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國小109學年度課程計畫

pdf
1.4 MB
26 頁
Hui Chin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國民小 109 學年度學校總體課程計劃
壹、學校課程發展與規劃
一、學校現況與背景分析
()學校基本資料(表一)
學校類型
離島
班級數
3
校址
連江縣莒光鄉大坪村 4
電話
0836-89043
傳真
0836-88151
網址
校長
劉碧雲
E-mail
教導主任
鄭惠琴
E-mail
教職員工數
16
學生數
8
特教學生數
0
()學校背景分析(表二)
分析
向度
S﹙優勢﹚
W﹙劣勢﹚
O﹙機會點﹚
T﹙威脅點﹚
校園
環境
1.本位屬於東莒島唯
一小學,臨近兩座古
蹟,兩處閩東保存聚
落,及兩處考古遺
址,環境優雅,空氣
清新。
2.全校共三班學生人
數少,真正的小班小
校。
3.學生活動空間大。
4.植物生態課程豐
富。
1.每逢東北季風或颱
風季節,海上對外連
絡停擺,造成交通中
斷。
2.與本島南竿及台灣
地區距離較遠,物質
及相關設備支援不易
取得。
1.因鄰近有多處風景
旅遊點,相關單位極
為重視,且有新建離
島交通船之規劃。
2.發展特色學校教學
課程。
1.若交通中斷,
易影響本島教師
上班。
2.專家教師不易
聘任到校。
3.校園建築大多
老舊,校園空間
安全疑慮。
2
教學
設施
1. 教學設施完備。
2. 班班有電腦及單槍
設施支援資訊融入
教學。
3. 飲水設施優良。
4. 班級圖書設備多。
5. 無線上網環境。
1. 校舍不足及老舊,
維修不易。
2. 校園週邊均為國有
土地,加上部分教
室讓公托使用,若
有機會增班,教室
不足,整體規劃不
易。
1. 校務發展計劃完
善,適時充實各項
設備。
2. 利用古蹟及海洋特
色發展成為特色課
程。
1.擴建空間有限
且氣候潮濕設備
維修不易。
師資
結構
1. 教師年輕,有抱
負,有愛心及熱
忱,校園氣氛和
諧。
2. 教師勇於創新吸取
新知,創造學習型
組織。
1.教師教學經驗不
足,容易無法掌控學
生。
2.屬偏遠地區,教師
流動率稍高。
1.師資來源多元化,
易甄選優秀及具教育
熱忱之教師。
2.擴充教師住宿環境
品質,吸引教師前
來。
1.行政工作多,
影響教學品質。
2.教師人數少,
缺乏同學年互動
交換教學心得。
學生
特質
1. 純真善良氣質佳,
多才多藝表現棒。
2. 善於表演,有禮
貌。
1. 文化刺激少,新台
灣之子多。
2. 學習落差極大。
1. 本地生與校際參訪
學生相互交流相互
學習。
2. 引進各種補救教學
方案,強化學生學
習能力。
1.本地生與外校
生學習能力仍有
些落差,且對待
事情的態度也有
明顯差別。
家長
期望
1. 具良好教育觀念,
充分支持學校,與
學校互動良好。
2. 信任教師教學。
3. 期待學生多元發
展。
1. 家長忙於生計,疏
於管教學生者偏
多。
2. 家長程度落差極
大。
1. 建置家長人力資
源,充分協助校務
推展。
2. 引進家長人力支援
學校特色。
1. 有些家長的
親師互動較
少,部分學
習問題未見
改善。
社區
特質
1.社區人士極為肯定
辦學成效,且熱心
支持並積極參與各
項活動。
1.經濟不景氣,社區
參與度比較低。
1.學校社區化,開放
學校資源與社區共
享,積極與社區互
動結合社區資源。
1.社區人口外移
嚴重,呈現高
齡化現象。
3
地方
資源
1. 自然生態豐富,教
學資源多。
2. 處處是教室,時時
可學習。
3. 地方單位樂意配合
學校發展特色。
1. 地方文化、人力資
源較少。
2. 為了生計,對學校
無法全力投入。
1. 社區資源特色多,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佳。
2. 建構社區有教室之
特色學校。
1.地方經費支援
較缺乏。
S行動策略
社區
1.參與社區環境營造計畫,將校園納入改造計畫。
2.與社區志工組織合作環境教育推動,融入課程活動。並藉以探尋社區精緻發展可
能。
3.協助承辦社區活動,促資進社區共好發展。
學校
