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數學領域課程綱要(107年6月)

格式
pdf
大小
1.4 MB
頁數
82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09-05,离现在 6 4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數 學 領 域 

 

 

 

 

 

 

 

 

background image

壹、基本理念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互動」及

「共好」為理念,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數學領域課程綱

要呼應《總綱》的理念與願景,從數學是一種語言、一種實用的規律科學、也是一種人文

素養出發,課程設計和這些特質密切搭配,應提供每位學生有感的學習機會,培養學生正

確使用工具的素養。其理念分述如下。 

一、數學是一種語言,宜由自然語言的題材導入學習 

文明的發展,語言具有關鍵性的地位。數學的發展是融入自然語言的生活經驗,無

論是數量、形狀及其相互關係的描述,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用語。數學連結文字及符號語

言,以更簡潔與精確的方式來理解人類的生活世界。因其簡潔,能夠以簡馭繁,用簡明

的公式與理論,解釋各種繁雜的現象;因其精確,可以適時彌補自然語言的不足。數學

更是演算能力、邏輯訓練、抽象思維的推手。基於這些特性,數學教學應該盡可能保持

學習自然語言的方式,透過實例的操作與解說,了解概念與算則之後,再逐步進入抽象

理論的學習。 

二、數學是一種實用的規律科學,教學宜重視跨領域的統整 

數學被廣泛的應用在日常生活的需求、自然奧秘的探究、社會現象的解讀、財經問

題的剖析、與科技發展的支柱等方面,這些看似複雜的應用領域,經過數學的協助分析,

總是可以洞見其深層不變的規律。數學,是一門善於處理規律的科學。數學實用的例子

甚多,例如:比例可用於各種錢幣的兌換及各種溶液百分濃度的稀釋;利用質數的性質

發展出來的加密系統,能夠大幅提高資訊傳輸的安全;指數定律用來協助計算銀行利息

的複利、闡明生物成長的速度、計算週期元素的半衰期等;三角除了在測量上的應用,

三角函數更有助於描述各種波(如聲波、光波、水波)的研究;統計用於對未知世界的

預測以及分析大數據等等。數學應用既是跨領域的,其教學也宜重視跨領域的統整。 

三、數學是一種人文素養,宜培養學生的文化美感 

數學能成為一種與自然界對話的語言,是經過人類數千年來一連串探究、歸納、臆

測與論證的成果。數學有其內在理路的發展走勢,也因為回應社會的需求,在文明裡扮

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人類各種族文明造就出不同的思維文化,例如,古代東方數學偏向

具象方式的歸納推理,而西方則傾向抽象方式的演繹思考,數學史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數

學發展在不同時期與不同文化的差異,更能協助教師釐清數學學習的主軸。所以適時地

在數學教學之中融入適當的數學史內容,可以提升數學教學品質與學生的學習成效。認

識數學的文化面向,不僅有助於讓數學學習從工具性層次延伸到智識性層次,也更彰顯

數學知識的人文價值,達到「適性揚才」與「終身學習」的教育目標。 

background image

四、數學應提供每位學生有感的學習機會 

數學與其他領域的差異,在於其結構層層累積,其發展既依賴直覺又需要推理。同

齡學生的數學認知發展又有個別差異,學習者若未能充分理解前一階段的概念,必然影

響後續階段的學習。課程綱要的編寫以適合多數學生為主。課程綱要的實踐,教學上需

藉由鷹架作用加以啟導,適時進行差異化教學及學習活動規劃,提供每位學生每節課都

有感的學習活動機會。對於學習緩慢的學生,可以降緩教學速度,僅著重最基本的內容。

對於學習超前的學生,可以設計加深、加廣、專題探究等各類課程,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對於學習落後的學生,應考量其學習準備度和學習風格等,規劃補救教學,及時補救;

盡可能將補救教學的策略納入課堂,提供適性的指導。 

五、數學教學應培養學生正確使用工具的素養 

工具對於數學教學助益極大。除了傳統教具如圓規、三角板、方格紙等,資訊時代

的計算機(calculator)、電腦(computer)、網路、多媒體、行動工具等都是有用的

學習工具。我國即使在最基本的計算機教學,都遠遠落後於世界各先進國家,因此,本

次課綱修訂,重視計算工具的有效運用。計算工具教學應從計算機開始,逐漸引導學生

使用各種高階工具,例如:試算表及數學軟體等。數學是一種規律的科學,計算機及電

腦可以協助落實探究活動,惟因計算機的計算有一定的誤差,應強調其使用時機及侷限,

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正確態度。學生在熟練計算原理後,為避免繁複計算而降低學習

效率,可適當使用計算機,執行複雜數字、統計數據、指數、對數及三角比的計算;實

施時機以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為宜,教師並可在適當時機使用電腦輔助教

學。 

貳、課程目標 

進入 21 世紀,數學應用的發展越發蓬勃,科學、技術、資訊、金融各領域對數理人

才的需求也日益殷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數學課程配合前述基本理念與未來社會演變,

考量個人生涯規劃、國家經濟發展、國際社會參與,希望提供優質的十二年基礎數學課程,

為日後進入大學、職場與社會做充分的準備。 

從另一角度看,國民教育的重點在於學習對生涯有用的知識與能力。數學知識雖然本

質抽象,卻具有廣大的應用面向與深刻的應用層級。如何在不同年齡、不同能力、不同興

趣或領域,皆能獲得足以結合理論與應用的數學素養,是國民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數學

教育應能啟迪學習動機,培養好奇心、探索力、思考力、判斷力與行動力,願意以積極的

態度、持續的動力進行探索與學習;從而體驗學習的喜悅,增益自我價值感。進而激發更

多生命的潛能,達到健康且均衡的全人開展。 

數學教育需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為了達成上述願景,數學有下列的課程目標: 

background image

一、提供學生適性學習的機會,培育學生探索數學的信心與正向態度。 

二、培養好奇心及觀察規律、演算、抽象、推論、溝通和數學表述等各項能力。 

三、培養使用工具,運用於數學程序及解決問題的正確態度。 

四、培養運用數學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培養日常生活應用與學習其他領域/科目所需的數學知能。 

六、培養學生欣賞數學以簡馭繁的精神與結構嚴謹完美的特質。 

參、時間分配 

數學領域在各教育階段的時數配置及必修、加深加廣選修課程規劃如下: 

國民小學一至六年級每週 4 堂課(160 分鐘)。 

國民中學七至九年級每週 4 堂課(180 分鐘)。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十年級必修 8 學分(每週 200 分鐘)。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十一年級必修 8 學分(每週 200 分鐘,分為 A、B 兩類,擇一修習)。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十二年級加深加廣選修 8 學分(每週 200 分鐘,分為甲、乙兩類,擇

一選修或者不修,上限 8 學分)。 

肆、核心素養 

為落實前述的理念與目標,課程發展以核心素養做為主軸,它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

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下表係依循《總綱》各教育階段核

心素養之具體內涵,結合數學領域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後,在數學領域內的具體展現。

數-A1、數-A3、數-C1、數-C2 具體展現在「實施要點」的「教學實施」項下,以彰顯數學

素養培養的理念。 

總綱 
核心 
素養 
面向 

總綱 

核心素養 

項目 

總綱核心素養 

項目說明 

數學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民小學教育 

(E) 

國民中學教育 

(J) 

普通型高級中等

學校教育(S-U) 

自主 
行動 

A1 

身心素質 

與 

自我精進 

具備身心健全發展
的素質,擁有合宜
的 人 性 觀 與 自 我
觀,同時透過選擇、
分析與運用新知,
有 效 規 劃 生 涯 發
展,探尋生命意義,
並不斷自我精進,
追求至善。 

數-E-A1 
具備喜歡數學、
對 數 學 世 界 好
奇、有積極主動
的學習態度,並
能將數學語言運
用 於 日 常 生 活
中。 

數-J-A1 
對於學習數學有
信 心 和 正 向 態
度,能使用適當
的數學語言進行
溝通,並能將所
學應用於日常生
活中。 

數S-U-A1 
能持續地探索與
解決數學問題,
具備數學思考能
力以及精確與理
性溝通時所必需
的數學語言,並
擁有學習力以成
就優質的生涯規
劃與發展。 

A2 

系統思考 

與 

具備問題理解、思
辨分析、推理批判
的系統思考與後設

數-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
操作能力、並能

數-J-A2 
具備有理數、根
式、坐標系之運

數S-U-A2 
具備數學模型的
基本工具,以數

background image

總綱 
核心 
素養 
面向 

總綱 

核心素養 

項目 

總綱核心素養 

項目說明 

數學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民小學教育 

(E) 

國民中學教育 

(J) 

普通型高級中等

學校教育(S-U) 

解決問題 

思考素養,並能行
動與反思,以有效
處理及解決生活、
生命問題。 

指認基本的形體
與相對關係,在
日 常 生 活 情 境
中,用數學表述
與解決問題。 

作能力,並能以
符號代表數或幾
何物件,執行運
算與推論,在生
活情境或可理解
的想像情境中,
分析本質以解決
問題。 

學模型解決典型
的現實問題。了
解數學在觀察歸
納之後還須演繹
證明的思維特徵
及其價值。 

A3 

規劃執行 

與 

創新應變 

具備規劃及執行計
畫的能力,並試探
與發展多元專業知
能、充實生活經驗,
發揮創新精神,以
因應社會變遷、增
進個人的彈性適應
力。 

數-E-A3 
能觀察出日常生
活問題和數學的
關聯,並能嘗試
與擬訂解決問題
的計畫。在解決
問題之後,能轉
化數學解答於日
常生活的應用。 

數-J-A3 
具備識別現實生
活問題和數學的
關聯的能力,可
從多元、彈性角
度擬訂問題解決
計畫,並能將問
題解答轉化於真
實世界。 

數S-U-A3 
具備轉化現實問
題為數學問題的
能力,並探索、擬
訂與執行解決問
題計畫,以及從
多元、彈性與創
新的角度解決數
學問題,並能將
問題解答轉化運
用於現實生活。 

溝通 
互動 

B1 

符號運用 

與 

溝通表達 

具備理解及使用語
言、文字、數理、肢
體及藝術等各種符
號進行表達、溝通
及互動,並能了解
與同理他人,應用
在日常生活及工作
上。 

數-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
數字及算術符號
之 間 的 轉 換 能
力,並能熟練操
作日常使用之度
量衡及時間,認
識日常經驗中的
幾何形體,並能
以 符 號 表 示 公
式。 

數-J-B1 
具備處理代數與
幾何中數學關係
的能力,並用以
描述情境中的現
象。能在經驗範
圍內,以數學語
言表述平面與空
間的基本關係和
性質。能以基本
的 統 計 量 與 機
率,描述生活中
不 確 定 性 的 程
度。 

數S-U-B1 
具備描述狀態、
關係、運算的數
學符號的素養,
掌握這些符號與
日常語言的輔成
價值;並能根據
此符號執行操作
程序,用以陳述
情境中的問題,
並能用以呈現數
學操作或推論的
過程。 

B2 

科技資訊 

與 

媒體素養 

具備善用科技、資
訊與各類媒體之能
力,培養相關倫理
及 媒 體 識 讀 的 素
養,俾能分析、思
辨、批判人與科技、
資 訊 及 媒 體 之 關
係。 

數-E-B2 
具備報讀、製作
基本統計圖表之
能力。 

數-J-B2 
具備正確使用計
算機以增進學習
的素養,包含知
道其適用性與限
制、認識其與數
學知識的輔成價
值,並能用以執
行數學程序。能

數S-U-B2 
具備正確使用計
算機和電腦軟體
以增進學習的素
養,包含知道其適
用性與限制、認識
其與數學知識的
輔成價值,並能用
以執行數學程序。

background image

總綱 
核心 
素養 
面向 

總綱 

核心素養 

項目 

總綱核心素養 

項目說明 

數學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民小學教育 

(E) 

國民中學教育 

(J) 

普通型高級中等

學校教育(S-U) 

認識統計資料的
基本特徵。 

能解讀、批判及反
思媒體表達的資
訊意涵與議題本
質。 

B3 

藝術涵養 

與 

美感素養 

具備藝術感知、創
作與鑑賞能力,體
會藝術文化之美,
透過生活美學的省
思,豐富美感體驗,
培養對美善的人事
物,進行賞析、建構
與分享的態度與能
力。 

數-E-B3 
具備感受藝術作
品中的數學形體
或式樣的素養。 

數-J-B3 
具備辨認藝術作
品中的幾何形體
或數量關係的素
養,並能在數學
的推導中,享受
數學之美。 

數S-U-B3 
領會數學作為藝
術創作原理或人
類感知模型的素
養,並願意嘗試
運用數學原理協
助藝術創作。 

社會 
參與 

C1 

道德實踐 

與 

公民意識 

具備道德實踐的素
養,從個人小我到
社會公民,循序漸
進,養成社會責任
感及公民意識,主
動關注公共議題並
積 極 參 與 社 會 活
動,關懷自然生態
與人類永續發展,
而展現知善、樂善
與行善的品德。 

數-E-C1 
具備從證據討論
事情,以及和他
人有條理溝通的
態度。 

數-J-C1 
具備從證據討論
與反思事情的態
度,提出合理的
論述,並能和他
人進行理性溝通
與合作。 
 

數 S-U-C1 
具備立基於證據
的態度,建構可
行的論述,發展
和他人理性溝通
的素養,成為理
性反思與道德實
踐的公民。 

C2 

人際關係 

與 

團隊合作 

具備友善的人際情
懷及與他人建立良
好的互動關係,並
發 展 與 人 溝 通 協
調、包容異己、社會
參與及服務等團隊
合作的素養。 

數-E-C2 
樂於與他人合作
解決問題並尊重
不同的問題解決
想法。 

數-J-C2 
樂於與他人良好
互動與溝通以解
決問題,並欣賞
問 題 的 多 元 解
法。 

數S-U-C2 
具備和他人合作
解 決 問 題 的 素
養,並能尊重多
元的問題解法,
建立良好的互動
關係。 

C3 

多元文化 

與 

國際理解 

具備自我文化認同
的信念,並尊重與
欣賞多元文化,積
極關心全球議題及
國際情勢,且能順
應時代脈動與社會
需要,發展國際理
解、多元文化價值
觀與世界和平的胸
懷。 

數-E-C3 
具備理解與關心
多元文化或語言
的數學表徵的素
養,並與自己的
語言文化比較。 

數-J-C3 
具備敏察和接納
數學發展的全球
性歷史與地理背
景的素養。 

數S-U-C3 
具備欣賞數學觀
念或工具跨文化
傳承的歷史與地
理背景的視野,
並了解其促成技
術發展或文化差
異的範例。 

 

 

background image

伍、學習重點 

學習重點由「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兩個向度所組成。學習重點用以引導課程設

計、教材發展、教科用書審查及學習評量等,並配合教學加以實踐。學習重點係由理念、

目標與特性發展而來,並與核心素養進行雙向檢核,以了解二者的對應情形。學習重點展

現課程綱要的具體內涵,能呼應核心素養。「數學領域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呼應表參考示

例」(詳參附錄一)乃為使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能夠相互呼應,且透過學習重點落實本領

域核心素養,並引導跨領域的課程設計,增進課程發展的嚴謹度。「議題適切融入領域課

程綱要」(詳參附錄二)乃為豐富本領域的學習,促進核心素養的涵育,使各項議題可與

領域的學習重點適當結合。 

學生修習數學,從普通型高中 11 年級起分為三個軌道。對於高數學需求的學生,可以

修習數學 A、然後修習數學甲。對於不同面向數學需求的學生,可以修習數學 A、然後修習

數學甲或數學乙。對於低數學需求的學生,可以只修習數學 B。有鑑於高中學生不容易太

早定向,數學課程綱要的設計盡量使轉軌不致太困難,使得在 11 年級修習數學 B 的學生,

有機會補足數學乙所需的先備知識而選修數學乙。請參見下面「11 年級起數學分為三個軌

道的建議學習路徑圖」。 

                      

 

 

 

 

 

 

 

 

學習重點的呈現,分國民小學、國民中學、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必修課程(11 年級分

A、B 兩類)、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加深加廣選修課程(12 年級分甲、乙兩類)等類編寫,

係依據下述五個學習階段的教學目標發展而成。 

第一學習階段(國民小學 1-2 年級):能初步掌握數、量、形的概念,其重點在自然

數及其運算、長度與簡單圖形的認識。 

第二學習階段(國民小學 3-4 年級):在數方面,能確實掌握自然數的四則與混合運

算,培養流暢的數字感,並初步學習分數與小數的概念。在量方面,以長度為基礎,學習

量的常用單位及其計算。在幾何方面,發展以角、邊要素認識幾何圖形的能力,並能以操

作認識幾何圖形的性質。 

高數學需求 

11 年級數學 A 

12 年級數學甲 

低數學需求 

11 年級數學 B 

12 年級自行選修或不選 

不同面向數學需求

需求 

11 年級數學 A 

12 年級數學乙 

11 年級起數學分為三個軌道的建議學習路徑圖 

background image

第三學習階段(國民小學 5-6 年級):確實掌握分數與小數的四則計算。能以常用的

數量關係,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能認識簡單平面與立體形體的幾何性質,並理解其面積

與體積的計算。能製作簡單的統計圖表。 

第四學習階段(國民中學 7-9 年級):在數方面,能認識負數與根式的概念與計算,

並理解坐標表示的意義。在代數方面,要熟悉代數式的運算、解方程式及簡單的函數。在

平面幾何方面,各年級分別學習直觀幾何(直觀、辨識與描述)、測量幾何、推理幾何;

空間幾何略晚學習。能理解統計與機率的意義,並認識基本的統計方法。 

第五學習階段(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10-12 年級):在數方面,所有學生都應統整認

識實數,並進一步發展計數原理及其應用;選修數學甲、數學乙的學生要將數的認識拓展

到複數,其中選修數學甲的學生更要理解複數的幾何意涵。在幾何方面,全體學生都有學

習基本空間概念的機會,透過坐標而連結幾何與代數,並認識基本的線性代數;選修數學

A 的學生還要熟悉空間向量的操作,用來進一步發展坐標幾何與線性代數。在函數方面,

全體學生都有機會認識三大類基本函數:多項式函數、指數與對數函數、三角函數,能辨

別它們的圖形特徵,並能用它們當作模型而解決典型問題;選修數學甲、數學乙的學生要

將函數的學習,延伸到微積分基本知能,並分別能用於解決理工、商管領域的基本問題。

在不確定性方面,所有學生都應能運用基本統計量描述資料,能運用機率與統計的原理,

推論不確定性的程度;選修數學甲、數學乙的學生能進一步理解隨機變數的分布,其中數

學甲的學生更要理解幾何分布。 

一、學習表現 

學習表現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認知(求知、應用、推理)、情意態度(賞識)

與生活應用的學習展現,代表「非內容」向度,具體展現或呼應核心素養。這些向度,

由教育理論的描述,轉換為數學教師及一般人容易明白的描述。數學表現採納部分認知

語詞做為學習進程的描述,其中所使用的專有名詞意義如下: 

(一)認識、理解、熟練:「認識」包含察覺、認識;

「理解」包含辨識、概念連結、理

解;

「熟練」包含可做應用解題、推理,以及程序課題上的熟練。如果一個數學概

念在一個階段可完成,學習表現以較成熟的學習階段來描述。因此,如果學習表

現只有「理解」沒有「認識」

,則表示「認識」已完成,或「認識」與「理解」必

須在同一階段完成。 

(二)情境:學生在理解概念或規律,以及解題應用時,經常需要連結於某經驗脈絡中,

既可協助學習,亦有益於日後應用。課程綱要中常用到的情境,一種泛指這些經

驗的脈絡特徵,例如:生活情境、具體情境(見下段)

;另一種則指某核心類型的

學習經驗,例如:平分情境、測量情境。 

background image

(三)具體情境:學生在學習時,經常需要先有恰當的範例、應用來提示與引導,這些

情境泛稱為具體情境(對應於「認識」與「理解」

。在國民小學的第一、二學習

階段具體情境與生活情境不做區分。但隨著學生熟習數學概念、表徵(如乘法的

排列模型)或較抽象的思考經驗(如數字感)

,從第三學習階段起,學生學習數學

所依賴的具體情境,就不限於生活情境。例如:學生在五、六年級學因數、倍數

或質數課題時,最恰當的具體情境,就是學生對整數性質的熟悉,而非日常生活

的問題。從第四學習階段起,具體情境甚至包括數學或其他領域的局部理論。 

(四)解題:在課程綱要中,數學的解題泛指能應用數學概念與程序,解決日常、數學、

其他領域的應用問題。解題過程包括了解問題意義,選擇可能之策略,轉換該策

略為數學問題,運用數學知識對該數學問題求解,能檢驗與詮釋這個解的意義,

判斷是否完成解題之要求等。更進一步之反思、推廣與溝通則不在課程綱要必要

要求之列。 

(五)操作活動:操作活動泛指由操作中察覺、形成概念,甚至簡單連結各概念的各種

活動。在國民小學第一或第二學習階段,由於學生處於建立各種概念的基礎時期,

且數學經驗不足,必須藉生活情境來引導,因此許多課題的教學宜先以操作活動

進行。 

(六)報讀:泛指資料的閱讀,包括能正確理解資料呈現方式(表格、統計圖)

,也能回

答關於資料的直接問題與簡單延伸的問題(如和其他數學概念連結的問題)。需

要較成熟推理能力的問題不屬於「報讀」的範疇。 

學習表現依學習階段編寫,其編碼方式如後所述。 

第 1 碼為「表現類別」

,分別以英文小寫字母 n(數與量)

、s(空間與形狀)

、g(坐

標幾何)

、r(關係)

、a(代數)

、f(函數)

、d(資料與不確定性)表示。其中 r 為國民

小學階段專用,至國民中學、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後轉換發展為 a 和 f。 

第 2 碼為「學習階段」別,依序為 I(國民小學低年級)

、II(國民小學中年級)

III(國民小學高年級)

、IV(國民中學)

、V(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 

第 3 碼為流水號。教科用書在同一學習階段可以不依照流水號順序編寫。 

學習表現如後表所述,先依學習階段排序呈現,為方便了解同一種表現類別在所有學習

階段的整體內容,依表現類別排序再呈現一次。 

 

 

 

 

background image

依學習階段排序之學習表現 

編碼 

學習表現(依學習階段排序) 

第一學習階段 

n-I-1 

理解一千以內數的位值結構,據以做為四則運算之基礎。 

n-I-2 

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意義,熟練基本加減法並能流暢計算。 

n-I-3 

應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或估算於日常應用解題。 

n-I-4 

理解乘法的意義,熟練十十乘法,並初步進行分裝與平分的除法活動。 

n-I-5 

在具體情境中,解決簡單兩步驟應用問題。 

n-I-6 

認識單位分數。 

n-I-7 

理解長度及其常用單位,並做實測、估測與計算。 

n-I-8 

認識容量、重量、面積。 

n-I-9 

認識時刻與時間常用單位。 

s-I-1 

從操作活動,初步認識物體與常見幾何形體的幾何特徵。 

r-I-1 

學習數學語言中的運算符號、關係符號、算式約定。 

r-I-2 

認識加法和乘法的運算規律。 

r-I-3 

認識加減互逆,並能應用與解題。 

d-I-1 

認識分類的模式,能主動蒐集資料、分類,並做簡單的呈現與說明。 

第二學習階段 

n-II-1 

理解一億以內數的位值結構,並據以作為各種運算與估算之基礎。 

n-II-2 

熟練較大位數之加、減、乘計算或估算,並能應用於日常解題。 

n-II-3 

理解除法的意義,能做計算與估算,並能應用於日常解題。 

n-II-4 

解決四則估算之日常應用問題。 

n-II-5 

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兩步驟應用問題。 

n-II-6 

理解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整數倍的意義、計算與應用。認識等值分數的意
義,並應用於認識簡單異分母分數之比較與加減的意義。 

n-II-7 

理解小數的意義與位值結構,並能做加、減、整數倍的直式計算與應用。 

n-II-8 

能在數線標示整數、分數、小數並做比較與加減,理解整數、分數、小數都是
數。 

n-II-9 

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測能力,
並能做計算和應用解題。認識體積。 

n-II-10 

理解時間的加減運算,並應用於日常的時間加減問題。 

s-II-1 

理解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公式與應用。 

s-II-2 

認識平面圖形全等的意義。 

s-II-3 

透過平面圖形的構成要素,認識常見三角形、常見四邊形與圓。 

s-II-4 

在活動中,認識幾何概念的應用,如旋轉角、展開圖與空間形體。 

r-II-1 

理解乘除互逆,並能應用與解題。 

r-II-2 

認識一維及二維之數量模式,並能說明與簡單推理。 

r-II-3 

理解兩步驟問題的併式計算與四則混合計算之約定。 

r-II-4 

認識兩步驟計算中加減與部分乘除計算的規則並能應用。 

r-II-5 

理解以文字表示之數學公式。 

d-II-1 

報讀與製作一維表格、二維表格與長條圖,報讀折線圖,並據以做簡單推論。 

第三學習階段 

n-III-1 

理解數的十進位的位值結構,並能據以延伸認識更大與更小的數。 

n-III-2 

在具體情境中,解決三步驟以上之常見應用問題。 

background image

10 

編碼 

學習表現(依學習階段排序) 

n-III-3 

認識因數、倍數、質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意義、計算與應用。 

n-III-4 

理解約分、擴分、通分的意義,並應用於異分母分數的加減。 

n-III-5 

理解整數相除的分數表示的意義。 

n-III-6 

理解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意義、計算與應用。 

n-III-7 

理解小數乘法和除法的意義,能做直式計算與應用。 

n-III-8 

理解以四捨五入取概數,並進行合理估算。 

n-III-9 

理解比例關係的意義,並能據以觀察、表述、計算與解題,如比率、比例尺、
速度、基準量等。 

n-III-10 

嘗試將較複雜的情境或模式中的數量關係以算式正確表述,並據以推理或解
題。 

n-III-11  認識量的常用單位及其換算,並處理相關的應用問題。 
n-III-12  理解容量、容積和體積之間的關係,並做應用。 

s-III-1 

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 

s-III-2 

認識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圓面積、圓周長、扇形面積與弧長之計算方式。 

s-III-3 

從操作活動,理解空間中面與面的關係與簡單立體形體的性質。 

s-III-4 

理解角柱(含正方體、長方體)與圓柱的體積與表面積的計算方式。 

s-III-5 

以簡單推理,理解幾何形體的性質。 

s-III-6 

認識線對稱的意義與其推論。 

s-III-7 

認識平面圖形縮放的意義與應用。 

r-III-1 

理解各種計算規則(含分配律)

