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設計[5 面積]TYC930712

格式
doc
大小
131.5 KB
頁數
11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4-08-05,离现在 21 8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面積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名稱

面積

適用年級

五年級

教學節數

3


林勝賢梁淑戀


教學學校

興國國小

教學班級

11

教學者

林勝賢


教學節次


2004. 7 .16

平行四邊形面積


2004. 7 .17

三角形面積


2004. 7 .18

梯形面積


教學準備

活動一:1.等積變形】-長方形變身秀,移形大法(附件卡、色紙、剪刀、直尺)

2.【生活大搜秘】-日常生活中的相關面積單位應用。

3.【公式歸納】-底邊作高的概念澄清→舉例作高求面積。



活動二:1.倍積變形】-平行四邊形變身秀圖形的合成與分解(附件卡、

色紙、剪刀、直尺)

2.【公式歸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舉例作高求面積。

檢驗:兩全等三角形拼成的是否真的是平行四邊形。

    3.【麻吉兩兄弟】-底、高和面積的關係。

1)底×2÷ 2= 2面積

22×÷ 2= 2面積



活動三:1.倍積變形】-平行四邊形變身秀圖形的合成與分解(附件卡、

色紙、剪刀、直尺)

2.等積變形】-圖形的合成與分解(附件卡、色紙、剪刀、直尺)

  1. 將梯形分解成兩個三角形

梯形面積=上底×÷2+下底×÷2

=(上底+下底)×÷2

  1. 將梯形沿著高的中點橫切成兩個梯形,並

合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3.【公式歸納】-底邊作高的概念澄清→舉例作高求面積。


~四年級

五年級

~年級




認識面積,並作直接比較。

本單元

平行四邊形面積求法及計算公式。

三角形面積求法及計算公式。

梯形面積求法及計算公式。

了解圖形中底邊或高變化時,對面積的影響。


以適當的正方形單位,對曲線圍成的平面區域作面積估算。

理解圓面積及圓周長的公式。

用中文簡記式表示圓面積、圓周長公式。

利用間接比較或實測方法比較不同面積的大小。

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公分」。

透過操作,將簡單圖形切割重組成另一已知簡單圖形。


【第x單元】

認識面積單位「公畝」、「公頃」、「平方公里」。

了解「公畝」、「公頃」、「平方公里」間的關係並作相關計算。

熟練比例式的應用,如單位換算、三角形面積與邊長的變化關係。

圓面積與半徑的變化關係。

【第x單元】

用中文簡記式表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與周長公式。

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與周長公式。

認識面積單位「㎡」。

了解「C」、「㎡」間的關係並作換算。

由三角形面積倒出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係。

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利用圓計算簡單扇形面積。

計算複合平面圖形的周長及面積問題。

計算柱體表面積的問題。




數學本質之概念

1.面積是指某一封閉二維區域的大小,也可以表示對此一特定區域被數個單位量所覆蓋的程度。

(1) 面積代表二維空間的量:代表封閉區域內平面的大小。

(2) 面積是覆蓋活動的抽象:是透過覆蓋活動以描述被覆蓋面的大小。

2.周長指的是一維長度量,表示圍繞著封閉區域的周界長度總和;面積則是由周長圍起來的平面區域的大小兩者涵意雖不同,但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故常造成兒童相當的混淆故需透過不斷的操作,才能經驗到兩者之間的關係,而明瞭周長即是圍成一平面區域的周界的長度,同時經驗到相同周長,卻可以圍成各種不同形狀,透過拼湊活動亦經驗到形狀雖不同但面積卻相等,亦即等積異形的初步概念。

3.保留概念是無法透過教學活動即予建立,其是經由多次經驗的累積才逐步形成。等積異形的概念與測量概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透過此概念的形成才能了解數學的重要屬性─不變性。

數學概念之發展

  1. 面積概念的發展,應從「保留概念的形成」到「測量概念的建立」,由直觀比較、直接比較,逐步發展成間接比較,而「估測概念」更是不可或缺的。


  1. 視覺辨識階段:透過視覺觀察具體實物,由實物的輪廓來辨識圖形。

Ex.「正方形」是因為它長得「正正方方的」。

分析階段:透過觀察及實際驗證的方法,分析圖形的組成要素及性質。

Ex.「長方形」是因為它有四個直角,兩個長邊,兩個短邊,有

兩對邊平行。

非正式演繹階段:能建立性質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關係。

Ex.「長方形」是一個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是長方

形的一種。

演繹階段:能了解到推論的重要性,了解到定理的不同證明方法。

Ex.「平行四邊形」如果有一個直角,則可證明它是一個矩形。

幾何的嚴密性階段:可以學習不同的幾何系統,並作相互比較。

Ex. 較高深的幾何思考。

迷思概念

  1. 易認為「1平方公分」即是每邊長1公分的「正方形」


  1. 經常混淆「面積」與「周長」的概念:由於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其周長不相等,經常導致學生認為面積也不相等(如下),殊不知實際上面積都相等






