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附小 108學年度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教學觀察前說課說明表1081113版
授課教師: _蘇品后、陳立心_任教年級:_特教班_任教領域/科目:綜合-小田園 回饋人員: __特教班老師_任教年級:特教班任教領域/科目:特教 備課社群:(選填) 教學單元: 當喔們同在一起 觀察前會談(備課)日期:108年12月25日 地點: 121教室 預定入班教學觀察(公開授課)日期:109年01月03日 地點:後穿堂、122教室 |
一、學習目標(含核心素養、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 授課教師根據教案說明本單元核心素養、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及學習目標,主要希望學生能夠認識山茼蒿、一般茼蒿、蒜苗,體驗該作物的採收、清洗及處理方式,並參與相關料理製作,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二、學生經驗(含學生先備知識、起點行為、學生特性…等): 授課教師分析各班學生能力,分配各班採收作物及採收方式:星辰班、藍天班、陽光班、海洋班(依序)-用手連根拔蒜苗; 大地班-用手連根拔山茼蒿。 三、教師教學預定流程與策略: 授課教師根據教案說明教案流程與策略,及提醒各組須事先準備的器材及注意事項:
分組:星辰一組、藍天海洋一組、陽光大地一組。 各組準備:籃子。 採收完將收成植物分配給各組帶回進室內課程。
分組:星辰一組(星辰班教室)、藍天陽光一組(藍天班教室)、大地海洋一組(海洋班教室) 各組準備:電熱爐*2、湯鍋*1、稍有深度的平底鍋*1、油、鹽 室內課程內容請見PPT。 蒜苗只會用到部分,其餘收成讓孩子帶回家。 四、學生學習策略或方法: 授課教師根據教案說明學生學習策略,主要以觀察、模仿、實作、五感體驗為主。 五、教學評量方式(請呼應學習目標,說明使用的評量方式): 授課教師根據教案說明各活動的評量方式,主要於課程活動進行中隨時以實作評量評估學生是否理解課程內容。 六、期待觀課觀察重點: 期待觀課教師們於課堂上觀察學生是否有被授課教師的策略引導,進入小田園學習情境中,並應用教案中的學習策略成功執行每項指定學習活動。 七、回饋會談日期與地點:(建議於教學觀察後三天內完成會談為佳) 日期:109年01月15日 地點:__122教室_____ |
北市大附小108學年度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觀課紀錄暨活動照片
授課教師: 蘇品后、陳立心 任教年級:_全特教班_任教領域/科目: 綜合/小田園 回饋人員: 王怡玲、盧文怡、林昭彣、陳盈如、丁文婷、楊淑玲、李子安、喻紹嫻、董宥汝 任教年級: 特教 任教領域/科目: 特教 教學單元: 當喔們同在一起 ;教學節次:共2節,本次教學為第1、2節 觀察日期:109年01月03日 | ||||||
層面 | 指標與檢核重點 | 事實摘要敘述 (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 評 量(請勾選) | |||
優良 | 滿意 | 待成長 | ||||
程 設 計 與 教 學 | A-2掌握教材內容,實施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 | ˇ | ||||
A-2-1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能或生活經驗,引發與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
| |||||
A-2-2 清晰呈現教材內容,協助學生習得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 ||||||
A-2-3 提供適當的練習或活動,以理解或熟練學習內容。 | ||||||
A-2-4 完成每個學習活動後,適時歸納或總結學習重點。 | ||||||
A-3運用適切教學策略與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學習。 | ˇ | |||||
A-3-1 運用適切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或實作。 |
| |||||
A-3-2 教學活動中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 ||||||
A-3-3 運用口語、非口語、教室走動等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學習。 | ||||||
A-4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能力,提供學習回饋並調整教學。 | ˇ | |||||
A-4-1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學習成效。 |
| |||||
A-4-2 分析評量結果,適時提供學生適切的學習回饋。 | ||||||
A-4-3根據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 ||||||
A-4-4 運用評量結果,規劃實施充實或補強性課程。(選用) |
層面 | 指標與檢核重點 | 教師表現事實 摘要敘述 | 評 量(請勾選) | |||
優良 | 滿意 | 待成長 | ||||
B 班 級 經 營 與 輔 導 | B-1建立課堂規範,並適切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 ˇ | ||||
B-1-1 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課堂規範。 |
| |||||
B-1-2 適切引導或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 ||||||
B-2安排學習情境,促進師生互動。 | ˇ | |||||
B-2-1 安排適切的教學環境與設施,促進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 |
| |||||
B-2-2 營造溫暖的學習氣氛,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關係。 | ||||||
觀課歷程照片 (觀課者協助拍攝,至少2至4張為宜) | ||||||
解說要採摘的山茼蒿和蒜苗 | 老師協助學生完成拔山茼蒿和蒜苗的活動 | |||||
解說種植的山茼蒿與販賣的茼蒿不同處 | 學生實際清洗與處理食材 | |||||
以工作分析法指導鹹湯圓製作 | 享用共同完成的客家鹹湯圓 |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 108學年度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議課暨自評記錄表
授課教師:蘇品后、陳立心任教年級:特教班任教領域/科目:綜合-小田園 回饋人員:_特教班老師_任教年級: 特教班 任教領域/科目: 特教 教學單元: 當喔們同在一起 ;教學節次:共2節,本次教學為第1、2節 回饋會談日期:109年01月15日地點:122教室 | ||||||||||||||||||||
依據觀察工具之紀錄分析內容,與授課教師討論後填寫:
在戶外教學中,因為全特教班學生共同聆聽解說與實作,學生屬一年級至六年級皆有,故較少看見因著學生學習表現的狀況而做調整,教師不易發現少部分學生未能跟上,加上團體課程受到時間安排限制,而未能停下進行調整。
(備註:可依實際需要增列表格) 回饋人員的學習與收穫: 根據前兩次小田園公開觀課的共備與討論回饋為基礎,發展本次小田園課程活動,除了改善與調整外,更增添了讓學生操作參與的機會,在課堂中跟學生一起從拔菜到處理食材,再到烹煮的過程,看到學生對活動的興趣比想像中更熱烈,進而幫助回饋人員思考如何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的內容,有別於過去解說與示範的部分多於學生實作,因此在應用於生活時則更能結合經驗。另外針對本次觀課建議調整的部分,也會在之後的課程設計上更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