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中和國小112學年度十二年國教前導學校素養導向教學案例
一、主題名稱:毫米
二、設計者:三年級學年
三、設計理念:
主題核心素養與學習目標
主題名稱 | 毫米 | 教學對象 | 三年級學生 | 上課節數 | 5節 | ||
學習前置經驗 | 二下第7單元已經學過:
| ||||||
核心素養 |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數-E-A2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 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的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數-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 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數-E-C2 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 自-E-A3 具備透過實地操作探究活 動探索科學問題的能力,並能初步根 據問題特性、資源的有無等因素,規 劃簡單步驟,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器 材儀器、科技設備與資源,進行自然 科學實驗。 | ||||||
學習表現 | 數學領域 n-II-9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測能力,並能做計算和應用解題。認識體積。 自然領域 pc -Ⅱ-2 能利用簡單形式的數字, 表達探究之過程。 | 學習目標 | 1.認識毫米,並以毫米為單位進行實測。 2.知道毫米、公分之間的關係並做化聚。 3.能做長度的實測、估測與計算。 | ||||
學習內容 | 數學領域 N-3-12 長度:「毫米」。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自然領域 INc-Ⅱ-1 使用工具量度與比較。 INc-Ⅱ-2 生活中常見的測量單位與 度量。 | ||||||
融入議題與其實質內涵 | ●人權教育 人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康軒版自然三下 第一單元「田園樂」 康軒版自然三下 第三單元「我是動物解說員」 | ||||||
教材來源 | 康軒版三年級上學期數學教材(第3單元) |
四、主題教學方案
(一)教學計劃
第1節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發展活動一 黃色布徽章掉了
1.教師播放扉頁故事影片─黃色布徽章掉了。
2.教師提問:
(1)看圖說說看,黃色布徽章的長是從哪裡到哪裡?
(2)黃色布徽章的長度是幾公分?是下面哪一個?【活動一】認識毫米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並進行實測。
發展活動二 長度的測量(1公分以內)
1.教師提問:小朋友你手上有鉛筆嗎?看看筆心,是不是很細呢?筆雕大師李健竹先生,擅長在筆心上雕刻,右邊是他的作品。
2.教師宣告:尺上的一小格長是1毫米,英文用mm表示毫米。
3.教師布題,學生操作、觀察、發表。
T:尺上2小格的長是幾毫米?
S:2毫米。
T:尺上3小格的長是幾毫米呢?
S:3毫米。
T:看圖說說看,這個筆雕作品的長是幾毫米?
S:5毫米。4.教師布題,學生操作直尺測量、發表。
T:量量看,數學課本的厚度是幾毫米?
S:大約8毫米。發展活動三 利用公分和毫米間的關係做整數化聚
1.教師布題,學生操作、解題、發表。
T:尺上9小格的長是多少毫米?
S:9毫米。
T:再加上1小格是多長?
S:10毫米。2.教師統整並宣告:10小格是10毫米,和1公分一樣。
1公分=10毫米3.教師布題,學生操作、解題、發表。
T:說說看,20毫米是幾公分?
S:10毫米是1公分,20毫米就是2公分。
T:30毫米呢?……
S:3公分。……4.教師布題,學生操作、解題、發表。
T:5公分是幾毫米?
S1:從公分刻度0到刻度5,有50小格,所以是50毫米。
S2:1公分是10毫米,2公分是20毫米,……,所以5 公分是50毫米。
S3:1公分是10毫米,5公分是10毫米的5倍,所以是50 毫米。5.挑戰課本做做看的題型。
6.回家作業指導:習作p31
8分鐘
22分鐘
10分鐘
‧評量方式:
紙筆測驗
互相討論
口頭回答
實際操作
作業習寫‧學習輔助教材:
扉頁故事影片
直尺參考資料:康軒3上教師手冊
第2節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活動一】認識毫米
‧能以公分和毫米二階單位報讀、實測與估測
‧能以公分和毫米二階單位畫出指定的長度。
‧能以公分和毫米二階單位做長度的比較。
發展活動一 幾公分幾毫米和幾毫米的報讀、實測和換算
1.教師布題,學生操作、觀察、發表。
T:世界上最小的變色龍是馬達加斯加的迷你變色龍,牠的長度是多長?
S1:2公分又9毫米。
S2:2公分9毫米。
S3:29毫米。
T:他們的說法都可以嗎?為什麼?
S:都可以,因為2公分=20毫米,所以2公分又9 毫米是20毫米+9毫米=29毫米。2.教師布題,學生用尺測量、觀察、解題、發表。
T:用尺量量看,螢光筆畫的線分別是多長?
①藍線:7公分2毫米=72毫米
②黃線:3公分8毫米=38毫米
③綠線:5公分1毫米=51毫米3.挑戰課本做做看的題型。
發展活動二 能以公分和毫米二階單位畫出指定的長度並做長度的比較
1.教師布題,學生用尺測量、觀察、解題、發表。
T:用直尺畫出下面蚱蜢跳的長度。
S學生用直尺實際畫出指定的長度。
T:哪一隻蚱蜢跳的最遠?
