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領域三上第4單元(4-1)教案
領域/科目 | 數學 | 設計者 | 三年級教師群 | |||||||
實施年級 | 三上 | 教學時間 | 40分鐘 | |||||||
活動名稱 | 認識毫米並進行實測、估測 | |||||||||
設計依據 | ||||||||||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n-Ⅱ-9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測能力,並能做計算和應用解題。認識體積。 | 總綱與領綱之核心素養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數-E-A1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數-E-A2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數-E-A3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關聯,並能嘗試與擬訂解決問題的計畫。在解決問題之後,能轉化數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數-E-B1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數-E-C1具備從證據討論事情,以及和他人有條理溝通的態度。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數-E-C2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 | ||||||
學習內容 | N-3-12長度:「毫米」。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 |||||||||
融入議題與其實質內涵 | ●人權教育 人E3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人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科技教育 科E4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並養成正向的科技態度。 科E9具備與他人團隊合作的能力。 ●生涯規劃教育 涯E7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涯E12學習解決問題與做決定的能力。 ●閱讀素養教育 閱E1認識一般生活情境中需要使用的,以及學習學科基礎知識所應具備的字詞彙。 閱E11低年級:能在一般生活情境中,懂得運用文本習得的知識解決問題。 ●戶外教育 戶E3善用五官的感知,分別培養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的感受能力。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無 | |||||||||
教材 | ●南一版數學三上第4單元 | |||||||||
教學設備/資源 | ●課本、習作 ●電子書 | |||||||||
學習目標 | ||||||||||
1.認識尺上的1毫米。 2.以毫米為單位,進行物體的實測 3.以毫米為單位,進行物體的估測。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上課前,教師可以先介紹單元首頁的照片,提高兒童學習的興趣,再以照片下方的問題引發兒童學習本單元概念的動機。兒童不必馬上解決問題,待學完本單元才回顧解題,可獲得自我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以前學過的是依據先備經驗所設計的題目,教師可以視情況給予兒童練習,複習之前所學。 【活動1】認識1毫米 ○認識1毫米 ●布題一:一個積木有多寬?說說看,你是怎麼知道的。 ․教師在課前準備樂高積木,為了方便兒童測量,最好使用方形、條狀的積木,也可以讓兒童自備。 ․兒童分組操作、討論,發表。如: ①用尺量量看,不到1公分。 ②比1公分少,那要怎麼說有多長呢? ․教師說明:尺上的每1小格是1毫米,可以用mm表示毫米。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還有沒有不同的說法。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積木的寬有1、2、3、4、5、6、7、8,有8小格,是8毫米。 ●布題二:尺上的7小格是幾毫米?再加4小格是幾毫米?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①7小格是7毫米。 ②再加4小格是11毫米。 【活動2】毫米的實測和估測 ○以毫米為單位,進行實測 ●布題一:量量看,50元錢幣的厚度是幾毫米? ˙教師引導從刻度0的位置開始量。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①比1公分短。 ②有2小格,是2毫米。 ●布題二:量量看,橡皮擦的厚度是幾毫米?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①有12小格,是12毫米。 ②1個橡皮擦的厚度是12毫米。 ○以毫米為單位,進行估測 ●布題三:估估看,數學習作的厚度和長尾夾的厚度,各是幾毫米?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①我拿3個50元錢幣和數學習作比,大約是6毫米。 ②大約是1個橡皮擦的厚度,大約是12毫米。 ․用尺量量看,你估對了嗎?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①數學習作的厚度是6毫米。 ②長尾夾的厚度是11毫米。 ●試試看:說說看,生活中有哪些東西的長度是用毫米表示?先估估看,再量量看。 ․兒童各自解題、發表。如:錢幣、橡皮擦的厚度和積木的寬度……。 ~第一節結束/共6節~ | 7 7 7 7 7 5 |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實作表現 ●態度檢核 | ||||||||
參考資料 | ●南一版數學三上教師手冊 |
數學領域三上第4單元(4-2)教案
領域/科目 | 數學 | 設計者 | 三年級教師群 | |||||||
實施年級 | 三上 | 教學時間 | 40分鐘 | |||||||
活動名稱 | 公分、毫米的關係和換算 | |||||||||
