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北市大附小111學年度大地班國語文A課程計畫

格式
doc
大小
82.97 KB
頁數
18
上傳者
Admi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6-18,离现在 3 12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北市大附小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國語文A

4

大地

王怡玲、蘇品后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二年級 林(自閉重)、林(自閉中)

三年級 林(自閉輕)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在課堂活動透過實作及作業單練習,學習圖詞卡的辨識和口說書寫,並在生活中應用

  2. 在課堂活動,透過反覆示範、體驗及問答,理解圖詞卡的涵義和課文內容,並能類化到生活中

  3. 在課堂活動,透過實作及作業單練習,學習常用句型的重組和口說,並能類化到生活中。

  4. 在課堂活動,透過反覆拼讀、實作和書寫練習,學習辨識注音符號及拼音,並能類化到生活應用。

教學與

評量說明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配合主題單元編寫生活實用的閱讀教材,透過圖片搭配文字,提供相關實物及影片,提升對文字圖片的理解,進而提升日常生活中語彙的使用能力。

配合課文內實用語詞,學習相關注音符號及書寫練習。


二、教學方法

(1)結合校外教學活動,示範、五感體驗、反覆問答增進課文理解

(2)透過圖詞卡配對、指認練習,提升對圖片及詞卡的指認能力,並與生活實物連結,增進生活類化應用。

(3)透過律動節拍、動作結合名詞及動詞的教學,提升對語詞的理解及生活語彙的使用。

(4)透過語句的重組練習,提升對句型的熟悉度及文句的順序性。

  1. (3)透過旋律、動作和著色的體驗,提升對注音符號的辨識和書寫能力。

三、教學評量

(1)觀察評量:課程參與專心度。
(2)口頭評量:圖片、詞卡及課文理解程度。
(3)實作評量:作業單、操作及課堂表現。

教學安排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上學期

下學期

1

開學週

1

開學週

2

我上一//三年級認識新同學及課程

2

注音及書寫練習

3

注音及書寫練習

3

大家來

演戲

圖詞課文理解

4

防疫新

生活

圖詞課文理解

4

圖詞配對指認認讀

5

圖詞配對指認認讀

5

造詞及句型重組

6

造詞及句型重組

6

圖詞句型生活對話應用

7

圖詞句型生活對話應用

7

注音拼讀及生詞書寫練習

8

注音拼讀及生詞書寫練習

8

防災專家

圖詞課文理解

9

交通你我他

圖詞課文理解

9

圖詞配對指認認讀

10

圖詞配對指認認讀

10

造詞及句型重組

11

造詞及句型重組

11

圖詞句型生活對話應用

12

圖詞句型生活對話應用

12

注音拼讀及生詞書寫練習

13

注音拼讀及生詞書寫練習

13

水上運動

圖詞課文理解

14

台灣


真水

圖詞課文理解

14

圖詞配對指認認讀

15

圖詞配對指認認讀

15

造詞及句型重組

16

造詞及句型重組

16

圖詞句型生活對話應用

17

圖詞句型生活對話應用

17

注音拼讀及生詞書寫練習

18

注音拼讀及生詞書寫練習

18

複習+書寫練習

19

複習+書寫練習

19

複習+書寫練習

20

複習+書寫練習

20

複習+書寫練習

21

複習+書寫練習




臺北市北市大附小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國語文B

4

大地

王怡玲、蘇品后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一年級廖(自閉中)

二年級吳(智障重)、陳(智障重)、黃(腦麻中)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在課堂活動透過實作及作業單練習,學習圖詞卡的辨識和並在生活中應用。

2.在課堂活動,透過反覆示範、體驗及問答,理解圖詞卡的涵義和課文內容,並能類化到生活中

3.在課堂活動中,透過實作及作業單練習,學習語詞動作,並能類化到生活溝通 情境中。

4.課堂活動中,透過精細動作及運筆練習,建立書寫能力,並能類化到生活應用。

教學與

評量說明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配合主題單元編寫生活實用的閱讀教材,透過圖片搭配動作,提供相關實物及影片,提升對文字圖片的理解,進而提升日常生活中語彙的使用能力。

