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北市大附小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國語文A | 4 | 大地 | 王怡玲、蘇品后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二年級 林⚪熹(自閉重)、林⚪熙(自閉中) 三年級 林⚪銘(自閉輕)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配合主題單元編寫生活實用的閱讀教材,透過圖片搭配文字,提供相關實物及影片,提升對文字圖片的理解,進而提升日常生活中語彙的使用能力。 配合課文內實用語詞,學習相關注音符號及書寫練習。 二、教學方法 (1)結合校外教學活動,示範、五感體驗、反覆問答增進課文理解 (2)透過圖詞卡配對、指認練習,提升對圖片及詞卡的指認能力,並與生活實物連結,增進生活類化應用。 (3)透過律動節拍、動作結合名詞及動詞的教學,提升對語詞的理解及生活語彙的使用。 (4)透過語句的重組練習,提升對句型的熟悉度及文句的順序性。
三、教學評量 (1)觀察評量:課程參與專心度。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開學週 | 1 | 開學週 | ||||||
2 | 我上一/二/三年級認識新同學及課程 | 2 | 注音及書寫練習 | ||||||
3 | 注音及書寫練習 | 3 | 大家來 演戲 | 圖詞課文理解 | |||||
4 | 防疫新 生活 | 圖詞課文理解 | 4 | 圖詞配對指認認讀 | |||||
5 | 圖詞配對指認認讀 | 5 | 造詞及句型重組 | ||||||
6 | 造詞及句型重組 | 6 | 圖詞句型生活對話應用 | ||||||
7 | 圖詞句型生活對話應用 | 7 | 注音拼讀及生詞書寫練習 | ||||||
8 | 注音拼讀及生詞書寫練習 | 8 | 防災專家 | 圖詞課文理解 | |||||
9 | 交通你我他 | 圖詞課文理解 | 9 | 圖詞配對指認認讀 | |||||
10 | 圖詞配對指認認讀 | 10 | 造詞及句型重組 | ||||||
11 | 造詞及句型重組 | 11 | 圖詞句型生活對話應用 | ||||||
12 | 圖詞句型生活對話應用 | 12 | 注音拼讀及生詞書寫練習 | ||||||
13 | 注音拼讀及生詞書寫練習 | 13 | 水上運動 | 圖詞課文理解 | |||||
14 | 台灣 真水 | 圖詞課文理解 | 14 | 圖詞配對指認認讀 | |||||
15 | 圖詞配對指認認讀 | 15 | 造詞及句型重組 | ||||||
16 | 造詞及句型重組 | 16 | 圖詞句型生活對話應用 | ||||||
17 | 圖詞句型生活對話應用 | 17 | 注音拼讀及生詞書寫練習 | ||||||
18 | 注音拼讀及生詞書寫練習 | 18 | 複習+書寫練習 | ||||||
19 | 複習+書寫練習 | 19 | 複習+書寫練習 | ||||||
20 | 複習+書寫練習 | 20 | 複習+書寫練習 | ||||||
21 | 複習+書寫練習 |
臺北市北市大附小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國語文B | 4 | 大地 | 王怡玲、蘇品后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一年級廖⚪棋(自閉中) 二年級吳⚪凱(智障重)、陳⚪穎(智障重)、黃⚪一(腦麻中)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1.在課堂活動,透過實作及作業單練習,學習圖詞卡的辨識和並在生活中應用。 2.在課堂活動,透過反覆示範、體驗及問答,理解圖詞卡的涵義和課文內容,並能類化到生活中 3.在課堂活動中,透過實作及作業單練習,學習語詞動作,並能類化到生活溝通 情境中。 4.課堂活動中,透過精細動作及運筆練習,建立書寫能力,並能類化到生活應用。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配合主題單元編寫生活實用的閱讀教材,透過圖片搭配動作,提供相關實物及影片,提升對文字圖片的理解,進而提升日常生活中語彙的使用能力。 配合課文內實用語詞,學習語詞的著色練習,建立書寫能力。 二、教學方法 (1)結合校外教學活動,示範、五感體驗、反覆問答增進課文理解 (2)透過圖詞卡配對、指認練習,提升對圖片及詞卡的指認能力,並與生活實物連結,增進生活類化應用。 (3)透過律動節拍、動作結合名詞及動詞的教學,提升對語詞的理解及生活語彙的使用。
三、教學評量 (1)觀察評量:課程參與專心度。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開學週 | 1 | 開學週 | ||||||
2 | 我上一/二/三年級認識新同學及課程 | 2 | 運筆練習 | ||||||
3 | 運筆練習 | 3 | 大家來 演戲 | 圖卡及課文理解 | |||||
4 | 防疫新 生活 | 圖卡及課文理解 | 4 | 圖詞配對 | |||||
5 | 圖詞配對及動作 | 5 | 圖卡指認 | ||||||
6 | 圖卡指認 | 6 | 詞卡配對指認 | ||||||
