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龍國小「資訊融入教學—橄欖綠」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 童詩創作:橄欖 |
教案設計 | 顏春英 |
適用年級 | 國小中年級 |
教學時間 | 160分鐘(四節課) |
學習領域 | 本國語文—國語文 |
相關領域 | 自然與生活科技、資訊教育 |
能力指標 | 本國語文-國語文領域: B-2-2-8-2 能具備聆聽不同媒材的能力。 F-1-3-3-1 能認識並欣賞童詩。 F-2-10-2-1 能在寫作中,發揮豐富的想像力。 F-2-10-3-2 能嘗試創作(如童詩、童話等),並欣賞自己的作品。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1-2-5-3 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1-1-1-1-4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 資訊教育: 1-2-1瞭解電腦在人類生活,如家庭、學校、工作、娛樂及以及各學習領域之應用。 2-2-4瞭解多媒體電腦相關設備,以及圖形、影像、文字、動畫、語音的整合應用。 |
教學目標 | 1、能透過五種感官,對橄欖有更深入之認識。 2、能將五種感官所感受之心得,應用在寫作上。 3、能透過橄欖之相關聯想,創作童詩。 4、能為童詩畫上適當之插圖。 5、能利用「筆記本」軟體鍵入童詩內容並存檔。 |
應用資訊相關資源 | 1、電腦連接網際網路。 2、硬體資源:電腦教室、單槍、筆記型電腦、布幕。 3、教師建置「橄欖綠」網站,網址: http://blog.xuite.net/r4010150/note2 |
教材分析 | 一、設計理念:
二、教材準備: (一)教師方面:製作教學簡報 橄欖.ppt借用圖書館及單槍、筆記型電腦、活動布幕、電腦教室、電腦教學廣播系統、麥克風、數位相機,「橄欖學習單」、圖畫紙、稿紙。 (二)學生方面:筆、彩色筆。 |
教學流程 | ▓引起動機 教師準備幾片橄欖葉,展示手上的葉子,並以簡單提問引起兒童學習興趣。 教師: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樹的葉子呢?(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我們的校園有沒有種植橄欖樹呢?(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你對橄欖樹瞭解多少呢?讓我們來一起來認識它。 ▓發展活動 活動一---認識橄欖 (1)校園的橄欖樹 (2)橄欖樹小檔案 (3)橄欖的成長日記(幼苗、開花、結果) (4)橄欖的採收 (5)橄欖酒的泡製 (6)橄欖酒開封與裝瓶 活動二---感官的練習 (二)教師帶領學生至橄欖樹下,利用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等感官,觀察橄欖樹的顏色、外形與構造,觸摸橄欖的樹幹、樹葉、果實,聞一聞橄欖樹的氣味,閉目聆聽風吹過橄欖樹的聲音。 (三)教師發給學生橄欖蜜餞給學生品嘗,並能敘述橄欖的滋味。 活動三---聯想力訓練 活動四----創作童詩 請兒童運用敏銳的感受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以「橄欖」為主題創作童詩,並交給老師批改。 活動五----為童詩畫插圖 請兒童將經老師批改及建議的童詩,謄寫在圖畫紙上,並且畫上插畫美化版面。 活動六----作品觀摩 教師將童詩作品張貼在公佈欄,讓學生自行欣賞。 ▓延伸接學 鼓勵兒童課後利用「橄欖綠」網站(http://blog.xuite.net/r4010150/note2) 的資料和圖片,對橄欖做進一步的認識。 |
參考資料 | 一、參考資料: (一)參考書籍:
二、參考網站: (一)石門國小校園植物網頁 網址: http://www.smes.tyc.edu.tw/~tree/ (二)橄欖綠(顏春英個人網站) 網址: http://blog.xuite.net/r4010150/note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