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大附小107學年度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教學教案
領域/科目 | 數學 | 設計者 | 鄧婷尹、許毓珊、蔣曉萍、黃傳盛、王怡文 | ||||
實施年級 | 六年級 | 節數 | 本次授課內容為該單元第二節課(共五節) | ||||
單元名稱 | 怎樣解題(二)—平均及年齡問題 | ||||||
設計依據 | |||||||
學習 重點 | 學習表現 |
| 核心 素養 | 數-A1 能堅持不懈地探索與解決數學問題,具備數學思考能力以及精確與理性溝通時所必需的數學語言,並擁有學習力以成就優質的生涯規畫與發展。 數-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數-A3 具備轉化現實問題為數學問題的能力,並探索、擬定與執行解決問題計畫,以及從多元、彈性與創新的角度解決數學問題,並能將問題解答轉化運用於現實生活。 數-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數-C2 具備和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素養,並能尊重多元的問題解法,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 |||
學習內容 |
| ||||||
教材來源 | 南一版六下數學課本及習作 | ||||||
教學設備/資源 | 電子白板、單槍螢幕、空白討論用紙 | ||||||
學習目標 | |||||||
1.能藉由平均的概念,解決生活中成績、年齡等平均問題。 2.能運用繪圖的方式呈現基準量與比較量的關係,從中解決兩量的差與比值,進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能透過小組討論與不同解法的分享歷程,習得解決生活中常見問題的策略。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備註 | |||||||||||||||||||||||||||||||
一、準備活動:
(1)艾莎的月考成績分別為國語87分、數學85分、社會89分、自然與 生活科技95分、四科平均分數是多少? 學生能利用圖形表徵來理解題意。並歸納出公式: 總分/科目數=平均分數 (2)安娜、小斯、托夫結伴旅遊,安娜付車資225元,小斯付餐費295 元,托夫付雜費149元,如果三人平均分擔費用,誰該給誰幾元? (3)阿飛和三個朋友想合買下面名產各一包,價錢如下表,平均每人 要付多少錢?
二、發展活動:
豪偉的月考成績數學92分、國語87分、社會85分。豪偉的英語成績要考幾分才會讓4科的平均分數是90分? 教師可鼓勵學生利用圖形表徵來理解題意 如: 教師請學生分組討論出兩種(或更多)解題方式,並記錄解題過程,再 請學生上台發表。(此題在檢視學生是否能從平均分數求得總分,並 推算出英語科目的成績)
小芹和小雯的平均體重是45公斤,3人的平均體重是48公斤。
教師可鼓勵學生利用圖形表徵來理解題意 如: 教師請學生分組討論出兩種(或更多)解題方式,並記錄解題過程,再 請學生上台發表。(此題在檢視學生是否能從平均體重求得體重的總 和,並推算出另一位未知體重)
國瑛的英文檢測成績,第一次是89分,第二次是94分,第三次是91分,第四次最少要考幾分,四次考試的平均分數才有92分? 教師請學生將解題過程寫在小白板上,計算完成後,再請學生上台發表。 4.挑戰年齡密碼: 爸爸今年40歲,喬婷今年10歲,請學生完成下表:
(1)請學生說說看,從上表發現了什麼? (例如:不管過幾年,年齡差都不變) (2)今年爸爸的年齡是喬婷的幾倍?2年後呢?隨年齡增長,年齡的倍 數會改變嗎? (40÷10=4 ; 42÷12=3.5 ;年齡的倍數會改變) (3)當爸爸的年齡是喬婷的3倍時,喬婷是幾歲? 從上表可直接看出:當爸爸45歲、喬婷15歲時,爸爸的年齡剛 好是喬婷的3倍。 基準量解題:把喬婷當時的年齡當1倍,爸爸和喬婷的年齡差是 (3-1)倍 (40-10=30 ; 30÷(3-1)=15 ; 所以喬婷是15歲) 三、綜合活動 1. 活動一:大家來打怪! 經過這堂課的學習後,我們即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作答,每解開一 個題目,就能蒐集到一個怪物,每個怪物分別代表不同的點數,我們 快來看看哪一組的團隊最厲害吧!
2.活動二:誰是金頭腦! 請大家翻到數學課本P.69,完成下列兩題計算。算完者請將課本反蓋 後,我們將於下課前一分鐘交換批閱。
| 10分鐘 5分鐘 5分鐘 5分鐘 5分鐘 6分鐘 3分鐘 1分鐘 | 學生能清楚說出解題過程與結果。 學生能正確列出計算過程與結果。 學生能歸納平均分數的公式。 從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開始思考遇到數學問題可以怎麼解題 學生能透過觀察分析、小組討論、口頭發表的歷程,運用不同策略完成解題 學生能透過觀察分析、小組討論、口頭發表的歷程,運用不同策略完成解題 學生能透過計算實作、口頭發表的歷程,完成解題 學生能透過觀察分析、計算實作、口頭發表的歷程,運用不同策略完成解題 學生能整合題意、繪圖、比較 學生能依照自己的圖示,列出算式完成計算 學生能透過小組討論歷程,運用不同的列式方式,完成圖示與解題 學生能將本節課所習得的方法與策略,運用在自行解題上 學生能分享並觀察出同學間不同的解題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