1.透過各項管道積極爭取「各項校舍及設備改善計畫」,達到嶄新「校園整體規畫」
2.規劃環境教育中心,推展校園美化綠化,以彌補校舍、校園的老化。
3.透過學校願景概念化,凝聚學校整體發展共識,建立「閱讀共享、生活共好、生命
共榮、生態共好」的學校本位課程。
4.積極招募社會資源,共同訂定教師獎勵辦法,激勵教師正向專業精進。
5.推動教師專業精進計畫,重新檢討「教學觀摩」「教學檔案」「教師備課研習」
以及發展「三生一閱讀」之教師專業社群。
6.建立「副導師」制度,落實行政支援教學,以彌補代課教師班級經營經驗之不足。
7.積極爭取人力資源,紓解人力不足及專長授課問題。
家長
1.各班發表班級經營報告書以落實學校家長日辦理及親職教育創意規劃。
2.建立家長志工參與制度。
3.建立家訪鼓勵制度,強化親師溝通訪問。
4.舉辦親師聯誼聚餐活動,建立良好互動。
學生
1.推動分組教學,落實適性學習及差異教學。
2.免費課輔政策,解決家庭支援不足問題。
3.倡導閱讀優先,奠定愛上學習基礎。
4.踐行品格第一,重視活教育,強調榮譽至上。
5.積極推展藝文交流,增進孩子多元文化刺激。
4
學校教育願景
(一) 學校心願景(品格、服務、學習、健康)
希望閱讀,閱讀希望
用閱讀,為孩子搭座希望之橋
服務關懷,關懷服務
用服務,為孩子尋找人生價值
學習翻轉,翻轉學習
用學習,為孩子創造好未來
健康永續,永續健康
用健康, 為孩子守護心靈一生
(二) 學校教育目標
C.S.L.H
品格閱讀
服務關懷學習翻轉
健康永續
C
HARACTER
S
ERVICE
L
EARN
H
EALTH
「藝」展
長才
「境」善
「境」美
博「文」
強「視」
5
學校教育目標意
1. 博「文」強「視」:重視學生內在學識修養與外在的善行,同時培養國際視野。以學生為主
體,希望透過閱讀,融入國際教育課程及社區文化,營造優質的閱讀情境誘發閱讀動機,養
成學生閱讀習慣和培養閱讀能力,進而提升學習力,奠定終身學習基礎。
2. 藝展長才:增進創造性、批判性思考及適應社會變遷與終生學習的能力;學習溝通與表達能
力,並發展良好人際關係,進而培養誠懇、有愛、勤勉、節儉的行為,養成榮譽歸於團體,
成功不必在我之心胸。建構學生正確之價值體系及人生觀,使學生能夠深切體察與尊重生命
的意義及人生之真諦,重視家庭成員親子關係與他人之間的和諧關係,藉著瞭解不同文化的
差異,透過瞭解進而包容,成為氣度宏偉的健全學生。
3. 境善境美:透過各種教學活動引發學生對環境覺知與敏感度,能充實學生環境永續相關的知
識,能讓學生對人與環境的互動有正確的價值觀,並在面對地區或全球性環境議題時,能具
備改善或解決環境問題的認知與技能,以建立學習者的環境行動經驗,使之成為一具有環境
素養之公民。
(三) 、具體策-用身力行落實新目標
品格
閱讀
在地
弱勢
照顧
英語
紮根
創意
活動
資訊
E
健康
6
1. 品格閱讀:閱讀,讓孩子的經驗超過時空的限 制,永不寂寞,它讓孩子學習典
範、建立價值觀。它使我們擁有同理心、創造力,打開世界之窗,決定自己的人
2. 在地文化:守護家鄉,認識在地文化,透過服務學習,將愛與關懷送到社區每個角
落。
3. 弱勢照顧:透過補救檢測,診斷孩子學習問題,藉由補救教學與陪伴學習,提升孩
子學習成效。
4. 英語扎根:透過遊戲中『玩』的概念進行英文學習,讓孩子喜歡英文,進而愛上英
文,學習英文。
5. 創意活動:學習上的改變,課室的開放,學習的多元,師生的互動與討論,透過
『動手做』的過程,讓學習更活潑更有趣。
6. 資訊 E化:線上網路的輔助教學,平版的使用,透過資訊來協助學習,增加學習的
便利性與寬廣性。
7. 健康促進:健康是財富,擁有健康才有資格擁有一切,透過健康促進的活動,日行
85210,讓健康永續,讓人生加分。
(四) 學生核心價值-用愛關懷成就明日星
H 健康+A 主動+P 付出+P 耐心+Y 展現=HAPPY
Health
Active
Pay
Patient
Yield
健康的身體、純潔的心靈
主動的學習、積極的分享
用心的付出、無私的奉獻
學習的耐心、批判的包容
潛能的展現、成果的產出
以自然為教室 以生活為老師 在天地間體會知識
用身力行用心閱讀用愛關懷
7
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要點
