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105至108學年度公私立國民中學校務評鑑
108學年度學校說明會手冊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執行單位:臺北市立大學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目 次
壹、臺北市105-108學年度國民中學校務績效指標訪視評鑑實施計畫 1
貳、臺北市105-108學年度國民中學校務績效指標訪視評鑑當日時間程序表 10
參、臺北市105-108學年度國民中學校務績效指標訪視評鑑注意事項 11
肆、臺北市105-108學年度國民中學校務績效指標訪視評鑑指標內涵 14
一、計畫目的
(一)檢視學校教育目標達成,促進學校建立自我改善機制。
(二)瞭解各校融入教育政策之辦學情況及績效,掌握教育發展脈動,提升教育品質。
(三)瞭解學校辦學狀況及表現,提升學校自我成長與永續發展之能力。
(四)建立校務評鑑資料庫,作為教育行政機關辦理國民中學發展、轉型及輔導之參考。
(五)提出學校辦學品質之等第結果與建議,供作教育決策單位與社會大眾之參考。
二、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以下簡稱本局)
(二)執行單位: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三、實施對象
本市所有公私立國民中學,計有61校
公立國民中學:59校
私立國民中學:2校
四、實施時間
評鑑規劃時程:104.6.1~105.6.30;106.4~106.7進行校務評鑑指標調整。
各學年度評鑑時程:
受評學年度
各校自評日期
受評日期
各校自我追蹤評鑑
追蹤訪視評鑑
105學年度
105.7.15~10.15
105.12.1~12.31
107.3.1~4.30
107.5.1~6.30
106學年度
106.9.5~107.1.5
107.4.1~107.5.31
108.3.1~4.30
108.5.1~6.30
107學年度
107.10.16~108.1.19
108.4.1~108.6.15
109.3.1~4.30
109.5.1~6.30
108學年度
108.10.28~109.1.22
109.10.12~109.12.4
110.3.1~4.30
110.5.1~6.30
五、評鑑組織
臺北市公私立國民中學校務評鑑指導委員會:由本局相關單位組成之,負責校務評鑑之政策制定及成效評估事宜。
臺北市公私立國民中學校務評鑑規劃執行工作圈:由本局邀集相關人員組成之,負責校務評鑑之規劃、研究與執行事宜。
臺北市公私立國民中學訪視評鑑小組:由本局聘請學者專家、視導人員實務工作者組成,置評鑑委員負責各校訪視評鑑各向度之相關事宜,並置召集委員一人負責統整評鑑委員訪評意見及撰寫評鑑結果報告書。
學校自我評鑑委員會:由各校校長召集學校行政人員、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組成自我評鑑委員會,負責學校自我評鑑之規劃與執行事宜。
六、評鑑向度
向度
項目內容
一、學校領導與行政管理
包含學校領導、行政計畫管理與運作等。
二、課程與教學
包含課程教學與評量的發展計畫與執行等。
三、教師專業發展
包含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規劃與執行等。
四、學生事務
包含學校學務相關業務的規劃與執行等。
五、學生輔導與特殊教育
包含學校輔導與特教團隊的組織與運作等。
六、校園環境與教學設備
包含學習環境、校園環境、教學設備、防災設施等。
七、公共關係與家長參與
包含學校對社區的公共關係、學生家長參與等。
八、學生學習與學校表現
包含學習機會、學習表現、學校效能、辦學品質滿意度表現等。
九、董事會設置與運作
包含董事會對學校經營的計畫與執行等(私立學校適用)。
七、實施方式
包括評鑑規劃、評鑑說明會、評鑑委員研習、學校自評、訪視評鑑、追蹤評鑑(或重新評鑑)等方式進行,分4年4期完成。
評鑑規劃
實施時間:民國104年6月1日至民105年6月30日止;106年4月至7月進行校務評鑑指標調整。
實施內容:包括校務評鑑目的、內容、時程、方式等。
實施方式:包括研發、討論、焦點團體座談(公聽會)等方式。
評鑑說明會
實施時間:自指標調整過後,更改為每年9月至10月辦理。
實施對象:學校校長、承辦主任及教師(會)代表各1人。
實施內容:包括校務評鑑實施計畫目的、內容、時程、方式等之說明。
實施方式:包括講解、討論等方式。
學校自評
實施時間:自指標調整過後,更改為每年10月至隔年1月辦理。
實施對象:各公私立國民中學。
實施內容:包括學校領導與行政管理、課程與教學、教師專業發展、學生事務、學生輔導與特殊教育、校園環境與教學設備、公共關係與家長參與、學生學習與學校表現、董事會設置與運作(私立學校適用)等向度,各向度之量化、質性之評鑑項目指標及特色描述項目。
評鑑方式:自指標調整過後,更改為每年10月至12月,由各校組成自我評鑑委員會,參照評鑑標準進行自我評鑑,並將相關結果登入『國中校務評鑑資料系統』。
評鑑委員研習
實施時間:自指標調整過後,更改為每年2月至3月辦理,惟108學年度受疫情影響延至9月辦理。
實施對象:各評鑑委員及本局督學。
實施內容:包括評鑑實施計畫內容及訪評原則、評鑑倫理規範、報告撰寫格式等。
實施方式:包括講解、討論等方式。
教學訪視教師研習
實施時間:自指標調整過後,更改為每年2月至3月辦理,惟108學年度受疫情影響延至9月辦理。
實施對象:各教學訪視教師。
實施內容:包括評鑑實施計畫內容及訪視原則等。
實施方式:包括講解、討論等方式。
訪視評鑑
實施對象:當學年度受評之學校(依照本局所發之公文)。
實施時間:自指標調整過後,更改為每年4月至6月辦理,惟108學年度受施情影響延至10月至12月辦理,原則每校為1日。學校總班級數低於9班以下(包含9班)者,則視實際情形調整訪視期程表。
