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信義國民小學107學年度學校課程評鑑實施計畫與省思
一、依據:
依據教育部92.1.15台國字第092006026號頒布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要點第五點課程評鑑規定,學校負責課程與教學的評鑑並進行學習評鑑。
二、評鑑目的:
為發展並改善學校課程,以確保課程與教學之成效與品質,進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三、實施原則:
提供課程相關資訊,藉供判斷,以作為課程取捨修訂的參考,其目標在於改良而不在於證明。
兼重形成性評鑑和總結性評鑑,採用量的評鑑與質的評鑑。
四、評鑑組織:
課程計畫貴在切實執行,並透過有計畫的檢核工作,改進教學效能。因此,本校設「課程評鑑小組」進行課程計畫執行成效的檢核工作。由校長、教務主任、學務主任、輔導主任、總務主任、教學組長、研發組長、教師會長、各領域小組代表一人組成;必要時並得邀請專家學者參與評鑑工作。
五、評鑑方式:
(一)內部評鑑:教師做自我評鑑。
(二)外部評鑑:依教師提出自我評鑑檢核表及評鑑資料,由本校「課程評鑑小組」進行外部評鑑。
六、評鑑期程:
自107年8月30日至108年6月28日止
七、評鑑範圍:
(一)課程教材含目標、教材、教法、時間安排、活動、評量、資源應用等。
(二)課程:教師實際教學規劃教學方式、教學時間配當。
成效:含預期學校課程計劃實施的結果及其他影響。
八、評鑑運作模式:
(一)背景評鑑:
背景評鑑的目的,在幫助我們了解實施學校課程發展目標的基準為何,作為決定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目標的依據。其評鑑規準在瞭解實施學校課程發展的準備度、成熟度、優劣條件,評鑑的內容涵蓋下列指標:
學校全體教師規劃課程的準備度?
教師專業能力的成熟度?
實施課程發展,學校具備與需要的條件?
社區與家長的支持及對課程的了解?
本校設備、行政資源的配合程度。
由各領域課程評鑑小組進行資料搜集與研究,列入學校背景分析中,提供課程發展之依據。
(二)過程評鑑:
過程評鑑的目的,是在學校課程發展與實施的過程中,不斷檢核各項資料,以提供定期的回饋,便於瞭解實施進度如何?是否有效利用各項資源?是否需要修正計畫?其評鑑的過程應包括下列指標:
課程實施中教學檔案資料。
對話與分享記錄。
課程教材之檢討改進、自我省思。
課程實施與學生之期望。
班級經營風格。
(三)成效評鑑:
成效評鑑的目的,主要在瞭解實施結果與學校課程發展目標的符合程度,以評估實施效能,提供給決策者作為將來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是否繼續、結束或修改之參考,包括下列指標:
學生學習成就與反應。
學生的表現情形。
學生與家長的滿意度。
學生學習檔案的多元化。
學生之流動情形。
學校本位課程之研發與實施結果。
九、課程評鑑結果的運用:
課程評鑑後可進行各項檢討工作,並作為改進課程、編選教學方案、提升學習成效之參考。本校做法如次:
(一)修正課程計畫:
本校於選定次一學年度教科書後即著手進行學校課程計畫之編寫。課程評鑑結果送交各學年進行課程課程計畫編寫與修正之參酌。編修後之課程計畫經教務處彙整、課發會審查通過後,送教育局核備。
(二)修正教學計畫:
經評鑑小組彙整成效評鑑之建議資料提供給各學年教師,作為擬定或改善教學計畫、教學策略與班級經營之參考依據。
(三)送交課發會參考:
課程評鑑結果送交課程發展委員會進行學校總體課程修正之參考。
十、經費來源:自學校相關經費項目下支應。
十一、獎懲方式:
辦理學校課程評鑑工作之有功人員,或經評鑑成績優異之教師,得由學校依權責辦理敘獎。
評鑑結果可作為教師成績考核與核定績效獎金之參考指標。
十二、附則:本計畫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決議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高雄市信義國小107學年度「學校課程設計目標」檢核表
檢核對象: 年級課程計畫 檢核者:
課程內容 | 檢核結果(請打) | |||
做到 | 尚可 | 待加強 | ||
統整七大 學習領域 及彈性 | 語文 | |||
社會 | ||||
