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正區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中正區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資優班課程計畫說明
(112
學年度
) 
一、
 
現況與背景分析
 
(
一
)
資優班沿革與編制
 
本校創立於西元 1913 年,為臺北市立大學的附設實驗小學。本校一般智能資優班創立
於西元 1975 年,目前為資源資優班。現今共有 3班編制,6位擁有資優教育專業證照
之正式教師,服務對象則包含三至六年級學生。 
(
二
)SWOT 
背景分析
 
1.
內部分析
 
• 小學部普通班有 48 班,身心障礙資源班 4
班,集中式身障班 5班,資優資源班 3班,
共60 班;幼兒園混齡班 7班、學前特教班 2
班,共 9班。全校合計 69 班。 
• 學校規模完整,資優班與其他領域均能有良
好的互動及教學上的討論。 
• 學校有大量的班級,管理
和資源分配可能成為挑
戰。 
• 教學活動位置配置動、靜分明,教學品質良
好。 
• 擁有三間資優班教室,擁有 E 化教學設備:
前後電子白板、筆電,3D  列印機等,學生
可調整式課桌椅,團體實驗桌及可移動式實
驗工具櫃。 
• 依照領域設置三間專科教室:資訊科技教
室、人文社會教室、以及數學自然教室。 
• 儘管已經擁有了一些先進
的設備,但要保持與科技
的同步可能需要定期更新
和維護設備。 
• 教室空間不足,一間教室
同時兩邊上課時,造成互
相干擾,學生不易專注學
習。 
• 現今共有 3 班編制,6  位擁有資優教育專業
證照之正式教師,服務對象則包含三至六年
級學生。教師教學經驗豐富,絕大多數教學
認真、積極投入教學研究。教師養成背景、
專長多元化、充滿愛心。 
• 為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小學,教學資源豐富,
大學教授會提供相關諮商服務,也常有實習
老師進班協助、見習,提供人力資源。 
• 雖然教師們經驗豐富,但
他們可能在負責教學和參
與教學研究的同時面臨過
大的工作壓力。 
• 實驗小學行政單位工作業
務龐大,有時候無法支援
資優班相關事務,常由資
優班老師承擔,壓力頗
大。 
• 家庭背景優渥,能有多元的學習管道。 
• 學生生性活潑,創意及學習能力佳。台風
佳,充滿活力,願意投入學習。 
• 學生富有創意但常規稍
差,需要老師多提醒。 
• 校外學習課程充足,因此
對於學校的課程較需要創
新及吸引力的內容。 

中正區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中正區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2.
外部分析
(
教育政策、少子化、經濟來源
) 
• 家長關心子弟願意配合學校各項學習
活動。 
• 家長會積極協助親師溝通,活動參與
度極高。 
• 家長社經地位高,常能提供相關的校
外參觀或演講資源。 
• 家長期望高,學生額外學習課程過
多,學生常感到時間不夠,並且對
於學校普通班學習感到無趣。 
• 位於臺北市中心,資優班教學及課程
常有豐富資源可連結,能提供學生更
多元的學習內容。 
• 資優班課程長年與校外資源連結,並
引導學生進行社區或服務學習,許多
機構均願意主動提供相關資源。 
• 學生學習資源過多,視為理所當
然,有時候不珍惜得來不易的教學
資源。 
 
 
二、資優班課程說明
 
(一)課程願景:
 透過資優班課程設計與實踐,達成學校課程願景—培養具有思考力
與行動力的世界公民。 
(二)課程架構
 
本校課程架構是依據阮汝禮(Renzulli, 1977 )三合充實模式(如圖 1),分為第一類型
活動(  Type  I  )為「一般試探性活動」,強調試探興趣及加廣性質充實課程;第二類型
活動(Type  II  )為「團體訓練活動」, 強調認知、情意與研究方法訓練:第三類型活動
(Type  III  )為「個別或小組探討實際問題」,強調高層次問題的研究。此外,資優班課
程亦依循十二年國教內涵「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並融入學校
願景:涵養學生「人文」胸懷,追求「卓越」方法並啟動「創新」實踐,設計三至六
年級的課程架構(表1)與課程地圖(圖2)。 
 
 