,並協助四則混合計算與應用解題。 

r-III-2 

熟練數(含分數、小數)的四則混合計算。 

r-III-3 

觀察情境或模式中的數量關係,並用文字或符號正確表述,協助推理與解題。 

d-III-1 

報讀圓形圖,製作折線圖與圓形圖,並據以做簡單推論。 

d-III-2 

能從資料或圖表的資料數據,解決關於「可能性」的簡單問題。 

第四學習階段 

n-IV-1 

理解因數、倍數、質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及熟練其計算,並能
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n-IV-2 

理解負數之意義、符號與在數線上的表示,並熟練其四則運算,且能運用到日
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n-IV-3 

理解非負整數次方的指數和指數律,應用於質因數分解與科學記號,並能運
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n-IV-4 

理解比、比例式、正比、反比和連比的意義和推理,並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
境解決問題。 

n-IV-5 

理解二次方根的意義、符號與根式的四則運算,並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
解決問題。 

n-IV-6 

應用十分逼近法估算二次方根的近似值,並能應用計算機計算、驗證與估算,
建立對二次方根的數感。 

n-IV-7 

辨識數列的規律性,以數學符號表徵生活中的數量關係與規律,認識等差數
列與等比數列,並能依首項與公差或公比計算其他各項。 

n-IV-8 

理解等差級數的求和公式,並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n-IV-9 

使用計算機計算比值、複雜的數式、小數或根式等四則運算與三角比的近似
值問題,並能理解計算機可能產生誤差。 

s-IV-1 

理解常用幾何形體的定義、符號、性質,並應用於幾何問題的解題。 

background image

11 

編碼 

學習表現(依學習階段排序) 

s-IV-2 

理解角的各種性質、三角形與凸多邊形的內角和外角的意義、三角形的外角
和、與凸多邊形的內角和,並能應用於解決幾何與日常生活的問題。 

s-IV-3 

理解兩條直線的垂直和平行的意義,以及各種性質,並能應用於解決幾何與
日常生活的問題。 

s-IV-4 

理解平面圖形全等的意義,知道圖形經平移、旋轉、鏡射後仍保持全等,並能
應用於解決幾何與日常生活的問題。 

s-IV-5 

理解線對稱的意義和線對稱圖形的幾何性質,並能應用於解決幾何與日常生
活的問題。 

s-IV-6 

理解平面圖形相似的意義,知道圖形經縮放後其圖形相似,並能應用於解決
幾何與日常生活的問題。 

s-IV-7 

理解畢氏定理與其逆敘述,並能應用於數學解題與日常生活的問題。 

s-IV-8 

理解特殊三角形(如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特殊四邊形(如

正方形、矩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箏形、梯形)和正多邊形的幾何性質及相
關問題。 

s-IV-9 

理解三角形的邊角關係,利用邊角對應相等,判斷兩個三角形的全等,並能應
用於解決幾何與日常生活的問題。 

s-IV-10 

理解三角形相似的性質,利用對應角相等或對應邊成比例,判斷兩個三角形
的相似,並能應用於解決幾何與日常生活的問題。 

s-IV-11 

理解三角形重心、外心、內心的意義和其相關性質。 

s-IV-12 

理解直角三角形中某一銳角的角度決定邊長的比值,認識這些比值的符號,
並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s-IV-13 

理解直尺、圓規操作過程的敘述,並應用於尺規作圖。 

s-IV-14 

認識圓的相關概念(如半徑、弦、弧、弓形等)和幾何性質(如圓心角、圓周
角、圓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等)

,並理解弧長、圓面積、扇形面積的公式。 

s-IV-15 

認識線與線、線與平面在空間中的垂直關係和平行關係。 

s-IV-16 

理解簡單的立體圖形及其三視圖與平面展開圖,並能計算立體圖形的表面積、
側面積及體積。 

g-IV-1 

認識直角坐標的意義與構成要素,並能報讀與標示坐標點,以及計算兩個坐
標點的距離。 

g-IV-2 

在直角坐標上能描繪與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式的直線圖形,以及二元一次聯立
方程式唯一解的幾何意義。 

a-IV-1 

理解並應用符號及文字敘述表達概念、運算、推理及證明。 

a-IV-2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式及其解的意義,能以等量公理與移項法則求解和驗算,
並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a-IV-3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義,並應用於標示數的範圍和其在數線上的圖形,
以及使用不等式的數學符號描述情境,與人溝通。 

a-IV-4 

理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及其解的意義,並能以代入消去法與加減消去法求
解和驗算,以及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a-IV-5 

認識多項式及相關名詞,並熟練多項式的四則運算及運用乘法公式。 

a-IV-6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式及其解的意義,能以因式分解和配方法求解和驗算,並
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f-IV-1 

理解常數函數和一次函數的意義,能描繪常數函數和一次函數的圖形,並能
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f-IV-2 

理解二次函數的意義,並能描繪二次函數的圖形。 

background image

12 

編碼 

學習表現(依學習階段排序) 

f-IV-3 

理解二次函數的標準式,熟知開口方向、大小、頂點、對稱軸與極值等問題。 

d-IV-1 

理解常用統計圖表,並能運用簡單統計量分析資料的特性及使用統計軟體的
資訊表徵,與人溝通。 

d-IV-2 

理解機率的意義,能以機率表示不確定性和以樹狀圖分析所有的可能性,並
能應用機率到簡單的日常生活情境解決問題。 

第五學習階段 

n-V-1 

理解實數與數線的關係,理解其十進位表示法的意義,理解整數、有理數、無
理數的特質,並熟練其四則與次方運算,具備指數與對數的數感,能用區間描
述數線上的範圍,能用實數描述現象並解決問題。 

n-V-2 

能熟練操作計算機,能判斷使用計算機的時機,理解計算機可能產生誤差,並
能處理誤差。 

n-V-3 

認識複數,理解複數為平面上的數,理解並欣賞複數除了三一律以外,與實數
完全相容。能操作複數之運算,能用以描述現象並解決問題。 

n-V-4 

理解絕對值應用在各種數與量之上的意義,能操作其運算,欣賞其一致性,並
能用以描述現象及溝通。 

n-V-5 

能察覺規律並以一般項或遞迴方式表現,進而熟悉級數的操作。理解數學歸
納法的意義,並能用於數學論證。 

n-V-6 

認識命題,理解並欣賞邏輯相對於自然語言的一致性與精確性,並能用於溝
通與推論。 

n-V-7 

認識弧度量並能操作,理解並欣賞其作為角之度量的簡潔性。                           

n-V-8 

認識無窮的概念,理解並欣賞數學掌握無窮的方法。 

s-V-1 

理解三角比的意義,熟練其彼此關係與運算操作,能靈活應用於等式或函數,
並能用以推論及解決問題。 

s-V-2 

察覺並理解空間的基本特質,以及空間中的點、直線與平面的關係。能在空間
中認識特殊曲線,並能察覺與欣賞生活中的範例。 

g-V-1 

認識直角坐標可以用數來表示平面與空間中的位置,可以經由向量觀念而做
點的運算,理解並熟練其操作,並能用於溝通。 

g-V-2 

理解並欣賞坐標平面上的圖形對稱性,並能用以溝通及推論。 

g-V-3 

認識極坐標,理解方位角、方向與斜率的關聯,能熟練地轉換表徵,並能用於
溝通。 

g-V-4 

理解並欣賞幾何的性質可以透過坐標而轉化成數與式的關係,而數與式的代
數操作也可以透過坐標產生對應的幾何意義,能熟練地轉換幾何與代數的表
徵,並能用於推論及解決問題。 

g-V-5 

理解並欣賞坐標系統可為幾何問題提供簡潔的算法,而坐標的平移與伸縮可
以簡化代數問題,能熟練前述操作,並用以推論及解決問題。 

a-V-1 

理解多項式、分式與根式對應實數之運算規則,理解指數、對數的運算規則,
並能用於數學推論。 

a-V-2 

理解並熟練多項式的運算操作,能靈活應用於等式或函數,並能用以推論及
解決問題。 

a-V-3 

認識矩陣,理解線性組合與矩陣運算的意涵,並能用以解決問題。 

a-V-4 

理解不等式之解區域的意涵,並能用以解決問題。 

f-V-1 

認識函數,理解式與函數的關連並能靈活轉換,理解函數圖形的意義,並能用
以溝通。 

background image

13 

編碼 

學習表現(依學習階段排序) 

f-V-2 

認識多項式函數的圖形特徵,理解其特徵的意義,認識以多項式函數為數學
模型的關係或現象,並能用以溝通和解決問題。 

f-V-3 

認識三角函數的圖形特徵,理解其特徵的意義,認識以正弦函數為數學模型
的週期性現象,並能用以溝通和解決問題。 

f-V-4 

認識指數與對數函數的圖形特徵,理解其特徵的意義,認識以指數函數為數
學模型的成長或衰退現象,並能用以溝通和解決問題。 

f-V-5 

理解矩陣應用於線性映射的意義,並能用以溝通、推論和解決問題。 

f-V-6 

認識極限,理解微分與導數的意義,並能用以溝通和推論。 

f-V-7 

理解導函數的意義,熟練其操作,並能用以解決問題。 

f-V-8 

認識微分與積分互為逆運算,理解微積分基本定理的意義,並能用以推論。 

f-V-9 

理解定積分的原理,並能用以溝通、推論和解決問題。 

d-V-1 

認識集合,理解並欣賞集合語言的簡潔性,能操作集合的運算,能以文氏圖作
為輔助,並能用於溝通與推論。 

d-V-2 

能判斷分析數據的時機,能選用適當的統計量作為描述數據的參數,理解數
據分析可能產生的例外,並能處理例外。 

d-V-3 

理解事件的不確定性,並能以機率將之量化。理解機率的性質並能操作其運
算,能用以溝通和推論。 

d-V-4 

認識隨機變數,理解其分布概念,理解其參數的意義與算法,並能用以推論和
解決問題。 

d-V-5 

能以機率檢核不確定之假設或推論的合理性。 

d-V-6 

理解基本計數原理,能運用策略與原理,窮舉所有狀況。 

d-V-7 

認識排列與組合的計數模型,理解其運算原理,並能用於溝通和解決問題。 

依表現類別排序之學習表現 

編碼 

學習表現(依表現類別排序) 

數與量(n) 

n-I-1 

理解一千以內數的位值結構,據以做為四則運算之基礎。 

n-I-2 

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意義,熟練基本加減法並能流暢計算。 

n-I-3 

應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或估算於日常應用解題。 

n-I-4 

理解乘法的意義,熟練十十乘法,並初步進行分裝與平分的除法活動。 

n-I-5 

在具體情境中,解決簡單兩步驟應用問題。 

n-I-6 

認識單位分數。 

n-I-7 

理解長度及其常用單位,並做實測、估測與計算。 

n-I-8 

認識容量、重量、面積。 

n-I-9 

認識時刻與時間常用單位。 

n-II-1 

理解一億以內數的位值結構,並據以作為各種運算與估算之基礎。 

n-II-2 

熟練較大位數之加、減、乘計算或估算,並能應用於日常解題。 

n-II-3 

理解除法的意義,能做計算與估算,並能應用於日常解題。 

n-II-4 

解決四則估算之日常應用問題。 

n-II-5 

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兩步驟應用問題。 

n-II-6 

理解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整數倍的意義、計算與應用。認識等值分數的意
義,並應用於認識簡單異分母分數之比較與加減的意義。 

n-II-7 

理解小數的意義與位值結構,並能做加、減、整數倍的直式計算與應用。 

n-II-8 

能在數線標示整數、分數、小數並做比較與加減,理解整數、分數、小數都是
數。 

background image

14 

編碼 

學習表現(依表現類別排序) 

n-II-9 

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測能力,
並能做計算和應用解題。認識體積。 

n-II-10 

理解時間的加減運算,並應用於日常的時間加減問題。 

n-III-1 

理解數的十進位的位值結構,並能據以延伸認識更大與更小的數。 

n-III-2 

在具體情境中,解決三步驟以上之常見應用問題。 

n-III-3 

認識因數、倍數、質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意義、計算與應用。 

n-III-4 

理解約分、擴分、通分的意義,並應用於異分母分數的加減。 

n-III-5 

理解整數相除的分數表示的意義。 

n-III-6 

理解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意義、計算與應用。 

n-III-7 

理解小數乘法和除法的意義,能做直式計算與應用。 

n-III-8 

理解以四捨五入取概數,並進行合理估算。 

n-III-9 

理解比例關係的意義,並能據以觀察、表述、計算與解題,如比率、比例尺、
速度、基準量等。 

n-III-10 

嘗試將較複雜的情境或模式中的數量關係以算式正確表述,並據以推理或解
題。 

n-III-11  認識量的常用單位及其換算,並處理相關的應用問題。 
n-III-12  理解容量、容積和體積之間的關係,並做應用。 

n-IV-1 

理解因數、倍數、質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及熟練其計算,並能
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n-IV-2 

理解負數之意義、符號與在數線上的表示,並熟練其四則運算,且能運用到日
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n-IV-3 

理解非負整數次方的指數和指數律,應用於質因數分解與科學記號,並能運
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n-IV-4 

理解比、比例式、正比、反比和連比的意義和推理,並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
境解決問題。 

n-IV-5 

理解二次方根的意義、符號與根式的四則運算,並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
解決問題。 

n-IV-6 

應用十分逼近法估算二次方根的近似值,並能應用計算機計算、驗證與估算,
建立對二次方根的數感。 

n-IV-7 

辨識數列的規律性,以數學符號表徵生活中的數量關係與規律,認識等差數
列與等比數列,並能依首項與公差或公比計算其他各項。 

n-IV-8 

理解等差級數的求和公式,並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n-IV-9 

使用計算機計算比值、複雜的數式、小數或根式等四則運算與三角比的近似
值問題,並能理解計算機可能產生誤差。 

n-V-1 

理解實數與數線的關係,理解其十進位表示法的意義,理解整數、有理數、無
理數的特質,並熟練其四則與次方運算,具備指數與對數的數感,能用區間描
述數線上的範圍,能用實數描述現象並解決問題。 

n-V-2 

能熟練操作計算機,能判斷使用計算機的時機,理解計算機可能產生誤差,並
能處理誤差。 

n-V-3 

認識複數,理解複數為平面上的數,理解並欣賞複數除了三一律以外,與實數
完全相容。能操作複數之運算,能用以描述現象並解決問題。 

n-V-4 

理解絕對值應用在各種數與量之上的意義,能操作其運算,欣賞其一致性,並
能用以描述現象及溝通。 

n-V-5 

能察覺規律並以一般項或遞迴方式表現,進而熟悉級數的操作。理解數學歸
納法的意義,並能用於數學論證。 

background image

15 

編碼 

學習表現(依表現類別排序) 

n-V-6 

認識命題,理解並欣賞邏輯相對於自然語言的一致性與精確性,並能用於溝
通與推論。 

n-V-7 

認識弧度量並能操作,理解並欣賞其作為角之度量的簡潔性。 

n-V-8 

認識無窮的概念,理解並欣賞數學掌握無窮的方法。 

空間與形狀(s) 

s-I-1 

從操作活動,初步認識物體與常見幾何形體的幾何特徵。 

s-II-1 

理解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公式與應用。 

s-II-2 

認識平面圖形全等的意義。 

s-II-3 

透過平面圖形的構成要素,認識常見三角形、常見四邊形與圓。 

s-II-4 

在活動中,認識幾何概念的應用,如旋轉角、展開圖與空間形體。 

s-III-1 

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 

s-III-2 

認識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圓面積、圓周長、扇形面積與弧長之計算方式。 

s-III-3 

從操作活動,理解空間中面與面的關係與簡單立體形體的性質。 

s-III-4 

理解角柱(含正方體、長方體)與圓柱的體積與表面積的計算方式。 

s-III-5 

以簡單推理,理解幾何形體的性質。 

s-III-6 

認識線對稱的意義與其推論。 

s-III-7 

認識平面圖形縮放的意義與應用。 

s-IV-1 

理解常用幾何形體的定義、符號、性質,並應用於幾何問題的解題。 

s-IV-2 

理解角的各種性質、三角形與凸多邊形的內角和外角的意義、三角形的外角
和、與凸多邊形的內角和,並能應用於解決幾何與日常生活的問題。 

s-IV-3 

理解兩條直線的垂直和平行的意義,以及各種性質,並能應用於解決幾何與
日常生活的問題。 

s-IV-4 

理解平面圖形全等的意義,知道圖形經平移、旋轉、鏡射後仍保持全等,並能
應用於解決幾何與日常生活的問題。 

s-IV-5 

理解線對稱的意義和線對稱圖形的幾何性質,並能應用於解決幾何與日常生
活的問題。 

s-IV-6 

理解平面圖形相似的意義,知道圖形經縮放後其圖形相似,並能應用於解決
幾何與日常生活的問題。 

s-IV-7 

理解畢氏定理與其逆敘述,並能應用於數學解題與日常生活的問題。 

s-IV-8 

理解特殊三角形(如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特殊四邊形(如

正方形、矩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箏形、梯形)和正多邊形的幾何性質及相
關問題。 

s-IV-9 

理解三角形的邊角關係,利用邊角對應相等,判斷兩個三角形的全等,並能應
用於解決幾何與日常生活的問題。 

s-IV-10 

理解三角形相似的性質,利用對應角相等或對應邊成比例,判斷兩個三角形
的相似,並能應用於解決幾何與日常生活的問題。 

s-IV-11 

理解三角形重心、外心、內心的意義和其相關性質。 

s-IV-12 

理解直角三角形中某一銳角的角度決定邊長的比值,認識這些比值的符號,
並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s-IV-13 

理解直尺、圓規操作過程的敘述,並應用於尺規作圖。 

s-IV-14 

認識圓的相關概念(如半徑、弦、弧、弓形等)和幾何性質(如圓心角、圓周
角、圓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等)

,並理解弧長、圓面積、扇形面積的公式。 

s-IV-15 

認識線與線、線與平面在空間中的垂直關係和平行關係。 

s-IV-16 

理解簡單的立體圖形及其三視圖與平面展開圖,並能計算立體圖形的表面積、
側面積及體積。 

background image

16 

編碼 

學習表現(依表現類別排序) 

s-V-1 

理解三角比的意義,熟練其彼此關係與運算操作,能靈活應用於等式或函數,
並能用以推論及解決問題。 

s-V-2 

察覺並理解空間的基本特質,以及空間中的點、直線與平面的關係。能在空間
中認識特殊曲線,並能察覺與欣賞生活中的範例。 

坐標幾何(g) 

g-IV-1 

認識直角坐標的意義與構成要素,並能報讀與標示坐標點,以及計算兩個坐
標點的距離。 

g-IV-2 

在直角坐標上能描繪與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式的直線圖形,以及二元一次聯立
方程式唯一解的幾何意義。 

g-V-1 

認識直角坐標可以用數來表示平面與空間中的位置,可以經由向量觀念而做
點的運算,理解並熟練其操作,並能用於溝通。 

g-V-2 

理解並欣賞坐標平面上的圖形對稱性,並能用以溝通及推論。 

g-V-3 

認識極坐標,理解方位角、方向與斜率的關聯,能熟練地轉換表徵,並能用於
溝通。 

g-V-4 

理解並欣賞幾何的性質可以透過坐標而轉化成數與式的關係,而數與式的代
數操作也可以透過坐標產生對應的幾何意義,能熟練地轉換幾何與代數的表
徵,並能用於推論及解決問題。 

g-V-5 

理解並欣賞坐標系統可為幾何問題提供簡潔的算法,而坐標的平移與伸縮可
以簡化代數問題,能熟練前述操作,並用以推論及解決問題。 

關係(r) 

r-I-1 

學習數學語言中的運算符號、關係符號、算式約定。 

r-I-2 

認識加法和乘法的運算規律。 

r-I-3 

認識加減互逆,並能應用與解題。 

r-II-1 

理解乘除互逆,並能應用與解題。 

r-II-2 

認識一維及二維之數量模式,並能說明與簡單推理。 

r-II-3 

理解兩步驟問題的併式計算與四則混合計算之約定。 

r-II-4 

認識兩步驟計算中加減與部分乘除計算的規則並能應用。 

r-II-5 

理解以文字表示之數學公式。 

r-III-1 

理解各種計算規則(含分配律)

,並協助四則混合計算與應用解題。 

r-III-2 

熟練數(含分數、小數)的四則混合計算。 

r-III-3 

觀察情境或模式中的數量關係,並用文字或符號正確表述,協助推理與解題。 

代數(a) 

a-IV-1 

理解並應用符號及文字敘述表達概念、運算、推理及證明。 

a-IV-2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式及其解的意義,能以等量公理與移項法則求解和驗算,
並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a-IV-3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義,並應用於標示數的範圍和其在數線上的圖形,
以及使用不等式的數學符號描述情境,與人溝通。 

a-IV-4 

理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及其解的意義,並能以代入消去法與加減消去法求
解和驗算,以及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a-IV-5 

認識多項式及相關名詞,並熟練多項式的四則運算及運用乘法公式。 

a-IV-6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式及其解的意義,能以因式分解和配方法求解和驗算,並
能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a-V-1 

理解多項式、分式與根式對應實數之運算規則,理解指數、對數的運算規則,
並能用於數學推論。 

background image

17 

編碼 

學習表現(依表現類別排序) 

a-V-2 

理解並熟練多項式的運算操作,能靈活應用於等式或函數,並能用以推論及
解決問題。 

a-V-3 

認識矩陣,理解線性組合與矩陣運算的意涵,並能用以解決問題。 

a-V-4 

理解不等式之解區域的意涵,並能用以解決問題。 

函數(f) 

f-IV-1 

理解常數函數和一次函數的意義,能描繪常數函數和一次函數的圖形,並能
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f-IV-2 

理解二次函數的意義,並能描繪二次函數的圖形。 

f-IV-3 

理解二次函數的標準式,熟知開口方向、大小、頂點、對稱軸與極值等問題。 

f-V-1 

認識函數,理解式與函數的關連並能靈活轉換,理解函數圖形的意義,並能用
以溝通。 

f-V-2 

認識多項式函數的圖形特徵,理解其特徵的意義,認識以多項式函數為數學
模型的關係或現象,並能用以溝通和解決問題。 

f-V-3 

認識三角函數的圖形特徵,理解其特徵的意義,認識以正弦函數為數學模型
的週期性現象,並能用以溝通和解決問題。 

f-V-4 

認識指數與對數函數的圖形特徵,理解其特徵的意義,認識以指數函數為數
學模型的成長或衰退現象,並能用以溝通和解決問題。 

f-V-5 

理解矩陣應用於線性映射的意義,並能用以溝通、推論和解決問題。 

f-V-6 

認識極限,理解微分與導數的意義,並能用以溝通和推論。 

f-V-7 

理解導函數的意義,熟練其操作,並能用以解決問題。 

f-V-8 

認識微分與積分互為逆運算,理解微積分基本定理的意義,並能用以推論。 

f-V-9 

理解定積分的原理,並能用以溝通、推論和解決問題。 

資料與不確定性(d) 

d-I-1 

認識分類的模式,能主動蒐集資料、分類,並做簡單的呈現與說明。 

d-II-1 

報讀與製作一維表格、二維表格與長條圖,報讀折線圖,並據以做簡單推論。 

d-III-1 

報讀圓形圖,製作折線圖與圓形圖,並據以做簡單推論。 

d-III-2 

能從資料或圖表的資料數據,解決關於「可能性」的簡單問題。 

d-IV-1 

理解常用統計圖表,並能運用簡單統計量分析資料的特性及使用統計軟體的
資訊表徵,與人溝通。 

d-IV-2 

理解機率的意義,能以機率表示不確定性和以樹狀圖分析所有的可能性,並
能應用機率到簡單的日常生活情境解決問題。 

d-V-1 

認識集合,理解並欣賞集合語言的簡潔性,能操作集合的運算,能以文氏圖作
為輔助,並能用於溝通與推論。 

d-V-2 

能判斷分析數據的時機,能選用適當的統計量作為描述數據的參數,理解數
據分析可能產生的例外,並能處理例外。 

d-V-3 

理解事件的不確定性,並能以機率將之量化。理解機率的性質並能操作其運
算,能用以溝通和推論。 

d-V-4 

認識隨機變數,理解其分布概念,理解其參數的意義與算法,並能用以推論和
解決問題。 

d-V-5 

能以機率檢核不確定之假設或推論的合理性。 

d-V-6 

理解基本計數原理,能運用策略與原理,窮舉所有狀況。 

d-V-7 

認識排列與組合的計數模型,理解其運算原理,並能用於溝通和解決問題。 

 

 

background image

18 

二、學習內容 

學習內容涵蓋數學基礎重要的事實、概念、原理原則、技能與後設認知等知識,學

校、地方政府或出版社得依其專業需求與特性,將學習內容做適當的轉化,以發展適當

的教材。 

學習內容的編碼方式依年級編寫,如後所述。 

第 1 碼為「主題類別」

,分別以英文大寫字母 N(數與量)

