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0學年度
二年級主題探究校定課程
◎第一學期課程安排(40節)
單元名稱 | 活動名稱 | 節數 | 實施月份 | 備註 |
認識自己 | 許下心願 | 2節 | 九月 | |
優點轟炸 | 4節 | 九月 | ||
走進臺北城- | 認識鄰居 | 2節 | 九月 十月 | 運算思維 |
近鄰巡禮 | 2節 | |||
博愛特區 | 2節 | |||
模範生選舉 | 模範生選舉 | 4節 | 十月 | |
歡樂慶校慶 | 認識校徽 | 2節 | 十一月 | |
歡慶校慶 | 12節 | 十一月 十二月 | ||
團體生活樂趣多 | 找出帶領者 | 1節 | 十一月 | |
神棋寶貝 | 1節 | |||
角色樹 | 2節 | |||
挑戰自我 | 訂定目標 | 2節 | 一月 | |
勇於挑戰 | 4節 | 一月 |
◎第二學期課程安排(40節)
單元名稱 | 活動名稱 | 節數 | 實施月份 | 備註 |
班級紀念冊 | 喚起回憶 | 3節 | 二月 | |
感動久久 | 5節 | 三~六月 | ||
楷模選舉 | 模範生、孝親、 | 6節 | 二月 三月 | |
美力生活 | 偶戲初體驗 | 4節 | 三月 | |
性平宣導 | 2節 | 四月 | ||
走進臺北城 | 臺北城的休閒活動 | 4節 | 四月 | |
讓幸福永續 | 母愛的偉大 | 3節 | 四月 | 運算思維 |
讓愛傳出去 | 4節 | 五月 | 運算思維 | |
生命奇蹟 | 為生命負責 | 6節 | 六月 | |
學校體育活動 | 跳繩比賽 | 3節 | 五月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
( 二 )年級上學期「認識自己」課程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認識自己 | ||||||
跨域合作 | ▉語文 □數學 □綜合活動 ▉生活 □社會 □自然與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英語 □本土語 | 學習節數安排 | 校本課程6節 | ||||
原設計者 | 一年級老師 | 修訂者 | 蔡桂香、呂宜娟、邱孟德、葉綠薇 蘇怡如、游彩雲、邱靜萍、柯怡如 | ||||
教學者 | 二年級老師 | 適用年級 | 二年級上學期 | ||||
課程設計理念 | 配合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透過體驗學習與內在省思分享,幫助學生增進自己的認識與了解,強化人格與品德的養成。 | ||||||
領綱 核心素養 | 生活-E-A1透過自己與外界的連結,產生自我感知並能對自己有正向的看法,進而愛 惜自己,同時透過對生活事物的探索與探究,體會與感受學習的樂趣,並能主動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持續學習。 生活-E-A2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並理解探究後所獲得的道理,增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E-A3 藉由各種媒介,探索人、事、物的特性與關係,同時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理解道理,並能進行創作、分享及實踐。 生活-E-B1 使用適切且多元的表徵符號,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人溝通,並能同理與尊重他人想法。 國-E-C2與他人互動時,能適切運用語文能力表達個人想法,理解與包容不同意見,樂於參與學校及社區活動,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 ||||||
學習表現 | 生活課程 1-I-2覺察每個人均有其獨特性與長處,進而欣賞自己的優點、喜歡自己。 1-I-3省思自我成長的歷程,體會其意義並知道自己進步的情形與努力的方向。 6-I-1覺察自己可能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影響,學習調整情緒與行為。 國語課程 2-Ⅰ-1以正確發音流利的說出語意完整的話。 | 學習內容 | 生活課程 A-I-3自我省思。 D-I-3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E-I-3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 ||||
學習目標 | 1.能了解自己的優點,並發揮以爭取團體榮譽。 2.能了解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並積極改進。 3.能發現他人的優點,並隨時讚美他人。 4.能在生活中保持自己的優點並處處讚美別人。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資訊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教材資源 | 學習單:許下心願人形卡、讚美百分百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與學習策略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許下心願 | 能了解自己的優點,並發揮以爭取團體榮譽。 能了解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並積極改進。 | 體驗活動
省思活動
實踐活動
| 2節 | 實際體驗 (人形卡) 口頭發表 實作 | |||
優點轟炸 | 能發現他人的優點,並隨時讚美他人。 能在生活中保持自己的優點並處處讚美別人。 | 體驗活動
省思活動
實踐活動
| 4節 | 實際體驗 A4紙 口頭發表 實際體驗 學習單-讚美百分百 |
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二年級上學期主題探究校定課程
認識自己許下心願人形卡
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二年級上學期主題探究校定課程
認識自己優點轟炸學習單
讚美百分百
二年班號 姓名:
我要給讚美
他的優點是
我要告訴他的讚美句子是
我的感受是
可以利用的讚美句子:
你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我很欣賞你……。
當你在……,你真的很用心!
我很佩服你的是……。
我們都很喜歡你……的品格。
我從你的身上學習到許多……。
謝謝你幫我做了……。
若不是你熱心的……,我們不可能完成這件事。
你在……方面真是有特殊的才華。
10.你真的很特別,因為……。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
( 二 )年級上學期「走進臺北城~附小芳鄰」課程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走進臺北城~附小芳鄰 | ||||||
跨域合作 | ▉語文 □數學 □綜合活動 ▉生活 □社會 □自然與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英語 □本土語 | 學習節數安排 | 校本課程6節 | ||||
原設計者 | 一年級老師 | 修訂者 | 蔡桂香、呂宜娟、邱孟德、葉綠薇 蘇怡如、游彩雲、邱靜萍、柯怡如 | ||||
教學者 | 二年級老師 | 適用年級 | 二年級上學期 | ||||
課程設計理念 | 本校為候鳥型學校,且為古臺北城內唯一小學,為了增進學生對臺北城的了解,及對學校的認同,故以學習者為中心,透過實地踏察、分類等方法,建立學生對學校近鄰的認識。 | ||||||
領綱 核心素養 | 生活-E-C1 覺察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係,體會生活禮儀與團體規範的意義,學習尊重他人、愛護生活環境及關懷生命,並於生活中實踐,同時能省思自己在團體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在能力所及或與他人合作的情況下,為改善事情而努力或採取改進行動。 | ||||||
學習表現 | 生活2-I-1 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 學習內容 | 生活B-I-3 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 ||||
學習目標 | 1.透過實地踏查,依機構名稱與位置、建築外觀等,了解機構功能或特性。(知識方法) 2.認識學校周邊的可提供學習資源的機構。(知識方法) 3.從踏查和學習資源機構的認識中,覺察博愛特區的特性。(態度意願)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資訊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教材資源 | 學習單:近鄰巡禮、網頁資源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與學習策略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 /工具 | |||
認識鄰居 | 認識學校周邊的可提供學習資源的機構 | 1.利用簡報認識學校周圍機構及建築。 2.討論並完成「近鄰巡禮」學習單: 運算思維:問題分解(化整為零)、演算法(按部就班) | 2節 | 問答/書寫 學習單 | |||
近鄰巡禮 | 透過實地踏查,依機構名稱與位置、建築外觀等,了解機構功能或特性。 | 1.實地踏查前,將「近鄰巡禮」學習單中學校位置標示出來,再出發記錄經過的街道及機構。 2.實地踏查認識學校附近的機構所在位置,如:臺北市立大學、氣象局、弘道國中、北一女中、介壽公園、外交部、國家圖書館、中正紀念堂、麗正門等。 3.實地踏查認識學校附近街道,如:公園路、貴陽街、中山南路、愛國東路、愛國西路及羅斯福路。 4.回到教室,分享自己的發現。 | 2節 | 學習單 | |||
博愛「特」區 | 從踏查和學習資源機構的認識中,覺察博愛特區的特性。(態度意願) | 1.把學校近鄰做簡單分類,例如政府機構、學校(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古蹟(城門)、展演場地、觀光景點等: (1)學生剪下14個鄰居的紙牌,依自己的分類法分類,再做報告。 (2)討論不同的分類方式。 (3)將分類的紙牌貼成「我的芳鄰」心智圖。 (4)參考網頁認識地圖的圖例,設計自己分類的符號,標示在對應的地點名稱。 2.從分類中覺察區域特性。 運算思維:模式辨識(異中求同)、抽象化(化繁為簡) | 2節 | 討論發表 心智圖 (鄰居紙牌) |
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二年級上學期主題探究校定課程
走進臺北城~附小芳鄰近鄰巡禮學習單
近鄰巡禮
二年班號 姓名
聰 (
) 總
統 府 凱達格蘭大道 二二八和平 紀念公園 台北賓館 東門 國家音樂廳 國家戲劇院 (
) (
)部
明的小朋友,你知道我們學校附近有哪些鄰居嗎?現在請你跟著老師,仔細看,認真聽,我們一起去拜訪鄰居!
