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1 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健康與體育 適應體育 | 1節 | 潛能班 | 王寵惠、鄭津妃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100匡生(疑身)100沈生(自)100周生(自)100洪生(自)100董生(自) 201吳生(疑似自閉)202黃生(自閉)202蔡生(疑似身障)203陳生(罕病) 204黃生(自閉)205范生(自閉)206鄭生(疑似身障)207許生(自)208鄧生(自閉)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相見歡、 | |||||
2 | 瑜伽小子/本體覺、肢體伸展及柔軟度 | |||||
3 | 瑜伽小子/本體覺、肢體伸展及柔軟度 | |||||
4 | 超級變變變/身體造型 | |||||
5 | 超級變變變/身體造型 | |||||
6 | 飛毛腿與紅綠燈/跑步、急停 | |||||
7 | 飛毛腿與紅綠燈/跑步、急停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 參考康軒及翰林版一、二年級課程內容,自編各單元教材。 (2)將動作技能訓練融入有趣的遊戲活動中,以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及成效。 (3) 利用學校各種資源,如:操場、知動教室各種設備,以及體育器材等。 2.教學方法 (1)從暖身活動開始,帶領學生熱身、舒展筋骨、增加肢體的柔軟度、提升本體覺及基本動作與模仿能力。 (2)藉由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有充足的練習,進而能整合運用於生活中。 (3)運用差異性教學,對於能力不同的學生予以不同目標及支持的練習。 3.教學評量 觀察評量:課程參與專心度 實作評量:對各活動達成情形及完成狀況。 | 8 | 獨木橋/平衡 | |||
9 | 獨木橋/平衡 | |||||
10 | 疾速快感/滑板活動 | |||||
11 | 疾速快感/滑板活動 | |||||
12 | 雞兔跳跳/單雙腳跳躍 | |||||
13 | 雞兔跳跳/單雙腳跳躍 | |||||
14 | 仙子下凡/操弄彩帶 | |||||
15 | 仙子下凡/操弄彩帶 | |||||
16 | 小皮球香蕉油/球類活動 | |||||
17 | 小皮球香蕉油/球類活動 | |||||
18 | 小皮球香蕉油/球類活動 | |||||
19 | 綜合闖關活動 | |||||
20 | 綜合闖關活動 |
北市大附設國民小學109學年度第1 學期資源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國語 | 2節 | 資源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203陳生(罕病)、205范生(自閉)、206鄭生(疑似身障)、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第一單元主題引導/我長大了 | |||||
2 | 第一課:打招呼/生字造詞、文意理解、語句練習 | |||||
3 | 第二課:爬梯子/生字造詞、文意理解、語句練習 | |||||
4 | 第三課:勇氣樹/生字造詞、文意理解、語句練習 | |||||
5 | 第四課:牙仙子/生字造詞、文意理解、語句練習 | |||||
6 | 語文天地一 第二單元主題引導/生活小點滴 | |||||
7 | 第五課:一天的時間/生字造詞、文意理解、語句練習 | |||||
8 | 第六課:小書蟲/生字造詞、文意理解、語句練習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依據南一版二年級國語課本自編教材。 (2)運用操作性教具及網路影音資源,幫助學生對國字等加強學習效果。 2.教學方法 (1)運用綜合法教學,在自然環境中學習國字。 (2)多層次調整:依學生能力與需求,協助完成學習單與個別特殊需求課程。 3.教學評量 (1)課程參與度 (2)口頭評量 (3)隨堂紙筆測驗 | 9 | 第七課:從自己開始/生字造詞、文意理解、語句練習 | |||
10 | 語文天地二 期中評量 | |||||
11 | 第八課:等兔子來撞樹/生字造詞、文意理解、語句練習 | |||||
12 | 第九課:角和腳/生字造詞、文意理解、語句練習 | |||||
13 | 第十課:出租時間的熊爺爺/生字造詞、文意理解、語句練習 | |||||
14 | 第十一課:赤腳國王/生字造詞、文意理解、語句練習 | |||||
15 | 語文天地三 第四單元主題引導/美好的時光 | |||||
16 | 第十二課:去農場玩/生字造詞、文意理解、語句練習 | |||||
17 | 第十三課:幸福湯圓/生字造詞、文意理解、語句練習 | |||||
18 | 第十四課:到野外上課/生字造詞、文意理解、語句練習 | |||||
19 | 語文天地四 總複習 | |||||
20 | 期末評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1 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語文領域- 國語文 | 2節 | 潛能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500王生(學障)、500盧生(學障)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拔一條河/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2 | 從空中看臺灣/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3 | 蚊帳大使/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4 | 統整活動一 | |||||