配合課文內實用語詞,學習語詞的著色練習,建立書寫能力。


二、教學方法

(1)結合校外教學活動,示範、五感體驗、反覆問答增進課文理解

(2)透過圖詞卡配對、指認練習,提升對圖片及詞卡的指認能力,並與生活實物連結,增進生活類化應用。

(3)透過律動節拍、動作結合名詞及動詞的教學,提升對語詞的理解及生活語彙的使用。

  1. (4)透過旋律、動作和著色的體驗,提升書寫興趣及運筆能力。

三、教學評量

(1)觀察評量:課程參與專心度。
(2)口頭評量:圖片、課文理解程度。
(3)實作評量:作業單、操作及課堂表現。

教學安排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上學期

下學期

1

開學週

1

開學週

2

我上一//三年級認識新同學及課程

2

運筆練習

3

運筆練習

3

大家來

演戲

圖卡及課文理解

4

防疫新

生活

圖卡及課文理解

4

圖詞配對

5

圖詞配對及動作

5

圖卡指認

6

圖卡指認

6

詞卡配對指認

7

詞卡配對指認

7

生活對話應用及運筆練習

8

生活對話應用及運筆練習

8

防災專家

圖卡及課文理解

9

交通你我他

圖卡及課文理解

9

圖詞配對

10

圖詞配對及動作

10

圖卡指認

11

圖卡指認

11

詞卡配對指認

12

詞卡配對指認

12

生活對話應用及運筆練習

13

生活對話應用及運筆練習

13

水上運動

圖卡及課文理解

14

台灣


真水

圖卡及課文理解

14

圖詞配對

15

圖詞配對及動作

15

圖卡指認

16

圖卡指認

16

詞卡配對指認

17

詞卡配對指認

17

生活對話應用及運筆練習

18

生活對話應用及運筆練習

18

複習+運筆練習

19

新年繪本

19

複習+運筆練習

20

複習+運筆練習

20

複習+運筆練習

21

複習+運筆練習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數學

3

大地班

蘇品后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一年級:🌕(自中)

二年級:🌕(自重)、吳🌕(智重)、陳🌕(智重)、林🌕(自重)、黃🌕(腦中)

三年級:🌕(自輕)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在課程活動中以日常生活經驗為基礎,透過多感官提示以及實際操作方式學習單元概念理解,進而轉換至學習單的應用與類化。

  2. 在操作體驗活動中,透過圖卡、教具(如:積木、 雪花片、錢幣、糖果…)玩具等,利用多感官提示以及實際操作方式,習得數與量概念,並能在實際應用於日常生活時累積經驗。

  3. 在課程活動中透過既有的文教玩具,及生活中的常見物品給予學生長度的概念,讓學生練習具體物品比較長度,進而轉換至學習單上的比較,並實際操作直尺畫直線與量長度以習得其技能,並應用於日常與家庭生活中。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 教材編輯與資源:以學生能力起點與實際生活需求為依據,設定學習單元內容,再依學生個別特質與需求編製學習進度及作業單。

  2. 教學方法:

  1. 學生在模擬情境且透過實物、教具操作學習、理解數學概念。

  2. 透過課堂操作、學習單練習,使學生能精熟學習概念。

  3. 將數學概念與學生生活經驗連結。

  4. 單元數概學習精熟後,練習應用概念解決生活常見問題,使得數學概念習得增進記憶與類化。

  5. 手部操作功能較弱及握筆書寫困難的孩子,提供人員肢體協助。

  6. 學習單依學生需求特質編寫設計,除了書寫外,作答方式以貼、塗、圈呈現並放大字體與格式。

  1. 教學評量:透過課程中的觀察、實際操作、學習單演練情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給予個別化的指導。

教學安排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上學期

下學期

1

開學周

1

準備周

2

50以內的數/辨認數字1~50

2

錢幣應用/複習一、五、十元

3

50以內的數/數序列1~50

3

錢幣應用/五十元兌換

4

50以內的數/20以內的量

4

錢幣應用/百元兌換

5

50以內的數/50以內的量

5

錢幣應用/認讀價錢

6

50以內的數/數字比大小

6

錢幣應用/付錢買東西

7

方位/上、下

7

時間/電子時鐘報讀

8

方位/裡、外

8

時間/電子鐘與時鐘交互配對

9

方位/前、後

9

時間/日常作息的時間

10

方位/左、右

10

時間/日常作息的配對

11

方位/認識箭頭符號

11

時間/時間到了沒?

