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小114學年度三年級主題探究課程架構與進度表

格式
docx
大小
2.22 MB
頁數
24
上傳者
課程組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5-04-29,离现在 0 17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校訂課程

三年級 主題探究 課程架構及進度表


第一學期課程安排(20)

教學週次

主題名稱

活動名稱

學習重點

融入議題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1116

美力生活

歡樂校慶

(6)

5-Ⅱ-4

健體2c-Ⅱ-2

健體3d-Ⅱ-1

健體3d-Ⅱ-2

健體3c-Ⅱ-2

2-Ⅱ-1

2b-II-2

2d-II-1

Cc-Ⅱ-1

健體Cb-Ⅱ-2

A-Ⅱ-1

Bb-II-1

Bb-II-3

Bd-II-1

Bd-II-2

E3

E3

E13

34

品格價值

楷模學習

(2)

2c-Ⅱ-1

3c-Ⅱ-1

1a-II-1

2b-II-1

Dc-Ⅱ-1

Aa-II-1

Aa-II-3

E3

E3

E4

510

1718

問題解決

走進臺北城

~城門故事多

(8)

2-II-4

3b-Ⅱ-2

2b-Ⅱ-2

1b-II-1

Ca-Ⅱ-1

Ab-Ⅱ-1

Cb-Ⅱ-1

Ab -II-1

Ab-II-2

E8

E1

E2

E3

E4

E3

E5

12

1920

自主學習

假期規畫與報告

(4)

2-Ⅱ-3

1b-II-1

Bc-Ⅱ-2

國◎Bc-Ⅱ-3

Ab -II-1

Ab-II-2

E9


第二學期課程安排(20)

教學週次

主題名稱

活動名稱

學習重點

融入議題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610

美力生活

參觀動物園

(5)

ti-Ⅱ-1

2b-II-2

2d-II-1

INb-Ⅱ-5

Bb-II-1

Bb-II-3

Bd-II-1

Bd-II-2

E1

E2

E3

E13

E3

E7

35

品格價值

楷模學習

(3)

2c-Ⅱ-1

3c-Ⅱ-1

1a-II-1

2b-II-1

Dc-Ⅱ-1

Aa-II-1

Aa-II-3

E3

E3

E4

1117

問題解決

走進臺北城

~新與舊的對話

(7)

2-II-4

3b-Ⅱ-2

2b-Ⅱ-2

3c-II-1

1b-II-1

Ca-Ⅱ-1

Ab-Ⅱ-1

Cb-Ⅱ-1

Ab-II-1

Ab-II-2

E3

E5

E8

E9

E1

E2

E3

E4

E2

E3

E7

12

1820

自主學習

假期規畫與報告

(3)

健康操自主學習計畫

(2)

2-Ⅱ-3

1b-II-1

Bc-Ⅱ-2

國◎Bc-Ⅱ-3

Ab-II-1

Ab-II-2

E8

E9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校訂課程

三年級 第一學期 主題探究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美力生活、品格價值

跨域合作

語文 □自然科學 ■社會

數學 ■健康與體育 □本土語

英語 ■藝術 □生活 ■綜合活動

節數

安排

校訂8

原設計者

歷屆中年級老師

修訂者

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

蘇瑪莉、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余侑珊、林姿妦、蔡依玲、胡欣南

林美玲、鄭琬渝、賴柏吟、邱筠茹

教學者

三年級教學團隊

適用

年級

三年級上學期

課程設計理念

「主題探究」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各種人事物的美好之處,強化學生對學校社區的認同感,在實作中讓學生精熟問題解決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年級上學期課程包含<歡樂校慶>6節課、<楷模學習>2節課。

  • 歡樂校慶>課程引導學生演唱校歌,體會語文之美、音樂旋律之美;在校慶的體能競賽中,學生能遵守團隊紀律、互助合作,展現活力十足的體能之美。

  • <楷模學習>課程引導學生在模範生選拔活動中,能互相欣賞、自我精進,展現人性品格之美。

領綱

核心素養

-E-B3 運用多重感官感受文藝之美, 體驗生活中的美感事物,並發展藝文創作與欣賞的基本素養。

-E-C2 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養成尊重差異、關懷他人及團隊合作的態度。

健體-E-B3 具備運動與健康有關的感知和欣賞的基本素養,促進多元感官的發展,在生活環境中培養運動與健康有關的美感體驗。

-E-B3 善用多元感官,察覺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豐富美感經驗。

-E-B3 覺察生活美感的多樣性,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驗,增進生活的豐富性與創 意表現。