5 | 不一樣的醫生/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6 | 分享的力量/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教材編輯與資源 (1) 依據康軒版五年級教材,依據學生能力和需求,實施教材簡化。 (2) 運用圖片、句條、電腦光碟..各種資源,呈現教材內容。 *教學方法 (1) 多媒體教學,運用圖片或影像線索,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以及理解能力。 (2) 根據學生舊經驗,加強前後教材及生活經驗的連結,以增進學生對語文的理解與應用。 (3)運用明示教學,拆解課文分段呈現方式,提供文章結構分析,並視學生能力提供適當的鷹架,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增進學習成效。 (4)運用筆記、劃記、問答、線索搜尋、重點提示等閱讀策略輔助學習。 *評量方式 (1)課程參與度、專心度、及發表情形 (2)學習單完成狀況 (3)隨堂紙筆測驗 | |||||
7 | 田裡的魔法師/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8 | 從失敗中覺醒/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9 | 統整活動二 | |||||
10 | 定期評量 | |||||
11 | 火星人,你好嗎/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2 | 溪谷間的野鳥/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3 | 海豚/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4 | 統整活動三 | |||||
15 | 你想做人魚嗎/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6 | 衝破逆境/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7 | 想念的季節/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8 | 小樹/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9 | 統整活動四 | |||||
20 | 定期評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1 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語文領域- 國語文 | 2節 | 潛能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500鄧生(學障)、500林生(自閉症)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拔一條河/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2 | 從空中看臺灣/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3 | 蚊帳大使/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4 | 統整活動一 | |||||
5 | 不一樣的醫生/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6 | 分享的力量/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7 | 田裡的魔法師/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教材編輯與資源 (1) 依據康軒版五年級教材,依據學生能力和需求,實施教材簡化。 (2) 運用圖片、句條、電腦光碟..各種資源,呈現教材內容。 *教學方法 (1) 多媒體教學,運用圖片或影像線索,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以及理解能力。 (2) 根據學生舊經驗,加強前後教材及生活經驗的連結,以增進學生對語文的理解與應用。 (3)運用明示教學,拆解課文分段呈現方式,提供文章結構分析,並視學生能力提供適當的鷹架,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增進學習成效。 (4)運用筆記、劃記、問答、線索搜尋、重點提示等閱讀策略輔助學習。 *評量方式 (1)課程參與度、專心度、及發表情形 (2)學習單完成狀況 (3)隨堂紙筆測驗 | 8 | 從失敗中覺醒/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9 | 統整活動二 | |||||
10 | 定期評量 | |||||
11 | 火星人,你好嗎/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2 | 溪谷間的野鳥/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3 | 海豚/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4 | 統整活動三 | |||||
15 | 你想做人魚嗎/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6 | 衝破逆境/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7 | 想念的季節/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8 | 小樹/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9 | 統整活動四 | |||||
20 | 定期評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1 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語文領域- 國語文 | 2節 | 潛能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500吳生(學障)、500劉生(學障)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拔一條河/字詞意、基本句型與複句 | |||||
2 | 從空中看臺灣/字詞意、基本句型與複句 | |||||
3 | 蚊帳大使/字詞意、基本句型與複句 | |||||
4 | 統整活動一/單元複習 | |||||
5 | 不一樣的醫生/字詞意、基本句型與複句 | |||||
6 | 分享的力量/字詞意、基本句型與複句 | |||||
