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特教班課程計畫
(特殊教育-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適用)
領域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語文領域 | 4節 | 藍天班 | 陳盈如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A組:郭睿(其他輕)、陳瀚(多重中)、曾凱(自中)、胡玉(多重重)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1.在課程中,學會用注音符號閱讀課文。 2.學習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文章大意。 3.學習將課文中學習到的生字、詞語透過書寫、口語表達應用到生活情境,分享經驗。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準備周 | |||||
2 | 春雨/文意理解/課文朗誦 | |||||
3 | 春雨/詞語習寫/生字造詞 | |||||
4 | 春雨/句型練習/習作習寫 | |||||
5 | 找春天/文意理解/課文朗誦 | |||||
6 | 找春天/詞語習寫/生字造詞 | |||||
7 | 找春天/句型練習/習作習寫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改編翰林版一年級課本,進行識 字教學,再依學生能力編製學習 進度和作業單。 2.教學方法 (1)指導學生朗誦課文,並矯正發音。融合學生生活相關的經驗進行課文大意解釋時,並引導學生回答課文內容相關問題。 (2)每課生字、新詞練習。 (3)配合學生程度,根據習作內容改編進行練習。 (4)每周進行繪本閱讀,每位學生在假日與家長進行親子共讀並寫閱讀單。 3.教學評量 透過引導習說課文大意、進行生字 與新詞練習、習作練習等,以了解 學生的學習狀況並給予個別化的 指導。 註:助理員協助照護郭0睿 | 8 | 春天的小樹/文意理解/課文朗誦 | |||
9 | 春天的小樹/詞語習寫/生字造詞 | |||||
10 | 春天的小樹/句型練習/習作習寫 | |||||
11 | 蝴蝶來了/文意理解/課文朗誦 | |||||
12 | 蝴蝶來了/詞語習寫/生字造詞 | |||||
13 | 蝴蝶來了/句型練習/習作習寫 | |||||
14 | 小力的盒子/文意理解/課文朗誦 | |||||
15 | 小力的盒子/詞語習寫/生字造詞 | |||||
16 | 小力的盒子/句型練習/習作習寫 | |||||
17 | 小鬥魚找朋友/文意理解/課文朗誦 | |||||
18 | 小鬥魚找朋友/詞語習寫/生字造詞 | |||||
19 | 小鬥魚找朋友/句型練習/習作習寫 | |||||
20 | 總複習 | |||||
21 | 總複習 | |||||
22 | 休業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特教班課程計畫
(特殊教育-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適用)
領域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語文領域 | 4節 | 藍天班 | 陳盈如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B組:林珏(智中)、張婷(智障重)、邱懷(智障中)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準備周 | |||||
2 | 運筆練習 | |||||
3 | 運筆練習 | |||||
4 | 運筆練習 | |||||
5 | 交個好朋友/課文理解 | |||||
6 | 交個好朋友/圖卡指認 | |||||
7 | 交個好朋友/詞卡指認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根據主題自編課文做為文本, 依學生能力編製學習進度和作 業單。 2. 教學方法 (1)以日常生活經驗為基礎,利用多感官提示,加強聆聽、記憶及執行能力。 (2)利用圖卡、字卡、繪本等加強表達和溝通能力。 (3)利用圖卡、字卡與實際物品做配對連結,增加圖卡、字彙理解及認讀。 (4)利用運筆練習、簡單字描寫加強寫字能力。 (5)練習課文生詞及常用生活事物名稱,了解自編課文認識主題單元的內容意義。 3.教學評量:採形成性評量,操作、口語回答等配合個別能力差異進行評量。 | 8 | 交個好朋友/圖詞配對 | |||
9 | 交個好朋友/句型練習 | |||||
10 | 醫學小達人/課文理解 | |||||
11 | 醫學小達人/圖卡指認 | |||||
12 | 醫學小達人/詞卡指認 | |||||
13 | 醫學小達人/圖詞配對 | |||||
