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小四年級綜合課程架構

格式
docx
大小
50.56 KB
頁數
13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5-06-27,离现在 0 11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部訂課程

四年級 綜合 課程架構及進度表


第一學期課程安排(20)

教學週次

主題名稱

活動名稱

融入議題

1-2】第3


1-1】第78


1-1】第1416


一、班級大挑戰12


1-1】班級任務:校慶表演活動10


1-2】防災演練2


1-2

【品德教育】

【環境教育】

1-1

【品德教育】

【人權教育】


2-2】第12


2-1】第913

二、美好的旅行14

2-1】班級任務:參觀兒童新樂園10


2-2】班級任務:文化美食博覽會4


2-2

【品德教育】

2-1

【品德教育】

【人權教育】

【戶外教育】


3-1】第45


3-3】第6


3-2】第1720


三、海洋行動力14


3-1】閱讀海洋書籍、查詢資料、了解海洋問題4


3-2】設計海洋友善行動、實地執行並分享(我思)10


3-3】參與學校、家長或社區資源回收並分享心得2



3-1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3-3

【環境教育】

3-2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第二學期課程安排(20)

教學週次

主題名稱

活動名稱

融入議題

1-1】第14


1-2】第59

一、更好的自己18


1-1】自主挑戰計畫8


1-2】成長回憶錄(我思)10


1-1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家庭教育】

1-2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家庭教育】

【品德教育】

2-1】第1011


2-2】第1214


二、工作大未來10


2-1】訪問家人的工作4


2-2】了解我想從事的工作6


2-1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家庭教育】

3-1】第1517


3-2】第1820

三、危機的處理12


3-1】認識情緒EQ6


3-2】生活危機新聞剪報並分享6

3-1

【人權教育】

【品德教育】

【家庭教育】

3-2

【環境教育】

【安全教育】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部定課程

第一學期 綜合領域課程計畫

年級:四年級 ◎版本:自編版

原設計者:歷屆中年級導師

逐年修訂者:

教學者:

領綱核

心素養

-E-B3 覺察生活美感的多樣性,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驗,增進生活的豐富性與創意表現。

-E-C1 關懷生態環境與周遭人事物,體驗服務歷程與樂趣,理解並遵守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

-E-C2 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學習尊重他人,增進人際關係,與團隊成員合作達成團體目標。

-E-C3 體驗與欣賞在地文化,尊重關懷不同族群,理解並包容文化的多元性。

學習表現

2b-II-1體會團隊合作的意義,並能關懷團隊的成員。

2b-II-2參加團體活動,遵守紀律、重視榮譽感,並展現負責的態度。

2c-II-1蒐集與整理各類資源,處理個人日常生活問題。

2d-II-2分享自己運用創意解決生活問題的經驗與觀察。

3a-II-1 覺察生活中潛藏危機的情境,提出並演練減低或避免危險的方法。

3b-II-1 參與學校或社區服務學習,並分享心得。

3c-II-1 參與文化活動,體會文化與生活的關係,並認同與肯定

3d-II-1覺察生活中環境的問題,探討並執行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學習內容

Bb-II-1團隊合作的意義與重要性。

Bb-II-2關懷團隊成員的行動。

Bb-II-3團體活動的參與態度。

Bc-II-1各類資源的認識與彙整。

Bc-II-2個人日常生活問題所需的資源。

Bc-II-3運用資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行動。

Bd-II-1生活美感的普遍性與多樣性。

Bd-II-2生活美感的體察與感知。

Bd-II-3生活問題的創意解決。

Ca-II-1生活周遭潛藏危機的情境。

Ca-II-2生活周遭危機情境的辨識方法。

Ca-II-3 生活周遭潛藏危機的處理與演練。

Cb-II-1服務對象的了解與適切服務。

Cb-II-2服務行動的參與與分享。

Cd-II-1生活中環境問題的覺察。

Cd-II-2環境友善的行動與分享。

Cc-II-1 文化活動的參與。

Cc-II-2 文化與生活的關係及省思。

Cc-II-3 對自己文化的認同與肯定。

Cd-II-1生活中環境問題的覺察。

Cd-II-2環境友善的行動與分享。

學習目標

  1. 能遵守團體紀律並展現負責的態度。

  2. 能參與班級活動,體會文化與生活的關係。

  3. 能覺察生活中環境的問題,探討並執行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融入

議題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國防教育 *□資訊教育(□資訊素養與倫理 □行動學習 □新興科技)