設計依據 | ||||||||||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n-Ⅱ-9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測能力,並能做計算和應用解題。認識體積。 | 總綱與領綱之核心素養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數-E-A1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數-E-A2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數-E-A3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關聯,並能嘗試與擬訂解決問題的計畫。在解決問題之後,能轉化數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數-E-B1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數-E-C1具備從證據討論事情,以及和他人有條理溝通的態度。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數-E-C2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 | ||||||
學習內容 | N-3-12長度:「毫米」。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 |||||||||
融入議題與其實質內涵 | ●人權教育 人E3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人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科技教育 科E4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並養成正向的科技態度。 科E9具備與他人團隊合作的能力。 ●生涯規劃教育 涯E7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涯E12學習解決問題與做決定的能力。 ●閱讀素養教育 閱E1認識一般生活情境中需要使用的,以及學習學科基礎知識所應具備的字詞彙。 閱E11低年級:能在一般生活情境中,懂得運用文本習得的知識解決問題。 ●戶外教育 戶E3善用五官的感知,分別培養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的感受能力。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無 | |||||||||
教材 | ●南一版數學三上第4單元 | |||||||||
教學設備/資源 | ●課本、習作 ●電子書 | |||||||||
學習目標 | ||||||||||
1.透過實測,認識公分和毫米間的關係。 2.用公分和毫米的關係進行換算。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活動3】公分和毫米的換算 ○公分和毫米的換算 ●布題一:白色積木的一邊有多長? ․教師提問,兒童拿尺點數小格再回答。如: ①1大格是1公分,記在定位板上,在公分下方填入1。 ②10小格是10毫米,記在定位板上,在毫米下方填入10。 ․教師歸納:1公分(cm)=10毫米(mm) 10毫米(mm)=1公分(cm)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布題二:筆心盒的寬是幾毫米?也就是幾公分?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①是20毫米。 ②也就是2公分。 ●布題三:11公分是幾毫米?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①1公分是10毫米,10、20、30……100、110,所以11公分是110毫米。 ②1公分是10毫米,10公分是10個10毫米,10×10=100,是100毫米,11個10毫米是100+10=110,所以11公分是110毫米。 ●試試看: ①7公分=( )毫米 ②16cm=( )mm ③40毫米=( )公分 ④100mm=( )cm ․兒童各自解題、發表。如: ①7公分=(70)毫米 ②16cm=(160)mm ③40毫米=(4)公分 ④100mm=(10)cm ●布題四:這瓶膠水有多長?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①5公分又6毫米。 ②50毫米加6毫米,是56毫米。 ․教師提問:5公分6毫米等於56毫米嗎? ․兒童個別回答。 ●布題五:這個橡皮擦是幾公分幾毫米?也就是幾毫米?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①4公分又4毫米。 ②也就是44毫米。 ●布題六:鉛筆長127毫米,也就是幾公分幾毫米?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127毫米=12公分7毫米 答:12公分7毫米 ●試試看: ①7公分5毫米=( )毫米 ②24cm3mm=( )mm ③168毫米=( )公分( )毫米 ④108mm=( )cm( )mm ․兒童各自解題、發表。如: ①7公分5毫米=(75)毫米 ②24cm3mm=(243)mm ③168毫米=(16)公分(8)毫米 ④108mm=(10)cm(8)mm ~第二節結束/共6節~ | 5 5 5 6 5 4 4 6 |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實作表現 ●態度檢核 | ||||||||
參考資料 | ●南一版數學三上教師手冊 |
數學領域三上第4單元(4-3)教案
領域/科目 | 數學 | 設計者 | 三年級教師群 | |||||||
實施年級 | 三上 | 教學時間 | 40分鐘 | |||||||
活動名稱 | 公分和毫米的計算 | |||||||||
設計依據 | ||||||||||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n-Ⅱ-9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測能力,並能做計算和應用解題。認識體積。 | 總綱與領綱之核心素養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數-E-A1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數-E-A2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數-E-A3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關聯,並能嘗試與擬訂解決問題的計畫。在解決問題之後,能轉化數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數-E-B1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數-E-C1具備從證據討論事情,以及和他人有條理溝通的態度。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數-E-C2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 | ||||||