實施內容:包括學校領導與行政管理、課程與教學、教師專業發展、學生事務、學生輔導與特殊教育、校園環境與教學設備、公共關係與家長參與、學生學習與學校表現、董事會設置與運作(私立學校適用)等向度。
評鑑方式:(1)線上資料檢閱:以『國中校務評鑑資料系統』為主要檢閱資料。
(2)實地訪視方式:主要針對量化、質性評鑑項目指標及特色描述項目之實際狀況,由評鑑委員及本局督學前往受訪學校,進行簡報聽取、校園參觀、人員座(訪)談以及資料檢視;教學訪視教師則進班進行教學觀察,受評學校不需要準備教案。
自我追蹤評鑑
實施對象:前1學年度接受訪視評鑑的學校。
實施時間:每年3月至4月。
實施內容:包括前1學年訪視評鑑報告中,對學校各量化與質性評鑑項目指標之實施評鑑結果列為「四等」者進行檢視;以及學校在自我評鑑及訪視評鑑中,所發現困難及待解決問題之改善與處理情形。
評鑑方式:由各校自我評鑑委員會,依據上述實施內容進行自我評鑑,並將相關結果登入『國中校務評鑑資料系統』。
追蹤訪視評鑑
實施對象:由前1學年度接受訪視評鑑任一向度評為「四等」的學校。
實施時間:評鑑結果公布後隔年5月至6月,每校半日(4小時)。
實施內容:追蹤評鑑訪視委員針對列為「四等」之評鑑項目改善建議,評估學校改善之成效。
評鑑方式:採資料檢閱、校園參觀、人員訪談以及綜合座談。
重新評鑑
實施對象:由前1學年度接受訪視評鑑任一向度評為「五等」的學校。
實施時間:評鑑結果公布後隔年5月至6月,每校1日(8小時)。
實施內容:重新評鑑訪視委員針對列為「五等」之評鑑項目,聘請委員進行重新評鑑。
評鑑方式:採資料檢閱、校園參觀、人員訪談以及綜合座談。
八、評鑑結果
各向度之等第評定以評鑑指標中的「評鑑項目」作為評分依據,每一個評鑑項目的分數將以0到5分來進行評分;質性評鑑項目指標及特色描述項目以現場實際情況由評鑑委員進行評分,每一項目最高5分。
評鑑結果依學校辦學績效採等第制,依成績優劣及處理結果如下表所示:
評鑑結果
分數轉換
處理結果
一等
40分以上
二等
32分至39分
撰寫改進計畫,並留校存查
三等
23分至31分
撰寫改進計畫,並報教育局備查
四等
14分至22分
追蹤評鑑
五等
13分以下
重新評鑑
評鑑結果之審議程序
訪視評鑑結束後二個月內,完成訪視評鑑報告文字部分初稿,由本局函知各受評學校之訪評意見,受評學校對訪視評鑑意見有疑義者,得於規定時限內提出申覆。
校務評鑑規劃執行工作圈召開會議處理申覆事件,回復申覆學校意見,並視申覆結果修改評鑑報告。
完成評鑑報告,由本局公布評鑑結果。
評鑑結果之運用
作為各校校務發展及不斷改進、執行教育政策經費獎補助及調整班級數或招生名額之依據。
各校凡任一評鑑向度列為二等者,撰寫改進計畫並留校存查。
各校凡任一評鑑向度列為三等(含)以下者,提改善計畫報局備查。
各校凡任一評鑑向度列為四等者,次1學年度辦理追蹤評鑑。
各校凡任一評鑑向度列為五等者,次1學年度重新評鑑。
獎勵:評鑑結果除由本局函知學校外,校務績效指標評鑑各分向度結果獲二等以上者公告本局網頁,並頒發獎牌及證書;校務評鑑各向度均為二等以上者,於本局局務會議公開表揚頒獎。
九、評鑑倫理
評鑑委員進行實地訪評之工作準則
應認同本校務評鑑之理念與精神。
應遵守有關本次校務評鑑相關注意事項之規範,並參加評鑑行前說明會,確保評鑑品質。
應全程參與後續之申覆意見討論會議與評鑑報告確認會議。
在實地訪評前應確實做好身分保密,並在行前詳閱受評學校之相關資料。
對訪評過程中使用過之資料或獲取之資訊,應確實做到保密原則。
訪評期間,應全程出席,避免遲到、早退,或私下商洽訪評代理人。
對於評鑑初步結果,負有保密的責任。
評鑑委員之迴避原則
過去五年曾在受評學校擔任專任或兼任職務者。
為受評學校之畢(結)業生。
配偶或直系三等親為受評學校之教職員生。
擔任受評學校有給或無給職之任何職務,例如董事會成員。
擔任受評學校自我評鑑之外部委員者。
為受評學校校長之研究所學位指導教授者。
十、本計畫各評鑑向度相關評鑑項目指標內容,每年得以滾動式修正於『國中校務評鑑資料系統』。
十一、本計畫所需經費由本局相關預算經費項下支應。
十二、本計畫奉核定後實施。
時間 日程 | 08:30 ︱ 08:45 | 08:45 ︱ 09:10 | 09:10 ︱ 09:50 | 10:00 ︱ 10:30 | 10:40 ︱ 11:10 | 11:20 ︱ 11:50 |
上午行程 | 訪視委員報到及預備會議 | 訪視委員介紹 與校務簡報 | 校園環境 訪視 | 行政 座談 | 學生 座談 | 教師 座談 |
教學訪視教師 進班觀察 | ||||||
時間 日程 | 12:00 ︱ 13:00 | 13:00 ︱ 13:40 | 13:40 ︱ 14:20 | 14:20 ︱ 15:00 | 15:00 ︱ 16:00 | 16:00 ︱ 16:30 |
下午行程 | 校長訪談 (午餐) | 董事會訪談※(私校適用) | 家長 座談 | 資料檢視說明 | 撰寫訪評報告 | 簽署評鑑 完成確認書 |
教學訪視教師與被觀察教師共進午餐 (分三間場地) | 教學訪視教師與負責課程教學向度評鑑委員會議 |
備註一:※僅適用於私校,若為公立學校,該時間則調整為資料檢視說明。
備註二:教學訪視教師進班觀察時間,以第二、三節為原則。
請檢視各校自我評鑑辦理情形是否適宜。
評鑑資料提供以前1學年度為準,改善情形的資料可延伸至訪評當日。
當日抽取參加座談人員及教學訪視班級,參加座談教師以當時段無課為原則。
校長訪談於午餐實施,請校長與訪評委員共同用餐。
家長座談:家長委員、一般及特教家長、志工家長各3~5人,均請學校邀請。
學生座談:每年級學生3~5人,男女學生約各半﹝至少含特教學生3人(包含資優生與身心障礙學生),或由負責特教團隊與運作的委員,於當時段另行抽樣訪談特教學生﹞。
教師座談:班導師、級導師、專任教師、課發會委員、領域召集人各2~5人。
行政人員座談:兼任行政人員教師(不含校長)、職工代表12~15人參加。