、S(空間與形狀)

、G(坐

標幾何)

、R(關係)

、A(代數)

、F(函數)

、D(資料與不確定性)表示。其中 R 為國民

小學階段專用,至國民中學、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後轉換發展為 A 和 F。 

第 2 碼為「年級階段」別,依年級區分,依序為 1 至 12 年級,以阿拉伯數字 1 至 12

表示。11 年級分 11A 與 11B 兩類,12 年級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分 12 甲與 12 乙兩類。 

第 3 碼為流水號。教科用書在同一年級可以不依照流水號順序編寫。 

學習內容包含「條目」與「說明」

,前者為大項目,以粗體字呈現,後者是細項說明,

兩者之間以冒號或句號分隔。學習內容的安排以清楚呈現某組數學概念為原則,並非一

條目對應一教學單元。部分條目另有「備註」

,與說明同等重要,甚至更能闡明條目的方

向。1-6 年級的學習內容標題出現「解題」者,特別強調兩個要點:

(1)教師教學應盡

量配合學習表現所使用專有名詞「解題」的意義的精神來進行;

(2)教師應注意數學學

習與日常應用的結合。各年級的備註中若有「不進行」、

「不處理」

「不做」、

「不涉及」

等說明者,切勿在該年級進行教學或增添更深內容,避免影響後續各年級或階段應有之

學習安排。 

7-12 年級的學習內容,已從九年一貫 97 年課程綱要與高中 95/99 課程綱要中刪除

者、以及未列入現有內容且較難者,不可在教科用書呈現。若有必要,僅可列入教科用

書之教師手冊,提供教師對學習超前的學生補充時參考;教師運用此補充資料時,應考

慮教學時數與教材的脈絡。 

為強調教學時應適度使用教學器材,協助學生視覺及思維上的理解,增加教學效果,

各學習內容之後附參考教具,具有相同功能,可達相同教學目標的各類教具均可。教具

以自製或自購為優先,簡易的器材可由師生彈性就地取材設計,複雜的器材應由學校或

各該主管機關提供。 

為方便參照,各學習內容之末列出對應學習表現。 

7-12 年級的一部分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與備註有※、★、#之標註,其意義如下: 

※ 為進階或延伸教材,教師宜適當補充,建議不納入全國性考試的範圍。 

★ 建議不列為評量的直接命題對象,可融入其他課題的評量之中。 

# 不必設置獨立的教學單元,宜融入適當課題,在合理的脈絡中教授。 

background image

19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1 年級 

N-1-1 

一百以內的數:含操作活
動。用數表示多少與順序。
結合數數、位值表徵、位值
表。位值單位「個」和「十」

位值單位換算。認識 0 的位
值意義。 

教學 可 數到最 後 的「一
百」,但不進行超過一百
的教學。可點數代表一和
十的積木進行位值教學。
學習 0 的位值意義以便順
利連 結 日後 直式 計算之
學習。 

位 值 表 、
位 值 積
木、花片 

n-I-1 

N-1-2 

加法和減法:加法和減法
的意義與應用。含「添加
型」、「併加型」、「拿走
型」、「比較型」等應用問
題。加法和減法算式。 

強調「併加型」

(合成型)

的學 習 以理解 加 法交換
律。處理「0」的加減。應
含加、減法並陳之單元,
使學 生 主動察 覺 加法和
減法問題的差異。一年級
不做加數、被加數、減數、
被 減 數 未知 題 型 ( N-2-
3)

。 

花片 

n-I-2 

N-1-3 

基本加減法:以操作活動
為主。以熟練為目標。指 1
到 10 之數與 1 到 10 之數
的加法,及反向的減法計
算。 

在活動過程中,可能練習
到兩 步 驟 以上的 加減 混
合數 算 ,這是 活 動的常
態,其中自然延伸之計算
策略 與 數感 建立 更值得
鼓勵,這種活動不是兩步
驟計算的正式教學。 

合 十 卡
( 撲 克
牌) 

n-I-2 

N-1-4 

解題:1 元、5 元、10 元、
50 元、100 元。以操作活動
為主。數錢、換錢、找錢。 

容許多元策略,以利建立
數感,教師不應視為單純
的加減單元。 

錢幣 

n-I-3 

N-1-5 

長度(同 S-1-1):以操作
活動為主。初步認識、直接
比較、間接比較(含個別單
位)。 

活動內容含直線與曲線。
本條 目 教學 無常 用單位
(N-2-11)

。 

繩子 

n-I-7 

N-1-6 

日常時間用語:以操作活
動為主。簡單日期報讀「幾
月幾日」;「明天」、「今
天」、「昨天」;「上午」、
「中午」、「下午」、「晚
上」

。簡單時刻報讀「整點」

與「半點」。 

活動 以 教 師和學 生在教
室中 溝 通之時 間 用語為
原則,非時間單位結構之
教學(N-2-13、N-2-14)

簡單日期指日曆之「幾月
幾日」

,不含曆法結構。時

刻須以鐘面教學。簡單鐘
面時刻限「整點」與「半
點」

。 

月 曆 或 日
曆 、 鐘 面

(指針) 

n-I-9 

S-1-1 

長度(同 N-1-5):以操作
活動為主。初步認識、直接
比較、間接比較(含個別單
位)。 

同 N-1-5 備註。 

   

n-I-7 

background image

20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S-1-2 

形體的操作:以操作活動
為主。描繪、複製、拼貼、
堆疊。 

應包含平面圖形、立體形
體或兩者互動之活動,豐
富學生之幾何操作經驗。 

各 式 平 面
圖 形 、 立
體 形 體 、
拼圖 

s-I-1 

R-1-1 

算式與符號:含加減算式
中的數、加號、減號、等號。
以說、讀、聽、寫、做檢驗
學生的理解。適用於後續階
段。 

此條 目 包括小 學 之後的
學習,不再另列條目。本
條目 應 在 加減法 單元中
完成,不須另立獨立單元
教學。 

   

r-I-1 

R-1-2 

兩數相加的順序不影響其
和:加法交換律。可併入其
他教學活動。 

先用「併加型」

(合成型)

情境說明,再應用於其他
情境。不出現「加法交換
律」一詞。 

   

r-I-2 

D-1-1 

簡單分類:以操作活動為
主。能蒐集、分類、記錄、
呈現日常生活物品,報讀、
說明已處理好之分類。觀察
分類的模式,知道同一組資
料可有不同的分類方式。 

本條 目 活動中 呈 現之說
明圖 表 皆出自 學 生的創
意,並非正式表格(D-3-
1)與統計圖表的教學(D-
4-1 以後)

。 

   

d-I-1 

2 年級 

N-2-1 

一千以內的數:含位值積
木操作活動。結合點數、位
值表徵、位值表。位值單位
「百」。位值單位換算。 

教學 可 數到最 後 的「一
千」,但不進行超過一千
的教學。學生能局部從某
數開始前後數數。須點數
表示位值之積木,並熟練
「十個一數」、「百個一
數」的數數模式。 

位 值 表 、
位值積木 

n-I-1 

N-2-2 

加減算式與直式計算:用
位值理解多位數加減計算
的原理與方法。初期可操
作、橫式、直式等方法並
陳,二年級最後歸結於直
式計算,做為後續更大位
數計算之基礎。直式計算
的基礎為位值概念與基本
加減法,教師須說明直式
計算的合理性。 

不論橫式或直式,加法含
二次進位,減法限一次退
位。須處理數字中有 0 的
題型。為了熟悉位值與直
式計算的關係,應先在有
位值 的 表格中 學 習 記 錄
與計算。 

   

n-I-2 

N-2-3 

解題:加減應用問題。加
數、被加數、減數、被減數
未知之應用解題。連結加與
減的關係(R-2-4)。 

教師 使 用解題 策 略協助
學生理解與轉化問題(花
片模型、線段圖、空格算
式或加減互逆等),但不
發展 成 學生答 題 之固定
格式。本條目不須另立單
元教學。 

   

n-I-3 

background image

21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N-2-4 

解題:簡單加減估算。具體
生活情境。以百位數估算為
主。 

估算 解 題的 布題 應貼 近
生活情境。 

   

n-I-3 

N-2-5 

解題:100 元、500 元、1000
元。以操作活動為主兼及計
算。容許多元策略,協助建
立數感。包含已學習之更小
幣值。 

本單 元 的進行 可 與估算
連結(N-2-4)

。 

錢幣 

n-I-3 

N-2-6 

乘法:乘法的意義與應用。
在學習乘法過程,逐步發展
「倍」的概念,做為統整乘
法應用情境的語言。 

可在乘法解題脈絡中,自
然使用連加算式,不限步
驟。最後能以行列模型理
解乘法交換律(R-2-3)

。 

花 片 、 陣
列 教 具
( 格 狀
圖) 

n-I-4 

N-2-7 

十十乘法:乘除直式計算
的基礎,以熟練為目標。 

本單 元 應 和乘法 概念 的
學習同時進行,不可要求
學生死背乘法表。本條目
的學 習 可 協助在 除法 情
境(如 N-2-9)中察覺乘
與除的關係。 

   

n-I-4 

N-2-8 

解 題 : 兩 步 驟 應 用 問 題
(加、減、乘)。加減混合、
加與乘、減與乘之應用解
題。不含併式。不含連乘。 

連乘在三年級(N-3-7)

。     

n-I-5 

N-2-9 

解題:分裝與平分。以操作
活動為主。除法前置經驗。
理解分裝與平分之意義與
方法。引導學生在解題過
程,發現問題和乘法模式的
關連。 

本條目非除法教學,不列
除式,不用「除」的名稱(N-
3-4)。限相當於整除的問
題。教學應在「十十乘法」
範圍中進行。可用幾個一
數或連減協助,但不可成
為答題格式。 

花片 

n-I-4 

N-2-10 

單位分數的認識:從等分
配的活動(如摺紙)認識單
部分為全部的

「幾分之一」

知道日常語言「的一半」、
「的二分之一」、「的四分
之一」的溝通意義。在已等
分割之格圖中,能說明一格
為全部的「幾分之一」。 

學生 應 知道等 分 配活動
之目的。二年級之分數活
動與教學限連續量,不處
理離散量,避免和 N-2-9
混淆。摺紙限「摺半」操
作:例如用長方形摺出分
母 2、4、8 的單位分數;
用圓摺出分母 2 或 4 之單
位分 數 。已等 分 割之格
圖,應呼應等分割活動,
以長 方 形或圓 形 為主。
「的幾分之一」的用語僅
限於活動與溝通,不是分
數乘法問題。 

摺 紙 所 需
之 圓 與 長
方 形 。 已
分 割 之 分
數 圓 形 圖
與長方形 

n-I-6 

background image

22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N-2-11 

長度:「公分」、「公尺」。
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
單位換算。 

基於 N-2-1 的限制,單位
換算時公尺數限個位數。
長度 的 加減問 題 必須包
含和 數 線加減 可 以連結
之題材(N-3-11)

。 

直 尺 、 三
角 板 、 捲
尺 ( 彎 曲
物體) 

n-I-7 

N-2-12 

容量、重量、面積:以操作
活動為主。此階段量的教學
應包含初步認識、直接比
較、間接比較(含個別單
位)。不同的量應分不同的
單元學習。 

雖然重量部分的教學主要
使用天平,但學生仍須實
際體驗重量的量感。本條
目教學無常用單位(N-3-
14、N-3-15、N-3-16)

。 

容 器 ( 含
等 容 量 不
同形狀)、
天 平 與 砝
碼 、 同 大
小 不 等 重
物 體 、 百
格圖 

n-I-8 

N-2-13 

鐘面的時刻:以操作活動
為主。以鐘面時針與分針之
位置認識「幾時幾分」。含
兩整時時刻之間的整時點

(時間加減的前置經驗)

。 

同時加強「五個一數」、
「十個一數」。本活動不
含秒針教學。整時的點數
教學須配合鐘面進行。 

鐘面教具 

n-I-9 

N-2-14 

時間:「年」、「月」、「星
期」、「日」。理解所列時
間單位之關係與約定。 

本條目可包含簡單計算問
題(如暑假的總天數)

。不

做時間間隔問題。可觀察
月曆結構模式。可教「閏
年」

,但只談「四年一閏」

。 

月 曆 、 日
曆 

n-I-9 

S-2-1 

物體之幾何特徵:以操作
活動為主。進行辨認與描述
之活動。藉由實際物體認識
簡單幾何形體

(包含平面圖

形與立體形體),並連結幾
何概念(如長、短、大、小
等)。 

本條目之活動以實際物體
為主。幾何特徵指非嚴格
定義的頂點、角、邊、面、
周界、內外。 

   

s-I-1 

S-2-2 

簡單幾何形體:以操作活
動為主。包含平面圖形與立
體形體。辨認與描述平面圖
形與立體形體的幾何特徵
並做分類。 

可做 溝 通使用 之 命名教
學,但勿發展為嚴格定義
之學習(S-4-7、S-4-8)

可配 合 資 料分類 與呈現
之教學(D-2-1)

。 

各 種 簡 單
幾何形體 

s-I-1 

S-2-3 

直尺操作:測量長度。報讀
公分數。指定長度之線段作
圖。 

由此 開 始 建立 學 習與 使
用測量工具的良好習慣。
測量都會有誤差,教師教
學和評量時應注 意區分
誤差和錯誤的差別。 

直尺 

n-I-7 

S-2-4 

平面圖形的邊長:以操作
活動與直尺實測為主。認識
特殊幾何圖形的邊長關係。
含周長的計算活動。 

周長 計 算為簡 單 加法連
加,不受限於兩步驟加法
的限制。本條目強調操作
與簡單計算,但不處理公
式。 

   

n-I-7 

background image

23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S-2-5 

面積:以具體操作為主。初
步認識、直接比較、間接比
較(含個別單位)。 

本條目相當於 N-2-12 的
部分。 

   

n-I-8 

R-2-1 

大小關係與遞移律:「>」
與「<」符號在算式中的意
義,大小的遞移關係。 

教學不出現「遞移律」一
詞。本階段應在加減法單
元中完成,不須獨立單元
教學。 

   

r-I-1 

R-2-2 

三數相加,順序改變不影
響其和:加法交換律和結合
律的綜合。可併入其他教學
活動。 

先在加法的「併加型」

(合

成型)情境中說明。教學
不出現「結合律」一詞。 

   

r-I-2 

R-2-3 

兩數相乘的順序不影響其
積:乘法交換律。可併入其
他教學活動。 

「乘法交換律」不宜太早
教學,建議在 2 年級後期,
以行列模型教學。教學不
出現「乘法交換律」一詞。 

   

r-I-2 

R-2-4 

加法與減法的關係:加減
互逆。應用於驗算與解題。 

應用加減互逆到驗算時,
只用加法驗算減法答案,
但不 用 減法驗 算 加法答
案。 

   

n-I-3 
r-I-3 

D-2-1 

分類與呈現:以操作活動
為主。能蒐集、分類、記錄、
呈現資料、生活物件或幾何
形體。討論分類之中還可以
再分類的情況。 

非正 式 表格與 統 計圖表
教學(見 D-1-1 備註)

。可

配合 平 面圖形 與 立體形
體教學(S-2-2)

。 

簡 單 平 面
圖 形 與 立
體 形 體
( 同 顏
色) 

d-I-1 

3 年級 

N-3-1 

一萬以內的數:含位值積
木操作活動。結合點數、位
值表徵、位值表。位值單位
「千」。位值單位換算。 

教學可進行到最後的「一
萬」,但不進行超過一萬
的教學。 

位值表 

n-II-1 

N-3-2 

加減直式計算:含加、減法
多次進、退位。 

須處理數字中有 0 的題型。
教學可先在有位值的表格
中學習計算。 

   

n-II-2 

N-3-3 

乘以一位數:乘法直式計
算。教師用位值的概念說明
直式計算的合理性。被乘數
為二、三位數。 

須處理被乘數有 0 的題
型。教學可先在有位值的
表格中學習計算。最後須
能以一列算出答案。多位
數乘 以 一位數 隱 含之分
配律 來 自操作 經 驗與 數
感,而非分配律教學。 

   

n-II-2 

N-3-4 

除法:除法的意義與應用。
基於 N-2-9 之學習,透過幾
個一數的解題方法,理解如
何用乘法解決除法問題。熟
練十十乘法範圍的除法,做
為估商的基礎。 

建議先處理整除情境,再
處理有餘數的情境。教學
中應有乘、除法並陳之單
元,讓學生能主動察覺乘
法與除法問題的差異。 

花片 

n-II-3 

background image

24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N-3-5 

除以一位數:除法直式計
算。教師用位值的概念說明
直式計算的合理性。被除數
為二、三位數。 

須處理被除數有 0 的題
型。 

   

n-II-3 

N-3-6 

解題:乘除應用問題。乘
數、被乘數、除數、被除數
未知之應用解題。連結乘與
除的關係(R-3-1)。 

可使 用 解題策 略 協助學
生理解與轉化問題(例如
「倍」的語言、空格算式、
乘除互逆等)。本條目不
須另立單元教學。 

   

n-II-2 
n-II-3 

N-3-7 

解題:兩步驟應用問題(加
減與除、連乘)。連乘、加
與除、減與除之應用解題。
不含併式。 

乘除混合、連除在四年級
(N-4-3)

。 

   

n-II-5 

N-3-8 

解題:四則估算。具體生活
情境。較大位數之估算策
略。能用估算檢驗計算結果
的合理性。 

估算 解 題 的布題 應貼近
生活情境。本年級剛學除
法, 因 此 估算 問 題須 簡
單。 

   

n-II-4 

N-3-9 

簡單同分母分數:結合操
作活動與整數經驗。簡單同
分母分數比較、加、減的意
義。牽涉之分數與運算結果
皆不超過 2。以單位分數之
點數為基礎,連結整數之比
較、加、減。知道「和等於
1」的意義。 

本年級分數教學只用「分
數」一詞,不出現「真分
數」與「假分數」的名詞,
也不含帶分數的教學(N-
4-5)

。應區分真分數與假

分數之教學(例如分開於
上、下學期)

。初步認識分

數的應用時,情境應以連
續量為主。若要處理離散
量情境,必須與連續模型
表徵強烈結合,而且其計
數單 位 須 為以 整 體數量
為分母的單位分數(如 1
盒餅乾有 6 塊,則只處理
分母 6 之分數,不處理 2
或 3 的情況)

。 

分 數 圓 形
圖 

n-II-6 

N-3-10 

一位小數:認識小數與小
數點。結合點數、位值表徵、
位值表。位值單位「十分
位」

。位值單位換算。比較、

加減

(含直式計算)

與解題。 

小數 之 學習必 須 與整數
經驗緊密連繫。小數應用
情境應以連續量為主。 

位值表 

n-II-7 

N-3-11 

整數數線:認識數線,含報
讀與標示。連結數序、長度、
尺的經驗,理解在數線上做
比較、加、減的意義。 

數線須從 0 開始。運用長
度加減法(N-2-11)

,理解

在數 線 上做加 、 減的 意
義。 

數線教具 

n-II-8 

N-3-12 

長度:「毫米」。實測、量
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基於 N-3-1 的限制,單位
換算 時 ,公尺 數 限個位
數。自 3 年級後,量的計

一 公 尺 尺
( 有 毫 米
刻度) 

n-II-9 

background image

25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算可 使 用複名 數 協助加
減計 算 ( 複名數 不做 乘
除)

。 

N-3-13 

角與角度(同 S-3-1):以
具體操作為主。初步認識角
和角度。角度的直接比較與
間接比較。認識直角。 

用直 尺 或三角 板 的直 角
來認識與複製直角。教學
應處 理 角 大小 與 邊長長
短或 面 積大小 混 淆之 常
見錯誤。 

   

n-II-9 

N-3-14 

面積:「平方公分」。實測、
量感、估測與計算。 

應用 平 方公分 板 (百 格
圖),協助點數簡單圖形
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
形之面積,但不發展一般
公式。 

百 格 圖
( 每 格 1
平 方 公
分) 

n-II-9 

N-3-15 

容量:「公升」、「毫升」。
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
單位換算。 

基於 N-3-1 的限制,單位
換算公升數限個位數。可
使用 複 名數協 助 加減計
算(複名數不做乘除)。 

3 公 升 量
杯、1 公升
量杯 

n-II-9 

N-3-16 

重量:「公斤」、「公克」。
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
單位換算。 

基於 N-3-1 的限制,單位
換算公斤數限個位數。可
使用 複 名數協 助 加減計
算(複名數不做乘除)。 

3 公斤秤、
1 公斤秤 

n-II-9 

N-3-17 

時間:

「日」

「時」

「分」

「秒」。實測、量感、估測
與計算。時間單位的換算。
認識時間加減問題的類型。 

時間 加 減 問題以 認識加
減問題類型為原則(較深
入者見 N-4-13)

,處理時

刻或 時 間量等 常 見 加 減
問題。本年級加減限(1)
同單位時間量;(2)時、
分複名數加減(無進、退
位)

。 

鐘(時針、
分 針 、 秒
針) 

n-II-10 

S-3-1 

角與角度(同 N-3-13):以
具體操作為主。初步認識角
和角度。角度的直接比較與
間接比較。認識直角。 

同 N-3-13 備註。 

   

n-II-9 

S-3-2 

正方形和長方形:以邊與
角的特徵來定義正方形和
長方形。 

知道 如 何 判斷 斜 擺的長
方形 或 正方形 依 舊是長
方形或正方形。 

   

s-II-1 

S-3-3 

圓:「圓心」、「圓周」、
「半徑」與「直徑」。能使
用圓規畫指定半徑的圓。 

知道 圓 心是認 識 圓的重
要定義元素,但是圓心並
不屬於圓。 

   

s-II-3 

S-3-4 

幾何形體之操作:以操作
活動為主。平面圖形的分割
與重組。初步體驗展開圖如
何黏合成立體形體。知道不
同之展開圖可能黏合成同
一形狀之立體形體。 

以操 作 體驗 平面 圖 形 關
係與空間感為目標,啟發
學生探討與發現之興趣,
但不 做 任何數 學 知識的
歸納。展開圖活動只是初
步體驗,勿做過多複雜推

多 種 展 開
圖 

s-II-4 

background image

26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理活動。本條目不做操作
以外的紙筆評量。 

R-3-1 

乘法與除法的關係:乘除
互逆。應用於驗算與解題。 

理解 例 如 「3 的幾 倍是
15」

「什麼數的 4 倍是 12」

要用除法列式解題。 

   

r-II-1 

R-3-2 

數量模式與推理(I):以
操作活動為主。一維變化模
式之觀察與推理,例如數
列、一維圖表等。 

含學 生 之 簡單 推 理與說
明。本教學活動不可出現
公式,此非本條目之學習
目標 。 可 結合表 格教學
(D-3-1)

。 

   

r-II-2 

D-3-1 

一維表格與二維表格:以
操作活動為主。報讀、說明
與製作生活中的表格。二維
表格含列聯表。 

製作 表 格不限 於 日常資
料統計性題材,也可應用
於觀 察 數量模 式 的變化
(R-3-2)

。 

   

d-II-1 

4 年級 

N-4-1 

一億以內的數:位值單位
「萬」、「十萬」、「百萬」、
「千萬」。建立應用大數時
之 計 算 習慣 , 如「 30 萬
1200」與「21 萬 300」的加
減法。 

教學可進行到最後的「一
億」,但不進行超過一億
的教學。 

位值表 

n-II-1 

N-4-2 

較大位數之乘除計算:處
理乘數與除數為多位數之
乘除直式計算。教師用位值
的概念說明直式計算的合
理性。 

直式 計 算乘數 與 除數限
三位。直式計算須注意 0
的教學。較大位數除法須
進行估商的教學。知道如
「1600×200」與「60000÷
400」這類算式,可發展出
更簡單的計算方法。 

   

n-II-2 
n-II-3 

N-4-3 

解題:兩步驟應用問題(乘
除,連除)。乘與除、連除
之應用解題。 

由於 除 法有等 分 除和包
含除兩種類型,教學應注
意題型的多元性。可和併
式 學 習 一起 進 行( R-4-
1)

。 

   

n-II-5 
r-II-3 

N-4-4 

解題:對大數取概數。具體
生活情境。四捨五入法、無
條件進入、無條件捨去。含
運用概數做估算。近似符號

≈」的使用。 

估算 解 題 的布題 應貼近
生活情境。以概數協助估
算須包含四則估算。 

   

n-II-4 

N-4-5 

同分母分數:一般同分母
分數教學(包括「真分數」

「假分數」、「帶分數」名
詞引入)。假分數和帶分數
之變換。同分母分數的比
較、加、減與整數倍。 

本條目教學,分子和分母
的數字都不用太大,以能
流暢 學 習 同分母 分數計
算為目標。帶分數整數倍
教學 不 宜 強迫學 生化成
假分數進行,其中隱含之
分配 律 思維來 自 操作經

分 數 圓 形
圖 

n-II-6 

background image

27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驗與數感,此非分配律教
學。 

N-4-6 

等值分數:由操作活動中
理解等值分數的意義。簡單
異分母分數的比較、加、減
的意義。簡單分數與小數的
互換。 

簡單 異 分母分 數 指一分
母為另一分母之倍數。與
小數 互 換之簡 單 分數指
分母為 2、5、10、100。 

分 數 圓 形
圖 

n-II-6 

N-4-7 

二位小數:位值單位「百分
位」

。位值單位換算。比較、

計算與解題。用直式計算二
位小數的加、減與整數倍。 

小數 之 學習必 須 與整數
經驗緊密連繫。直式計算
應注 意 小數點 位 置 的 教
學。小數應用情境以連續
量為主。 

位值表 

n-II-7 

N-4-8 

數線與分數、小數:連結分
小數長度量的經驗。以標記
和簡單的比較與計算,建立
整數、分數、小數一體的認
識。 

標記限一位小數(相當於
分母等於 10)與分母不大
於 5 的分數。以等值分數
思維(N-4-6)協助學生認
識整數、分數、小數為一
體。因初學等值分數,本
條目 不 處理分 數 和小數
的混合計算問題。 