-E-C2 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學習尊重他人,增進人際關係,與團隊成員 合作達成團體目標。

學習

表現

5-Ⅱ-4 掌握句子和段落的意義與主要概念。

2c-Ⅱ-1 省思個人的生活習慣 與在群體中的角色扮演,尊重人我差異,避免對他人產生偏見。

3c-Ⅱ-1 聆聽他人的意見,並表達自己的看法。

健體2c-Ⅱ-2 表現增進團隊合作、友善的互動行為。

健體3 d-Ⅱ-1 運用動作技能的練習策略。

健體3d-Ⅱ-2 運用遊戲的合作和競爭策略。

健體3c-Ⅱ-2 透過身體活動,探索運動潛能與表現正確的身體活動。

2-Ⅱ-1 能使用音樂語彙、肢體等多元方式,回應聆聽的感受。

1a-II-1 展現自己能力、興趣與長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b-II-1 體會團隊合作的意義,並能關懷團隊 的成員。

2b-II-2 參加團體活動,遵守紀律、重視榮譽感,並展現負責的態度。

2d-II-1 體察並感知生活中美感的普遍性與多樣性。

學習

內容

Cc-Ⅱ-1 各類文本中的藝術、信仰、思想等文化內涵。

Dc-Ⅱ-1 班級與學校公共事務的安排,可以透過師生適切的討論歷程做出決定。

健體Cb-Ⅱ-2 學校運動賽會

A-Ⅱ-1 器樂曲與聲樂曲,如:獨奏曲、臺灣歌謠、藝術歌曲,以及樂曲之創作背景或歌詞內涵。

Aa-II-1 自己能做的事。

Aa-II-3 自我探索的想法與感受。

Bb-II-1 團隊合作的意義與重要性。

Bb-II-3 團體活動的參與態度。

Bd-II-1 生活美感的普遍性與多樣性。

Bd-II-2生活美感的體察與感知。

學習目標

  1. 能在唱校歌、校慶趣味競賽中發現美的要素和內涵,如:文字押韻、音調高低變化、節奏快慢變化、動作確實到位、互相鼓舞的情感等,並用簡要文字或圖畫表達。

  2. 能在唱校歌和校慶趣味競賽中展現美感要素和內涵。

  3. 能觀察自己和他人的美好言行,提出值得學習的品德。

  4. 能學習他人優點,展現美好品德。

融入議題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國防教育 *□資訊教育(□資訊素養與倫理 □行動學習 □新興科技)

科技教育 □能源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議題內涵

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E13 活中的美感經驗。

E4 參與規則的制定並遵守之。

教材資源

本校網站-校史專欄(我們的校歌)

活動名稱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融入議題說明)

教學

時間

評量方法/工具

歡樂

校慶

(6)

  1. 能在唱校歌、校慶趣味競賽中發現美的要素和內涵。

  2. 能在唱校歌和校慶趣味競賽中展現美感要素和內涵。

一、認識校歌

  1. 教師播放學校校歌影音檔,解說歌詞意義,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

  2.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校歌中美的要素,如文字押韻、音調高低變化、節奏快慢變化等,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

二、校慶趣味競賽設計與檢討

  1. 師播放上一屆校慶時三年級學生表演影音檔,引導學生找出其中的美感要素和內涵,並請學生討論提案今年的趣味競賽項目,與全班分享。

  2. 全學年決定趣味競賽項目後,師帶領學生討論各動作呈現何種美感,團隊競賽時需運用什麼運動策略和技巧,並現場實作。

  3. 校慶活動練習及綵排時錄影,師帶領學生觀看錄影並討論如何修正調整動作、進退場、隊形等。


1



1





2



1



1

口頭發表學習單

實作

楷模

學習

(2)

  1. 能觀察自己和他人的美好言行,提出值得學習的品德。

  2. 能學習他人優點,展現美好品德。

  1.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同學的行為、說話內容和方式,提出同學值得學習的具體事實,全班討論這是屬於哪一種良好的品德。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班級模範生」要具備值得學習的品德,請學生依照學習單自評品格表現,並寫出具體的事例、言例。

