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牌牌樂」素養導向教學說課說明

格式
doc
大小
7.89 MB
頁數
6
上傳者
瑀 王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5-06,离现在 5 16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 108學年度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教學觀察前說課說明1081113

授課教師:黃心怡任教年級:___任教領域/科目:國語數學綜合

回饋人員:林美玲任教年級:任教領域/科目:國語數學綜合

教學單元:古城「牌牌樂」

觀察前會談(備課)日期:108124日 地點:307辦公室

預定入班教學觀察(公開授課)日期:1081217日 地點:四年8班教室

  1. 學習目標(含核心素養、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

核心素養

-E-A2 敏覺居住地方的社會、自然與人文環境變遷,關注生活問題及其影響,並思考解決方法。

-E-C2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學習尊重他人,增進人際關係,與團隊成員合作達成團體目標。

-E- C2與他人互動時能適切運用語文能力表達個人想法,理解與包容不同意見,樂於參與學校及社區活動,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學習內容

Cb--1居住地方不同時代的重要人物、事件與文物古蹟,可以反映當地的歷史變遷。

Bb-II-3團體活動的參與態度

學習表現

3b-Ⅱ-2摘取相關資料中的重點。

3b-Ⅱ-3整理資料,製作成簡易的圖表,並加以說明。

2a-II-1覺察自己的人際溝通方式,展現合宜的互動與溝通態度和技巧。

語文2-II-4樂於參與討論,提供個人觀點和意見。


二、學生經驗(含學生先備知識、起點行為、學生特性…等)

三年級上學期的教學重點:

  1. 透過認識臺北古城的平面圖,從圖示中找到各個城門的位置。

  2. 透過閱讀故事、觀察照片影片,認識古城各城門的外型與歷史特色。

  3. 觀察城門建築的結構,想像與推測前人的生活,能省思並分享文化與生活的關係,在認同與肯定自身文化的基礎上,學習與不同時代演變。

  4. 從附小在古城中的位置,進而認識與體會附小過去的地位與意義。

  5. 將對古城的認識製作古城生活故事書,並與班級內同儕分享。


三年級下學期的教學重點:

1.比較臺北古城在食衣住行、建築等方面的變遷。(知識方法) (社會)

2.透過實地走訪古城特色街道,觀察現狀,比較今昔的差異。(知識方法)

3.將對古城的認識及今昔差異製作成古城小書(例如八格小書),並與班級內同儕分享。(應用實踐)

4.樂於與他人分享小組探索成果,並能在觀摩作品後提供同儕的回饋。(意願態度)



三、教師教學預定流程與策略:

活動一:古城

「牌牌樂」


運用遊戲設計原則,設計以古蹟特色為主題之牌卡桌遊

  1. 將社會課的古蹟特色表格摘要「關鍵字」(年代、特色、功能),製作成遊戲牌卡。

轉換成古蹟牌卡(藍色部份每格一張牌卡)

築名稱


築圖卡


年代


築特色




  1. 學生回家收集各種撲克牌「遊戲」。

  2. 學生在組內分享遊戲玩法、說明遊戲規則,進行方式如下:

一、學生玩牌,豐富經驗

  1. 班分5-6組,籤決定撲克遊戲

  2. 8分鐘一次,每次2人介紹該的遊戲玩其他人到下一組不同的遊戲。

二、說明規則,歸納類型

  1. 時間決定換次數,遊戲分類,說明分類的因,類別命名

  2. 師歸納各組報告,歸納玩法類型分為:配、湊牌、、比大小。

三、古城牌卡,決定玩法

組討論設計牌卡遊戲:組討論古牌卡遊戲合用哪一種,並參考老師提供的遊戲規則範例,修內容,寫出戲說明

活動二:古城

樂翻天

能樂於與同學進行牌卡遊戲,分享古蹟特色。

  1. 小組實際操作古城牌卡遊戲,進行修正討論。

  2. 選定關主,開始進行遊戲。

  3. 分享遊戲心得,依據下列提問分享:

  1. 古城內有哪些古蹟?

  2. 這些古蹟的特色是什麼?

  3. 你最喜歡哪一個古蹟?

  1. 活動結束後,教師依據自評表,引導學生進行自評與反思。



四、學生學習策略或方法:

  1. 能從分類中認識臺北古城古蹟不同時期的建築特色,並訂定出介紹臺北城古蹟的項目類別(知識方法)

  2. 能閱讀臺北城古蹟資料,認識其臺北古城的意義,並依項目類別進行摘要。(知識方法)

  3. 運用遊戲設計原則,設計以古蹟特色為主題之牌卡桌遊。(應用實踐)

  4. 能樂於與同學進行牌卡遊戲,分享古蹟特色。(態度意願)


五、教學評量方式(請呼應學習目標,說明使用的評量方式):

學習單、提問、發表、實作評量、小組討論、自評、互評

自互評表

評量項目

得分

我認真收集和閱讀古蹟資料,摘要成關鍵字



我認真和夥伴討論,完成古蹟牌卡



我認真參與小組討論,設計遊戲規則



遊戲中,我遵守規則並認真參與



遊戲讓我更認識台北古城內及鄰近古蹟




六、期待觀課觀察重點:

1.利用社會老師已完成的T表,再進行重點整理與歸納。

2.教師對於實地操作前的活動說明、小組分配與秩序掌控程度。


七、回饋會談日期與地點:(建議於教學觀察後三天內完成會談為佳)

日期:1081219地點:307教室


北市大附小108學年度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觀課紀錄暨活動照片

(觀察者撰寫-同本校教專觀察紀錄表)

授課教師:黃心怡任教年級:任教領域/科目:綜合

回饋人員:林美玲任教年級:任教領域/科目:國語數學綜合

教學單元:古城牌牌樂;教學節次:共 3 節,本次教學為第 1 

觀察日期:1081217第六節

層面

指標與檢核重點

事實摘要敘述

(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評量(請勾選)

優良

滿意

待成長


A-2掌握教材內容,實施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


V


A-2-1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能或生活經驗,引發與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運用社會老師引導的古蹟資料整理,再歸納與簡化,討論哪些內容可以呈現在牌卡上。

透過電子白板具體與清楚呈現各項古蹟的重點內容,讓孩子充分思考與討論。


A-2-2 清晰呈現教材內容,協助學生習得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A-2-3 提供適當的練習或活動,以理解或熟練學習內容。

A-2-4 完成每個學習活動後,適時歸納或總結學習重點。

A-3運用適切教學策略與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學習。

V



A-3-1 運用適切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或實作。

運用合作學習和小組夥伴彼此激盪想法並相互討論

小組每個成員皆有發表分享的機會。

A-3-2 教學活動中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A-3-3 運用口語、非口語、教室走動等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學習。

A-4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能力,提供學習回饋並調整教學。


V


A-4-1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學習成效。

能請不同學生發表思考與判別的過程,讓孩
 子體會古蹟的重要性。

能針對學童所發表的內容,適時給予回饋、

澄清與釐清。

A-4-2 分析評量結果,適時提供學生適切的學習回饋。

A-4-3根據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A-4-4 運用評量結果,規劃實施充實或補強性課程。(選用)







層面

指標與檢核重點

教師表現事實

摘要敘述

評量(請勾選)

優良

滿意

待成長

B

B-1建立課堂規範,並適切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V



B-1-1 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課堂規範。

大部分學生都能專注在課堂中的討論問題中並主動發表與討論

B-1-2 適切引導或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B-2安排學習情境,促進師生互動。

V



B-2-1 安排適切的教學環境與設施,促進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

善用同儕之間合作與討論學習方法激發孩子的思考與概念理解並能適時鼓勵專心與努力學習的孩子

B-2-2 營造溫暖的學習氣氛,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關係。

觀課歷程照片

學生討論

學生作品

學生討論

老師們討論與分享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 108學年度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授課教師:黃心怡任教年級:任教領域/科目:國語數學綜合

回饋人員:林美玲任教年級:任教領域/科目:國語數學綜合

教學單元:古城「牌牌樂」

觀察日期:1081219

依據觀察工具之紀錄分析內容,與授課教師討論後填寫:

  1. 教與學之優點及特色(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 教師指導語敘述很明確,口語非常清晰。

  • 孩子與老師的關係很有默契,師生彼此之間的表情、言談都會互相牽動,班級氣氛融洽。

  • 討論、互動過程,常有『親愛的孩子,別忘了……』、『孩子,對不起,我換個說法,…』等語句出現,氣氛溫馨,師生互動尊重、有禮。

  • 眼睛隨時巡視、觀察各個角落的孩子,注意孩子是否可以跟上學習的情境。


  1. 教與學待調整或改變之處(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 活動與活動之間的銜接,可以運用巧妙的方法讓孩子多一點思考、互動的機會。

  • 如果一天當中的學習課程或內容較多是屬於嚴謹的、知識性較高的,就可以多些時間運用生活的例子和孩子討論分享,或變化活動方式,這樣可以轉換一下學習氣氛,更可以是師生間的交心時刻。


  1. 授課教師預定專業成長計畫:

成長指標

成長方式

內容概要說明

協助或合作人員

預計完成日期

A-3-2 教學活動中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研讀書籍、參加研習、觀看錄影帶、諮詢資深教師、參加學習社群

與同學年老師或資深教師討論可以再進步的方法

學年老師

資深教師

109.8.1.


  1. 回饋人員的學習與收穫:

  • 多與夥伴老師互相觀摩學習,從彼此的教學觀察活動中,可以發現一些自己沒有注意到的優缺點,更能提昇雙方的教學專業智能。

  • 整個活動的教學步驟緊湊,活動與活動的銜接可以放慢速度,雖然大多數的孩子都有跟上腳步,也許是因為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任務,但如果是教室內的教學活動步驟的話,需要放慢速度。活動與活動之間的銜接,可以運用巧妙的方法讓孩子多一點思考、互動的機會

  • 問題討論完之後,不一定都由老師整理歸納,有時可以讓孩子歸納發表,也可以藉此評量、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