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附小 114學年度 資源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國語文 | 1節 | 資源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一年級:自閉症2人、情障1人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1.利用常見部首和文字結構來輔助識字,並熟悉國字筆畫的書寫順序,增進書寫及識字能力,在課堂中完成造詞造句。 2.能把握「人事時地物」的聆聽主軸,有條理的掌握課文內容,在課堂中主動用口語回答問題。 | ||||
議題融入 |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多元文化 □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首冊> 第一單元 米米的好朋友 第一課 貓咪 第二課 鵝寶寶 第三課 河馬和河狸 第二單元 上學真有趣 第四課 笑嘻嘻 第五課 翹翹板 第六課 謝謝老師 第三單元 神奇故事樹 第七課 龜兔賽跑 第八課 拔蘿蔔 第九課 動物狂歡會 <一上> 第一單元 來!一起玩遊戲 第一課 拍拍手 第二課 這是誰的 第三課 秋千 第二單元 看!我的新發現 第四課 大個子,小個子 第五課 比一比 第六課 小路 | 第一單元 生活放大鏡 第一課 看 第二課 花園裡有什麼? 第三課 媽媽的音樂會 第二單元 甜蜜的家 第四課 鞋 第五課 小種子快長大 第六課 奶奶的小跟班 第三單元 小水滴的旅行 第七課 作夢的雲 第八課 妹妹的紅雨鞋 第九課 七彩的虹 第四單元 好朋友 第十課 和你在一起 第十一課 生日快樂 第十二課 小黑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依據康軒版一年級國語教材。 (2)運用網路影音資源及字條、學習單等,加強學生聚焦及擷取課文重點的能力。 (3)運用網路影音資源、生活例句,幫助學生對文本語意的理解,加強學習效果。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 ﹚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 114學年度 資源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數學 | 4節 | 資源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三年級:自閉症3人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1.在課堂活動中,能夠運用算式步驟拆解、計算演練、實物觀測,解決數與量、空間與形狀、數量關係推理的問題。 2.在情境活動中,能夠運用分解題目、找關鍵字句、圈題目重點、數線法、圖形輔助法,解決生活中的應用問題。 | ||||
議題融入 |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多元文化 □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第1章 1000以內的數 第2章 角與形狀 第3章 1000以內的加減 第4章 乘法 第5章 毫米與數線 第6章 除法 第7章 公斤與公克 第8章 分數 第9章 列表與規律 | 第1章 除法 第2章 公升與毫升 第3章 分數與加減 第4章 圓 第5章 兩步驟應用問題 第6章 一位小數 第7章 時間 第8章 乘與除 第9章 面積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參考翰林版三年級課程內容,改編各單元計算與解題策略步驟。 (2)分析學生先備能力,加強前後教材連結,以增進學生的系統化概念。 (3)運用線上多媒體影音媒材,強化基本概念與解題策略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 ﹚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 114學年度 資源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國語 | 6節 | 資源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六年級:學障2人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1.利用偏旁部首、結構、部件故事輔助識字,並熟悉國字筆畫的書寫順序,增進書寫及識字能力,在課堂中完成生字認識並造詞。 2.能把握「人事時地物」的聆聽主軸,依教師提問提取課文內容,在課堂中主動用口語回答問題。 3.能依據教師提示之情境了解句型的前後關係,在課堂中選擇正確連接詞接寫句子或自行完成造句。 4.能依教師教導之文章架構,利用過去習得的語詞、句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習寫記敍文、說明文,以及應用文。 | ||||
議題融入 |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多元文化 ■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第一單元 擷取品格的珍寶 第一課 跑道 第二課 朱子治家格言選 第三課 談遇更好的自己 第二單元 品嘗美食的滋味 第四課 臺灣美食詩選 第五課 最好的味覺禮物 第六課 珍珠奶茶 第三單元 展現思辨的智慧 第七課 大小剛好的鞋子 第八課 狐假虎威 第九課 空城計 第四單元 擁抱經典的真情 第十課 耶誕節 第十一課 下午茶風波 第十二課 秘密花園 | 第一單元 望見美麗的大地 第一課 馬達加斯加,出發! 第二課 沉睡的天空之城 第三課 走進太陽之城 第二單元 品味生活的點滴 第四課 送友人 第五課 蚵鄉風情 第六課 童年,夏日,棉花糖 第三單元 向著明亮的那方 第七課 我的少年夢 第八課 如何張開追夢的翅膀 第九課 成為人生的開拓者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依據康軒版六年級國語教材進行分析、簡化。 (2)選用課外閱讀及成語教材,補充語文學習材料。 (3)運用網路影音資源,幫助學生對國字等加強學習效果。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 ﹚ 註:1.本課程學習時間安排經由IEP會議決議。 2.因同學年相同全抽需求的學生僅此二人。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 資源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溝通訓練 | 1節 | 資源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一年級:自閉症2人 二年級:自閉症2人 三年級:自閉症3人 四年級:自閉症1人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 ||||||||||||||||||||||||||||||||||
