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信義國民小學107學年度學校課程評鑑實施計畫與省思

格式
doc
大小
215 KB
頁數
9
上傳者
ibm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8-05-04,离现在 7 17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高雄市信義國民小學107學年度學校課程評鑑實施計畫與省思

一、依據:

依據教育92.1.15台國字第092006026號頒布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要點第五點課程評鑑規定,學校負責課程與教學的評鑑並進行學習評鑑。

二、評鑑目的:

為發展並改善學校課程,以確保課程與教學之成效與品質,進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三、實施原則:

  1. 提供課程相關資訊,藉供判斷,以作為課程取捨修訂的參考,其目標在於改良而不在於證明。

  2. 兼重形成性評鑑和總結性評鑑,採用量的評鑑與質的評鑑。

四、評鑑組織:

課程計畫貴在切實執行,並透過有計畫的檢核工作,改進教學效能。因此,本校設「課程評鑑小組」進行課程計畫執行成效的檢核工作。由校長、教務主任、學務主任、輔導主任、總務主任、教學組長、研發組長、教師會長、各領域小組代表一人組成;必要時並得邀請專家學者參與評鑑工作。

五、評鑑方式:

(一)內部評鑑:教師做自我評鑑。

(二)外部評鑑:依教師提出自我評鑑檢核表及評鑑資料,由本校「課程評鑑小組」進行外部評鑑。

六、評鑑期程:

107830日至108628日止

七、評鑑範圍:

(一)課程教材含目標、教材、教法、時間安排、活動、評量、資源應用等。

(二)課程:教師實際教學規劃教學方式、教學時間配當。

  1. 成效:含預期學校課程計劃實施的結果及其他影響。

八、評鑑運作模式:

(一)背景評鑑:

背景評鑑的目的,在幫助我們了解實施學校課程發展目標的基準為何,作為決定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目標的依據。其評鑑規準在瞭解實施學校課程發展的準備度、成熟度、優劣條件,評鑑的內容涵蓋下列指標:

  1. 學校全體教師規劃課程的準備度?

  2. 教師專業能力的成熟度?

  3. 實施課程發展,學校具備與需要的條件?

  4. 社區與家長的支持及對課程的了解?

  5. 本校設備、行政資源的配合程度。

  6. 由各領域課程評鑑小組進行資料搜集與研究,列入學校背景分析中,提供課程發展之依據。

(二)過程評鑑:

過程評鑑的目的,是在學校課程發展與實施的過程中,不斷檢核各項資料,以提供定期的回饋,便於瞭解實施進度如何?是否有效利用各項資源?是否需要修正計畫?其評鑑的過程應包括下列指標:

  1. 課程實施中教學檔案資料。

  2. 對話與分享記錄。

  3. 課程教材之檢討改進、自我省思。

  4. 課程實施與學生之期望。

  5. 班級經營風格。

(三)成效評鑑:

成效評鑑的目的,主要在瞭解實施結果與學校課程發展目標的符合程度,以評估實施效能,提供決策者作為將來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是否繼續、結束或修改參考,包括下列指標:

  1. 學生學習成就反應。

  2. 學生表現情形。

  3. 學生與家長滿意度。

  4. 學生學習檔案的多元化

  5. 學生流動情形。

  6. 學校本位課程之研發與實施結果

九、課程評鑑結果的運用:

課程評鑑後可進行各項檢討工作,並作為改進課程、編選教學方案、提升學習成效之參考。本校做法如次:


(一)修正課程計畫:

本校於選定次一學年度教科書後即著手進行學校課程計畫之編寫。課程評鑑結果送交各學年進行課程課程計畫編寫與修正之參酌。編修後之課程計畫經教務處彙整課發會審查通過後,送教育局核備。

(二)修正教學計畫:

經評鑑小組彙整成效評鑑之建議資料提供給各學年教師,作為擬定或改善教學計畫、教學策略與班級經營之參考依據。

(三)送交課發會參考:

課程評鑑結果送交課程發展委員會進行學校總體課程修正之參考。

十、經費來源:自學校相關經費項目下支應。

十一、獎懲方式:

  1. 辦理學校課程評鑑工作之有功人員,或經評鑑成績優異之教師,得由學校依權責辦理敘獎。

  2. 評鑑結果可作為教師成績考核與核定績效獎金之參考指標。

十二、附則:本計畫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決議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高雄市信義國小107學年度「學校課程設計目標」檢核表

檢核對象: 年級課程計畫 檢核者:

檢核結果(請打

做到

尚可

待加強

統整七大

學習領域

及彈性

語文




社會




自然與生活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數學




綜合活動




彈性課程




符合

十大基本

能力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欣賞表現與創新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表達溝通與分享




尊重關懷與團體合作




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




規劃組織與實踐




運用科技與資訊




主動探索與研究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配合

七大議題

資訊教育




環境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家政教育




海洋教育




符合

學校願景

創意無限、追求卓越的教學




愛與感恩、惜福關懷的環境




身心健全、活潑成長的兒童






高雄市信義國小107學年度「學校課程評鑑檢核表

檢核對象: 年級課程計畫 檢核者:

向度

評鑑結果

完全做到待加強

建議事項

5

4

3

2

1

1.反映課程綱要設計實施。







2.符合學校本位發展策略。






3.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4.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






5.領域內之課程統整。






6.領域間之課程統整。






7.能與各科教材順利統整。







8.單元內容符合統整主題。






9.次單元的設計符合單元目標。






10.單元流程規劃適切合宜。






11.善用彈性時間協助統整或補充教學內容。






12.教學活動適性適齡。







13.教學活動能達成教學目標。






14.教學活動能契合能力指標。






15.足以提升學生參與度。






16.教學資源適當充足。






17.能兼顧潛在課程的影響。






18.活動之進行對所有學生均能公平。






19.教材內容合時宜、實用。







20.教材完整、正確、適齡。






21.教材難易度適中。






22.教材內容具發展性。(縱向連貫)






23.教材間的橫向統整適宜。






24.評量內容符合教學活動目標。







25.評量與習作順序規劃適切。






26.善用多元方式進行評量。






27.評量內容能讓所有學生了解題意。






28.字體大小適宜、色彩、美工良好。






29.能指出評量結果、學生整體表現等。






30.編製評量結果通知單,進行親師聯繫。






綜合意見:


高雄市信義國民小學106學年度學校課程評鑑省思

  1. 「學校課程設計目標檢核表」彙整結果

檢核結果(%)

做到

尚可

待加強

統整七大

學習領域

及彈性

語文

95.5

4.5

0

社會

93.3

6.7

0

自然與生活科技

91.0

9.0

0

健康與體育

92.1

7.9

0

藝術與人文

89.9

10.1

0

數學

87.6

12.4

0

綜合活動

96.6

3.4

0

彈性課程

94.4

5.6

0

符合

十大基本

能力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92.1

7.9

0

欣賞表現與創新

93.3

6.7

0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89.9

10.1

0

表達溝通與分享

95.5

4.5

0

尊重關懷與團體合作

96.6

3.4

0

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

88.8

11.2

0

規劃組織與實踐

91.0

9.0

0

運用科技與資訊

98.9

1.1

0

主動探索與研究

87.6

12.4

0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88.8

11.2

0

配合

七大議題

資訊教育

93.3

6.7

0

環境教育

95.5

4.5

0

性別平等教育

92.1

7.9

0

人權教育

88.8

11.2

0

生涯發展教育

91.0

9.0

0

家政教育

94.4

5.6

0

海洋教育

86.5

13.5

0

符合

學校願景

創意無限、追求卓越的教學

97.8

2.2

0

愛與感恩、惜福關懷的環境

93.3

6.7

0

身心健全、活潑成長的兒童

95.5

4.5

0



  1. 「學校課程評鑑檢核表彙整結果

向度

評鑑結果(%)

完全做到待加強

5

4

3

2

1

1.反映課程綱要設計實施。

95.5

4.5

0

0

0

2.符合學校本位發展策略。

93.3

5.6

1.1

0

0

3.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97.8

2.2

0

0

0

4.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

96.6

3.4

0

0

0

5.領域內之課程統整。

92.1

6.8

1.1

0

0

6.領域間之課程統整。

94.4

5.6

0

0

0

7.能與各科教材順利統整。

91.0

9.0

0

0

0

8.單元內容符合統整主題。

96.6

3.4

0

0

0

9.次單元的設計符合單元目標。

95.5

4.5

0

0

0

10.單元流程規劃適切合宜。

93.3

6.7

0

0

0

11.善用彈性時間協助統整或補充教學內容。

94.4

5.6

0

0

0

12.教學活動適性適齡。

97.8

2.2

0

0

0

13.教學活動能達成教學目標。

96.6

3.4

0

0

0

14.教學活動能契合能力指標。

93.3

4.5

2.2

0

0

15.足以提升學生參與度。

89.9

6.7

3.4

0

0

16.教學資源適當充足。

92.1

4.5

3.4

0

0

17.能兼顧潛在課程的影響。

95.5

2.3

2.2

0

0

18.活動之進行對所有學生均能公平。

87.6

9.0

3.4

0

0

19.教材內容合時宜、實用。

96.6

3.4

0

0

0

20.教材完整、正確、適齡。

97.8

2.2

0

0

0

21.教材難易度適中。

94.4

4.5

1.1

0

0

22.教材內容具發展性。(縱向連貫)