仁愛路
信義路
( )國中
( )
公園
( )路
( )路
南門
重 慶 南 路
( )街
( )路
(
) 國家圖書館
中央 氣象局
市大附小
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二年級上學期主題探究校定課程
走進臺北城~附小芳鄰博愛特區鄰居紙牌
總統府 | 介壽 公園 | 外交部 |
國家 音樂廳 | 北一 女中 | 弘道 國中 |
國家 戲劇院 | 中央 氣象局 | 國家 圖書館 |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 臺北市立大學 | 中正 紀念堂 |
東門 | 南門 | 市大 附小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
( 二 )年級上學期「模範生選舉」課程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模範生選舉 | ||||||
跨域合作 | □語文 □數學 □綜合活動 ▉生活 □社會 □自然與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英語 □本土語 | 學習節數安排 | 校定課程4節 | ||||
原設計者 | 一年級老師 | 修訂者 | 蔡桂香、呂宜娟、邱孟德、葉綠薇 蘇怡如、游彩雲、邱靜萍、柯怡如 | ||||
教學者 | 二年級老師 | 適用年級 | 二年級上學期 | ||||
課程設計理念 | 透過模範生的選舉,討論、學習正向行為的表達方法。 | ||||||
領綱 核心素養 | 生活-E-C1 覺察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係,體會生活禮儀與團體規範的意義,學習尊重 他人、愛護生活環境及關懷生命,並於生活中實踐,同時能省思自己在團體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在能力所及或與他人合作的情況下,為改善事情而努力或採取改進行動。 | ||||||
學習表現 | 生1-I-3 省思自我成 長的歷程, 體會其意義 並知道自己 進步的情形 與努力的方向。 | 學習內容 | 生A-I-3 自我省思。 生E-I-3 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 ||||
學習目標 | 1.透過情境故事,討論班上的模範生應有的表現。 2.透過檢核表省思自己的表現,並在表格上互相推選男女候選代表。 3.觀察模範生候選人的表現,學習正向行為的表達方法。 4.透過投票,選舉班級模範生。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資訊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教材資源 | 故事:模範生選舉、學習單:模範生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與學習策略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制訂模範生選拔標準 | 透過情境故事,討論班上的模範生應有的表現。 | 一、全班討論「模範生」的意義 1.閱讀情境故事。 2.討論與分享「模範生」的意義: (1)我們要互相學習哪些行為? (2)在學校的好行為是什麼? (3)在家的好行為是什麼? | 4節 | 情境故事 口頭發表 模範生學習單 實踐活動 口頭發表 法律小常識學習單 | |||
模範生推薦 | 透過檢核表省思自己的表現,並在表格上互相推選男女候選代表。 | 二、說明「模範生」選舉方法 1.說明班上選「模範生」的方法。 2.完成模範生學習單。 3.完成初選候選人的統計。 | |||||
模範生選舉 | 觀察模範生候選人的表現,學習正向行為的表達方法。 透過投票,選舉班級模範生。 | 三、完成模範生選舉活動(可分為初選、複選、決選三階段)。 四、省思與討論活動 1.討論「模範生」投票標準及選舉結果的意義 2.討論「模範生」的客觀標準: (1)哪些行為值得學習? (2)哪些行為不適合當選擇的條件。 (3)討論選上與沒選上的心態,及其他同學的態度,完成法律小常識學習單。 |
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二年級上學期主題探究校定課程
模範生選舉情境故事
「選舉模範生」司儀聲音清脆的喊出。
「為了慶祝兒童節,學校要每班選出一位模範生,接受表揚。希望各位同學踴躍提名。」被推選為這次班會主席的靜香解釋著。
「我提名小杉。他不僅功課好、人緣佳,做班長又很負責認真。」大雄首先提出她心目中的人選。
「我附議!」有人表示贊同。
「我提名胖虎。胖虎的身體強壯,常替班上同學出頭,選他當我們班的模範生最適合不過了。」小夫口沫橫飛的為胖虎造勢。
「我反對,胖虎在班上最愛搗蛋,常捉弄同學,欺負弱小,一點都不合群,怎麼可以當模範生?」大雄忍不住的極力反對。
「大雄,只要是班上的一份子,都有被推選為本班模範生的資格,胖虎是班上的同學,所以你的反對無效。」身為主席的靜香作出裁示。
「有沒有人附議小夫的提名?」靜香接著問。
「我附議!」有人附和著。
「我提名×××……」
※ ※ ※ ※
終於到了表決的時刻了。
「贊成小杉的請舉手」靜香說著。
「有十八票。」靜香仔細點數之後,公布票數。
「贊成胖虎的請舉手。」靜香接著說。
「一、二……十八票,也是十八票,等等!胖虎投了自己一票,這一票算不算呢?」靜香心裡納悶著。
靜香的日記:
法律規定年滿二十歲才有投票權,所以,小學生沒有縣市長、總統及各級民意代表選舉的投票權;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在學校用自己的一票選出班級幹部和模範生。
經過老師的解釋,我知道只要是班上的一分子,就有投票權。不管是投他人或投自己,都是有效的。同樣的,每一位同學也都有被選舉權──被推選為模範生的資格,並不因為品性差而喪失資格。
今天的模範生選舉,雖然因為胖虎投自己一票而造成必須進行第二輪投票;但是,令人高興的是,各方面都表現優異的班長,最後還是擊退了胖虎,當選為本班模範生。
我很高興今天上了寶貴的一課。
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二年級上學期主題探究校定課程
<<模範生>>學習單年班號 姓名
一、哪些小朋友可以叫他模範生?(請打V)
□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是我的好朋友
二、模範生的好行為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越來越棒喔!
