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小三年級數學課程計畫

格式
doc
大小
193.5 KB
頁數
14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6-19,离现在 3 12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部定課程

三年級數學領域課程計畫

年級年級 版本翰林

原設計者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林倩瑛、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逐年修訂者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林倩瑛、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教學者邱筠如、陳怡琳、蔡依玲、蘇瑪莉、林美玲、鄭芳怡、賴柏吟、黃心怡

三年級上學期

領綱核

心素養

-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E-A3 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關聯,並能嘗試與擬訂解決問題的計畫。在解決問題之後,能轉化數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E-B2 具備報讀、製作基本統計圖表之能力。

學習表現

一、數的運算

n-II-1理解一億以內數的位值結構,並據以作為各種運算與估算之基礎。

n-II-2熟練較大位數之加、減、乘計算或估算,並能應用於日常解題。

n-II-4解決四則估算之日常應用問題。

n-II-3理解除法的意義,能做計算與估算,並能應用於日常解題。




二、幾何圖形

s-II-1理解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公式與應用。





三、量與估測

n-II-8能在數線標示整數、分數、小數並做比較與加減,理解整數、分數、小數都是數。

n-II-9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測能力,並能做計算和應用解題。認識體積。



四、分數

n-II-6理解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整數倍的意義、計算與應用。認識等值分數的意義,並應用於認識簡單異分母分數之比較與加減的意義。


五、表格與規律

d-II-1報讀與製作一維表格、二維表格與長條圖,報讀折線圖,並據以做簡單推論。

r-II-2認識一維及二維之數量模式,並能說明與簡單推理。

學習內容

一、數的運算

N-3-1一萬以內的數:含位值積木操作活動。結合點數、位值表徵、位值表。位值單位「千」。位值單位換算。

N-3-2加減直式計算:含加、減法多次進、退位。

N-3-8解題:四則估算。具體生活情境。較大位數之估算策略。能用估算檢驗計算結果的合理性。

N-3-3乘以一位數:乘法直式計算。教師用位值的概念說明直式計算的合理性。被乘數為二、三位數。

N-3-4除法:除法的意義與應用。基於N-2-9之學習,透過幾個一數的解題方法,理解如何用乘法解決除法問題。熟練十十乘法範圍的除法,做為估商的基礎。


二、幾何圖形

N-3-13角與角度(同S-3-1):以具體操作為主。初步認識角和角度。角度的直接比較與間接比較。認識直角。

S-3-1角與角度(同N-3-13):以具體操作為主。初步認識角和角度。角度的直接比較與間接比較。認識直角。

S-3-2正方形和長方形:以邊與角的特徵來定義正方形和長方形。


三、量與估測

N-3-11整數數線:認識數線,含報讀與標示。連結數序、長度、尺的經驗,理解在數線上做比較、加、減的意義。

N-3-12長度:「毫米」。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N-3-16重量:「公斤」、「公克」。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四、分數

N-3-9簡單同分母分數:結合操作活動與整數經驗。簡單同分母分數比較、加、減的意義。牽涉之分數與運算結果皆不超過2。以單位分數之點數為基礎,連結整數之比較、加、減。知道「和等於1」的意義。