委員
姓名
職掌
劉碧雲
一、考量學校條件、學生需求、教師專長、家
長期望、社區特性等相關因素,以學生為
課程發展中心,整合學校及社區的特色與
資源,展現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自主的專
業性,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形塑教育願
景,強化學生適性發展。
二、瞭解學生的個別差異及需求,開展教師的
課程意識,增進教師參與學校本位課程發
展與評鑑的專業知能,審慎規劃學校課程
計畫。
三、審查部定課程及校訂課程、特殊教育班,
含集中式特殊教育班、分散式資源班或巡
迴輔導班(必要項目)課程計畫。內容包
含,各年級各領域/科目課程目標或核心
素養、教學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重點、
教學進度、學習節數及評量方式之規劃內
容,能有效促進該學習領域/科目核心素
養之達成及精熟學習重點,且符合課程綱
要規定,融入議題及備註等項目。
四、審議校訂課程內涵,審查彈性學習課程內
(含特殊需求領域,必要項目),符應學
校教育願景。
五、擬定「選用教科用書辦法」
六、審查全年級或全校全學期使用之自編教材
及進行課程評鑑。
七、應於每學年開始(八月一日),完成下一學
年度學校課程計畫審查、備查及上網公
告。
八、審查各學習領域/科目小組之計畫與執行
成效。
九、負責課程與教學實施評鑑及學習成效分
析。
十、規劃教師專業成長進修計畫,增進專業成
長。
十一其他有關課程發展事宜。
行政人員代表
鄭惠琴(教導主任)
行政人員代表
曹躍鎧(總務主任)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林培棻(輔導主任)
領域/科目代表
曹詠晴(教務組長)
領域/科目代表
孫鈺茹(訓導組長)
導師及專任教師代表
張惠茹
導師及專任教師代表
林品汝
導師及專任教師代表
王春英
家長委員會代表
曹劍蓉
學生代表
曹宸浩
教師會代表
曹躍鎧
8
四、 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紀錄
9
10
五、教科圖書選用組織
職稱
姓名
性別
職掌分配
主任委
劉碧雲校長
指導辦理教科書選用一切活動事
執行秘
曹詠晴老師
負責教科書選用及採購事
委員
鄭惠琴主任
協助辦理選用教科書版本
委員
曹躍鎧主任
協助辦理選用教科書版本
委員
林培棻主任
協助辦理選用教科書版本
委員
王春英老師
協助辦理選用教科書版本
委員
林品汝老師
協助辦理選用教科書版本
委員
張惠茹老師
協助辦理選用教科書版本
委員
孫鈺茹老師
協助辦理選用教科書版本
委員
曹劍蓉女士
協助辦理選用教科書版本
11
六、教科圖書選用委員會會議紀錄
12
13
領域學習課程及彈性學習課程節數一覽表
第一學習
階段
第二學習
階段
第三學習
階段
二年級
四年級
六年級
節數
節數
節數
國語文
6
5
5
本土語文/新住民語
1
1
1
英語文
1
2
數學
4
3
4
社會
(6)
3
3
自然與生活科技
3
3
藝術
3
3
綜合活動
0
3
3
健康與體育
3
3
3
領域總節數
20
25
27
第一學習
階段
第二學習
階段
第三學習
階段
二年級
四年級
六年級
節數
節數
節數
彈性
學習
課程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
探究課程
2
3
3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1
2
1
特殊需求領域課
其他類課程
1
1
1
課綱規範彈性學習節數
學校學年彈性學習課程
節數小計
課綱規範學習總節數
4
6
5
學校學年總學習節數合計
24
31
32
領域/科目
階段年級
領域/科目
階段年級
14
八、法定課程納入課程計畫實施情(國小)
法定課程
納入課程規劃實施情形
彈性或領
域別
主題名稱
4
5
健康與體育
珍愛自己
14
3
健康與體育
溝通的藝術、家庭危
6
3
6
彈性
家庭暴力防治
1
彈性
家庭暴力防治
