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安110下潛能班課程計畫

格式
doc
大小
428 KB
頁數
22
上傳者
brianlee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8-06,离现在 4 7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0學年度第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國語

1

潛能班

李子安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一年級張生(疑情)、齊生()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在教學活動中,以圖形聯想的方式學習注音符號,並透過動作、口訣等策略輔助學習符號及聲調。

  2. 利用常見部首和文字結構來輔助識字,並熟悉國字筆畫的書寫順序,增進書寫及識字能力,在課堂中完成造詞造句。

  3. 能把握「人事時地物」的聆聽主軸,有條理的掌握課文內容,在課堂中主動用口語回答問題。

  4. 能分析句型前後關係,選擇正確連接詞接寫句子或自行完成造句。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 教材編輯與資源

    1. 參考康軒版國語一下做改編教材

    2. 運用操作性教具及網路影音資源,幫助學生對抽象之注音符號及國字等加強學習效果。

  2. 教學方法

    1. 運用多媒體教學,具體注音符號教具之操作與觀察。

    2. 依據學生能力需求進行多層次調整。

    3. 運用直接教學,並善用提問、間接提示,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3. 教學評量

    1. 課程參與態度、專心度、發表情形。

    2. 學習單完成狀況。

    3. 隨堂紙筆測驗。

教學安排

週次

內容

週次

內容

1

第一課:今天早上真熱鬧/

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11

第九課:七彩的虹/

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2

第二課:花園裡有什麼?/

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12

第三單元總複習

3

第三課:媽媽的音樂會/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13

第十課 和你在一起/

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4

第一單元總複習

14

第十一課 生日快樂/

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5

第四課:/

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15

第十二課我們都是第一名/

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6

第五課:小種子快長大/

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16

第四單元總複習

7

第六課:奶奶的小跟班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17

寫字123

8

第二單元總複習

18

閱讀階梯:小小鼠的快樂

9

第七課: 作夢的雲/

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19

總複習

10

第八課: 妹妹的紅雨鞋/

國字認讀及書寫、課文理解

20

總複習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0學年度第二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語文領域-

國語文

2

潛能班

李子安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二年級張生(疑身)、洪生()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能應用注音符號,分享經驗擴充閱讀能力,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文章的大意,欣賞語文的優美。

2.能練習常用的注音符號、利用詞性語法分析來充詞彙,達到正確的遣詞、造句,並達正確的句子、語句。

3.能運用部件組裝、直觀識字、構字規律法等識字方法,輔助識字。

4.認識基本筆畫、筆順,掌握運筆原則,寫出正確及工整的國字。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 教材編輯與資源

(1)課文相關多媒體。

(2)根據二下改編各單元教材。

(3)字頻表-將課本生字依據字頻高低製作部件故事法學習單,透過部件故事法協助學生有系統的解構字體。

(4)漢字影片:透過動畫將中文字體演變展示給學生觀賞,透過影片將部件、部首的意義與字義結合。

  1. 教學方法

(1)影片多媒體、課文經驗與生活經驗的連結。

(2)故事結構意象法、部件字帶字。

3.教學評量

(1)觀察評量:課程參與專心度

(2)實作評量:檢核實作活動的正確性與流暢性

教學安排

週次

內容

週次

內容

1

第一課 春天的顏色/字詞意、文意理解

11

第七課 月光河/字詞意、文意理解

2

第二課 花衣裳/字詞意、文意理解

12

第八課 黃狗生蛋/字詞意、文意理解

3

第三課 彩色王國/字詞意、文意理解

13

第九課 神筆馬良/字詞意、文意理解

4

一到三課/句型、語句

14

七到八課/句型、語句

5

第四課 爸爸/字詞意、文意理解

15

第十課 知識探險家/字詞意、文意理解

6

第五課 我的家人/字詞意、文意理解

16

第十一課 小讀者樂園/字詞意、文意理解

7

第六課 感恩留言板/字詞意、文意理解

17

第十二課 巨人山/字詞意、文意理解

8

到六課/句型、語句

18

十到十二課/句型、語句

9

閱讀階梯()

19

統整複習()

10

統整複習()

20

總複習與回饋、召開IEP會議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0學年度第二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語文領域-

國語文

1

潛能班

李子安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二年級王生()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能應用注音符號,分享經驗擴充閱讀能力,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文章的大意,欣賞語文的優美。