14 | 醫學小達人/句型練習 | |||||
15 | 音樂小神童/課文理解 | |||||
16 | 音樂小神童/圖卡指認 | |||||
17 | 音樂小神童/詞卡指認 | |||||
18 | 音樂小神童/圖詞配對 | |||||
19 | 音樂小神童/句型練習 | |||||
20 | 總複習 | |||||
21 | 總複習 | |||||
22 | 休業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特教班課程計畫
(特殊教育-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適用)
領域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語文領域 (卡拉OK) | 2節 | 藍天班、陽光班 | 代課老師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三年級: 郭維(自閉中),張瑋(自閉輕),吳佳(染異極重) 、胡玉(多重重) 四年級: 陳廷(自閉輕)、曾申(自閉極重)、詹涵(自閉中)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開學週/彈性課程 | |||||
2 | 發音練習、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3 | 發音練習、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4 | 發音練習、教唱流行歌1、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5 | 發音練習、教唱流行歌1、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6 | 發音、樂器(節奏)練習、教唱流行歌1、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7 | 發音、樂器(節奏)練習、教唱流行歌1、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根據中年級學生對流行歌曲的興趣,選擇時下數首流行歌曲,讓學生跟著MV一起唱歌,並搭配樂器進行簡單的伴奏,再以學校卡拉OK機中兒歌曲目讓學生練習唱歌。 2.教學方法 (1)每次上課前會做發音練習和節奏或樂器敲奏練習。 (2)老師自製歌詞海報,指導學生練唱主題歌曲。 (3)指導學生選擇自己想唱的歌曲,最多三人一組。 (4)學生跟著MV歌詞合唱流行歌曲,歌曲會一直增加。 (5)結束課程前學生能說出自己唱過歌曲名稱。 (6)曾申、詹涵在行進時由助理員協助到定位,並由助理員部分動作協助完成課程活動。 ※多元評量方式 透過實際動態練習,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立刻給予個別化的指導,學期末做形成性評量。 | 8 | 發音、樂器(節奏)練習、教唱流行歌1、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9 | 發音練習、教唱流行歌2、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10 | 發音練習、教唱流行歌2、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11 | 發音、樂器練習、教唱流行歌2、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12 | 發音、樂器(節奏)練習、教唱流行歌2、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13 | 發音、樂器(節奏)練習、教唱流行歌2、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14 | 發音練習、教唱流行歌3、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15 | 發音練習、教唱流行歌3、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16 | 發音、樂器(節奏)練習、教唱流行歌3、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17 | 發音、樂器(節奏)練習、教唱流行歌3、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18 | 發音、樂器(節奏)練習、教唱流行歌3、點唱以前教過的流行歌 | |||||
19 | K歌擂台賽1 | |||||
20 | K歌擂台賽2 | |||||
21 | K歌擂台賽2 | |||||
22 | 結業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特教班課程計畫