  1. 以為和底邊垂直的線就是「高」即使學生已學得三角形面積公式,但要求畫出任一底邊上的高,許多學生仍有困難(如下),無法依指定的任一邊為底,畫出相對應的高。


4 . 無法領悟面積公式的推演與關係:只是記住一些無意義的面積公式及機械式的應用這些公式,不知利用已熟悉的長方形面積公式,切割、重新拼湊組合的形式,進而形成這些圖形的面積公式,及認識公式中的構成要素(如底和高)。


處理的特色

  1. 教師發問以啟發學童思考為主,經由兒童實際操作建構數學概念的形成,並透過兒童發表評估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1. 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透過討論與觀察,利用切割、重新拼湊、複製等方式,讓學生確實掌握圖形等積概念及倍積概念的轉換。


  1. 面積的概念必須透過不斷的操作比較,才能從具象到心象再到抽象的結果,以強化學生的「保留概念」、「測量概念」及「估測概念」等三個層次。





能力指標

具體目標

N-3-11能以切割後,重新拼湊組合的方式(幾何部分要配合),將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變形成長方形而計算其面積,形成面積之計算公式。


N-3-19能察覺梯形、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面積公式之間的關係。

1.透過切割、拼湊為長方形,認識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法。

2.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邊和高。

3.能利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求面積。

4.能畫出平行四邊形指定底邊上的高。

5.能知道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都相等。.

1.透過切割、拼湊或組合的方式,認識三角形面積的求法。

2.能畫出三角形指定底邊上的高。

3.能利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求面積。

4.透過計算知道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都相等。

1.透過切割、拼湊或組合的方式,認識梯形面積的求法。

2.認識梯形的上、下底和高。

3.能畫出梯形的高。

4.能利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求面積。

5.能利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求複合圖形的面積。










第一節課

引起動機



U老師先將海報貼在黑板上

如果一個長方形的長為6公分,寬為4公分,面積是多少?

J學生討論並舉手發表意見


海報一幅




複習舊經驗


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

J討論並舉手發表意見






關係洞察

個人思考

小組分享

全班分享


平方公分、平方公尺、公畝、公頃、平方公里這些單位常被用來測量哪些土地面積?

J小組將討論結果寫在白板上,並展示給全班同學看。






白板(每組一個)





關係洞察





比較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面積間的關係。

J利用動畫解說,讓學生了解平行四邊形可以切割再拼湊成長方形。


電腦、單槍投影機






概念確認

如何將色紙裁剪成平行四邊形?

J方法1






方法2







色紙、剪刀、直尺

















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長方形的長、寬有什麼關係?

長方形面積=長×

=底×

=平行四邊形面積


























概念應用

左圖平行

四邊形,請

畫出它的

高並計算

其面積?

J學生先行試作,與教師作法比較、檢討及訂正。

小丸子: 12×11132C

12×11.5138C

想一想,誰的做法是對的?

小丸子小玉

想一想,誰的做法是錯的?

小丸小玉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卷





直尺



第二節課

複習舊經驗




關係洞察























U老師先將海報貼在黑板上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

J學生討論並舉手發表意見


比較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間的關係。

J利用動畫解說,讓學生了解:

兩個全等三角形可以拼湊成一個

平行四邊形(檢驗:是否兩雙對邊相互平行)。

  把綠色邊接在一起

B


   A A

    

B

平行四邊形沿著對角線可切割成兩個全等三角形(檢驗:是否兩個三角形全等)。

  沿著藍色對角線切開







海報一幅






電腦、單槍投影機






































概念應用

請由平行四邊形面積歸納出三角形面積公式。







J三角形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2

=(底×高)÷2








左圖為一三角形

,請畫出它的高

並計算其面積?


J學生先行試作,與教師作法比較、檢討及訂正。

小丸子: 15×9÷2=67.5(C)

15×11÷2=82.5(C)

想一想,誰的做法是對的?

小丸子小玉

想一想,誰的做法是錯的?

小丸子小玉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卷




直尺



第三節課

複習舊經驗




關係洞察

          

U老師先將海報貼在黑板上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

J學生討論並舉手發表意見


比較梯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間的關係。

J




把梯形分成一個

平行四邊形和一

個三角形






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它的底是

15+9=…….


J動畫解說,讓學生了解:

兩個全等梯形可以拼湊成一個

平行四邊形(檢驗:是否兩雙對邊相互平行)。

將梯形沿著高的中點橫切成兩

個梯形,可以拼湊成一個平行

四邊形檢驗:是否兩雙對邊

相互平行)。


海報一幅






















電腦、單槍投影機



概念確認










概念應用

請畫圖說明梯形公式的推演過程。






J小組將討論結果畫在白板上,並展示給全班同學看。


左圖為一梯形,請畫出它的高

並計算其面積?


J學生先行試作,與教師作法比較、

檢討及訂正。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 ×÷2

(20+10)×15÷2=30×15÷2








白板(每組一個)




試題卷




直尺


網路資源連結:

http://hkfew.hkedcity.net/tll/ps/ma/ma0042ph/index.htm

http://hkfew.hkedcity.net/tll/ps/ma/ma0003ph/index.htm

http://hkfew.hkedcity.net/tll/ps/ma/ma0004ph/index.htm

http://hkfew.hkedcity.net/tll/ps/ma/ma0005ph/index.htm

http://hkfew.hkedcity.net/tll/ps/ma/ma0043ph/index.htm

- 11 -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