自然與生活科技 | ||||
健康與體育 | ||||
藝術與人文 | ||||
數學 | ||||
綜合活動 | ||||
彈性課程 | ||||
符合 十大基本 能力 |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 |||
欣賞表現與創新 | ||||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 ||||
表達溝通與分享 | ||||
尊重關懷與團體合作 | ||||
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 | ||||
規劃組織與實踐 | ||||
運用科技與資訊 | ||||
主動探索與研究 | ||||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
配合 七大議題 | 資訊教育 | |||
環境教育 | ||||
性別平等教育 | ||||
人權教育 | ||||
生涯發展教育 | ||||
家政教育 | ||||
海洋教育 | ||||
符合 學校願景 | 創意無限、追求卓越的教學 | |||
愛與感恩、惜福關懷的環境 | ||||
身心健全、活潑成長的兒童 |
高雄市信義國小107學年度「學校課程評鑑」檢核表
檢核對象: 年級課程計畫 檢核者:
向度 | 評鑑項目 | 評鑑結果 完全做到→待加強 | 建議事項 | ||||
5 | 4 | 3 | 2 | 1 | |||
主 題 擬 訂 | 1.反映課程綱要設計實施。 | ||||||
2.符合學校本位發展策略。 | |||||||
3.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 |||||||
4.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 | |||||||
5.領域內之課程統整。 | |||||||
6.領域間之課程統整。 | |||||||
單 元 規 劃 | 7.能與各科教材順利統整。 | ||||||
8.單元內容符合統整主題。 | |||||||
9.次單元的設計符合單元目標。 | |||||||
10.單元流程規劃適切合宜。 | |||||||
11.善用彈性時間協助統整或補充教學內容。 | |||||||
活 動 設 計 | 12.教學活動適性適齡。 | ||||||
13.教學活動能達成教學目標。 | |||||||
14.教學活動能契合能力指標。 | |||||||
15.足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 |||||||
16.教學資源適當、充足。 | |||||||
17.能兼顧潛在課程的影響。 | |||||||
18.活動之進行對所有學生均能公平。 | |||||||
教 材 適 性 | 19.教材內容合時宜、實用。 | ||||||
20.教材完整、正確、適齡。 | |||||||
21.教材難易度適中。 | |||||||
22.教材內容具發展性。(縱向連貫) | |||||||
23.教材間的橫向統整適宜。 | |||||||
評 量 方 式 | 24.評量內容符合教學活動目標。 | ||||||
25.評量與習作順序規劃適切。 | |||||||
26.善用多元方式進行評量。 | |||||||
27.評量內容能讓所有學生了解題意。 | |||||||
28.字體大小適宜、色彩、美工良好。 | |||||||
29.能指出評量結果、學生整體表現等。 | |||||||
30.編製評量結果通知單,進行親師聯繫。 | |||||||
綜合意見: |
高雄市信義國民小學106學年度學校課程評鑑省思
「學校課程設計目標檢核表」彙整結果
課程內容 | 檢核結果(%) | |||
做到 | 尚可 | 待加強 | ||
統整七大 學習領域 及彈性 | 語文 | 95.5 | 4.5 | 0 |
社會 | 93.3 | 6.7 | 0 | |
自然與生活科技 | 91.0 | 9.0 | 0 | |
健康與體育 | 92.1 | 7.9 | 0 | |
藝術與人文 | 89.9 | 10.1 | 0 | |
數學 | 87.6 | 12.4 | 0 | |
綜合活動 | 96.6 | 3.4 | 0 | |
彈性課程 | 94.4 | 5.6 | 0 | |