(特殊教育-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適用)
領域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數學 | 3節 | 藍天班 | 丁文婷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A組:郭睿(其他輕)、陳瀚(多重中)、曾凱(自閉中)、胡玉(多重重)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開學周 | |||||
2 | 複習-30以內的數 8-1、8-2 | |||||
3 | 30以內的數 8-3 | |||||
4 | 30以內的數 8-4 | |||||
5 | 20以內的加法 | |||||
6 | 20以內的加法 | |||||
7 | 20以內的加法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2. 教學方法:以日常生活經驗為基礎,利用多感官提示及實際操作,加強單元概念理解。 3.教學評量:採形成性評量,配合個別能力差異進行評量。 4.教學協助:教師配合陳瀚(多重中)配戴調頻助聽器使用發射器,並加大嘴形及使用教具強化概念具體化。 5.協助人員:助理員協助課程參與及注意郭睿(其他輕)身體狀況(癲癇發作處理);教師根據工作分析視學生能力給予階段性協助。 | 8 | 20以內的加法 | |||
9 | 20以內的加法 | |||||
10 | 長度 | |||||
11 | 長度 | |||||
12 | 長度 | |||||
13 | 20以內的減法 | |||||
14 | 20以內的減法 | |||||
15 | 20以內的減法 | |||||
16 | 20以內的減法 | |||||
17 | 20以內的減法 | |||||
18 | 100以內的數 | |||||
19 | 100以內的數 | |||||
20 | 100以內的數 | |||||
21 | 總複習 | |||||
22 | 結業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特教班課程計畫
(特殊教育-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適用)
領域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數學 | 3節 | 藍天班 | 丁文婷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B組:林珏(智障中)、邱懷(智障中)、張婷(智障重)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開學周 | |||||
2 | 複習-30以內的數 8-1、8-2 | |||||
3 | 30以內的數 8-3 | |||||
4 | 30以內的數 8-4 | |||||
5 | 認識計算機 | |||||
6 | 認識計算機 | |||||
7 | 計算機運算:20內的加法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參考一年級翰林版數學科第一及第二冊教學,並配合學生生活經驗及認知能力,簡化單元內容進行教學。 2. 教學方法:以日常生活經驗為基礎,利用多感官提示及實際操作,加強單元概念理解。 3.教學評量:採形成性評量,配合個別能力差異進行評量。 | 8 | 計算機運算:20內的加法 | |||
9 | 計算機運算:20內的加法 | |||||
10 | 長度 | |||||
11 | 長度 | |||||
12 | 長度 | |||||
13 | 計算機運算: 20以內的減法 | |||||
14 | 計算機運算: 20以內的減法 | |||||
15 | 計算機運算: 20以內的減法 | |||||
16 | 計算機運算: 20以內的減法 | |||||
17 | 計算機運算: 20以內的減法 | |||||
18 | 100以內的數 | |||||
19 | 100以內的數 | |||||
20 | 100以內的數 | |||||
21 | 總複習 | |||||
22 | 結業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特教班課程計畫
(特殊教育-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適用)