1
性侵害犯罪
防治課程
1
健康與體育
我長大了
12
3
1.每學年應至少
4 小時以上之
性侵害防治教育
課程
2.國小 6 節課
健康與體育
喜歡做朋友
6
2
2
3
社會
欣賞與尊重
20
3
綜合活動
校園安全急轉彎
15
3
4
5
綜合活動
發現他人特質
13
3
6
彈性
兒少性剝削防治
1
彈性
性侵害、性騷擾防治
1
環境教育
1
生活
學校的一天
5
2
1.每學年應進
行環境教育
教學至少
4 小時
2.國小 6 節課
生活
生活中的水
17
2
2
3
自然
植物的身體
2
2
自然
水的奧秘
7
2
4
5
自然
觀測太陽
3
2
自然
動物世界面面觀
13
2
6
15
彈性
郊遊戶外教育環境教育
11
3
16
九、國小畢業考/國中會考後課程規
課程名
課程內容
畢業季活動
畢業典禮預演
敬師感恩餐會
服務學習
社區打掃
校園環境維護
藝能科展演活動
才藝發表會
其他
國中課程銜接
十、學校評鑑實施計畫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國民小學學校課程評鑑實施計畫
一、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二、目的:透過課程評鑑,引導本校相關教育工作者,針對課程規劃、設計、實施與成效
評估之歷程,進行省思,藉以精緻課程、確保教學品質、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並促進
教師專業成長。
三、評鑑流程:學校課程評鑑之實施,主要是針對學校課程進行評鑑,包括領域學習課程
()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研訂本計畫。
()成立學校課程評鑑小組,內含各領域課程評鑑組。
()學校課程評鑑小組依本計畫於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課程評鑑,並針對評鑑結果進
行檢討及研擬改善策略,其後再將課程評鑑結果與改善方案提課程發展委員會審
議,以利後續改善實施之推動(如圖 1)
課程發展委員會訂定課程評鑑計畫
成立課程評鑑小組
課程評鑑小組進行評鑑
課程評鑑小組分析及提出評鑑結果
召開評鑑檢討會議、提出改進方案
1課程評鑑實施流程
改進方案的實施與檢討
評鑑結果與改善方案提課發會審議
17
對本校各項課程進行評鑑,包括領域學習課程與彈性學習課程。課程評鑑的內容則包
括評鑑向度、評鑑指標、評鑑重點、評鑑方式、及評鑑結果分析等
()
4項。
()評鑑指標
1.課程規劃:課程規劃包括 3(1)程宣導與專業發展;(2)組織建置與成
(3)學校課程計畫的規劃。
2.課程設計:課程設計包括 4(1)程目標的訂定與架構(2)教學策略與
(3)(4)
3.課程實施:課程實施包括 3(1)(2)(3)教學評量。
4.成效評估:成效評估向度上,包括 2(1)(2)學生學習表
現。
()評鑑重點
評鑑重點係依據評鑑指標之內涵分析而得較為具體之內容,俾利於課程評鑑時之
反省、思考與對話。
()評鑑方式
量化為主,質化為輔。學期中進行歷程性評鑑,學期末進行總結性評鑑
評鑑層級則區分成兩部份:
1.領域層級:領域課程評鑑小組依據本校課程評鑑表進行評鑑,藉以瞭解課程
劃、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與成效評估之實際運作狀況。方式由領域
成員共同進行評鑑與對話,並先由個別教師以評鑑表進行正式或非正式之自我
鑑。或由領域個別教師進行課程評鑑。
2.學校層級:本校課程評鑑小組依本校課程評鑑表進行評鑑,藉以瞭解學校課程規
劃、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與成效評估之實際推動狀況。方式由本校課程評鑑小組
共同進行評鑑與對話,進行學校總體課程之評鑑,再將評鑑結果送課程發展委員
()
評鑑結果包含量化結果與質性描述。「量化結果」為本校或領域課程評鑑小組成員
針對各評鑑重點的實際達成情形,在 1 2 3 4 5 個配分中圈選符合實際情形的
3是普通,分數越高越正向。「質性描述」為本校或領域課程評鑑小組成員