7 | 田裡的魔法師/字詞意、基本句型與複句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教材編輯與資源 (1) 依據康軒版五年級教材,依據學生能力和需求,實施教材簡化。 (2) 運用圖片、句條、電腦光碟..各種資源,呈現教材內容。 *教學方法 (1) 多媒體教學,運用圖片或影像線索,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以及理解能力。 (2) 將課本生字依據字頻高低製作部件故事法學習單,透過部件故事法協助學生有系統的解構字體。 *評量方式 (1)課程參與度、專心度、及發表情形 (2)學習單完成狀況 (3)隨堂紙筆測驗 | 8 | 從失敗中覺醒/字詞意、基本句型與複句 | |||
9 | 統整活動二/單元複習 | |||||
10 | 定期評量 | |||||
11 | 火星人,你好嗎/字詞意、基本句型與複句 | |||||
12 | 溪谷間的野鳥/字詞意、基本句型與複句 | |||||
13 | 海豚/字詞意、基本句型與複句 | |||||
14 | 統整活動三/單元複習 | |||||
15 | 你想做人魚嗎/字詞意、基本句型與複句 | |||||
16 | 衝破逆境/字詞意、基本句型與複句 | |||||
17 | 想念的季節/字詞意、基本句型與複句 | |||||
18 | 小樹/字詞意、基本句型與複句 | |||||
19 | 統整活動四/單元複習 | |||||
20 | 定期評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1 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語文領域- 國語文 | 3節 | 潛能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605林生(CP+自閉症)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神奇的藍絲帶/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2 | 跑道/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3 | 說話也要停看聽/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4 | 朱子治家格言選/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5 | 統整活動一 | |||||
6 | 山的巡禮/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7 | 東海岸鐵路/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教材編輯與資源 (1) 依據康軒版六年級教材,依據學生能力和需求,實施教材簡化。 (2) 運用圖片、句條、電腦光碟..各種資源,呈現教材內容。 *教學方法 (1) 多媒體教學,運用圖片或影像線索,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以及理解能力。 (2) 根據學生舊經驗,加強前後教材及生活經驗的連結,以增進學生對語文的理解與應用。 (3)運用明示教學,拆解課文分段呈現方式,提供文章結構分析,並視學生能力提供適當的鷹架,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增進學習成效。 (4)運用筆記、劃記、問答、線索搜尋、重點提示等閱讀策略輔助學習。 *評量方式 (1)課程參與度、專心度、及發表情形 (2)學習單完成狀況 (3)隨堂紙筆測驗 | 8 | 沉堿之謎/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9 | 統整活動二 | |||||
10 | 定期評量 | |||||
11 | 大小剛好的鞋子/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2 | 沉思三帖/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3 | 狐假虎威/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4 | 統整活動三 | |||||
15 | 我願/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6 | 最好的味覺禮物/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7 | 空城計/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8 | 桂花樹/字詞意、課文講解、認讀並分解替換句子 | |||||
19 | 統整活動四 | |||||
20 | 定期評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1 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課程 /社會技巧 | 2節 | 潛能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203陳生(罕病)、203林生(疑似情障)、206鄭生(疑似身障)、207許生(自閉)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入班觀察 | |||||
2 | 暑假生活分享、複習課程規範 | |||||
3 | 專注活動(一) | |||||
4 | 專注活動(二) | |||||
5 | 小團體活動 | |||||
6 | 我會服從(一) | |||||
7 | 我會服從(二)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團體活動、桌遊、戶外遊戲區:學習與他人分享、等待、輪流、接受結果,並能依情境表現合宜之行為。 (2)心智解讀:透過角色扮演、社會性故事法,讓學生了解自己與他人觀點,透過實際演練練習人際互動的技巧。 2.教學方法 (1)社交技巧直接教學法。 (2)團體動態遊戲。 (3)角色扮演促進行為改變。 (4)個別討論與行為輔導。 3.教學評量 (1)課程參與態度、專心度、發表情形 (2)課堂實作 (3)實際人際互動情形 | 8 | 小團體活動 | |||
9 | 我會求助(一) | |||||
10 | 期中評量 | |||||
11 | 我會求助(二) | |||||
12 | 小團體活動 | |||||
13 | 情緒認識與分辨(一) | |||||
14 | 情緒認識與分辨(二) | |||||