領域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生活領域 (音樂) | 2節 | 藍天班、陽光班 | 陳盈如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二年級:林珏(智障中)、曾凱(自閉中)、邱懷(智障中)、郭睿(其他輕)、張婷(智障重)、陳瀚(多重中)、謝諭(自閉中) 三年級: 郭維(自閉中),張瑋(自閉輕),吳佳(染異極重)、胡玉(多重重) 四年級: 陳廷(自閉輕)、曾申(自閉極重)、詹涵(自閉中)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1. 在音樂課程中享受歌唱的樂趣,並勇於在人群中表演。 2. 在音樂課程中能使用身體各部分進行簡易的動作表演活動。 3. 在音樂課程中使用不同的技巧如敲打與吹奏樂器表現音樂藝術創作。 4. 在音樂課程中能安靜聆聽他人的表演與表達欣賞。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開學周 | |||||
2 | 歌曲複習/HOMERUN全壘打 | |||||
3 | 歌曲複習/快樂小廚師 | |||||
4 | 歌曲複習/穿衣戴帽 | |||||
5 | 我的朋友在哪裡/歌曲教唱 | |||||
6 | 我的朋友在哪裡/音樂律動 | |||||
7 | 我的朋友在哪裡/ 唱跳表演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曲選自坊間選兒歌集,並修改配合主題歌詞,內容涵蓋交友、生病照護概念、唱跳同樂。 2. 教學方法 (1)配合主題進行簡單的歌曲教唱、律 動、遊戲等音樂活動。 (2)配合音感、節奏並練習樂器打擊。 3.教學評量 採實作評量,於課程中觀察並記錄學生學習成效。 4.協助人員 (1) 助理員協助完成課堂參與 (2)協教師協助課程參與、動作指導、情緒處理協助 | 8 | 我的朋友在哪裡/節奏敲擊 | |||
9 | 我的朋友在哪裡/ 音樂遊戲 | |||||
10 | 小貓咪生病了/歌曲教唱 | |||||
11 | 小貓咪生病了/音樂律動 | |||||
12 | 小貓咪生病了/ 唱跳表演 | |||||
13 | 小貓咪生病了/節奏敲擊 | |||||
14 | 小貓咪生病了/ 音樂遊戲 | |||||
15 | 森林音樂會/歌曲教唱 | |||||
16 | 森林音樂會/音樂律動 | |||||
17 | 森林音樂會/ 唱跳表演 | |||||
18 | 森林音樂會/節奏敲擊 | |||||
19 | 森林音樂會/ 音樂遊戲 | |||||
20 | 歌曲複習 | |||||
21 | 歌曲複習 | |||||
22 | 休業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特教班課程計畫
(特殊教育-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適用)
領域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生活領域 (美勞) | 2節 | 藍天班、陽光班 | 代理教師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二年級:林珏(智障中)、曾凱(自閉中)、邱懷(智障中)、郭睿(其他輕)、張婷(智障重)、陳瀚(多重中) 、謝諭(自閉中) 三年級: 郭維(自閉中),張瑋(自閉輕),吳佳(染異極重)、胡玉(多重重) 四年級: 陳廷(自閉輕)、曾申(自閉極重)、詹涵(自閉中)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1.能在課程活動中,運用各種生活中常見及容易操作的材料,進行美勞作品的創作,在創作中覺察美的元素,發展美的敏覺,並能實際在生活中發現人事物之美。 2.能在課程活動中,正確安全的使用簡易美勞工具,進行藝術創作活動,從中學習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並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工具解決困境。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開學周 | |||||
2 | 複習:繪圖材料-水彩 | |||||
3 | 複習:繪圖材料-蠟筆 | |||||
4 | 認識繪圖材料-廣告顏料 | |||||
5 | 交個好朋友-共同創作:廣告顏料混合作品 | |||||
6 | 交個好朋友-共同創作:廣告顏料混合作品 | |||||
7 | 交個好朋友-共同創作:水彩混合作品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 教材編輯與資源:配合主題設計相關的作品 2. 教學方法 (1) 使用多重感官及工具,讓學生創作作品。 (2) 利用各種生活常見素材,如彈珠、洗碗精,讓學生創作作品。 (3) 觀察樂器特徵,並使用黏土製作樂器作品。 3.教學評量:觀察及操作,形成性評量 4.協助人員 備註: 註1:曾申(自閉極重)需教師或助理員在旁完全協助 註2:郭睿(其他輕)需教師或助理員在旁注意其身體狀況(癲癇發作處理) 註3:協教師協助課程參與、情緒處理 | 8 | 交個好朋友-共同創作:水彩混合作品 | |||
9 | 交個好朋友-共同創作:蠟筆混合作品 | |||||
10 | 交個好朋友-共同創作:蠟筆混合作品 | |||||
11 | 醫學小達人-多元感官創作:吹畫 | |||||