學習內容 | N-3-12長度:「毫米」。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 |||||||||
融入議題與其實質內涵 | ●人權教育 人E3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人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科技教育 科E4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並養成正向的科技態度。 科E9具備與他人團隊合作的能力。 ●生涯規劃教育 涯E7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涯E12學習解決問題與做決定的能力。 ●閱讀素養教育 閱E1認識一般生活情境中需要使用的,以及學習學科基礎知識所應具備的字詞彙。 閱E11低年級:能在一般生活情境中,懂得運用文本習得的知識解決問題。 ●戶外教育 戶E3善用五官的感知,分別培養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的感受能力。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無 | |||||||||
教材 | ●南一版數學三上第4單元 | |||||||||
教學設備/資源 | ●課本、習作 ●電子書 | |||||||||
學習目標 | ||||||||||
※進行公分和毫米一、二階單位的加法活動與計算。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活動4】公分和毫米的計算 ○公分和毫米的加法活動 ●布題一:紅色彩帶長49毫米,藍色彩帶長33毫米,兩條彩帶長幾公分幾毫米? ․教師布題並澄清題意。 ․說說看,你是怎麼知道的?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49毫米+33毫米=(8)公分(2)毫米 10毫米是1公分 82毫米=8公分2毫米 答:8公分2毫米 ●布題二:豆苗原來的高度是8公分4毫米,一段時間後,長高了3公分5毫米,現在豆苗的高度是幾公分幾毫米? ․教師布題並澄清題意。 ․說說看,你是怎麼知道的?把做法用直式記下來。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8公分4毫米+3公分5毫米=(11)公分(9)毫米 ① ②8公分4毫米=84毫米 3公分5毫米=35毫米 119毫米=11公分9毫米 答:11公分9毫米 ●布題三:姐姐用127毫米的彩帶做蝴蝶結,妹妹用14公分9毫米的彩帶做星星,兩人共用了幾公分幾毫米的彩帶? ․教師布題並澄清題意。 ․說說看,你是怎麼知道的?把做法用直式記下來。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127mm+14cm9mm=(27)cm(6)mm ①14cm9mm=149mm 276mm=27cm6mm ②127mm=12cm7mm 10毫米是1公分,16毫米是1公分6毫米。 答:27公分6毫米 ●布題四:蝸牛從甲地出發,經過乙地到達丙地,共爬了幾公分幾毫米? ․教師布題並澄清題意。 ․說說看,你是怎麼知道的?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7cm5mm+46mm=12cm1mm ①7cm5mm=75mm ②46mm=4cm6mm 答:12公分1毫米 ●試試看:10cm9mm+12cm5mm=( )cm( )mm ․兒童各自解題、發表。如:10cm9mm+12cm5mm=(23)cm(4)mm ~第三節結束/共6節~ | 9 9 9 9 4 |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實作表現 ●態度檢核 | ||||||||
參考資料 | ●南一版數學三上教師手冊 |
數學領域三上第4單元(4-4)教案
領域/科目 | 數學 | 設計者 | 三年級教師群 | |||||||
實施年級 | 三上 | 教學時間 | 40分鐘 | |||||||
活動名稱 | 公分和毫米的計算、畫長度 | |||||||||
設計依據 | ||||||||||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n-Ⅱ-9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測能力,並能做計算和應用解題。認識體積。 | 總綱與領綱之核心素養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數-E-A1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數-E-A2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數-E-A3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關聯,並能嘗試與擬訂解決問題的計畫。在解決問題之後,能轉化數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數-E-B1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數-E-C1具備從證據討論事情,以及和他人有條理溝通的態度。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數-E-C2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 | ||||||
學習內容 | N-3-12長度:「毫米」。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 |||||||||
融入議題與其實質內涵 | ●人權教育 人E3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人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科技教育 科E4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並養成正向的科技態度。 科E9具備與他人團隊合作的能力。 ●生涯規劃教育 涯E7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涯E12學習解決問題與做決定的能力。 ●閱讀素養教育 閱E1認識一般生活情境中需要使用的,以及學習學科基礎知識所應具備的字詞彙。 閱E11低年級:能在一般生活情境中,懂得運用文本習得的知識解決問題。 ●戶外教育 戶E3善用五官的感知,分別培養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的感受能力。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無 | |||||||||