針對各評鑑指標進行描述與回應,說明課程評鑑辦理之具體成果、特色、困難及
結果應用
()提供課程發展相關成員,進行課程規劃、設計、實施、成效評估等檢討改善。
()提供教師於課程、教學及評量之檢討改善。
()提供課程發展委員會檢討修正本計畫與課程發展方向的依據。
六、本計畫經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議審查通過,並經校長核可後實施。
課程評鑑運作方式
評鑑
項目
課程組織運作
與規劃
課程設計
課程實施
課程實施成效評估
資料
來源
課程計畫
觀察教學現場
課發會委員
課程計畫
觀察教學現場
課發會委員
自編教材或學習單
教學檔案
學年/領域會議記錄
訪談/學年老師的意見交流
自編教材或學習單
學生學習報告或檔案
學年/領域會議記錄
18
評鑑
方法
檢核
會議
對話討論
檢核
會議
對話討論
檢核
意見調查/訪談
會議
對話討論
檢核
意見調查/訪談
會議
對話討論
評鑑
工具
評鑑總表
會議討論題綱
回饋表
評鑑總表
會議討論題綱
回饋表
檢核表
會議討論題綱
回饋表
檢核表
會議討論題綱
回饋表
評鑑
人員
全體課發會委員
全體課發會委員
各任課教師
領域召集人
全體課發會委員
各任課教師
家長代表
全體課發會委員
外聘教授1人市府統一處理
評鑑
時間
一學期 2次以上
一學期 2次以上
每月一次的班級領域會
每月一次的領域會議
評鑑
結果
運用
提供課發會修訂校
訂課程架構
提供領域課程小
調整課程計畫參考
提供教師在調整課程計畫
及課程實施改進之參考
提供教師在調整課程計畫
課程實施改進之參考
19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國民 109 學年度學
評鑑
向度
評鑑指標
評鑑重點
課程評鑑
量化結果
評鑑者
小組
教師
1-1.
課程宣導
與專業發
1-1-1 學校能向教師宣導課程發展願景與方案。
5 4 3 2 1
1-1-2 學校能提升學校成員對課程綱要之理解、詮釋與轉化
5 4 3 2 1
1-1-3 學校及各領域能依據課程發展的需求辦理相關專業發展活動。
5 4 3 2 1
1-2.
組織建置
與成員參
1-2-1 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依規定成立。
5 4 3 2 1
1-2-2 各領域課程發展組織健全,分工明確且運作正常。
5 4 3 2 1
1-2-3 課程發展相關組織成員能透過對話充份表達與溝通。
5 4 3 2 1
1-2-4 各課程組織之縱向與橫向有良好的聯繫。
5 4 3 2 1
1-3.
學校課程
計畫的規
1-3-1 課程計畫符應學校願景與課程目標。
5 4 3 2 1
1-3-2 依據總綱與領綱的規定,編擬各年級各學習領域課程計畫及彈性學習
課程計畫。
5 4 3 2 1
1-3-3 重大議題適切規劃於相關課程計畫中。
5 4 3 2 1
1-3-4 課程計畫兼重各年級縱向銜接與領域間橫向統整。
5 4 3 2 1
課程評鑑
質性描述
(具體成果、特色、困難及待改進事項)
2-1.
課程目標
的訂定與
架構
2-1-1 課程目標符合學校願景與學校課程目標。
5 4 3 2 1
2-1-2 課程目標能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5 4 3 2 1
2-1-3 能考量課程的統整與銜接。
5 4 3 2 1
2-2.
教學策略
與資源
2-2-1 考量學生個別需求與興趣。
5 4 3 2 1
2-2-2 安排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
5 4 3 2 1
2-2-3 採用多元的教學策略。
5 4 3 2 1
2-2-4 運用學校內外部教學資源。
5 4 3 2 1
2-3.
學習評量
的設計
2-3-1 評量方式多元且適當。
5 4 3 2 1
2-3-2 兼顧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
5 4 3 2 1
2-3-3 能評量出學生的核心素養。
5 4 3 2 1
2-4.