數線教具 

n-II-8 

N-4-9 

長度:「公里」。生活實例
之應用。含其他長度單位的
換算與計算。 

量的 大 單位教 學 仍 應 協
助學生建立基本量感。 

   

n-II-9 

N-4-10 

角度:「度」(同 S-4-1)。
量角器的操作。實測、估測
與計算。以角的合成認識
180 度到 360 度之間的角
度。「平角」、「周角」。
指定角度作圖。 

量角 器 教學 須包 括 從 量
角器 左 右 兩側進 行量角
之活動。 

量角器 

n-II-9 

N-4-11 

面積:「平方公尺」。實測、
量感、估測與計算。 

基於 N-4-2,本條目不做
「平方公分」換到「平方公
尺」的問題。不用複名數進
行計算。 

平 方 公 尺
板 ( 萬 格
板) 

n-II-9 

N-4-12 

體積與「立方公分」:以具
體操作為主。體積認識基於
1 立方公分之正方體。 

教學 應 注意 體積 不容易
做直接與間接比較,應和
1 立方公分之正方體一起
教學。 

正 方 體 教
具 

n-II-9 

N-4-13 

解題:日常生活的時間加
減問題。跨時、跨午、跨日、
24 小時制。含時間單位換
算。 

教學 須 包 含各種 類型的
時間加減問題。建議不直
接談時差,與時差有關問
題,可在布題時先處理。 

電 子 鐘 、
電 腦 螢 幕
時間 

n-II-10 

S-4-1 

角度:「度」

(同 N-4-10)。

量角器的操作。實測、估測
與計算。以角的合成認識
180 度到 360 度之間的角

同 N-4-10 備註。 

量角器 

n-II-9 

background image

28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度。「平角」、「周角」。
指定角度作圖。 

S-4-2 

解題:旋轉角。以具體操作
為主,並結合計算。以鐘面
為模型討論從始邊轉到終
邊所轉的角度。旋轉有兩個
方向:「順時針」、「逆時
針」。「平角」、「周角」。 

不處理超過 360 度的問
題。 

鐘 面 教
具 、 量 角
器 

s-II-4 

S-4-3 

正方形與長方形的面積與
周長:理解邊長與周長或面
積的關係,並能理解其公式
與應用。簡單複合圖形。 

邊長限整數。最後學生的
計算 是 依據定 義 以乘法
計算,而非測量合成之結
果。簡單複合圖形限兩圖
形之組合。 

   

s-II-1 

S-4-4 

體積:以具體操作為主。在
活動中認識體積的意義與
比較。認識 1 立方公分之正
方體,能理解並計數正方體
堆疊的體積。 

同 N-4-12 備註。 

正 方 體 教
具 

n-II-9 

S-4-5 

垂直與平行:以具體操作
為主。直角是 90 度。直角
常用記號。垂直於一線的兩
線相互平行。平行線間距離
處處相等。作垂直線;作平
行線。 

透過操作和觀察知道平行
線間距離處處相等,非數
學證明。 

三 角 板 、
直尺 

s-II-3 

S-4-6 

平面圖形的全等:以具體
操作為主。形狀大小一樣的
兩圖形全等。能用平移、旋
轉、翻轉做全等疊合。全等
圖形之對應角相等、對應邊
相等。 

在具 有 平 移或旋 轉對稱
特性的圖形上,學生可察
覺豐 富 的 全等 模 式。平
移、旋轉、翻轉描述操作
的方式,非名詞教學,名
詞不應出現。 

具 有 平 移
對 稱 、 旋
轉 對 稱 的
圖形 

s-II-2 

S-4-7 

三角形:以邊與角的特徵認
識特殊三角形並能作圖。如
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
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
角三角形。 

 

各 種 三 角
形 

s-II-3 

S-4-8 

四邊形:以邊與角的特徵
(含平行)

認識特殊四邊形

並能作圖。如正方形、長方
形、平行四邊形、菱形、梯
形。 

作圖 包 含 正方形 、長方
形、平行四邊形。 

各 種 四 邊
形 

s-II-3 

R-4-1 

兩步驟問題併式:併式是
代數學習的重要基礎。含四
則混合計算的約定

(由左往

右算、先乘除後加減、括號
先算)

。學習逐次減項計算。 

限整數。2、3 年級已學習
之兩步驟問題(N-2-8、N-
3-7)

,也應複習並進行併

式學習。 

   

r-II-3 

background image

29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R-4-2 

四則計算規律(I):兩步
驟計算規則。加減混合計
算、乘除混合計算。在四則
混合計算中運用數的運算
性質。 

加減部分,不做

𝑎 − (𝑏 −

𝑐)之去括號。乘除只做「三
數相乘,順序改變不影響
其積」、

「先乘後除與先除

後乘的結果相同」

。必須呈

現以下原則的範例:將應
用問題轉化成算式後,再
利用計算規律調整算式進
行計算解題(其中調整後
的算式已無法以原情境來
解釋)

。 

   

r-II-4 

R-4-3 

以文字表示數學公式:理
解以文字和運算符號聯合
表示的數學公式,並能應用
公式。可併入其他教學活動
(如 S-4-3)。 

如 S-4-3 的「長方形面積
=長

×寬」、「正方形周長

=邊長

×4」等。 

   

r-II-5 

R-4-4 

數量模式與推理(II):以
操作活動為主。二維變化模
式之觀察與推理,如二維數
字圖之推理。奇數與偶數,
及其加、減、乘模式。 

含學 生 之 簡單 推 理與說
明。如百數表模式、月曆
模式之數字模式等。不可
出現公式,此非本條目之
學習目標。 

   

r-II-2 

D-4-1 

報讀長條圖與折線圖以及
製作長條圖:報讀與說明
生活中的長條圖與折線圖。
配合其他領域課程,學習製
作長條圖。 

教學 與 示例應 注 意 處 理
「分類資料」與「有序變
化性資料」之差別。 

   

d-II-1 

5 年級 

N-5-1 

十進位的位值系統:「兆
位」至「千分位」。整合整
數與小數。理解基於位值系
統可延伸表示更大的數和
更小的數。 

熟練 十 進 位系統 「乘以
十」

「除以十」所延伸的

計 算 如 「 300 × 1200」 與
「600000÷4000」之處理。 

十 進 位 表
( 千 兆 到
千分位) 

n-III-1 

N-5-2 

解題:多步驟應用問題。除
「平均」之外,原則上為三
步驟解題應用。 

以學生較熟悉、能直接併
式之問題為原則。本條目
要求併式。須含分配律情
境之三步驟問題,以和分
配律教學連結(R-5-2)

。 

   

n-III-2 

N-5-3 

公因數和公倍數:因數、倍
數、公因數、公倍數、最大
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意
義。 

以概念認識為主,不用短
除法(N-6-1、N-6-2)。 

   

n-III-3 

N-5-4 

異分母分數:用約分、擴分
處理等值分數並做比較。用
通分做異分母分數的加減。

通分 不 鼓勵 以分 母 直 接
相乘。通分數字限(1)分
母均為一位數;

(2)一分

母為另一分母的倍數,且

   

n-III-4 

background image

30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養成利用約分化簡分數計
算習慣。 

兩數小於 100;(3)乘以
2、3、4、5 就可以找到兩
分母之公倍數(如 12  與
18)

。 

N-5-5 

分數的乘法:整數乘以分
數、分數乘以分數的意義。
知道用約分簡化乘法計算。
處理乘積一定比被乘數大
的錯誤類型。透過分數計算
的公式,知道乘法交換律在
分數也成立。 

建立例如「的 1/2」和「1/2
倍」的關連。 

   

n-III-6 

N-5-6 

整數相除之分數表示:從
分裝

(測量)

和平分的觀點,

分別說明整數相除為分數
之意義與合理性。 

本條 目 的困難 在 於概念
理解而非計算,教師應積
極協 助 學生突 破 整數除
法有餘數之固定想法,並
轉化 成 商為分 數 的合理
性。包含除可和「比率」
的課題結合(N-5-10)

。 

   

n-III-5 

N-5-7 

分數除以整數:分數除以
整數的意義。最後將問題轉
化為乘以單位分數。 

等分 除 教 學可 運 用乘 法
分數倍之經驗(N-5-5)

包含除可和「比率」的課
題結合(N-5-10)

。 

   

n-III-6 

N-5-8 

小數的乘法:整數乘以小
數、小數乘以小數的意義。
乘數為小數的直式計算。教
師用位值的概念說明直式
計算的合理性。處理乘積一
定比被乘數大的錯誤類型。 

先連結「乘以 0.1」和「乘
以 0.01」的意義和乘法直
式計算的經驗再做推廣。
小數 乘 法 直式計 算 的 方
法和整數類似,但須留意
小數 點 記法和 小 數加減
時記法不同。 

   

n-III-7 

N-5-9 

整數、小數除以整數(商為
小數):整數除以整數(商
為小數)、小數除以整數的
意義。教師用位值的概念說
明直式計算的合理性。能用
概數協助處理除不盡的情
況。熟悉分母為 2、4、5、
8 之真分數所對應的小數。 

原則 上 只處理 商 限三位
小數的情況。可讓學生從
計算 中 發現可 能 有除不
盡的循環現象,教師以概
數 處 理 這類 問 題( N-5-
11)

,不處理「循環小數」

的命名與課題。 

   

n-III-7 

N-5-10 

解題:比率與應用。整數相
除的應用。含「百分率」、
「折」、「成」。 

本條 目 限 結果不 大於 1
(100%)的應用情境(大
於 1 之延伸情境見 N-6-
8)

。 

   

n-III-5 
n-III-9 

N-5-11 

解題:對小數取概數。具體
生活情境。四捨五入法。知
道商除不盡的處理。理解近
似的意義。 

教學討論近似問題時,不
出現「誤差」

「近似值」

之用語。 

   

n-III-8 

background image

31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N-5-12 

面積:「公畝」、「公頃」、
「平方公里」。生活實例之
應用。含與「平方公尺」的
換算與計算。使用概數。 

針對量的大單位教學,教
師應 運 用學生 熟 悉的生
活示例,體會各單位的量
感。 

   

n-III-11 

N-5-13 

重量:「公噸」。生活實例
之應用。含與「公斤」的換
算與計算。使用概數。 

教師 應 運用學 生 熟悉的
生活示例,體會各單位的
量感。 

   

n-III-11 

N-5-14 

體積:「立方公尺」。簡單
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 

不用複名數進行計算。1
立方公尺與 1 立方公分的
換算較龐雜,不須評量。 

   

n-III-11 

N-5-15 

解題:容積。容量、容積和
體積間的關係。知道液體體
積的意義。 

教學 中 須 包含 如 何以容
積的 想 法求不 規 則物體
的體積。 

   

n-III-12 

N-5-16 

解題:時間的乘除問題。在
分數和小數學習的範圍內,
解決與時間相關的乘除問
題。 

含以 分 數和小 數 表示的
時間量。如 15 分是 1/4 
時(15/60=1/4 )

;1/5 時

是 12 分(60×1/5=12 )。
可含工程問題。 

   

n-III-11 

S-5-1 

三角形與四邊形的性質:
操作活動與簡單推理。含三
角形三內角和為 180 度。三
角形任意兩邊和大於第三
邊。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
等、對角相等。 

簡單推理,例如:四邊形
四內角和為 360 度,三角
形不可能有兩鈍角。 

   

s-III-5 

S-5-2 

三角形與四邊形的面積:
操作活動與推理。利用切割
重組,建立面積公式,並能
應用。 

計算面積的問題,若採用
分數或小數之邊長與高,
必須 在 分數和 小 數的乘
法後教學(N-5-5、N-5-
8)

。 

三 角 形 、
四邊形 

s-III-1 

S-5-3 

扇形:扇形的定義。「圓心
角」。扇形可視為圓的一部
分。將扇形與分數結合(幾
分之幾圓)。能畫出指定扇
形。 

扇形含圓心角大於 180 度
的情況。理解如「圓心角
90 度的扇形是 1/4 圓」等
的結論。畫出指定扇形包
括「給定一圓,能畫出 1/3
圓、1/6 圓等扇形」、

「畫

出指 定 半徑與 圓 心角的
扇形」

。 

圓 形 、 扇
形 

s-III-2 

S-5-4 

線對稱:線對稱的意義。

「對

稱軸」、「對稱點」、「對
稱邊」、「對稱角」。由操
作活動知道特殊平面圖形
的線對稱性質。利用線對稱
做簡單幾何推理。製作或繪
製線對稱圖形。 

從操 作 活動 察覺 正三 角
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
長方形、菱形、箏形(箏
形指圖形,名詞不出現)

等腰 梯 形是線 對 稱圖形
(避免告知)。在教學呈
現時,線對稱軸應為垂直

具 線 對 稱
之 圖 形 、
剪 紙 工
具、格紙、
平面圖形 

s-III-6 

background image

32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或平行(操作活動不在此
限)

。可處理正多邊形。 

S-5-5 

正方體和長方體:計算正
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與表
面積。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體
積公式。 

能算長方體的表面積,但
不記成公式。 

單 位 正 方
體 

s-III-4 

S-5-6 

空間中面與面的關係:以
操作活動為主。生活中面與
面平行或垂直的現象。正方
體(長方體)中面與面的平
行或垂直關係。用正方體
(長方體)

檢查面與面的平

行與垂直。 

強調 操 作與概 念 的合理
性,不做嚴格定義。不用
三角 板 檢查 面與 面的垂
直,因為學生容易誤用。 

正 方 體 、
長 方 體 、
柱 體 、 錐
體 

s-III-3 

S-5-7 

球、柱體與錐體:以操作活
動為主。認識球、(直)圓
柱、(直)角柱、(直)角
錐、(直)圓錐。認識柱體
和錐體之構成要素與展開
圖。檢查柱體兩底面平行;
檢查柱體側面和底面垂直,
錐體側面和底面不垂直。 

應知球的截面截痕是圓、
球的球心與半徑(

「截面」

「截痕」一詞不出現)。
「直」或「正」之用語可
不出現。角柱只介紹三角
柱、四角柱、五角柱、六
角柱 。 角 錐只介 紹三角
錐、四角錐、五角錐、六
角錐(S-9-13)。 

兩 半 球
( 出 現 球
心 與 半
徑)、圓柱
(瘦高、矮
扁 ) 、 角
柱、角錐、
展開圖 

s-III-3 

R-5-1 

三步驟問題併式:建立將
計算步驟併式的習慣,以三
步驟為主。介紹「平均」。
與分配律連結。 

學習 併 式不表 示 此後所
有解 題 教學都 必 須併式
(N-6-9)

。 

   

r-III-1 

R-5-2 

四則計算規律(II):乘除
混合計算。「乘法對加法或
減法的分配律」。將計算規
律應用於簡化混合計算。熟
練整數四則混合計算。 

乘除混合:含「連除兩數
等於除以兩數之積」;不

𝑎 ÷ (𝑏 ÷ 𝑐)之去括號。

必須 呈 現以下 原 則的 範
例:將應用問題轉化成算
式後,再利用計算規律調
整算式進行計算解題(其
中調 整 後的算 式 已無法
以原情境來解釋)

。 

   

r-III-1 

R-5-3 

以符號表示數學公式:國
中代數的前置經驗。初步體
驗符號之使用,隱含「符號
代表數」、「符號與運算符
號的結合」的經驗。應併入
其他教學活動。 

藉由 幾 何圖形 的 面積與
體積公式較易進行。也可
在分數乘法中運用。本條
目並非取代「文字表示公
式」

(R-4-3)

,後者較易理

解之優點仍可保持。 

   

r-III-3 

D-5-1 

製作折線圖:製作生活中
的折線圖。 

分辨折線圖之使用時機。     

d-III-1 

background image

33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6 年級 

N-6-1 

20 以內的質數和質因數分
解:小於 20 的質數與合數。
2、3、5 的質因數判別法。
以短除法做質因數的分解。 

被分解數的因數,在扣除
2、3、5 或其次方的部分後、
只剩一因數,且此數除了
49、77 或 91 之外,只能是
11、13、17 或 19。 

   

n-III-3 

N-6-2 

最 大 公 因 數 與 最 小 公 倍
數:質因數分解法與短除
法。兩數互質。運用到分數
的約分與通分。 

不做 三 數的最 大 公因數
與最小公倍數。應包含練
習將 分 數化成 最 簡分數
的問題。 

   

n-III-3 

N-6-3 

分數的除法:整數除以分
數、分數除以分數的意義。
最後理解除以一數等於乘
以其倒數之公式。 

可不處理餘數問題。若要
處理,限於具體合理的生
活情 境 。餘數 問 題不評
量。 

   

n-III-6 

N-6-4 

小數的除法:整數除以小
數、小數除以小數的意義。
直式計算。教師用位值的概
念說明直式計算的合理性。
處理商一定比被除數小的
錯誤類型。 

可不處理餘數問題,若要
處理,限於具體合理的生
活情境,商限定為整數,
並小 心 在直式 計 算中處
理餘數問題。餘數問題不
評量。 

   

n-III-7 

N-6-5 

解題:整數、分數、小數的
四則應用問題。二到三步
驟的應用解題。含使用概數
協助解題。 

含處 理 分數和 小 數混合
乘除計算之常用技巧。 

   

n-III-2 
r-III-2 

N-6-6 

比與比值:異類量的比與
同類量的比之比值的意義。
理解相等的比中牽涉到的
兩種倍數關係

(比例思考的

基礎)

。解決比的應用問題。 

比中各數原則上為整數,
但也 可 包含簡 單 之小數
與分數。 

   

n-III-9 

N-6-7 

解題:速度。比和比值的應
用。速度的意義。能做單位
換算(大單位到小單位)。
含不同時間區段的平均速
度。含「距離=速度×時間」
公式。用比例思考協助解
題。 

除不 同 時間區 段 的平均
速度問題外,小學速度問
題的假設都是等速運動。
含速 度 固定, 時 間為幾
倍, 距 離即為 幾 倍的問
題。含時間固定,速度為
幾倍,距離即為幾倍的問
題。所謂「大單位到小單
位」,指的是不論是長度
或時間,都只做大單位到
小單位的換算。 

   

n-III-9 

N-6-8 

解題:基準量與比較量。比
和比值的應用。含交換基準
時之關係。 

所謂 交 換基準 如 以哥哥
身高 為 1 ,弟弟身 高為
4/5,則以弟弟身高為 1,
哥哥身高為 5/4。 

   

n-III-9 

background image

34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N-6-9 

解題:由問題中的數量關
係,列出恰當的算式解題
(同 R-6-4)。可包含(1)
較複雜的模式

(如座位排列

模式);(2)較複雜的計
數:乘法原理、加法原理或
其混合;(3)較複雜之情
境:如年齡問題、流水問題、
和差問題、雞兔問題。連結
R-6-2、R-6-3。 

乘法原理如 3 件上衣與 5
件裙子的搭配方式;加法
原理如允許重複,1、2、
3 可排出幾種二位奇數;
乘法 原 理與加 法 原理 混
合如 1、2、3 可排出幾種
三位奇數。乘法原理和加
法原 理 旨在初 步 學習計
數的觀點,而非複雜的計
數問題。本條目不要求併
式。 

   

n-III-10 

r-III-3 

S-6-1 

放大與縮小:比例思考的
應用。「幾倍放大圖」、「幾
倍縮小圖」。知道縮放時,
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
例。 

知道 常 見平面 圖 形的縮
放仍然是同一類圖形(含
圓)

,並能說明其原因。 

   

s-III-7 

S-6-2 

解題:地圖比例尺。地圖比
例尺之意義、記號與應用。
地圖上兩邊長的比和實際
兩邊長的比相等。 

含處 理 兩張地 圖 之間的
長度關係。處理以為「比
例分母愈大,相對邊長也
愈大」的常見錯誤。 

地圖 

n-III-9 
s-III-7 

S-6-3 

圓周率、圓周長、圓面積、
扇形面積:用分割說明圓
面積公式。求扇形弧長與面
積。知道以下三個比相等:
(1)圓心角:360;(2)
扇形弧長:圓周長;(3)
扇形面積:圓面積,但應用
問題只處理用(1)求弧長
或面積。 

由於圓周率取成 3.14,在
計算 時 應以概 念 理解為
原則 , 避免陷 入 複雜計
算。可利用活動說明一般
不規 則 區域的 面 積要如
何理 解 和估計 , 但不評
量。扇形面積與弧長只處
理直接問題(如已知幾分
之幾 圓 或圓心 角 求面積
或弧長),不處理逆推或
過多推理步驟的問題(屬
於國中範圍,S-9-5)

。 

圓 形 分 割
圖 ( 說 明
面積) 

s-III-2 

S-6-4 

柱體體積與表面積:含角
柱和圓柱。利用簡單柱體,
理解「柱體體積=底面積×
高」的公式。簡單複合形體
體積。 

柱體 體 積 不用說 明所有
情況,即可告知體積公式
為底面積×高。柱體限三
角柱、四角柱、圓柱。複
合形 體 之體積 以 兩形體
組合為限。柱體表面積只
處理底面為圓、長方形、
直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的情況,且應注意底面邊
長的正確性。表面積不宜
過度評量。表面積不處理
複合形體。 

柱 體 ( 含
挖空) 

s-III-4 

background image

35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R-6-1 

數的計算規律:小學最後
應認識(1)整數、小數、
分數都是數,享有一樣的計
算規律。(2)整數乘除計
算及規律,因分數運算更容
易理解。(3)逐漸體會乘
法和除法的計算實為一體。
併入其他教學活動。 

須理 解 小數和 分 數乘除
混合計算時,常用的約分
規則。在生活解題上,乘
法和除法意義不同,但在
計算上兩者實為一體,學
生因 此 可 提高數 學 認 識
之抽象層次。乘法和除法
視為 一 體的好 處 是計算
規律大為簡化。本條目不
須另立獨立單元教學。 

   

r-III-2 

R-6-2 

數量關係:代數與函數的
前置經驗。從具體情境或數
量模式之活動出發,做觀
察、推理、說明。 

可以 運 用 表格或 統計圖
協助發現規律。可以簡單
公式 說 明其中 的 數量關
係。 

   

r-III-3 

R-6-3 

數量關係的表示:代數與
函數的前置經驗。將具體情
境或模式中的數量關係,學
習以文字或符號列出數量
關係的關係式。 

數量關係的表示例如:晝
長夜 長 的關係 可 列成晝

+夜長=24。連結 R-6-2。

含部分運用符號的教學,
連結國中「符號代表數」
或「未知數」教學,其教
學重點在「關係的表示」

而非抽象的「代數符號演
算」

。 

   

r-III-3 

R-6-4 

解題:由問題中的數量關
係,列出恰當的算式解題
(同 N-6-9)。可包含(1)
較複雜的模式

(如座位排列

模式);(2)較複雜的計
數:乘法原理、加法原理或
其混合;(3)較複雜之情
境:如年齡問題、流水問題、
和差問題、雞兔問題。連結
R-6-2、R-6-3。 

複雜解題旨在思考,不要
求步驟的併式。其他見 N-
6-9 備註。 

 

r-III-3 

n-III-10 

D-6-1 

圓形圖:報讀、說明與製作
生活中的圓形圖。包含以百
分率分配之圓形圖

(製作時

應提供學生已分成百格的
圓形圖。) 

處理部分/全體性質之資
料。分辨不同統計圖之使
用時機。 

圓 形 百 格
圖 ( 畫 百
分 圓 形
圖) 

d-III-1 

D-6-2 

解題:可能性。從統計圖表
資料,回答可能性問題。機
率前置經驗。

「很有可能」

「很不可能」、「A比B可
能」。 

「A比B可能」限兩者差
異大的情況。僅從資料數
量的多寡來回答。本條目
非 古 典 機率 教 學( D-9-
3)

。 

   

d-III-2 

background image

36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7 年級 

N-7-1 

100 以內的質數:質數和合
數的定義;質數的篩法。 

 

 

n-IV-1 

N-7-2 

質 因 數 分 解 的 標 準 分 解
式:質因數分解的標準分解
式,並能用於求因數及倍數
的問題。 

 

 

n-IV-1 

N-7-3 

負數與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含分數、小數):使用「正、
負」表徵生活中的量;相反
數;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n-IV-2 

N-7-4 

數的運算規律:交換律;結
合律;分配律;

−(𝑎 + 𝑏) =

−𝑎 − 𝑏;−(𝑎 − 𝑏) = −𝑎 +
𝑏 。 

 

 

n-IV-2 

N-7-5 

數線:擴充至含負數的數
線;比較數的大小;絕對值
的意義;以

 |𝑎 − 𝑏| 表示數

線上兩點

 𝑎, 𝑏 的距離。 

絕對 值 引入的 目 的用於
記錄數線上兩點的距離,
不處 理 絕對值 方 程式和
絕對值不等式。 

 

n-IV-2 

N-7-6 

指數的意義:指數為非負
整數的次方;

𝑎 ≠ 0 時 𝑎

0

=

1;同底數的大小比較;指
數的運算。 

 

 

n-IV-3 

N-7-7 

指數律:以數字例表示「同
底數的乘法指數律」

𝑎

𝑚

×

𝑎

𝑛

= 𝑎

𝑚+𝑛

、(

𝑎

𝑚

)

𝑛

= 𝑎

𝑚𝑛

(𝑎 × 𝑏)