董事會訪談:人員包括董事長、董事1~2人、董事會秘書。
教學訪視:每位教學訪視教師進班級教學訪視2節,並填寫教學觀察表。
除另有需要外,座談形式以全體訪評委員與受訪談者團體座談為原則。
評鑑向度為等第制,請於訪評結束前,經訪視委員討論確認後,將訪視結果簽名密封交給訪評助理。
訪評委員以專長分工,建議:
領域委員 | 負責向度 |
召集人 | 學校領導與行政管理、綜整報告 |
教育行政領域 | 學生學習與學校表現、董事會設置運作 |
課程教學領域 | 課程與教學、教師專業發展 |
學生輔導與特殊教育領域、特教諮詢委員 | 學生輔導與特殊教育、公共關係與家長參與 |
聘任督學 | 學生事務、校園環境與教學設備 |
召集人
協調並統整各校評鑑相關事宜。
主持各校評鑑會議,並引導組內評鑑委員討論與決策結果。
彙整並檢查總體評鑑相關資料。
參與訪評後之評鑑結果確認會議。
評鑑委員
訪評前須參與委員研習、評鑑相關手冊及各項相關資料。
訪評前後請勿私下聯絡前往受評學校之該校校長或師生家長。
所有交通事宜與相關資訊可與助理聯繫。
訪視評鑑報告建議於訪評前檢視學校相關資料並規劃好輪廓,當天下午撰寫完成共同討論定案。
訪視評鑑報告雖分工撰寫,但務請經過共同討論,報告共同署名。
訪視評鑑報告需於離校前完成。
訪視評鑑報告請召集人確認後,交由訪評助理帶回。
項目名詞定義(以下係指統一專有名詞)
近1年:指接受評鑑前1曆年度。
近3年:指接受評鑑前3曆年度。
當學年度:指接受評鑑前1學年度。
近3學年度:指接受評鑑前3學年度。
教師:指編制內「現有教師」(含正式教師及代理教師)【指標另有定義者除外】。
計分採計
每一評鑑項目最高為5分,最低為0分。
百分比計列至整數,小數點採無條件進入。
特色描述部分最高為5分。
以下指標內涵若遵從現有法規條文,當法規調整時,內容隨之修正。
向度一、學校領導與行政管理
評鑑項目 | 項目定義 | 達成尺規之標準/項目內涵 | 資料提供者 | |||||||||
校長 | 主任 | 組長 | 導師 | 領召 | 專任 | 家長會 | 董事會 | 系統轉入 | ||||
量化指標 |
|
| 1分:60-69% 2分:70-79% 3分:80-89% 4分:90-94% 5分:95-100% | ✔ | ✔ | ✔ | ||||||
學校勾選「達成總計畫之項目」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使用者可將計畫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達成百分比 | ||||||||||||
量化指標 |
|
| 1分:1-4% 2分:5-8% 3分:9-14% 4分:15-20% 5分:21%以上 | ✔ | ✔ | ✔ | ||||||
學校自填「年度預算」與「校外資源及競爭性計畫經費」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使用者可將近三年度校外資源及競爭性計畫獲得經費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近三學年平均比例 | ||||||||||||
量化指標 |
|
| 1分:---- 2分:26-35% 3分:16-25% 4分:1-15% 5分:0% | ✔ | ✔ | |||||||
學校自填「行政職務數」、「代理教師兼任數」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使用者可將全校行政清單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統計人數比例 | ||||||||||||
量化指標 |
| 創新項目指已列入校務發展計畫或處室工作計畫的項目。 | 1分:1件 2分:2-3件 3分:4-5件 4分:6-7件 5分:8件以上 | ✔ | ✔ | ✔ | ||||||
學校自填「處室業務或活動創新項目」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使用者可將近三學年度處室業務或活動創新項目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項目數 | ||||||||||||
質性指標 |
|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行政團隊包括:校長、主任、組長、副組長。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
|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本向度特色描述 (其他能展現本向度績效的重點特色3至5項) | 使用者可將本項佐證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向度二、課程與教學
評鑑項目 | 項目定義 | 達成尺規之標準/項目內涵 | 資料提供者 | |||||||||
校長 | 主任 | 組長 | 導師 | 領召 | 專任 | 家長會 | 董事會 | 系統轉入 | ||||
量化指標 |
| 學校能呈現學校發展願景之學校本位課程名稱,並簡述其相關性。(或系統能讓學校自行設定願景項目,並勾稽學校本位課程符合與願景項目)。 | 1分:-- 2分:1件 3分:2件 4分:3件 5分:4件 | ✔ | ✔ | ✔ | ||||||
學校自填「發展呈現學校願景之學校本位課程」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使用者可將學校願景之學校本位課程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件數 | ||||||||||||
量化指標 |
|