12 | 醫學小達人-多元感官創作:吹畫 | |||||
13 | 醫學小達人-多元感官創作:口足畫 | |||||
14 | 醫學小達人-多元感官創作:口足畫 | |||||
15 | 醫學小達人-多元感官創作:口足畫 | |||||
16 | 音樂小神童-黏土創作:響板 | |||||
17 | 音樂小神童-黏土創作:響板 | |||||
18 | 音樂小神童-黏土創作:鈴鼓 | |||||
19 | 音樂小神童-黏土創作:鈴鼓 | |||||
20 | 音樂小神童-黏土創作:小提琴 | |||||
21 | 音樂小神童-黏土創作:小提琴 | |||||
22 | 休業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特教班課程計畫
(特殊教育-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適用)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生活領域(綜合) | 2節 | 藍天班 | 陳盈如、丁文婷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二年級: 林珏(智障中)、曾凱(自閉中)、邱懷(智障中)、郭睿(其他輕)、張婷(智障重)、陳瀚(多重中) 三年級: 胡玉(多重重)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開學週 | |||||
2 | 小田園活動 | |||||
3 | 校慶表演分組動作練習 | |||||
4 | 校慶表演分組動作練習 | |||||
5 | 教師節敬師活動 | |||||
6 | 小田園活動 | |||||
7 | 校慶表演分組動作練習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2.教學方法
指導學生練習混土、播種、種植苗栽、施肥,每班固定時間輪流澆水。上學期預計要種的植物:萵苣、左手香、大蒜、芹菜、蘿蔔、珠蔥 收成時,指導學生採摘、清洗、切段、烹煮及品嘗。 (2)校慶活動
到操場進行團體練習,在校慶當天完成表演。 3.教學評量 校慶活動和小田園活動都透過實際練習,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給予個別化的指導與協助,隨時做形成性評量。 4.教學協助 樂樂棒及小田園活動中,志工協助張婷(智障重)進行,助理員注意郭睿(其他輕)身體狀況(癲癇發作處理) | 8 | 校慶表演分組動作練習 | |||
9 | 校慶表演團體動作練習 | |||||
10 | 校慶表演團體動作練習 | |||||
11 | 小田園活動 | |||||
12 | 校慶表演團體動作練習 | |||||
13 | 校慶表演團體動作練習 | |||||
14 | 校慶表演團體動作練習 | |||||
15 | 小田園活動 | |||||
16 | 校慶表演團體動作練習 | |||||
17 | 校慶預演 | |||||
18 | 聖誕節活動 | |||||
19 | 團體遊戲互動 | |||||
20 | 整理小田園菜圃 | |||||
21 | 拔除小田園雜草 | |||||
22 | 總整理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特教班課程計畫
(特殊教育-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適用)
領域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自然科學領域 (電腦) | 2節 | 藍天班、陽光班 | 蘇品后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三年級: 郭維(自閉中),張瑋(自閉輕),吳佳(染異極重)、胡玉(多重重) 四年級: 陳廷(自閉輕)、曾申(自閉極重)、詹涵(自閉中)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開學週 | |||||
2 | 電腦遊戲桌球練習 | |||||
3 | 電腦遊戲桌球練習 | |||||
4 | 電腦遊戲桌球練習 | |||||
5 | 電腦遊戲桌球練習 | |||||
6 | 電腦遊戲桌球練習 | |||||
7 | 電腦遊戲桌球練習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1)運用wii遊戲器材為教學器材,選擇符合學生學習狀況難度的遊戲進行教學。 (2)透過電腦及網路,使用網頁查詢功能,練習找尋相關資訊。 2.教學方法 (1)第一單元:進行桌球練習,運用上肢揮臂,達到手眼協調的練習。 (2)第二單元:進行網頁查詢練習,透過電腦網路查詢教師指定資訊。 3.教學評量:透過實際動態練習,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給予個別化的指導,學期末做形成性評量。 4.協助人員:助理員協助課程參與及協助情緒處理;教師根據工作分析視學生能力給予階段性協助。 | 8 | 電腦遊戲桌球練習 | |||