2.能練習常用的注音符號、利用詞性語法分析來充詞彙,達到正確的遣詞、造句,並達正確的句子、語句。

3.能運用部件組裝、直觀識字、構字規律法等識字方法,輔助識字。

4.認識基本筆畫、筆順,掌握運筆原則,寫出正確及工整的國字。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 教材編輯與資源

(1)課文相關多媒體。

(2)根據二下改編各單元教材。

(3)字頻表-將課本生字依據字頻高低製作部件故事法學習單,透過部件故事法協助學生有系統的解構字體。

(4)漢字影片:透過動畫將中文字體演變展示給學生觀賞,透過影片將部件、部首的意義與字義結合。

  1. 教學方法

(1)影片多媒體、課文經驗與生活經驗的連結。

(2)故事結構意象法、部件字帶字。

3.教學評量

(1)觀察評量:課程參與專心度

(2)實作評量:檢核實作活動的正確性與流暢性

教學安排

週次

內容

週次

內容

1

第一課 春天的顏色/字詞意、文意理解

11

第七課 月光河/字詞意、文意理解

2

第二課 花衣裳/字詞意、文意理解

12

第八課 黃狗生蛋/字詞意、文意理解

3

第三課 彩色王國/字詞意、文意理解

13

第九課 神筆馬良/字詞意、文意理解

4

一到三課/句型、語句

14

七到八課/句型、語句

5

第四課 爸爸/字詞意、文意理解

15

第十課 知識探險家/字詞意、文意理解

6

第五課 我的家人/字詞意、文意理解

16

第十一課 小讀者樂園/字詞意、文意理解

7

第六課 感恩留言板/字詞意、文意理解

17

第十二課 巨人山/字詞意、文意理解

8

到六課/句型、語句

18

十到十二課/句型、語句

9

閱讀階梯()

19

統整複習()

10

統整複習()

20

總複習與回饋、召開IEP會議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0學年度第二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語文領域-國語

/學習策略

2

潛能班

李子安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四年級張生()、四年級劉生()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能將閱讀材料與實際生活情境做連結,並藉由生活化的語文、學習解決問題,將文本知識轉化為能力,在課堂上能主動舉手以口語或者上台書寫,列舉出相關課文大意。

2.能以詞性法學習判斷句型內的詞語類型,並仿造相關語句。

3.能運用「基本字帶字法」輔助識字,並熟習楷書基本筆畫的變化,增進書寫及識字能力。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參考康軒版四年級國語課本、網路與自編教材。

(2)善用教學媒材,提供充分練習機會,協助教學,讓學生多唸、多聽、多寫、多練。

(3)分析先備能力,利用聯絡教學及統整教學,加強前後教材的連結。


2.教學方法

(1) 運用心智圖法分析文章及歸納重點。

(2) 透過情境說明、情境引導,提升學生對句型的理解與應用。

(3) 透過部首表義與基本字帶字教學法,提升學生對字詞義的理解。

(4) 分析學生先備知識,將其過去經驗與新的字詞作連結,提升學生對字詞意的理解與應用。


3.教學評量

(1) 觀察評量:課程參與態度、專心度、發表情形。

(2) 口頭評量:課堂問答情況。

(3) 實作評量:檢核實作活動的正確性與流暢性(學習單、隨堂測驗)

教學安排

週次

內容

週次

內容

1

第一課 心動不如行動

11

第八課 小小鴿子要回家

2

第二課 一束鮮花

12

第九課 臺灣昆蟲知己──李淳陽

3

第三課 往夢想前進

13

第十課 處處皆學問

4

第四課 米食飄香

14

第十一課 臺灣的孩子

5

第五課 遠方的來信

15

第十二課 有用好還是沒用好?

6

第六課 掌中天地

16

第十三課 動物啟示錄

7

第七課 請到我的家鄉來

17

第十四課 愛心樹

8

閱讀開門:國王的噴泉

18

閱讀開門:她是我姐姐

9

複習第一課到第七課

19

複習第八課到第十四課

10

期中考

20

期末考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0學年度第二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數學

2

潛能班

李子安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四年級劉生()、張生()、李生()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在教學活動中,能夠運用實測、步驟拆解、計算演練,解決數與量、空間與形狀、數量關係推理的問題。

  2. 在情境活動中,能夠運用找關鍵字句、圈記重點、圖解法,解決生活中的應用問題。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 教材編輯與資源