| 1分:79%以下 2分:80-84% 3分:85-89% 4分:90-94% 5分:95%以上 | ✔ | ✔ | ✔ | ||||||
WebHR人事系統轉入教師名單 校務行政系統轉入教師授課科目與一週授課時數 教師勾選「是否具合格證書」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教師可將合格教師證書等相關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授課節數比例 | ||||||||||||
量化指標 |
| 教師能夠掌握教學創新或教育實驗之精神,提供各學期實施教學創新科目單元名稱,與創新教學方法或實驗教育名稱。 | 1分:19%以下 2分:20-29% 3分:30-39% 4分:40-49% 5分:50%以上 | ✔ | ✔ | ✔ | ✔ | ✔ | ||||
教師填「實施教學創新科目單元名稱」、「創新教學方法或實驗教育名稱」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教師可將實施情形與教案等相關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人數比例 | ||||||||||||
量化指標 |
| 根據教育部規定參與補救教學的學生,在補救教學系統中前後測或學校自行研發工具前後測結果,後測成績大於前測者,占該學期參與補救教學學生人數之數量。 | 1分:19%以下 2分:20-29% 3分:30-39% 4分:40-49% 5分:50%以上 | ✔ | ✔ | ✔ | ||||||
由教育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資源平臺匯入需補救教學學生人數與資料 組長填入進步學生人數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組長可將補救教學學生學習成長進步相關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進步人數比例 | ||||||||||||
質性指標 |
| 課程規劃能配合社會與時事發展,將新興議題適切融入課程與教學。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教師於各學期科目教學中能採用差異化教學,並運用適切的教學輔導策略。 |
| ✔ |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學校能充分考量學校條件、社區特性、家長期望、學生需要等相關因素,結合全體教師及社區資源,發展校本課程,並定期進行檢討。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本向度特色描述 (其他能展現本向度績效的重點特色3至5項) | 使用者可將本項佐證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向度三、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項目 | 項目定義 | 達成尺規之標準/項目內涵 | 資料提供者 | |||||||||
校長 | 主任 | 組長 | 導師 | 領召 | 專任 | 家長會 | 董事會 | 系統轉入 | ||||
量化指標 |
|
| 1分:1-4% 2分:5-14% 3分:15-24% 4分:25-34% 5分:35%以上 | ✔ | ✔ | ✔ | ✔ | |||||
教師勾選「是否參加各項教學或研究相關活動競賽」,並從「教學行動研究」、「教學檔案」、「教案設計」、「評量設計」、「Best Education」等項目中勾選實施項目,項目可新增空白欄位讓使用者輸入未列出之項目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教師可將獲獎資料、發表之論文或期刊雜誌、出版之專書等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人數比例 發表論文或出版專書上傳封面與摘要即可 | ||||||||||||
量化指標 |
|
| 1分:1-3% 2分:4-5% 3分:6-7% 4分:8-9% 5分:10%以上 | ✔ | ✔ | ✔ | ✔ | |||||
教師勾選「是否為教學輔導教師」,並從「臺北市」、「教育部」勾選具有證書之單位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教師可將獲得證書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人數比例 | ||||||||||||
量化指標 |
|
| 1分:59%以下 2分:60-69% 3分:70-79% 4分:80-89% 5分:90%以上 | ✔ | ✔ | ✔ | ✔ | |||||
教師勾選「是否獲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初階認證」或「是否完成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初階人方培訓課程」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教師可將獲得證書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人數比例 | ||||||||||||
量化指標 |
|
| 1分:1-5% 2分:6-10% 3分:11-15% 4分:16-20% 5分:21%以上 | ✔ | ✔ | ✔ | ✔ | |||||