模範生的好行為 | 你的表現 |
1禮貌:服裝整齊乾淨,看見師長會問好,常說請、謝謝、對不起。 | |
2整潔:保持座位、抽屜、書包整潔,不亂丟垃圾,主動維護環境清潔。 | |
3誠實:不說謊,說到做到,做錯事能勇敢認錯並改正。 | |
4尊重:樂於接受不同的意見,並服從多數人的決定。 | |
5負責:上課專心,認真打掃,認真學習,做好師長交代的任務。 | |
6友愛:和兄弟姐妹、同學和睦相處,幫忙照顧需要幫助的同學。 | |
7服務:在校幫忙老師做事,熱心公務,同學或朋友有困難會幫助他。 | |
8公德:愛惜使用公共物品。 (桌椅、圖書、遊戲器材…) 。 | |
9寬恕:原諒別人無心之過並給他改過的機會。 | |
10孝順:聽爸媽的話,主動做家事、自己寫好功課。 不做壞事或危險的事讓父母擔心。 | |
☆我一共得了( )個圈圈
我做得很不錯的項目有哪些?( )
我還要更努力的項目有哪些?( )
三、請推薦2位你心目中值得讓全班學習的同學(可包括自己)
班上男生我推薦【 】 因為他做到( )的好行為。 | 班上女生我推薦【 】 因為她做到( )的好行為。 |
☆爸媽鼓勵的話或家長簽名:
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二年級上學期主題探究校定課程
模範生選舉 法律小常識學習單
二年班號 姓名:
憲法第一百三十條
中華民國國民年滿二十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除本憲法及法律別有規定者外,年滿二十三歲者,有依法被選舉之權。
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
有投票權之人,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而許以不行使其投票權或為一定之行使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法律小天才:
一、下面的問題對的打「○」,錯的打「X」。
1.( )小丸子今年十歲了,所以已經可以投票選舉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總統了。
2.( )只要是班上的一份子,不論品性、成績好壞,都可以投票選舉模範生。
3.( )櫻木花道被提名為班級模範生候選人,可以在投票時投自己一票。
4.( )推選模範生時,候選人的長相最重要,能力、品性不好無所謂。
5.( )模範生的選拔由老師指定就好,以免小朋友心智不成熟,做出錯誤的決定。
二、問答題:仔細想一想,再回答以下的問題。
1. 我們常常聽說「選賢與能」,請問什麼是「選賢與能」?
2. 選舉期間,候選人贈送禮物給大雄,要求大雄投他一票,候選人這種行為觸犯了什麼法律?會受到什麼處罰?大雄遇到這種情況時應該怎麼辦?
3、花輪和胖虎是好朋友,他很想投胖虎一票,可是又覺得胖虎平時調皮搗蛋,實在不適合選他當模範生,花輪應該怎麼辦呢?為什麼?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
( 二 )年級上學期「歡樂慶校慶」課程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
跨域合作 | ▉語文 □數學 □綜合活動 ▉生活 □社會 □自然與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英語 □本土語 | 學習節數安排 | 校本課程14節 | |||
原設計者 | 一年級老師 | 修訂者 | 蔡桂香、呂宜娟、邱孟德、葉綠薇 蘇怡如、游彩雲、邱靜萍、柯怡如 | |||
教學者 | 二年級老師 | 適用年級 | 二年級上學期 | |||
課程設計理念 | 配合附小校慶,先引導學生認識校徽的意義,再藉由設計徽章,找出自己努力方向,期許自己能更進步和茁壯。在校慶的體育活動裡學習與人合作、競爭,進而更了解自己與尊重他人,凝聚班級向心力,也實踐了運動家精神。 | |||||
領綱 核心素養 | 生活-E-B1 使用適切且多元的表徵符號,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人溝通,並能同理與尊重他人想法。 生活-E-A3 藉由各種媒介,探索人、事、物的特性與關係,同時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理解道理,並能進行創作、分享及實踐。 語文-E-B3 運用多重感官感受文藝之美,體驗生活中的美感事物,並發展藝文創作與欣賞的基本素養。 健體-E-C2 具備同理他人感受,在體育活動和健康生活中樂於與人互動、公平競爭,並與團隊成員合作,促進身心健康。 | |||||
學習表現 | 生活4-I-2 使用不同的表徵符號進行表現與分享,感受創作的樂趣。 事、物的方法、理解道理,並能進行創作、分享及實踐。 生活5-I-1 覺知生活中人、事、物的豐富面貌,建立初步的美感經驗。 語文3-Ⅰ-3 運用注音符號表達想法,記錄訊息。 語文6-I-2 透過閱讀及觀察,積累寫作材料。 健體 2c-Ⅰ-2 表現認真參與的學習態度。 2d-I-2 接受並體驗多元性身體活動。 | 學習內容 | 生活課程 C-I-1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C-I-2媒材特性與符號表徵的使用。 E-I-3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語文課程 Bb-I-1自我情感的表達。 Cc-I-1各類文本中的藝術、信仰、思想等文化內涵。 健體 Cb-Ⅰ-2 班級體育活動。 | |||
學習目標 | 1.能認識校徽的圖像與意義,並透過校徽給予的啟示,畫出能代表自己的徽章。 2.能了解自己,尊重別人。發揮運動家精神凝聚班級向心力。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資訊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教材資源 | 學習單:認識校徽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與學習策略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認識校徽 | 能認識校徽的圖像與意義,並透過校徽給予的啟示,畫出能代表自己的徽章。 | 體驗活動
(1)學生分享日常生活中知道的標誌。 (2)從分享中知道標誌都有其代表的意義。 (3)利用學校網站觀察校徽的形狀、顏色。 (4)學生分組討論校徽的可能意義。 (5)分組發表討論結果。 (6)老師歸納校徽意義:我們的校徽代表這個學校,是個讓學生能在老師的教導下,慢慢成長、茁壯的地方! 2.畫校徽 利用不同的方法或材料畫出校徽。 (以線條、色塊等技法畫校徽) 省思活動 發表感想:校徽給自己的啟示。 實踐活動
| 2節 | 口頭發表 分組討論 學習單 口頭發表 實作 作品展示 | ||
歡慶校慶 | 能了解自己,尊重別人。發揮運動家精神凝聚班級向心力。 | 體驗活動
省思活動 學生分享練習過程,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實踐活動
| 12節 | 口頭發表 分組討論 口頭發表 |
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二年級上學期主題探究校定課程
歡樂慶校慶認識校徽學習單
認識校徽
班級座號: 姓名:
找找校徽在哪裡?
我找到了!校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聽完校徽的故事,讓我們幫校徽穿上彩色的衣服吧!
校徽有許多重要的意義,我們的校徽代表這個學校,是個讓學生能在老師的教導下,慢慢成長、茁壯的地方!請你為自己設計一個徽章,代表你在學校會越來越努力、越來越進步!
