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內容說明
(一) 設計理念:
「孩子說在學校都沒有人要跟他玩!」「孩子到公園怎麼就是看同儕玩,自己都不玩!」
「孩子都只黏我,要我陪才要過去和小朋友互動!」許多父母提到,擔心孩子人際關係的問
題,本來以為等小孩上學,互動與社交情況就會改善,但事實並非如此。縱使已經上了小學
一、二年級,孩子仍然喊「沒人跟我玩」,或者常常跟同儕起衝突……(天才領袖,2020)
確實,孩子脫離了嬰兒期時時需要父母親照顧的襁褓階段,進入幼稚園、國小,邁入兒童
期後,無論在學校、安親班、假日時光……隨時都要與同儕互動交流,然而每位兒童的人格發
展和個性都不同,「人際關係」便是孩子每天都要面對的課題與挑戰,也是師長們經常要處理的
事情。親子天下(2021)進行了「2021 社群世代心理安全感萬人調查」,針對小學三年級到國
中九年級調查,發現學校若有良好人際連結,心理復原力較強,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在學校遇
到困難或沮喪時,但是有友善可幫忙的同學或老師,有八成左右的人表示自己可以很快復原;
相較於沒有友善可幫忙的同學或老師的孩子,挫折能很快復原的比率僅為五成左右。孩子進入
兒童期遇到生活的大小事,人際關係猶如雙面刃,良好的關係能成為大小事乃至情緒的解方;
未和同儕建立好關係,則在生活中形成另一煩惱,乃至壓力感的產生。
回到開頭「在學校都沒有人要跟我玩!」探其背後因素,是不是自己不知道如何開口邀請
同學?是不是平常總愛自顧自的說話(自我中心),忽略了聽聽別人在說些什麼?是不是一起玩遇
到不如意的事,總覺得同學是故意針對自己,生了悶氣或發生衝突後而不知如何好好說?是不
是覺得每次跟同學玩,同學一直撞我讓我很不舒服?透過本單元的課程引導,三年級孩子學習
「溝通態度和技巧」,理解「有效溝通」對於開展與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過程,是重要的事。
期待孩子透過體驗活動、角色扮演等方式學習適切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並藉由學習
單的紀錄來了解自己的溝通方式,省思自己的溝通態度與技巧,展現合宜的溝通方式來處理人
際問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課程中教師亦能延伸人際溝通的想法,邀請同學思考與他人互
動時肢體碰觸導致身體或心裡不悅的情況,探討身體隱私權,作為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之融入。
(二) 單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