9 | 電腦遊戲桌球練習 | |||||
10 | 電腦遊戲桌球練習 | |||||
11 | 電腦遊戲桌球練習 | |||||
12 | 網頁查詢練習 | |||||
13 | 網頁查詢練習 | |||||
14 | 網頁查詢練習 | |||||
15 | 網頁查詢練習 | |||||
16 | 網頁查詢練習 | |||||
17 | 網頁查詢練習 | |||||
18 | 網頁查詢練習 | |||||
19 | 網頁查詢練習 | |||||
20 | 網頁查詢練習 | |||||
21 | 總複習 | |||||
22 | 結業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特教班課程計畫
(特殊教育-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適用)
領域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健體領域 (知動) | 2節 | 藍天班、陽光班 | 丁文婷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二年級:林珏(智障中)、曾凱(自閉中)、邱懷(智障中)、郭睿(其他輕)、張婷(智障重)、陳瀚(多重中)、謝諭(自閉中) 三年級: 郭維(自閉中),張瑋(自閉輕),吳佳(染異極重)、胡玉(多重重) 四年級: 陳廷(自閉輕)、曾申(自閉極重)、詹涵(自閉中)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準備周 | |||||
2 | 暖身操、肌力訓練。 運球練習、投籃練習。 | |||||
3 | ||||||
4 | ||||||
5 | ||||||
6 | 暖身操、肌力訓練。 攀爬架練習。 | |||||
7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課程與教材參考健康與體育教材內容,並簡化與改編,授課時依照學生能力給予不同程度的協助。 2.教學方法 (1)透過暖身運動及肌力訓練,加強肢體伸展的動作,提升學生肌耐力及柔軟度 (2)運用適應體育概念,教師會在每個活動前先示範與說明活動的步驟與器材的使用方法。 (3)每週重複的練習活動,提升學生動作的耐力及精熟度。 (4)以闖關方式進行二~三個關卡,讓學生輪流等待來完成,並增添活動學習趣味性。 3.教學評量 透過實際動態練習,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給予個別化的指導。 備註: 註1:曾申(自閉極重)需教師或助理員在旁完全協助 註2:郭睿(其他輕)需教師或助理員在旁注意其身體狀況(癲癇發作處理) 註3:協教師協助課程參與、動作指導、情緒處理協助 | 8 | ||||
9 | ||||||
10 | 暖身操、肌力訓練。 呼拉圈練習。 | |||||
11 | ||||||
12 | ||||||
13 | ||||||
14 | 暖身操、肌力訓練。 跳繩練習。 | |||||
15 | ||||||
16 | ||||||
17 | ||||||
18 | 暖身操、肌力訓練。 腳踏車練習。 | |||||
19 | ||||||
20 | ||||||
21 | ||||||
22 | 休業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特教班課程計畫
(特殊教育-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適用)
領域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健體領域 (體能) | 2節 | 藍天班、陽光班 | 陳盈如、丁文婷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二年級: 林珏(智障中)、曾凱(自閉中)、邱懷(智障中)、郭睿(其他輕)、張婷(智障重)、陳瀚(多重中)、謝諭(自閉中) 三年級: 郭維(自閉中),張瑋(自閉輕),吳佳(染異極重)、胡玉(多重重) 四年級: 陳廷(自閉輕)、曾申(自閉極重)、詹涵(自閉中)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準備周 | |||||
2 | 熱身操、認識滾球活動 | |||||
3 | 熱身操、練習擲向母球 | |||||
4 | 熱身操、練習擲向母球 | |||||
5 | 熱身操、認識擲球規則 | |||||
6 | 熱身操、認識擲球規則 | |||||