7 | 詞卡配對指認 | 7 | 生活對話應用及運筆練習 | ||||||
8 | 生活對話應用及運筆練習 | 8 | 防災專家 | 圖卡及課文理解 | |||||
9 | 交通你我他 | 圖卡及課文理解 | 9 | 圖詞配對 | |||||
10 | 圖詞配對及動作 | 10 | 圖卡指認 | ||||||
11 | 圖卡指認 | 11 | 詞卡配對指認 | ||||||
12 | 詞卡配對指認 | 12 | 生活對話應用及運筆練習 | ||||||
13 | 生活對話應用及運筆練習 | 13 | 水上運動 | 圖卡及課文理解 | |||||
14 | 台灣 真水 | 圖卡及課文理解 | 14 | 圖詞配對 | |||||
15 | 圖詞配對及動作 | 15 | 圖卡指認 | ||||||
16 | 圖卡指認 | 16 | 詞卡配對指認 | ||||||
17 | 詞卡配對指認 | 17 | 生活對話應用及運筆練習 | ||||||
18 | 生活對話應用及運筆練習 | 18 | 複習+運筆練習 | ||||||
19 | 新年繪本 | 19 | 複習+運筆練習 | ||||||
20 | 複習+運筆練習 | 20 | 複習+運筆練習 | ||||||
21 | 複習+運筆練習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數學 | 3節 | 大地班 | 蘇品后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一年級:廖🌕祺(自中)。 二年級:林🌕熹(自重)、吳🌕凱(智重)、陳🌕穎(智重)、林🌕熙(自重)、黃🌕一(腦中) 三年級:林🌕銘(自輕)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開學周 | 1 | 準備周 | ||||
2 | 50以內的數/辨認數字1~50 | 2 | 錢幣應用/複習一、五、十元 | ||||
3 | 50以內的數/數序列1~50 | 3 | 錢幣應用/五十元兌換 | ||||
4 | 50以內的數/20以內的量 | 4 | 錢幣應用/百元兌換 | ||||
5 | 50以內的數/50以內的量 | 5 | 錢幣應用/認讀價錢 | ||||
6 | 50以內的數/數字比大小 | 6 | 錢幣應用/付錢買東西 | ||||
7 | 方位/上、下 | 7 | 時間/電子時鐘報讀 | ||||
8 | 方位/裡、外 | 8 | 時間/電子鐘與時鐘交互配對 | ||||
9 | 方位/前、後 | 9 | 時間/日常作息的時間 | ||||
10 | 方位/左、右 | 10 | 時間/日常作息的配對 | ||||
11 | 方位/認識箭頭符號 | 11 | 時間/時間到了沒? | ||||
12 | 長度/認識直線 | 12 | 重量/公斤秤 | ||||
13 | 長度/比較長短 | 13 | 重量/重量比大小 | ||||
14 | 長度/使用直尺 | 14 | 重量/認識公斤 | ||||
15 | 長度/對齊0量公分 | 15 | 重量/重量的應用 | ||||
16 | 長度/畫直線 | 16 | 重量/重量的應用 | ||||
17 | 50以內的數複習 | 17 | 錢幣應用複習 | ||||
18 | 方位複習 | 18 | 時間複習 | ||||
19 | 長度複習 | 19 | 重量複習 | ||||
20 | 期末複習 | 20 | 總複習 | ||||
21 | 總複習 |
臺北市北市大附小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健康與體育 (知動) | 2 | 大地班、陽光班 | 王怡玲 蘇品后、丁文婷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一年級: 王🌕妮(智輕)、吳🌕潔(自中)、林🌕樂(腦輕)、林🌕漢(自中)、林🌕安(自中)、鄭🌕勳(自中)、謝🌕丞(自重)、鍾🌕豪(自中)、廖🌕祺(自中)。 二年級: 林🌕熹(自重)、吳🌕凱(智重)、陳🌕穎(智重)、林🌕熙(自重)、黃🌕一(腦中) 三年級: 林🌕銘(自輕)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2.能在課堂中透過結構練習,增進協調及肌耐力,加強蹲、跳、平衡、丟接及前庭刺激等動作,提升動作的穩定和肌力並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3.能在課堂中透過分組練習及闖關活動,增進身體協調及靈活度,提升動作的協調及反應力並應用在生活中。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1.參考特殊兒童瑜珈,及物理治療師建議的訓練活動,設計暖身運動,加強學生肌耐力及身體伸展。 2.運用知動教室設備及校園遊樂器材,加強前庭刺激、平衡、攀爬等協調能力。 3.分析每位學生的起點能力及個別差異,加強前後教材的聯結及練習,以增進學生的動作技能。 二、教學方法 1. 實作教學。 2. 反覆練習以達技能精熟。 3. 運用「說明-示範-練習-回饋-練習」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中「知道、學到、做到」。三、教學評量 以多元方式評量以下項目: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開學週 | 1 | 開學週 | ||||