15 | 小團體活動 | |||||
16 | 我會覺察自己(一) | |||||
17 | 我會覺察自己(二) | |||||
18 | 小團體活動 | |||||
19 | 期末檢討 | |||||
20 | 總複習與回饋、召開IEP會議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1 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課程 /社會技巧 | 2節 | 潛能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403黃生(自閉症)、407陳生(自閉症)、402鄭生(腦痲)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入班觀察 | |||||
2 | 暑假生活分享、複習課程規範 | |||||
3 | 我會表示好感(一) | |||||
4 | 我會表示好感(二) | |||||
5 | 小團體活動 | |||||
6 | 我會覺察別人(一) | |||||
7 | 我會覺察別人(二) | |||||
8 | 小團體活動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團體活動、桌遊、戶外遊戲區:學習與他人分享、等待、輪流、接受結果,並能依情境表現合宜之行為。 (2)心智解讀:透過角色扮演、社會性故事法,讓學生了解自己與他人觀點,透過實際演練練習人際互動的技巧。 2.教學方法 (1)講述、觀賞、討論、遊戲、角色扮演。 3.教學評量 觀察評量:課程參與專心度 口頭評量:內容、球類競賽規則理解程度 實作評量:操作結果或表現正確的情況 | 9 | 我會覺察別人(一) | |||
10 | 期中評量 | |||||
11 | 我會覺察別人(二) | |||||
12 | 小團體活動 | |||||
13 | 我會克制衝動(一) | |||||
14 | 我會克制衝動(二) | |||||
15 | 小團體活動 | |||||
16 | 我會忍受挫折(一) | |||||
17 | 我會忍受挫折(二) | |||||
18 | 小團體活動 | |||||
19 | 小團體活動 | |||||
20 | 總複習與回饋、召開IEP會議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1 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課程 /社會技巧 | 2節 | 潛能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500鄭生(自閉症)、500林生(自閉症)、500鄧生(疑似學障)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入班觀察 | |||||
2 | 暑假生活分享、複習課程規範 | |||||
3 | 好朋友特質(一) | |||||
4 | 好朋友特質(二) | |||||
5 | 小團體活動 | |||||
6 | 我會覺察別人(一) | |||||
7 | 我會覺察別人(二) | |||||
8 | 小團體活動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團體活動、桌遊、戶外遊戲區:學習與他人分享、等待、輪流、接受結果,並能依情境表現合宜之行為。 (2)心智解讀:透過角色扮演、社會性故事法,讓學生了解自己與他人觀點,透過實際演練練習人際互動的技巧。 2.教學方法 (1)講述、觀賞、討論、遊戲、角色扮演。 3.教學評量 觀察評量:課程參與專心度 口頭評量:內容、球類競賽規則理解程度 實作評量:操作結果或表現正確的情況 | 9 | 我會表示好感(一) | |||
10 | 期中評量 | |||||
11 | 我會表示好感(二) | |||||
12 | 小團體活動 | |||||
13 | 我會服從(一) | |||||
14 | 我會服從(二) | |||||
15 | 小團體活動 | |||||
16 | 我會克制衝動(一) | |||||
17 | 我會克制衝動(二) | |||||
18 | 小團體活動 | |||||
19 | 小團體活動 | |||||
20 | 總複習與回饋、召開IEP會議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9學年度第1 學期潛能班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課程 /社會技巧 | 1節 | 潛能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605林生(自閉症+CP)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入班觀察 | |||||
2 | 暑假生活分享 | |||||
3 | 這裡有什麼(一)/覺察環境 | |||||
4 | 這裡有什麼(二)/覺察環境 | |||||
5 | 尋寶家 (一)/覺察環境 | |||||
6 | 尋寶家(二)/覺察環境 | |||||
7 | 尋寶家(三)/覺察環境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 依據學生能力和需求,參考RDI、「社會技巧訓練課程彙編」(洪儷瑜等編輯),改編或自編教材。 (2) 利用網路短片、DVD、情緒圖卡、桌遊等呈現教材內容,提升學習動機,增進學生人際互動技巧。 2.教學方法 (1) 在經過設計的情境下,透過個別指導、練習強化行為技巧與認知的連結。 (2)邀請同儕進行小團體遊戲,由班級社會性佳的同儕,在事先練習過的遊戲活動中,提升學生遊戲能力與社會能力。 (3)個別討論與行為輔導。 3.教學評量 (1)課程參與態度、專心度、發表情形 (2)課堂實作 (3)實際人際互動情形 | 8 | 手指哪裡(一)/眼神追視 | |||
9 | 手指哪裡(二)/眼神追視 | |||||
10 | 期中評量 | |||||
11 | 手指哪裡(三)/眼神追視 | |||||
12 | 手指哪裡(四)/眼神追視 | |||||
13 | 我的目光有獎品(一) /眼神追視 | |||||
14 | 我的目光有獎品(二) /眼神追視 | |||||
15 | 我的目光有獎品(三) /眼神追視 | |||||
16 | 請你跟我這樣做(一)/參照 | |||||
17 | 找領袖 (一)/參照、追視 | |||||
18 | 找領袖 (二)/參照、追視 | |||||
19 | 總複習與回饋 | |||||
20 | 召開IEP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