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公式探討與應用: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

格式
doc
大小
58.5 KB
頁數
3
上傳者
Administrato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8-05-08,离现在 7 16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北市大附小106學年度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教學觀察前說課說明

(教學者撰寫-同本校教專觀察前會談紀錄表)

授課教師:黃心怡任教年級:四年級任教領域/科目:國語、數學、綜合

回饋人員:虞茜如任教年級:四年級任教領域/科目:國語、數學、綜合

教學單元:5單元周長與面積      

觀察前會談(備課)日期:1070418 地點:四年8班教室

預定入班教學觀察(公開授課)日期:10757 地點:圖書館

一、學習目標(含核心素養、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


主題學習目標

  1. 能理解並運用正方形、長方形周長與面積的公式

  2. 能以公尺、平方公尺為單位算出周長與面積

  3. 在生活情境中解決周長與面積的相關問題

核心素養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的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2: 具備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素養,並能尊重多元的問題解法,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二、學生經驗(含學生先備知識、起點行為、學生特性…等)

1.認識周長的意義,並計算周長。

2.認識平方公分的意義,並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在方格板上)


三、教師教學預定流程與策略:

學習表現

學習活動歷程

教師的思考與教學策略

n-II-9

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感估測能力,並能做計算和應用解題。

活動一:周長

  1. 複習三年級學過的,什麼是「周長」。

  2. 周長的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 × 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 × 4

  1. 在學習單上畫周長為36公分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複習周長的意義

了解長方形周長的公式

了解正方形周長的公式


活動二:面積

  1. 複習三年級以點數1平公分格的計算面積方式。

  2. 面積公式:

長方形面積:長 ×

正方形面積:邊長 × 邊長

  1. 在學習單上畫面積為36平方公分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2. 思考這些圖形的關係:

周長相同,面積不同;面積相同,周長不一定相同。

複習面積的意義

了解長方形面積的公式

了解正方形面積的公式


用實際在1公分方格紙上畫圖釐清面積和周長的差別


活動三:平方公尺

  1. 了解公分、平方公分以及公尺和平方公尺的關係

  2. 每個孩子以20×20的格子設計圖形,每人設計5張。

  3. 每個孩子先把自己的5張紙連乘20×100

  4. 5個孩子連接起來就是1平方公尺

從公分與公尺的關係,討論1平方公分與1平方公尺的關係


每個人運用百分格設計圖案,繪製圖形、連接成1平方公尺的過程中更清楚1平方公分和1平方公尺的關係

活動四:生活應用

  1. 思考籃球場面積多大?

  2. 用什麼方式測量?



四、學生學習策略或方法:

學習任務

(學生要學會的)

學習活動歷程

學習策略

學會周長的公式

活動一:周長

  1. 複習三年級學過的,什麼是「周長」。

  2. 周長的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 × 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 × 4

  1. 在學習單上畫周長為36公分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從點數周長歸納出周長的公式

(理解)

學會面積的公式

活動二:面積

  1. 複習三年級以點數1平公分格的計算面積方式。

  2. 面積公式:

長方形面積:長 ×

正方形面積:邊長 × 邊長

  1. 在學習單上畫面積為36平方公分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2. 思考這些圖形的關係:

周長相同,面積不同;面積相同,周長不一定相同。

從點數小方格歸納出面積的公式

(理解)

發現面積和周長的關係

(連結)

理解平方公尺的意義

了解平方公分以及公尺和平方公尺的關係

活動三:平方公尺

  1. 了解公分、平方公分以及公尺和平方公尺的關係

  2. 每個孩子以20×20的格子設計圖形,每人設計5張。

  3. 每個孩子先把自己的5張紙連乘20×100

  4. 5個孩子連接起來就是1平方公尺

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

實作(繪圖)

(連結)

(擴張)

在生活中運用平方公尺的概念

活動四:生活應用

  1. 思考籃球場面積多大?

  2. 用什麼方式測量?

小組討論

(連結)

(擴張)


五、教學評量方式(請呼應學習目標,說明使用的評量方式):

紙筆測驗、學習單、提問、發表、實作評量、實驗、小組討論


六、期待觀課觀察重點

1.教學流程是否流暢

2.教師提問是否適時適當


七、回饋會談日期與地點:(建議於教學觀察後三天內完成會談為佳)

日期:1070509地點:四年8班教室



3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