7 | 熱身操、分組練習競賽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根據教育局體育重點發展,在11 月之前練習滾球活動,12月後進 行直排輪練習。 二、教學方法:直接教學與示範操作 1.地板滾球: (1)每次上課前均進行熱身操及肌耐力 訓練。 (2)利用實際的滾球用具指導學生滾球 相關名稱及規則。 (3)實際練習中進行擲準和控制力道的 技能。 (4)兩班分組進行計分比賽 2.直排輪: (1)每次上課前進行熱身操伸展肢體。 (2)穿戴直排輪與護具練習。 (3)直排輪滑行技巧練習。 三、教學評量 採觀察評量與課程問答,以了解 學生的學習狀況並給予個別化的 指導。 備註: 協助人員 (1) 助理員協助完成課堂參與 (2)協教師協助課程參與、動作指導、情緒處理協助 | 8 | 熱身操、分組練習競賽 | |||
9 | 熱身操、分組練習競賽 | |||||
10 | 熱身操、分組練習競賽 | |||||
11 | 熱身操、穿戴裝備、繞圈溜滑、蹲撿物練習 | |||||
12 | 熱身操、穿戴裝備、繞圈溜滑、蹲撿物練習 | |||||
13 | 熱身操、穿戴裝備、繞圈溜滑、蹲撿物練習 | |||||
14 | 熱身操、穿戴裝備、繞圈溜滑、蹲撿物練習 | |||||
15 | 熱身操、穿戴裝備、繞圈溜滑、蹲撿物練習 | |||||
16 | 熱身操、穿戴裝備、繞圈溜滑、蹲撿物練習、前葫蘆型開合 | |||||
17 | 熱身操、穿戴裝備、繞圈溜滑、蹲撿物練習、前葫蘆型開合 | |||||
18 | 熱身操、穿戴裝備、繞圈溜滑、蹲撿物練習、前葫蘆型開合 | |||||
19 | 熱身操、穿戴裝備、繞圈溜滑、蹲撿物練習、前葫蘆型開合 | |||||
20 | 熱身操、穿戴裝備、繞圈溜滑、蹲撿物練習、前葫蘆型開合 | |||||
21 | 熱身操、穿戴裝備、繞圈溜滑、蹲撿物練習、前葫蘆型開合 | |||||
22 | 休業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特教班課程計畫
(特殊教育-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適用)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 生活管理 | 2節 | 藍天班、陽光班 | 蘇品后、陳盈如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二年級: 郭睿(其他輕)、張婷(自閉中)、陳瀚(多重中)、林珏(智障中)、曾凱(自閉中)、邱懷(智障重)、謝諭(自閉中) 三年級: 郭維(自閉中),張瑋(自閉輕),吳佳(染異極重)、胡玉(多重重) 四年級: 陳廷(自閉輕)、曾申(自閉極重)、詹涵(自閉中)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開學周 | |||||
2 | 準備操作練習 | |||||
3 | 烹飪-動作工作分析 | |||||
4 | 烹飪-模擬練習 | |||||
5 | 烹飪-實際操作 | |||||
6 | 烹飪-動作驗收 | |||||
7 | 烹飪-複習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根據特殊需求領域的生活管理課程,自編學生生活所需訓練,提升特殊需求學生自我照顧的能力。 2.教學方法 (1)利用工作分析將生活訓練之動作分解使學生應其能力而給予適當協助完成練習。 (2)情境模擬與實際上場操作最後驗收方式,確實讓學生學會該項技能。 3.教學評量:採實作評量,於課程中觀察並記錄學生學習成效。 4.協助人員:助理員協助課程參與及協助情緒處理;教師根據工作分析視學生能力給予階段性協助。 | 8 | 點餐禮儀-動作工作分析 | |||
9 | 點餐禮儀-模擬練習 | |||||
10 | 點餐禮儀-實際操作 | |||||
11 | 點餐禮儀-動作驗收 | |||||
12 | 點餐禮儀-複習 | |||||
13 | 洗碗-動作工作分析 | |||||
14 | 洗碗-模擬練習 | |||||
15 | 洗碗-實際操作 | |||||
16 | 洗碗-動作驗收 | |||||
17 | 洗碗-複習 | |||||
18 | 烹飪總複習 | |||||
19 | 點餐總複習 | |||||
20 | 洗碗總複習 | |||||
21 | 總複習 | |||||
22 | 結業式 |
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特教班課程計畫
(特殊教育-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適用)
領域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 (功能性動作訓練) | 4節 | 藍天班 | 陳盈如、丁文婷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二年級: 郭睿(其他輕)、張婷(智障重)、陳瀚(多重中)、林珏(智障中)、曾凱(自閉中)、邱懷(智障重) 三年級:胡玉(多重重)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學生透過不同活動的大肌肉與小肌肉練習,學習穿衣、夾物,進而管理自己的儀容。並在家中整理衣物分擔家事。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穿衣服-套呼拉圈/抓塑膠袋 | |||||