(1)參考四下課程內容,自編各單元計算與解題策略步驟。

(2)分析學生先備能力,加強前後教材連結,以增進學生的系統化概念。

(3)運用線上多媒體影音媒材如均一平臺,強化基本概念與解題策略的理解。

2.教學方法

(1)具體教具操作與觀察。

(2)圖示與討論、解題步驟提示卡教學,以強化計算與解題能力。

(3)找關鍵字畫重點、理解題意、判斷運算方法、直接教學法解題策略。

(4)情境活動與角色扮演。

3.教學評量

(1)課程參與態度、專心度、發表情形

(2)運用解題策略完成學習單。

(3)隨堂紙筆測驗檢驗速度與正確率。

教學安排

週次

內容

週次

內容

1

整數四則混和計算:單元概念與運算

11

小數的乘法:單元概念與運算

2

整數四則混和計算:生活應用解題

12

小數的乘法:生活應用解題

3

公里:單元概念與運算

13

概述:單元概念與運算

4

公里:生活應用解題

14

概述:生活應用解題

5

分數:單元概念與運算

15

周長與面積:單元概念與運算

6

分數:生活應用解題

16

周長與面積:生活應用解題

7

四邊形:單元概念與運算

17

時間計算:單元概念與運算

8

四邊形:生活應用解題

18

時間計算:生活應用解題

9

億以上的數:單元概念與運算

19

體積:單元概念與運算

10

億以上的數:生活應用解題

20

體積:生活應用解題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0學年度第二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數學

2

潛能班

李子安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五年級程生()()()、楊生()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在教學活動中,能夠運用實測、步驟拆解、計算演練,解決數與量、空間與形狀、數量關係推理的問題。

  2. 在情境活動中,能夠運用找關鍵字句、圈記重點、圖解法,解決生活中的應用問題。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 教材編輯與資源

(1)參考五下課程內容,自編各單元計算與解題策略步驟。

(2)分析學生先備能力,加強前後教材連結,以增進學生的系統化概念。

(3)運用線上多媒體影音媒材如均一平臺,強化基本概念與解題策略的理解。

2.教學方法

(1)具體教具操作與觀察。

(2)圖示與討論、解題步驟提示卡教學,以強化計算與解題能力。

(3)找關鍵字畫重點、理解題意、判斷運算方法、直接教學法解題策略。

(4)情境活動與角色扮演。

3.教學評量

(1)課程參與態度、專心度、發表情形

(2)運用解題策略完成學習單。

(3)隨堂紙筆測驗檢驗速度與正確率。

教學安排

週次

內容

週次

內容

1

體積:單元概念與運算

11

整數、小數除以整數:單元概念與運算

2

體積:生活應用解題

12

整數、小數除以整數:生活應用解題

3

分數的計算:單元概念與運算

13

列式與解題:單元概念與運算

4

分數的計算:生活應用解題

14

列式與解題:生活應用解題

5

容積:單元概念與運算

15

表面積:單元概念與運算

6

容積:生活應用解題

16

表面積:生活應用解題

7

小數的乘法:單元概念與運算

17

比率與百分率:單元概念與運算

8

小數的乘法:生活應用解題

18

比率與百分率:生活應用解題

9

線對稱圖形:單元概念與運算

19

生活中的單位換算單元概念與運算

10

線對稱圖形:生活應用解題

20

生活中的單位換算:生活應用解題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0學年度第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數學

1

潛能班

李子安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五年級蔡生(情)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在教學活動中能夠運用實測、步驟拆解、計算演練,解決數與量、空間與形狀、數量關係推理的問題。

  2. 在情境活動中,能夠運用找關鍵字句、圈記重點、圖解法,解決生活中的應用問題。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 參考翰林版五下課程內容,自編各單元計算與解題策略步驟。