教材 | ●南一版數學三上第4單元 | |||||||||
教學設備/資源 | ●課本、習作 ●電子書 | |||||||||
學習目標 | ||||||||||
1.進行公分和毫米二階單位的減法活動與計算。 2.能用尺畫出指定長度的線段。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活動4】公分和毫米的計算 ○公分和毫米的減法活動 ●布題五:媽媽買了一條長40公分2毫米的法國麵包,切了9公分5毫米的麵包後,還剩下多長的法國麵包? ․教師布題並澄清題意。 ․說說看,你是怎麼知道的?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①40公分2毫米是402毫米,9公分5毫米是95毫米,402毫米減掉95毫米是307毫米。 ②把1公分換成10毫米,12-5=7,是7毫米,39-9=30,是30公分,所以7毫米和30公分合起來是30公分7毫米。 ․把做法用直式記下來。
․兒童寫出算式。如:40公分2毫米-9公分5毫米=(30)公分 ①40公分2毫米=402毫米 9公分5毫米=95毫米 307毫米=30公分7毫米 ② 答:30公分7毫米或307毫米 ●布題六:一枝鉛筆的長度是14公分2毫米,比一枝彩色筆長37毫米,一枝彩色筆的長度是幾公分幾毫米? ․教師布題並澄清題意。 ․說說看,你是怎麼知道的?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14cm2mm-37mm=10cm5mm ①14cm2mm=142mm 105mm=10cm5mm ②37mm=3cm7mm 答:10公分5毫米 ●試試看:8cm-26mm=( )cm( )mm ․兒童各自解題、發表。如:8cm-26mm=(5)cm(4)mm 【活動5】畫長度 ○用尺畫出線段 ●布題一:用尺畫出一條6公分3毫米的直線,要怎麼畫的?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先從刻度0畫到刻度6,再往右畫3小格的位置,就是6公分3毫米。 ●布題二:用尺畫出一條85毫米的直線,要怎麼畫?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①85毫米也就是8公分5毫米。 ②先從刻度0畫到刻度8,再往右畫5小格的位置,就是8公分5毫米,也就是85毫米。 ●試試看: ①用尺畫出一條11公分2毫米的直線。 ②用尺畫出一條76毫米的直線。 ․兒童各自解題、發表。如:兒童自行發表(畫法略)。 ~第四節結束/共6節~ | 7 7 6 7 7 6 |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實作表現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實作表現 ●態度檢核 | ||||||||
參考資料 | ●南一版數學三上教師手冊 |
數學領域三上第4單元(4-5)教案
領域/科目 | 數學 | 設計者 | 三年級教師群 | |||||||
實施年級 | 三上 | 教學時間 | 40分鐘 | |||||||
活動名稱 | 進行長度的換算與計算 | |||||||||
設計依據 | ||||||||||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n-Ⅱ-9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測能力,並能做計算和應用解題。認識體積。 | 總綱與領綱之核心素養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數-E-A1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數-E-A2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數-E-A3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關聯,並能嘗試與擬訂解決問題的計畫。在解決問題之後,能轉化數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數-E-B1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數-E-C1具備從證據討論事情,以及和他人有條理溝通的態度。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數-E-C2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 | ||||||
學習內容 | N-3-12長度:「毫米」。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 |||||||||
融入議題與其實質內涵 | ●人權教育 人E3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人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科技教育 科E4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並養成正向的科技態度。 科E9具備與他人團隊合作的能力。 ●生涯規劃教育 涯E7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涯E12學習解決問題與做決定的能力。 ●閱讀素養教育 閱E1認識一般生活情境中需要使用的,以及學習學科基礎知識所應具備的字詞彙。 閱E11低年級:能在一般生活情境中,懂得運用文本習得的知識解決問題。 ●戶外教育 戶E3善用五官的感知,分別培養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的感受能力。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無 | |||||||||
教材 | ●南一版數學三上第4單元 | |||||||||
教學設備/資源 | ●課本、習作 ●電子書 | |||||||||
學習目標 | ||||||||||