𝑛

= 𝑎

𝑛

× 𝑏

𝑛

,其中

 𝑚, 𝑛 為非負整數)

;以數字

例表示

「同底數的除法指數

律」(

𝑎

𝑚

÷ 𝑎

𝑛

= 𝑎

𝑚−𝑛

,其

 𝑚 ≥ 𝑛 且 𝑚, 𝑛 為非負整

數)

。 

 

 

n-IV-3 

N-7-8 

科學記號:以科學記號表
達正數,此數可以是很大的
數(次方為正整數),也可
以是很小的數(次方為負整
數)。 

本條目旨在科學記號的了
解與使用,例如 1 奈米等

10

−9

公尺,其中含有負

數次方的部分,可以使用
小數與之轉換來解釋,不
宜牽涉到其他底數的負次
方,也不宜涉及科學記號
的四則運算。 

 

n-IV-3 

N-7-9 

比與比例式:比;比例式;
正比;反比;相關之基本運
算與應用問題,教學情境應
以有意義之比值為例。 

不涉及使用繁分數,遇到
兩分數之比時,以分數相
除處理之。 

計算機 

n-IV-4 
n-IV-9 

background image

37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S-7-1 

簡單圖形與幾何符號:點、
線、線段、射線、角、三角
形與其符號的介紹。# 

 

 

s-IV-1 

S-7-2 

三視圖:立體圖形的前視
圖、上視圖、左(右)視圖。
立 體 圖 形 限 制 內 嵌 於
3

33 的正方體且不得中

空。 

 

積木 

s-IV-16 

S-7-3 

垂直:垂直的符號;線段的
中垂線;點到直線距離的意
義。 

 

 

s-IV-3 

S-7-4 

線對稱的性質:對稱線段
等長;對稱角相等;對稱點
的連線段會被對稱軸垂直
平分。 

 

 

s-IV-5 

S-7-5 

線對稱的基本圖形:等腰
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箏
形;正多邊形。 

 

 

s-IV-5 

G-7-1 

平面直角坐標系:以平面
直角坐標系、方位距離標定
位置;平面直角坐標系及其
相關術語(縱軸、橫軸、象
限)

。 

 

 

g-IV-1 

A-7-1 

代數符號:以代數符號表
徵交換律、分配律、結合律;
一次式的化簡及同類項;以
符號記錄生活中的情境問
題。 

 

 

a-IV-1 

A-7-2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意義:
一元一次方程式及其解的
意義;具體情境中列出一元
一次方程式。 

 

 

a-IV-2 

A-7-3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法與
應用:等量公理;移項法則;
驗算;應用問題。 

 

 

a-IV-2 

A-7-4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意
義:二元一次方程式及其解
的意義;具體情境中列出二
元一次方程式;二元一次聯
立方程式及其解的意義;具
體情境中列出二元一次聯
立方程式。 

 

 

a-IV-4 

A-7-5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解
法與應用:代入消去法;加
減消去法;應用問題。 

 

 

a-IV-4 

background image

38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A-7-6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幾
何意義:

 𝑎𝑥 + 𝑏𝑦 = 𝑐 的圖

形 ;

𝑦 = 𝑐  的 圖 形 ( 水 平

線);

𝑥 = 𝑐 的圖形(鉛垂

線)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的解只處理相交且只有一
個交點的情況。 

 

 

g-IV-2 
a-IV-4 

A-7-7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義:
不等式的意義;具體情境中
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 

 

 

a-IV-3 

A-7-8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與應
用:單一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的解;在數線上標示解的範
圍;應用問題。 

 

 

a-IV-3 

D-7-1 

統計圖表:蒐集生活中常
見的數據資料,整理並繪製
成含有原始資料或百分率
的統計圖表:直方圖、長條
圖、圓形圖、折線圖、列聯
表。遇到複雜數據時可使用
計算機輔助,教師可使用電
腦應用軟體演示教授。 

 

計算機 

d-IV-1 
n-IV-9 

D-7-2 

統計數據:用平均數、中位
數與眾數描述一組資料的
特性;使用計算機的「M+」
或「Σ」鍵計算平均數。 

 

計算機 

n-IV-9 
d-IV-1 

8 年級 

N-8-1 

二次方根:二次方根的意
義;根式的化簡及四則運
算。 

可使 用 乘法公 式 來化簡
的根式,待乘法公式單元
再提及。 

 

n-IV-5 

N-8-2 

二次方根的近似值:二次
方根的近似值;二次方根的
整數部分;十分逼近法。使
用計算機

 √   鍵。 

二次方根的整數部分,可
用幾何、十分逼近法、計
算機求近似值。 

計算機 

n-IV-6 
n-IV-9 

N-8-3 

認識數列:生活中常見的
數列及其規律性

(包括圖形

的規律性)

。 

 

 

n-IV-7 

N-8-4 

等差數列:等差數列;給定
首項、公差計算等差數列的
一般項。 

不處理「已知等差數列不
相鄰某兩項的值(不含首
項)

,反求首項、項數或公

差」

,例如:給定

 𝑎

5

 和

 𝑎

9

 

的值,求首項和公差。 

 

n-IV-7 

N-8-5 

等差級數求和:等差級數
求和公式;生活中相關的問
題。 

不處理「已知級數和反求
首項、項數或公差」

。 

 

n-IV-8 

background image

39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N-8-6 

等比數列:等比數列;給定
首項、公比計算等比數列的
一般項。 

不處理「已知等比數列不
相鄰某兩項的值(不含首
項)

,反求首項、項數或公

比」

,例如:給定

 𝑎

5

 和

 𝑎

9

 

的值,求首項和公比。 

 

n-IV-7 

S-8-1 

角:角的種類;兩個角的關
係(互餘、互補、對頂角、
同位角、內錯角、同側內
角)

;角平分線的意義。 

 

 

s-IV-2 

S-8-2 

凸多邊形的內角和:凸多
邊形的意義;內角與外角的
意義;凸多邊形的內角和公
式;正

 𝑛 邊形的每個內角

度數。 

不處 理 多邊形 外 角和公
式。 

 

s-IV-2 

S-8-3 

平行:平行的意義與符號;
平行線截角性質;兩平行線
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s-IV-3 

S-8-4 

全等圖形:全等圖形的意
義(兩個圖形經過平移、旋
轉或翻轉可以完全疊合)

兩個多邊形全等則其對應
邊和對應角相等(反之亦
然)

。 

 

 

s-IV-4 

S-8-5 

三角形的全等性質:三角
形的全等判定(SAS、SSS、
ASA、AAS、RHS)

;全等符號

≅)。 

 

 

s-IV-9 

S-8-6 

畢氏定理:畢氏定理(勾股
弦定理、商高定理)的意義
及其數學史;畢氏定理在生
活上的應用;三邊長滿足畢
氏定理的三角形必定是直
角三角形。 

 

 

s-IV-7 

S-8-7 

平面圖形的面積:正三角
形的高與面積公式,及其相
關之複合圖形的面積。 

 

 

s-IV-8 

S-8-8 

三角形的基本性質:等腰
三角形兩底角相等;非等腰
三角形大角對大邊,大邊對
大角;三角形兩邊和大於第
三邊;外角等於其內對角
和。 
 

 

量角器 

n-IV-4 
s-IV-9 

S-8-9 

平行四邊形的基本性質:
關於平行四邊形的內角、

 

 

s-IV-8 

background image

40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邊、對角線等的幾何性質。 

S-8-10 

正方形、長方形、箏形的基
本性質:長方形的對角線等
長且互相平分;菱形對角線
互相垂直平分;箏形的其中
一條對角線垂直平分另一
條對角線。 

 

 

s-IV-8 

S-8-11 

梯形的基本性質:等腰梯
形的兩底角相等;等腰梯形
為線對稱圖形;梯形兩腰中
點的連線段長等於兩底長
和的一半,且平行於上下
底。 

 

 

s-IV-8 

S-8-12 

尺規作圖與幾何推理:複
製已知的線段、圓、角、三
角形;能以尺規作出指定的
中垂線、角平分線、平行線、
垂直線;能寫出幾何推理所
依據的幾何性質。# 

 

圓規 

s-IV-13 

G-8-1 

直角坐標系上兩點距離公
式 : 直 角 坐 標 系 上 兩 點
 𝐴(𝑎, 𝑏) 和  𝐵(𝑐, 𝑑) 的 距 離
為 

 𝐴𝐵

̅̅̅̅ = √(𝑎 − 𝑐)

2

+ (𝑏 − 𝑑)

2

 

;生活上相關問題。 

 

 

g-IV-1 

A-8-1 

二次式的乘法公式:(

𝑎 +

𝑏)

2

= 𝑎

2

+ 2𝑎𝑏 + 𝑏

2

;(

𝑎 −

𝑏)

2

= 𝑎

2

− 2𝑎𝑏 + 𝑏

2

;(

𝑎 +

𝑏)(𝑎 − 𝑏) = 𝑎

2

− 𝑏

2

;(

𝑎 +

𝑏)(𝑐 + 𝑑) = 𝑎𝑐 + 𝑎𝑑 +
𝑏𝑐 + 𝑏𝑑。 

 

 

a-IV-5 

A-8-2 

多項式的意義:一元多項
式的定義與相關名詞

(多項

式、項數、係數、常數項、
一次項、二次項、最高次項、
升冪、降冪)。 

 

 

a-IV-5 

A-8-3 

多項式的四則運算:直式、
橫式的多項式加法與減法;
直式的多項式乘法

(乘積最

高至三次)

;被除式為二次

之多項式的除法運算。 

不涉及使用分離係數法。   

a-IV-5 

background image

41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A-8-4 

因式分解:因式的意義(限
制在二次多項式的一次因
式)

;二次多項式的因式分

解意義。 

 

 

a-IV-6 

A-8-5 

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
式法;利用乘法公式與十字
交乘法因式分解。 

只處理整係數

 𝑎𝑥

2

+ 𝑏𝑥 +

𝑐 的因式分解或與乘法公
式直接相關者,不處理一
般二元齊次或二元非齊次
式但有一次介入者。 

 

a-IV-6 

A-8-6 

一元二次方程式的意義:
一元二次方程式及其解,具
體情境中列出一元二次方
程式。 

 

 

a-IV-6 

A-8-7 

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解法與
應用:利用因式分解、配方
法、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式;應用問題;使用計算機
計算一元二次方程式根的
近似值。 

 

計算機 

a-IV-6 

F-8-1 

一次函數:透過對應關係
認識函數(不要出現

 𝑓(𝑥) 

的抽象型式)、常數函數

𝑦 = 𝑐)、一次函數(𝑦 =

𝑎𝑥 + 𝑏)。 

 

 

f-IV-1 

F-8-2 

一次函數的圖形:常數函
數的圖形;一次函數的圖
形。 

 

 

f-IV-1 

D-8-1 

統計資料處理:累積次數、
相對次數、累積相對次數折
線圖。 

 

計算機 

n-IV-9 
d-IV-1 

9 年級 

N-9-1 

連比:連比的記錄;連比推
理;連比例式;及其基本運
算與相關應用問題;涉及複
雜數值時使用計算機協助
計算。 

 

計算機 

n-IV-4 
n-IV-9 

S-9-1 

相似形:平面圖形縮放的意
義;多邊形相似的意義;對
應角相等;對應邊長成比
例。 

 

 

s-IV-6 

background image

42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S-9-2 

三角形的相似性質:三角
形的相似判定(AA、SAS、
SSS)

;對應邊長之比=對應

高之比;對應面積之比=對
應邊長平方之比;利用三角
形相似的概念解應用問題;
相似符號(~)

。 

 

 

s-IV-10 

S-9-3 

平行線截比例線段:連接
三角形兩邊中點的線段必
平行於第三邊

(其長度等於

第三邊的一半)

;平行線截

比例線段性質;利用截線段
成比例判定兩直線平行;平
行線截比例線段性質的應
用。 

 

 

s-IV-6 

s-IV-10 

S-9-4 

相似直角三角形邊長比值
的不變性:直角三角形中
某一銳角的角度決定邊長
比值,該比值為不變量,不
因相似直角三角形的大小
而改變;三內角為 30°, 
60°,90° 其邊長比記錄為

2

:

3

:

1

」;三內角為 

45°,45°,90° 其邊長比記
錄為「

2

:

1

:

1

」。 

學生無使用計算機時,角
度限於 30 度、45 度、60
度。 

計算機 

 

s-IV-10 
s-IV-12 

n-IV-9 

 

S-9-5 

圓弧長與扇形面積:以π
表示圓周率;弦、圓弧、弓
形的意義;圓弧長公式;扇
形面積公式。 

 

 

s-IV-14 

S-9-6 

圓的幾何性質:圓心角、圓
周角與所對應弧的度數三
者之間的關係;圓內接四邊
形對角互補;切線段等長。 

 

 

s-IV-14 

S-9-7 

點、直線與圓的關係:點與
圓的位置關係

(內部、圓上、

外部)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

係(不相交、相切、交於兩
點);圓心與切點的連線垂
直此切線(切線性質)

;圓

心到弦的垂直線段(弦心
距)垂直平分此弦。 

 

 

s-IV-14 

S-9-8 

三角形的外心:外心的意
義與外接圓;三角形的外心

 

 

s-IV-11 

background image

43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到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等距;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即斜邊
的中點。 

S-9-9 

三角形的內心:內心的意
義與內切圓;三角形的內心
到三角形的三邊等距;三角
形的面積=周長

×內切圓

半徑

÷ 2;直角三角形的內

切圓半徑=(兩股和-斜
邊)

÷ 2。 

 

 

s-IV-11 

S-9-10 

三角形的重心:重心的意
義與中線;三角形的三條中
線將三角形面積六等份;重
心到頂點的距離等於它到
對邊中點的兩倍;重心的物
理意義。 

 

 

s-IV-11 

S-9-11 

證明的意義:幾何推理(須
說明所依據的幾何性質)

代數推理

(須說明所依據的

代數性質)

。 

證明 的 題材以 學 習內容
直接推理可得為限,勿涉
及引用延伸學習內容。 

 

s-IV-3 
s-IV-4 
s-IV-5 
s-IV-6 
s-IV-9 

s-IV-10 

a-IV-1 

S-9-12 

空間中的線與平面:長方
體與正四面體的示意圖,利
用長方體與正四面體作為
特例,介紹線與線的平行、
垂直與歪斜關係,線與平面
的垂直與平行關係。 

S-5-6 僅教授「面與面的
平行與垂直」,並且以操
作活動為主。本條目則新
增「空間中的線與線的垂
直、平行、歪斜,以及線
與面的平行與垂直」,且
以理解數學概念為主。 

長 方 體 、
正四面體 

s-IV-15 

S-9-13 

表面積與體積:直角柱、直
圓錐、正角錐的展開圖;直
角柱、直圓錐、正角錐的表
面積;直角柱的體積。 

S-6-4 僅教授「直柱體的體
積」

,本條目除了複習並加

深直柱體的體積概念,並
且透過直柱體與正錐體的
展開圖,計算其表面積。 

 

s-IV-16 

F-9-1 

二次函數的意義:二次函
數的意義;具體情境中列出
兩量的二次函數關係。 

 

 

f-IV-2 

F-9-2 

二次函數的圖形與極值:二
次函數的相關名詞(對稱軸、
頂點、最低點、最高點、開口
向上、開口向下、最大值、最
小值)

;描繪

 𝑦 = 𝑎𝑥

2

𝑦 =

𝑎𝑥

2

+ 𝑘、𝑦 = 𝑎(𝑥 − ℎ)

2

𝑦 = 𝑎(𝑥 − ℎ)

2

+ 𝑘 的圖形;

「二次函數的配方法」及
「二次函數的應用問題」
為 10 年級課程

(F-10-1)

本條 目 的教學 聚 焦在其
圖形的特性。 

 

f-IV-2 
f-IV-3 

background image

44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對稱軸就是通過頂點(最高
點、最低點)的鉛垂線;

𝑦 =

𝑎𝑥

2

  的 圖 形 與  𝑦 = 𝑎(𝑥 −

ℎ)

2

+ 𝑘 的圖形的平移關係;

已配方好之二次函數的最大
值與最小值。 

D-9-1 

統計數據的分布:全距;四
分位距;盒狀圖。 

D-7-2 處 理 單 一 統 計 量
(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表達數據,本條目則傳達
以盒 狀 圖描述 數 據的集
中程度。 

計算機 

n-IV-9 
d-IV-1 

D-9-2 

認識機率:機率的意義;樹
狀圖(以兩層為限)

。 

以樹 狀 圖分析 所 有的可
能性,國中階段以對稱性
(節點相同)的樹狀圖為
主。 

 

d-IV-2 

D-9-3 

古典機率:具有對稱性的
情境下(銅板、骰子、撲克
牌、抽球等)之機率;不具
對稱性的物體

(圖釘、圓錐、

爻杯)之機率探究。 

 

計算機 

n-IV-9 
d-IV-2 

10 年級 

N-10-1 

實數:數線,十進制小數的
意義,三一律,有理數的十
進制小數特徵,無理數之十
進制小數的估算(

√2 為無

理數的證明 ★)

,科學記號

數字的運算。 

定義 科 學記號 數 字的有
效位數,在運算之後應維
持原本的有效位數。★ 

計算機 

n-V-1 

N-10-2 

絕對值:絕對值方程式與不
等式。 

絕 對 值 不 等 式 以 

|

|

x

a

b

 

|

|

x

a

b

 

原則,且連結

𝑏為誤差範

圍之意涵,連結相關的商
品或工程標示。搭配不等
式的解,引進實數的區間
符號,可包括區間的聯集
以及  ±∞  符號,僅限表
達不等式的解區間,不做
區間的集合運算。 

 

n-V-4 

N-10-3 

指數:非負實數之小數或分
數次方的意義,幾何平均數
與算幾不等式,複習指數
律,實數指數的意義,使用
計算機的 

𝑥

𝑦

 鍵。 

 

計算機 

n-V-1 

N-10-4 

常用對數:log 的意義,常
用對數與科學記號連結,使
用 計 算 機的

10

𝑥

鍵 和 log

透過 操 作而加 強 認識任
意 正 數

𝑎 皆 可 以 改 寫 成

 10

log𝑎

。不談其他底的對

計算機 

n-V-1 

background image

45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鍵。 

數。 

N-10-5 

數值計算的誤差:認識計
算機的有限性,可察覺誤差
的發生並做適當有效位數
的取捨。★# 

 

計算機 

n-V-2 

N-10-6 

數列、級數與遞迴關係:有
限項遞迴數列,有限項等比
級數,常用的求和公式,數
學歸納法。 

遞迴關係以一階為主,連
結國 中 的等差 數 列和等
比數列。數學歸納法應先
透過觀察發現規律,然後
用以證明;將數學歸納法
的範例與應用,融入後續
的課程,不必在此過度練
習。可連結常用對數而求

 𝑎

𝑥

= 𝑏 之近似值。 

   

n-V-5 

N-10-7 

邏輯:認識命題及其否定,
兩命題的或、且、推論關係,
充分、必要、充要條件。★
# 

 

   

n-V-6 

G-10-1 

坐標圖形的對稱性:坐標
平面上,對

𝑥軸,對𝑦軸,對

 𝑦 = 𝑥直線的對稱,對原點
的對稱。# 

不必 涉 及一般 的 線對稱
與點對稱。 

 

g-V-2 

G-10-2 

直線方程式:斜率,其絕對
值的意義,點斜式,點與直
線之平移,平行線、垂直線
的方程式。點到直線的距
離,平行線的距離、二元一
次不等式。 

平行 線 方程式 與 平面幾
何的綜合應用,可導出由
 𝑃、 𝑄 兩點坐標計算三角
形 

 𝑂𝑃𝑄 面積的算法,其

應用 範 例可包 含 計算點
到直線的距離、平行線的
距離。呼應平行線、垂直
線在 國 中階段 平 面幾何
主題範圍內的知識。 

   

g-V-4 

G-10-3 

圓方程式:圓的標準式。   

   

g-V-4 

G-10-4 

直線與圓:圓的切線,圓與
直線關係的代數與幾何判
定。 

不含兩圓關係。搭配不等
式,可連結描述式的集合
符號。僅限表達不等式的
解區域,不做區間的集合
運算。 

   

g-V-4 

G-10-5 

廣義角和極坐標:廣義角
的終邊,極坐標的定義,透
過方格紙操作極坐標與直
角坐標的轉換。 

須讓學生有操作經驗。廣
義角之範圍,初以

−180°

360°為限,將來在脈絡

中推廣之。理解斜角方向
性的理由。應帶領學生認
識,在平面上,斜率和斜
角觀念彼此等價。 
 

方 格 紙 、
量 角 器 、
尺、規 

g-V-3 

background image

46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G-10-6 

三角比:定義銳角的正弦、
餘弦、正切,推廣至廣義角
的正弦、餘弦、正切,特殊
角 的 值 , 使 用 計 算 機 的 
sin, cos, tan 鍵。 

須讓 學 生有自 行 根據圖
形之 測 量而估 算 三角比
的實際操作經驗。 

方格紙 
量角器 
計算機 

n-V-2 
s-V-1 
g-V-2 

G-10-7 

三角比的性質:正弦定理,
餘弦定理,正射影。連結斜
率與直線斜角的正切,用計
算機的反正弦、反餘弦、反
正切鍵計算斜角或兩相交
直線的夾角,(三角測量
#)。 

盡量一致以「斜角」作為
角的概念心像。銜接國中
的長方體經驗,在長方體
的截面上示範三角測量,
在三角比的脈絡中,延展
國中的空間概念,並可延
伸至正角錐體。三角測量
不設獨立單元,以示範三
角之基本性質為主,融入
教學脈絡之中,多舉出歷
史上的重要應用範例。 

計算機 

n-V-2 
s-V-1 
g-V-3 

A-10-1 

式的運算:三次乘法公式,
根式與分式的運算。 

 

   

a-V-1 

A-10-2 

多項式之除法原理:因式
定理與餘式定理,多項式除
以(

𝑥 − 𝑎) 之運算,並將其

表 為

 (𝑥 − 𝑎)  之 形 式 的 多

項式。 

綜合除法之除式僅作

 𝑥 −

𝑎 即可,不必推廣到 𝑎𝑥 −
𝑏。不涉及使用分離係數
法。 

   

a-V-2 

F-10-1 

一次與二次函數:從方程
式到

 𝑓(𝑥) 的形式轉換,一

次 函 數圖 形 與

 𝑦 = 𝑚𝑥  圖

形的關係,數線上的分點公
式與一次函數求值。用配方
將二次函數化為標準式,二
次 函 數 圖 形 與

𝑦 = 𝑎𝑥

形的關係,情境中的應用問
題。 

在 課 程 脈 絡 中 , 認 識
 𝑓(𝑥) 之函數符號的必要
性與合理性,例如

 𝑓(𝑥) 

 𝑓(𝑥 − ℎ)、𝑓(−𝑥) 的圖

形關係。閉區間內的二次
函數情境應用。理解內插
法的原理是分點公式。 

計算機 
方格紙 

f-V-1 
a-V-1 
g-V-5 

F-10-2 

三次函數的圖形特徵:二
次、三次函數圖形的對稱
性 , 兩 者 圖 形 的 大 域
(global)

特徵由最高次項

決定,而局部(local)則
近似一條直線。 

認識 一 般三次 函 數皆為
 𝑦 = 𝑎𝑥

3

+ 𝑝𝑥 之平移;用

 (𝑥 −  ℎ) 的多項式,探討
函數圖形在

 𝑥 =  ℎ附近所

近似的一條直線。 

計算機 
方格紙 

f-V-2 
a-V-1 
g-V-5 

F-10-3 

多項式不等式:解一次、二
次、或已分解之多項式不等
式的解區間,連結多項式函
數的圖形。 

搭配不等式的解,引進實
數的區間符號,可包括區
間的聯集以及

 ±∞ 符號,

可連 結 描述式 的 集合符
號。僅限表達不等式的解
區間,不做區間的集合運
算。 

   

f-V-2 
a-V-4 

background image

47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D-10-1 

集合:集合的表示法,宇集、
空集、子集、交集、聯集、
餘集,屬於和包含關係,文
氏圖。★# 

連結 在 區間與 不 等式解
區域的經驗,適度銜接國
中經驗,例如:以四邊形
作為集合運算的範例。 

 

d-V-1 

D-10-2 

數據分析:一維數據的平
均數、標準差。二維數據的
散布圖,最適直線與相關係
數,數據的標準化。 

適度 與 國中所 習 的數據
分布圖重疊,但加深加廣
其情境,並將四分位數延
伸至百分位數。學生應知
道統 計 數據可 能 有略為
不同的定義,也應理解可
能產 生 數值略 為 不同但
意義相同的數據;學生也
應習 得 根據數 據 的特徵
選擇 適 當統計 量 的基本
能力。最適直線的教學重
點是 先 辨識可 能 有直線
關係,然後討論其「最適」
的評量標準;建議以平均
數為 0 的數據搭配通過原
點的直線,推論最適直線
即可。教師應以方便取得
的資訊工具,做數據分析
的操作示範。 

計算機 

d-V-2 
n-V-2 
g-V-5 

D-10-3 

有系統的計數:有系統的
窮舉,樹狀圖,加法原理,
乘法原理,取捨原理。直線
排列與組合。 

此處的排列與組合,以供
應古 典 機率之 所 需為教
學目標;應包含二項式展
開作為組合的應用範例。 

   

d-V-6 
d-V-7 

D-10-4 

複合事件的古典機率:樣
本空間與事件,複合事件的
古典機率性質,期望值。 

 

   

d-V-3 

11 年級(A 類) 