2 |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樹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小牛耕田 4.跑:折返跑、S型障礙跑 | 2 |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三角式、下犬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仰臥起坐 4.滑板:趴、坐滑行、俯衝 | ||||
3 | 3 | ||||||
4 | 4 | ||||||
5 | 5 | ||||||
6 | 6 | ||||||
7 |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樹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小牛耕田 4.闖關:折返跑、S型障礙跑 | 7 |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三角式、下犬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仰臥起坐 4. 闖關:滑板 | ||||
8 |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樹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小牛耕田 4.跳:原地蹲跳、跳遠、跳高、單腳跳 | 8 |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三角式、下犬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仰臥起坐 4.攀爬:固定式攀爬架、搖晃攀爬繩、攀爬翻身 | ||||
9 | 9 | ||||||
10 | 10 | ||||||
11 | 11 | ||||||
12 | 12 | ||||||
13 |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樹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小牛耕田 4.闖關:跳 | 13 |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三角式、下犬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仰臥起坐 4.攀爬:闖關活動 | ||||
14 |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樹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小牛耕田 4.平衡木、障礙平衡木、平衡木上躲球 | 14 |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三角式、下犬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仰臥起坐 4.球類運動:拍球、丟接、躲避攀爬 | ||||
15 | 15 | ||||||
16 | 16 | ||||||
17 | 17 | ||||||
18 | 18 | ||||||
19 |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樹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小牛耕田 4. 闖關:平衡木 | 19 | 1.暖身操:從頭動到腳、壓腿伸展 2.兒童瑜珈:三角式、下犬式、蛇式、蝴蝶式、嬰兒式 3.肌耐力訓練:上下登階、仰臥起坐 4.闖關:球類活動 | ||||
20 | 闖關活動 | 20 | 闖關活動 | ||||
21 | 複習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健康與體育 (體能課) | 2節 | 大地班、陽光班 | 蘇品后、陳盈如 王怡玲、丁文婷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一年級: 王🌕妮(智輕)、吳🌕潔(自中)、林🌕樂(腦輕)、林🌕漢(自中)、林🌕安(自中)、鄭🌕勳(自中)、謝🌕丞(自重)、鍾🌕豪(自中)、廖🌕祺(自中)。 二年級: 林🌕熹(自重)、吳🌕凱(智重)、陳🌕穎(智重)、林🌕熙(自重)、黃🌕一(腦中) 三年級: 林🌕銘(自輕)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根據教育局體育重點發展,上學期練習滾球活動,下學期進行樂樂棒球練習。 二、教學方法:直接教學與示範操作 1.地板滾球: (1)每次上課前均進行熱身操及肌耐力訓練。 (2)利用實際的滾球用具指導學生滾球相關名稱及規則。 (3)實際練習中進行擲準和控制力道的技能。 (4)兩班分組進行計分比賽 2.樂樂棒球: (1) 每次上課前均進行熱身操及肌耐力訓練。 (2) 利用樂樂棒球組指導學生跑壘、投擲、打擊的動作。 (3) 兩班分組進行計分比賽 三、教學評量 採觀察評量與課程問答,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給予個別化的指導。 四、協助人員 協教教師與助理教師協助課程參與、動作指導、情緒處理協助。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開學周 | 1 | 準備周 | ||||