中正區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中正區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二)課程地圖:
資優班各年級各類課程具有系統性、區分性及銜接性,其課程地圖
(圖3)說明如下: 
1. 資優班課程:包含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校訂課程包含特需課程與資訊,分別以
三種色系呈現。 
2. 齒輪:指導學生知識及學習方法,培養樂觀進取的學習態度及意願,進而能應用
與實踐。 
3. 四個專家:代表學生未來發展,在附小資優班的學習軌跡,希冀孩子能從三年級
至六年級,由淺至深,培養學生能力,從探究家、思考家、實踐家及分享家。 
4. 課程方塊:代表各年級學生修業狀況,依節數呈現,一個方塊代表學生修課1
節,兩個代表 2節,依此類推。 
 
圖2:附小資優班課程地圖 
   

中正區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中正區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三、未來展望
 
本校的資優班向來以作為本校教育改革的小型實驗室自許,期望今後資優班所創新研
發的課程與教學能由點、線、面的逐步延伸普及至全校,成為學校課程發展的支持性系
統,並透過推廣前瞻的教育理念及優質的組織運作,以獲得優質的教育績效。此外,更期
待透過各式管道,積極扮演教學研究、經驗分享、教學推廣之多重角色,提供家長、普通
班教師、資優班教師以及教育大學實習生有效的課程示例與教學實務,以達經驗傳承、教
學相長的使命,促使專業成長,期使達到教育優質化的目的。 
 
 
 
 

中正區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臺北市
112
學年度
 
北市大附小
 
國民小學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課程計畫
 
 
一、資優資源班課程節數配置表(請說明資優資源班三至六年級課程節數配置情形)
 
 
其他
 
(
A.
早自習
B.
午休
 
C.
課後
D.
假日
E.
營隊)
 

中正區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
「資優練功房」共有
4
門選修課程,學生上、下學期僅能從
4
門課中,(各)選擇其中一門,且不能重複選修。
 
 
說明: 
1. 資源班在部定課程特定領域/科目採全部抽離方式進行教學者,仍宜在該領域/科目之節數內調整。各校得視特殊教育學生之身心需求,
依據個別化教育計畫或個別輔導計畫,採用外加式課程方式,開設符合學生能力與需要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2. 學生在特定領域/科目學習功能優異,其課程需依據總綱表4之該領域/科目規範進行節數規劃與安排。學校需依學生之個別需要,根
據其個別輔導計畫會議之決議,提供學習功能優異領域/科目之濃縮、抽離或外加式充實教學。惟針對該領域/科目之每週抽離、濃縮
或外加式課程之節數,以不超過該階段部定學習總節數之 10 節為限,但得視學習需求在課後輔導等時段外加節數。 
3. 實施部定各領域/科目、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等外加式課程時,除得應用彈性學習課程時間、學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審議通過減授/免
修該領域/科目之節數外,並得利用不列在學習總節數內的時段進行教學,唯學習時間仍需以每節上課分鐘數為教師授課節數安排之
依據。有關學生在校作息及各項非學習節數之活動,由學校依地方政府訂定之學生在校作息時間相關規定自行安排。 
4. 表中課程類型包括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而國中小之校訂課程為「彈性學習課程」,包含跨領域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社團
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以及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服務學習、戶外教育、班際或校際交流、自治活動、班級輔導、
學生自主學習、領域補救教學等其他類課程。領域授課時間可採抽離或外加課程。抽離指以原領域課程加深加廣授課;外加指非以
原領域課程授課,包括特需課程、資優充實課程、其他專長領域課程。 
5. 表列的排課時間係指抽排課等的時段安排,包括:(1)安排在部定課程時間,請註記節數與學生原班所排的科目;(2)校訂彈性學習時
間,請註記節數與學生抽離原班的科目或活動為何,彈性學習課程宜安排資優特需課程,在第二學習階段為3-6 節,在第三階段為4-
7節。其它學習時間指利用不列在學習總節數內的時段進行教學,包括早修、午休或課後等,請註記節數與時間,可安排資優特需課
程、領域加深加廣課程或其他充實資優課程。 
6. 請依十二年國教課綱規範,呈現資優課程所屬之類型、領域與科目,並根據不同年級資優課程差異,提供適切的課程名稱(可根據不
同年段分項呈現)。最後的節數小計,以學生每週上課節數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