N-11A-1 

弧度量:弧度量的定義,弧
長與扇形面積,計算機的
rad 鍵。 

弧度量與度度量的互換,
宜在後續學習的脈絡中,
經常練習。 

計算機 

n-V-7 
n-V-2 

S-11A-1 

空間概念:空間的基本性
質,空間中兩直線、兩平面、
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係,三
垂線定理。 

須認識兩面角,但除了直
角以外,不必以幾何方式
處理一般的兩面角。 

   

s-V-2 

G-11A-1 

平面向量:坐標平面上的
向量係數積與加減,線性組
合。 

請注意連結 10 年級所學
的基礎,此處之向量盡量
以位置向量為主,以線性
組合為主要目標。 

   

g-V-1 

G-11A-2 

空間坐標系:點坐標,兩點
距離,點到坐標軸或坐標平
面的投影。 

 

   

g-V-1 

background image

48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G-11A-3 

空間向量:坐標空間中的
向量係數積與加減,線性組
合。 

 

   

g-V-1 

G-11A-4 

三角不等式:向量的長度,
三角不等式。 

涵蓋實數的三角不等式,
作為 向 量之三 角 不等式
的特殊例。 

 

g-V-4 
n-V-4 

G-11A-5 

三角的和差角公式:正弦
與餘弦的和差角、倍角與半
角公式。 

請注意連結 10 年級所學
的基礎,以正弦和餘弦為
主,正切之對應公式以推
論之練習為原則。  

 

s-V-1 
g-V-4 

G-11A-6 

平面向量的運算:正射影
與內積,面積與行列式,兩
向量的平行與垂直判定,兩
向量的夾角,柯西不等式。 

 

   

g-V-5 

G-11A-7 

空間向量的運算:正射影
與內積,兩向量平行與垂直
的判定、柯西不等式,外積。 

可用柯西不等式解釋二維
數據的相關係數範圍。※ 

   

g-V-5 

G-11A-8 

三階行列式:三向量決定
的平行六面體體積,三重
積。 

以平 行 六面體 的 體積意
義為重點。 

   

g-V-5 

G-11A-9 

平面方程式:平面的法向
量與標準式、兩平面的夾
角、點到平面的距離。 

 

計算機 

g-V-4 
s-V-2 

G-11A-10 

空間中的直線方程式:空
間中直線的參數式與比例
式,直線與平面的關係,點
到直線距離,兩平行或歪斜
線的距離。 

 

   

g-V-4 
s-V-2 

A-11A-1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矩陣表
達:定義方陣符號及其乘以
向量的線性組合意涵,克拉
瑪公式,方程組唯一解、無
窮多組解、無解的情況。 

以平 面 向量的 具 體操作
體現線性組合的意涵,克
拉瑪 公 式以連 結 平面向
量之 線 性組合 以 及平行
四邊形面積為重點。 

   

g-V-4 
a-V-3 

A-11A-2 

三元一次聯立方程式:以
消去法求解,改以方陣表
達。用電腦求解多元一次方
程組的觀念與示範。 

可連結插值多項式,作為
產生 三 元一次 聯 立方程
式的範例之一,連帶介紹
牛頓插值多項式。高斯消
去法 之 增廣矩 陣 不延伸
至方陣之 rank 觀念。可
適度 連 結平面 向 量之線
性組合意涵,解釋方程組
唯一解、無窮多組解、無
解的情況,但不延伸線性
獨立之相關課題。可在觀
念上 推 廣到更 多 未知數

   

g-V-4 
a-V-3 

background image

49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的一次聯立方程式,說明
高階方程組用電腦求解,
並應 以 方便取 得 的資訊
工具 電 腦軟體 示 範之。
(三 平 面幾何 關 係的代
數判定。★) 

A-11A-3 

矩陣的運算:矩陣的定義,
矩陣的係數積與加減運算,
矩陣相乘,反方陣。將矩陣
視為資料表,用電腦做矩陣
運算的觀念與示範。 

可以 在 概念上 探 討任意
階的反方陣,但若要確切
算出反方陣,則僅限 2 階。 

   

a-V-3 

A-11A-4 

對數律:從 

10

𝑥

及指數律

認識 log 的對數律,其基本
應用,並用於求解指數方程
式。 

認識一般底的對數,但勿
過度練習。 

計算機 

a-V-1 
n-V-2 

F-11A-1 

三 角 函 數 的 圖 形 : sin, 
cos, tan 函數的圖形、定
義域、值域、週期性,週期
現 象 的數 學模 型 。( cot, 
sec,  csc  之定義與圖形
※) 

 

方格紙 
計算機 

f-V-3 
n-V-7 
g-V-2 

F-11A-2 

正餘弦的疊合:同頻波疊
合後的頻率、振幅。 

 

方格紙 
計算機 

f-V-3 
s-V-1 

F-11A-3 

矩陣的應用:平面上的線
性變換,二階轉移方陣。 

 

   

f-V-5 
a-V-3 

F-11A-4 

指數與對數函數:指數函
數及其圖形,按比例成長或
衰退的數學模型,常用對數
函數的圖形,在科學和金融
上的應用。 

認識一般底的對數函數,
重點 是 任意底 的 對數皆
可以換至常用對數,不在
同一 條 式子裡 刻 意混用
不同底的對數。任何指數
函 數

 𝑎

𝑥

  皆 可 改 寫 成

 10

𝑘𝑥

,其中 

0 < 𝑎 ≠ 1。 

方格紙 
計算機 

f-V-4 
g-V-2 

D-11A-1 

主觀機率與客觀機率:根
據機率性質檢視主觀機率
的合理性,根據已知的數據
獲得客觀機率。 

 

計算機 

d-V-3 
d-V-5 

D-11A-2 

條件機率:條件機率的意
涵及其應用,事件的獨立性
及其應用。 

 

 

d-V-3 

D-11A-3 

貝氏定理:條件機率的乘
法公式,貝氏定理及其應
用。 

 

 

d-V-3 

11 年級(B 類) 

N-11B-1 

弧度量:弧度量的定義,弧
長與扇形面積,計算機的 

 

計算機 

n-V-7 

background image

50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rad 鍵。 

S-11B-1 

空間概念:空間的基本性
質,空間中兩直線、兩平面、
及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係。
利用長方體的展開圖討論
表面上的兩點距離,認識球
面上的經線與緯線。 

留意 學 生在地 理 課的需
求,認識球面上的大圓與
小圓。認識直線與平面的
垂直關係、直線與直線的
平行與垂直關係、兩平面
的垂 直 關係; 認 識兩面
角,但除了直角以外,不
必以 幾 何方式 處 理一般
的兩面角。 

 

s-V-2 

S-11B-2 

圓錐曲線:由平面與圓錐
截痕,視覺性地認識圓錐曲
線,及其在自然中的呈現。 

 

圓錐模型 

s-V-2 

G-11B-1 

平面向量:坐標平面上的
向量係數積與加減,線性組
合。 

 

 

g-V-1 

G-11B-2 

平面向量的運算:正射影
與內積,兩向量的垂直與平
行判定,兩向量的夾角。 

 

 

g-V-5 

G-11B-3 

平面上的比例:生活情境
與平面幾何的比例問題

(在

設計和透視上)

。 

 

 

g-V-4 

G-11B-4 

空間坐標系:點坐標,兩點
距離,點到坐標軸或坐標平
面的投影。 

由球心在原點之球面上的
經緯度計算空間坐標。 

 

g-V-1 

A-11B-1 

矩陣與資料表格:矩陣乘
向量的線性組合意涵,二元
一次方程組的意涵,矩陣之
加、減、乘及二階反方陣。
將矩陣視為資料表,用電腦
做矩陣運算的觀念與示範。 

 

 

a-V-3 

F-11B-1 

週期性數學模型:正弦函
數的圖形、週期性,其振幅、
週期與頻率,週期性現象的
範例。 

 

方格紙 
計算機 

f-V-3 
n-V-7 

F-11B-2 

按比例成長模型:指數函
數與對數函數及其生活上
的應用,例如地震規模,金
融與理財,平均成長率,連
續複利與

 𝑒 的認識,自然對

數函數。 

 

方格紙 
計算機 

f-V-4 
n-V-2 

D-11B-1 

主觀機率與客觀機率:根
據機率性質檢視主觀機率
的合理性,根據已知的數據
獲得客觀機率。 

 

計算機 

d-V-3 
d-V-5 

background image

51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D-11B-2 

不確定性:條件機率、貝氏
定理、獨立事件及其基本應
用,列聯表與文氏圖的關
聯。 

 

 

d-V-3 

12 年級(加深加廣選修數學甲) 

N-12 甲-1 

數列的極限:數列的極限,
極限的運算性質,夾擠定
理。從連續複利認識常數
𝑒。 

應包括牛頓求根法,示範
不確知結果的數列極限,
用計算機估計其值;以勘
根定理為牛頓法找到合適
的初始值。夾擠定理可示
範古典的圓周率估計,從
計算機的估計值看到夾擠
的現象。(※認識常數 

𝑒 

之後,可介紹標準指數函
數及自然對數函數。) 

計算機 

n-V-8 
n-V-2 

N-12 甲-2 

無窮等比級數:循環小數,
Σ符號。 

 

 

n-V-8 

N-12 甲-3 

複數:複數平面,複數的極
式,複數的四則運算與絕對
值及其幾何意涵。棣美弗定
理,複數的

 𝑛 次方根。 

 

   

n-V-3 
n-V-4 
g-V-4 
s-V-1 

G-12 甲-1 

二次曲線:拋物線、橢圓、
雙曲線的標準式,橢圓的參
數式。 

含平移與伸縮,運用線性
變換,旋轉橢圓的(以原
點為中心)標準式,從標
準式旋轉成斜的,因而認
識含

 𝑥𝑦 項的二元二次方

程式,但並不直接處理含
 𝑥𝑦  項 的 二 元 二 次 方 程
式。可從橢圓的參數式擴
及圓的參數式。 

   

g-V-4 
g-V-5 

A-12 甲-1 

複數與方程式:方程式的
虛根,代數基本定理,實係
數方程式虛根成對的性質。 

 

   

a-V-2 
n-V-3 

F-12 甲-1 

函數:對應關係,圖形的對
稱關係(奇偶性)

,凹凸性的

意義,反函數之數式演算與
圖形對稱關係,合成函數。
# 

在學 習 微分或 相 關內容
的脈絡中,認識函數作為
可操作的對象,例如

 𝑓 ±

𝑔、𝑓 ∘ 𝑔,熟練這些操作。 

   

f-V-1 
g-V-2 

F-12 甲-2 

函數的極限:認識函數的
連續性與函數在實數

𝑎 的

極限,極限的運算性質,絕
對值函數和分段定義函數,
介值定理,夾擠定理。 

請注意連結 10 年級所學
的多項式相除之基礎;此
處的目標是處理微分,勿
過度延伸。 

計算機 

f-V-6 
n-V-2 
a-V-1 

F-12 甲-3 

微分:導數與導函數的極限
定義,切線與導數,多項式

※可以將

 sin 𝑥 、 cos 𝑥、

2

𝑥

3

𝑥

等函數的導函數,

   

f-V-6 
n-V-7 

background image

52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函數及簡單代數函數之導
函數,微分基本公式及係數
積和加減性質。 

當作微分的例子。 

a-V-2 

F-12 甲-4 

導函數:微分乘法律,除法
律,連鎖律,高階導數,萊
布尼茲符號。函數的單調性
與凹凸性判定,一次估計,
基本的最佳化問題。 

以多 項 式函數 為 主要操

作對象。連鎖律以

(

)

n

x a

的微分為主;多項式函數
的泰勒展開式。 

   

f-V-7 
f-V-2 

F-12 甲-5 

黎曼和:黎曼和與定積分的
連結。 

 

計算機 

f-V-9 
n-V-8 

F-12 甲-6 

積分:多項式函數的反導函
數與不定積分。定積分在面
積、位移、總變化量的意涵,
微積分基本定理。 

不涉 及 分部積 分 與變數
變換。定積分以多項式函
數為主要操作對象,但在
面積之意義明顯時,可擴
及其 他 函數或 給 定的圖
形。可包含連續的兩段或
三段折線函數,絕對值與
一次或二次函數的合成。 

   

f-V-8 
f-V-2 

F-12 甲-7 

積分的應用:連續函數值
的平均,圓的面積,球的體
積,切片積分法,旋轉體體
積。 

 

   

f-V-9 

D-12 甲-1 

離散型隨機變數:期望值、
變異數與標準差,獨立性,
伯努力試驗與重複試驗。 

 

 

d-V-4 

D-12 甲-2 

二項分布與幾何分布:二
項分布與幾何分布的性質
與參數。 

應用 於 事件發 生 機率的
合理性檢定。 

 

d-V-4 
d-V-5 
a-V-1 

12 年級(加深加廣選修數學乙) 

N-12 乙-1 

複數:複數平面,複數的四
則運算與絕對值。 

 

   

n-V-3 

N-12 乙-2 

無窮等比級數:循環小數,
認識Σ符號。 

 

 

n-V-8 

A-12 乙-1 

線性規劃:目標函數為一
次式的極值問題,平行直線
系。 

 

   

a-V-4 

A-12 乙-2 

方程式的虛根:方程式的
虛根,實係數方程式的代數
基本定理,虛根成對性質。 

 

 

a-V-2 
n-V-3 

F-12 乙-1 

函數:對應關係,圖形的對
稱關係(奇偶性)

,凹凸性

的意義。# 

在學 習 微分或 相 關內容
的脈絡中,認識函數作為
可操作的對象,例如

 𝑓 ±

𝑔、𝑓 ∘ 𝑔。 

   

f-V-1 
g-V-2 

F-12 乙-2 

函數的極限:認識函數的
連續性與函數在實數

 𝑎 的

請注意連結 10 年級所學
的多項式相除之基礎;此

計算機 

f-V-6 
n-V-2 

background image

53 

編碼 

學習內容條目及說明 

備註 

參考教具  對應學習表現 

極限,極限的運算性質,介
值定理,夾擠定理。 

處的目標是處理微分,勿
過度延伸。 

a-V-1 

F-12 乙-3 

微分:導數與導函數的極限
定義,切線與導數,多項式
函數之導函數,微分基本公
式及係數積和加減性質。 

 

   

f-V-6 
n-V-7 
a-V-2 

F-12 乙-4 

導函數:二階導數,萊布尼
茲符號。函數的單調性與凹
凸性判定,基本的最佳化問
題,導數的邊際意涵。 

 

   

f-V-7 
f-V-2 

F-12 乙-5 

積分:一次與二次函數的反
導函數與定積分。定積分的
面積與總變化量的意涵,微
積分基本定理。 

不涉 及 分部積 分 與變數
變換。在面積之意義明顯
時,可擴及其他函數或給
定的圖形。 

   

f-V-8 
f-V-2 

F-12 乙-6 

積分的應用:連續函數值
的平均,總量與剩餘意涵。 

 

   

f-V-9 

D-12 乙-1 

離散型隨機變數:期望值、
變異數與標準差,獨立性,
伯努力試驗與重複試驗。 

 

 

d-V-4 

D-12 乙-2 

二項分布:二項分布的性
質與參數。 

應用 於 事件發 生 機率的
合理性檢定。 

 

d-V-4 
d-V-5 
a-V-1 

陸、實施要點 

一、課程發展 

(一)數學是一種語言,是成為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與思維方法,所以應該提供所有人平

等的學習機會,規劃上應強調循序漸進,適時發展差異化教學。數學課程發展可

以適當結合性別平等、人權、環境與海洋教育等相關議題,以促進核心素養的涵

育及豐富本領域的學習。 

(二)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育階段,在符合彈性學習課程規範下,規劃數學奠基與探

索活動,讓學生探索、討論,培養對數學的喜好,奠立單元學習的先備基礎,以

期每位學生都能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三)課程發展依學生需求調整,對於學習緩慢的學生,可以降緩教學速度。對學習超

前的學生,可以設計加深、加廣的課程、專題探究各類課程。對於學習落後的學

生,應規劃補救教學,及時補救。 

二、教材編選 

(一)教科用書編寫,應配合課程綱要之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素養與學習重點,

編寫出高品質書籍,以協助學生自行閱讀學習與教師教學為目標。 

background image

54 

(二)教科用書編寫應包含教師手冊,以提供教師對教材與課程進一步的了解,並幫助

教師提升其教學效能,照顧不同程度與不同需求的學生。 

(三)學習內容的安排以清楚呈現某組數學概念為原則,並非一條目對應一教學單元,

教科書在同一年級可以不依照學習內容的流水號順序編寫。7-12 年級部分學習內

容條目及說明與備註有※、★、#之標註,教科用書編寫時應充分掌握其意義,

並且在書內標明、解釋清楚。 

(四)國民中學初次介紹計算機,宜有專門單元以實例說明計算機的特性與易犯錯誤。

教材應該讓學生明白,計算機及電腦的數值計算會因有效位數的限制而有一定的

誤差,以及計算機操作時可能發生錯誤與誤差,如鍵入錯誤、程序錯誤、有效位

數不足等問題。國中學生所使用的計算機應該要能處理基本的整數、浮點數、科

學記號數字的四則運算,有百分比和平方根功能,並能處理數據的總和與平均值;

高中學生所用的計算機應該要能進一步處理一般指數的次方運算,三角、反三角、

指數、對數運算,以及數據的變異數與標準差。教師手冊中亦可強調,教師應該

在學生先有描點繪圖的經驗後,才以電腦繪圖加強觀察函數圖形的特徵,並解釋

其意涵。 

(五)教科用書的編寫應注意整體結構的有機結合,在題材呈現上能反映出各數學概念

的內在連結。此外,也應注意在取材上,能與相關數學主題、其他領域/科目的內

涵、日常生活的素材進行應用與外在連結。 

(六)教科用書的呈現應循序漸進、適當鋪陳,具備多重表徵、引發學習動機、注意學

生學習心理,在直觀與嚴謹之間取得平衡,並兼顧從特例到一般推理的必要。教

科用書的編寫,應配合學生的閱讀年齡,使用適切的文字。國民小學進入國民中

學教育階段,為使學生適應學習場域與學習方式的轉換,應適當安排教材內容與

教法,讓教師有機會協助學生銜接跨階段時學習狀態的落差。 

(七)教科用書應有足夠的學習任務與習題,學習任務應具有意義並反映數學思考。藉

由適量的隨堂練習或形成性評量,教師即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依學習需求調整

教學活動。課文後的習題,應扣緊主題,由淺入深,具啟發深思作用。學習任務

與習題宜避免無意義的人工化難題、與教材內容出現太大落差,或出現不符合常

理的情境。 

(八)學習任務與習題之安排應注意與生活、其他領域/科目及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

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等議題的連結。例如,教材之研發可考量性別平等趨勢、

環境永續發展等議題;又如,教材中不同的性別角色,應有相同的出現機會。 

(九)教科用書之編寫可適當編入數學史、民族數學及數學家介紹,以引發學生興趣、

培養其欣賞數學發展的素養,並了解不同族群及性別者的成就與貢獻。鼓勵原住

background image

55 

民族重點學校之教材編選,適度與當地原住民族文化結合,進行文化回應教學。 

(十)教科用書審查應掌握課程綱要的精神,並依據上述教材編寫注意事項進行。 

(十一)教科用書之選用應考量學生程度之適切性,必要時,教師可以自編教材。 

(十二) 教師自行編寫教材時應以本課程綱要為依據,掌握前述教材編寫之精神,避免

過度發展內容,徒增一般學生的學習挫折。針對資質優異的學生,可以另外編寫

具挑戰性及思考性的教材。 

三、教學實施 

(一)學習重點的訂定,以該階段或年級結束時,學生應具備的數學素養為考量。教師

應依學習重點及其說明與備註,衡量不同程度的學生規劃課程、設計教案或教學

內容。教材選取應配合地方生活環境和學生實際生活,選擇適當而有趣的題材,

並布置適當的學習環境,以利教學。 

(二)學習重點是離散的條目,但教學與學習是連續的過程。階段或年級的規定,強調

在該階段或年級中,應以條目內容為重點進行發展並完成學習。基於學習的需求,

教師可以依自己的經驗,做部分跨階段或跨年級的前置處理,或做後續的補強教

學。 

(三)教師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其數學能力發展為考量,鼓勵學生提出多元解法並

和他人溝通解題想法。數學學習節奏的疏熟快慢,因人而異,教師應避免將全班

學生當做均值的整體,並應透過差異化的教學與評量,分析學生的學習準備度,

做適當的診斷、導引與協助。 

(四)課程綱要的制定並未預設特定的教學法,教師應能依學生的年齡、前置經驗、授

課主題特性與教學現場的狀況,因時制宜,採用能提供學生充分有意義學習的方

法,順暢地進行教學,例如:合作解題、探究教學等有效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活動的設計應注重不同階段的學習型態,並與教學目標配合,鼓勵與引導學

生進行數學探究與合作解題。 

(六)數學教學應注重數、量、形的連繫,讓學生在實作、實測與直覺中,精熟數、量、

形及其相互關係的概念,並逐步抽象化與程序化成為精鍊有效的數學語言,再經

由反思、論證、練習與解題,讓學生逐步穩定,以掌握其概念,作為進一步學習

的基礎。 

(七)教學過程可透過引導、啟發或教導,使學生能在具體問題情境中,運用先備的數學

知識為基礎,形成解決問題所需的新數學概念,並有策略地選擇正確又有效率的解

題程序。教師可提供啟發性的問題、關鍵性的問題、現實生活的應用問題,激發學

生不同的想法。但宜避免空洞的或無意義的開放式問題,也避免預設或過早提出解

background image

56 

題方式和結果。 

(八)教師應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情境與數學的連結過程,培養學生能以數學觀點考察周

遭事物的習慣,並培養學生觀察問題中的數學意涵、特性與關係,養成以數學的

方式,將問題表徵為數學問題再加以解決的習慣,以提高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同時在發展解題策略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概念之理解。可以善用性別平等、人

權、環境、與海洋教育等議題為觀察的問題,在發展解題策略的過程中,加深對

數學概念之理解,同時提升自我認同及國際視野。 

(九)當學生學習數學時,在生活應用解題與抽象形式能力兩課題間,必須來回往返地

相互加強,才能真正順利地發展數學能力,不必過度執著於生活情境,干擾甚至

忽略學生抽象形式能力的發展,也不應一味強調抽象程序的學習,妨礙學生將數

學應用於日常生活解題的能力。 

(十)數學與其他領域/科目的差異,在於其結構層層累積,而其發展既依賴直覺又需要

推理。教師應將學生的錯誤視為學習歷程,診斷學生發生問題的根源(例如:語

言未溝通、肆意擴張約定、推理的謬誤等)

,並針對問題協助學生。教師教學時宜

提供充足的時間,鼓勵學生說明其理由與想法,肯定其正確的巧思,或用關鍵的

例子,釐清其錯誤。 

(十一)要學好數學,仰賴學生在各課題的學習,最後能收斂連結為對數學的整體感或

直覺,作為下一個課題學習的基礎。整體感的自信,相當依賴於學生對於相關程

序(例如:計算方式、解題方式等)的熟練,而這種熟練,則需要教師能給予學

生有啟發性的練習,而非機械式的反覆練習,讓學生從這些練習中,沈澱自己新

學的概念,並能夠與原先的數學知識相連結。 

(十二)為貫徹每一位學生導向卓越學習的目標,教師教學時,應盡量以全體學生均能

學好數學為標的,依據學生的學習表現,因材施教。針對未能達成階段性目標,

有學習落後的學生,應適時實施補救教學。針對學習超前的學生,則可提供進階

選修課程,以激發其學習熱忱。 

(十三)為落實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學生在國民中學和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

時,應具備標準型計算機,教師亦需配合數學課程綱要內容,教導學生正確使用

計算機的方法及態度。 

(十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介紹數學史、民族數學及數學家,融入數學的人文觀、

培養其欣賞數學發展的素養,但不可將這些內容納入評量。 

(十五)教師可運用數學奠基與探索活動,鼓勵學生利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數學教師可協同其他領域/科目教師,發展出各領域使用數學的實例,幫助學生建

立其他領域/科目所需的數學素養。 

background image

57 

四、教學資源 

(一)教學時應適度使用教學器材,協助學生視覺及思維上的理解,增加教學效果。 

(二)教學器材以自製為優先,簡易的器材可由師生彈性就地取材設計,複雜的器材應

由學校或各該主管機關提供,必要時得成立教具室。每位學生常用的器材,例如

直尺、量角器、圓規、計算機,可由學生自己購買以便長期使用。高階的圖型計

算機及可寫程式計算機,教師可依彈性使用。為建構抽象思維的實體圖像,教師

可適當使用電腦輔助教學範例,例如,以電腦協助講授函數圖形、立體幾何、解

方程式和統計課程等。 

(三)數學是一種規律的科學,其探究的過程須操作大量的數字(數學語言的基本詞彙)

所以應該具備操作計算機的能力,以落實數學的探究活動。計算機教學應重視培

養學生正確使用計算機的態度;應該讓學生明白,計算機及電腦的數值計算都因

為有效位數的限制而有一定的誤差,在應用上要了解此侷限性的可接受度;並應

該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操作時所可能發生的錯誤與誤差,如鍵入錯誤、程序錯誤、

有效位數不足等問題。在前述之基礎上,學生可使用計算機解決問題或協助驗算,

並搭配心算與概算,覺察計算結果的合理性,強化學生的數字感。具體來說,學

生在熟練計算原理後,為避免太多繁複計算降低學習效率,可於學習及評量中適

當使用計算機,執行統計數據、指數、對數及三角比的計算。教師亦應該在學生

先有描點繪圖的經驗後,才以電腦繪圖加強觀察函數圖形的特徵,並解釋其意涵。 

五、學習評量 

(一)評量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過程,教師應透過各種評量方式,改善教學。評量有多種