2 | 熱身操、認識滾球紅藍組 | 2 | 熱身操、跑壘練習、認識樂棒器材 | ||||
3 | 熱身操、兒童瑜珈(山式、火山式)、滾球任意投擲練習 | 3 | 熱身操、跑壘練習、丟接球練習 | ||||
4 | 4 | ||||||
5 | 5 | ||||||
6 | 6 | ||||||
7 | 熱身操、兒童瑜珈(獅子式、鹿式)、目標投擲練習 | 7 | 熱身操、跑壘練習、揮棒跑壘練習 | ||||
8 | 8 | ||||||
9 | 9 | ||||||
10 | 10 | ||||||
11 | 11 | ||||||
12 | 熱身操、兒童瑜珈(狗式、蛇式、風箱式)、滾球分組計分練習 | 12 | 熱身操、跑壘練習、防守練習 | ||||
13 | 13 | ||||||
14 | 14 | ||||||
15 | 15 | ||||||
16 | 16 | ||||||
17 | 熱身操、兒童瑜珈(打電話、蝴蝶式、金剛座式)、滾球分組計分練習 | 17 | 熱身操、跑壘練習、分組對抗賽 | ||||
18 | 18 | ||||||
19 | 19 | ||||||
20 | 20 | 師生友誼賽 | |||||
21 | 師生友誼賽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 生活管理 | 2節 | 大地班、陽光班 | 蘇品后、 陳盈如、王怡玲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一年級: 王🌕妮(智輕)、吳🌕潔(自中)、林🌕樂(腦輕)、林🌕漢(自中)、林🌕安(自中)、鄭🌕勳(自中)、謝🌕丞(自重)、鍾🌕豪(自中)、廖🌕祺(自中)。 二年級: 林🌕熹(自重)、吳🌕凱(智重)、陳🌕穎(智重)、林🌕熙(自重)、黃🌕一(腦中) 三年級: 林🌕銘(自輕)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開學周 | 1 | 準備周 | ||||
2 | 消毒擦拭-動作工作分析 | 2 | 資源回收-動作工作分析 | ||||
3 | 消毒擦拭-模擬練習 | 3 | 資源回收-模擬練習 | ||||
4 | 消毒擦拭-實際操作 | 4 | 資源回收-實際操作 | ||||
5 | 消毒擦拭-動作驗收 | 5 | 資源回收-動作驗收 | ||||
6 | 消毒擦拭-複習 | 6 | 資源回收-複習 | ||||
7 | 餐具使用-動作工作分析 | 7 | 食物處理-動作工作分析 | ||||
8 | 餐具使用-模擬練習 | 8 | 食物處理-模擬練習 | ||||
9 | 餐具使用-實際操作 | 9 | 食物處理-實際操作 | ||||
10 | 餐具使用-動作驗收 | 10 | 食物處理-動作驗收 | ||||
11 | 餐具使用-複習 | 11 | 食物處理-複習 | ||||
12 | 清潔工作-動作工作分析 | 12 | 打掃工作-動作工作分析 | ||||
13 | 清潔工作-動作工作分析 | 13 | 打掃工作-模擬練習 | ||||
14 | 清潔工作-模擬練習 | 14 | 打掃工作-實際操作 | ||||
15 | 清潔工作-實際操作 | 15 | 打掃工作-動作驗收 | ||||
16 | 清潔工作-動作驗收 | 16 | 打掃工作-複習 | ||||
17 | 清潔工作-複習 | 17 | 資源回收總複習 | ||||
18 | 消毒擦拭-總複習 | 18 | 食物處理總複習 | ||||
19 | 餐具使用-總複習 | 19 | 打掃工作總複習 | ||||
20 | 清潔工作-總複習 | 20 | 期末總複習 | ||||
21 | 期末總複習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生活管理 | 1節 | 大地班 | 蘇品后、王怡玲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一年級:廖🌕祺(自中)。 二年級:林🌕熹(自重)、吳🌕凱(智重)、陳🌕穎(智重)、林🌕熙(自重)、黃🌕一(腦中) 三年級:林🌕銘(自輕)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根據特殊學求領域的生活管理課程,自編學生生活所需訓練,提升特殊需求學生自我照顧的能力。
採實作評量,於課程中觀察並記錄學生學習成效。
助理員協助課程參與及協助情緒處理;教師根據工作分析視學生能力給予階段性協助;中午刷牙志工進班協助。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開學周 | 1 | 準備周 | ||||
2 | 準備操作練習 | 2 | 準備操作練習 | ||||
3 | 午餐教育:
生活自理:
打掃工作:掃地、拖地、擦拭、防疫隔板清消。 | 3 | 午餐教育:
生活自理:
打掃工作:掃地、拖地、擦拭、防疫隔板清消。 | ||||
4 | 4 | ||||||
5 | 5 | ||||||
6 | 6 | ||||||
7 | 7 | ||||||
8 | 8 | ||||||
9 | 9 | ||||||
10 | 10 | ||||||
11 | 11 | ||||||
12 | 12 | ||||||
13 | 13 | ||||||
14 | 14 | ||||||
15 | 15 | ||||||
16 | 16 | ||||||
17 | 17 | ||||||
18 | 18 | ||||||
19 | 19 | ||||||
20 | 20 | 期末總複習 | |||||
21 | 期末總複習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功能性 動作訓練 | 1.5節 | 大地班 | 蘇品后、王怡玲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一年級:廖🌕祺(自中)。 二年級:林🌕熹(自重)、吳🌕凱(智重)、陳🌕穎(智重)、林🌕熙(自重)、黃🌕一(腦中) 三年級:林🌕銘(自輕)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教師根據學生特殊需求與治療建議提供適性動作機能訓練。
透過實際動態練習,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給予個別化的指導。 **黃🌕一、陳🌕穎進行步態訓練與站起坐下動作練習。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開學周 | 1 | 準備周 | ||||
2 | 準備操作練習 | 2 | 準備操作練習 | ||||
3 | 粗大動作: 熱身操、肌耐力練習、上肢體能活動、下肢體能活動、平衡練習。 精細動作: 操作立體積木教具(空間建構概念,手眼協調)、 剪紙、 拼豆、 運筆練習 | 3 | 粗大動作: 熱身操、肌耐力練習、上肢體能活動、下肢體能活動、平衡練習。 精細動作: 操作立體積木教具(空間建構概念,手眼協調)、 摺紙、 夾子、 運筆練習 | ||||
4 | 4 | ||||||
5 | 5 | ||||||
6 | 6 | ||||||
7 | 7 | ||||||
8 | 8 | ||||||
9 | 9 | ||||||
10 | 10 | ||||||
11 | 11 | ||||||
12 | 12 | ||||||
13 | 13 | ||||||
14 | 14 | ||||||
15 | 15 | ||||||
16 | 16 | ||||||
17 | 17 | ||||||
18 | 18 | ||||||
19 | 19 | ||||||
20 | 20 | 期末總複習 | |||||
21 | 期末總複習 |
臺北市北市大附小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溝通 | 1 | 大地 | 王怡玲 蘇品后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A組:一年級:廖祺(自中)。二年級: 林熹(自重)、吳凱(智重)、陳穎(智重)、黃一(腦中) B組:二年級林熙(自重)、三年級:林銘(自輕)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A組:
B組: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1.依據「12年國教課綱-特殊需求領域-溝通訓練」及語言治療師建議編訂課程。 2. 配合特教班每月單元主題挑選《繪本花園》、《圓夢繪本資料庫》與各繪本實體書,並以調整、替代、簡化等方法進行課程編輯。 3.分析每位學生的起點能力及個別需求,以提升每個學生溝通表現。 二、教學方法 1.依學生能力與特殊需求,進行多層次、差異化教學。 2.使用適當的溝通輔具為無口語學生建立別的溝通管道。 3.運用「說明-示範-練習-回饋-練習」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中「知道、學到、做到」。 4.透過故事遊戲(動作、扮演、歌唱)增進對故事的理解。 5.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提供類化練習。 三、教學評量 以多元方式評量以下項目: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開學週 | 1 | 開學週 | ||||
2 | 健康的長大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 2 | 一起來演戲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 ||||
3 | 3 | ||||||
4 | 4 | ||||||
5 | 口罩動物村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 5 | 一定是貓做的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 ||||
