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目 錄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小學 112 學年度學校現況與背景分析......................................................................... 1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小學 112 學年度學校課程願景.......................................................................................3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小學學生每週學習節數一覽表 ..................................................................................... 15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小學 112 學年度法定教育議題課程實施時間檢核表.............................................21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小學 112 學年度六年級畢業考後課程規劃總表..................................................... 25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小學學校課程評鑑實施計畫..........................................................................................26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小學『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設置要點....................................................................30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小學 112 學年度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組織 .............................................................. 31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小學課程發展委員會課程規畫及審查教材會議會議紀錄.....................................32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小學課程發展委員會課程計畫審查會議會議紀錄..................................................34
各年級歷年教科書選用版本一覽表 ................................................................................................................37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小學 112 學年度全校一週作息時間表.......................................................................43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小學 112 學年度各處室暫定行事曆........................................................................... 46
附件 1 領域學習課程計畫
附件 2 彈性學習課程計畫

C1-1 學校現況與背景分析(國小)
1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小學112學年度學校現況與背景分析
壹、依據
一、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 94.05.27 台國字第 0940069194B
號函)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教育部 103.11.28 臺教授國
部字第 1030135678A 號) (教育部 110.03.15 臺教授國部字第
1100016363B 號)。
二、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112.6.26 審核通過。
貳、學校現況與背景分析
一、學校現況:班級數、學生數一覽表。
二、背景分析:
1.行政人員經
驗豐富且具
教育理念與
熱忱。
2.教學團隊配
合度高,校園
氣氛和諧。
3.行政團隊有
活力、行動
力強,各處室
之間互動性
高,支援
力強。
1.許多教師教
學經驗豐
富,文化形
塑不易。
2.教師負擔重,
恐影響工作
情緒與效
率。
3.教師專業形
象尚未成
形。
1.規劃教師專
業成長促進
教師專業對
話與社群發
展。
2.結合各項專
案計畫進行
教學實驗發
展。
3.建立學習型
組織團隊。
1.缺乏編制內
藝術專長教
師(音樂與
視覺藝術)。
2.學校各類型
專長教師大
多為代理老
師。
1.接受之文化
刺激普遍較
過去世代
多。
2.學生多元,差
異性大,適
性發展多元
教學。
1.部分學生家
庭支持系統
較薄弱,缺
乏良好的學
習環境。
2.家庭背景差
異大,學習
上有落差情
形存在。
1.透過閱讀、藝
術及生活教
育課程,培養
學生人文素
養。
2.發展英語實
驗課程、提高
學生國際視
野。
3.擴展學生學
習觸角,啟發學
生創造力發
1.發展以「學
校為本位」
之課程發展
及多元社團
活動。
2.培養學生核
心能力及學
校特色,提
昇學生能
力,爭取家
長認同。

C2-1 學校課程願景(國小)
6
1.能蒐尋戒嚴時期相關資料。
2.能了解解嚴後生活轉變。
3.實際走訪「馬祖故事館」。
4.馬祖今、昔日樣貌影片。
1.能明白馬祖特殊海岸地景構成的
人文聚落景觀之美。
2.能認識鐵板聚落及海岸及馬 祖
的灣澳地形特色。
3.能瞭解馬祖列島的特殊地質與地
形景觀。
1.能列舉常見具有代表意義的岩
石、礦產資源、地形和景觀。
2.提供地球科學知識和環境保護與
互動,關係的概念。
3.能找出創意地質公園產品。
4.能規劃特殊地質地景規劃深度旅
遊路線。
1.利用 google map 找尋家鄉地圖。
2.分享自己最愛的家鄉景點。
3.利用 google 找尋馬祖觀光景點/
私人景點。
4.能平板拍照蒐集或截圖所需素
材。
5.利用自己蒐集的資料,繪製及撰
寫。
6.摺頁教學 DIY。
7.分享自己旅遊地圖摺頁。
1.彙整自己所需要的景點。
2.利用中文寫導覽詞並翻譯成英
文。
3.將自己所翻譯的導覽詞,與他人
分享。
1、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其他類課程於本次檢視無需呈現。
2、 構思(1)各年級可能的核心概念、場域、素材或題材。(2)各年級培養的相關能力。(3)
檢核其各年級的適切性及銜接性。
3、 在學校主題下,命名年級學期/學年主題,為學期/學年主題撰述 20-50 字的概說,再次
檢視年級間的縱向連貫與領域間的橫向統整。