教師勾選「是否參與跨領域(學科、或校)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教師可將參與跨領域(學科、或校)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人數比例 | ||||||||||||
質性指標 |
|
|
|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
|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教學活動指教師從事與學生學習有關的各種校內外活動及過程。 |
|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學生學習成果指學生在學校中各種學習、發展及表現方面的結果,包括:知識與理解力(認知)、態度與價值觀(情意)、實際技能(技能)及行為。 |
|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本向度特色描述 (其他能展現本向度績效的重點特色3至5項) | 使用者可將本項佐證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向度四、學生事務
評鑑項目 | 項目定義 | 達成尺規之標準/項目內涵 | 資料提供者 | ||||||||||
校長 | 主任 | 組長 | 導師 | 領召 | 專任 | 家長會 | 董事會 | 系統轉入 | |||||
量化指標 |
|
| 1分:10-14次 2分:15-19次 3分:20-24次 4分:25-29次 5分:30次以上 | ✔ | ✔ | ||||||||
組長填入「學校辦理藝文活動次數與藝文競賽次數」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組長可將學校辦理藝文活動或競賽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辦理次數 | |||||||||||||
量化指標 |
|
| 1分:90-99% 2分:100-109% 3分:110-129% 4分:130-139% 5分:140%以上 | ✔ | ✔ | ||||||||
組長填入「學校開設一般學生多元社團數」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組長可將學校開設一般學生多元社團之清單與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班級數比例 | |||||||||||||
量化指標 |
|
| 1分:60-69% 2分:70-79% 3分:80-89% 4分:90-94% 5分:95%以上 | ✔ | ✔ | ✔ | |||||||
組長填入「學生在校運動每週達150分鐘以上人數」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組長可將學生運動紀錄表(卡)等相關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人數比例 | |||||||||||||
量化指標 |
|
| 1分:50-54% 2分:55-59% 3分:60-69% 4分:70-79% 5分:80%以上 | ✔ | ✔ | ✔ | |||||||
由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將學生體適能資料轉入校務行政系統,再由校務系統轉入校務評鑑系統平臺 統計人數比例 | |||||||||||||
質性指標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性別平等教育係指基於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為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建立性別平等觀念之教育歷程。除保障男女兩性的性別平等作法外,亦涵蓋了不同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氣質及其權益的平等權利保護。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健康促進與衛生保健教育係指透過衛生教育、疾病預防及健康保護等三個層面的努力,來增強正向健康與預防疾病的教育作法,是公共衛生所要追求的理想。其重點包括:健康體位管理、食品安全管理、視力保健、口腔衛生、菸害防治等議題。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本向度特色描述 (其他能展現本向度績效的重點特色3至5項) | 使用者可將本項佐證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向度五、學生輔導與特殊教育
評鑑項目 | 項目定義 | 達成尺規之標準/項目內涵 | 資料提供者 | ||||||||||||||
校長 | 主任 | 組長 | 導師 | 領召 | 專任 | 家長會 | 董事會 | 系統轉入 | |||||||||
量化指標 |
|
| 1分:---- 2分:---- 3分:1學年度 4分:2學年度 5分:3學年度 | ✔ | |||||||||||||
由教師在職研習網轉入每學年校長、普通教師、輔導教師及特殊教育教師參加輔導知能研習及特殊教育相關研習時數 統計近三學年度達成率95%的學年數 | |||||||||||||||||
量化指標 | 2-1近3學年度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合格比例(可納入108學年度) |
| 1分:60-69% 2分:70-79% 3分:80-89% 4分:90-99% 5分:100% | ✔ | ✔ | ✔ | |||||||||||