五、表格與規律

D-3-1一維表格與二維表格:以操作活動為主。報讀、說明與製作生活中的表格。二維表格含列聯表。

R-3-2數量模式與推理(I):以操作活動為主。一維變化模式之觀察與推理,例如數列、一維圖表等。

學習目標

一、數的運算

1.認識10000以內的數詞序列。

2.使用錢幣進行10000以內的數數與做數。

3.解決10000以內兩數的大小比較和應用。

4.理解直式計算,解決10000以內的加法問題。

5.理解直式計算,解決10000以內的減法問題。

6.在具體情境中,運用較高位數做四位數加減估算,檢驗加、減法計算的合理性。

7.利用加減互逆關係驗算答案。

8.在具體情境中,解決三位數加減應用問題。

9.熟練4位數加減法。

10.解決生活情境中二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問題。

11.解決生活情境中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問題。

12.閱讀理解題意,並解決乘法與加、減的兩步驟問題(不含併式)。

13.透過分裝平分活動,理解除法意義,並記錄為除法算式。

14.學習除法直式計算

二、幾何圖形

1.透過描角的活動,認識角及其構成要素。

2.透過操作比較角的大小。

3.透過觀察及操作認識直角。

4.由邊長和角的特性,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四、分數

1.認識簡單同分母分數(分母不大於12)。

2.理解分數和1的關係與轉換。

3.將分數分解為數個相同的單位分數。

4.進行同分母分數之大小比較。



三、量與估測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並以毫米為單位進行實測與報讀

2.認識公分、毫米間的關係,並做化聚和比較

3.能解決長度的合成與分解問題,並用直式計算

4.認識整數數線,並在整數數線上做加、減計算

5.認識重量單位「公斤」、「公克」及知道重量在秤面上的刻度現象。

6.認識1公斤3公斤秤,並能以1公斤秤進行實測與報讀。

7.建立1公斤內的重量量感與估測。

8.認識公斤、公克間的關係,並做化聚和比較。

9.能解決生活中重量的合成與分解問題,並用算式記錄。

五、表格與規律

1.報讀生活中常見的一維或二維表格

2.分類及製作二維表格

3.觀察簡單規律的圖案組合,並找出下一個圖案

4.觀察簡單規律的數字與圖形,並找出下一個數字或圖形


融入

議題

*必選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保護海洋)*■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國防教育 *□資訊教育(□資訊素養與倫理 □行動學習 □新興科技)

科技教育 □能源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防災教育 *■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議題實質內涵

E9參與家庭消費行動,澄清金錢與物品的價值。

E2了解動手實作的重要性。

E8 了解校園安全的意義。

E1善用教室外、戶外及校外教學,認識生活環境(自然或人為)。

E3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E11認識海洋生物與生態

學習目標

教材重點

學習活動

(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融入議題說明)

多元評量

1.認識10000以內的數詞序列。

2.使用錢幣進行10000以內的數數與做數。

3.解決10000以內兩數的大小比較和應用。

4.理解直式計算,解決10000以內的加法問題。

5.理解直式計算,解決10000以內的減法問題。

6.在具體情境中,運用較高位數做四位數加減估算,檢驗加、減法計算的合理性。

7.利用加減互逆關係驗算答案。

8.在具體情境中,解決三位數加減應用問題。

9.熟練4位數加減法。

10.解決生活情境中二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問題。

11.解決生活情境中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問題。

12.閱讀理解題意,並解決乘法與加、減的兩步驟問題(不含併式)。

13.透過分裝平分活動,理解除法意義,並記錄為除法算式。

14.學習除法直式計算

翰林電子書

課堂討論

數學課本

錢幣圖卡

定位板

任務:在課堂活動中實作、討論、完成任務並解題

策略:

  1. 我是好買家」活動:透過錢幣……實際操作,付出10000以內的正確數字。

E9參與家庭消費行動,澄清金錢與物品的價值。

E2了解動手實作的重要性。

2. 數字密碼活動:運用定位板的排列,練習出10000以內比老師揭示數字更大(或更小)的數。

3. 學習直式計算,解決10000以內的四位數加法或減法問題。

4. 利用加減互逆的數學邏輯,驗算加法或減法答案。

5.小組討論提出生活情境文字題,進行小組文字題提問PK(二位數乘以一位數)

E3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6.小組解題,進行小組文字題答題PK(位數乘以一位數)

7.默契大考驗」活動:兩兩一組,接力完成乘法與加、減的兩步驟問題。

8.解決「海洋公園飼養員」的難題:運用除法平分或分裝概念,在數學日記上繪圖,解決將飼料平分給海洋生物的難題。

E11認識海洋生物與生態

9. 學習直式計算,解決除法問題。

師觀察

口頭發表

口頭報

作業評量

紙筆評量

1.透過描角的活動,認識角及其構成要素。

2.透過操作比較角的大小。

3.透過觀察及操作認識直角。

4.由邊長和角的特性,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翰林電子書

課堂討論

扣條

任務:在課堂活動中實作、討論、完成任務

策略:

  1. 兩兩一組,運用扣條排出可以成為角的圖形,並比較大小。

  2. 「校園安全小偵探」活動:請學生運用直尺或三角板的直角,找出教室與校園中有直角的地方,並討論會帶來哪些危險。

E8 了解校園安全的意義。

E1善用教室外、戶外及校外教學,認識生活環境(自然或人為)。

3.比對正方形、長方形與四邊形的邊長與角度,了解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定義。

師觀察

口頭發表

紙筆評量

作業評量

作品評量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並以毫米為單位進行實測與報讀。

2.認識公分、毫米間的關係,並做化聚和比較。

3.能解決長度的合成與分解問題,並用直式計算。

4.認識整數數線,並在整數數線上做加、減計算。

5.認識重量單位「公斤」、「公克」及知道重量在秤面上的刻度現象。

6.認識1公斤、3公斤秤,並能以1公斤秤進行實測與報讀。

7.建立1公斤內的重量量感與估測。

8.認識公斤、公克間的關係,並做化聚和比較。

9.能解決生活中重量的合成與分解問題,並用算式記錄。

翰林電子書

課堂討論

1公斤秤

3公斤秤

大小水果

任務:在課堂活動中實作、討論、完成任務並解題

策略:

  1. 線段建築師活動:

    1. 兩兩一組,用兩種顏色的螢光筆,在數學日記上,繪製出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解決毫米的化聚問題。

  1. 不同顏色的螢光筆,哪個線段較長。

  2. 將繪製出的線段,運用直式計算合起來的長度與相差的長度。

2.水果估測達人」活動

小組估測帶來的水果重量,估測至公克,誤差最少小組獲勝。

小組將帶來的水果放到秤上測量重量,選擇其中兩顆,再組合至老師要求的重量。

比較兩顆水果的重量輕重,再用直式記錄下兩者的相差與相合的重量。

師觀察

口頭發表

紙筆評量

作業評量


1.認識簡單同分母分數(分母不大於12)。

2.理解分數和1的關係與轉換。

3.將分數分解為數個相同的單位分數。

4.進行同分母分數之大小比較。


翰林電子書

課堂討論

分數板

任務:在課堂活動中實作、討論、完成任務

策略:

運用分數板,找出分子同為1的分數,討論分母越大的分數較大?或是分母越小的分數較大?為什麼?

師觀察

口頭發表

紙筆評量

作業評量


1.報讀生活中常見的一維或二維表格

2.分類及製作二維表格

3.觀察簡單規律的圖案組合,並找出下一個圖案

4.觀察簡單規律的數字與圖形,並找出下一個數字或圖形


翰林電子書

課堂討論

二維資料圖

任務:在課堂活動中實作、討論、完成任務

策略:

「製圖大師」活動:

兩兩一組,將二維資料圖,運用簡單的圖案分類,製作二維表格。

兩人一組,共同設計一個二維資料圖。

兩組互換,將另一組的二維資料圖,運用簡單的圖案分類,製作成二維表格,又快又正確的組別獲勝。

師觀察

口頭發表

口頭報告

作品評量

作業評量

紙筆評量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部定課程

學期數學領域評量項目及評量規準對照表

年級:年級 版本:翰林版

教學者:邱筠如、陳怡琳、蔡依玲、蘇瑪莉、林美玲、鄭芳怡、賴柏吟、黃心怡

評量項目

評量規準

評量方式

能夠熟練加減乘除運算,並解決兩步驟問題

1.能夠熟練計算四位數加法與減法問題,並利用加減互逆關係驗算答案。

口頭發表

平時作業

紙筆評量

2.能順利解決生活情境中二位數、三位數乘以一位數問題。

3.閱讀理解題意,並解決乘法與加、減的兩步驟問題(不含併式)。

4.透過分裝平分活動,理解除法意義,並記錄為除法算式。

5.熟練除法直式計算,用以順利解決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

能認識角的構成要素,辨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1.認識角及其構成要素,透過操作比較角的大小。

口頭發表

紙筆評量

平時作業

作品評量

2. 透過觀察及操作認識直角。

3.由邊長和角的特性,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能解決生活中的長度與重量合成、分解問題