  2. 開班會進行模範生選舉,師生討論決定投票方式,經投票、開票等程序決定模範生。教師鼓勵全班向典範學習、展現美好品德。


1





1

口頭發表學習單

實作

北市大附小【主題探究】課程學習單 ( )( )( )( )

<< 歡樂校慶──認識校歌 >>

一、學校全名:( )共 個字。

二、校歌的意義:

校歌白子祥/羅慶洲曲巍巍黌舍 雄踞鯤北 

琅琅絃歌聲

三千學子 國之菁英 

誠敬勤樸 敦品勵行

好學不倦 有始有終 

幼年立大志 效法鄭成功

為國家砥柱 為民族干城 

及時努力 莫負今生

北市大附小 永垂令名 

北市大附小 永垂令名

校歌意義

北市大附小高大的校舍位在臺灣的北部

校園裡傳來讀書聲及唱歌的聲音

三千個學生,個個是國家未來的精英

教導學生能以誠實尊重勤勞樸實的精神培養良好的品德和行為

努力學習不要偷懶做事要堅持到底

不要半途而廢;從小要立下宏大的志願

學習鄭成功偉大的精神;

長大後成為國家的棟樑民族的保護者

要及時努力把握現在,不要辜負這美好的一生

希望北市大附小美好的名聲

能流傳後世長長久久

、想一想

1. ( )本校校名簡稱 A師院附小B教大附小C北市大附小

2. ( )學校的生日是幾月幾日? A 12/23 B 12/24 C 12/25

3. ( )本校校徽外型及內部各是什麼圖案? A和幼苗 B喇叭和花 C笑臉和太陽

4. ( )現任校長是哪一位? A邱世明B方慧琴C吳家瑞

5. 今年是學校( )歲生日?(西元1913~今年西元­­_______)

6. 校歌歌詞中富含著學校對各位同學的期盼, 包括哪些項目? 請打勾

修養良好品行 ○努力學習 ○出國留學 ○立大志,做大事 ○賺大錢

把握時間 ○成為國家的棟樑 ○保護民族 ○當老師

小朋友,希望今天的課程能夠幫助你認識我們的學校,現在,把學校對你的期望,大聲的唱出來。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校訂課程

三年級 第一學期 主題探究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問題解決、自主學習

跨域合作

語文 □自然科學 ■社會

數學 □健康與體育 □本土語

英語 □藝術 □生活 ■綜合活動

節數

安排

校訂12

原設計者

歷屆中年級老師

修訂者

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

蘇瑪莉、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余侑珊、林姿妦、蔡依玲、胡欣南

林美玲、鄭琬渝、賴柏吟、邱筠茹

教學者

三年級教學團隊

適用

年級

三年級上學期

課程設計理念

「主題探究」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各種人事物的美好之處,強化學生對學校社區的認同感,在實作中讓學生精熟問題解決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年級上學期課程包含走進臺北城~城門故事多8節課、<假期規畫與報告4節課。

  • <城門故事多>課程引導學生認識臺北古城中各個城門的位置和新舊變化,了解附小的地理位置和意義,增進對學校社區的認同感。

  • 假期規畫與報告>課程引導學生認識自主學習的步驟,擬定假期中的自主學習計畫,確實執行並上臺分享成果。

領綱

核心素養

-E-A3 運用國語文充實生活經驗,學習有步驟的規劃活動和解決問題,並探索多元知能,培養創新精神,以增進生活適應力。

-E-A2 敏覺居住地方的社會、自然與人文環境變遷,關注生活問題及其影響,並思考解決方法。

-E-A2 探索學習方法,培養思考能力與自律負責的態度,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E-C3 體驗與欣賞在地文化,尊重關懷不同族群,理解並包容文化的多元性。

學習表現

2-Ⅱ-3 把握說話的重點與順序,對談時能做適當的回應。

2-II-4 樂於參與討論,提供個人觀點和意見。

3b-Ⅱ-2摘取相關資料中的重點。

2b-Ⅱ-2感受與欣賞不同文化的特色。

1b-II-1選擇合宜的學習方法,落實學習行動策略。

學習內容

Ca-Ⅱ-1 各類文本中的飲食、服飾、交通工具、名勝古蹟及休閒 娛樂等文化內涵。

Bc-Ⅱ-2 描述、列舉、因果等寫作手法。

國◎Bc-Ⅱ-3 數據、圖表、圖片、工具列等輔助說明。

Ab-Ⅱ-1 居民的生活方式與空間利用,和其居住地方的自然、人文環境相互影響。

Cb-Ⅱ-1 居住地方不同時代的重 要人物、事件與文物古 蹟,可以反映當地的歷史變遷。

Ab -II-1有效的學習方法。

Ab-II-2學習行動策略。

學習目標

  1. 透過照片的觀察、比較,發現附小環境的變化。(知識方法)(綜合)