建議由WebHR人事系統轉入學校特殊教育教師數或由組長填入「學校特殊教育教師數」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可將教師證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人數比例 | |||||||||||||||||
量化指標 | 2-2校內特殊教育心理評量教師(鑑定種子教師)占校內編制特教教師比例 |
| 1分:9%以下 2分:10%~19% 3分:20%~39% 4分:40%~49% 5分:50%以上 | ✔ | ✔ | ||||||||||||
由特教教師勾選是否為心理評量教師(鑑定種子教師)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可將相關證明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人數比例 | |||||||||||||||||
量化指標 |
|
| 1分:1項 2分:2-3項 3分:4-5項 4分:6-7項 5分:8項以上 | ✔ | ✔ | ||||||||||||
由特教科提供特教宣導活動方式,以利學校組長勾選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組長可將特教宣導活動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勾選項目數 組長填入加強輔導或照護之數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組長可將特教學生之加強輔導或照護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組長填寫獲獎數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組長可將獲獎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總和項目數 | |||||||||||||||||
量化指標 |
| 推動情形包括:
| 1分:---------- 2分:---------- 3分:達成⑴或⑵ 4分:達成⑴及⑵ 5分:達成⑴、⑵及⑶ | ✔ | ✔ | ||||||||||||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組長可將達成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學校設置學生輔導工作委員會,統整各單位相關資源,訂定全校性輔導工作計畫,強化親師輔導知能,落實執行並檢視其實施成果。 | 1. 學生輔導工作委員會的運作。 2. 全校性學生輔導計畫的擬定、執行及創新作法。 3. 全校的參與及合作情形。 4. 提升親師輔導知能的作法。 5. 學生輔導工作的自我檢核及改進。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學校視學生身心狀況及需求,辦理認輔工作,並對高關懷個案與中輟生進行個案管理及輔導,且整合運用校外輔導網絡資源,提供個案必要的專業協助。 |
|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學校以團隊合作方式,處理特殊教育學生教育事宜,學校課程計畫書包含特殊教育課程,並推動融合教育,營造友善接納支持之環境,且依特教學生需求提供完善無障礙環境及教學設施設備,及連結運用適切校內外資源,特教家長亦積極參與學校相關事務。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學校以多元方式篩選診斷身心障礙學生及資賦優異學生,適切擬定、執行與管理IEP及IGP,依學生能力及需求規劃課程及實施教學,並提供學生適切之輔導措施及轉銜輔導服務。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本向度特色描述 (其他能展現本向度績效的重點特色3至5項) | 使用者可將本項佐證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向度六、校園環境與教學設備
評鑑項目 | 項目定義 | 達成尺規之標準/項目內涵 | 資料提供者 | |||||||||||||||
校長 | 主任 | 組長 | 導師 | 領召 | 專任 | 家長會 | 董事會 | 系統轉入 | ||||||||||
量化指標 |
|
| 1分:60-64% 2分:65-69% 3分:70-74% 4分:75-79% 5分:80% | ✔ | ✔ | |||||||||||||
組長填入「全校教室空間數」與「教室空間有充分使用間數」 統計使用比例 | ||||||||||||||||||
量化指標 |
|
| 1分:50-59% 2分:60-69% 3分:70-79% 4分:80-89% 5分:90%以上 | ✔ | ✔ | ✔ | ||||||||||||
導師填入「班級學生參與小田園教育體驗學習學生數」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使用者可將學生參與小田園教育體驗學習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統計班級比例 | ||||||||||||||||||
量化指標 |
| 資訊設備(教學設備)包括電腦(含筆電)、行動載具、電子白板丶實物投影機丶無線投影設備、感測器、氣象站設備等。 | 1分:50-59% 2分:60-69% 3分:70-79% 4分:80-89% 5分:90%以上 | ✔ | ✔ | ✔ | ✔ | |||||||||||
