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教學教案
領域/科目 | 數學 | 設計者 | 陳卉穎,陳怡琳,蔡依玲,蘇瑪莉,林美玲,賴柏吟,張素苓,黃心怡 | |||||
實施年級 | 三年級 | 總節數 | 共 1 節,40分鐘 | |||||
單元名稱 | 公升和毫升 | |||||||
設計依據 | ||||||||
學習 重點 | 學習表現 | n-II-9理解長度、角度、面積、容量、重量的常用單位與換算,培養量感與估測能力, 並能做計算和應用解題。認識體積。 | 核心 素養 | 數-A3 具備轉化現實問題為數學問題的能力,並探索、擬 定與執行解決問題計畫,以及從多元、彈性與創新 的角度解決數學問題,並能將問題解答轉化運用於 現實生活。 | ||||
學習內容 | 容量:「公升」、「毫升」。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 單位換算。 | |||||||
議題 融入 | 實質內涵 | 無 | ||||||
所融入之學習重點 | 無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無 | |||||||
教材來源 | 翰林版三上第五冊 | |||||||
教學設備/資源 | 單槍投影機.IRS即時反饋系統.HiTA | |||||||
學習目標 | ||||||||
1.利用有毫升刻度的量筒,報讀液面所在刻度,來描述整毫升的液量,並進行以毫升為單位的實測活動。 2.利用有公升刻度的量筒,報讀液面所在刻度,來描述整公升的液量,並進行以公升為單位的實測活動,進而認識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備註 |
活動一:容器小偵探(引起動機) 先從先備經驗談起,讓學生透過不同容器強化對毫升的認識。 活動二:實際量測(發展活動)
1.教師布題,並拿出1000毫升的量杯,讓學生觀察並認識 2.教師將水倒入量杯中,直到水面到達500毫升的刻度,再請學生報讀水面位置的刻度。教師宣告:水面刻度是500,表示量杯裡有500毫升的水,「毫升」英文記作ml。 3. 教師布題2讓學生用容器裝滿水倒入量杯,以進行實測容器容量的活動。 4.教師說明課本P69布題3,並拿出小湯匙,示範將小湯匙裝滿水倒入1000毫升量杯,無法測量出1湯匙的水量,接著拿出10毫升的量杯,讓學生觀察並認識刻度結構。並宣告:要測量如1湯匙這麼少的水量,可以改用10毫升的量杯。 5.布題4請學生拿出自備的湯碗、茶杯和水壺蓋,請學生先估估看這三樣容器的容量,再進行實測以了解估測後的正確情形。 活動三:綜合活動 1.教師帶領學生歸納: (1)小容器用小的容杯測量,大容器則利用大的量杯測量。 (2) 利用有公升刻度的量筒,報讀液面所在刻度,來描述整公升的液量,並進行以公升為單位的實測活動,進而認識1000毫升和1公升一樣多。 | 10 10 15 5 | (評量活動) 展示教材 IRS即時蒐集想法,了解學生解題思考。 能實際操作教具,並表達出自己在過程中的學習心得。 IRS即時蒐集想法,了解學生解題思考。 能實際操作教具,並表達出自己在過程中的學習心得。 透過實際操作及課堂問答,歸納出本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