  2. 閱讀古城平面圖,從圖中找到並標示各個城門的位置。(知識方法)

  3. 標示附小在古城中的位置,認識附小過去的地位與意義。(意願態度)

  4. 透過展演活動,表達對附小在古城中意義的體會。(應用實踐)

  5. 能分享暑假生活。

  6. 能認識自主學習的步驟:擬定目標→提出方法→執行修正→分享回饋,並依此擬定寒假自主學習計畫。

融入議題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國防教育*■資訊教育(□資訊素養與倫理 ■行動學習 □新興科技)

科技教育 □能源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議題內涵

E8 認識基本的數位資源整理方法。

E9 利用資訊科技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

E1了解自己的文化特質。

E2 建立自己的文化認同與意識。

E3認識不同的文化概念,如族群、階級、性別、宗教等。

E4理解到不同文化共存的事實。

E3熟悉與學科學習相關的文本閱讀策略。

E5 發展檢索資訊、獲得資訊、整合資訊的數位閱讀能力。

教材資源

教學簡報

本校網站-校史專欄

北市大附小M.I.T.媒體小舖教師社群製作:

北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a7AgqV0Yk0

西門小南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QFXNuqxO0s

南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qoFFf7zEh4

東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HD6VRTQoQ

活動名稱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與融入議題說明)

教學

時間

評量方法/工具

城門

故事多

(8)

1.透過照片的觀察、比較,發現附小環境的變化。(知識方法)(綜合)

2閱讀古城平面圖,從圖中找到並標示各個城門的位置。(知識方法)

3. 標示附小在古城中的位置,認識附小過去的地位與意義。(意願態度)

4.透過展演活動,表達對附小在古城中意義的體會。(應用實踐)

一、比較新舊城門照片

教師利用電子地圖、教學簡報介紹臺北古城的建城由來、範圍、重要性,並以新舊照片讓學生比較出新舊城門的特色,了解其意義。


二、圈出城門位置

學生觀察古城平面圖,使用標籤貼紙黏貼,或拿彩色筆圈出五個古城門的位置。(配合學習單①)


三、找到附小的位置

教師引導學生找到附小在古城中的位置,學生會發現附小是古城中唯一的小學,了解到環境與自己的關係。並請同學說一說,身為北市大附小學生的感受。(配合學習單②③)


四、古今城門說故事

老師介紹五個古城門的建築,請學生分別扮演古今城門,以圖文或口頭介紹周遭環境和城門的樣子。


2





1





2






3

口頭發表

學習單

實作


假期規畫

與報告

(4)

  1. 能分享暑假生活。

  2. 能認識自主學習的步驟:擬定目標→提出方法→執行修正→分享回饋,並依此擬定寒假自主學習計畫。


一、暑假生活報告

  1. 師生共同討論,決定暑假生活報告的規準,完成評量表格,請學生回家先說給家長聽,請家長評分並指導。

  2. 學生依序上臺報告,同學依評量規準互評,並給予具體讚美或建議。


二、寒假自主學習計畫

  1. 教師說明擬定自主學習計畫的步驟:擬定目標→提出方法→執行修正→成果分享。

  2. 學生回家與家長討論後,擬定計畫初稿;到校後教師給予修正意見,分享優秀計畫供其他學生修改參考。



3







1




口頭發表

學習單

實作



北市大附小【主題探究】課程學習單 ( )( )( )( )

<<走進臺北城--認識臺北古城>>


(資料來源:古地圖臺北散步 城邦出版社)

北市大附小【主題探究】課程學習單 ( )( )( )( )

<<走進臺北城--認識臺北古城>>

    小朋友,請在地圖上找到這四條路:


    忠孝西路--中山南路愛國西路--中華路


    接著用紅筆將這四條路連起來,就是臺北古城的範圍了~

    【請注意!要沿著白色的路畫,不是沿著捷運線喔!】


    1. 原本臺北古城有5個城門,現在只剩下哪4個城門?