  2. 分析學生先備能力,加強前後教材連結,以增進學生的系統化概念。

  3. 運用線上多媒體影音媒材如均一平臺,強化基本概念與解題策略的理解。

2.教學方法

  1. 具體教具操作與觀察。

  2. 圖示與討論、解題步驟提示卡教學,以強化計算與解題能力。

  3. 找關鍵字畫重點、理解題意、判斷運算方法、直接教學法解題策略。

3.教學評量

  1. 課程參與態度、專心度、發表情形

  2. 運用解題策略完成學習單。

  3. 隨堂紙筆測驗檢驗速度與正確率。

教學安排

週次

內容

週次

內容

1

單元一 分數

11

單元六 表面積

2

單元一 分數

12

單元六 表面積

3

單元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13

單元七 小數

4

單元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14

單元七 小數

5

單元三 容積

15

單元八 生活中的大單位

6

單元三 容積

16

單元八 生活中的大單位

7

單元四 時間的計算

17

單元九 比率與百分率

8

單元四 時間的計算

18

單元九 比率與百分率

9

單元五 符號代表數

19

單元十 立體形體

10

單元五 符號代表數

20

單元十 立體形體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0學年度第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數學

2

潛能班

李子安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五年級蘇生(多)、喬生(疑學)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在教學活動中能夠運用實測、步驟拆解、計算演練,解決數與量、空間與形狀、數量關係推理的問題。

  2. 在情境活動中,能夠運用找關鍵字句、圈記重點、圖解法,解決生活中的應用問題。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 參考翰林版五下課程內容,自編各單元計算與解題策略步驟。

  2. 分析學生先備能力,加強前後教材連結,以增進學生的系統化概念。

  3. 運用線上多媒體影音媒材如均一平臺,強化基本概念與解題策略的理解。

2.教學方法

  1. 具體教具操作與觀察。

  2. 圖示與討論、解題步驟提示卡教學,以強化計算與解題能力。

  3. 找關鍵字畫重點、理解題意、判斷運算方法、直接教學法解題策略。

3.教學評量

  1. 課程參與態度、專心度、發表情形

  2. 運用解題策略完成學習單。

  3. 隨堂紙筆測驗檢驗速度與正確率。

教學安排

週次

內容

週次

內容

1

單元一 分數

11

單元六 表面積

2

單元一 分數

12

單元六 表面積

3

單元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13

單元七 小數

4

單元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14

單元七 小數

5

單元三 容積

15

單元八 生活中的大單位

6

單元三 容積

16

單元八 生活中的大單位

7

單元四 時間的計算

17

單元九 比率與百分率

8

單元四 時間的計算

18

單元九 比率與百分率

9

單元五 符號代表數

19

單元十 立體形體

10

單元五 符號代表數

20

單元十 立體形體


臺北市北市大國民小學110學年度第2 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健康與體育

1

潛能班

李子安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四年級:(疑身)()()()()()()

五年級:()()()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能在暖身活動中,參照教師示範,熟習身體關節活動的動作技能要領,預防運動傷害。

  2. 能透過運動器材(如:大龍球、滾筒、平衡木、跨欄)輔助,在課堂中表現出全身性協調動作。

  3. 在教學情境中,能參照教師示範,正確使用運動器材(如:小籃球、輪胎、滑板等)進行身體肌耐力、協調性等訓練。

  1. 能在分組活動中,運用遊戲的合作和競爭策略進行身體活動訓練,並享受運動的樂趣。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 能在暖身活動中,參照教師示範,熟習身體關節活動的動作技能要領,預防運動傷害。

  2. 能透過運動器材(如:大龍球、滾筒、平衡木、跨欄)輔助,在課堂中表現出全身性協調動作。

  3. 在教學情境中,能參照教師示範,正確使用運動器材(如:小籃球、輪胎、滑板等)進行身體肌耐力、協調性等訓練。

  4. 能在分組活動中,運用遊戲的合作和競爭策略進行身體活動訓練,並享受運動的樂趣。

教學安排

週次

內容

週次

內容

1

本學期課程說明
基礎熱身技巧/認識身體關節活動、肌肉伸展

11

球類運動/熟習基本拍球、連續運球等技巧

2

基礎熱身技巧/認識身體關節活動、肌肉伸展

12

球類運動/熟習基本拍球、連續運球等技巧

3

兒童律動/認識身體關節活動、肌肉伸展

13

球類運動/熟習基本拍球、連續運球等技巧

4

兒童律動/認識身體關節活動、肌肉伸展

14

平衡高手/熟悉身體控制,並分辨指令維持身體平衡狀態

5

肌力大挑戰/利用團體遊戲進行肌耐力訓練

15

平衡高手/熟悉身體控制,並分辨指令維持身體平衡狀態

6

肌力大挑戰/利用團體遊戲進行肌耐力訓練

16

平衡高手/熟悉身體控制,並分辨指令維持身體平衡狀態

7

靈活的身體/運用器材進行全身協調性練習

17

合作遊戲/認識規則,運用基本球類技巧進行合作遊戲

8

靈活的身體/運用器材進行全身協調性練習

18

合作遊戲/認識規則,運用基本球類技巧進行合作遊戲

9

靈活的身體/運用器材進行全身協調性練習

19

合作遊戲/認識規則,運用基本球類技巧進行合作遊戲

10

期中考

20

期末評量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國民小學110學年度第二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健體領域/