教學材料
的編選
2-4-1 依據學校訂定的教科用書評選辦法,選用教材。
5 4 3 2 1
2-4-2 各學習領域能發展領域特色課程,並研發相關教材。
5 4 3 2 1
2-4-3 各領域發展之特色課程能於課程發展委員會中討論審查。
5 4 3 2 1
課程評鑑
質性描述
(具體成果、特色、困難及待改進事項)
3-1.
教學準備
3-1-1 教師依據各領域或彈性學習課程計畫,擬定教學進度與具體做法。
5 4 3 2 1
3-1-2 能與同儕教師共同備課以解決遭遇之教學困境並調整課程設計。
5 4 3 2 1
3-2.
教學實施
3-2-1 能符應學生個別差異與興趣。
5 4 3 2 1
3-2-2 能運用多元教學方法,協助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5 4 3 2 1
3-2-3 能有效運用各項教學資源。
5 4 3 2 1
3-3.
教學評量
3-3-1 以多元評量方式評量學生學習表現。
5 4 3 2 1
3-3-2 兼顧形成性評量和總結性評量。
5 4 3 2 1
3-3-3 檢視評量結果,進行補救教學或教學改進。
5 4 3 2 1
課程評鑑
質性描述
(具體成果、特色、困難及待改進事項)
4-1.
教師教學
成效
4-1-1 教師能持續汲取教育新知精進教學策略。
5 4 3 2 1
4-1-2 教師間能透過觀課、教學對話或成果分享等,提升教學成效。
5 4 3 2 1
4-2.
學生學習
表現
4-2-1 學生學習表現的達成程度。
5 4 3 2 1
4-2-2 班級學習氣氛積極活絡
5 4 3 2 1
課程評鑑
質性描述
(具體成果、特色、困難及待改進事項)
20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國民小 109 學年度校訂課程檢核表
活動名稱
教學日期
教學者
填寫日期
課程名稱
議題融入
□人權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家庭教育
□職業認識與探索
□資訊倫理與安全健康上網教育
□健康促進( )
□媒體素養
□人權教育
□家政教育
□防災教育
□國防教育
□交通安全
□品德教育
□其他
□不適用
核心素養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學習重點
評量方式
□筆試 口試 □表演 □實作 □作業
□報告 □資料搜集整理 □鑑賞 □晤談
□實踐 □學生自評 □同儕互評
□其他:研究、設計製作、問卷調查、學習札記、團體討論
教學資源
□人力:家長參與
□物力:教具
肯定與鼓勵
困難與改進
21
國民小學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實施計
1090617 課發會通過】
壹、依據:
一、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民中學與國民小學實施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參考原則。
二、連江縣國民中學與國民小學實施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原則
貳、目的
一、鼓勵校長和教師運用公開授課方式,相互觀課學習教學經驗、教材教法、教具製作
媒體運用資訊入教,建專業展共,促教師作成
二、藉以切磋教學方法,精進教學專業能力、觀課班級經營,有效輔導學生生活;增進教學
技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效,達到教學目標。
參、實施對象:本校全體教師(包含校長) 代課(理)教師等。
肆、實施內容:
一、每學年度校長及每一位教師不限領域,至少須進行一場公開授課,科目依其任教或專長
科目為原則。分別於第一學期、第二學期開學第二週前確認後提交教務處彙整,並公告
於學校網站。
二、教學觀察者安排無課時間進行教學觀課活動,於觀課日前三天內,向所觀察班級授課校
長及教師索取「授課進度」及「教學活動設計」 ,主動了解班級學生學習狀況。
三、每次公開授課以正常化為原則,教學觀課時間以一節為一單元。
四、每場次授課校長及教師主動邀請至少1名本校教師參與觀課,教學觀課結束,於一週內
進行回饋分享並完成「教學觀察紀錄表」。
伍、實施方式
一、安排公開授課教務處於每學年(九月)初排定公開授課辦理時間規劃表。
二、計教學活:演示者針對教容進行設計於教學觀日前三天, 提供同儕觀課教
師參閱。
三、進行教學觀察:同儕夥伴依排定時間入班進行教學觀察,觀察過程中,若有填寫「公開
授課觀課紀錄表」 ,請交回給教學者。
四、教學省思紀錄:教學結束,教學者依據同儕回饋內容進行分享、省思,並將省思所得紀
錄於「教學觀察紀錄表」,並影印一份送交教務處。
陸、本辨法經校長核可後公佈實施,修正時亦同。
承辦人: 教務主任: 校長:
22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國小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活-辦理時間規劃表
項次
授課者
授課
班級
科目
時間/節次
參與觀課者()
備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備註:
23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國民小學○○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校長及教師公開授)
1、教學觀察紀錄表(公開授課)-觀察前會談
授課教師: __ __任教年級:__________任教領域/科目:
回饋人員: _ ___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選填)
備課社群: (選填) 教學單元:
觀察前會談(備課)日期:_________ 地點:
預定入班教學觀察(公開授課)日期:_________ 地點:
一、學習目標(含核心素養、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
二、學生經驗(含學生先備知識、起點行為、學生特性)
三、教師教學預定流程與策略:
四、學生學習策略或方法:
五、教學評量方式(請呼應學習目標,說明使用的評量方式)
(例如:紙筆測驗、學習單、提問、發表、實作評量、實驗、小組討論、自評、互評、角色
扮演、作業、專題報告、其他。)