C2-1 學校課程願景(國小)
13
輸入。
5.能應用網路瀏覽器搜尋資料。
6.能熟記 opedID 進入系統。
7.能應用線上電子書數位學習平
台。
8.設計課程量化與質性線上表單。
1.能了解網路著作權與合理使用
範圍。
2.能了解 CC 台灣社群網站,CC
授權的四要素。
3.能設定個人行事曆、共用行事
曆。
4.能認識網路瀏覽器操作介面。
5.能學習使用網址或關鍵字搜尋
所需的資料。
6.能學習書籤管理。
7.學習使用 Google 地圖搜尋特定
地點。
8.建立個人化「我的地圖」。
9.新增、搜尋及修改地點。
10.認識格式工廠。
11.Google 雲端硬碟,上傳與開
啟檔案。
1.能判斷並拒絕進入不當網頁。
2.能嘗試Scratch 編輯程式及作品
體驗。
3.能製作線上會議室表單設計。
4.能應用課程量化與質性線上表
單。
1.能搜尋網路霸凌影片宣導與討
論。
2.能面對不實或霸凌留言的處理
方式。
3.能熟練智圖軟體基本工具列操
作介紹。
4.能應用Jamboard 討論協作平台。
5.能學會編輯影音軟體。
6.能學會課程量化與質性線上表
單。
1、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其他類課程於本次檢視無需呈現。
2、 構思(1)各年級可能的核心概念、場域、素材或題材。(2)各年級培養的相關能力。(3)
檢核其各年級的適切性及銜接性。

C2-1 學校課程願景(國小)
14
3、 在學校主題下,命名年級學期/學年主題,為學期/學年主題撰述 20-50 字的概說,再次
檢視年級間的縱向連貫與領域間的橫向統整。

C3-2 法定教育議題課程實施時間檢核表(國小)
15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小學學生每週學習節數一覽表
一年級 (112 學年度入學)
註:
1. 依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師每週授課節數實施要點第三點:國小各年級每週學習總節數:低年級
每週24節,中年級每週31節,高年級每週32節;國中各年級每週學習總節數35節。
2. 以112 學年度起始往後填寫該年級至六年級畢業前未來規劃的學習節數分配。

C3-2 法定教育議題課程實施時間檢核表(國小)
16
二年級 (111 學年度入學)
註:
1. 依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師每週授課節數實施要點第三點:國小各年級每週學習總節數:低年級
每週24節,中年級每週31節,高年級每週32節;國中各年級每週學習總節數35節。
2. 以112 學年度起始往後填寫該年級至六年級畢業前未來規劃的學習節數分配。

C3-2 法定教育議題課程實施時間檢核表(國小)
17
三年級 (110 學年度入學)
註:
1. 依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師每週授課節數實施要點第三點:國小各年級每週學習總節數:低年級
每週24節,中年級每週31節,高年級每週32節;國中各年級每週學習總節數35節。
2. 以112 學年度起始往後填寫該年級至六年級畢業前未來規劃的學習節數分配。

C3-2 法定教育議題課程實施時間檢核表(國小)
18
四年級(109 學年度入學)
註:
1. 依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師每週授課節數實施要點第三點:國小各年級每週學習總節數:低年級
每週24節,中年級每週31節,高年級每週32節;國中各年級每週學習總節數35節。
2. 以112 學年度起始往後填寫該年級至六年級畢業前未來規劃的學習節數分配。

C3-2 法定教育議題課程實施時間檢核表(國小)
19
五年級(108 學年度入學)
註:
1. 依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師每週授課節數實施要點第三點:國小各年級每週學習總節數:低年級
每週24節,中年級每週31節,高年級每週32節;國中各年級每週學習總節數35節。
2. 以112 學年度起始往後填寫該年級至六年級畢業前未來規劃的學習節數分配。

C3-2 法定教育議題課程實施時間檢核表(國小)
20
六年級(107 學年度入學)
註:
1. 依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師每週授課節數實施要點第三點:國小各年級每週學習總節數:低年級
每週24節,中年級每週31節,高年級每週32節;國中各年級每週學習總節數35節。
2. 112 學年度,六年級領域學習節數須為九年一貫規範領域與節數,則彈性學習節數在九年一貫
節數下,採用新課綱規範。