科技教育 □能源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議題實質內涵

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E11認識臺灣曾經發生的重大災害。

E16 了解物質循環與資源回收利用的原理。

E7 閱讀、分享及創作與海洋有關的故事。

E9 透過肢體、聲音、圖像及道具等,進行以海洋為主題之藝術表現。

E11 認識海洋生物與生態。

E16 認識家鄉的水域或海洋的汙染、過漁等環境問題。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E1 善用五官感知環境,分別培養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的感受能力。

學習目標

教材重點

學習活動

(含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與融入議題說明)

多元評量

能遵守團體紀律並展現負責的態度。

  • 能學習自我管理,遵守團體規範。

  • 能貢獻自己的專長與人合作,完成團隊任務。

  • 能關懷同學,協助同學完成團隊任務。


<班級大挑戰> 12


任務一:校慶體育發表會【10節】

  1. 校慶表演內容為舞蹈表演,視實際資源及學生能力擇一加強指導。

  2. 利用晨光、中午或課餘時間,負責的教師指導各班種子學生學習基本動作。

  3. 各班種子學生帶領同學於各班教室,進行基本動作的練習與加強。

  4. 全學年利用共同時間,進行共同練習。

  5. 班級內分享回饋與省思討論,請學生自評、互評,分享「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的經驗。

任務二:防災演練【2節】

  1.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臺灣常面臨的天然災害,了解成因及應對的方法。

  2.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學校防災演練的內容及方式,提出具體的行為準則,實際參與後自我省思並分享。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能參與班級活動,體會文化與生活的關係。

  • 能參與班級校外教學活動。

  • 能製作一道餐點,與同學分享製作過程。

  • 能說出餐點的文化意義及對生活的影響、關連。


<美好的旅行> 14


任務一:參觀兒童新樂園【10節】

  1. 班級內進行兒童新樂園校外教學行前說明,了解這次活動的意義與目的。

  2. 學生分組並完成組內分工,實際參觀後完成學習單。

  3. 班級內分享美好的回憶。


任務二:文化美食博覽會【4節】

  1. 教師舉例說明,引導學生認識不同文化的美食特色。

  2. 每位學生選擇一種文化美食,於家人的陪同下在家實作,並完成學習單,介紹其食材、所屬的文化特色、烹飪步驟、個人心得。

  3. 教師將學習單布置於教室,互相欣賞,或可約定時間將製作的餐點帶來學習與同學分享,完成互評,給予同學回饋。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學習單


能覺察生活中環境的問題,探討並執行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 能蒐集資料,了解海洋中環境的問題。

  • 能設計海洋友善行動、實地執行並分享。

  • 能參與學校、家長或社區資源回收並分享心得。


<海洋行動力> 14


任務一:閱讀海洋【4節】

  1. 閱讀海洋相關書籍文章,如《奇妙的海底世界》、《漫遊珊瑚礁》,每位學生選擇一種海洋生物,了解其外觀特徵及生活習性,完成學習單。

  2. 請學生蒐集資料,了解這一種海洋生物的危機及造成危機的原因,上臺報告。

  3. 老師總結人類的生活型態與行為對海洋生物帶來的衝擊與危機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可以怎麼為海洋生物盡一分心力


任務二:海洋行動劇【8節】

  1. 教師引導學生針對海洋生物外觀特徵及生活習性的「事實」加以想像,將海洋生物擬人化,以第一人稱寫出其個性、特質、專長,完成學習單。

  2. 教師引導學生以海洋生物為主角,創作一個故事,描述他如何解決自己的生存危機,故事需具備「背景、起因、經過、結果」,並善用他海洋生物的特質來解決問題。

  3. 教師引導學生選擇適當的表達方式來演出故事,如:戲劇、廣播劇、繪本、說書人等,宣導愛護海洋生物的理念和重要性。


任務三:回收大百科【2節】

  1. 教師利用回收大百科網站,引導學生認識回收的基本知識,如:影響回收價值的因素、回收物的流程。

https://recycle.rethinktw.org/

  1. 每位學生實做網頁上的「丟垃圾大考驗」,熟練基本知識。

  2. 學生觀察學校及自家的回收狀況,寫出值得鼓勵和需要改進的項目,確實執行後,寫出心得收穫,與同學分享。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學習單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部定課程

學期綜合領域評量項目及評量規準對照表

年級:四年級 ◎版本:自編版

教學者: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蘇瑪莉、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評量項目

評量規準

評量方式

能遵守團體紀律並展現負責的態度。

  1. 能學習自我管理,遵守團體規範。

  2. 能貢獻自己的專長與人合作,完成團隊任務。

  3. 能關懷同學,協助同學完成團隊任務。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能參與班級活動,體會文化與生活的關係。

