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部訂課程
四年級 綜合 課程架構及進度表
◎第一學期課程安排(20節)
教學週次 | 主題名稱 | 活動名稱 | 融入議題 |
【1-2】第3週 【1-1】第7~8週 【1-1】第14~16週 | 一、班級大挑戰12 | 【1-1】班級任務:校慶表演活動10 【1-2】防災演練2 | 【1-2】 【品德教育】 【環境教育】 【1-1】 【品德教育】 【人權教育】 |
【2-2】第1~2週 【2-1】第9~13週 | 二、美好的旅行14 | 【2-1】班級任務:參觀兒童新樂園10 【2-2】班級任務:文化美食博覽會4 | 【2-2】 【品德教育】 【2-1】 【品德教育】 【人權教育】 【戶外教育】 |
【3-1】第4~5週 【3-3】第6週 【3-2】第17~20週 | 三、海洋行動力14 | 【3-1】閱讀海洋書籍、查詢資料、了解海洋問題4 【3-2】設計海洋友善行動、實地執行並分享(我思)10 【3-3】參與學校、家長或社區資源回收並分享心得2 | 【3-1】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3-3】 【環境教育】 【3-2】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
◎第二學期課程安排(20節)
教學週次 | 主題名稱 | 活動名稱 | 融入議題 |
【1-1】第1~4週 【1-2】第5~9週 | 一、更好的自己18 | 【1-1】自主挑戰計畫8 【1-2】成長回憶錄(我思)10 | 【1-1】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家庭教育】 【1-2】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家庭教育】 【品德教育】 |
【2-1】第10~11週 【2-2】第12~14週 | 二、工作大未來10 | 【2-1】訪問家人的工作4 【2-2】了解我想從事的工作6 | 【2-1】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家庭教育】 |
【3-1】第15~17週 【3-2】第18~20週 | 三、危機的處理12 | 【3-1】認識情緒EQ課6 【3-2】生活危機新聞剪報並分享6 | 【3-1】 【人權教育】 【品德教育】 【家庭教育】 【3-2】 【環境教育】 【安全教育】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部定課程
第一學期 綜合領域課程計畫
◎年級:四年級 ◎版本:自編版
◎原設計者:歷屆中年級導師
◎逐年修訂者:
◎教學者:
領綱核 心素養 | 綜-E-B3 覺察生活美感的多樣性,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驗,增進生活的豐富性與創意表現。 綜-E-C1 關懷生態環境與周遭人事物,體驗服務歷程與樂趣,理解並遵守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 綜-E-C2 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學習尊重他人,增進人際關係,與團隊成員合作達成團體目標。 綜-E-C3 體驗與欣賞在地文化,尊重關懷不同族群,理解並包容文化的多元性。 | |||||
學習表現 | 2b-II-1體會團隊合作的意義,並能關懷團隊的成員。 2b-II-2參加團體活動,遵守紀律、重視榮譽感,並展現負責的態度。 2c-II-1蒐集與整理各類資源,處理個人日常生活問題。 2d-II-2分享自己運用創意解決生活問題的經驗與觀察。 3a-II-1 覺察生活中潛藏危機的情境,提出並演練減低或避免危險的方法。 3b-II-1 參與學校或社區服務學習,並分享心得。 3c-II-1 參與文化活動,體會文化與生活的關係,並認同與肯定 3d-II-1覺察生活中環境的問題,探討並執行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 學習內容 | Bb-II-1團隊合作的意義與重要性。 Bb-II-2關懷團隊成員的行動。 Bb-II-3團體活動的參與態度。 Bc-II-1各類資源的認識與彙整。 Bc-II-2個人日常生活問題所需的資源。 Bc-II-3運用資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行動。 Bd-II-1生活美感的普遍性與多樣性。 Bd-II-2生活美感的體察與感知。 Bd-II-3生活問題的創意解決。 Ca-II-1生活周遭潛藏危機的情境。 Ca-II-2生活周遭危機情境的辨識方法。 Ca-II-3 生活周遭潛藏危機的處理與演練。 Cb-II-1服務對象的了解與適切服務。 Cb-II-2服務行動的參與與分享。 Cd-II-1生活中環境問題的覺察。 Cd-II-2環境友善的行動與分享。 Cc-II-1 文化活動的參與。 Cc-II-2 文化與生活的關係及省思。 Cc-II-3 對自己文化的認同與肯定。 Cd-II-1生活中環境問題的覺察。 Cd-II-2環境友善的行動與分享。 | |||
學習目標 |
| |||||
融入 議題 |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國防教育 *□資訊教育(□資訊素養與倫理 □行動學習 □新興科技) □科技教育 □能源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議題實質內涵 | 人 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環E11認識臺灣曾經發生的重大災害。 環 E16 了解物質循環與資源回收利用的原理。 海 E7 閱讀、分享及創作與海洋有關的故事。 海 E9 透過肢體、聲音、圖像及道具等,進行以海洋為主題之藝術表現。 海 E11 認識海洋生物與生態。 海 E16 認識家鄉的水域或海洋的汙染、過漁等環境問題。 品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戶 E1 善用五官感知環境,分別培養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的感受能力。 | |||||
學習目標 | 教材重點 | 學習活動 (含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與融入議題說明) | 多元評量 | |||
能遵守團體紀律並展現負責的態度。 |
| <班級大挑戰> 共12節 任務一:校慶體育發表會【10節】
任務二:防災演練【2節】
|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 |||
能參與班級活動,體會文化與生活的關係。 |
| <美好的旅行> 共14節 任務一:參觀兒童新樂園【10節】
任務二:文化美食博覽會【4節】
|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學習單 | |||
能覺察生活中環境的問題,探討並執行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
| <海洋行動力> 共14節 任務一:閱讀海洋【4節】
任務二:海洋行動劇【8節】
任務三:回收大百科【2節】
https://recycle.rethinktw.org/