我的徽章 | |
我想進步、努力的地方是 | |
徽章的意義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0學年度主題探索校訂課程
( 二 )年級上學期 「團體生活樂趣多」課程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
跨域合作 | □語文 □數學 □綜合活動 ■生活 □社會 □自然與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英語 □本土語 | 學習節數安排 | 校本課程4節 | ||||
原設計者 | 一年級老師 | 修訂者 | 蔡桂香、呂宜娟、邱孟德、葉綠薇 蘇怡如、游彩雲、邱靜萍、柯怡如 | ||||
教學者 | 二年級老師 | 適用年級 | 二年級上學期 | ||||
課程設計理念 | 本課程以學習者為中心,配合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強調生活實踐,並著重外在的體驗學習與內在的省思分享,統整領域學習課程,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團體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及重要性,體會團隊合作的樂趣,並感受團結力量大的意義。 | ||||||
領綱 核心素養 | 生活-E-A1透過自己與外界的連結,產生自我感知並能對自己有正向的看法,進而愛 惜自己,同時透過對生活事物的探索與探究,體會與感受學習的樂趣,並能主動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持續學習。 生活-E-C1覺察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係,體會生活禮儀與團體規範的意義,學習尊重他人、愛護生活環境及關懷生命,並於生活中實踐,同時能省思自己在團體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在能力所及或與他人合作的情況下,為改善事情而努力或採取改進行動。 生活-E-C2覺察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表現可能對他人和環境有所影響,用合宜的方式與 人友善互動,願意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展現尊重、溝通以及合作的技巧。 | ||||||
學習表現 | 生活課程 1-I-2覺察每個人均有其獨特性與長處,進而欣賞自己的優點、喜歡自己。 3-I-1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3-I-2體認探究事理有各種方法,並且樂於應用。 6-I-2體會自己分內該做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身體力行。 7-I-4能為共同的目標訂定規則或方法,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7-I-5透過一起工作的過程,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 學習內容 | 生活課程 A-I-3自我省思。 D-I-1自我與他人關係的認識。 D-I-3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D-I-4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F-I-4對自己做事方法或策略的省思與改善。 | ||||
學習目標 | 1、分享自己在團體活動中與人相處的經驗與感覺。 2、在參與團體活動時喜歡和他人相處、互動。 3、從活動進行的歷程中瞭解團隊為何需要合作。 4、探討自己在團體中的適當行為。 5、體會自己分內該做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身體力行。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資訊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教材資源 | 學習單:角色樹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與學習策略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找出帶領者 | 分享自己在團體活動中與人相處的經驗與感覺。 在參與團體活動時喜歡和他人相處、互動。 | 學習任務:仔細聆聽遊戲規則,並參與活動與遊戲後省思。 體驗活動
省思活動
實踐活動
| 1節 | 實際體驗 口頭報告 體驗實踐 | |||
神棋寶貝 | 從活動進行的歷程中瞭解團隊為何需要合作。 探討自己在團體中的適當行為。 | 學習任務:仔細聆聽遊戲規則,並參與活動與遊戲後省思。 體驗活動
省思活動
實踐活動 省思後再執行:(進階版)可加入一干擾的人(聲音)。 | 1節 | 實際體驗 口頭報告 體驗實踐 | |||
角色樹 | 體會自己分內該做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身體力行。 | 學習任務: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位置,並探討個人在團體中的位置與自己和團體之間的關係。討論後完成檢核表。 體驗活動
省思活動
實踐活動 了解自己在團體中位置,並發揮這個位置的正向力量。 | 2節 | 實際體驗 學習單~角色樹 口頭發表 口頭報告 |
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二年級上學期主題探究校定課程
團體生活樂趣多角色樹學習單
二年班號 姓名:
找找看,你的位置在哪裡呢?請把自己感覺最舒服的位置塗上顏色。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0學年度主題探索校訂課程
( 二 )年級上學期 「挑戰自我」課程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挑戰自我 | ||||||
跨域合作 | □語文 □數學 □綜合活動 ■生活 □社會 □自然與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英語 □本土語 | 學習節數安排 | 校本課程6節 | ||||
原設計者 | 一年級老師 | 修訂者 | 蔡桂香、呂宜娟、邱孟德、葉綠薇 蘇怡如、游彩雲、邱靜萍、柯怡如 | ||||
教學者 | 二年級老師 | 適用年級 | 二年級上學期 | ||||
課程設計理念 | 本課程以學習者為中心,配合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強調生活實踐,並著重外在的體驗學習與內在的省思分享,幫助學生學習立定自我目標、自我學習、自我學習的挑戰精神,進而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 | ||||||
領綱 核心素養 | 生活-E-A1透過自己與外界的連結,產生自我感知並能對自己有正向的看法,進而愛 惜自己,同時透過對生活事物的探索與探究,體會與感受學習的樂趣,並能主動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持續學習。 生活-E-A3 藉由各種媒介,探索人、事、物的特性與關係,同時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理解道理,並能進行創作、分享及實踐。 | ||||||
學習表現 | 生活課程 1-I-3省思自我成長的歷程,體會其意義並知道自己進步的情形與努力的方向。 3-I-2體認探究事理有各種方法,並且樂於應用。 3-I-3體會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主動學習新的事物。 | 學習內容 | 生活課程 A-I-3自我省思。 F-I-1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F-I-2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F-I-3時間分配及做事程序的規劃練習。 F-I-4對自己做事方法或策略的省思與改善。 | ||||
學習目標 | 1.探索並分享與自己相關事物的感受。 2.學習遇到挫折時,可以用正向態度面對。 3.練習自己訂下屬於自己的挑戰目標,並盡力實行。 4.能克服困難接受挑戰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資訊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教材資源 | 學習單:百萬挑戰王、網路資源:行動輪盤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與學習策略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訂定目標 | 探索並分享與自己相關事物的感受。 學習遇到挫折時,可以用正向態度面對。 練習自己訂下屬於自己的挑戰目標,並盡力實行。 | 分享與省思活動
(2)蒐集可以鼓勵自己的話。
實踐活動
| 4節 |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學習單 | |||
勇敢挑戰 | 能克服困難接受挑戰。 | 體驗活動 安排挑戰活動,實際體驗挑戰的過程、感受、鼓勵自己的方法……。
省思活動
實踐活動
| 2節 | 實際體驗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
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二年級上學期主題探究校定課程
挑戰自我訂定目標學習單
百萬挑戰王
二年班號 姓名:
我想挑戰的是
我的挑戰計畫
面對挑戰目標時,心裡的感覺如何?
挑戰的過程中,心裡的感覺如何?
挑戰結束後,心裡的感覺如何?
畫下你挑戰困難時的心情或狀況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0學年度主題探索校訂課程
(二)年級下學期 「班級紀念冊」課程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班級紀念冊 | ||||||