6 | 6 | ||||||
7 | 7 | ||||||
8 | 搭客運去海邊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 8 | 地震了~這時候該怎麼辦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 ||||
9 | 9 | ||||||
10 | 10 | ||||||
11 | 紅綠燈真有趣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 11 | 勇敢的消防車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 ||||
12 | 12 | ||||||
13 | 13 | ||||||
14 | 啊!沒水了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 14 | 游啊划啊的水上運動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 ||||
15 | 15 | ||||||
16 | 16 | ||||||
17 | 自來水的旅行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 17 | 渡海去探險 1.說故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2.故事遊戲 | ||||
18 | 18 | ||||||
19 | 19 | ||||||
20 | 大家來說故事 | 20 | 大家來說故事 | ||||
21 | 大家來說故事 |
臺北市北市大附小111學年度 大地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特需-社交技巧 | 0.5 | 大地 | 王怡玲 蘇品后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一年級:廖祺(自中)。 二年級: 林熹(自重)、吳凱(智重)、陳穎(智重)、林熙(自重)、黃一(腦中) 三年級:林銘(自輕)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議題融入 | □性別平等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 ||||||
課程目標 (整合學習內容 與學習表現) | 1.能在遊戲活動中,學習注意理解他人口語及非口語的溝通,提升互動的技巧及品質,並類化到日常生活情境中。 2.在遊戲活動中能,透過練習學習接受他人邀請進入團體並學習等待、輪流及合作等團體規範,落實在日常遊戲及團體生活中。 3.在遊戲活動中,透過解講、示範及練習,理解遊戲規則,並能表現在團體遊戲活動中。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一、教材編輯與資源
二、教學方法
三、教學評量 以多元方式評量以下項目:
| ||||||
教學安排 |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週次 | 單元名稱/內容 |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1 | 開學週 | 1 | 開學週 | ||||
2 | 團體規範建立 敬禮歌 傳接球 | 2 | 團體規範複習 彈珠滾滾樂:非語言溝通 大風吹 | ||||
3 | 3 | ||||||
4 | 敬禮歌 傳接球 猜猜我的心:非語言溝通 | 4 | 彈珠滾滾樂:非語言溝通 大風吹 一二三木頭人 | ||||
5 | 5 | ||||||
6 | 敬禮歌 猜猜我的心:非語言溝通 搶椅子 | 6 | 普生入班 團體建立規則說明 小組配對~敬禮歌:邀請 彈珠滾滾樂:非語言溝通 大風吹:遊戲規則 一二三木頭人:遊戲規則 | ||||
7 | 7 | ||||||
8 | 普生入班 團體建立規則說明 小組配對~敬禮歌:邀請 傳接球:遊戲規則 猜猜我的心:非語言溝通 搶椅子:遊戲規則 | 8 | |||||
9 | 9 | ||||||
10 | 10 | ||||||
11 | 11 | 普生入班 雙人舞:邀請、合作 氣球傘:合作 火車快飛:合作、遊戲規則 同舟共濟:合作、遊戲規則 | |||||
12 | 12 | ||||||
13 | 普生入班 雙人舞:邀請、合作 口香糖:合作 小螞蟻搬家:合作 大白鯊:遊戲規則 | 13 | |||||
14 | 14 | ||||||
15 | 15 | ||||||
16 | 16 | 樂棒對抗賽~合作、競賽、規則 | |||||
17 | 17 | ||||||
18 | 期末檢討與省思 | 18 | 同樂會&課程回顧與討論 | ||||
19 | 同樂會 | 19 | 普生結束入班:遊戲技巧複習 | ||||
20 | 普生結束入班:遊戲技巧複習 | 20 | 普生結束入班:遊戲技巧複習 | ||||
21 | 普生結束入班:遊戲技巧複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