1.用公尺和毫米的關係進行換算。 2.進行公尺和公分二階單位的加、減活動。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活動6】進行長度的換算與計算 ○公尺、公分和毫米的換算 ●布題一:一支球棒長1公尺,1公尺是幾毫米?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1公尺是100公分,1公分=10毫米,100、200……800、900、1000,1公尺是1000毫米。 ˙教師歸納:1公尺(m)=100公分(cm) 1公分(cm)=10毫米(mm) 1公尺(m)=1000毫米(mm) ˙兒童聆聽並凝聚共識。 ●布題二:黑猩猩的身高大約是1公尺70公分,也可以說大約是多少毫米?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①1公尺70公分 =170公分 =1700毫米 ②1公尺70公分 =1000毫米+700毫米 =1700毫米 答:1700毫米 ●試試看:3公尺50公分是( )毫米。 ˙兒童各自解題、發表。如:3公尺50公分是(3500)毫米。 ●布題三:一組沙發長2400毫米,也可以說是幾公尺幾公分?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10毫米=1公分 100公分=1公尺 2400毫米=240公分=2公尺40公分 答:2公尺40公分 ●GO素養:看圖做做看。 小恩走1步是57cm,小佳走1步是54cm。 ①小恩向前走4步,共走了多遠? ②小佳向前走4步,共走了多遠? ③兩人都向前走4步後,會相距多遠? ˙兒童分組討論、發表。如: ①57×4=228 228cm=2m28cm ②54×4=216 216cm=2m16cm ③2m28cm+2m16cm =4m44cm 5m50cm-4m44cm =1m6cm 答:①228公分(或2公尺28公分) ②216公分(或2公尺16公分) ③1公尺6公分(或106公分) ●試試看:5400毫米是( )公尺( )公分。 ˙兒童各自解題、發表。如:5400毫米是(5)公尺(40)公分。 ~第五節結束/共6節~ | 7 7 6 7 7 6 |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專心聆聽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實作表現 ●參與討論 ●口頭發表 ●態度檢核 ●實作表現 ●態度檢核 ●實作表現 | ||||||||
參考資料 | ●南一版數學三上教師手冊 |
數學領域三上第4單元(4-6)教案
領域/科目 | 數學 | 設計者 | 三年級教師群 | |||||||
實施年級 | 三上 | 教學時間 | 40分鐘 | |||||||
活動名稱 | 練習四 | |||||||||
設計依據 | ||||||||||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n-Ⅱ-9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測能力,並能做計算和應用解題。認識體積。 | 總綱與領綱之核心素養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數-E-A1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數-E-A2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數-E-A3能觀察出日常生活問題和數學的關聯,並能嘗試與擬訂解決問題的計畫。在解決問題之後,能轉化數學解答於日常生活的應用。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數-E-B1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數-E-C1具備從證據討論事情,以及和他人有條理溝通的態度。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數-E-C2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 | ||||||
學習內容 | N-3-12長度:「毫米」。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 |||||||||
融入議題與其實質內涵 | ●人權教育 人E3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人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科技教育 科E4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並養成正向的科技態度。 科E9具備與他人團隊合作的能力。 ●生涯規劃教育 涯E7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涯E12學習解決問題與做決定的能力。 ●閱讀素養教育 閱E1認識一般生活情境中需要使用的,以及學習學科基礎知識所應具備的字詞彙。 閱E11低年級:能在一般生活情境中,懂得運用文本習得的知識解決問題。 ●戶外教育 戶E3善用五官的感知,分別培養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的感受能力。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無 | |||||||||
教材 | ●南一版數學三上第4單元 | |||||||||
教學設備/資源 | ●課本、習作 ●電子書 | |||||||||
學習目標 | ||||||||||
※複習毫米的使用和長度的計算。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練習四】 ○複習毫米的使用和長度的計算 ➊填填看。 ①99毫米=( )公分( )毫米 ②204毫米=( )公分( )毫米 ③10cm5mm=( )mm ④7公分6毫米=( )毫米 ⑤3600mm=( )m( )cm。 ˙兒童各自依照題意解題。如: ①99毫米=(9)公分(9)毫米 ②204毫米=(20)公分(4)毫米 ③10cm5mm=(105)mm ④7公分6毫米=(76)毫米 ⑤3600mm=(3)m(60)cm。 ➋先估估看,再量量看有多長。 ①電池 估測約( )毫米 實測是( )毫米 ②筆心盒 估測約( )毫米 實測是( )毫米 ˙兒童各自依照題意解題。如: ①估測約(40)毫米 實測是(44)毫米 ②估測約(15)毫米 實測是(20)毫米 ➌量量看有多長。 ①蠟筆 ( )公分( )毫米=( )毫米 ②色鉛筆 ( )毫米=( )公分( )毫米 ˙兒童各自依照題意解題。如: ①(7)公分(5)毫米=(75)毫米 ②(98)毫米=(9)公分(8)毫米 ➍用尺畫出下面指定長度的直線。 ①3公分8毫米 ②53毫米 ˙兒童各自依照題意解題。如:兒童自行發表(畫法略)。 ➎算算看。 ①36mm+5cm2mm=( )cm( )mm ②8cm4mm-2cm7mm=( )cm( )mm ˙兒童各自依照題意解題。如: ①36mm+5cm2mm=(8)cm(8)mm ②8cm4mm-2cm7mm=(5)cm(7)mm ➏把做法用算式記下來。 ①90毫米的蠟筆用掉4公分6毫米,剩下的長是幾毫米? ②下圖綠色紙帶的長度是幾公分幾毫米? ˙兒童各自依照題意解題。如: ①4公分6毫米=46毫米 90-46=44 答:44毫米 ②8cm8mm+4cm4mm=13cm2mm 答:13公分2毫米 ˙指名兒童發表解題結果,師生共同訂正。 ~第六節結束/共6節~ | 7 6 6 7 7 7 | ●實作表現 ●態度檢核 ●實作表現 ●態度檢核 ●實作表現 ●態度檢核 ●實作表現 ●態度檢核 ●實作表現 ●態度檢核 ●實作表現 ●態度檢核 | ||||||||
參考資料 | ●南一版數學三上教師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