴻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二年級:情障1人、自閉症2位、其他障礙1位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 ||||
議題融入 | □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 □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多元文化■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自編。 (2).桌上型&動態遊戲素材。 (3).依據一年級學生各自的特質與需求,設計各種活動循序漸進的因應方式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課堂參與度﹚ 註:本課程學習時間安排經由IEP會議決議。 |
臺北市大附小114學年度資源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社會技巧 | 1 | 資源班 | 林文鴻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三年級:情障1人、自閉症2位、其他障礙1位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 ||||
議題融入 | □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 □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多元文化■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自編。 (2).桌上型&動態遊戲素材。 (3).依據三年級學生各自的特質與需求,設計各種活動循序漸進的因應方式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課堂參與度﹚ 註:本課程學習時間安排經由IEP會議決議。 |
臺北市大附小114學年度資源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社會技巧 | 1 | 資源班 | 林文鴻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六年級:情障1位、自閉症1位、學障1位以及其同儕各1名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 ||||
議題融入 | □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 □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多元文化■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自編。 (2).桌上型&動態遊戲素材。 (3).依據六年級學生各自的特質與需求,設計各種活動循序漸進的因應方式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課堂參與度﹚ 註:本課程學習時間安排經由IEP會議決議。 |
臺北市大附小114學年度資源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社會技巧 | 1 | 資源班 | 林文鴻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六年級:自閉症1位、學障2位以及其同儕各1名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 ||||
議題融入 | □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 □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多元文化■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自編。 (2).桌上型&動態遊戲素材。 (3).依據六年級學生各自的特質與需求,設計各種活動循序漸進的因應方式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課堂參與度﹚ 註:本課程學習時間安排經由IEP會議決議。 |
臺北市大附設國民小學114學年度資源班間接服務規劃表 | |||||
服務項目 | 班級/姓名/障別 | 每週節數 | 資源班 | 規劃者 | |
合作教學 與課程調整 | _2_節 | 林文鴻 | 林文鴻 | ||
支持服務 | 202周生/自閉症 202陳生/情緒障礙 208孫生/其他障礙 404傅生/自閉症 405李生/疑似學障 | ||||
情緒管理輔導 | 202周生/自閉症 404傅生/自閉症 603王生/自閉症 | ||||
親職諮詢 (需密集及持續諮詢之家長) | 208黃生/自閉症 404傅生/自閉症 603李生/學習障礙 | ||||
服務目標 與具體作法 |
□討論課程調整策略(內容、歷程、環境、評量)。 □於固定課程入班進行協同教學(每週_ _節) 。 □於特定時期(校外教學/體表會等)進行協同教學。 □入班不同領域科目促進資源班學習策略課程類化至普通班情境。 □其他__。
頻輔具等)。 ■學習輔具指導(平板、計算機、學習單、檢核表等)。 □輔具校園移行訓練指導。 ■入普通班級進行學生常規指導。 ■協助生活指導(整理書包抽屜、抄寫聯絡簿、用餐如廁、打掃等)。 □學生助理員訓練或支援人力指導。 □入普通班級宣導。 □入班執行相關專業團隊人員建議。 □入班不同科目促進資源班課程(課程)類化至普通班情境。 □其他。
■與普通班教師共同討論預防及介入策略。 ■與學生討論行為契約及檢核。 ■到場支援、協助處理學生緊急突發狀況。 ■情緒行為後果處理及後續輔導。 □其他。
■提供家庭可實施之有效教養策略。 ■透過定期會議或討論,建立目標共識與一致性策略。 ■陪同就醫與提供就醫所需資訊。 ■其他與家長聯繫告知學生在校事務,並討論一致性的作法。 | ||||
評估說明 | 因應學生個別需求紀錄與觀察課堂表現,依個別化教育計畫內學期目標內容進行評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