1.能解決長度的合成與分解問題,並用直式計算。

口頭發表

紙筆評量

平時

2.認識整數數線,並在整數數線上做加、減計算。

3.具備1公斤內的重量量感與估測能力

4.認識公斤、公克間的關係,並做化聚和比較。

5.能解決生活中重量的合成與分解問題。

能理解單位分數的意義,並進行同分母分數的比較。

1.認識分母不大於12簡單同分母分數。

口頭發表

紙筆評量

平時

作品評量

2.能理解分數和1的關係,並進行轉換。

3.將分數分解為數個相同的單位分數。

4.進行同分母分數之大小比較。

能報讀生活中常見的表格,並分類、製作二維表格。

1.報讀生活中常見的一維或二維表格

口頭發表

紙筆評量

平時

作品評量

2.分類及製作二維表格

3.觀察簡單規律的圖案組合,並找出下一個圖案

4.觀察簡單規律的數字與圖形,並找出下一個數字或圖形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部定課程

三年級數學領域課程計畫

年級年級 版本翰林

原設計者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林倩瑛、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逐年修訂者李佩怡、張雅甄、賴慧珉、施秀美、林倩瑛、邱季柔、蔣曉萍、賴怡璇

教學者邱筠如、陳怡琳、蔡依玲、蘇瑪莉、林美玲、鄭芳怡、賴柏吟、黃心怡

三年級下學期

領綱核

心素養

-E-A1 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E-A3 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關聯,並能嘗試與擬訂解決問題的計畫。在解決問題之後,能轉化數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學習表現

一、數的運算

n-II-3理解除法的意義,能做計算與估算,並能應用於日常解題。

n-II-5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兩步驟應用問題。

n-II-7理解小數的意義與位值結構,並能做加、減、整數倍的直式計算與應用。


二、量與估測

n-II-9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測能力,並能做計算和應用解題。認識體積。

n-II-10理解時間的加減運算,並應用於日常的時間加減問題。


三、分數

n-II-6理解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整數倍的意義、計算與應用。認識等值分數的意義,並應用於認識簡單異分母分數之比較與加減的意義。


四、幾何圖形

s-II-3透過平面圖形的構成要素,認識常見三角形、常見四邊形與圓。

n-II-9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測能力,並能做計算和應用解題。認識體積。


五、代數

r-II-1理解乘除互逆,並能應用與解題。


學習內容

一、數的運算

N-3-5除以一位數:除法直式計算。教師用位值的概念說明直式計算的合理性。被除數為二、三位數。

N-3-7解題:兩步驟應用問題(加減與除、連乘)。連乘、加與除、減與除之應用解題。不含併式。

N-3-10一位小數:認識小數與小數點。結合點數、位值表徵、位值表。位值單位「十分位」。位值單位換算。比較、加減(含直式計算)與解題。


二、量與估測

N-3-15容量:「公升」、「毫升」。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N-3-17時間:「日」、「時」、「分」、「秒」。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時間單位的換算。認識時間加減問題的類型。


三、分數

N-3-9簡單同分母分數:結合操作活動與整數經驗。簡單同分母分數比較、加、減的意義。牽涉之分數與運算結果皆不超過2。以單位分數之點數為基礎,連結整數之比較、加、減。知道「和等於1」的意義。