    【請在地圖上圈出來,並寫在()裡】

    ( ) ( )( )( )

    1. ( ) 哪一個不在臺北古城內?總統府228公園中正紀念堂

    2. ( ) 臺北古城範圍內的唯一小學?東門國小北市大附小國語實小

    3. 我們學校在臺北古城內的( 東, 西, 南, 北 )方。

    身為北市大附小的學生,我覺得

    因為





    北市大附小【主題探究】課程學習單 ( )( )( )( )

    <<走進臺北城--認識臺北古城>>


    臺北古城的由來

    1.( ) 北古城是由哪一個朝代所建?清朝 明朝 民國

    2.( ) 北古城迄今建城滿幾週年(1884-2019)? 125135145

    3.( ) 北古城現在唯一沒有改建的城門是? 南門 西門 北門

    4.( ) 離市大附小最近的是哪一座城門? 東門 西門 南門

    1. 東門 ㄅ 麗正門

    2. 西門 ㄆ 承恩門

    3. 南門 ㄇ 寶成門

    4. 小南門 ㄈ 景福門

    5. 北門 ㄉ 重熙門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校訂課程

    三年級 第二學期 主題探究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美力生活、品格價值

    跨域合作

    語文 ■自然科學 ■社會

    數學 □健康與體育 □本土語

    英語 □藝術 □生活 ■綜合活動

    節數

    安排

    校訂8

    原設計者

    歷屆中年級老師

    修訂

    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

    蘇瑪莉、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余侑珊、林姿妦、蔡依玲、胡欣南

    林美玲、鄭琬渝、賴柏吟、邱筠茹

    教學者

    三年級教學團隊

    適用

    年級

    三年級下學期

    課程設計理念

    「主題探究」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各種人事物的美好之處,強化學生對學校社區的認同感,在實作中讓學生精熟問題解決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年級下學期課程包含<參觀動物園>5節課、<楷模學習>3節課。

    • 參觀動物園>課程引導學生在參觀動物園的活動中發現:動物特徵、習性的規律之美,並能說明參觀活動中的感受、心得與收穫。

    • <楷模學習>課程引導學生在模範生、孝親禮儀楷模選拔活動中,能互相欣賞、自我精進,展現人性品格之美。

    領綱

    核心素養

    -E-B3 透過五官知覺觀察周遭環境的動植物與自然現象, 知道如何欣賞美的事物。

    -E-C2 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養成尊重差異、關懷他人及團隊合作的態度。

    -E-B3 覺察生活美感的多樣性,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驗,增進生活的豐富性與創

    意表現。

    -E-C2 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學習尊重他人,增進人際關係,與團隊成員

    合作達成團體目標。

    學習

    表現

    ti-Ⅱ-1 能在指導下觀察日常生活現象的規律性,並運用想像力與好奇心,了 解及描述自然環境的現象。

    2c-Ⅱ-1 省思個人的生活習慣 與在群體中的角色扮演,尊重人我差異,避免對他人產生偏見。

    3c-Ⅱ-1 聆聽他人的意見,並表達自己的看法。

    1a-II-1 展現自己能力、興趣與長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b-II-1 體會團隊合作的意義,並能關懷團隊 的成員。

    2b-II-2 參加團體活動,遵守紀律、重視榮譽感,並展現負責的態度。

    2d-II-1 體察並感知生活中美感的普遍性與多樣性。

    學習

    內容

    INb-Ⅱ-5常見動物的外部形態主 要分為頭、軀幹和肢, 但不同類別動物之各部 位特徵和名稱有差異。

    Dc-Ⅱ-1 班級與學校公共事務的安排,可以透過師生適切的討論歷程做出決定。

    Aa-II-1 自己能做的事。

    Aa-II-3 自我探索的想法與感受。

    Bb-II-1 團隊合作的意義與重要性。

    Bb-II-3 團體活動的參與態度。

    Bd-II-1 生活美感的普遍性與多樣性。

    Bd-II-2生活美感的體察與感知。

    學習目標

    1. 能在參觀動物園的活動中發現美的要素和內涵,如:動物特徵、習性的規律之美,並用簡要文字或圖畫表達。

    2. 能說明參觀活動中的感受、心得與收穫。

    3. 能觀察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提出值得學習的言行。

    4. 能向他人學習優點,提升自我的品德。

    融入議題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國防教育 *□資訊教育(□資訊素養與倫理 □行動學習 □新興科技)

