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113學年度長樂國小教師公開觀課紀錄表
表一【共同備課紀錄表】《教學者填寫》
教學者: 張曉謹 教學班級:101班 教學領域: 數學 單元名稱: 形狀與形體
共備夥伴: 林 維 彬 / 李 欣 雯 共備日期:114 / 03 / 24 下午1:00
學生經驗 (含學生先備知識、起點行為、學生特性…) | 學生可能遇到的學習問題及困難 |
學生在一年級上學期從描繪、複製、拼貼、堆疊等活動中,初步認識物體與常見幾何形體(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幾何特徵。 | 1.如果學生只憑直觀找圖形,有時會找不到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2.學生的手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全,有時剪下或撕下的圖形會和原圖形差異過大,以致找不到全等圖形。 |
教學目標及預期的學習成效 (含核心素養、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 | |
1.認識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2.複製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3.依給定圖示,做簡單圖形的平面鋪設並進行設計 4.做簡單形體的立體排列與堆疊,並點數個數 | |
教學策略/學習策略 | |
探究實作教學 | |
教學活動設計 | |
一.準備活動 1.圖片裡有什麼? 二.發展活動 1.認識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2.做出全等圖形 1.我會做也會說 2.我學會了…… | |
學生學習評量 | |
口語評量、實作評量、作業評量 | |
共備夥伴意見回饋 | |
1.從一上的舊經驗引起動機,可適時帶入形狀的英文單字,營造雙語氛圍。 2.孩子們因手部肌肉發展未完全,撕附件時常撕壞,宜多訓練並指導撕附件的小技巧。 |
教學教師簽名: 張曉謹 共備夥伴簽名:林維彬、李欣雯
基隆市長樂國民小學113學年度教師公開觀課紀錄表
表二: 【教學觀察紀錄表】《觀課者填寫》
授課教師:張曉謹 任教年級:一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數學
回饋人員: 林維彬 任教年級:一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生活
教學單元:第五單元 形狀與形體 教學節次:共6節
觀察日期:114年03月26日 星期三 節次:第四節
層面 | 指標與檢核重點 | 教師表現事實摘要敘述 (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情形) | 評量(請勾選) | ||||||
優良 | 滿意 | 待成長 | |||||||
A 課程 設計與教學 | A-2掌握教材內容,實施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 | ∨ | |||||||
A-2-1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能或生活經驗,引發與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 A-2-2 清楚呈現課程的步驟,並能在數個學生示範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以比較不同形狀形體的差異。 A-2-3 提供不同形狀紙片教具讓學生實際操作,熟悉形狀形體的差異。 A-2-4 在學生嘗試測量方式後了解公分刻度為單位並能準確丈量。 | ||||||||
A-2-2 清晰呈現教材內容,協助學生習得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 |||||||||
A-2-3 提供適當的練習或活動,以理解或熟練學習內容。 | |||||||||
A-2-4完成每個學習活動後,適時歸納或總結學習重點。 | |||||||||
A-2-5整合知識、技能語態度 | |||||||||
A-2-6提供情境化、脈絡化的學習 | |||||||||
A-3運用適切教學策略與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學習。 | ∨ | ||||||||
A-3-1 運用適切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或實作。 | A-3-1 引導學生運用教具操作實作。 A-3-3 教師善用口語和非口語引導學生對於形狀形體的認知與確認大小方式。 A-3-3 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全場走動觀察聆聽,並對學生提問給予適切的引導指示。 | ||||||||
A-3-2 教學活動中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 |||||||||
A-3-3 運用口語、非口語、教室走動等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學習。 | |||||||||
A-4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能力,提供學習回饋並調整教學。 | ∨ | ||||||||
A-4-1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學習成 效。 | A-4-3 讓每位同學確認形狀形體,並請同學上台操作。 | ||||||||
A-4-2分析評量結果,適時提供學生適切的學習回饋。 | |||||||||
A-4-3提供學生實踐力行的學習 | |||||||||
層面 | 指標與檢核重點 | 教師表現事實 摘要敘述 (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情形) | 評量(請勾選) | ||||||
優良 | 滿意 | 待成長 | |||||||
B班級經營輔導 | B-1建立課堂規範,並適切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 ∨ | |||||||
B-1-1 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課堂規範。 | B-1-1 課堂規範清晰,學生清楚知道每個步驟自己的任務。 B-1-2 老師講解時,學生有問題能立即回應並隨時提醒其餘同學完成。 | ||||||||
B-1-2 適切引導或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 |||||||||
B-2安排學習情境,促進師生互動。 | ∨ | ||||||||
B-2-1 安排適切的教學環境與設施,促進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 | B-2-1 教師提供適切的教材給學生實作,並利用資訊設備(觸屏電視)展示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逐步達成教學目標 B-2-2 學生在上課過程能踴躍發言,爭取關注和稱讚,教師都能一一回應,師生互動溫暖正向。 | ||||||||
B-2-2 營造溫暖的學習氣氛,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關係。 |
觀課者簽名:李欣雯、林維彬
基隆市長樂國民小學113學年度教師公開觀課紀錄表
表三-【議課紀錄表】《觀課者填寫提供授課者議課時討論與彙整》
授課教師: 張曉謹 任教年級: 一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數 學
教學單元: 第五單元形狀與形體 教學節次:共6 節,本次教學為第1 節
議課日期:114 年3 月28 日 星期 五 節次:第 五 節
教學者教學優點與特色:
於教學上靈活應用硬體設備,利用簡報呈現並使教學流程流暢。
班級師生默契與學習氣氛佳,上課時學生會跟著老師的指令做活動。
教師適時帶入形狀的英文單字,營造雙語學習環境。
教學者教學待調整或改變之處:
教學活動時間稍掌握不足,乃因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的時間長度較難掌控,在課末無充足時間進行課程學習單書寫。
學生的手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全,有時剪下或撕下的圖形會和原圖形差異過大,以致找不到全等圖形。
圖形的描繪及剪下,需由老師示範後,再讓孩子們實作會更加流暢。
對教學者之具體成長建議:
老師可先行做圖形的描繪及剪下的示範再讓孩子實作。
老師在發學巨石可指定學生發放,避免前面同學恍神影響後面同學使用學具的時間。
授課教師簽名:張曉謹 議課教師簽名:林維彬、李欣雯
觀察前會談 | |
說明:備課討論課程及教學流程 | 說明:備課討論課程及教學流程 |
教學觀察 | |
說明:課堂教學並示範 | 說明:巡視行間指導學生 |
觀察後會談 | |
照片 | |
說明:觀課後議課 | 說明:觀課後議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