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四、評鑑內容
對本校各項課程進行評鑑,包括領域學習課程與彈性學習課程。課程評鑑的內容則包
括評鑑向度、評鑑指標、評鑑重點、評鑑方式、及評鑑結果分析等。
(一)評鑑向度
評鑑向度有「課程規劃」、「課程設計」、「課程實施」、「成效評估」等 4項。
(二)評鑑指標
1.課程規劃:課程規劃包括 3個指標:(1)課程宣導與專業發展;(2)組織建置與成
員參與;(3)學校課程計畫的規劃。
2.課程設計:課程設計包括 4個指標:(1)課程目標的訂定與架構;(2)教學策略與
資源;(3)學習評量;(4)教學材料的編選。
3.課程實施:課程實施包括 3個指標:(1)教學準備;(2)教學實施;(3)教學評量。
4.成效評估:成效評估向度上,包括 2個指標:(1)教師教學成效;(2)學生學習表
現。
(三)評鑑重點
評鑑重點係依據評鑑指標之內涵分析而得較為具體之內容,俾利於課程評鑑時之
反省、思考與對話。
(四)評鑑方式
評鑑以量化為主,質化為輔。學期中進行歷程性評鑑,學期末進行總結性評鑑。
評鑑層級則區分成兩部份:
1.領域層級:領域課程評鑑小組依據本校課程評鑑表進行評鑑,藉以瞭解課程規
劃、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與成效評估之實際運作狀況。方式由領域評鑑小組全體
成員共同進行評鑑與對話,並先由個別教師以評鑑表進行正式或非正式之自我評
鑑。或由領域個別教師進行課程評鑑。
2.學校層級:本校課程評鑑小組依本校課程評鑑表進行評鑑,藉以瞭解學校課程規
劃、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與成效評估之實際推動狀況。方式由本校課程評鑑小組
共同進行評鑑與對話,進行學校總體課程之評鑑,再將評鑑結果送課程發展委員
會討論。
(五)評鑑結果分析
評鑑結果包含量化結果與質性描述。「量化結果」為本校或領域課程評鑑小組成員
針對各評鑑重點的實際達成情形,在 1 2 3 4 5 五個配分中圈選符合實際情形的
配分,3是普通,分數越高越正向。「質性描述」為本校或領域課程評鑑小組成員
針對各評鑑指標進行描述與回應,說明課程評鑑辦理之具體成果、特色、困難及
待改進事項。
五、評鑑結果應用
(一)提供課程發展相關成員,進行課程規劃、設計、實施、成效評估等檢討改善。
(二)提供教師於課程、教學及評量之檢討改善。
(三)提供課程發展委員會檢討修正本計畫與課程發展方向的依據。
六、本計畫經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議審查通過,並經校長核可後實施。
◎課程評鑑運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