|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學習單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部定課程
第一學期綜合領域評量項目及評量規準對照表
◎年級:四年級 ◎版本:自編版
◎教學者: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蘇瑪莉、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評量項目 | 評量規準 | 評量方式 |
能遵守團體紀律並展現負責的態度。 |
|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
能參與班級活動,體會文化與生活的關係。 |
|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
能覺察生活中環境的問題,探討並執行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
|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部定課程
第二學期 綜合領域課程計畫
◎年級:四年級 ◎版本:自編版
◎原設計者:歷屆中年級導師、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林倩瑛、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逐年修訂者: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林倩瑛、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教學者: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蘇瑪莉、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領綱核 心素養 | 綜-E-A1 認識個人特質,初探生涯發展,覺察生命變化歷程,激發潛能,促進身心健全發展。 綜-E-A3 規劃、執行學習及生活計畫,運用資源或策略,預防危機、保護自己,並以創新思考方式,因應日常生活情境。 綜-E-B1 覺察自己的人際溝通方式,學習合宜的互動與溝通技巧,培養同理心,並應用於日常生活。 綜-E-B3 覺察生活美感的多樣性,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驗,增進生活的豐富性與創意表現。 | ||
學習表現 | 1a-II-1 展現自己能力、興趣與長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b-II-1 選擇合宜的學習方法,落實學習行動。 1c-II-1 覺察工作的意義與重要性。 1d-II-1 覺察情緒的變化,培養正向思考的態度。 2c-II-1 蒐集與整理各類資源,處理個人日常生活問題。 2d-II-1體察並感知生活中美感的普遍性與多樣性。 2d-II-2分享自己運用創意解決生活問題的經驗與觀察。 3a-II-1 覺察生活中潛藏危機的情境,提出並演練減低或避免危險的方法。 | 學習內容 | Aa-II-1 自己能做的事。 Aa-II-2 自己感興趣的人、事、物。 Aa-II-3 自我探索的想法與感受。 Ab-II-1 有效的學習方法。 Ab-II-2 學習行動。 Ac-II-1工作的意義。 Ac-II-2各種工作的甘苦。 Ac-II-3各行業對社會的貢獻。 Ad-II-1情緒的辨識與調適。 Ad-II-2正向思考的策略。 Bc-II-1各類資源的認識與彙整。 Bc-II-2個人日常生活問題所需的資源。 Bc-II-3 運用資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行動。 Bd-II-1 生活美感的普遍性與多樣性。 Bd-II-2生活美感的體察與感知。 Bd-II-3 生活問題的創意解決。 Ca-II-1生活周遭潛藏危機的情境。 Ca-II-2生活周遭危機情境的辨識方法。 Ca-II-3生活周遭潛藏危機的處理與演練。 |
學習目標 |
| ||
融入 議題 *必選 |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國防教育 *□資訊教育(□資訊素養與倫理 □行動學習 □新興科技) □科技教育 □能源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 ||
議題實質內涵 | 性E3覺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了解家庭、學校與職業的分工,不應受性別的限制。 性E8了解不同性別者的成就與貢獻。 人E3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人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環E11認識臺灣曾經發生的重大災害。 家E4覺察個人情緒並適切表達,與家人及同儕適切互動。 家E7表達對家庭成員的關心與情感。 品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安E4探討日常生活應該注意的安全。 安E5了解日常生活危害安全的事件。 |
學習目標 | 教材重點 | 學習活動 (含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與融入議題說明) | 多元評量 |
能蒐集與整理各類資源,處理個人日常生活問題。 |
| <更好的自己> 共18節 任務一:自主挑戰計畫【8節】
任務二:成長回憶錄【10節】
|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
能覺察工作的意義與重要性。 |
| <工作大未來> 共10節 任務一:訪問家人的工作【4節】
任務二:我未來想從事的工作【6節】
|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
能覺察生活危機,並實地演練降低危險的方法。 |
| <危機的處理> 共12節 任務一:EQ學園【6節】 採用EQ學園 ④ 超人氣養成班套書,單元如下: 第1課 情緒想法對對碰
第2課 情緒想法彈彈樂
第3課 情緒樂觀向前行
第4課 人際病毒特搜隊
第5課 人際病毒防治法
第6課 人際勇者大聯盟
任務二:生命保護傘【6節】
|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部定課程
第二學期綜合領域評量項目及評量規準對照表
◎年級:四年級 ◎版本:自編版
◎教學者: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蘇瑪莉、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評量項目 | 評量規準 | 評量方式 |
能蒐集與整理各類資源,處理個人日常生活問題。 |
|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
能覺察工作的意義與重要性。 |
|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
能覺察生活危機,並實地演練降低危險的方法。 |
|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