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年度“友善心獅湖”與“小小自造者”彈性課程評鑑結果彙整與省思建議

格式
docx
大小
37.21 KB
頁數
10
上傳者
1081007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02-18,离现在 2 24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11學年度學校課程評鑑結果彙整與省思建議

112224日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

彈性課程

評鑑項目

教師回饋

課程設計

  1. 教師專業:

  1. 積極參加108課綱相關研習,累計時數超過100小時。

  2. 依課程計畫進行教學。

  3. 本項課程自編,教師有專業能力勝任教學,並結合課綱與學生生活所需能力,編訂校本彈性課程與教學計劃,且依教學進度完成課程內容。

  1. 家長溝通:

  1. 透過班親會或社群軟體讓家長了解課程

  2. 課程進行中的活動點滴照片與家長分享,讓家長了解課程進行的內容,進而了解課程。

  1. 教材資源:

(1)結合自製PPT、網路影片、繪本進行多元素材教學活動。

課程實施

  1. 學習促進:

  1. 透果學習單、小組討論、口頭分享、參觀馬玉山觀光工廠,增加學生參與與體驗機會,觸發學生學習動機。

  2. 課程進行時以動態的活動作為扶助,例如實際使用西餐餐具、進行餐具的擺放位置等,讓學生有實際操作經驗,促進學習,接續進行實作評量。後續以學習單進行進行總結性評量,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3. 藉由主題閱讀或生活課來強調班級規定,加深學生的學習認知。

課程效果

  1. 評量回饋

  1. 課程分別以實作、分享表達、教師觀察等向度,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符合課程之多元

  2. 使用口頭自我介紹或朋友樹等學習單來評量學生是否能理解學習內容.

  3. 評量設計包含觀察,口頭報告,學習單等多元評量方式。

  4. 能依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進行評量

  5. 教材難易程度符合學生背景

  6. 學生能參與學習活動並完成指定任務

  7. 學生能回答問題與完成學習單並完成上台報告任務

  8. 口頭分享時教師能即時給予回饋與觀念澄清

  9. 因為一上的課程設計和生活課部分內容相似,所以可以搭配生活情境,讓學生更能認識學校與班級



111學年度學校課程評鑑結果彙整與省思建議

112224日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

彈性課程

評鑑項目

教師回饋

課程設計

  1. 教師專業:

  1. 參與素養教學相關研習,並能設計自編教材。

  2. 教學內容與課程計畫相符應。

  3. 符合教學進度並能依學生能力及學習現況做調整。

  4. 資訊教學團隊利用領域會議進行課程討論與分享,目前團隊已完成符合學校理念與適合學生學習進度的自編課程教案,因此授課教師對於課程內容有一定熟悉,團隊內有幾位有經驗的資訊教師,可供未來有興趣的新手資訊教師詢問,幫助未來新的師資足以勝任教學。

  1. 家長溝通:

  1. 透過學校課程計畫整題架構及規劃讓家長了解課程重點,並於課堂中向學生詳細說明課程規劃。

  2. 透過班親會簡報。

  3. 學生在課程中所完成的作品,都會上傳在教育雲gmail帳號的google classroom裡面後,就可以在任何地方欣賞自己創作的作品,因此鼓勵學生與家人朋友分享。

  1. 教材資源:

  1. 運用自由軟體、文書軟體及線上學習資源,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2.妥善運用專科教室之設備。

  2. 使用線上CLASSROOM平台、搭配如喜閱網、因材網等線上學習資源。

  3. 課程教學中搭配簡報、教師引導問題、影片、互動式網站資源,能夠提高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學習內容更多元。

課程實施

  1. 學習促進:

  1. 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素材創作,並彙整學生的創作進行發表,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2. 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活動促進學習。

  3. 規劃適合學生的課堂實作任務,讓學生從做中學,有效將知識內化,並能夠達到知識遷移,如故事簡報的製作,先將其分成數個部分,然後循序漸進先從生活情境取材,搭配學生國語課常見的心智圖,歸納故事創作的基本元素,最後嘗試創作自己的故事,並透過數位軟體呈現出來。