S:46毫米最長,蚱蜢ㄇ跳得最遠。2.教師布題,學生觀察、解題、發表。
T:彥辰有一雙長20公分3毫米的環保筷,他要選下面哪一種盒子來裝?
S:ㄅ盒子189毫米=18公分9毫米,
18公分9毫米<20公分3毫米,
ㄆ盒子22公分5毫米>20公分3毫米,
所以要用ㄆ盒子來裝。3.挑戰課本做做看的題型。
4.回家作業:習作p32、33。
20分鐘
20分鐘
‧評量方式:
紙筆測驗
互相討論
口頭回答
實際操作
作業習寫‧學習輔助教材:
直尺
參考資料:康軒3上教師手冊
第3節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活動二】長度的計算
‧能做公分和毫米二階單位的加法計算。
發展活動一 單名數及複名數加法(不進位)
1.教師布題,學生操作、解題、發表
T:紅色蠟筆的長是48毫米,藍色蠟筆比紅色蠟筆長 19毫米。藍色蠟筆長多少毫米?
S:48毫米+19毫米=67毫米
T:藍色蠟筆的長也可以說是幾公分幾毫米?
S:1公分=10毫米,所以67毫米是6公分7毫米。2.教師布題,學生操作、解題、發表
T:發條玩偶從甲地出發,經過乙地到丙地,一共走了幾公分幾毫米?
S:6公分3毫米+3公分4毫米=9公分7毫米40分鐘
‧評量方式:
紙筆測驗
互相討論
口頭回答
實際操作
作業習寫‧學習輔助教材:
附件6
參考資料:康軒3上教師手冊
第4節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活動二】長度的計算
‧能做公分和毫米二階單位的加法計算。
‧能做公分和毫米二階單位的減法計算
發展活動一 複名數加法(進位)
1.教師布題,學生操作、解題、發表
T:番茄苗原來的高度是4公分3毫米,經過一段時間後,長高了28毫米,現在的高度是多少?
S1:4公分3毫米+28毫米=71毫米
4公分3毫米=43毫米
S2:4公分3毫米+28毫米=7公分1毫米
28毫米=2公分8毫米2.教師布題,學生操作、解題、發表
T:這杯漂浮紅茶的高度是幾公分幾毫米?
S:4公分9毫米+11公分5毫米=16公分4毫米3.挑戰課本做做看的題型。
4.回家作業:習作p34、35。
發展活動二 公分、毫米的複名數減法計算
1.教師布題,學生操作、解題、發表。
T:字典的厚度是6公分5毫米,比故事書厚4公分2 毫米,故事書的厚度是幾公分幾毫米?
S:6公分5毫米-4公分2毫米=2公分3毫米2.教師布題,學生操作、解題、發表。
T:紅色緞帶的長是20公分6毫米,藍色緞帶的長是 18公分8毫米,藍色緞帶比紅色緞帶短幾公分幾毫米?
S:20公分6毫米-18公分8毫米=1公分8毫米〃
3.挑戰課本素養吧題型。
4.回家作業:習作p36、37
20分鐘
20分鐘
‧評量方式:
紙筆測驗
互相討論
口頭回答
實際操作
作業習寫‧學習輔助教材:
小白板、附件19參考資料:康軒3上教師手冊
第5節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練習百分百】
‧能利用公分和毫米的關係做整數或小數化聚。
‧能以公分和毫米二階單位實測和報讀並換算成毫米。
‧能做公分和毫米二階單位的加減計算。
發展活動一 練習百分百
1.填填看。
2.量量看。
3.算算看。
4.從黑點開始,用尺畫出95公分的直線。
5.把做法和答案記下來。
40分鐘
‧評量方式:
實作評量參考資料:康軒3上教師手冊
五、實施情形(可張貼上述的學習活動輔以照片說明)
文字說明:共同備課
文字說明:教師依布題進行重點提問。
文字說明:教師課間巡視指導
文字說明:共同議課
迷思概念:學生對長度單位mm、cm、m之間倍數換算,容易產生錯誤的觀念。特別是單位換算,不管是小單位換算成大單位或是大單位換算小單位,學生容易產生迷思。
可以先複習舊經驗,如1公尺=100公分;另外可以利用數線來增強公分與毫米換算的概念;也可以利用定位板來進行大單位與小單位之間的換算概念教學。
學生容易對題意認知錯誤或誤解題意
教師將題目改口語表達,學生對題意的認知會有提升。老師也在學生唸完題目後,將題目中的重要線索標示出來,增加學生對題意的認知。另外,多練習類似的題目也能增加學生對題目的理解。
針對學生的迷思概念,教師可以在教學上的做出適合的改變及修正,且在教學後進行評量後再做評估。
基隆市中和國小112學年度十二年國教前導學校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