12

長度/認識直線

12

重量/公斤秤

13

長度/比較長短

13

重量/重量比大小

14

長度/使用直尺

14

重量/認識公斤

15

長度/對齊0量公分

15

重量/重量的應用

16

長度/畫直線

16

重量/重量的應用

17

50以內的數複習

17

錢幣應用複習

18

方位複習

18

時間複習

19

長度複習

19

重量複習

20

期末複習

20

總複習

21

總複習




臺北市北市大附小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健康與體育

(知動)

2

大地班、陽光班

王怡玲

蘇品后、丁文婷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一年級:

🌕(智輕)、吳🌕(自中)、林🌕(腦輕)、林🌕(自中)、林🌕(自中)、鄭🌕(自中)、謝🌕(自重)、鍾🌕(自中)、廖🌕(自中)

二年級:

🌕(自重)、吳🌕(智重)、陳🌕(智重)、林🌕(自重)、黃🌕(腦中)

三年級:

🌕(自輕)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能在課堂暖身操中,透過示範、觀察、模仿,反覆練習動作,提升動作模仿的速度和精確度,並類化運用在日常生活行動及活動中。

2.能在課堂中透過結構練習,增進協調及肌耐力,加強蹲、跳、平衡、丟接及前庭刺激等動作,提升動作的穩定和肌力並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3.能在課堂中透過分組練習及闖關活動,增進身體協調及靈活度,提升動作的協調及反應力並應用在生活中。

教學與

評量說明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1.參考特殊兒童瑜珈,及物理治療師建議的訓練活動,設計暖身運動,加強學生肌耐力及身體伸展。

2.運用知動教室設備及校園遊樂器材,加強前庭刺激、平衡、攀爬等協調能力。

3.分析每位學生的起點能力及個別差異,加強前後教材的聯結及練習,以增進學生的動作技能。

二、教學方法

1. 實作教學。

2. 反覆練習以達技能精熟。

3. 運用「說明-示範-練習-回饋-練習」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中「知道、學到、做到」。三、教學評量

以多元方式評量以下項目:

  1. 課程參與態度、專心度、表現情形。.

  2. 日常生活中的肢體表現能力。

教學安排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上學期

下學期

1

開學週

1

開學週

2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樹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小牛耕田

4.:折返跑、S型障礙跑

2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三角式、下犬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仰臥起坐

4.滑板:趴、坐滑行、俯衝

3

3

4

4

5

5

6

6

7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樹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小牛耕田

4.闖關:折返跑、S型障礙跑

7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三角式、下犬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仰臥起坐

4. 闖關:滑板

8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樹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小牛耕田

4.:原地蹲跳、跳遠、跳高、單腳跳


8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三角式、下犬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仰臥起坐

4.攀爬:固定式攀爬架、搖晃攀爬繩、攀爬翻身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樹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小牛耕田

4.闖關:

13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三角式、下犬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仰臥起坐

4.攀爬:闖關活動

14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樹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小牛耕田

4.平衡木、障礙平衡木、平衡木上躲球


14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三角式、下犬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仰臥起坐

4.球類運動:拍球、丟接、躲避攀爬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樹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小牛耕田

4. 闖關:平衡木


19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三角式、下犬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仰臥起坐

4.闖關:球類活動

20

闖關活動

20

闖關活動

21

複習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健康與體育

(體能課)

2

大地班、陽光班

蘇品后、陳盈如

王怡玲、丁文婷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一年級:

🌕(智輕)、吳🌕(自中)、林🌕(腦輕)、林🌕(自中)、林🌕(自中)、鄭🌕(自中)、謝🌕(自重)、鍾🌕(自中)、廖🌕(自中)

二年級:

🌕(自重)、吳🌕(智重)、陳🌕(智重)、林🌕(自重)、黃🌕(腦中)

三年級:

🌕(自輕)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在滾球課程中,學生學習運用上肢力量,專注目標球將手中的球滾向目標球,從中學習比賽規則,並在他人比賽時能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比賽情緒。

  2. 能在團體暖身操中,透過示範、指令、協助,訓練動作模仿,完成連續性動作模仿,運用在日常活動中。

  3. 能在團體中透過結構練習,增進肌耐力,加強跑、丟擲、接球等技巧性動作,提升生活中動作的穩定和肌力。

  4. 能在團體中透過結構練習,練習樂棒的基本技巧及規則,並參與樂棒活動。

教學與

評量說明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根據教育局體育重點發展,上學期練習滾球活動,下學期進行樂樂棒球練習。

二、教學方法:直接教學與示範操作

1.地板滾球:

1)每次上課前均進行熱身操及肌耐力訓練。

2)利用實際的滾球用具指導學生滾球相關名稱及規則。

3)實際練習中進行擲準和控制力道的技能。

4)兩班分組進行計分比賽

2.樂樂棒球:

(1) 每次上課前均進行熱身操及肌耐力訓練。

(2) 利用樂樂棒球組指導學生跑壘、投擲、打擊的動作。

(3) 兩班分組進行計分比賽

三、教學評量

採觀察評量與課程問答,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給予個別化的指導。

四、協助人員

協教教師與助理教師協助課程參與、動作指導、情緒處理協助。

教學安排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上學期

下學期

1

開學周

1

準備周

2

熱身操、認識滾球紅藍組

2

熱身操、跑壘練習、認識樂棒器材

3

熱身操、兒童瑜珈(山式、火山式)、滾球任意投擲練習

3

熱身操、跑壘練習、丟接球練習

4

4

5

5

6

6

7

熱身操、兒童瑜珈(獅子式、鹿式)目標投擲練習

7

熱身操、跑壘練習、揮棒跑壘練習

8

8

9

9

10

10

11

11

12

熱身操、兒童瑜珈(狗式、蛇式、風箱式)、滾球分組計分練習

12

熱身操、跑壘練習、防守練習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熱身操、兒童瑜珈(打電話、蝴蝶式、金剛座式)、滾球分組計分練習

17

熱身操、跑壘練習、分組對抗賽

18

18

19

19

20

20

師生友誼賽

21

師生友誼賽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特需-

生活管理

2

大地班、陽光班

蘇品后、

陳盈如、王怡玲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一年級:

🌕(智輕)、吳🌕(自中)、林🌕(腦輕)、林🌕(自中)、林🌕(自中)、鄭🌕(自中)、謝🌕(自重)、鍾🌕(自中)、廖🌕(自中)

二年級:

🌕(自重)、吳🌕(智重)、陳🌕(智重)、林🌕(自重)、黃🌕(腦中)

三年級:

🌕(自輕)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在操作活動中,透過實作模擬練習的方式學習餐前準備與餐後收拾的技巧,並能培養良好的用餐禮儀與簡易餐食的製作。

  2. 在打掃活動中,透過實物配對的方式認識清潔用品與使用方法,並在習得清潔工作技能後養成環境衛生整潔的觀念。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 教材編輯與資源:根據特殊學求領域的生活管理課程,自編學生生活所需訓練,提升特殊需求學生自我照顧的能力。

  2. 教學方法:

  1. 利用工作分析將生活訓練之動作分解使學生應其能力而給予適當協助完成練習。

  2. 情境模擬與實際上場操作最後驗收方式,確實讓學生學會該項技能。

  1. 教學評量:採實作評量,於課程中觀察並記錄學生學習成效。

  2. 協助人員:助理員協助課程參與及協助情緒處理;教師根據工作分析視學生能力給予階段性協助。

教學安排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上學期

下學期

1

開學周

1

準備周

2

消毒擦拭-動作工作分析

2

資源回收-動作工作分析

3

消毒擦拭-模擬練習

3

資源回收-模擬練習

4

消毒擦拭-實際操作

4

資源回收-實際操作

5

消毒擦拭-動作驗收

5

資源回收-動作驗收

6

消毒擦拭-複習

6

資源回收-複習

7

餐具使用-動作工作分析

7

食物處理-動作工作分析

8

餐具使用-模擬練習

8

食物處理-模擬練習

9

餐具使用-實際操作

9

食物處理-實際操作

10

餐具使用-動作驗收

10

食物處理-動作驗收

11

餐具使用-複習

11

食物處理-複習

12

清潔工作-動作工作分析

12

打掃工作-動作工作分析

13

清潔工作-動作工作分析

13

打掃工作-模擬練習

14

清潔工作-模擬練習

14

打掃工作-實際操作

15

清潔工作-實際操作

15

打掃工作-動作驗收

16

清潔工作-動作驗收

16

打掃工作-複習

17

清潔工作-複習

17

資源回收總複習

18

消毒擦拭-總複習

18

食物處理總複習

19

餐具使用-總複習

19

打掃工作總複習

20

清潔工作-總複習

20

期末總複習

21

期末總複習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特需-生活管理

1

大地班

蘇品后、王怡玲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一年級:🌕(自中)

二年級:🌕(自重)、吳🌕(智重)、陳🌕(智重)、林🌕(自重)、黃🌕(腦中)

三年級:🌕(自輕)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在操作活動中,透過實作練習的方式學習餐前準備與餐後收拾的技巧,並能培養良好的用餐禮儀。

  2. 在打掃活動中,透過實作練習習得辨認清潔用品與使用方法,並在習得清潔工作技能後養成環境衛生整潔的觀念。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 教材編輯與資源:

根據特殊學求領域的生活管理課程,自編學生生活所需訓練,提升特殊需求學生自我照顧的能力。

  1. 教學方法:

  1. 午餐教育與清潔和收拾便當盒、整理桌面的練習。

  2. 以實際練習加強刷牙、洗臉以及如廁的生活自理能力。

  1. 教學評量:

採實作評量,於課程中觀察並記錄學生學習成效。

  1. 協助人員:

助理員協助課程參與及協助情緒處理;教師根據工作分析視學生能力給予階段性協助;中午刷牙志工進班協助。

教學安排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上學期

下學期

1

開學周

1

準備周

2

準備操作練習

2

準備操作練習

3

午餐教育:

  1. 自己打飯打菜、進食、飲湯、吃水果。

  2. 收拾便當盒並整理環境清潔。




生活自理:

  1. 刷牙、洗臉練習。

  2. 如廁訓練。

  3. 鋪床、折被子。




打掃工作:掃地、拖地、擦拭、防疫隔板清消。

3

午餐教育:

  1. 自己打飯打菜、進食、飲湯、吃水果。

  2. 收拾便當盒並整理環境清潔。




生活自理:

  1. 刷牙、洗臉練習。

  2. 如廁訓練。

  3. 鋪床、折被子。




打掃工作:掃地、拖地、擦拭、防疫隔板清消。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期末總複習

21

期末總複習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特需-功能性

動作訓練

1.5

大地班

蘇品后、王怡玲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一年級:🌕(自中)

二年級:🌕(自重)、吳🌕(智重)、陳🌕(智重)、林🌕(自重)、黃🌕(腦中)

三年級:🌕(自輕)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 在操作活動中,透過反覆精細動作練習的方式學習手眼協調的操作技巧,並能應用在生活自理的各項目。

  2. 在體能活動中,透過肌耐力的練習方式加強日常生活必備的體能協調能力,並養成帶狀持續練習的體力。

教學與

評量說明

  1. 教材編輯與資源:

教師根據學生特殊需求與治療建議提供適性動作機能訓練。

  1. 教學方法:

  1. 精細動作:利用教具積木、拼圖、插棒…加強訓練學生精細動作練習,利用語文課書寫課程,加強精細動作,建立書寫先備能力。

  2. 粗大動作:透過伸展學生筋骨、增加其柔軟度、平衡、肌耐力並促進情緒穩定度,利用一三五晨光時間做持續的帶狀練習,建立日常生活必備的體能與協調。

  1. 教學評量:

透過實際動態練習,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給予個別化的指導。

**🌕一、陳🌕穎進行步態訓練與站起坐下動作練習。

教學安排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上學期

下學期

1

開學周

1

準備周

2

準備操作練習

2

準備操作練習

3

粗大動作:

熱身操、肌耐力練習、上肢體能活動、下肢體能活動、平衡練習。




精細動作:

操作立體積木教具(空間建構概念,手眼協調)

剪紙、

拼豆、

運筆練習


3

粗大動作:

熱身操、肌耐力練習、上肢體能活動、下肢體能活動、平衡練習。




精細動作:

操作立體積木教具(空間建構概念,手眼協調)

摺紙、

夾子、

運筆練習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期末總複習

21

期末總複習







臺北市北市大附小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特需-溝通

1

大地

王怡玲 蘇品后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A:一年級:廖祺(自中)。二年級: 林熹(自重)、吳凱(智重)、陳穎(智重)、黃一(腦中)

B:二年級林熙(自重)、三年級:林銘(自輕)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A:

  1. 在課堂中及日常生活中,透過觀察溝通者聲音、唇型、動作手勢模仿學習仿說、動作增進溝通能力,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溝通語彙及手勢。

  2. 在課堂中及日常生活中,透過圖片交換系統(溝通板、溝通筆)學習以圖卡交換物品的技巧,參與繪本討論活動,建立溝通管道並在日常中應用

  3. 在課堂中,透過繪本故事,連結生活相關詞彙,提升圖片理解及溝通能力,並能類化至生活中應用。

B:

  1. 在課堂中,透過繪本故事,連結生活相關詞彙語句,提升語彙理解及口語敘事能力,並能類化至生活中應用。

  2. 在課堂中,透過繪本故事,練習問題應答,提升對答及溝通能力,並能類化至生活中應用。

教學與

評量說明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1.依據「12年國教課綱-特殊需求領域-溝通訓練」及語言治療師建議編訂課程。