2 | 穿衣服-呼拉圈/抓塑膠袋 | |||||
3 | 穿衣服-套呼拉圈/抓塑膠袋 | |||||
4 | 穿衣服-套呼拉圈/抓塑膠袋 | |||||
5 | 穿衣服-套呼拉圈/抓塑膠袋 | |||||
6 | 掛衣服-前三指夾夾子/掛衣架 | |||||
7 | 掛衣服-前三指夾夾子/掛衣架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教師自編教材並使用步驟圖片與動作影片,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培養自我照護技能。 二、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先透過操作習前技能 訓練學生動作技巧,再使用工作分 析法與示範操作穿衣服、穿外套、 穿背心、掛衣服的流程,並讓學生 透過練習熟習技能。 三、教學評量 採觀察評量與課程問答,以了解學 生的學習狀況並給予個別化的指 導。在家中透過任務學習單的檢核 表,在生活中進行檢核。 備註: 協助人員 (1) 助理員協助完成課堂參與 (2)協教師協助課程參與、動作指導、情緒處理協助 | 8 | 掛衣服-前三指夾夾子/掛衣架 | |||
9 | 夾襪子-前三指夾夾子/掛衣架 | |||||
10 | 夾襪子-前三指夾夾子/掛衣架 | |||||
11 | 穿外套-繞圍巾 | |||||
12 | 穿外套-繞圍巾 | |||||
13 | 穿外套-繞圍巾/反袖口 | |||||
14 | 穿外套-繞圍巾/反袖口 | |||||
15 | 穿襯衫-繞圍巾/反袖口 | |||||
16 | 穿襯衫-繞圍巾/反袖口 | |||||
17 | 穿襯衫-繞圍巾/反袖口 | |||||
18 | 穿背心-繞圍巾/反袖口 | |||||
19 | 穿背心-繞圍巾/反袖口 | |||||
20 | 總複習 | |||||
21 | 總複習 | |||||
22 | 休業式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特教班課程計畫
(特殊教育-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適用)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領域(社交技巧) | 1節 | 全特教班 | 全特教班教師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全特教班學生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 □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 |||||
學習重點 | 1.在遊戲中能遵守規則,和牽引哥哥姐姐一起完成活動。 2.在活動中能和牽引哥哥姐姐建立良好互動關係。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B溝通互動 C社會參與 |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教學安排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1 | 開學週 | |||||
2 | 你丟我撿 | |||||
3 | 呼拉接力 | |||||
4 | 頂天立地 | |||||
5 | 拼圖快手 | |||||
6 | 袋子跳挑跳 | |||||
7 | 籃球拍拍拍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教師設計互動遊戲,透過遊戲促進普通班大哥哥大姐姐與特教班小朋友的互動能力。 2.教學方法 (1)每次互動前均進行熱身 操。 (2)教師說明並示範遊戲進行方式 (3)教師請普通班五年級牽引哥哥姊姊協助特教班孩子進行遊戲互動。 3.教學評量 透過實際動態練習,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給予個別化的指導,隨時進行形成性評量。 | 8 | 呼拉圈搖搖 | |||
9 | 輪胎推推樂 | |||||
10 | 越野障礙跑 | |||||
11 | 大隊接力 | |||||
12 | 衝破防守線 | |||||
13 | 呼拉甜甜圈 | |||||
14 | 同心協力過三關 | |||||
15 | 運球達人 | |||||
16 | 羽球拍拍 | |||||
17 | 當我們抱在一起 | |||||
18 | 吹吹乒乓 | |||||
19 | 報紙過河 | |||||
20 | 猜拳歌接龍 | |||||
21 | 你丟我撿 | |||||
22 | 休業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