教師勾選「是否使用資訊設備(教學設備)於課堂教學」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教師可將使用資訊設備(教學設備)於課堂教學之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統計人數比例 | ||||||||||||||||||
量化指標 |
|
| 1分:65-69% 2分:70-74% 3分:75-79% 4分:80-84% 5分:85%以上 | ✔ | ||||||||||||||
建議由校務行政系統轉入學校學生數,由臺北酷課雲轉入全校師生申請臺北酷課雲SSO帳號的人數 統計人數比例 | ||||||||||||||||||
質性指標 |
| 校園空間美學營造係指透過校園空間融入美學元素之擘劃,增進文化氛圍並創造趣味、品味與美感意境。其營造原則可包含導入課程、教學、空間美學,校園故事、永續發展等面向。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為了幫助學生使用圖書館所提供的各種服務,以及各種不同類型的館藏資料,所特有的推廣活動。透過圖書館自行制定一套完整的規則與計畫,包括了對館藏資料的性質及存放種類的初步認識、參考工具書的利用,以及資訊素養的能力培養,幫助讀者認識各種不同資源,提高館藏的使用率,並塑造一知識提供者的角色。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永續校園包含健康安全,自然科技,藝術人文等面向,從瞭解自身校園地域、文化、歷史與生態等特色,從而創造出完全不同且多樣的校園環境。各校對應校園環境改造,創造各校教學特色的教學教材,轉化傳統校園環境以符合永續發展之綠色、生態、環保、健康、省能、省資源之目標。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智慧校園係指通過運用數位科技,將學校的教學、學習、管理與校園資源和應用系統進行整合創新,從而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校園模式。包含智慧學習、智慧行政、智慧綠能、智慧保健、智慧社群、智慧管理等面向。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本向度特色描述 (其他能展現本向度績效的重點特色3至5項) | 使用者可將本項佐證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向度七、公共關係與家長參與
評鑑項目 | 項目定義 | 達成尺規之標準/項目內涵 | 資料提供者 | ||||||||||||||||||||
校長 | 主任 | 組長 | 導師 | 領召 | 專任 | 家長會 | 董事會 | 系統轉入 | |||||||||||||||
量化指標 |
|
| 1分:發布2次以上正向活動新聞稿 2分:發布4次以上正向活動新聞稿 3分:發布6次以上正向活動新聞稿 4分:得到媒體正向報導1次 5分:得到媒體正向報導2次 | ✔ | ✔ | ||||||||||||||||||
組長填寫「學校對外發布有關學校教學活動的新聞稿或是獲得新聞媒體正向報導情形」 分項為「發布有關學校教學活動的新聞稿」、「獲得新聞媒體正向報導」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組長可將學校對外發布有關學校教學活動的新聞稿或是獲得新聞媒體正向報導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數量 | |||||||||||||||||||||||
量化指標 |
|
| 1分:20-29% 2分:30-39% 3分:40-49% 4分:50-59% 5分:60-100% | ✔ | ✔ | ||||||||||||||||||
由校務行政系統轉入學校學生數,導師填寫「家長出席學校日人數」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組長可將學校辦理學校日家長出席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統計人數比例 | |||||||||||||||||||||||
量化指標 |
|
| 1分:-- 2分:4-5次 3分:6-7次 4分:8-9次 5分:10次以上 | ✔ | ✔ | ✔ | |||||||||||||||||
組長與家長會填入「學校及家長會辦理親職講座或家長成長活動之次數」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組長與家長會可將親職講座或家長成長活動之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統計辦理次數 | |||||||||||||||||||||||
量化指標 |
|
| 1分:1個 2分:2個 3分:3個 4分:4個 5分:5個以上 | ✔ | ✔ | ✔ | |||||||||||||||||
組長填入「當學年度建立、引進並運用家長人力與社區資源資料庫」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組長可將家長參與相關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人數比例 | |||||||||||||||||||||||
質性指標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
|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 指標 |