跨域合作 | ■語文 □數學 □綜合活動 ■生活 □社會 □自然與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英語 □本土語 | 學習節數安排 | 校本課程8節 | ||||
原設計者 | 一年級老師 | 修訂者 | 蔡桂香、呂宜娟、邱孟德、葉綠薇 蘇怡如、游彩雲、邱靜萍、柯怡如 | ||||
教學者 | 二年級老師 | 適用年級 | 二年級下學期 | ||||
課程設計理念 | 回憶低年級生活,感謝讚美同學,留下感動。 | ||||||
領綱 核心素養 | 生活-E-B1 使用適切且多元的表徵符號,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人溝通,並能同理與尊重他人想法。 國-E-B1 理解與運用國語文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體察他人的感受,並給予適當的回應,以達成溝通 及互動的目標。 | ||||||
學習表現 | 生活7-I -1 以對方能理解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語文6-I -1 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標點符號。 語文6-I- 2 透過閱讀及觀察,積累寫作材料。 語文6-I -3 寫出語意完整的句子、主題明確的段落。 | 學習內容 | 生活E- B-1 使用適切且多元 的表徵符號 表達自己的想法 、與人溝通,並能同理與尊重他人想法。 語文Ac- I -1 常用標點符號。 語文Ac- I -2 簡單的基本句型。 語文Ac I 3 基本 文句的語氣與意義。 | ||||
學習目標 |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資訊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教材資源 | 2*3個人獨照、4*6相簿、4*6粉彩紙、黑色細字筆、彩色鉛筆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與學習策略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喚起回憶 | 能透過回憶,感謝同學。 | 1.回想、分享與討論: (1)透過班級活動照片,回顧一年多來與班級相處的經驗。 (2)低年級的生活回憶有哪些是你印象深刻的? (3)同學之中有哪些人是你特別想感謝的? (4)你想對班上的同學說些什麼? | 1節 | 口頭發表 | |||
能知道紀念冊的意義、內容與形式。 | 2.認識製作「班級紀念冊」的意義。 3.討論「班級紀念冊」的內容和形式。 4.蒐集班級紀念冊所需照片。 | 2節 | 聆聽 參與 | ||||
感動久久 | 透過文字與插圖完成充滿感謝、讚美與回憶的紀念冊。 | 1.製作班級紀念冊 (1)思考與分享:思考給同學的話,可以參考性格卡、上學期的讚美句子。 (2)畫出相關插圖、選擇合適的相片與裝飾。 (3)見賢思齊:優良作品分享與學習。 | 5節 | 紀念冊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0學年度主題探索校訂課程
(二)年級下學期 「模範生、孝親、禮儀楷模的選拔」課程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模範生、孝親、禮儀楷模的選拔 | ||||||
跨域合作 | □語文 □數學 □綜合活動 生活 □社會 □自然與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英語 □本土語 | 學習節數安排 | 校本課程6節 | ||||
原設計者 | 一年級老師 | 修訂者 | 蔡桂香、呂宜娟、邱孟德、葉綠薇 蘇怡如、游彩雲、邱靜萍、柯怡如 | ||||
教學者 | 二年級老師 | 適用年級 | 二年級下學期 | ||||
課程設計理念 | 模範生、孝親、禮儀楷模的選拔,討論、學習正向行為的表達方法。 | ||||||
領綱 核心素養 | 生活-E-C1 覺察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係,體會生活禮儀與團體規範的意義,學習尊重他人、愛護生活環境及關懷生命,並於生活中實踐,同時能省思自己在團體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在能力所及或與他人合作的情況下,為改善事情而努力或採取改進行動。 | ||||||
學習表現 | 生活1-I-3 省思自我成 長的歷程,體會其意義並知道自己進步的情形與努力的方向。 | 學習內容 | 生A-I-3 自我省思。 生E-I-3 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 ||||
學習目標 | 1.討論班上的孝親楷模、禮儀楷模應有的表現。 2.透過檢核表省思自己的表現,並在表格上互相推選男女候選代表。 3.觀察各楷模候選人的表現,學習正向行為的表達方法。 4.透過投票,選舉孝親楷模、禮儀楷模。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家庭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資訊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教材資源 | 模範生、孝親楷模、禮儀楷模學習單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與學習策略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各項楷模選拔 | 討論班上的模範生、孝親楷模、禮儀楷模應有的表現 透過檢核表省思自己的表現,並在表格上互相推選男女候選代表。 觀察各楷模候選人的表現,學習正向行為的表達方法。 透過投票,選舉班級模範生、禮儀楷模、孝親楷模。 | 體驗活動 1.討論「模範生」、「禮儀楷模」、「孝親楷模」的意義: (1)我們要互相學習哪些行為? (2)在學校的好行為是什麼? (3)在家的好行為是什麼? 2.討論並決定班上選「模範生」、「禮儀楷模」、「孝親楷模」的方法。 3.完成學習單。 4.完成初選候選人統計 實踐活動 1.依照程序選舉「模範生」、「禮儀楷模」、「孝親楷模」。(可分為初選、複選、決選三階段)。 2.公告當選同學。 省思活動 1.觀察與分享:哪些行為值得學習? 2.觀察與分享:哪些行為不適合當選擇的條件。 3.觀察與討論:選上與沒選上的可以有什麼樣的態度?其他同學的態度要如何比較適當? | 6節 | 討論 實作 學習單 觀察 口頭發表 |
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二年級下學期主題探究校定課程
<<模範生>>學習單年班號 姓名
一、哪些小朋友可以叫他模範生?(請打V)
□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是我的好朋友
二、模範生的好行為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越來越棒喔!
模範生的好行為 | 你的表現 |
1禮貌:服裝整齊乾淨,看見師長會問好,常說請、謝謝、對不起。 | |
2整潔:保持座位、抽屜、書包整潔,不亂丟垃圾,主動維護環境清潔。 | |
3誠實:不說謊,說到做到,做錯事能勇敢認錯並改正。 | |
4尊重:樂於接受不同的意見,並服從多數人的決定。 | |
5負責:上課專心,認真打掃,認真學習,做好師長交代的任務。 | |
6友愛:和兄弟姐妹、同學和睦相處,幫忙照顧需要幫助的同學。 | |
7服務:在校幫忙老師做事,熱心公務,同學或朋友有困難會幫助他。 | |
8公德:愛惜使用公共物品(桌椅、圖書、遊戲器材…)。 | |
9寬恕:原諒別人無心之過並給他改過的機會。 | |
10孝順:聽爸媽的話,主動做家事、自己寫好功課。 不做壞事或危險的事讓父母擔心。 | |
☆我一共得了( )個圈圈
我做得很不錯的項目有哪些?( )
我還要更努力的項目有哪些?( )
三、請推薦2位你心目中值得讓全班學習的同學(可包括自己)
班上男生我推薦【 】 因為他做到( )的好行為。 | 班上女生我推薦【 】 因為她做到( )的好行為。 |
☆爸媽鼓勵的話或家長簽名:
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二年級下學期主題探究校定課程
例<<禮儀楷模>>學習單年班號 姓名
禮儀是指一個人的生活行為規範與待人處世的準則,是個人儀表、儀容、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表現,我們要尊重他人,與人友善,遵守國民禮儀規範。
◎本校禮儀楷模的具體行為表現:
我的表現 | |
一、日常生活禮儀: | |
1常說「請、謝謝、對不起」。 | ○○○○○ |
2與別人談話親切有禮貌。 | ○○○○○ |
3衣著適當整潔。 | ○○○○○ |
4用餐細嚼慢嚥,輕聲細語。 | ○○○○○ |
二、家庭生活禮儀: | |
1早晚向家人長輩問好。 | ○○○○○ |
2出門、回家都會告訴父母。 | ○○○○○ |
3招待客人有禮貌。 | ○○○○○ |
4與兄弟姊妹相親相愛。 | ○○○○○ |
三、學校生活禮儀: | |
1對師長同學講話溫和有禮。 | ○○○○○ |
2聽從師長的指導。 | ○○○○○ |
3上課能先舉手,老師請我發表再說話。 | ○○○○○ |
4與同學和樂相處。 | ○○○○○ |
5愛惜公用物品,不亂畫桌椅。 | ○○○○○ |
6遵守學校或班級上課、活動的規定。 | ○○○○○ |
7準時上課,行走輕聲慢步。 | ○○○○○ |
◎請推薦2位值得讓全班學習的同學(可包括自己)
班上男生我推薦【 】號,因為他哪3項的行為表現很不錯: ( ) ( ) ( ) | 班上女生我推薦【 】號,因為她哪3項的行為表現很不錯: ( ) ( ) ( ) |
☆家長鼓勵的話或簽名:
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二年級下學期主題探究校定課程
<<孝親楷模>>學習單年班號 姓名
孝順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從要求自己對父母說話要笑臉相迎開始;接著,早晚要能以適當的方式表示問候;然後,體諒父母的辛苦,隨時當家人的小幫手。尊重父母,感激父母的養育;最後,知道要用努力學習等實際行為來報答父母。
◎孝順表現自評表:
孝順的好行為 | 我的表現 |
1愛護自己的身體。 | ○○○○○ |
