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信義國民小學學校課程評鑑實施計畫
111.01.21課發會修訂通過
【九年一貫版六年級適用】
一、依據:
依據教育部92.1.15台國字第092006026號頒布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要點第五點課程評鑑規定,學校負責課程與教學的評鑑並進行學習評鑑。
二、評鑑目的:
為發展並改善學校課程,以確保課程與教學之成效與品質,進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三、實施原則:
提供課程相關資訊,藉供判斷,以作為課程取捨修訂的參考,其目標在於改良而不在於證明。
兼重形成性評鑑和總結性評鑑,採用量的評鑑與質的評鑑。
四、評鑑組織:
課程計畫貴在切實執行,並透過有計畫的檢核工作,改進教學效能。因此,本校設「課程評鑑小組」進行課程計畫執行成效的檢核工作。由校長、教務主任、學務主任、輔導主任、總務主任、教學組長、研發組長、教師會長、各領域小組代表一人組成;必要時並得邀請專家學者參與評鑑工作。
五、評鑑方式:
(一)內部評鑑:教師做自我評鑑。
(二)外部評鑑:依教師提出自我評鑑檢核表及評鑑資料,由本校「課程評鑑小組」進行外部評鑑。
六、評鑑期程:
自112年8月30日至113年6月30日止
七、評鑑範圍:
(一)課程教材含目標、教材、教法、時間安排、活動、評量、資源應用等。
(二)課程:教師實際教學規劃教學方式、教學時間配當。
成效:含預期學校課程計劃實施的結果及其他影響。
八、評鑑運作模式:
(一)背景評鑑:
背景評鑑的目的,在幫助我們了解實施學校課程發展目標的基準為何,作為決定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目標的依據。其評鑑規準在瞭解實施學校課程發展的準備度、成熟度、優劣條件,評鑑的內容涵蓋下列指標:
學校全體教師規劃課程的準備度?
教師專業能力的成熟度?
實施課程發展,學校具備與需要的條件?
社區與家長的支持及對課程的了解?
本校設備、行政資源的配合程度。
由各領域課程評鑑小組進行資料搜集與研究,列入學校背景分析中,提供課程發展之依據。
(二)過程評鑑:
過程評鑑的目的,是在學校課程發展與實施的過程中,不斷檢核各項資料,以提供定期的回饋,便於瞭解實施進度如何?是否有效利用各項資源?是否需要修正計畫?其評鑑的過程應包括下列指標:
課程實施中教學檔案資料。
對話與分享記錄。
課程教材之檢討改進、自我省思。
課程實施與學生之期望。
班級經營風格。
(三)成效評鑑:
成效評鑑的目的,主要在瞭解實施結果與學校課程發展目標的符合程度,以評估實施效能,提供給決策者作為將來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是否繼續、結束或修改之參考,包括下列指標:
學生學習成就與反應。
學生的表現情形。
學生與家長的滿意度。
學生學習檔案的多元化。
學生之流動情形。
學校本位課程之研發與實施結果。
九、課程評鑑結果的運用:
課程評鑑後可進行各項檢討工作,並作為改進課程、編選教學方案、提升學習成效之參考。本校做法如次:
(一)修正課程計畫:
本校於選定次一學年度教科書後即著手進行學校課程計畫之編寫。課程評鑑結果送交各學年進行課程課程計畫編寫與修正之參酌。編修後之課程計畫經教務處彙整、課發會審查通過後,送教育局核備。
(二)修正教學計畫:
經評鑑小組彙整成效評鑑之建議資料提供給各學年教師,作為擬定或改善教學計畫、教學策略與班級經營之參考依據。
(三)送交課發會參考:
課程評鑑結果送交課程發展委員會進行學校總體課程修正之參考。
十、經費來源:自學校相關經費項目下支應。
十一、獎懲方式:
辦理學校課程評鑑工作之有功人員,或經評鑑成績優異之教師,得由學校依權責辦理敘獎。
評鑑結果可作為教師成績考核與核定績效獎金之參考指標。
十二、附則:本計畫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決議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附表1
學校總體課程設計目標自我檢核表
年級: 評鑑者:
課程內容 | 自我檢核(請打ˇ) | |||
做到 | 尚可 | 待加強 | ||
統整七大 學習領域 及彈性 | 語文 | |||
社會 | ||||
自然與生活科技 | ||||
健康與體育 | ||||
藝術與人文 | ||||
數學 | ||||
綜合活動 | ||||
彈性課程 | ||||
符合 十大基本 能力 |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 |||
欣賞表現與創新 | ||||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 ||||
表達溝通與分享 | ||||
尊重關懷與團體合作 | ||||
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 | ||||
規劃組織與實踐 | ||||
運用科技與資訊 | ||||
主動探索與研究 | ||||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
配合 七大議題 | 資訊教育 | |||
環境教育 | ||||
性別平等教育 | ||||
人權教育 | ||||
生涯發展教育 | ||||
家政教育 | ||||
海洋教育 | ||||
符合 學校願景 | 創意無限、追求卓越的教學 | |||
愛與感恩、惜福關懷的環境 | ||||
身心健全、活潑成長的兒童 |
附表2
學校課程設計與實施自我評鑑表
年級: 領域: 評鑑者:
向度 | 評鑑項目 | 評鑑結果(請勾選) 完全做到→待加強 | |||||
5 | 4 | 3 | 2 | 1 | |||
主 題 擬 訂 | 1.反映課程綱要設計實施。 | ||||||
2.符合學校本位發展策略。 | |||||||
3.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 |||||||
4.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 | |||||||
5.領域內之課程統整。 | |||||||
6.領域間之課程統整。 | |||||||
單 元 規 劃 | 7.能與各科教材順利統整。 | ||||||
8.單元內容符合統整主題。 | |||||||
9.次單元的設計符合單元目標。 | |||||||
10.單元流程規劃適切合宜。 | |||||||
11.善用彈性時間協助統整或補充教學內容。 | |||||||
活 動 設 計 | 12.教學活動適性適齡。 | ||||||
13.教學活動能達成教學目標。 | |||||||
14.教學活動能契合能力指標。 | |||||||
15.足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 |||||||
16.教學資源適當、充足。 | |||||||
17.能兼顧潛在課程的影響。 | |||||||
18.活動之進行對所有學生均能公平。 | |||||||
教 材 適 性 | 19.教材內容合時宜、實用。 | ||||||
20.教材完整、正確、適齡。 | |||||||
21.教材難易度適中。 | |||||||
22.教材內容具發展性。(縱向連貫) | |||||||
23.教材間的橫向統整適宜。 | |||||||
評 量 方 式 | 24.評量內容符合教學活動目標。 | ||||||
25.評量與習作順序規劃適切。 | |||||||
26.善用多元方式進行評量。 | |||||||
27.評量內容能讓所有學生了解題意。 | |||||||
28.字體大小適宜、色彩、美工良好。 | |||||||
29.能指出評量結果、學生整體表現等。 | |||||||
30.編製評量結果通知單,進行親師聯繫。 | |||||||
省思與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