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大附小106學年度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教學教案
領域/科目 | 數學科 | 設計者 | 三年級教師 | ||||
實施年級 | 三年級 | 總節數 | 共一節,40分鐘 | ||||
單元名稱 | 9-1認識一位小數 | ||||||
設計依據 | |||||||
學習 重點 | 學習表現 | n-II-7 理解小數的意義與位值結構,並能做加、減、整數倍的直式計算與應用。 n-II-9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測能力,並能做計算和應用解題。 | 核心 素養 | 數-J-B1 能在經驗範圍內,以數學語言表述平面與空間的基本關係和性質。 數-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 | |||
學習內容 | N-3-12 長度:「毫米」。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N-3-10 一位小數:認識小數與小數點。結合點數、位值表徵、位值表。位值單位「十分位」。 | ||||||
教材來源 | 南一書局三下數學課本 | ||||||
教學設備/資源 | 單槍、電子白板、IRS、數學筆記 | ||||||
學習目標 | |||||||
〔本節-1〕透過測量的情境,理解 〔本節-2〕認識一位小數的記法與讀法。 〔本節-3〕使用定位板認識十分位。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學習輔助與評量 |
【複習舊經驗】 【帶入新觀念】 1.引導孩子認識一位小數在位值上的意義,了解小數的記法與讀法,並使用定位板認識十分位。 2.引導孩子發現 【發展活動】 1. 個人任務:在紙尺上畫出2毫米的長度。 2. 小組任務:運用完成的2毫米的線段,討論小組任務的題目。 【澄清歸納】 1.澄清發表:小組提出自己的想法,交流不同的意見,共同探究2毫米與0.1公分的關係。 2.總結歸納:透過全班共同討論與澄清,歸納出2毫米=2個0.1公分=2個1毫米=0.2公分=2個 【評量活動】 1.運用IRS反饋系統,確認班級內整體學習情形: 2.孩子運用數學筆記個別完成教師佈題後,與學習夥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總結活動】 1. 數學筆記:運用IRS搶權系統,確認班級內學習情形: 2. 數學筆記:運用挑人系統,再次確認班級內學習情形: 【本節課完】 | 3分鐘 3分鐘 10分鐘 8分鐘 3分鐘 2分鐘 3分鐘 8分鐘 | 〔本節-3〕 能說明定位板上十分位的位值意義。 【口頭發表】 〔本節-1〕透過測量的情境,理解 【口頭發表】 【小組任務】 〔本節-1〕透過測量的情境,理解 【口頭發表】 〔本節-1〕透過測量的情境,理解 【IRS作答】 〔本節-2〕認識一位小數的記法與讀法。 【筆記記錄】 【口頭發表】 〔本節-2〕認識一位小數的記法與讀法。 【筆記記錄】 【口頭發表】 〔本節-1〕透過測量的情境,理解 【筆記記錄】 【口頭發表】 〔本節-1〕透過測量的情境,理解 【筆記記錄】 【口頭發表】 |
附件【1】: 學生操作使用的紙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