  1. 教學實施:

  1. 引導學生運用資訊科技,嘗試不同的創作方式,並將自己的創作數位化,分享並彼此欣賞。

  2. 個別化學習,依據學生不同程度給予不同的學習作業。

  3. 教學中達成(-E-B3)運用多重感官感受文藝之美,體驗生活中的美感事物,並發展藝文創作與欣賞的原本的基本素養較不適合課程內容,因此調整新指標為(-E-A1) 認識個人特質,初探生涯發展,覺察生命變化歷程,激發潛能,促進身心健全發展的目標。透過多元教學方式與多元評量,依照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調整學習進度與內容,以達成學習目標。

  1. 規劃與實施:

  1. 運用classroom上傳作品,藉此讓學生熟悉線上教室的操作與運用。

  2. 任務導向規劃。

課程效果

  1. 評量回饋

  1. 以課堂觀察及作品分享為主要評量方式。

  2. 課堂上隨時走動觀察學生學習狀況,適時地給予輔導與指導。3.學生對於數位化創作反應佳,能透過文字介紹自己的創作深感成就。

  3. 實作評量:X-mind作品、主題研究簡報,學生會彼此觀摩學習。

  4. 課程分別以實作、分享表達、教師觀察等向度,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符合課程之多元評量方式。

  5. 教學中循序漸進達成(-E-B3)運用多重感官感受文藝之美,體驗生活中的美感事物,並發展藝文創作與欣賞的基本素養與(-E-A1) 認識個人特質,初探生涯發展,覺察生命變化歷程,激發潛能,促進身心健全發展的目標。

  6. 課程內容貼近生活情境,透過教師引導,大多數學生對於課程學習動機高,並且對於學習內容與進度安排都可接受,也願意努力嘗試完成,學生整體學生學習成效佳,對於課程認同度高,也增加學生與家人朋友分享自己在課程中的創作作品的意願。

  7. 四年級上學期課程內容稍多,與核心素養指標需修正,觀察學生學習情況後,建議故事小遊戲單元需調整移除,至於四年級下學期程式課程需要較多時間學習,因此建議積木小導演單元建議調整移除,減少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成效。

  8. 從學生的心智圖作品與故事簡報作品、上課情形,可以觀察出學生對於作品的創意、軟硬體的學習狀況與對於課程的學習興趣與態度,大多數學生都有達成課程所設定的學習目標,少數無法跟上的同學,在分析其面臨的問題後,教師未來可透過小老師協助、採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或是安排個別化的學習任務,將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9. 部分不擅長美術創作的學生,因為透過資訊科技的輔助,亦能創作出特別且令人稱讚的作品,深感成就!

  10. 教師評量作品時立即給予適當的回饋,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成效。



111學年度學校課程評鑑結果彙整與省思建議

112224日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

彈性課程

評鑑項目

教師回饋

課程設計

  1. 教師專業:

  1. 教師定期參加學教舉辦課綱研習

  2. 自編教材,對於課程內容熟悉

  3. 能依據課程計畫與教學進度,進行課程。

  4. 教師依據學生現況與學校活動,彈性調整難易度,並增減課程內容。如校慶嘉年華、蔬果579、小心大野狼等等活動,符合課程計畫與教學的進度。

  5. 雙語教育在健體領域方面:體育教師有參加文藻外語大學雙語學分班進修中。

  6. 體育教師有參加取得110111學年度教育部體育署體育教學模組種子教師資格、通過111年學度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QPE素養導向體育教材研發書籍。

  7. 按照學校行事曆規定週次進行健康課、體育課教學活動課程。

  8. 按照健康與體育領域課本內容進行健康課、體育課教學活動課程。

  1. 家長溝通:

  1. 於班親會中說明課程的計畫內容,課程進行中也鼓勵學生能與家人分享,創造學習經驗的最大值。

  2. 運用聯絡簿、學校班親會、學校網頁。

  3. 以文字、簡報方式,於期初班親會中簡介。

  4. 不定期在Line班群中分享活動成果照片與學生學習概況。


  1. 教材資源:

  1. 利用繪本、ppt、影片、專家分享與實作活動學生的經驗分享,擴充學習內容的豐富度。

  2. 體育課程與教學資源網(網站)、教育部體育署體育教學模組(網站)、臺灣草根體育(臉書社團)CIRN〜夢的N次方—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育資源整合平臺、 義峰老師體育教學臉書社團。

課程實施

1.學習促進:

  1. 結合學生日常經驗,搭配宣導影片、儀典、實作評量等方式,提升相關素養,促進身心健全發展。

  2. 校慶嘉年活動中,透過平時教學活動、生活教育課程,培養良好的運動家精神、同儕間的合作學習素養,美勞教育中也製作校慶活動所需的遊行器材。

  3. 透過校本課程、講座增進蔬食579和健康飲食概念、請專家分享引導孩子正向的自我保護概念,沒養正確的性平概念。

  4. 跨領域統合規劃相關活動,延伸廣度,促進學習。

  5. 配合學年活動如運動會前各項競賽活動

  1. 教學實施:

  1. 教學中漸達成教育計畫核心素養,增進健康與體育素養、團體合作運動精神與健全的身體自主權學習重點。

  2. 透過多元的教學方式、進行多元評量,實作評量,且依學生能力,了解學生的學習情形,協助調整達成學習目標。

  3. 確認每一項體育課的教學目標,透過每一節的教學活動內容,讓班級孩子們熟練技能動作。

  4. 安排的活動可搭配差異化課程設計,讓不同能力的孩子,一樣可以學到不一樣的關卡內容。

  5. 結合學生日常經驗,搭配宣導影片、儀典、實作評量等方式,提升相關素養,促進身心健全發展。

  6. 教學採多元策略,重視適性化

  7. 學校推雙語特色學校,嘗試在體育課教學過程搭配「雙語教學課室語言」,讓小金獅們可以培養聆聽英文的能力。

課程效果

  1. 評量回饋

  1. 課程分別以實作、分享表達、生活實踐、學習單回饋等向度了解學生學習的情形,符合課程之多元評量方式。學習

  2. 中漸達成(生活EA1)具備良好的健康生活、發展運動與保健潛能,愛惜自己與思考解決問題的素養能力,進而達成課程素養目標。

  3. 36年級學生對於課程的學習興趣度頗高,並且能依據生活經驗與課程相結合,提升對於課程的認同度、學習成效,也增加學生願意與家人分享課程內容的意願。

  4. 課程結合個人與生活,極易讓學生有學習上的共鳴與熱度,課程實行結合多元評量與實作評量的方式,可以持續學習的保留程度。

  5. 根據十二年國教課綱國小標準本位評量工具(健體領域〜體育)方式來評分。

  6. 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健體領域)裡面的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去評量學生

  7. 體育課活動課程使用的教學輔具會搭配差異化設計。

  8. 透過體育課學習單了解學生學完一項體育課單元後的想法、感受,讓教師進而適時修正下一次教學課程內容。

  9. 透過設計完成的Google表單題目讓學生填寫後,圖示分析學生各項反應結果。

  10. 體育課技能動作理解比較慢的學生,教師鼓勵可以利用放學、假日時間多練習,也可以搭配非同步方式(觀看YouTube頻道影片)複習動作。

  11. 以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學習表現。

  12. 依學生回饋適性調整教材難易度,並進行後續深化或補救。

  13. 體育課評量方式可以用多元方式(設計運動紀錄表內容、互評同學的動作、寫學習單、技能動作表現……)來評量學生。




111學年度學校課程評鑑結果彙整與省思建議

112224日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

彈性課程

評鑑項目

教師回饋

課程設計

  1. 教師專業:

  1. 教師參加專業研習與學年共同討論相關議題活動,熟知教材內容,符合課程計畫與教學進度。

  2. 課程設計由教師依據教材授課後,再依教學實際狀況,由教師專業進行增減修正。

  1. 家長溝通:

  1. 透過班親會或班級群組讓家長參與或了解課程。

  2. 召開完班親會後發下書面資料向家長說明。

  1. 教材資源:

  1. 介紹圖書館、喜閱網及主題閱讀方式。

  2. 讓學生利用小白板、附件等電子資源,讓學生有練習機會。

課程實施

  1. 學習促進:

  1. 透過學年會議或學年討論相關活動的進行。

  2. 採用學習單或主題活動學習單抽獎活動來提升教學。

  3. 在生活中結合實際經驗,走進圖書館,聽志工導覽,借還書作業,學習應有的禮儀。

  1. 教學實施:

  1. 教學採各班因地制宜,並以書面或活動方式呈現。

  2. 參觀圖書館,學年安排主題閱讀、專書導讀等多元閱讀學習策略,提供豐富的閱讀刺激,以提升閱讀樂趣與興趣。

  3. 運用紙筆、口頭及實作多元評量,評估學生學習成效。

  4. 配合學校活動(迎新,身體檢查,運動會等)規劃相關的主題活動提供豐富的閱讀素材。

  5. 配合教學或主題活動,挑選適合的讀本。

課程效果

  1. 評量回饋:

  1. 評量設計符合多元評量方式環境介紹或活動參與方式,以小天使或小組長來促進分組合作學習。

  2. 主題閱讀採取學習單或問答的方式,讓學生能參與學習。

  3. 透過學生反應,了解教材難易,調整授課方式。

  4. 針對每班少部分特殊學生,請行政或教學助理員偕同參與。

  5. 藉由班級討論或主題閱讀讓學生能掌握學習主題,增加學習意願。



111學年度學校課程評鑑結果彙整與省思建議

112224日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

彈性課程

評鑑項目

教師回饋

課程設計

  1. 教師專業:

  1. 教師有利用暑假先行上網參加線上各項英語研習,將彈性課程的內容深入了解.

  2. 本學期實施進度上,有符合課程計畫及在兼顧學生原本課程進度下實施彈性課程。

  3. 教學進度略有出入,因內容太多,為落實實施,所以刪減部分內容。

  1. 師生溝通:

  1. 跟導師傳達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必要時請轉達告知家長。

  2. 透過學校網站公告。

  3. 利用課堂向學生說明。

  1. 教材資源:

  1. 全新的電腦配備,運用字卡,圖片字典書及YouTube頻道,讓學生接觸多元的資。

  2. 採用youtube中的歌曲及繪本補充教材。

  3. 運用圖書角的班書增加學生運用資源。

  4. 拍攝學校校景融入教材。

課程實施

  1. 學習促進:

  1. 利用YouTube頻道引導學生有趣的學習(熱身運動),主題式學習再搭配小遊戲加深學習印象。

  2. 利用集點的獎勵制度鼓勵開口說英語。

  3. 多元的學習方式,採畫圖、上台報告。

  4. 透過與學生生活相關的題材,引起學習興趣。

  1. 教學實施:

  1. 教學目標朝向雙語教育的目標,讓學生在生活上可通曉運用。

  2. 除紙筆練習,加入口說,、小組演練、遊戲式練習以及教學學習單,採多元評量方式激勵學生多元學習。

  3. 運用多種媒材(圖卡、影片、講義資料、地圖、動態活動)進行教學,豐富學習素材,刺激學生學習。


  1. 分析與回饋:

(1) 課程規劃可行,但時間不足,建議酌量刪減單元,讓時間上更從容,也更能精熟。(三年級)

課程效果

  1. 評量回饋:

  1. 評量方式有學生上課態度跟課堂參與度,藉由反覆唸讀讓學生有練習口語的機會。(一年級)

  2. 評量加入學習單設計、上台自我介紹、字母測驗,結束後針對跟不上的學生予以補救教學。(三年級)

  3. 學生學習反應與作品呈現。(四年級)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