2自動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 ○○○○○ |
3我會做家人的小幫手。 | ○○○○○ |
4我會主動做家事。 | ○○○○○ |
5對父母長輩講話口氣溫和,不讓父母擔心,也不惹父母生氣。 | ○○○○○ |
6父母身體不舒服時,會倒水給他們喝 。 | ○○○○○ |
7我在生日時,會跟父母說謝謝。 | ○○○○○ |
8友愛兄弟姐妹,有好東西會與家人分享。 | ○○○○○ |
9在校服從接受師長的教導,尊敬師長,友愛同學。 | ○○○○○ |
10待人有禮貌,言行舉止適當,不讓父母失望。 | ○○○○○ |
☆我的表現共有( )個圈
◎請推薦2位值得讓全班學習的同學(可包括自己)
班上男生我推薦【 】號,因為他哪3項的行為表現很不錯: ( ) ( ) ( ) | 班上女生我推薦【 】號,因為她哪3項的行為表現很不錯: ( ) ( ) ( ) |
☆家長鼓勵的話或簽名: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0學年度主題探索校訂課程
(二)年級下學期 「美力生活」課程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偶戲初體驗 | ||||||
跨域合作 | □語文 □數學 □綜合活動 ▉生活 □社會 □自然與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英語 □本土語 | 學習節數安排 | 校本課程4節 | ||||
原設計者 | 一年級老師 | 修訂者 | 蔡桂香、呂宜娟、邱孟德、葉綠薇 蘇怡如、游彩雲、邱靜萍、柯怡如 | ||||
教學者 | 二年級老師 | 適用年級 | 二年級 | ||||
課程設計理念 | 1.能了解台北偶戲館存在的意義。 2.能認識表演藝術之美。 3.能遵守校外教學的規則,並注意安全。 | ||||||
領綱 核心素養 | 生活-E-C1 覺察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係,體會生活禮儀與團體規範的意義,學習尊重他人、愛護生活環境及關懷生命,並於生活中實踐,同時能省思自己在團體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在能力所及或與他人合作的情況下,為改善事情而努力或採取改進行動。 生活-E-A3 藉由各種媒介,探索人、事、物的特性與關係,同時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理解道理,並能進行創作、分享及實踐。 生活-E-B3 感受與體會生活中人、事、物的真、善與美,欣賞生活中美的多元形式與表現,在創作中覺察美的元素,逐漸發展美的敏覺。 | ||||||
學習表現 | 2-I-1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3-I-1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5-I-1覺知生活中人、事、物的豐富面貌,建立初步的美感經驗。 5-I-4對生活周遭人、事、物的美有所感動,願意主動關心與親近。 6-I-3覺察生活中的規範與禮儀,探究其意義,並願意遵守。 | 學習內容 | B-I-2社會環境之美的體認。 | ||||
學習目標 | 1.瞭解社區機構或資源的功能及使用時機。 2.分享社區機構或資源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3.分享個人對社區發展歷史及特色的瞭解與感受。 4.依照規定完成學校各種戶外教學活動。 5.運用各種感官,探察自然界中各種現象,並建立情感。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資訊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教材資源 | 學習單:偶戲初體驗(由館方提供)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與學習策略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偶戲初體驗 | 瞭解社區機構或資源的功能及使用時機。 分享社區機構或資源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分享個人對社區發展歷史及特色的瞭解與感受。 依照規定完成學校各種戶外教學活動。 運用各種感官,探察自然界中各種現象,並建立情感。 | 體驗活動 1.偶戲館參觀禮儀宣導。 2.偶戲館導覽。 3.偶戲相關基本知識介紹。 4.現場傳統偶戲觀賞。 省思活動 1.參觀偶戲館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2.還有哪些東西是需要保存的? 3.我們應該如何保存這些文化的資產? 實踐活動 1.向家人朋友推廣偶戲。 2.製作手套偶或紙偶。 3.完成學習單。 | 4節 | 實際體驗 口頭報告 實作 學習單~偶戲初體驗(館方提供)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0學年度主題探索校訂課程
(二)年級下學期 「美力生活」課程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性平宣導(配合輔導室安排) | |||||
跨域合作 | □語文 □數學 □綜合活動 ▉生活 □社會 □自然與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英語 □本土語 | 學習節數安排 | 校本課程2節 | |||
原設計者 | 簡珮如老師 | 修訂者 | 蔡桂香、呂宜娟、邱孟德、葉綠薇 蘇怡如、游彩雲、邱靜萍、柯怡如 | |||
教學者 | 二年級老師 | 適用年級 | 二年級 | |||
課程設計理念 | 透過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與隱私處,能知道他人侵犯自己身體隱私時,可以拒絕的方法。並能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方法。 | |||||
領綱 核心素養 | 生活-E-A1 透過自己與外界的連結,產生自我感知並能對自己有正向的看法,進而愛惜自己,同時透過對生活事物的探索與探究,體會與感受學習的樂趣,並能主動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持續學習。 健體-E-B1 具備運用體育與健康之相關符號知能,能以同理心應用在生活中的運動、保健與人際溝通上。 | |||||
學習表現 | 生活1-I-4 珍視自己並學習照顧自己的方法,且能適切、安全的行動。 健體3b-I-2 能於引導下,表現簡易的人際溝通互動技能。 | 學習內容 | 生活D-I-1 自我與他人關係的認識。 健體Db-I-2 其危害求助方法。 | |||
學習目標 | 1.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與隱私處。 2.了解他人侵犯自己身體隱私時,可以拒絕的方法。 3.能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方法。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資訊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教材資源 | 影片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與學習策略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老師說 | 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 | 一、引起動機 玩「老師說…」認識身體部位 1.玩「老師說」暖身,老師說:「摸膝蓋。」時才能摸膝蓋,如果說摸膝蓋時摸膝蓋,即淘汰出局。例:摸膝蓋、摸屁股、雙手抱胸、摸頭、摸腳…等身體部位。 2.詢問剛剛活動的那些地方,是不願意他人碰觸的?學生回答:「胸部、屁股…等」。 3.老師:「因為這些部位被碰觸到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 2節 | 實作 口頭發表 | ||
我是身體好主人 | 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與隱私處。 能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身體自主權 | 二、主要活動 1.觀賞宣導影片「嘟嘟生氣了!」 師:「這裡有影片的情境狀況劇,我們來看看,等一下回答問題。」 (1)劇中的「嘟嘟」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什麼事?為何不開心? (2)什麼是「隱私處」?「隱私處是那些地方?」 ◆人的身體穿上衣服,遮蓋住的部位叫做隱私處,特別是胸部、屁股、兩腿之間的部位。 (3)老師以有獎徵答方式詢問,個別發表兩性的隱私處及不同在那裡,並強調隱私處不應該被看、觸摸的理由及重要性。 (4)給予小朋友尊重他人隱私的習慣,並做自己身體的主人。 2.播放宣導影片「做自己身體的主人」。 (1)由大家的分享可以知道,大家都可以分得出來自己身體有哪些地方可以被觸碰,哪些不行,而我們也有權利拒絕別人對我們的觸碰,如果讓你感覺到不舒服的,我們都有權利去拒絕。 ◆練習拒絕他人不舒服的動作 。「對不起!我不喜歡你碰我。」 3.觀賞宣導影片「什麼是危險?」 (1)劇中「嘟嘟」在公園裡碰到了什麼事? (2)「嘟嘟」在公園裡碰到的事為什麼危險? (3)「嘟嘟」怎麼做? (4)老師總結讓學生辨識,危險在哪裡?有哪些是危險的地方?提高警覺,遠離危險。 | 實作 口頭發表 | |||
人我之間 | 能尊重他人,與他人和諧相處 | 三、綜合活動 1.統整今天宣講的重點。 2.邀請小朋友做「不可以」宣示。師:其他人摸你屁股,學生大聲說:「不可以!」並以手勢在胸前畫叉表示。胸部、隱私處…等,做一拒絕宣示的活動。 3.肯定學生的專心聆聽及用心參與,給自己一個愛的鼓勵作結。 | 實作 口頭發表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0學年度主題探索校訂課程
(二)年級下學期 「走進臺北城」課程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臺北城的休閒活動 | |||||