符合 十大基本 能力 |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 92.1 | 7.9 | 0 |
欣賞表現與創新 | 93.3 | 6.7 | 0 | |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 89.9 | 10.1 | 0 | |
表達溝通與分享 | 95.5 | 4.5 | 0 | |
尊重關懷與團體合作 | 96.6 | 3.4 | 0 | |
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 | 88.8 | 11.2 | 0 | |
規劃組織與實踐 | 91.0 | 9.0 | 0 | |
運用科技與資訊 | 98.9 | 1.1 | 0 | |
主動探索與研究 | 87.6 | 12.4 | 0 | |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88.8 | 11.2 | 0 | |
配合 七大議題 | 資訊教育 | 93.3 | 6.7 | 0 |
環境教育 | 95.5 | 4.5 | 0 | |
性別平等教育 | 92.1 | 7.9 | 0 | |
人權教育 | 88.8 | 11.2 | 0 | |
生涯發展教育 | 91.0 | 9.0 | 0 | |
家政教育 | 94.4 | 5.6 | 0 | |
海洋教育 | 86.5 | 13.5 | 0 | |
符合 學校願景 | 創意無限、追求卓越的教學 | 97.8 | 2.2 | 0 |
愛與感恩、惜福關懷的環境 | 93.3 | 6.7 | 0 | |
身心健全、活潑成長的兒童 | 95.5 | 4.5 | 0 |
「學校課程評鑑檢核表」彙整結果
向度 | 評鑑項目 | 評鑑結果(%) 完全做到→待加強 | ||||
5 | 4 | 3 | 2 | 1 | ||
主 題 擬 訂 | 1.反映課程綱要設計實施。 | 95.5 | 4.5 | 0 | 0 | 0 |
2.符合學校本位發展策略。 | 93.3 | 5.6 | 1.1 | 0 | 0 | |
3.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 97.8 | 2.2 | 0 | 0 | 0 | |
4.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 | 96.6 | 3.4 | 0 | 0 | 0 | |
5.領域內之課程統整。 | 92.1 | 6.8 | 1.1 | 0 | 0 | |
6.領域間之課程統整。 | 94.4 | 5.6 | 0 | 0 | 0 | |
單 元 規 劃 | 7.能與各科教材順利統整。 | 91.0 | 9.0 | 0 | 0 | 0 |
8.單元內容符合統整主題。 | 96.6 | 3.4 | 0 | 0 | 0 | |
9.次單元的設計符合單元目標。 | 95.5 | 4.5 | 0 | 0 | 0 | |
10.單元流程規劃適切合宜。 | 93.3 | 6.7 | 0 | 0 | 0 | |
11.善用彈性時間協助統整或補充教學內容。 | 94.4 | 5.6 | 0 | 0 | 0 | |
活 動 設 計 | 12.教學活動適性適齡。 | 97.8 | 2.2 | 0 | 0 | 0 |
13.教學活動能達成教學目標。 | 96.6 | 3.4 | 0 | 0 | 0 | |
14.教學活動能契合能力指標。 | 93.3 | 4.5 | 2.2 | 0 | 0 | |
15.足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 89.9 | 6.7 | 3.4 | 0 | 0 | |
16.教學資源適當、充足。 | 92.1 | 4.5 | 3.4 | 0 | 0 | |
17.能兼顧潛在課程的影響。 | 95.5 | 2.3 | 2.2 | 0 | 0 | |
18.活動之進行對所有學生均能公平。 | 87.6 | 9.0 | 3.4 | 0 | 0 | |
教 材 適 性 | 19.教材內容合時宜、實用。 | 96.6 | 3.4 | 0 | 0 | 0 |
20.教材完整、正確、適齡。 | 97.8 | 2.2 | 0 | 0 | 0 | |
21.教材難易度適中。 | 94.4 | 4.5 | 1.1 | 0 | 0 | |