議題融入 |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多元文化 □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 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身心障礙相關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自編各單元主題教材。
(2) 透過遊戲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與他人輪流、聆聽、注意訊息、正確溝通表達
(3)分析學生先備能力,加強前後教材的連結,以增進學生溝通知能的系統化概念。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 ﹚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 114學年度 資源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社會技巧 | 1節 | 資源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一年級:自閉症2人、情障1人、疑似情障1人 二年級:自閉症1人、情障2人 三年級:自閉症3人、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1.在團體的活動中,透過分組活動的方式,能以合宜的言語邀請他人參與團體,或者主動詢問參與他人團體。 2.在教師設計情境中,學習與他人互動時,能運用不同的對話技巧,進行有效的對話內容。 3.在情緒繪本故事演繹中,透過角色扮演,學習角色互換以及不同情緒的表達合適方式。 | ||||
議題融入 |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多元文化 ■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 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身心障礙相關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自編各單元教材。 (2) 透過遊戲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與他人輪流、等待、聆聽及溝通表達的技巧。 (3)運用多媒體教學,並提供多元情境的演練,增進學生學習適切的溝通表達技能,養成正向人際互動行為。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 ﹚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 114學年度 資源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社會技巧 | 1節 | 資源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一年級:自閉症2人、疑似情障1人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1.能在小團體的活動中,透過演練的方式,學會遵守基本規範,並在班級中能遵守班級課堂規範。 2.能在小團體的活動中,透過遊戲的方式,學會與同學輪流的概念,並在班級活動時能耐心等待、輪流遊戲。 3.在情境扮演與專注活動中,透過口語和非口語溝通技巧,覺察他人情緒及訊息的解讀,並在與同儕互動時能調整自身行為以配合他人 | ||||
議題融入 |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多元文化 □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 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身心障礙相關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自編各單元教材。 (2) 透過遊戲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與他人輪流、等待、聆聽及溝通表達的技巧。 (3)運用多媒體教學,並提供多元情境的演練,增進學生學習適切的溝通表達技能,養成正向人際互動行為。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 ﹚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 114學年度 資源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社會技巧-小團輔 | 2節 | 資源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三年級:自閉症2人+同儕2人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1.(處己)在競賽與合作活動中,運用情緒分辨與壓力覺察技巧,理解他人之溝通訊息,處理自我情緒和壓力。 2.(處人)在情境扮演與專注活動中,透過口語和非口語溝通技巧,了解訊息的解讀,促進基本溝通。 3.(處環境)在動態活動中,運用團體互動技巧,增進教室參與及適應。 | ||||