    科技教育 □能源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議題內涵

    E1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E2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E3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E13 生活中的美感經驗。

    E4 參與規則的制定並遵守之。

    E3 善用五官的感知,培養眼、耳、鼻、舌、觸 覺及心靈對環境感受的能力。

    E7 參加學校校外教學活動,認識地方環境,如生態、環保、地質、文化等的戶外學習。

    教材資源

    共讀書《動物園》

    動物園網站

    活動名稱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融入議題說明)

    教學

    時間

    評量方法/工具

    參觀

    動物園

    (5)

    1. 能在參觀動物園的活動中發現美的要素和內涵。

    2. 能說明參觀活動中的感受、心得與收穫。

    1. 師生共讀繪本《動物園》,引導學生發現大自然規律或平衡之美,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動物。

    2. 師生利用動物園網站討論校外教學相關注意事項,協助學生分組,小組內討論分工、規劃參觀路線。

    3. 利用綜合課實地參觀動物園,教師指導學生專注聆聽導覽老師的介紹,下午讓學生小組參觀、學習、記錄。

    4. 返校後,教師引導學生整理參觀心得,並和同學分享,並給予回饋。

    2


    1





    2


    口頭發表

    學習單

    實作

    楷模

    學習

    (3)

    1. 能觀察自己和他人的美好言行,提出值得學習的品德。

    2. 能學習他人優點,展現美好品德。

    1.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同學的行為、說話內容和方式,提出同學值得學習的具體事實,全班討論這是屬於哪一種良好的品德。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班級模範生」要具備值得學習的品德,請學生依照學習單自評品格表現,並寫出具體的事例、言例。

    2.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孝親」和「禮儀」楷模需做到哪些具體行為,全班決定共同標準,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及家長評。

    3. 開班會進行模範生、孝親楷模及禮儀楷模選舉,師生討論決定投票方式,經投票、開票等程序決定模範生。教師鼓勵全班向典範學習、展現美好品德。

    1





    1



    1

    口頭發表

    學習單

    實作

    北市大附小【主題探究】課程學習單 ( )( )( )( )

    <<參觀動物園>>

    我規劃的參觀路線是…...





    覺得:

    這次,我準備的食物、飲料、用品是……

    我們這一組有……

    ( ) ( )

    幫忙( )

    ( ) ( )

    幫忙( )


    ( ) ( )

    幫忙 ( )

    在動物園裡,我到( )去參觀,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








    參觀動物園,

    我想嘗試做的事情是…….


    我喜歡參觀動物園,是因為……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校訂課程

    三年級 第二學期 主題探究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問題解決、自主學習

    跨域合作

    語文 □自然科學 ■社會

    數學 □健康與體育 □本土語

    英語 □藝術 □生活 ■綜合活動

    學習節數

    校訂12

    原設計者

    歷屆中年級老師

    修訂者

    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

    蘇瑪莉、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余侑珊、林姿妦、蔡依玲、胡欣南

    林美玲、鄭琬渝、賴柏吟、邱筠茹

    教學者

    三年級教學團隊

    適用年級

    三年級下學期

    課程設計

    理念

    「主題探究」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各種人事物的美好之處,強化學生對學校社區的認同感,在實作中讓學生精熟問題解決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年級下學期課程包含<走進臺北城~新與舊的對話>7節課、<假期規畫與報告>3節課、<健康操自主學習計畫>2

    • <新與舊的對話>課程引導學生認識「臺北古城」中的特色街道,實際走訪後,分享觀察結果及想法。

    • <假期規畫與報告>課程引導學生認識自主學習的步驟,擬定假期中的自主學習計畫,確實執行並上臺分享成果。

    • <健康操自主學習計畫>課程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表現,列出精熟健康操動作的自主學習計畫,執行後分享成果,利用學年共同時間舉行健康操觀摩賽,賽後班級內分享回饋與省思討論。

    領綱

    核心素養

    -E-A3 運用國語文充實生活經驗,學習有步驟的規劃活動和解決問題,並探索多元知能,培養創新精神,以增進生活適應力。

    -E-A2 敏覺居住地方的社會、自然與人文環境變遷,關注生活問題及其影響,並思考解決方法。

    -E-A2 探索學習方法,培養思考能力與自律負責的態度,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E-C3 體驗與欣賞在地文化,尊重關懷不同族群,理解並包容文化的多元性。