  1. 能參與班級校外教學活動。

  2. 能製作一道餐點,與同學分享製作過程。

  3. 能說出餐點的文化意義及對生活的影響、關連。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能覺察生活中環境的問題,探討並執行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1. 能蒐集資料,了解海洋中環境的問題。

  2. 能設計海洋友善行動、實地執行並分享。

  3. 能參與學校、家長或社區資源回收並分享心得。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部定課程

學期 綜合領域課程計畫

年級:四年級 ◎版本:自編版

原設計者:歷屆中年級導師、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林倩瑛、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逐年修訂者: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林倩瑛、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教學者: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蘇瑪莉、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領綱核

心素養

-E-A1 認識個人特質,初探生涯發展,覺察生命變化歷程,激發潛能,促進身心健全發展。

-E-A3 規劃、執行學習及生活計畫,運用資源或策略,預防危機、保護自己,並以創新思考方式,因應日常生活情境。

-E-B1 覺察自己的人際溝通方式,學習合宜的互動與溝通技巧,培養同理心,並應用於日常生活。

-E-B3 覺察生活美感的多樣性,培養生活環境中的美感體驗,增進生活的豐富性與創意表現。

學習表現

1a-II-1 展現自己能力、興趣與長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b-II-1 選擇合宜的學習方法,落實學習行動。

1c-II-1 覺察工作的意義與重要性。

1d-II-1 覺察情緒的變化,培養正向思考的態度。

2c-II-1 蒐集與整理各類資源,處理個人日常生活問題。

2d-II-1體察並感知生活中美感的普遍性與多樣性。

2d-II-2分享自己運用創意解決生活問題的經驗與觀察。

3a-II-1 覺察生活中潛藏危機的情境,提出並演練減低或避免危險的方法。

學習內容

Aa-II-1 自己能做的事。

Aa-II-2 自己感興趣的人、事、物。

Aa-II-3 自我探索的想法與感受。

Ab-II-1 有效的學習方法。

Ab-II-2 學習行動。

Ac-II-1工作的意義。

Ac-II-2各種工作的甘苦。

Ac-II-3各行業對社會的貢獻。

Ad-II-1情緒的辨識與調適。

Ad-II-2正向思考的策略。

Bc-II-1各類資源的認識與彙整。

Bc-II-2個人日常生活問題所需的資源。

Bc-II-3 運用資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行動。

Bd-II-1 生活美感的普遍性與多樣性。

Bd-II-2生活美感的體察與感知。

Bd-II-3 生活問題的創意解決。

Ca-II-1生活周遭潛藏危機的情境。

Ca-II-2生活周遭危機情境的辨識方法。

Ca-II-3生活周遭潛藏危機的處理與演練。

學習目標

  1. 能蒐集與整理各類資源,處理個人日常生活問題。

  2. 能覺察工作的意義與重要性。

  3. 能覺察生活危機,並實地演練降低危險的方法。

融入

議題

*必選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國防教育 *□資訊教育(□資訊素養與倫理 □行動學習 □新興科技)

科技教育 □能源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議題實質內涵

E3覺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了解家庭、學校與職業的分工,不應受性別的限制。

E8了解不同性別者的成就與貢獻。

E3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E11認識臺灣曾經發生的重大災害。

E4覺察個人情緒並適切表達,與家人及同儕適切互動。

E7表達對家庭成員的關心與情感。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E4探討日常生活應該注意的安全。

E5了解日常生活危害安全的事件。


學習目標

教材重點

學習活動

(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融入議題說明)

多元評量

能蒐集與整理各類資源,處理個人日常生活問題。

  • 了解自己的煩惱,訂定自主挑戰計畫。

  • 選擇適當的資源和方法,確實執行並分享。

  • 記錄自己成長的經驗,製作回憶錄。


<更好的自己> 18


任務一:自主挑戰計畫【8節】

  1. 閱讀《四年級煩惱多》或人物傳記等共讀書,了解書中人物遇到的問題,學習其解決問題的方法。

  2. 訪問同學或師長,了解自己需要調整的問題,訂定想自主挑戰的目標,如:每日即時訂正、練習正向思考、緞鋉體能、養成閱讀的好習慣等,擬定自主挑戰計畫,選擇適當的策略、確實執行。

  3. 上臺分享個人挑戰成果,同學給予回饋。


任務二:成長回憶錄【10節】

  1. 回顧中年級的學習生活,選擇想記錄下來的成長經驗,擬定成長小書主題,依主題完成規畫表,與同學分享、互相學習。

  2. 依規畫表內容製作成長小書,每週排定進度,完成後與同學分享、互相學習。

  3. 小書完成後舉辦發表會,介紹自己小書主題及亮點,互相觀摩後進行自評與互評。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能覺察工作的意義與重要性。