議題融入 |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多元文化 ■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參考特殊教育新課綱自編教材。 (2)善用多媒體教學,設計生動有趣的活動,並提供多元情境的練習,增進學生以正確方式表達情緒的能力、正向行為的養成。 (3)藉由桌遊或團隊遊戲,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互動與參照他人的能力。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 ﹚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 114學年度 資源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社會技巧 | 1節 | 資源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四年級:自閉症3人+同儕數人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1.在情境扮演與專注活動中,透過口語和非口語溝通技巧,覺察他人情緒及訊息的解讀,並在與同儕互動時能調整自身行為以配合他人。 2.在小團體桌遊活動中,透過因果分析學會行為及後果之間的關聯,在小團體遊戲中表現出凡事須盡力,但不過度重視結果成敗的表現。 3.能在課堂中,透過觀看影片、預告策略、實際觀察等方式認識高年級學習型態及同儕師長改變的事實,提升高年級整體學習適應能力 | ||||
議題融入 |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多元文化 ■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參考特殊教育新課綱自編教材。 (2)善用多媒體教學,設計生動有趣的活動,並提供多元情境的練習,增進學生以正確方式表達情緒的能力、正向行為的養成。 (3)藉由桌遊或團隊遊戲,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互動與參照他人的能力。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 ﹚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 114學年度 資源班 課程計畫 | |||||
領域課程 /特需課程 | 每週節數 | 班級 | 教學者 | ||
社會技巧 | 1節 | 資源班 | 王寵惠 | ||
教學對象/年級 /障礙類別 | 六年級:情障1人+同儕數人 | ||||
課程目標/ 教學重點 (以學生學習素養導向撰寫) | 1.在小團體活動中,能透過角色扮演學習換位思考的能力,在與同儕互動時能主動說出自己及他人現在的感受並表現出調整自己以符合團體利益的態度。 2.能在小團體活動中,透過團體互動技巧評估個人行為與他人觀感的關係,在遊戲中與他人建立關係,並增加教室的參與與適應。 3.能在課堂中,透過觀看影片、預告策略、實際觀察等方式認識高年級學習型態及同儕師長改變的事實,提升升國中後整體學習適應能力。 | ||||
議題融入 | □人權 □環境 □海洋 ■品德 ■生命 ■法治 □科技 □資訊 □能源 ■安全 □防災 □家庭教育 □多元文化 ■性別平等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生涯規劃 | ||||
各單元/主題名稱/教學進度 (簡述上、下學期教學內容) | 上學期 | 下學期 | |||
|
| ||||
教學與 評量說明 |
(1) 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身心障礙相關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自編各單元教材。 (2)運用多媒體教學,並提供多元情境的演練,增進學生學習適切的社會互動技能,養成正向人際互動行為。 (3) 透過遊戲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從遊戲中學習人際互動技巧。
■講述法 □直接教學法 □相互教學法 □結構教學法 ■遊戲教學法 □工作分析法 ■角色扮演 ■同儕討論 □其他﹙ ﹚ 3.教學評量方法 □紙筆測驗 ■觀察 ■口語評量 ■操作 □檔案評量 ■同儕評量 □其他﹙ ﹚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 114學年度 資源班 間接服務規劃表 | |||||
服務項目 | 班級/姓名/障別 | 每週節數 | 資源班 | 規劃者 | |
合作教學 與課程調整 | _2_節 | 王寵惠 | |||
支持服務 | 黃生/自閉症 汪生/自閉症 | ||||
情緒管理輔導 | 楊生/情障 汪生/自閉症 | ||||
親職諮詢 (需密集及持續諮詢之家長) | 黃生/自閉症 | ||||
服務目標 與具體作法 |
□討論課程調整策略(內容、歷程、環境、評量)。 □於固定課程入班進行協同教學(每週_ _節) 。 □於特定時期(校外教學/體表會等)進行協同教學。 □入班不同領域科目促進資源班學習策略課程類化至普通班情境。 □其他__。
頻輔具等)。 □學習輔具指導(平板、計算機、學習單、檢核表等)。 □輔具校園移行訓練指導。 ■入普通班級進行學生常規指導。 ■協助生活指導(整理書包抽屜、抄寫聯絡簿、用餐如廁、打掃等)。 □學生助理員訓練或支援人力指導。 □入普通班級宣導。 □入班執行相關專業團隊人員建議。 ■入班不同科目促進資源班課程(課程)類化至普通班情境。 □其他(例:與社工、專輔老師聯繫協助處理學生事務)。
■與普通班教師共同討論預防及介入策略。 ■與學生討論行為契約及檢核。 ■到場支援、協助處理學生緊急突發狀況。 ■情緒行為後果處理及後續輔導。 □其他。
■提供家庭可實施之有效教養策略。 ■透過定期會議或討論,建立目標共識與一致性策略。 □陪同就醫與提供就醫所需資訊。 □其他_ _。 | ||||
評估說明 | 因應學生個別需求紀錄與觀察課堂表現,依個別化教育計畫內學期目標內容進行評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