適應體育

1

潛能班

呂庭儀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五年級翟生()、五年級陳生()、五年級陳生()、六年級李霖澐生()、六年級蕭生()、六年級郭生()、六年級鄭生()、六年級林生()、六年級黃生()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能在運動前,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及運動項目,充分做出各種暖身、伸展動作,預防動作傷害。

  2. 能透過動作分解,熟習運動技能要素及要領,在球場上做出拍球、拋接球、傳接球、擲球、擊球等球類技巧。

  3. 能在分組活動中,透過賽前討論的方式與同學分享人與人、人與球關係攻防概念,並在場上遵行討論結果努力比賽。

  4. 和同學進行合作性運動時,能運用心智理論技巧,同理他人感受、說出正向語言鼓勵同儕。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團體活動、球類遊戲、暖身操


2.教學方法

(1)從暖身活動開始,帶領學生熱身、舒展筋骨、增加肢體的柔軟度、提升身體平衡能力

(2)藉由不同器材及體能活動,提升學生整體肌耐力、協調性、反應力與專注力。

(3)球類技巧基礎練習I:高低手傳接球、滾地球、彈跳球;踢球、盤球、停球

(4)樂樂棒球基礎練習:跑壘、揮棒、持棒原地繞圈等。


3.教學評量

觀察評量:課程參與專心度、同儕互動與討論

口頭評量:內容、球類競賽規則理解程度

實作評量:操作結果或表現正確的情況

教學安排

週次

內容

週次

內容

1

新學期新氣象

11

身體協調/趣味繩梯

2

樂棒戰略討論/揮擊方向判別

12

反應、專注力/標示圓

3

樂棒戰略討論/守備判斷

13

反應、專注力/花式折返

4

樂棒綜合訓練/如何激勵自己

14

球類技巧/投籃技巧

5

球類技巧與同儕配合/如何鼓舞士氣

15

球類技巧/運球技巧

6

球類技巧與同儕配合/如何調適情緒

16

球類技巧/跨步上籃

7

球類技巧與同儕配合/守備考驗

17

球類技巧與同儕配合/偷雞蛋

8

樂棒綜合訓練/打擊特訓

18

球類技巧與同儕配合/佔領城池

9

身體敏捷/繩梯

19

歡送畢業生

10

期中考

20

期末考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0學年度第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特需-社會技巧(小團輔)

1

潛能班

李子安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年級許生()、劉生(疑自)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處己)在競賽與合作活動中,運用情緒分辨與壓力覺察技巧,理解他人之溝通訊息,處理自我情緒和壓力。

  2. (處人)在情境扮演與專注活動中,透過口語和非口語溝通技巧,了解訊息的解讀,促進基本溝通

  3. (處環境)在桌遊活動中,運用團體互動技巧,增進教室參與及適應。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 教材編輯與資源

(1)自編各單元教材。

(2)依據三位二年級學生各自的特質與需求情形,設計各種活動循序漸進的因應方式

2.教學方法

(1)社交技巧直接教學法。

(2)團體動態遊戲。

(3)角色扮演促進行為改變。

(4)個別討論與行為輔導。

3.教學評量

(1)觀察參與態度、專心與表現情形。

(2)觀察實作活動的正確性與流暢性。

教學安排

週次

內容

週次

內容

1

入班觀察

11

非口語溝通-手勢

2

課程說明、規範指導、同儕邀請討論

12

非口語溝通-表情

3

合作遊戲()

13

多步驟指令遊戲()

4

合作遊戲()

14

多步驟指令遊戲()

5

情緒覺察與分辨

15

團體規範強化、贏家守則

6

競賽遊戲()

16

桌遊活動()

7

競賽遊戲()

17

桌遊活動()

8

壓力覺察與分辨

18

桌遊活動()

9

專注活動()

19

自我省思、計畫未來

10

專注活動()