    學習表現

    2-Ⅱ-3 把握說話的重點與順序,對談時能做適當的回應。

    2-II-4 樂於參與討論,提供個人觀點和意見。

    3b-Ⅱ-2摘取相關資料中的重點。

    2b-Ⅱ-2感受與欣賞不同文化的特色。

    3c-II-1參與文化活動,體會文化與生活的關係,並認同與肯定自己的文化。

    1b-II-1選擇合宜的學習方法,落實學習行動策略。

    學習內容

    Ca-Ⅱ-1 各類文本中的飲食、服飾、交通工具、名勝古蹟及休閒 娛樂等文化內涵。

    Bc-Ⅱ-2 描述、列舉、因果等寫作手法。

    國◎Bc-Ⅱ-3 數據、圖表、圖片、工具列等輔助說明。

    Ab-Ⅱ-1 居民的生活方式與空間利用,和其居住地方的自然、人文環境相互影響。

    Cb-Ⅱ-1 居住地方不同時代的重要人物、事件與文物古蹟,可以反映當地的歷史變遷。

    Ab -II-1有效的學習方法。

    Ab-II-2學習行動策略。

    學習目標

    1. 比較臺北古城在食衣住行、建築等方面的變遷。(知識方法) (社會)

    2. 透過實地走訪古城特色街道,觀察現狀,比較今昔的差異。(知識方法)

    3. 將對古城的認識及今昔差異製作成古城小書(例如八格小書),並與班級內同儕分享。(應用實踐)

    4. 樂於與他人分享小組探索成果,並能在觀摩作品後提供同儕的回饋。(意願態度)

    5. 能分享寒假自主學習、班際活動的成果,並給予他人回饋。

    6. 能根據師長同學的回饋,擬定班際活動、暑假自主學習計畫。

    融入議題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國防教育*■資訊教育(□資訊素養與倫理 ■行動學習 □新興科技)

    科技教育 □能源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議題內涵

    E8 認識基本的數位資源整理方法。

    E9 利用資訊科技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

    E1了解自己的文化特質。

    E2 建立自己的文化認同與意識。

    E3認識不同的文化概念,如族群、階級、性別、宗教等。

    E4理解到不同文化共存的事實。

    E3熟悉與學科學習相關的文本閱讀策略。

    E5 發展檢索資訊、獲得資訊、整合資訊的數位閱讀能力。

    E2豐富自身與環境的互動經驗,培養對生活環境的覺知與敏感,體驗與珍惜環境的好。

    E3善用五官的感知,培養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對環境感受的能力。

    E7參加學校校外教學活動,認識地方環境,如生態、環保、地質、文化等的戶外學習。

    教材資源

    收集特色街道資料的相關書籍或網站、照片或影片.

    規劃安排特色街道內願意協助進行參觀導覽的商家.

    活動名稱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與融入議題說明)

    實施月份

    /節數

    評量方法

    /工具

    新與舊

    的對話

    (7)

    1. 比較臺北古城在食衣住行、建築等方面的變遷。(知識方法) (社會)

    2. 透過實地走訪古城特色街道,觀察現狀,比較今昔的差異。(知識方法)

    3. 將對古城的認識及今昔差異製作成古城小書(例如八格小書),並與班級內同儕分享。(應用實踐)

    4. 樂於與他人分享小組探索成果,並能在觀摩作品後提供同儕的回饋。(意願態度)

    一、了解特色街道

    教師利用教學簡報引導學生了解特色街道的內容與歷史背景,就各個特色街道進行新舊比較:書店街、管錢路、鞋店街、補習街、相機街、城中市場(美食街)。


    二、實地走訪特色街道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特色街道的方法,提醒參觀時注意事項,之後實地走訪特色街道,完成觀察表格。


    三、製作小書並分享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學習單的表格,並小組合力製作成簡報或海報展示、說明小組探索之成果,並提供全班同學分享觀摩、相互回饋。

    1








    3






    3

    口頭發表

    學習單

    實作

    假期規畫

    與報告

    (3)

