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
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29450
類 科: 工業工程
科 目: 工程統計學與品質管制
考試時間: 2 小時 座號:
※注意:
可以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全三頁
一、假設某工廠之生產線一週內產能(所生產產品的個數)為一隨機變數,已知其平均
數為400。問題:該週產能超過1000之機率為何?或該機率之上界為何?如果有利
用任何定理與公式,請說出定理與公式的名字與內容。(10分)
二、1980年初,Motorola公司提出「6個標準差(6σ)」,提升企業的製程品質。就
Motorola公司而言:「6個標準差」是一種管理哲學,將製造過程中的變異可能性納
入考量,允許品質特性平均值偏離 1.5σ;也就是品質特性規格在 ±6σ 時,品質特
性平均值偏離 1.5σ,仍能維持在標準規格上(USL)與下限(LSL)內。問題:以
圖形說明此管理哲學觀點。圖形中必須有USL,LSL,μ0,6σ 與以斜線面積表示
機率P(X > USL 或X < LSL|μ = μ0 + 1.5σ),其中X為品質特性相關之隨機變數。
(10分)
三、工廠常以製程能力指標 Cp,Cpk,Cpm,Cpkm 來判斷製程的品質,其中 Cp,Cpk,Cpm,
Cpkm 為品管常用與通用的製程能力指標公式,所以在此不給定義。令 X與Y 分別
代表兩個製程 A, B 的品質隨機變數,又其中 X~Normal(μ = 50, σ = 5),
Y~Normal(μ = 57.5, σ = 2.5),而 μ 與σ分別為相關平均數與標準差。令兩製程
的上下規格值皆為 USL = 65 and LSL = 35。回答下列各題(須詳列計算過程),其
中前 4 題分別以所列出的單一製程能力指標來判斷兩個製程的品質。
(每小題 4分,共 20 分)
Cp:(a)製程 A 比B 優,(b)製程 B 比A 優,(c)二者品質相同
Cpk:(a)製程 A 比B 優,(b)製程 B 比A 優,(c)二者品質相同
Cpm:(a)製程 A 比B 優,(b)製程 B 比A 優,(c)二者品質相同
Cpkm:(a)製程 A 比B 優,(b)製程 B 比A 優,(c)二者品質相同
將Cpm 寫成 Cp的函數,也就是 Cpm = dCp,其中 d值為何?
四、假如A工廠的出貨規定是:每批產品不良率0.01以下方可出貨。品管工程師某日在
某批產品中,隨機抽取100個產品,其中發現2個不良品。我們是否可以藉此判定:
此批貨為不良品,因此不許出貨?(以α = 0.05 為檢定尺度)請依下列步驟作答:
(每小題5分,共20分)
定義符號
定出虛無假設與對立假設
將原始統計問題轉換成相關的機率問題
判定:不許出貨,或准許出貨
(請接第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