22.教材內容具發展性。(縱向連貫) | 88.8 | 7.9 | 3.3 | 0 | 0 | |
23.教材間的橫向統整適宜。 | 91.0 | 6.7 | 2.3 | 0 | 0 | |
評 量 方 式 | 24.評量內容符合教學活動目標。 | 92.1 | 5.6 | 2.3 | 0 | 0 |
25.評量與習作順序規劃適切。 | 93.3 | 4.5 | 2.2 | 0 | 0 | |
26.善用多元方式進行評量。 | 94.4 | 3.4 | 2.2 | 0 | 0 | |
27.評量內容能讓所有學生了解題意。 | 89.9 | 10.1 | 0 | 0 | 0 | |
28.字體大小適宜、色彩、美工良好。 | 88.8 | 11.2 | 0 | 0 | 0 | |
29.能指出評量結果、學生整體表現等。 | 86.5 | 12.4 | 1.1 | 0 | 0 | |
30.編製評量結果通知單,進行親師聯繫。 | 97.8 | 2.2 | 0 | 0 | 0 |
其他建議事項
課程計畫作為審視學校整體課程的藍圖,可整合校內各項資源,包含:各處室的聯繫、學校目前環境等,能促進各項課程與教學活動之順利實施,以達成教學目標。
國語科的教學目標明確,各年級教材的份量適中,編排順序符合學生認知發展原則,文字、色彩清晰,插圖富有童趣,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習作除配合課本內容設計外,亦有複習先前所學的相關題目,可再次喚起學生記憶,課本內容強調字詞部件、一字多音分辨等,且規劃有適切的閱讀文章及修辭、造字等相關語文知識,加深加廣學生的語文學習。
數學課程的教學重視學生動手操作及討論分享的過程,教材內容亦趨向生活化,較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高年級數學教學較令教師困擾的問題是授課時數不足,因此,在編寫課程計畫時,會規劃若干彈性學習時間實施補救教學,讓學習歷程更為完整。待改進之處為:課程計畫一次撰寫一個學年,由於下學期的教科書常未及於撰寫時附上,因此在實際執行時較易產生單元比重不均的問題。教學現場之困擾是習作內的類似練習題型較少,老師需另行布題,讓學生有足夠演練的機會;同時亦須考量孩子學習的時間差與路徑差,進行適切的評量。
社會領域課程除了配合戶外教育活動實施外,學校或各學年會藉由舉辦多元文化、鄉土技藝等體驗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經驗。
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除了引導學生認識中西方樂器、音樂風格外,也啟發學生在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的潛能。其中的聽覺藝術,更與學校的校本課程結合,讓音樂欣賞不限於每週1~2節的音樂課,班級導師亦可透過學校網站建置的校本課程資源素材,師生共同認識更多中西音樂家的生平故事及著名作品,深化本校特色。
綜合領域課程的規劃具體可行,且融入相關議題,任課教師規劃多元的評量方式、創新教學策略,啟發學生多元智能,同時能搭配校本課程實施教學,符合學校願景及教育目標。
建議學校課程計畫僅須安排每週進度,不須詳計實施節數,因為教師們的實際教學是配合學生學習情形與成效來彈性調整的。有老師表示,曾接獲家長反應說班上的教學進度與校網公告的課程計畫有落差,為減少家長的質疑,造成老師必須依照進度上課,而無法兼顧學生的學習成效,此似乎有違教育精神,加上各學習領域的教學時數均有其上、下限,教學者應可根據專業進行調整,詳計節數反而形成教學限制,或許修正為只要週進度即可。
低年級校本課程的實施,採融入領域的方式,多是配合生活課程原有的美勞實作、歌唱教學,進一步引導學生閱讀該曲子創作者的故事、想像樂曲中的畫面,同時搭配相關的美勞創作,如:獅王面具(動物狂歡節)、手搖鈴玩具(胡桃鉗進行曲)等,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校本課程所謂由下而上的發展精神,實有賴於具相關專業背景的種子教師組成社群,或落實課程發展小組的功能,以發展具縱向及橫向連結之校本課程主題軸,並不斷地根據實施結果進行檢討與修正,方能成為具體可行之信義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