  • 能訪問家人的工作,了解工作的意義和甘苦。

  • 了解各行業對社會的貢獻。

  • 了解自己的興趣,了解跟興趣相關的的工作選擇。

<工作大未來> 10


任務一:訪問家人的工作【4節】

  1. 利用書籍或網路相關資源,引導學生了解各行各業的工作內容與特色。

  2. 引導學生利用「六大法」針對「職業」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完成「家人工作大調查」訪談學習單,回家訪問家人、完成訪問紀錄。

  3. 學生上臺報告訪談結果,同學給予回饋,教師總結「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了解不同工作的甘苦談,學會尊重與感恩。


任務二:我未來想從事的工作【6節】

  1. 引導學生依興趣、專長或夢想,選擇自己未來想從事的工作,並透過訪談、上網等方式,了解工作內容和所需能力等,以概念圖記錄。

  2. 學生上臺報告,同學給予回饋,教師總結「人因夢想而偉大」,未來充滿希望,要勇於行動,並「以終為始」,從當下開始努力,築夢踏實。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能覺察生活危機,並實地演練降低危險的方法。

  • 能覺察生活周遭潛藏危機的能力。

  • 能練習處理生活周遭潛藏危機的演練

  • 能覺察情緒的變化,培養正向思考的態度。

<危機的處理> 12


任務一:EQ學園【6節】

採用EQ學園 超人氣養成班套書,單元如下:


1課 情緒想法對對碰

  • 覺察不同角度會造成不同判斷的現象。

  • 認識情緒與想法的關聯,了解不同想法會產生不同情緒。

  • 學習運用「想法釣魚竿」,提升對情緒背後的想法之覺察能力。

2課 情緒想法彈彈樂

  • 了解想法越有彈性就越能調節負向情緒。

  • 認識提升想法彈性的五個步驟。

  • 學習運用「想法心手把」,創造能帶來平靜和有希望的新想法。

3課 情緒樂觀向前行

  • 了解樂觀思考可以帶來正向情緒、創造幸福感。

  • 認識樂觀悲觀思考的三組共六個想法,並透過練習深化理解與運用。

  • 學習運用「樂觀密碼鎖」,建立看待成功與失敗的樂觀思考模式。

4課 人際病毒特搜隊

  • 認識欺負、霸凌等行為並體會其破壞力。

  • 了解霸凌行為對霸凌者及被霸凌者長遠的負面影響。

  • 學習運用「霸凌隔離室」辨識霸凌行為,強化隔絕霸凌的決心。

5課 人際病毒防治法

  • 體會「笑人笑自己、罵人罵自己」的真義,以提升被霸凌者的心理防禦力。

  • 認識五個因應霸凌的有效策略,並學會判斷使用時機。

  • 學習運用「自信超人功」來展現自信,提升對被霸凌的心理免疫力。

6課 人際勇者大聯盟

  • 認識霸凌事件中旁觀者的類型與助長霸凌的作用。

  • 體認旁觀者可以採取哪些積極行動來防止霸凌的發生。

  • 學習運用「勇者行動環」自我提醒,促發積極的反霸凌行動。


任務二:生命保護傘【6節】

  1. 教師分享不同種類的安全事件剪報,如天災(地震、土石流、旱災、水災、海嘯等)、人禍(交通、火災、氣爆、一氧化碳、傳染病等),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找出其安全事件的起因及解決方法,上臺報告,同學給予回。

  2. 教師分類安全事件起因,如:設備不良、人為疏忽等,強化學生預防危險事件發生的認知與態度。

  3. 學生就自己想深入了解的安全主題,完成安全事件剪報,分析起因、解決方法和預防方法,上臺報告。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4學年度部定課程

學期綜合領域評量項目及評量規準對照表

年級:四年級 ◎版本:自編版

教學者: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蘇瑪莉、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評量項目

評量規準

評量方式

能蒐集與整理各類資源,處理個人日常生活問題。

  1. 了解自己的煩惱,訂定自主挑戰計畫。

  2. 選擇適當的資源和方法,確實執行並分享。

  3. 記錄自己成長的經驗,製作回憶錄。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能覺察工作的意義與重要性。

  1. 能訪問家人的工作,了解工作的意義和甘苦。

  2. 了解各行業對社會的貢獻。

  3. 了解自己的興趣,了解跟興趣相關的的工作選擇。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能覺察生活危機,並實地演練降低危險的方法。

  1. 能覺察生活周遭潛藏危機的能力。

  2. 能練習處理生活周遭潛藏危機的演練

  3. 能覺察情緒的變化,培養正向思考的態度。

口頭發表

實作評量

自互評表

教師觀察




















7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