方式,譬如紙筆測驗、實作、討論、口頭回答、視察、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

告等。教師宜視教學現場需要,選擇適切的評量方式。 

(二)除了總結性評量之外,教師應於課堂教學運用形成性評量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學習困難以及與學習目標之間的落差,即時給予學生回饋或調整教學,以促進其

學習。 

(三)學習評量宜同時關照到學習成就、學習準備度、學習動機與學習歷程,分析學生

是否能達到學習重點的要求。教師應以教材內容、教學目標與相關課程學習重點,

訂定評量的標準。在學習評量中,不宜出現高難度的問題,因為學習評量並不是

常模參照類的考試,不該強調全班、全校的鑑別。 

(四)依據學生個人的評量結果,教師可以理解學生既有的知識與經驗,也可從學生發

生的錯誤,回溯其學習上的問題並加以輔導修正。全班評量結果可作為教師改進

教學的回饋;全校評量或全國檢測結果,學校及教師可提供回饋建議,供作未來

background image

58 

數學課程綱要修訂的參考。 

(五)評量應注意時機的選擇,避免對評量結果做錯誤或不適當解讀。學生起點行為的

評量,可作為擬訂教學計畫之依據;學習過程中的評量,可以及時發現學習困難,

進行日常補救教學;學習後的評量,可作為學生學習回饋及輔導學生的參考。 

(六)評量應配合評量目的,其問題應能恰當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並讓所有的評量方

式發揮它的特長。評量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思考,應該避免容易引起猜答的是非

題與選擇題,作答時宜要求學生將過程盡量寫下,以了解學生思考的步驟,並可

訂定分段給分標準,依其作答過程的適切性,給予部分分數,並讓學生理解其錯

誤的原因。 

(七)學業成績評量、學力檢定及入學測驗皆宜以課程綱要為依據。為導正學習文化,

落實數學思維與素養之養成,評量應提供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避免學生死記公

式。高中課綱從 11 年級起分軌修習,旨在提供數學需求各異的學生能有適當的

數學課程選擇,入學測驗宜納入考量。 

(八)為配合與落實培養學生正確使用工具之基本理念,除教師規劃課程時應融合於教

學,學業成績評量、學力檢定及入學測驗宜容許學生使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

圓規、計算機等常用的數學工具,落實學生正確使用工具素養之養成。命題時,

附圖可以用示意圖呈現,並在其旁註明為示意圖。 

background image

59 

柒、附錄 

附錄一:數學領域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呼應表參考示例 

數學領域學習重點 

數學領域核心素養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n-I-3 

應 用 加 法 和 減 法 的 計
算 或 估 算 於 日 常 應 用
解題。 

N-2-5 

解題:100元、500元、
1000元。以操作活動為
主兼及計算。容許多元
策略,協助建立數感。
包 含 已 學 習 之 更 小 幣
值。 

數-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
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
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
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
題。 

a-IV-1  理 解 並 應 用 符 號 及 文

字 敘 述 表 達 概 念 、 運
算、推理及證明。 

A-7-1 

代數符號:以代數符號
表徵交換律、分配律、
結合律;一次式的化簡
及同類項;以符號記錄
生活中的情境問題。 

數-J-A2 
具備有理數、根式、坐標系
之運作能力,並能以符號代
表數或幾何物件,執行運算
與推論,在生活情境或可理
解的想像情境中,分析本質
以解決問題。 

f-V-4 

認 識 指 數 與 對 數 函 數
的圖形特徵,理解其特
徵的意義,認識以指數
函 數 為 數 學 模 型 的 成
長或衰退現象,並能用
以溝通和解決問題。 

F-11A-4  指數與對數函數:指數

函數及其圖形,按比例
成 長 或 衰 退 的 數 學 模
型,常用對數函數的圖
形,在科學和金融上的
應用。 

數S-U-A2 
具備數學模型的基本工具,
以數學模型解決典型的現
實問題。了解數學在觀察歸
納之後還須演繹證明的思
維特徵及其價值。 

n-II-9  理解長度、角度、面積、

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
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
測能力,並能做計算和
應用解題。認識體積。 

N-3-15 

容量:「公升」、「毫
升」。實測、量感、估
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數-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
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
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
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
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
表示公式。 

s-IV-4  理 解 平 面 圖 形 全 等 的

意 義 , 知 道 圖 形 經 平
移、旋轉、鏡射後仍保
持全等,並能應用於解
決 幾 何 與 日 常 生 活 的
問題。 

S-8-4 

全等圖形:全等圖形的
意義(兩個圖形經過平
移、旋轉或翻轉可以完
全疊合);兩個多邊形
全 等 則 其 對 應 邊 和 對
應角相等(反之亦然)

。 

數-J-B1 
具備處理代數與幾何中數
學關係的能力,並用以描述
情境中的現象。能在經驗範
圍內,以數學語言表述平面
與空間的基本關係和性質。
能以基本的統計量與機率,
描述生活中不確定性的程
度。 

f-V-3 

認 識 三 角 函 數 的 圖 形
特徵,理解其特徵的意
義,認識以正弦函數為
數 學 模 型 的 週 期 性 現
象,並能用以溝通和解
決問題。 

F-11A-2  正餘弦的疊合:同頻波

疊合後的頻率、振幅。 

數S-U-B1 
具備描述狀態、關係、運算
的數學符號的素養,掌握這
些符號與日常語言的輔成
價值;並能根據此符號執行
操作程序,用以陳述情境中
的問題,並能用以呈現數學
操作或推論的過程。 

background image

60 

數學領域學習重點 

數學領域核心素養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d-II-1  報讀與製作一維表格、

二維表格;報讀長條圖
與折線圖,並據以做簡
單推論。 

D-3-1 

一維表格與二維表格:
以 操 作 活 動 為 主 。 報
讀、說明與製作生活中
的表格。二維表格含列
聯表。 

數-E-B2 
具備報讀、製作基本統計圖
表之能力。 

n-IV-9  使用計算機計算比值、

複雜的數式、小數或根
式 等 四 則 運 算 與 三 角
比的近似值問題,並能
理 解 計 算 機 可 能 產 生
誤差。 

N-8-2 

二次方根的近似值:二
次方根的近似值;二次
方根的整數部分;十分
逼 近 法 。 使 用 計 算 機
√    鍵。 

數-J-B2 
具備正確使用計算機以增
進學習的素養,包含知道其
適用性與限制、認識其與數
學知識的輔成價值,並能用
以執行數學程序。能認識統
計資料的基本特徵。 

d-V-2 

能 判 斷 分 析 數 據 的 時
機,能選用適當的統計
量 作 為 描 述 數 據 的 參
數,理解數據分析可能
產生的例外,並能處理
例外。 

D-10-2 

數據分析:一維數據的
平均數、標準差。二維
數據的散布圖,最適直
線與相關係數,數據的
標準化。 

數S-U-B2 
具備正確使用計算機和電
腦軟體以增進學習的素養,
包含知道其適用性與限制、
認識其與數學知識的輔成
價值,並能用以執行數學程
序。能解讀、批判及反思媒
體表達的資訊意涵與議題
本質。 

s-II-4  在活動中,認識幾何概

念的應用,如旋轉角、
展開圖與空間形體。 

S-3-4 

幾何形體之操作:以操
作活動為主。平面圖形
的分割與重組。初步體
驗 展 開 圖 如 何 黏 合 成
立體形體。知道不同之
展 開 圖 可 能 黏 合 成 同
一形狀之立體形體。 

數-E-B3 
具備感受藝術作品中的數
學形體或式樣的素養。 

s-IV-5  理 解 線 對 稱 的 意 義 和

線 對 稱 圖 形 的 幾 何 性
質,並能應用於解決幾
何與日常生活的問題。 

S-7-4 

線對稱的性質:對稱線
段等長;對稱角相等;
對 稱 點 的 連 線 段 會 被
對稱軸垂直平分。 

數-J-B3 
具備辨認藝術作品中的幾
何形體或數量關係的素養,
並能在數學的推導中,享受
數學之美。 

s-V-2 

察 覺 並 理 解 空 間 的 基
本特質,以及空間中的
點 、 直 線 與 平 面 的 關
係。能在空間中認識特
殊曲線,並能察覺與欣
賞生活中的範例。 

S-11A-1  空間概念:空間的基本

性質,空間中兩直線、
兩平面、直線與平面的
位 置 關 係 , 三 垂 線 定
理。 

數S-U-B3 
領會數學作為藝術創作原
理或人類感知模型的素養,
並願意嘗試運用數學原理
協助藝術創作。 

r-I-1 

學 習 數 學 語 言 中 的 運
算符號、關係符號、算
式約定。 

R-1-1 

算式與符號:含加減算
式中的數、加號、減號、
等號。以說、讀、聽、
寫 、 做 檢 驗 學 生 的 理
解。適用於後續階段。 

數-E-C3 
具備理解與關心多元文化
或語言的數學表徵的素養,
並與自己的語言文化比較。 

background image

61 

數學領域學習重點 

數學領域核心素養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s-IV-7  理 解 畢 氏 定 理 與 其 逆

敘述,並能應用於數學
解 題 與 日 常 生 活 的 問
題。 

S-8-6 

畢 氏 定 理 : 畢 氏 定 理
(勾股弦定理、商高定
理 ) 的 意 義 及 其 數 學
史;畢氏定理在生活上
的應用;三邊長滿足畢
氏 定 理 的 三 角 形 必 定
是直角三角形。 

數-J-C3 
具備敏察和接納數學發展
的全球性歷史與地理背景
的素養。 

n-V-5 

能 察 覺 規 律 並 以 一 般
項或遞迴方式表現,進
而熟悉級數的操作。理
解數學歸納法的意義,
並能用於數學論證。 

N-10-6 

數 列 、 級 數 與 遞 迴 關
係:有限項遞迴數列,
有限項等比級數,常用
的求和公式,數學歸納
法。 

數S-U-C3 
具備欣賞數學觀念或工具
跨文化傳承的歷史與地理
背景的視野,並了解其促成
技術發展或文化差異的範
例。 

background image

62 

附錄二:議題適切融入領域課程綱要 

壹、前言 

「議題」係基於社會發展需要、普遍受到關注,且期待學生應有所理解與行動的一些

課題,其攸關現代生活、人類發展與社會價值,具時代性與前瞻性,且常具高度討論性

與跨學門性質。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本乎總綱「自發」、「互動」及「共好」之基本理念,

為與社會脈動、生活情境緊密連結,以議題教育培養學生批判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升學生面對議題的責任感與行動力,並能追求尊重多元、同理關懷、公平正義與永續

發展等核心價值。 

依《總綱》

「實施要點」規定,各領域課程設計應適切融入性別平等、人權、環境、

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

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等議題。各領域/科目可發揮課

程與教學之創意與特色,依需求適時融入,不受限於上述議題。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遷與

時代的推移,議題內涵亦會發生改變或產生新議題,故學校宜對議題具備高度敏覺性,

因應環境之變化,活化與深化議題內涵,並依學生的身心發展,適齡、適性地設計具創

新、前瞻與統整之課程計畫。 

為促進議題教育功能之發揮,各領域/科目「課程綱要」已進行《總綱》所列議題之

適切轉化與統整融入。學校、教師及教材研發、出版與審查等相關教育人員應依循各領

域/科目「課程綱要」內容,並參考本說明,落實議題融入課程與教學之責任。學校亦可於

彈性學習課程/時間及校訂課程中據以規劃相關議題,將議題的精神與價值適切融入學校

組織規章、獎懲制度及相關活動,以形塑校園文化,提升學生學習成果。 

議題教育的實施包含正式與非正式課程,學校課程的發展與教材編選應以學生經驗

為中心,選取生活化教材。在掌握議題之基本理念與不同教育階段之實質內涵下,連結

領域/科目內容,以問題覺知、知識理解、技能習得及實踐行動等不同層次循序引導學生

學習,發展教材並編輯教學手冊。教師教學時,除涵蓋於領域/科目之教材內容外,可透

過領域/科目內容之連結、延伸、統整與轉化,進行議題之融入,亦可將人物、典範、習

俗或節慶等加入教材,或採隨機教學,並於作業、作品、展演、參觀、社團與團體活動

中,以多元方式融入議題。經由討論、對話、批判與反思,使教室成為知識建構與發展

的學習社群,增進議題學習之品質。 

各該教育主管機關應提供資源以落實議題融入教育,有關《總綱》所列各項議題之完

整內涵說明與融入方式等,可參閱「議題融入說明手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各領域/科目之課程手冊。 

 

background image

63 

貳、議題學習目標 

為使各領域/科目課程能適切進行議題融入,並落實教育相關法律及國家政策綱領,

以下臚列十九項議題之學習目標,提供學校及教師於相關課程或議題教學時進行適切融入,

以與領域/科目課程作結合。 

議題 

學習目標 

性別平等教育

 

理解性別的多樣性,覺察性別不平等的存在事實與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
關係;建立性別平等的價值信念,落實尊重與包容多元性別差異;付諸行
動消除性別偏見與歧視,維護性別人格尊嚴與性別地位實質平等。 

人權教育

 

了解人權存在的事實、基本概念與價值;發展對人權的價值信念;增強對
人權的感受與評價;養成尊重人權的行為及參與實踐人權的行動。 

環境教育

 

認識與理解人類生存與發展所面對的環境危機與挑戰;探究氣候變遷、資
源耗竭與生物多樣性消失,以及社會不正義和環境不正義;思考個人發展、
國家發展與人類發展的意義;執行綠色、簡樸與永續的生活行動。 

海洋教育

 

體驗海洋休閒與重視戲水安全的親海行為;了解海洋社會與感受海洋文化
的愛海情懷;探究海洋科學與永續海洋資源的知海素養。 

科技教育

 

具備科技哲學觀與科技文化的素養;激發持續學習科技及科技設計的興
趣;培養科技知識與產品使用的技能。 

能源教育

 

增進能源基本概念;發展正確能源價值觀;養成節約能源的思維、習慣和
態度。 

家庭教育

 

具備探究家庭發展、家庭與社會互動關係及家庭資源管理的知能;提升積
極參與家庭活動的責任感與態度;激發創造家人互動共好的意識與責任,
提升家庭生活品質。 

原住民族教育

 

認識原住民族歷史文化與價值觀;增進跨族群的相互了解與尊重;涵養族
群共榮與平等信念。 

品德教育 

增進道德發展知能;了解品德核心價值與道德議題;養成知善、樂善與行
善的品德素養。 

生命教育 

培養探索生命根本課題的知能;提升價值思辨的能力與情意;增進知行合
一的修養。 

法治教育 

理解法律與法治的意義;習得法律實體與程序的基本知能;追求人權保障
與公平正義的價值。 

資訊教育 

增進善用資訊解決問題與運算思維能力;預備生活與職涯知能;養成資訊
社會應有的態度與責任。 

安全教育 

建立安全意識;提升對環境的敏感度、警覺性與判斷力;防範事故傷害發
生以確保生命安全。 

防災教育 

認識天然災害成因;養成災害風險管理與災害防救能力;強化防救行動之
責任、態度與實踐力。 

生涯規劃教育 

了解個人特質、興趣與工作環境;養成生涯規劃知能;發展洞察趨勢的敏
感度與應變的行動力。 

多元文化教育 

認識文化的豐富與多樣性;養成尊重差異與追求實質平等的跨文化素養;
維護多元文化價值。 

閱讀素養教育 

養成運用文本思考、解決問題與建構知識的能力;涵育樂於閱讀態度;開
展多元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強化與環境的連接感,養成友善環境的態度;發展社會覺知與互動的技能,

background image

64 

培養尊重與關懷他人的情操;開啟學生的視野,涵養健康的身心。 

國際教育 

養成參與國際活動的知能;激發跨文化的觀察力與反思力;發展國家主體
的國際意識與責任感。 

8 項議題所涉之教育相關法律及國家政策綱領如下: 
註 1:性別平等教育之教育相關法律或國家政策綱領有:

《性別平等教育法》

《性別平等政策綱領》

《消除對

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等。 

註 2:人權教育之教育相關法律或國家政策綱領有: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施行法》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等。 

註 3:環境教育之教育相關法律或國家政策綱領有:

《環境教育法》

《國家環境教育綱領》等。 

註 4:海洋教育之教育相關法律或政策綱領有:

《國家海洋政策綱領》等。 

註 5:科技教育之教育相關法律或政策綱領有:

《科學技術基本法》等。 

註 6:能源教育之教育相關法律或政策綱領有:

《能源發展綱領》等。 

註 7:家庭教育之教育相關法律或政策綱領有:

《家庭教育法》等。 

註 8:原住民族教育之教育相關法律或政策綱領有:

《原住民族基本法》

《原住民族教育法》

《原住民族語言

發展法》等。 

參、議題適切融入之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及學習重點舉例說明 

一、議題之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 

有鑒於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教育議題為延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已具完整

之內涵架構,有利延伸規劃各領域/科目課程之適切融入,並能豐富與落實核心素養之

內涵,故以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教育議題為例,呈現其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

以作為課程設計、教材編審與教學實施之參考。 

有關本領域融入議題之選擇、作法與示例參考說明,可參閱「數學領域課程手冊」

。 

    學習階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校 






育 

生 理 性別 、
性 傾 向、 性
別 特 質與 性
別 認 同多 樣
性的尊重 

性 E1  認 識 生 理 性

別、性傾向、性
別特質與性別
認同的多元面
貌。 

性 J1  接納自我與他

人的性傾向、
性別特質與性
別認同。 

性 U1  肯定自我與尊

重他人的性傾
向、性別特質
與性別認同,
突破個人發展
的性別限制。 

性 E2  覺知身體意象

對 身 心 的 影
響。 

性 J2  釐清身體意象

的性別迷思。 

性 U2  探究社會文化

與媒體對身體
意象的影響。 

性 別 角色 的
突 破 與性 別
歧視的消除 

性 E3  覺察性別角色

的刻板印象,
了解家庭、學
校與職業的分
工,不應受性
別的限制。 

性 J3  檢視家庭、學

校、職場中基
於性別刻板印
象產生的偏見
與歧視。 

性 U3  分析家庭、學

校、職場與媒
體中的性別不
平等現象,提
出改善策略。 

身 體 自主 權
的 尊 重與 維
護 

性 E4  認識身體界限

與尊重他人的
身體自主權。 

性 J4  認識身體自主

權相關議題,
維護自己與尊
重他人的身體
自主權。 

性 U4  維護與捍衛自

己的身體自主
權,並尊重他
人的身體自主
權。 

background image

65 

    學習階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校 

性 騷 擾、 性
侵 害 與性 霸
凌的防治 

性 E5  認識性騷擾、

性侵害、性霸
凌的概念及其
求助管道。 

性 J5  辨識性騷擾、

性侵害與性霸
凌的樣態,運
用資源解決問
題。 

性 U5  探究性騷擾、

性侵害與性霸
凌相關議題,
並熟知權利救
濟的管道與程
序。 

語 言 、文 字
與 符 號的 性
別意涵分析 

性 E6  了解圖像、語

言與文字的性
別意涵,使用
性別平等的語
言與文字進行
溝通。 

性 J6  探究各種符號

中的性別意涵
及人際溝通中
的性別問題。 

性 U6  解析符號的性

別意涵,並運
用具性別平等
的 語 言 及 符
號。 

科 技 、資 訊
與 媒 體的 性
別識讀 

性 E7  解讀各種媒體

所傳遞的性別
刻板印象。 

性 J7 
 
 
 
性 J8 

解析各種媒體
所傳遞的性別
迷思、偏見與
歧視。 
解讀科技產品
的性別意涵。 

性 U7 

 
 
 
 

性 U8 

批判科技、資
訊與媒體的性
別意識形態,
並尋求改善策
略。 
發展科技與資
訊能力,不受
性別的限制。 

性 別 權益 與
公共參與 

性 E8 
 
 
性 E9 

了解不同性別
者的成就與貢
獻。 
檢視校園中空
間與資源分配
的性別落差,
並提出改善建
議。 

性 J9 
 
 
 
 
 
性 J10 

認識性別權益
相關法律與性
別平等運動的
楷模,具備關
懷性別少數的
態度。 
探究社會中資
源運用與分配
的 性 別 不 平
等,並提出解
決策略。 

性 U9 

 
 
 
 
 
 

性 U10 

了解性別平等
運動的歷史發
展,主動參與
促進性別平等
的社會公共事
務,並積極維
護性別權益。 
檢視性別相關
政策,並提出
看法。 

性 別 權力 關
係與互動 

性 E10 
 
 
性 E11 

辨識性別刻板
的情感表達與
人際互動。 
培養性別間合
宜表達情感的
能力。 

性 J11 
 
 
 
 
 
性 J12 

去除性別刻板
與性別偏見的
情感表達與溝
通,具備與他
人平等互動的
能力。 
省思與他人的
性 別 權 力 關
係,促進平等
與 良 好 的 互
動。 

性 U11 

 
 
 
 
 

性 U12 

分析情感關係
中的性別權力
議題,養成溝
通協商與提升
處理情感挫折
的能力。 
反思各種互動
中的性別權力
關係。 

性別與多元
文化 

性 E12 
 

了解與尊重家
庭型態的多樣

性 J13 
 

了解多元家庭
型態的性別意

性 U13 

 

探究本土與國
際社會的性別

background image

66 

    學習階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校 

 
性 E13 

性。 
了解不同社會
中的性別文化
差異。 

 
性 J14 

涵。 
認識社會中性
別、種族與階
級的權力結構
關係。 

 

性 U14 

與家庭議題。 
善用資源以拓
展性別平等的
本土與國際視
野。 




育 

人 權 的基 本
概念 

人 E1  認識人權是與

生俱有的、普
遍的、不容剝
奪的。 

人 J1  認識基本人權

的意涵,並了
解憲法對人權
保障的意義。 

人 U1  理解普世人權

意涵的時代性
及聯合國人權
公約對人權保
障的意義。 

人權與責任 

人 E2  關心周遭不公

平的事件,並
提出改善的想
法。 

人 J2  關懷國內人權

議題,提出一
個符合正義的
社會藍圖,並
進行社會改進
與行動。 

人 U2  探討國際人權

議題,並負起
全球公民的和
平與永續發展
責任。 

人 權 與民 主
法治 

人 E3  了解每個人需

求的不同,並
討論與遵守團
體的規則。 

人 J3  探索各種利益

可能發生的衝
突,並了解如
何運用民主審
議方式及正當
的程序,以形
成公共規則,
落實平等自由
之保障。 

人 U3  認識我國重要

的人權立法及
其意義,理解
保障人權之憲
政 原 理 與 原
則。 

人 權 與生 活
實踐 

人 E4 
 
 
 
人 E5 
 
 
 
人 E6 

表達自己對一
個美好世界的
想法,並聆聽
他人的想法。 
欣賞、包容個
別差異並尊重
自己與他人的
權利。 
覺察個人的偏
見,並避免歧
視 行 為 的 產
生。 

人 J4 
 
 
 
人 J5 
 
 
 
人 J6 

了解平等、正
義的原則,並
在 生 活 中 實
踐。 
了解社會上有
不同的群體和
文化,尊重並
欣賞其差異。 
正視社會中的
各種歧視,並
採取行動來關
懷 與 保 護 弱
勢。 

人 U4 

 
 
 

人 U5 

 
 
 
 

人 U6 

理解人權與世
界 和 平 的 關
係,並在社會
中實踐。 
理解世界上有
不同的國家、
族群和文化,
並尊重其文化
權。 
探討歧視少數
民族、排除異
類、污名化等
現象,理解其
經常和政治經
濟不平等、種
族主義等互為
因果,並提出
相關的公民行
動方案。 

background image

67 

    學習階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校 

人 權 違反 與
救濟 

人 E7  認識生活中不

公平、不合理、
違反規則和健
康受到傷害等
經驗,並知道
如何尋求救助
的管道。 

人 J7  探討違反人權

的 事 件 對 個
人 、 社 區 / 部
落、社會的影
響,並提出改
善策略或行動
方案。 

人 U7  體悟公民不服

從的人權法治
意涵,並倡議
當今我國或全
球人權相關之
議題。 

人 權 重要 主
題 

人 E8 
 
 
人 E9 
 
 
 
人 E10 
 
 
人 E11 

了解兒童對遊
戲 權 利 的 需
求。 
認識生存權、
身分權的剝奪
與個人尊嚴的
關係。 
認識隱私權與
日常生活的關
係。 
了解兒童權利
宣言的內涵及
兒童權利公約
對兒童基本需
求的維護與支
持。 

人 J8 
 
 
 
人 J9 
 
 
 
人 J10 
 
 
 
人 J11 
 
 
人 J12 
 
 
人 J13 
 
 
人 J14 

了解人身自由
權,並具有自
我 保 護 的 知
能。 
認識教育權、
工作權與個人
生涯發展的關
係。 
了解人權的起
源與歷史發展
對人權維護的
意義。 
運用資訊網絡
了解人權相關
組織與活動。 
理解貧窮、階
級剝削的相互
關係。 
理解戰爭、和
平對人類生活
的影響。 
了解世界人權
宣言對人權的
維護與保障。 

人 U8 

 
 
 

人 U9 

 
 
 
 
 
 
 

人 U10 

 
 
 

人 U11 

 
 
 
 

人 U12 

說明言論自由
或新聞自由對
於民主社會運
作的重要性。 
理解法律對社
會上原住民、
身心障礙者等
弱勢所提供各
種平權措施,
旨在促進其能
擁有實質平等
的社會地位。 
認識聯合國及
其他人權相關
組織對人權保
障的功能。 
理解人類歷史
上發生大屠殺
的原因,思考
如何避免其再
發生。 
認識聯合國的
各種重要國際
人權公約。 




育 

環境倫理 

環 E1 
 
 
 