六、觀察工具(可複選)
□表 2-1、觀察紀錄表
□表 2-2、軼事紀錄表
□表 2-3、語言流動量化分析表
□表 2-4、在工作中量化分析表
□表 2-5、教師移動量化分析表
□表 2-6、佛蘭德斯(Flanders)互動分析法量化分析表
□其他:______________
七、回饋會談日期與地點:(建議於教學觀察後三天內完成會談為佳)
日期:_________ 地點:_________
24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國民小學○○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校長及教師公開授)
2-1、教學觀察紀錄表-課室觀察紀錄表
授課教師: _ ___任教年級:__________任教領域/科目:
回饋人員:_ __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選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共 節,本次教學為第
觀察日期:_____________
指標與檢核重點
事實摘要敘述
(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
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評量(請勾選)
滿
A
A-2 掌握教材內容,實施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
A-2-1 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能或生活經驗,引發
與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請文字敘述,至少條列三項具體事實摘要)
A-2-2 清晰呈現教材內協助學生習得重要概念
原則或技能。
A-2-3 提供適當的練習或活動,以理解或熟練學習
內容。
A-2-4 完成每個學習活動後,適時歸納或總結學習
重點。
A-3 運用適切教學策略與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學習。
A-3-1 運用適切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或實作。
(請文字敘述,至少條列二項具體事實摘要)
A-3-2 教學活動中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A-3-3 運用口語、非口語、教室走動等溝通技巧,
幫助學生學習。
A-4 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能力,提供學習回饋並調整教學。
A-4-1 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學習成效。
(請文字敘述,至少條列三項具體事實摘要)
A-4-2 分析評量結果,適時提供學生適切的學習回
饋。
A-4-3 根據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B
B-1 建立課堂規範,並適切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B-1-1 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課堂規範。
(請文字敘述,至少條列一項具體事實摘要)
B-1-2 適切引導或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B-2 安排學習情境,促進師生互動。
25
授課教師: _ ___任教年級:__________任教領域/科目:
回饋人員:_ __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選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共 節,本次教學為第
觀察日期:_____________
指標與檢核重點
事實摘要敘述
(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
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評量(請勾選)
滿
B-2-1 安排適切的教學環境與設施,促進師生互動
與學生學習。
(請文字敘述,至少條列一項具體事實摘要)
B-2-2 營造溫暖的學習氣氛,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
關係。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國民小學○○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校長及教師公開授)
3、教學觀察紀錄表(公開授課)-觀察後回饋會談紀錄表
授課教師:_ _任教年級:__________任教領域/科目:
回饋人員: _ ___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選填)
教學單元: ;教學節次:共 節,本次教學為第
回饋會談日期:_________日地點:____
26
請依據觀察工具之紀錄分析內容,與授課教師討論後填寫:
一、 教與學之優點及特色(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二、 教與學待調整或改變之處(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
形)
三、 授課教師預定專業成長計畫(於回饋人員與授課教師討論後,由回饋人員填寫)
成長指標
(下拉選單、
其他)
成長方式
(下拉選單:研讀書籍、參加研
習、觀看錄影帶、諮詢資深教
師、參加學習社群、重新試驗教
學、其他:請文字敘述)
內容概要說明
協助或合作
人員
預計完成日期
(備註:可依實際需要增列表格)
四、 回饋人員的學習與收穫:
十一、學習課程計畫—部定領域課程計畫(另表電子檔)
十二、學習課程計畫—校訂課程彈性學習計畫(表電子檔)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