四、幾何圖形

S-3-3圓:「圓心」、「圓周」、「半徑」與「直徑」。能使用圓規畫指定半徑的圓。

N-3-14面積:「平方公分」。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



五、代數

R-3-1乘法與除法的關係:乘除互逆。應用於驗算與解題。


學習目標

一、數的運算

1.能用除法直式,解決二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問題。

2.能用除法直式,解決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問題

3.能以兩步驟算式解決具體情境中加與除的問題。

4.能以兩步驟算式解決具體情境中減與除的問題。

5.能以兩步驟算式解決具體情境中連乘的問題。

6.透過操作活動,認識一位小數,並將小數記在位值表。

7.能進行一位小數的化聚與大小比較。

8.透過具體情境,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及直式計算。








二、量與估測

1.認識容量單位「毫升」並以其為單位進行實測與估測。

2.認識容量單位「公升」並以其為單位進行實測與估測。

3.認識容量的單位「毫升」和「公升」的關係並做單位換算與比較。

4.能以「公升」、「毫公升」為單位做加減計算。

5.能認識12時制,知道1日有24小時,並做日、小時的換算。

6.能理解1小時有60分鐘,並做小時、分鐘的換算。

7.能認識1秒鐘,理解1分鐘有60秒鐘,並做分鐘、秒鐘的換算。

8.能理解題意,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時間和時刻的加、減問題。


四、幾何圖形

1.透過生活情境及描圓活動認識圓。

2.透過操作活動認識圓心、直徑、半徑、圓周。

3.認識圓規,並學會使用圓規畫圓。

4.透過操作活動,能以圓的半徑、直徑比較圓的大小。

5.透過具體操作,認識1平方公分的面積單位,並以其為單位計算平面圖形的面積。

6.用平方公分板進行面積的實測,進而使用乘法簡化長方形面積的點算。

7.透過2個半格合成1格點算平面圖形的面積。







三、分數

1.認識2以內的簡單分數

2.解決同分母分數的加減問題

3.解決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應用問題

五、代數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乘除互逆關係。

2.運用乘除互逆,驗算除法的答案。

3.解決乘數(被乘數)未知的問題。

4.解決除數(被除數)未知的問題。

融入

議題

*必選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保護海洋)*■家庭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國防教育 *□資訊教育(□資訊素養與倫理 □行動學習 □新興科技)

科技教育 □能源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防災教育 *■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議題實質內涵

E2了解動手實作的重要性。

E13良好家庭生活習慣。

E15個人與家庭生活作息的規劃。

E3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E3知道常見事故傷害。

E13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水產品。

學習目標

教材重點

學習活動

(學習任務學習策略融入議題說明)

多元評量

1.能用除法直式,解決二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問題。

2.能用除法直式,解決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問題

3.能以兩步驟算式解決具體情境中加與除的問題。

4.能以兩步驟算式解決具體情境中減與除的問題。

5.能以兩步驟算式解決具體情境中連乘的問題。

6.透過操作活動,認識一位小數,並將小數記在位值表。

7.能進行一位小數的化聚與大小比較。

8.透過具體情境,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及直式計算。


翰林電子書

課堂討論

數學課本

任務:在課堂活動中實作、討論、完成任務並解題

策略:

1.誰是數學快手」活動:能用除法直式,解決二位數或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問題,限時競賽,得分多者勝,若得分相同,則以時間較短優勝。

E3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2.默契大考驗」活動:兩兩一組,接力完成加與除、減與除、連乘的兩步驟問題。

3. 數字炸彈活動:運用定位板的排列,找出圖形所表示小數比揭示小數大的小數比揭示小數小的小數,正確得分,錯誤則爆炸失分。

4.小數建築師活動:給每位學生數張白紙(每張均已印製平分為10)請學生運用剪刀將白紙剪出兩個小數,湊出老師指定的小數。

E2了解動手實作的重要性。

E3知道常見事故傷害。

5.學習直式計算,解決一位小數的加減問題。

師觀察

口頭發表

任務評量

紙筆評量

作業評量

1.認識容量單位「毫升」並以其為單位進行實測與估測。

2.認識容量單位「公升」並以其為單位進行實測與估測。

3.認識容量的單位「毫升」和「公升」的關係並做單位換算與比較。

4.能以「公升」、「毫公升」為單位做加減計算。

5.能認識12時制,知道1日有24小時,並做日、小時的換算。

6.能理解1小時有60分鐘,並做小時、分鐘的換算。

7.能認識1秒鐘,理解1分鐘有60秒鐘,並做分鐘、秒鐘的換算。

8.能理解題意,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時間和時刻的加、減問題。


課堂討論 養樂多瓶

10毫升量杯

1000毫升量杯

1000毫升

各式容器

2公升汽水瓶

每日作息時間表

任務:在課堂活動中實作、討論、完成任務

策略:

  1. 「容量估測大王」活動:

5毫升的水倒入針筒中,再1毫升、1毫升倒入量杯中,體驗1毫升的量感。

100毫升的養樂多瓶裝滿後,倒入1000毫升量杯,體驗1000毫升的量感,了解公升與毫公升的關係。

E13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水產品。

估測身邊各式可裝容液的器具,估測量最接近的小組優勝。

選擇其中兩個容器,組合至老師要求的容量,再用直式記錄下兩者相差與相合的容量。

  1. 「時間管理大師」活動:請學生運用秒鐘、分鐘與小時的換算,計算出每天自己花費最多的時間(加),不浪費時間的話,多少時間能夠完成(減)?