2. 配合特教班每月單元主題挑選《繪本花園》、《圓夢繪本資料庫》與各繪本實體書,並以調整、替代、簡化等方法進行課程編輯。

3.分析每位學生的起點能力及個別需求,以提升每個學生溝通表現。

二、教學方法

1.依學生能力與特殊需求,進行多層次、差異化教學。

2.使用適當的溝通輔具為無口語學生建立別的溝通管道。

3.運用「說明-示範-練習-回饋-練習」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中「知道、學到、做到」。

4.透過故事遊戲(動作、扮演、歌唱)增進對故事的理解。

5.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提供類化練習。

三、教學評量

以多元方式評量以下項目:

  1. 課程參與態度、專心度、表現情形。

  2. 課堂中操作表現。

  3. 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情形

教學安排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上學期

下學期

1

開學週

1

開學週

2

健康的長大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2

一起來演戲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3

3

4

4

5

口罩動物村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5

一定是貓做的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6

6

7

7

8

搭客運去海邊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8

地震了~這時候該怎麼辦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9

9

10

10

11

紅綠燈真有趣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11

勇敢的消防車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12

12

13

13

14

!沒水了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14

游啊划啊的水上運動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15

15

16

16

17

自來水的旅行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17

渡海去探險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18

18

19

19

20

大家來說故事

20

大家來說故事

21

大家來說故事





臺北市北市大附小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每週節數

班級

教學者

特需-社交技巧

0.5

大地

王怡玲 蘇品后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一年級:廖祺(自中)

二年級: 林熹(自重)、吳凱(智重)、陳穎(智重)、林熙(自重)、黃一(腦中)

三年級:林銘(自輕)

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議題融入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1.能在遊戲活動中,學習注意理解他人口語及非口語的溝通,提升互動的技巧及品質,並類化到日常生活情境中。

2.在遊戲活動中能,透過練習學習接受他人邀請進入團體並學習等待、輪流及合作等團體規範,落實在日常遊戲及團體生活中。

3.在遊戲活動中,透過解講、示範及練習,理解遊戲規則,並能表現在團體遊戲活動中。

教學與

評量說明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1. 依據「12年國教課綱-綜合領域」、「12年國教課綱-特殊需求領域-社會技巧」編 訂課程。

  2. 課程內容活動以簡化一般團體遊戲規則為主,輔以結構化說明及視覺線索增進理解。

  3. 分析每位學生的起點能力及個別差異,,以增進每個學生參與活動度。

二、教學方法

  1. 依學生能力與特殊需求,進行多層次、差異化教學。

  2. 邀請普生入班共同參與遊戲,營造正向的遊戲情境及示範。

  3. 運用「說明-示範-練習-回饋-練習」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中「知道、學到、做到」。

三、教學評量

以多元方式評量以下項目:

  1. 課程參與態度、專心度、表現情形。

  2. 課堂中與他人合作及互動表現。

  3. 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情形

教學安排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週次

單元名稱/內容

上學期

下學期

1

開學週

1

開學週

2

團體規範建立

敬禮歌

傳接球

2

團體規範複習

彈珠滾滾樂:非語言溝通

大風吹

3

3

4

敬禮歌

傳接球

猜猜我的心:非語言溝通

4

彈珠滾滾樂:非語言溝通

大風吹

一二三木頭人

5

5

6

敬禮歌

猜猜我的心:非語言溝通

搶椅子

6

普生入班

團體建立規則說明

小組配對~敬禮歌:邀請

彈珠滾滾樂:非語言溝通

大風吹:遊戲規則

一二三木頭人:遊戲規則

7

7

8

普生入班

團體建立規則說明

小組配對~敬禮歌:邀請

傳接球:遊戲規則

猜猜我的心:非語言溝通

搶椅子:遊戲規則

8

9

9

10

10

11

11

普生入班

雙人舞:邀請、合作

氣球傘:合作

火車快飛:合作、遊戲規則

同舟共濟:合作、遊戲規則

12

12

13

普生入班

雙人舞:邀請、合作

口香糖:合作

小螞蟻搬家:合作

大白鯊:遊戲規則

13

14

14

15

15

16

16

樂棒對抗賽~合作、競賽、規則

17

17

18

期末檢討與省思

18

同樂會&課程回顧與討論

19

同樂會

19

普生結束入班:遊戲技巧複習

20

普生結束入班:遊戲技巧複習

20

普生結束入班:遊戲技巧複習

21

普生結束入班:遊戲技巧複習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