20

總複習與回饋、召開IEP會議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0學年度第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社會技巧

小團輔

1

潛能班

李子安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二年級 董生()、蘇生(疑自)、匡生(疑身)、黃生()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能在小團體課程中,透過影片、角色扮演等情境認識情緒,並能從活動中覺察到自己的情緒。

  2. 能在小團體的活動中,運用角色扮演學習換位思考能力,並在引導下說出自己及他人現在的感受,並做嘗試調整應對的行為。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 教材編輯與資源

    1. 自編教材。

    2. 使用調整規則之桌遊作為情境應用的媒介。

    3. 多媒體教學資源。

  2. 教學方法

    1. 以影片、回顧同儕相處事件等進行情緒辨識與分析,並引導說出自己的感受。

    2. 給予社會技巧的步驟卡,並輪流進行演練。

    3. 透過桌遊、小團體遊戲等活動應用社會技巧,並從遊戲過程中進行不同角色扮演,學習換位思考。

  3. 教學評量

    1. 觀察評量:口語發表內容、學習表現、同儕互動狀況。

    2. 實作評量:以問答方式檢視學生口與發表內容、學習表現。

教學安排

週次

內容

週次

內容

1

本學期課程規劃及大綱說明

11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2

社會技巧步驟分析:讚美/演練

12

桌遊/社會技巧運用

3

社會技巧步驟分析:讚美/演練

13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4

桌遊/社會技巧運用

14

社會技巧步驟分析:再討論的方法/演練

5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15

社會技巧步驟分析:再討論的方法/演練

6

桌遊/社會技巧運用

16

桌遊/社會技巧運用

7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17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8

社會技巧步驟分析:表達意見/演練

18

桌遊/社會技巧運用

9

社會技巧步驟分析:表達意見/演練

19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10

桌遊/社會技巧運用

20

期末統整及檢討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0學年度第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社會技巧

小團輔

1

潛能班

李子安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四年級 林生()、鍾生()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能在小團體的活動中,運用角色扮演學習換位思考的能力,並能主動說出自己及他人現在的感受,並調整應對的方式。

  2. 能在小團體的活動中,透過遊戲的參與,學習等待、輪流的概念,並能在參與原班級活動時也表現出耐心等待的行為。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 教材編輯與資源

    1. 自編教材。

    2. 使用調整規則之桌遊作為情境應用的媒介。

    3. 多媒體教學資源。

  2. 教學方法

    1. 以影片、回顧同儕相處事件等進行情緒辨識與分析,並引導說出自己的感受。

    2. 給予社會技巧的步驟卡,並輪流進行演練。

    3. 透過桌遊、小團體遊戲等活動應用社會技巧,並從遊戲過程中進行不同角色扮演,學習換位思考。

  3. 教學評量

    1. 觀察評量:口語發表內容、學習表現、同儕互動狀況。

    2. 實作評量:以問答方式檢視學生口與發表內容、學習表現。

教學安排

週次

內容

週次

內容

1

本學期課程規劃及大綱說明

11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2

社會技巧步驟分析:表達自我/演練

12

桌遊/社會技巧運用

3

社會技巧步驟分析:表達自我/演練

13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4

桌遊/社會技巧運用

14

社會技巧步驟分析:讚美對手/演練

5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15

社會技巧步驟分析:讚美對手/演練

6

桌遊/社會技巧運用

16

桌遊/社會技巧運用

7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17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8

社會技巧步驟分析:再討論的方法/演練

18

桌遊/社會技巧運用

9

社會技巧步驟分析:再討論的方法/演練

19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10

桌遊/社會技巧運用

20

期末統整及檢討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0學年度第二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特需-社會技巧(小團輔)

1

潛能班

李子安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五年級白生()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處己)在競賽與合作活動中,運用情緒分辨與壓力覺察技巧,理解他人之溝通訊息,處理自我情緒和壓力。

  2. (處人)在情境扮演與專注活動中,透過口語和非口語溝通技巧,了解訊息的解讀,促進基本溝通

  3. (處環境)在桌遊活動中,運用團體互動技巧,增進教室參與及適應。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 教材編輯與資源