跨域合作 | ▉語文 □數學 □綜合活動 ▉生活 □社會 □自然與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英語 □本土語 | 學習節數安排 | 校本課程4節 | |||
原設計者 | 一年級老師 | 修訂者 | 蔡桂香、呂宜娟、邱孟德、葉綠薇 蘇怡如、游彩雲、邱靜萍、柯怡如 | |||
教學者 | 二年級老師 | 適用年級 | 二年級下學期 | |||
課程設計理念 | 透過藝術欣賞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臺北古城及周邊的藝術休閒活動,及其對人們生活的意義價值。 | |||||
領綱 核心素養 | 國-E-B3 運用多重感官感受文藝之美,體驗生活中的美感事物,並發展藝文創作與欣賞的基本素養。 生活-E-B3 感受與體會生活中人、事、物的真、善與美,欣賞生活中美的多元形式與表現,在創作中覺察美的元素,逐漸發展美的敏覺。 | |||||
學習表現 | 國 1-Ⅰ-3 能理解話語、詩歌、故事的訊息,有適切的表情跟肢體語言。 6-I-2 透過閱讀及觀察,積累寫作材料。 生活 2-I-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5-I-3 理解與欣賞美的多元形式與異同。 | 學習內容 | 國 Bb-I-3 對物或自然的感受。 Ca-I-1 各類文本中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文化內涵。 生活 B-I-2 社會環境之美的體認。 | |||
學習目標 | 1.知道參訪前應做的準備工作,及應遵守的禮貌規則。(知識方法) 2.選出有興趣參觀的機構,並主動完成參訪前的準備工作。(意願態度) 3.選擇適合的方式(學習單、圖畫日記、畫圖、心智圖、索取簡介…)記錄見聞。(應用實踐)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資訊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教材資源 | 文教機構提供的藝文導覽資料、自編、校內藝文活動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與學習策略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禮貌小尖兵 | 能知道參訪前應做的準備工作、遵守的禮貌規則。 | 1.討論與計畫:從簡報介紹討論參訪前應做的計畫準備工作。 2.討論參訪時應遵守的禮貌。 | 1節 | 討論實作 | ||
穿越時空看戲「趣」 | 能認識參觀的機構,並主動完成參訪前的準備工作。 | 1.思考、發表:討論藝術活動對人們生活的意義價值。 2.引導學生認識台北古城及周邊的藝術休閒活動(偶戲…) (台北市育藝深遠活動)或台北城內唯一小學的藝術慶典活動(藝術季)。 3.綜合考量各班現況及機構提供參觀可能性等諸多因素,選出實地參觀或參與活動的地點、主題及方式。 | 2節 | 口頭發表 實作 | ||
心靈交流 | 能用適合的方式記錄見聞。 | 用適合的方式(學習單、圖畫日記、畫圖、心智圖、索取簡介…)記錄見聞,並進行經驗分享。(應用實踐) | 1節 | 實作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0學年度主題探索校訂課程
(二)年級下學期 「讓幸福永續」課程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讓幸福永續 | ||||||
跨域合作 | □語文 ▉數學 ▉綜合活動 ▉生活 □社會 □自然與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英語 □本土語 | 學習節數安排 | 校本課程7節 | ||||
原設計者 | 一年級老師 | 修訂者 | 蔡桂香、呂宜娟、邱孟德、葉綠薇 蘇怡如、游彩雲、邱靜萍、柯怡如 | ||||
教學者 | 二年級老師 | 適用年級 | 二年級 | ||||
課程設計理念 | 本課程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強調學生生活的實踐,著重外在的體驗學習與內在的省思分享的課程設計,幫助學生增進自我的認識與了解, | ||||||
領綱 核心素養 | 生活-E-A2 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並理解探究後所獲得的道理,增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E-C1 覺察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係,體會生活禮儀與團體規範的意義,學習尊重他人、愛護生活環境及關懷生命,並於生活中實踐,同時能省思自己在團體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在能力所及或與他人合作的情況下,為改善事情而努力或採取改進行動。 數-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生活-E-C3 欣賞周遭不同族群與文化內涵的異同,體驗與覺察生活中全球關連的現象。 | ||||||
學習表現 | (生活) 1-I-1探索並分享對自己及相關人、事、物的感受與想法。 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3-I-1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6-I-2體會自己分內該做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身體力行。 6-I-3覺察生活中的規範與禮儀,探究其意義,並願意遵守。 7-I-4能為共同的目標訂定規則或方法,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7-I-5透過一起工作的過程,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數學) 數學n-I-3 應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或估算於日常應用解題。 | 學習內容 | (生活) A-I-3自我省思。 D-I-3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D-I-4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E-I-4感謝的表達與服務工作的實踐。 F-I-1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F-I-2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F-I-4對自己做事方法或策略的省思與改善。 (數學) N-1-4 解題: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以操作活動為主。數錢、換錢、找錢。 | ||||
學習目標 |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資訊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教材資源 | 補充資料:動物的母愛行為、網路資源:各國的母親節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與學習策略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母愛的偉大 | 能體會母親懷孕的辛苦。 能反思母親對家庭的付出。 | 體驗活動
省思活動
(1)媽媽從小對你的照顧有哪些? (2)媽媽每天的工作有哪些? (3)你生病時,媽媽如何照顧你? (4)如果媽媽請一天假,不當媽媽了,家裡會變成怎樣?
實踐活動
運算思維:問題分解(化整為零)、演算法(按部就班) | 3節 | 實際體驗 口頭發表 網路資源 計畫 實作 | |||
讓愛傳出去 | 針對家中多餘的物品,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能配合跳蚤市場的活動收集物品。 | 體驗活動
省思活動
(2)有哪些東西是適合拿來交換的? (3)可以怎麼處理這些物品?(鼓勵修復、改製再用、思考多元用法,以避免浪費)
實踐活動
運算思維:問題分解(化整為零)、演算法(按部就班) | 1節 | 口頭發表 口頭報告 通知單 實作 | |||
能依據分工計畫,完成自己的工作。 能有計畫性的購買物品。 | 體驗活動
(1)分享商店擺放商品的方式 (2)分組討論跳蚤市場攤位上擺放商品的方式。(可以依價位、種類、品牌……)
(1)每生帶1000元(錢幣附件)來購買跳蚤市場中的各式商品。
(1)利用自己所準備的傳單、叫賣口號等等招攬客人的光臨。 (2)學生分組輪流擔任老闆,並利用時間至攤位採購自己想要的東西。
(1)恢復場地,進行收拾清理的工作。 (2)依照分工時決定,每個人負責自己的部分,完成收拾整理的恢復工作。 省思活動
運算思維:問題分解(化整為零)、演算法(按部就班) | 3節 | 分組討論 實作 口頭分享 實作 經驗分享 |
補充資料~大自然的母愛
※袋鼠:
小袋鼠出生時,許多部分都還未生長完全,手腳都還只是一些小肉芽而已,所以牠仍必須待在袋鼠媽媽的前袋中。牠出生後會進入袋鼠媽媽的袋子裡,緊貼在母親的乳頭終日吸取母奶,母奶中有許多抗體有助袋鼠寶寶抵抗許多疾病,增強免疫力。約七個月左右,袋鼠寶寶才會爬出媽媽的袋子,但此時牠還是會不時鑽進媽媽的袋子裡去吸奶,甚至整個鑽進袋子裡去休息;在這段期間裡,袋鼠媽媽需消耗的體力十分多,既要哺乳,還要抱著日益長大的袋鼠寶寶,十分辛苦。
※黑猩猩:
靈長類的黑猩猩,母愛的方式和人類非常相似。黑猩猩對剛出生的小猩猩總是片刻不離的保護著,深怕牠有危險。而且黑猩猩媽媽就像人類母親一樣無微不至的照顧小猩猩的生活起居,舉凡梳頭、打扮、抓蝨子…都是由母猩猩打理,有時小猩猩也會像無理取鬧的小孩子一樣對母猩猩發脾氣,但是母猩猩一點也不以為意,對待小猩猩則是一點脾氣也沒有。
※鯨魚:
母鯨對還在哺育的小鯨魚總是保護有加,母鯨會用胸鰭將小鯨魚抱在自己的胸前,日夜都會和小鯨魚依偎在一起,直到牠可以單獨行動,即使小鯨魚長大可以自行獵食了,母鯨還是會不放心的尾隨其後。
※烏賊:
公烏賊和母烏賊都為生育下一代而要付出許多代價。公烏賊在交配時會將精子排到母烏賊的身上,此時公烏賊全身已耗盡體力,所以一天後就會死掉。母烏賊受精以後會在岩縫、海草中等地方產下約六百多顆的卵,為了保護烏賊卵不要被其他的魚類吃掉,母烏賊必須找尋許多隱密、安全的地方產卵,也由於須這麼辛苦的找尋地方,母烏賊將卵安排好地方後,牠也會因為體力耗損嚴重,很快的也會死亡。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0學年度主題探索校訂課程