E13良好家庭生活習慣。

E15個人與家庭生活作息的規劃。

師觀察

口頭發表

紙筆評量

評量

1.認識2以內的簡單分數

2.解決同分母分數的加減問題

3.解決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應用問題。

課堂討論

分數板

任務:在課堂活動中實作、討論、完成任務並解題

策略:

分數建築師活動:

運用分數板,找出2以內的簡單分數。

請學生運用分數板,湊出老師指定的分數,簡單的畫在數學日記中,並標記算式。

師觀察

口頭發表

紙筆評量

作業評量


1.透過生活情境及描圓活動認識圓。

2.透過操作活動認識圓心、直徑、半徑、圓周。

3.認識圓規,並學會使用圓規畫圓。

4.透過操作活動,能以圓的半徑、直徑比較圓的大小。

5.透過具體操作,認識1平方公分的面積單位,並以其為單位計算平面圖形的面積。

6.用平方公分板進行面積的實測,進而使用乘法簡化長方形面積的點算。

7.透過2個半格合成1格點算平面圖形的面積。

課堂討論

平方公分板

翰林電子書


任務:在課堂活動中實作、討論、完成任務

策略:

  1. 使用圓規畫圓,標示出半徑、直徑、圓心、圓周。

E3知道常見事故傷害。

  1. 「平方公分板達人」活動:運用平方公分板,點算並計算圖形面積──

點算長方形邊長後,再用乘法計算長方形面積。

點算不規則平面圖,再計算面積。

E2了解動手實作的重要性。

師觀察

口頭發表

紙筆評量

作業評量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乘除互逆關係。

2.運用乘除互逆,驗算除法的答案。

3.解決乘數(被乘數)未知的問題。

4.解決除數(被除數)未知的問題。

課堂討論

翰林電子書


任務:在課堂活動中實作、討論、完成任務

策略:

「破解未知數」活動

兩兩一組,每個人都先列出一個乘法算式做為解答,再將被乘數以括號表示,讓對方解題,看誰答對的題目比較多?

兩兩一組,每個人都先列出一個除法算式做為解答,再將被除數以括號表示,讓對方解題,看誰答對的題目比較多?

師觀察

口頭發表

紙筆評量

作業評量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部定課程

第二學期數學領域評量項目及評量規準對照表

年級:年級 版本:翰林版

教學者:邱筠如、陳怡琳、蔡依玲、蘇瑪莉、林美玲、鄭芳怡、賴柏吟、黃心怡


評量項目

評量規準

評量方式

能夠順利解決兩步驟問題,並熟練一位小數的加減直式計算。

1.能以兩步驟算式,解決具體情境中的加與除、減與除、連乘問題

口頭發表

平時作業

紙筆評量

2.能用除法直式,解決二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問題。

3.認識一位小數,並將小數記在位值表。

4.進行一位小數的化聚與大小比較。

5.透過具體情境,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及直式計算。

能做毫升公升與時間單位的換算,並解決容量、時間的加減問題。

1.能以「毫升」升」為單位進行實測與估測。

口頭發表

紙筆評量

平時作業

2.運用「毫升」和「公升」的關係做單位換算與比較。

3.能以「公升」、「毫公升」為單位做加減計算。

4.認識12時制,做「日與小時」、「小時與分鐘」、「分鐘與秒鐘」的換算。

5.能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時間和時刻的加、減問題。

認識2以內的簡單分數,並解決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應用問題。

1.認識2以內的簡單分數

口頭發表

紙筆評量

平時

2.解決同分母分數的加減問題

3.解決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應用問題。

認識圓的組成要素,並運用乘法計算長方形面積。

1.學會使用圓規畫圓認識圓心、直徑、半徑、圓周。

口頭發表

紙筆評量

平時

作品評量

2.能以圓的半徑、直徑比較圓的大小。

3.認識1平方公分的面積單位,並以其為單位計算平面圖形面積。

4.用平方公分板測量面積,並運用乘法計算長方形面積。

5.透過2個半格合成1格點算平面圖形的面積。

能運用乘除互逆驗算除法,並解決被乘數、被除數未知的問題。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乘除互逆關係。

口頭發表

紙筆評量

平時

2.運用乘除互逆,驗算除法的答案。

3.解決乘數(被乘數)未知的問題。

4.解決除數(被除數)未知的問題。


14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