 
環 E2 
 
 
 
環 E3 

參與戶外學習
與自然體驗,
覺知自然環境
的美、平衡、與
完整性。 
覺知生物生命
的美與價值,
關懷動、植物
的生命。 
了解人與自然
和諧共生,進
而保護重要棲
地。 

環 J1 
 
 
環 J2 
 
 
 
 
環 J3 

了解生物多樣
性及環境承載
力的重要性。 
了解人與周遭
動物的互動關
係,認識動物
需求,並關切
動物福利。 
經由環境美學
與自然文學了
解自然環境的
倫理價值。 

環 U1 
 
 
 
 
 
 
環 U2 

關 心 居 住 地
區,因保護所
帶來的發展限
制 及 權 益 受
損,理解補償
正 義 的 重 要
性。 
理解人為破壞
對其他物種與
棲地所帶來的
生態不正義,
進而支持相關
環 境 保 護 政

background image

68 

    學習階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校 

策。 

永續發展 

環 E4 
 
 
環 E5 
 
 
 
環 E6 
 
 
 
環 E7 

覺知經濟發展
與工業發展對
環境的衝擊。 
覺知人類的生
活型態對其他
生物與生態系
的衝擊。 
覺知人類過度
的物質需求會
對未來世代造
成衝擊。 
覺知人類社會
有糧食分配不
均與貧富差異
太大的問題。 

環 J4 
 
 
 
 
環 J5 
 
 
環 J6 

了解永續發展
的意義(環境、
社會、與經濟
的均衡發展)
與原則。 
了解聯合國推
動永續發展的
背景與趨勢。 
了解世界人口
數量增加、糧
食供給與營養
的永續議題。 

環 U3 
 
 
 
環 U4 
 
 
 
 
環 U5 

探討臺灣二十
一世紀議程的
內涵與相關政
策。 
思考生活品質
與人類發展的
意義,並據以
思考與永續發
展的關係。 
採行永續消費
與簡樸生活的
生活型態,促
進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環 E8 
 
 
 
 
環 E9 
 
 
 
環 E10 

認識天氣的溫
度、雨量要素
與覺察氣候的
趨勢及極端氣
候的現象。 
覺知氣候變遷
會對生活、社
會及環境造成
衝擊。 
覺知人類的行
為是導致氣候
變遷的原因。 

環 J7 
 
 
 
 
 
環 J8 
 
 
 
 
環 J9 

透 過 「 碳 循
環」

,了解化石

燃料與溫室氣
體、全球暖化、
及氣候變遷的
關係。 
了解台灣生態
環境及社會發
展面對氣候變
遷的脆弱性與
韌性。 
了解氣候變遷
減緩與調適的
涵義,以及台
灣因應氣候變
遷 調 適 的 政
策。 

環 U6 
 
 
 
 
 
環 U7 

探究國際與國
內對氣候變遷
的應對措施,
了解因應氣候
變遷的國際公
約的精神。 
收集並分析在
地能源的消耗
與 排 碳 的 趨
勢,思考因地
制宜的解決方
案,參與集體
的行動。 

災害防救 

環 E11 
 
 
環 E12 
 
 
 
 
 
環 E13 

認識台灣曾經
發生的重大災
害。 
養成對災害的
警覺心及敏感
度,對災害有
基本的了解,
並能避免災害
的發生。 
覺知天然災害
的頻率增加且

環 J10 
 
 
 
 
環 J11 
 
 
環 J12 
 
 

了解天然災害
對人類生活、
生命、社會發
展與經濟產業
的衝擊。 
了解天然災害
的人為影響因
子。 
認識不同類型
災害可能伴隨
的危險,學習

環 U8 
 
 
 
環 U9 
 
 
 
環 U10 
 
環 U11 

從災害防救法
規了解台灣災
害防救的政策
規劃。 
分析實際監測
數據,探究天
然災害頻率的
趨勢與預估。 
執行災害防救
的演練。 
運用繪圖科技

background image

69 

    學習階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校 

衝擊擴大。 

 
 
環 J13 

適當預防與避
難行為。 
參與防災疏散
演練。 

與災害資料調
查,繪製防災
地圖。 

能 源 資源 永
續利用 

環 E14 
 
 
 
 
 
 
 
環 E15 
 
 
 
 
環 E16 
 
 
環 E17 

覺知人類生存
與發展需要利
用 能 源 及 資
源,學習在生
活中直接利用
自然能源或自
然 形 式 的 物
質。 
覺知能資源過
度利用會導致
環境汙染與資
源 耗 竭 的 問
題。 
了解物質循環
與資源回收利
用的原理。 
養成日常生活
節約用水、用
電、物質的行
為,減少資源
的消耗。 

環 J14 
 
 
 
環 J15 
 
 
 
 
環 J16 

了解能量流動
及物質循環與
生態系統運作
的關係。 
認識產品的生
命週期,探討
其生態足跡、
水足跡及碳足
跡。 
了解各種替代
能源的基本原
理 與 發 展 趨
勢。 

環 U12 
 
 
 
 
 
環 U13 
 
 
 
 
環 U14 
 
 
 
 
環 U15 

了解循環型社
會的涵意與執
行策略,實踐
綠色消費與友
善環境的生活
模式。 
了 解 環 境 成
本、汙染者付
費、綠色設計
及清潔生產機
制。 
了解國際及我
國對能源利用
之相關法律制
定 與 行 政 措
施。 
了解因地制宜
及友善環境的
綠建築原理。 




育 

海洋休閒 

海 E1 
 
 
海 E2 
 
 
海 E3 

喜 歡 親 水 活
動,重視水域
安全。 
學 會 游 泳 技
巧,熟悉自救
知能。 
具備從事多元
水域休閒活動
的 知 識 與 技
能。 

海 J1 
 
 
 
 
海 J2 
 
 
海 J3 

參與多元海洋
休閒與水域活
動,熟練各種
水 域 求 生 技
能。 
認識並參與安
全的海洋生態
旅遊。 
了解沿海或河
岸的環境與居
民生活及休閒
方式。 

海 U1 
 
 
海 U2 
 
 
海 U3 

熟練各項水域
運動,具備安
全之知能。 
規劃並參與各
種水域休閒與
觀光活動。 
了解漁村與近
海景觀、人文
風情與生態旅
遊的關係。 

海洋社會 

海 E4 
 
 
海 E5 
 
 
海 E6 

認識家鄉或鄰
近的水域環境
與產業。 
探討臺灣開拓
史與海洋的關
係。 
了解我國是海

海 J4 
 
 
 
 
海 J5 
 

了 解 海 洋 水
產、工程、運
輸、能源、與旅
遊等產業的結
構與發展。 
了解我國國土
地理位置的特

海 U4 
 
 
 
 
海 U5 
 

分析海洋相關
產業與科技發
展,並評析其
與經濟活動的
關係。 
認識海洋相關
法律,了解並

background image

70 

    學習階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校 

洋國家,強化
臺灣海洋主權
意識。 

 
海 J6 
 
 
海 J7 

色及重要性。 
了解與日常生
活相關的海洋
法規。 
探討與海洋相
關產業之發展
對臺灣經濟的
影響。 

 
 
海 U6 
 
 
 
海 U7 

關 心 海 洋 政
策。 
評析臺灣與其
他國家海洋歷
史的演變及異
同。 
認識臺灣海洋
權益與戰略地
位。 

海洋文化 

海 E7 
 
 
海 E8 
 
 
 
海 E9 

閱讀、分享及
創作與海洋有
關的故事。 
了解海洋民俗
活動、宗教信
仰與生活的關
係。 
透過肢體、聲
音、圖像及道
具等,進行以
海洋為主題之
藝術表現。 

海 J8 
 
 
 
海 J9 
 
 
海 J10 
 
 
 
海 J11 

閱讀、分享及
創作以海洋為
背景的文學作
品。 
了解我國與其
他國家海洋文
化的異同。 
運用各種媒材
與形式,從事
以海洋為主題
的藝術表現。 
了解海洋民俗
信仰與祭典之
意義及其與社
會 發 展 之 關
係。 

海 U8 
 
 
 
 
海 U9 
 
 
 
海 U10 

善用各種文體
或寫作技巧,
創作以海洋為
背景的文學作
品。 
體認各種海洋
藝術的價值、
風格及其文化
脈絡。 
比較我國與其
他國家海洋民
俗信仰與祭典
的 演 變 及 異
同。 

海 洋 科學 與
技術 

海 E10 
 
 
海 E11 
 
海 E12 

認識水與海洋
的特性及其與
生活的應用。 
認識海洋生物
與生態。 
認識海上交通
工具和科技發
展的關係。 

海 J12 
 
 
 
海 J13 
 
 
海 J14 
 
 
海 J15 

探討臺灣海岸
地形與近海的
特色、成因與
災害。 
探討海洋對陸
上環境與生活
的影響。 
探討海洋生物
與生態環境之
關聯。 
探討船舶的種
類、構造及原
理。 

海 U11 
 
 
 
 
 
海 U12 
 
 
 
海 U13 
 
 
海 U14 
 
 
 
海 U15 

了解海浪、海
嘯、與黑潮等
海洋的物理特
性,以及鹽度、
礦物質等海洋
的化學成分。 
了 解 海 水 結
構、海底地形
及洋流對海洋
環境的影響。 
探討海洋環境
變化與氣候變
遷的相關性。 
了 解 全 球 水
圈、生態系與
生物多樣性的
關係。 
熟 悉 海 水 淡
化、船舶運輸、

background image

71 

    學習階段 

議題/學習主題 

議題實質內涵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校 

海洋能源、礦
產探勘與開採
等海洋相關應
用科技。 

海 洋 資源 與
永續 

海 E13 
 
海 E14 
 
 
 
 
海 E15 
 
 
 
海 E16 

認識生活中常
見的水產品。 
了解海水中含
有鹽等成份,
體認海洋資源
與生活的關聯
性。 
認識家鄉常見
的河流與海洋
資源,並珍惜
自然資源。 
認識家鄉的水
域或海洋的汙
染、過漁等環
境問題。 

海 J16 
 
 
 
海 J17 
 
 
海 J18 
 
 
海 J19 
 
 
海 J20 

認識海洋生物
資源之種類、
用途、復育與
保育方法。 
了解海洋非生
物資源之種類
與應用。 
探討人類活動
對海洋生態的
影響。 
了解海洋資源
之有限性,保
護海洋環境。 
了解我國的海
洋環境問題,
並積極參與海
洋保護行動。 

海 U16 
 
 
海 U17 
 
 
 
海 U18 
 
 
 
 
 
海 U19 

探討海洋生物
資源管理策略
與永續發展。 
了解海洋礦產
與 能 源 等 資
源,以及其經
濟價值。 
了解海洋環境
污染造成海洋
生物與環境累
積的後果,並
提 出 因 應 對
策。 
了解全球的海
洋環境問題,
並熟悉或參與
海 洋 保 護 行
動。 

二、議題適切融入「數學領域課程綱要」學習重點舉例說明 

議題融入數學之內容涵蓋議題之知識、情意與行動,重視對議題認知與敏感度之

提升、價值觀與責任感之培養,以及生活實踐之履行。進行議題教育時,透過本領域

之學習重點與議題實質內涵之連結、延伸、統整與轉化,培養學生對議題探究、思辨

與實踐的能力。下表僅先列舉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與海洋教育四項議

題之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其融入本課程綱要「學習重點」之示例,作為教材編選與教

學實施之參考。 

議題  學習主題 

實質內涵 

融入課程綱要學習重點之示例 

 

性別權益與

公共參與 

 

性 E9 
 
 
性 J10 

檢視校園中空間與資源
分配的性別落差,並提
出改善建議。 
探究社會中資源運用與
分配的性別不平等,並
提出解決策略。 

d-III-1   報讀圓形圖,製作折線

圖與圓形圖,並據以做
簡單推論。 

d-III-2   能從資料或圖表的資料

數據,解決關於「可能
性」的簡單問題。 

n-IV-4   理解比、比例式、正比、

反比和連比的意義和推
理,並能運用到日常生
活的情境解決問題。 

background image

72 

議題  學習主題 

實質內涵 

融入課程綱要學習重點之示例 

d-IV-1   理解常用統計圖表,並

能運用簡單統計量分析
資料的特性及使用統計
軟體的資訊表徵,與人
溝通。 

d-IV-2   理解機率的意義,能以

機率表示不確定性和以
樹狀圖分析所有的可能
性,並能應用機率到簡
單的日常生活情境解決
問題。 

D-4-1 

報讀長條圖與折線圖以
及製作長條圖:報讀與
說明生活中的長條圖與
折線圖。配合其他領域
課程,學習製作長條圖。 

D-7-1 

統計圖表:蒐集生活中
常見的數據資料,整理
並繪製成含有原始資料
或百分率的統計圖表:
直方圖、長條圖、圓形
圖、折線圖、列聯表。遇
到複雜數據時可使用計
算機輔助,教師可使用
電 腦 應 用 軟 體 演 示 教
授。 

N-7-9 

比與比例式:比;比例
式;正比;反比;相關之
基本運算與應用問題,
教學情境應以有意義之
比值為例。 

D-8-1  

統計資料處理:累積次
數、相對次數、累積相對
次數折線圖。 

 

人權與責任 

人 J2 

關懷國內人權議題,提
出一個符合正義的社會
藍圖,並進行社會改進
與行動。 

d-IV-1   理解常用統計圖表,並

能運用簡單統計量分析
資料的特性及使用統計
軟體的資訊表徵,與人
溝通。 

 

氣候變遷 

環 U7 

收集並分析在地能源的
消耗與排碳的趨勢,思
考 因 地 制 宜 的 解 決 方
案,參與集體的行動。 

d-V-3 

理解事件的不確定性,
並能以機率將之量化。
理解機率的性質並能操
作其運算,能用以溝通
和推論。 

災害防救  環 U9 

分析實際監測數據,探 d-V-4 

認識隨機變數,理解其

background image

73 

議題  學習主題 

實質內涵 

融入課程綱要學習重點之示例 

 
 
環 U11 

究天然災害頻率的趨勢
與預估。 
運用繪圖科技與災害資
料調查,繪製防災地圖。 

分布概念,理解其參數
的意義與算法,並能用
以推論和解決問題。 

 

海洋科學與

技術 

海 U12  了解海水結構、海底地

形及洋流對海洋環境的
影響。 

d-V-3 

理解事件的不確定性,
並能以機率將之量化。
理解機率的性質並能操
作其運算,能用以溝通
和推論。 

 

 

background image

74 

附錄三:學習內容主題和分年雙向細目表 

年級  數與量(N) 

空間與形狀(S) 

關係(R) 

資料與不確

定性(D) 

年 
級 

一百以內的數  長度 

算式與符號 

簡單分類 

加法和減法 

形體的操作 

兩 數相加 的順序不影 響
其和 

 

基本加減法 

 

 

 

解題:1 元、
5 元、10 元、
50 元、100 元 

 

 

 

長度 

 

 

 

日常時間用語   

 

 

年 
級 

一千以內的數  物體之幾何特徵 

大小關係與遞移律 

分類與呈現 

加 減 算 式 與
直式計算 

簡單幾何形體 

三數相加,順序改變不影響
其和 

 

解題:加減應
用問題 

直尺操作 

兩 數相乘 的順序不影 響
其積 

 

解題:簡單加
減估算 

平面圖形的邊長 

加法與減法的關係 

 

解題:100 元、
500 元、1000
元 

面積 

 

 

乘法 

 

 

 

十十乘法 

 

 

 

解題:兩步驟
應 用 問 題
( 加 、 減 、
乘 ) 

 

 

 

解題:分裝與
平分 

 

 

 

單 位 分 數 的
認識 

 

 

 

長 度 :「 公
分」

「公尺」 

 

 

 

容量、重量、
面積 

 

 

 

鐘面的時刻 

 

 

 

時間:

「年」

「 月 」、「 星
期」

「日」 

 

 

 

年 
級 

一萬以內的數  角與角度 

乘法與除法的關係 

一 維 表 格 與
二維表格 

加減直式計算  正方形和長方形 

數量模式與推理(I) 

 

乘以一位數 

圓 

 

 

background image

75 

年級  數與量(N) 

空間與形狀(S) 

關係(R) 

資料與不確

定性(D) 

除法 

幾何形體之操作 

 

 

除以一位數 

 

 

 

解題:乘除應
用問題 

 

 

 

解題:兩步驟
應用問題(加
減 與 除 、 連
乘 ) 

 

 

 

解題:四則估
算 

 

 

 

簡 單 同 分 母
分數 

 

 

 

一位小數 

 

 

 

整數數線 

 

 

 

長度:

「毫米」

   

 

 

角與角度 

 

 

 

面積:

「平方公

分」 

 

 

 

容 量 :「 公
升」

「毫升」 

 

 

 

重 量 :「 公
斤」

「公克」 

 

 

 

時間:

「日」

「時」

「分」

「秒」 

 

 

 

年 
級 

一億以內的數  角度:

「度」 

兩步驟問題併式 

報 讀 長 條 圖
與 折 線 圖 以
及 製 作 長 條
圖 

較 大 位 數 之
乘除計算 

解題:旋轉角 

四則計算規律(I) 

 

解題:兩步驟
應用問題(乘
除,連除) 

正方形與長方形的面積與
周長 

以文字表示數學公式 

 

解題:對大數
取概數 

體積 

數量模式與推理(II) 

 

同分母分數 

垂直與平行 

 

 

等值分數 

平面圖形的全等 

 

 

二位小數 

三角形 

 

 

數線與分數、
小數 

四邊形 

 

 

長度:

「公里」

   

 

 

background image

76 

年級  數與量(N) 

空間與形狀(S) 

關係(R) 

資料與不確

定性(D) 

角度:「度」   

 

 

面積:

「平方公

尺」 

 

 

 

體積與「立方
公分」 

 

 

 

解題:日常生
活 的 時 間 加
減問題 

 

 

 

年 
級 

十進位的位值
系統 

三角形與四邊形的性質 

三步驟問題併式 

製作折線圖 

解題:多步驟
應用問題 

三角形與四邊形的面積 

四則計算規律(II) 

 

公 因 數 和 公
倍數 

扇形 

以符號表示數學公式 

 

異分母分數 

線對稱 

 

 

分數的乘法 

正方體和長方體 

 

 

整 數 相 除 之
分數表示 

空間中面與面的關係 

 

 

分數除以整數  球、柱體與錐體 

 

 

小數的乘法 

 

 

 

整數、小數除
以整數(商為
小數) 

 

 

 

解題:比率與
應用 

 

 

 

解題:對小數
取概數 

 

 

 

面 積 :「 公
畝」

「公頃」

「平方公里」 

 

 

 

重量:

「公噸」

   

 

 

體積:

「立方公

尺」 

 

 

 

解題:容積 

 

 

 

解題:時間的
乘除問題 

 

 

 

年 
級 

20 以 內 的 質
數和質因數分
解 

放大與縮小 

數的計算規律 

圓形圖 

最大公因數與
最小公倍數 

解題:地圖比例尺 

數量關係 

解題:可能性 

分數的除法 

圓周率、圓周長、圓面積、扇
形面積 

數量關係的表示 

 

background image

77 

年級  數與量(N) 

空間與形狀(S) 

關係(R) 

資料與不確

定性(D) 

小數的除法 

柱體體積與表面積 

解題:由問題中的數量關
係,列出恰當的算式解題 

 

解題:整數、分
數、小數的四
則應用問題 

 

 

 

比與比值 

 

 

 

解題:速度 

 

 

 

解題:基準量
與比較量 

 

 

 

解題:由問題
中 的 數 量 關
係,列出恰當
的算式解題 

 

 

 

 

年級  數與量(N) 

空 間 與 形
狀(S) 

坐標幾何(G)

  代數(A)  函數(F) 

資 料 與 不 確
定性(D) 

年 
級 

100 以內的質
數 

簡 單 圖 形
與 幾 何 符
號 

平 面 直 角 坐
標系 

代數符號 

 

統計圖表 

質因數分解的
標準分解式 

三視圖 

 

一元一次方
程式的意義 

 

統計數據 

負數與數的四
則 混 合 運 算
(含分數、小
數) 

垂直 

 

一元一次方
程式的解法
與應用 

 

 

數的運算規律 

線 對 稱 的
性質 

 

二元一次聯
立方程式的
意義 

 

 

數線 

線 對 稱 的
基本圖形 

 

二元一次聯
立方程式的
解法與應用 

 

 

指數的意義 

 

 

二元一次聯
立方程式的
幾何意義 

 

 

指數律 

 

 

一元一次不
等式的意義 

 

 

科學記號 

 

 

一元一次不
等式的解與
應用 

 

 

比與比例式 

 

 

 

 

 

年 
級 

二次方根 

角 

直角坐標系上
兩點距離公式 

二次式的乘
法公式 

一次函數 

統計資料處理 

二 次 方 根 的
近似值 

凸 多 邊 形
的內角和 

 

多項式的意
義 

一 次 函 數
的圖形 

 

background image

78 

年級  數與量(N) 

空 間 與 形
狀(S) 

坐標幾何(G)

  代數(A)  函數(F) 

資 料 與 不 確
定性(D) 

認識數列 

平行 

 

多項式的四
則運算 

 

 

等差數列 

全等圖形 

 

因式分解 

 

 

等 差 級 數 求
和 

三 角 形 的
全等性質 

 

因式分解的
方法 

 

 

等比數列 

畢氏定理 

 

一元二次方
程式的意義 

 

 

 

平 面 圖 形
的面積 

 

一元二次方
程式的解法
與應用 

 

 

 

三 角 形 的
基本性質 

 

 

 

 

 

平 行 四 邊
形 的 基 本
性質 

 

 

 

 

 

正方形、長
方形、箏形
的 基 本 性
質 

 

 

 

 

 

梯 形 的 基
本性質 

 

 

 

 

 

尺 規 作 圖
與 幾 何 推
理 

 

 

 

 

年 
級 

連比 

相似形 

 

 

二 次 函 數
的意義 

統 計 數 據 的
分布 

 

三 角 形 的
相似性質 

 

 

二 次 函 數
的 圖 形 與
極值 

認識機率 

 

平 行 線 截
比例線段 

 

 

 

古典機率 

 

相 似 直 角
三 角 形 邊
長 比 值 的
不變性 

 

 

 

 

 

圓 弧 長 與
扇形面積 

 

 

 

 

 

圓的幾何性
質 

 

 

 

 

 

點、直線與
圓的關係 

 

 

 

 

 

三角形的外
心 

 

 

 

 

background image

79 

年級  數與量(N) 

空 間 與 形
狀(S) 

坐標幾何(G)

  代數(A)  函數(F) 

資 料 與 不 確
定性(D) 

 

三角形的內
心 

 

 

 

 

 

三角形的重
心 

 

 

 

 

 

證 明 的 意
義 

 

 

 

 

 

空 間 中 的
線與平面 

 

 

 

 

 

表面積與體
積 

 

 

 

 

10 
年 
級 

實數 

 

坐 標 圖 形 的
對稱性 

式的運算 

一 次 與 二
次函數 

集合 

絕對值 

 

直線方程式 

多項式之除
法原理 

三 次 函 數
的 圖 形 特
徵 

數據分析 

指數 

 

圓方程式 

 

多項式不等
式 

有系統的計數 

常用對數 

 

直線與圓 

 

 

複 合 事 件 的
古典機率 

數 值 計 算 的
誤差 

 

廣 義 角 和 極
坐標 

 

 

 

數列、級數與
遞迴關係 

 

三角比 

 

 

 

邏輯 

 

三 角 比 的 性
質 

 

 

 

11 
年 
級 

類 

弧度量 

空間概念 

平面向量 

二元一次方
程組的矩陣
表達 

三 角 函 數
的圖形 

主 觀 機 率 與
客觀機率 

 

 

空間坐標系 

三元一次聯
立方程式 

正餘弦的疊
合 

條件機率 

 

 

空間向量 

矩陣的運算 

矩 陣 的 應
用 

貝氏定理 

 

 

三角不等式  對數律 

指 數 與 對
數函數 

 

 

 

三 角 的 和 差
角公式 

 

 

 

 

 

平 面 向 量 的
運算 

 

 

 

 

 

空 間 向 量 的
運算 

 

 

 

 

 

三階行列式   

 

 

 

 

平面方程式   

 

 

background image

80 

年級  數與量(N) 

空 間 與 形
狀(S) 

坐標幾何(G)

  代數(A)  函數(F) 

資 料 與 不 確
定性(D) 

 

 

空 間 中 的 直
線方程式 

 

 

 

11 
年 
級 

類 

弧度量 

空間概念 

平面向量 

矩陣與資料
表格 

週 期 性 數
學模型 

主 觀 機 率 與
客觀機率 

 

圓錐曲線 

平 面 向 量 的
運算 

 

按 比 例 成
長模型 

不確定性 

 

 

平面上的比例   

 

 

 

 

空間坐標系   

 

 

12 
年 
級 
甲 
類 

數列的極限 

 

二次曲線 

複數與方程
式 

函數 

離 散 型 隨 機
變數 

無窮等比級數   

 

 

函 數 的 極
限 

二 項 分 布 與
幾何分布 

複數 

 

 

 

微分 

 

 

 

 

 

導函數 

 

 

 

 

 

黎曼和 

 

 

 

 

 

積分 

 

 

 

 

 

積 分 的 應
用 

 

12 
年 
級 
乙 
類 

複數 

 

 

線性規劃 

函數 

離 散 型 隨 機
變數 

無窮等比級數   

 

方程式的虛
根 

函 數 的 極
限 

二項分布 

 

 

 

 

微分 

 

 

 

 

 

導函數 

 

 

 

 

 

積分 

 

 

 

 

 

積 分 的 應
用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