| 學校志工包含指圖書室志工、交通隊志工、校園巡邏志工、晚自習陪伴志工、健康中心志工等,須定期服務,至少每兩週1次,且持續1年。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本向度特色描述 (其他能展現本向度績效的重點特色3至5項) | 使用者可將本項佐證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向度八、學生學習與學校表現
評鑑項目 | 項目定義 | 達成尺規之標準/項目內涵 | 資料提供者 | |||||||||
校長 | 主任 | 組長 | 導師 | 領召 | 專任 | 家長會 | 董事會 | 系統轉入 | ||||
量化指標 |
| 調查學生各科學期總成績,提供國中生四領域學期總成績及格人數占總學生數的比例。 | 1分:---- 2分:---- 3分:90-92% 4分:93-96% 5分:97%以上 | ✔ | ||||||||
由校務行政系統轉入「學校學生數」與「近三學年度學生四領域學期總成績及格人數」 統計人數比例 | ||||||||||||
量化指標 |
| 九年級學生參加會考五考科(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中,至少四科達基礎級以上學生數佔當年度參加會考試總人數之比例。 | 1分:29%(含)以下 2分:30-49% 3分:50-69% 4分:70-84% 5分:85%(含)以上 | ✔ | ||||||||
由中教科提供資料後一併匯入校務評鑑系統平臺 | ||||||||||||
量化指標 |
| 當學年度免試入學錄取為學生自填的前5志願。 | 1分:59%以下 2分:60-69% 3分:70-79% 4分:80-89% 5分:90%以上 | ✔ | ||||||||
由中教科提供資料後一併匯入校務評鑑系統平臺 | ||||||||||||
量化指標 |
|
| 1分:提出申請或參與評選至少1件以上 2分:提出申請或參與評選至少2件以上 3分:提出申請或參與評選至少3件以上 4分:獲得1件通過 5分:獲得2件以上通過 | ✔ | ✔ | |||||||
組長填寫「學校獲得優質學校評選或國中亮點計畫」 分項為「有提出申請或參與評選」、「獲得通過」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組長可將學校申請臺北市優質學校評選與臺北市國中亮點計畫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申請與通過件數 | ||||||||||||
質性指標 |
|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學校在各項認證或競賽方面的獲獎情形。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本向度特色描述 (其他能展現本向度績效的重點特色3至5項) | 使用者可將本項佐證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向度九、董事會設置與運作
評鑑項目 | 項目定義 | 達成尺規之標準/項目內涵 | 資料提供者 | |||||||||
校長 | 主任 | 組長 | 導師 | 領召 | 專任 | 家長會 | 董事會 | 系統轉入 | ||||
量化指標 |
|
| 1分:2項符合 2分:3項符合 3分:4項符合 4分:5項符合 5分:6項以上符合 | ✔ | ||||||||
董事會勾選「當屆董事會任期符合私立學校法之規定」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使用者可將相關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勾選項數 | ||||||||||||
量化指標 |
|
| 1分:5項符合 2分:6項符合 3分:7項符合 4分:8項符合 5分:9項以上符合 | ✔ | ✔ | ✔ | ||||||
董事會勾選「董事會與校長職權符合規定」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使用者可將相關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勾選項數 | ||||||||||||
量化指標 |
|
| 1分:6項符合 2分:7項符合 3分:8項符合 4分:9項符合 5分:10項以上符合 | ✔ | ✔ | |||||||
董事會勾選「內控制度建立及完成報局核備之符合情形」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使用者可將相關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勾選項數 | ||||||||||||
量化指標 |
|
| 1分:4項符合 2分:5項符合 3分:6項符合 4分:7項符合 5分:8項符合 | ✔ | ✔ | |||||||
董事會勾選「私立學校法人及所設學校財務監督符合項次」 增加「上傳檔案」按鈕,讓使用者可將相關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統計勾選項數 | ||||||||||||
質性指標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質性指標 |
|
|
| ✔ | ✔ | ✔ | ||||||
使用者可將本項質性指標辦理情形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 ||||||||||||
本向度特色描述 (其他能展現本向度績效的重點特色3至5項) | 使用者可將本項佐證資料彙整成電子檔後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