(1)自編各單元教材。

(2)依據兩位五年級學生各自的特質與需求情形,設計各種活動循序漸進的因應方式

2.教學方法

(1)社交技巧直接教學法。

(2)團體動態遊戲。

(3)角色扮演促進行為改變。

(4)個別討論與行為輔導。

3.教學評量

(1)觀察參與態度、專心與表現情形。

(2)觀察實作活動的正確性與流暢性。

教學安排

週次

內容

週次

內容

1

團體形成:課程說明與班級規範

11

個別輔導:負面情緒覺察、問題處理因應()

2

合作遊戲()

12

競賽遊戲()

3

合作遊戲()

13

競賽遊戲()

4

個別輔導:班級行為規範

14

專注與速度遊戲()

5

個別輔導:負面情緒覺察、問題處理因應()

15

專注與速度遊戲()

6

個別輔導:紓解壓力活動、短片討論

16

個別輔導:好朋友名單

7

運動紓壓

17

個別輔導:問題解決

8

壓力覺察與分辨

18

自我省思找出改進目標

9

專注活動()

19

升六年級的自我期許與計畫

10

專注活動()

20

總複習與回饋、召開IEP會議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0學年度第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社會技巧

小團輔

1

潛能班

李子安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六年級 陳生() 、劉生()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能在小團體活動中,運用角色扮演學習換位思考的能力,並能主動說出自己及他人現在的感受,並調整應對的方式。

  2. 能在小團體的活動中,透過SWOT分析法評估行為及後果之間的關係,在遊戲中表現出凡事須盡力,但不過度重視結果成敗的表現。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 教材編輯與資源

    1. 自編教材。

    2. 使用調整規則之桌遊作為情境應用的媒介。

    3. 多媒體教學資源。

  2. 教學方法

    1. 師生討論、分析。

    2. 給予社會技巧的步驟卡,並輪流進行演練。

    3. 透過桌遊、小團體遊戲等活動應用社會技巧,並從遊戲過程中進行不同角色扮演,學習換位思考。

  3. 教學評量

    1. 觀察評量:口語發表內容、學習表現、同儕互動狀況。

    2. 實作評量:以問答方式檢視學生口與發表內容、學習表現。

教學安排

週次

內容

週次

內容

1

本學期課程規劃/大綱說明

11

組隊遊戲IV/社會技巧運用

2

社會技巧步驟介紹:讚美/演練

12

組隊遊戲IV/社會技巧運用

3

製作同儕邀請卡/遊戲介紹

13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4

合作遊戲III/社會技巧運用

14

組隊遊戲V/社會技巧運用

5

合作遊戲III/社會技巧運用

15

組隊遊戲V/社會技巧運用

6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16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7

合作遊戲IV/社會技巧運用

17

畢業展望

8

合作遊戲IV/社會技巧運用

18


9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19


10

社會技巧步驟介紹:感謝/演練

20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0學年度第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社會技巧

小團輔

1

潛能班

李子安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六年級 邱生() 、王生()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能在小團體活動中,運用角色扮演學習換位思考的能力,並能主動說出自己及他人現在的感受,並調整應對的方式。

  2. 能在小團體的活動中,透過SWOT分析法評估行為及後果之間的關係,在遊戲中表現出凡事須盡力,但不過度重視結果成敗的表現。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 教材編輯與資源

    1. 自編教材。

    2. 使用調整規則之桌遊作為情境應用的媒介。

    3. 多媒體教學資源。

  2. 教學方法

    1. 師生討論、分析。

    2. 給予社會技巧的步驟卡,並輪流進行演練。

    3. 透過桌遊、小團體遊戲等活動應用社會技巧,並從遊戲過程中進行不同角色扮演,學習換位思考。

  3. 教學評量

    1. 觀察評量:口語發表內容、學習表現、同儕互動狀況。

    2. 實作評量:以問答方式檢視學生口與發表內容、學習表現。

教學安排

週次

內容

週次

內容

1

本學期課程規劃/大綱說明

11

組隊遊戲IV/社會技巧運用

2

社會技巧步驟介紹:讚美/演練

12

組隊遊戲IV/社會技巧運用

3

製作同儕邀請卡/遊戲介紹

13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4

合作遊戲III/社會技巧運用

14

組隊遊戲V/社會技巧運用

5

合作遊戲III/社會技巧運用

15

組隊遊戲V/社會技巧運用

6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16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7

合作遊戲IV/社會技巧運用

17

畢業展望

8

合作遊戲IV/社會技巧運用

18


9

回顧情境/社會技巧步驟複習

19


10

社會技巧步驟介紹:感謝/演練

2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