C3-2 法定教育議題課程實施時間檢核表(國小)
21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小學112學年度法定教育議題課程實施時間檢核表
1.晨光時間單排:在晨光時間實施,完整進行 1節時間活動者,請填此項,並註明實施週次及活動
名稱。
2.彈性學習課程:在彈性學習課程時間,完整進行 1節課程者,請填此項,註明實施週次及課程名
稱。
3.融入領域實施:融入領域課程實施,依各校規畫融入情形進行課程者,註明實施週次及領域名稱、
單元名稱。
4.各法定議題實施內容若規畫安排宣導活動,每學期不宜超過法律規定時數的一半。
彙整日期:112 年6月
<性別平等教育法>
第17 條
國民中小學除應將性
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
外,每學期應實施性
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
或活動至少四小時。
(每學期 6節課,每學
年12 節)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第7條
各級中小學每學年應
至少有四小時以上之
性侵害防治教育課
程。
(每學年至少 6節)

C4-1 課程評鑑實施計畫
26
連江縣立仁愛國民小學學校課程評鑑實施計畫
經本校110年7月2日校務會議通過後實施
壹、依據:
一、教育部 107 年 9 月 6 日臺教授國字第 1070106766 號函。
貳、目的
一、確保及持續改進學校課程發展、教學創新及學生學習之成效。
二、回饋課程綱要之研修、課程政策規劃及整體教學環境之改善。
三、協助評估課程實施及相關推動措施之成效。
參、評鑑對象與重點:
一、評鑑對象與人員分工
檢核以學校課程總體課程架構、領域學習課程及彈性學習課程為對象。
二、評鑑重點:包括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及課程效果等層面,其評鑑內容如下:
(一)課程設計:課程計畫與教材及學習資源。
1. 審查課程計畫,提供課程設計修正建議。
2. 自編教材、補充教材的審議。
3. 透過外部評鑑之專家學者及專業機構的建言,提供學校及教師課程整體發
展的修正建議。
(二)課程實施:課程實施準備措施及課程實施情形。
1. 透過學年會議或領域研究會的提案討論,提供教師課程與教學的實施前中
後的準備、進行、檢核省思,並以利適時改進課程計畫及其實施。
2. 經由共同備課、公開授課和議課,提供教師教學回饋和建議。
3. 透過課程發展委員會、學習領域研究會、學年會議等會議紀錄、教師專業
學習社群的討論和對話紀錄,提供教師掌握教學進度、是否需要調整,教
材是否適切、是否達成課程目標、核心素養。
(三)課程效果:學生多元學習成效。(學生多元學習成效應運用多元方法進行評量,
並得結合學校平時及定期學生學習評量結果資料為之。)

C4-1 課程評鑑實施計畫
27
1. 平時評量:結合觀察、實作、活動、聽力、檔案、鑑賞等多元的形成性評
量方式,評估學生學習成效,以進行即時補強。
2. 定期評量:結合紙筆和聽力測驗等評量方式,以評估學生學習成效,以利
規劃進行學習扶助或學習輔導方案與教學調整。
肆、評鑑實施時程
課程總體架構及各(跨)領域/科目課程以一學年為評鑑循環週期,各彈性學習課程則
分別以各該課程之學習期程為評鑑週期,配合各課程設計、課程實施準備、課程實施情形
和課程效果評估等課程發展進程進行評鑑,實施時程原則規劃如下表:
各彈性學習課程
配合各該課程之設計、實施準
備、實施情形和效果評估之進
程辦理
伍、評鑑之資料蒐集方法:
一、蒐集方法:為確保受評課程於設計實施與效果之過程及成果性質,採用相應合適之多
元方法,蒐集可信資料,以充分了解課程品質,並進行客觀價值判斷。課程評鑑之多
元方法,可包含文件分析、內容分析、訪談、調查、檢核表、觀察、會議對話與討論
及多元化學習成就評量結果分析等。
1.檢視分析學校課程計畫中之課程總體架構內容。(C2-1 或大系統)
2.訪談教師對課程總體架構之意見。
1.檢視分析各處室有關課程實施準備的相關資料。
2.實地觀察檢視各課程實施場所之設備與材料。
1.觀察各課程實施情形。
2.分析各領域/科目教學研究會及彈性學習課程設計與推動小組之會議記錄、
觀、議課紀錄。
檢視分析各領域/科目教學研究會及彈性學習課程設計與推動小組提供之課程
效果評估資料。
1.檢視分析各該(跨)領域/科目課程計畫、教材、教科書、學習資源。
2.與授課教師針對課程設計內容之意見對話。
1.實地檢視各該課程實施場所之設備與材料。
2.分析各該(跨)領域/科目教學研究會議、學年/年段共備會議、專業社群共備
會議紀錄、共同備、議課記錄。
1.於各該(跨)領域/科目公開課、觀課和議課活動中了解實施情形。
2.與授課教師針對課程實施情形之省思回饋對話。
1.分析學生於平時評量之學習成果資料,定期評量之試後雙向細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