    1. 能分享寒假自主學習、班際活動的成果,並給予他人回饋。

    一、寒假自主學習報告

    學生依序上臺報告寒假自主學習成果,同學依評量規準互評,並給予具體讚美或建議。


    二、暑假自主學習計畫

    學生依步驟擬定自主學習計畫初稿,到校後教師給予修正意見,分享優秀計畫供其他學生修改參考。


    2




    1


    口頭發表

    學習單

    實作

    健康操

    展演

    (2)

    1. 能根據師長同學的回饋,擬定班際活動、暑假自主學習計畫。

    一、擬定自主學習計畫

    體育課指導健康操基本動作後,各班進行基本動作的練習並錄影,學生觀看影片,調整動作。請學生列出精熟健康操動作的自主學習計畫。之後班級內定期分享自主學習計畫執行狀況,請學生分享「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的經驗。


    二、健康操觀摩賽

    利用學年共同時間舉行健康操觀摩賽,賽後班級內分享回饋與省思討論。


    1








    1


    口頭發表

    學習單

    實作

    北市大附小【主題探究】課程學習單 ( )( )( )( )

    <<走進臺北城—新與舊的對話>>

    忠 孝 西 路 一 段

    北市大附小

    沅陵街

    漢口街

    1.用彩色筆畫出前往書店街的路線(任選一個你喜歡的顏色完成路線。)

    2.在這次的參訪活動中,我想要看的是:

    因為




    北市大附小【主題探究】課程學習單 ( )( )( )( )

    <<走進臺北城—新與舊的對話>>

    臺北城內有許多相同類型的商店聚集在一起,因而形成了各式各樣的特色街道,你知道臺北城內有哪些特色街道嗎?

    1. 讓夢想起飛的「補習街」:

    2. 銀行、金融業居多的「管錢路」:

    3. 臺北老字號的「書店街」:

    4. 賣黑頭皮鞋起家的「皮鞋街」:

    5. 你覺得類型相同的商店聚集在一起有哪些好處與壞處?

      好處:

      壞處:

      如果你是商店老闆,你會不會把店開在特色街道上?請寫出原因。

      答:

      照相攝錄影器材專賣的「相機街」:














    北市大附小【主題探究】課程學習單 ( )( )( )( )

    <<走進臺北城—新與舊的對話>>

    1. 特色街道:_____________街

    2. 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3. 特色街道變遷比較:


    同類型商店



    招牌
    設計



    門面

    裝潢



    經營
    方式









    我的

    發現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校訂課程

    學期 主題探究評量項目及評量規準對照表

    年級:三年級 版本:自編

    教學者:


    評量項目

    評量規準

    評量方式

    能在校園生活中,體察具有美感的人事物。

    1. 能在唱校歌、校慶趣味競賽中發現美的要素和內涵,如:文字押韻、音調高低變化、節奏快慢變化、動作確實到位、互相鼓舞的情感,並用簡要文字或圖畫表達。

    2. 能在唱校歌和校慶趣味競賽中展現美感要素和內涵。

    3. 能觀察自己和他人的美好言行,提出值得學習的品德。

    4. 能學習他人優點,展現美好品德。

    口頭發表

    學習單

    實作

    能有探究精神,擬定自主學習計畫、確實執行與分享。

    1. 能探究「臺北古城」中的城門故事。

    2. 能認識附小在古城中的地理位置與意義。

    3. 能分享暑假生活。

    4. 能認識自主學習的步驟:擬定目標→提出方法→執行修正→分享回饋,並依此擬定寒假自主學習計畫。

    口頭發表

    學習單

    實作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校訂課程

    第二學期 主題探究 評量項目及評量規準對照表

    年級:三年級 版本:自編

    教學者:


    評量項目

    評量規準

    評量方式

    能在自然環境中,體察具有美感的人事物。

    1. 能在參觀動物園的活動中發現美的要素和內涵,如:動物特徵、習性的規律之美,並用簡要文字或圖畫表達。

    2. 能說明參觀活動中的感受、心得與收穫。

    3. 能觀察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提出值得學習的言行。

    4. 能向他人學習優點,提升自我的品德。

    口頭發表

    學習單

    實作

    能有探究精神,擬定自主學習計畫、確實執行與分享。

    1. 能探究「臺北古城」中的特色街道。

    2. 能分享特色街道的探究成果。

    3. 能分享寒假自主學習、班際活動的成果,並給予他人回饋。

    4. 能根據師長同學的回饋,擬定班際活動、暑假自主學習計畫。

    口頭發表

    學習單

    實作


    14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