(二)年級下學期 「生命奇蹟」課程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生命奇蹟 | ||||||
跨域合作 | ■語文 □數學 □綜合活動 ■生活 □社會 □自然與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英語 □本土語 | 學習節數安排 | 校本課程6節 | ||||
原設計者 | 一年級老師 | 修訂者 | 蔡桂香、呂宜娟、邱孟德、葉綠薇 蘇怡如、游彩雲、邱靜萍、柯怡如 | ||||
教學者 | 二年級老師 | 適用年級 | 二年級 | ||||
課程設計理念 | 本課程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學生生活的實踐,著重外在的體驗學習與內在的省思分享的課程設計,幫助學生增進自我的認識與了解,強化人格與品德的養成,培養人文的關懷與情操,並統整領域學習課程,使學生在體驗與省思間,培養愛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懷。 | ||||||
領綱 核心素養 | 生活-E-A1透過自己與外界的連結,產生自我感知並能對自己有正向的看法,進而愛 惜自己,同時透過對生活事物的探索與探究,體會與感受學習的樂趣,並能主動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持續學習。 生活-E-C1覺察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係,體會生活禮儀與團體規範的意義,學習尊重他人、愛護生活環境及關懷生命,並於生活中實踐,同時能省思自己在團體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在能力所及或與他人合作的情況下,為改善事情而努力或採取改進行動。 生活-E-C2覺察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表現可能對他人和環境有所影響,用合宜的方式與 人友善互動,願意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展現尊重、溝通以及合作的技巧。 國-E-A2透過國語文學習,掌握文本要旨、發展學習及解決問題策略、初探邏輯思維,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國-E-C1閱讀各類文本,從中培養是非判斷的能力,以了解自己與所 處社會的關係,培養同理心與責任感,關懷自然生態與增進公民意識。 | ||||||
學習表現 | 生活課程 1-I-4珍視自己並學習照顧自己的方法,且能適切、安全的行動。 2-I-3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6-I-5覺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進而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尊重生命。 語文領域 1-Ⅰ-3能理解話語、詩歌、故事的訊息,有適切的表情跟肢體語言。 5-Ⅰ-6利用圖像、故事結構等策略,協助文本的理解與內容重述。 | 學習內容 | 生活課程 A-I-1生命成長現象的認識。 B-I-3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D-I-1自我與他人關係的認識。 F-I-2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語文領域 Bb-I-3對物或自然的感受。 | ||||
學習目標 | 1.能體會並分享對生命降臨的感受。 2.能了解人與自然環境中動物、植物的依存關係。 3.能珍惜自然資源、愛護環境,並尊重生命。 4.能利用各種思考方法完成影片概念圖。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資訊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教材資源 | 「返家十萬里」、「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狐狸與我」三部影片資源、學習單:影片概念圖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與學習策略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為生命負責 | 能體會並分享對生命降臨的感受。 能了解人與自然環境中動物、植物的依存關係。 能珍惜自然資源、愛護環境,並尊重生命。 能利用各種思考方法完成影片概念圖。 | 1.仔細觀賞影片,並參與討論及回答影片相關問題。 2.說出你的想法,並從影片中找出支持你的想法的內容。
☆返家十萬里
☆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
☆狐狸與我 3.利用曼陀羅思考法(九宮格法)、魚骨圖、心智圖法、5W1H……等思考方法完成影片概念圖學習單。 | 6節 | 影片觀賞 討論 口頭發表 影片概念圖學習單 |
110學年度主題探究校訂課程二年級下學期主題探究校定課程
生命奇蹟為生命負責學習單
影片概念構圖
二年班號姓名:
●使用曼陀羅思考法(九宮格法)、魚骨圖、心智圖法、5W1H……等畫出影片概念圖。
●你對影片中哪一句對白或哪一幕場景最有印象,或是感觸最深?請寫下來或畫下來。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0學年度主題探索校訂課程
(二)年級下學期 「跳繩比賽」課程 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跳繩比賽 | ||||||||||||
跨域合作 | □語文 □數學 □綜合活動 □生活 □社會 □自然與科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英語 □本土語 | 學習節數安排 | 校本課程3節 | ||||||||||
原設計者 | 一年級老師 | 修訂者 | 蔡桂香、呂宜娟、邱孟德、葉綠薇 蘇怡如、游彩雲、邱靜萍、柯怡如 | ||||||||||
教學者 | 二年級老師 | 適用年級 | 二年級 | ||||||||||
課程設計理念 | 本課程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強調學生生活的實踐,著重外在的體驗學習與內在的省思分享的課程設計,幫助學生增進自我的認識與了解。 配合學務處推動的各學年班際體育競賽設計,希望孩童能養成樂於運動的好習慣,並能自主規劃練習時間。 | ||||||||||||
領綱 核心素養 | 健體-E-A2 具備探索身體活動與健康生活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中運動與健康的問題。 健體-E-A3 具備擬定基本的運動與保健計畫及實作能力,並以創新思考方式,因應日常生活情境。 健體-E-C2 具備同理他人感受,在體育活動和健康生活中樂於與人互動、公平競爭,並與團隊成員合作,促進身心健康。 生活-E-A1 透過自己與外界的連結,產生自我感知並能對自己有正向的看法,進而愛惜自己,同時透過對生活事物的探索與探究,體會與感受學習的樂趣,並能主動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持續學習。 | ||||||||||||
學習表現 |
| 學習內容 | (健體) Cb-Ⅰ-2班級體育活動。 (生活) F-I-3時間分配及做事程序的規劃練習。 | ||||||||||
學習目標 |
| ||||||||||||
融入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能源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資訊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教材資源 | 跳繩 | ||||||||||||
活動名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任務與學習策略說明) | 教學時間 | 評量方法/工具 | |||||||||
我是跳繩高手 | 能擬訂自己的跳繩練習計畫。 能依據練習計畫進行練習。 能記錄跳繩練習情形。 比賽時,能盡全力爭取榮譽。 能分享練習與比賽的心得。 | 1.針對學務處體育組所舉辦的跳繩比賽擬定課餘練習計畫並實踐。 2.依據學務處規畫的辦法進行跳繩比賽。例如: 3.進行比賽後的檢討:根據比賽狀況,對照練習計畫執行紀錄,分享練習心得及比賽後的收穫。 | 3節 | 口頭發表 計畫 實作 記錄 實作 口頭發表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0學年度第一學期主題探究
二年級學生基本課程評量項目及評量規準對照表
教學者:二年級團隊
評量項目 | 評量規準 | 評量方式 |
能尊重自己與他人,並展現參與團體合作的態度。 | 1.能尊重每個人發表意見的權利。 | 討論、表演、發表、報告、分享、學習態度 |
2.能傾聽並尊重小組成員的想法與感受。 | ||
3.能遵守活動中的各項分工,負責完成分內工作。 | ||
4.能體會團隊合作的樂趣。 | ||
能了解團體活動並實際參與。 | 1.能了解團體活動的特色。 | 討論、發表、報告、分享、學習態度 |
2.能實際參與團體活動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110學年度第二學期主題探究
二年級學生基本課程評量項目及評量規準對照表
教學者:二年級團隊
評量項目 | 評量規準 | 評量方式 |
能尊重自己與他人,並展現參與團體合作的態度。 | 1.能尊重每個人發表意見的權利。 | 討論、表演、發表、報告、分享、學習態度 |
2.能傾聽並尊重小組成員的想法與感受。 | ||
3.能遵守活動中的各項分工,負責完成分內工作。 | ||
4.能體會團隊合作的樂趣。 | ||
能了解團體活動並實際參與。 | 1.能了解團體活動的特色。 | 討論、發表、報告、分享、學習態度 |
2.能實際參與團體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