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教學設計參考格式
設計理念
一年級上學期時孩子們從第一冊第五單元「認識形狀」操作活動中,初步認識物體與常見幾何形體的幾何特徵,認識簡單平面圖形的名稱(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形)並能辨識與分類。這學期則讓孩子們藉由上學期學習的基礎,利用操作活動認識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全等的圖形;利用幾何圖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圖形;做簡單形體的立體排列與堆疊,並點數個數。
二、單元架構
三、活動設計
領域/科目 | 數學 | 設計/教學者 | 張曉謹 | ||||
實施年級 | 一年級 | 總節數 | 共6節,240分鐘 | ||||
單元名稱 | 第五單元 形狀與形體 | ||||||
設計依據 | |||||||
學習 重點 | 學習表現 | s-I-1 從操作活動,初步認識物體與常見幾何形體的幾何特徵。 | 核心 素養 | 數-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數-E-B3 具備感受藝術作品中的數學形體或式樣的素養。 數-E-C2 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 | |||
學習內容 | S-1-2 形體的操作:以操作活動為主。描繪、複製、拼貼、堆疊。 | ||||||
議題 融入 | 議題/學習主題 | 【品格教育】品德發展層面 【科技教育】科技知識 | |||||
實質內涵 | 品E3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科 E2 了解動手實作的重要性。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生活 | ||||||
教材來源 | 翰林版數學課本第二冊 | ||||||
學習目標 | |||||||
1.認識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2.複製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3.依給定圖示,做簡單圖形的平面鋪設並進行設計。 4.做簡單形體的立體排列與堆疊,並點數個數。 |
學習活動設計 | ||
學習引導內容及實施方式(含時間分配) | 學習評量 | 備註 |
第一節 一、準備活動 (一)這是什麼
二、發展活動 (一)認識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二)做出全等的圖形
三、綜合活動 (一)我會做也會說
(二)我學會了
| 實作評量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口語評量 作業評量 | 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翻轉、重疊的方法找出一樣的圖形。 教師行間巡視,對於有困難的學生,可引導將剪下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卡重疊,確認兩個圖形的形狀和大小都一樣。 |
教學設備/資源: 1.數學課本。 2.數學習作。 3.數學附件21~26。 4.投影設備、電子書。 5.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圖卡若干張。 6.A4白紙或8開圖畫紙(全班每人一張)。 7.1立方公分積木。 | ||
參考資料: 翰林版數學第二冊教師手冊 | ||
附錄: 準備活動PPT 學習單 |
四、教學成果與省思
「圖形和形體」單元在排圖形時,會發 現有些孩子並不會翻轉圖片,只會移動 圖片,導致有些排限定圖案時會有排不 出來的現象。
具體操作的經驗較少的孩子,可以請小 幫手在旁協助,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讓 孩子一起玩拼圖遊戲,課後建議家長可 以買七巧板練習不但可以增進親子交流 也可以增加對圖形運用的熟練度。
學習目標:
1.認識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2.複製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表現任務:
1.能認識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2.能複製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2.複製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評量規準
表現等級 基準向度 | 非常棒 | 良好 | 通過 |
認識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 能迅速並正確的分辨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 能正確的分辨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 經提示後能正確的分辨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
複製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 能迅速並正確的複製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 能正確的複製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 經提示後能複製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
*也可將評量規準羅列於學習活動表中的「學習評量」
*也可整合數個評量規準於一個表件中
任務 | 等級 基準 | 優良 | 佳 | 可 | 待加強 |
任務名稱: 認識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 能分辨形狀一樣的圖形 | ||||
能分辨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 |||||
任務名稱: 複製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 能複製形狀一樣的圖形 | ||||
能複製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 |||||
任務名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