88.8

7.9

3.3

0

0

23.教材間的橫向統整適宜。

91.0

6.7

2.3

0

0

24.評量內容符合教學活動目標。

92.1

5.6

2.3

0

0

25.評量與習作順序規劃適切。

93.3

4.5

2.2

0

0

26.善用多元方式進行評量。

94.4

3.4

2.2

0

0

27.評量內容能讓所有學生了解題意。

89.9

10.1

0

0

0

28.字體大小適宜、色彩、美工良好。

88.8

11.2

0

0

0

29.能指出評量結果、學生整體表現等。

86.5

12.4

1.1

0

0

30.編製評量結果通知單,進行親師聯繫。

97.8

2.2

0

0

0




  1. 其他建議事項

  1. 課程計畫作為審視學校整體課程的藍圖,可整合校內各項資源,包含:各處室的聯繫、學校目前環境等,能促進各項課程與教學活動之順利實施,以達成教學目標。

  2. 國語科的教學目標明確,各年級教材的份量適中,編排順序符合學生認知發展原則,文字、色彩清晰,插圖富有童趣,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習作除配合課本內容設計外,亦有複習先前所學的相關題目,可再次喚起學生記憶,課本內容強調字詞部件、一字多音分辨等,且規劃有適切的閱讀文章及修辭、造字等相關語文知識,加深加廣學生的語文學習。

  3. 數學課程的教學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討論分享的過程,教材內容亦趨向生活化,較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高年級數學教學較令教師困擾的問題是授課時數不足,因此,在編寫課程計畫時,會規劃若干彈性學習時間實施補救教學,讓學習歷程更為完整。待改進之處為:課程計畫一次撰寫一個學年,由於下學期的教科書常未及於撰寫時附上,因此在實際執行時較易產生單元比重不均的問題。教學現場之困擾是習作內的類似練習題型較少,老師需另行布題,讓學生有足夠演練的機會;同時亦須考量孩子學習的時間差與路徑差,進行適切的評量。

  4. 社會領域課程除了配合戶外教育活動實施外,學校或各學年會藉由舉辦多元文化、鄉土技藝等體驗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經驗。

  5. 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除了引導學生認識中西方樂器、音樂風格外,也啟發學生在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的潛能。其中的聽覺藝術,更與學校的校本課程結合,讓音樂欣賞不限於每週1~2節的音樂課,班級導師亦可透過學校網站建置的校本課程資源素材,師生共同認識更多中西音樂家的生平故事及著名作品,深化本校特色。

  6. 綜合領域課程的規劃具體可行,且融入相關議題,任課教師規劃多元的評量方式、創新教學策略,啟發學生多元智能,同時能搭配校本課程實施教學,符合學校願景及教育目標。

  7. 建議學校課程計畫僅須安排每週進度,不須詳計實施節數,因為教師們的實際教學是配合學生學習情形與成效來彈性調整的。有老師表示,曾接獲家長反應說班上的教學進度與校網公告的課程計畫有落差,為減少家長的質疑,造成老師必須依照進度上課,而無法兼顧學生的學習成效,此似乎有違教育精神,加上各學習領域的教學時數均有其上、下限,教學者應可根據專業進行調整,詳計節數反而形成教學限制,或許修正為只要週進度即可。

  8. 低年級校本課程的實施,採融入領域的方式,多是配合生活課程原有的美勞實作、歌唱教學,進一步引導學生閱讀該曲子創作者的故事、想像樂曲中的畫面,同時搭配相關的美勞創作,如:獅王面具(動物狂歡節)、手搖鈴玩具(胡桃鉗進行曲)等,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9. 校本課程所謂由下而上的發展精神,實有賴於具相關專業背景的種子教師組成社群,或落實課程發展小組的功能,以發展具縱向及橫向連結之校本課程主題軸,並不斷地根據實施結果進行檢討與修正,方能成為具體可行之信義校本。

9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