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中和國小111學年度十二年國教前導學校素養導向教學案例
一、單元/主題名稱:綜合活動1找興趣樂學習
二、設計者:曾淑汝
三、設計理念:引導學童透過自己在不同空間環境以及與人互動的狀態下,探索、發現自己能做及感興趣的人、事、物,
分享自我探索的想法與感受,展現自己的能力興趣與長處。
四、主題核心素養與學習目標
年級 | 三下 | 教材來源 | 翰林 | 總節數 | 10 | ||
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九年一貫) | 學期總目標(核心素養) | 綜-E-A1 認識個人特質,初探生涯發展,覺察生命變化歷程,激發潛能,促進身心健全發展。 | |||||
學習表現 (能力指標) | 1a-II-1 展現自己能力、興趣與長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1-1透過家庭活動探索自己的特質、角色與自己最能投入、最擅長的事項。 1-2透過分享,展現自己的專長與同學分享工作秘訣。 2-1藉由參與學校內外各項活動,覺察自己的興趣、專長。 2-2透過與同學互動遊戲核對自我認識以及同學眼中的我回饋,分享自我探索過程中的經驗與感受。 | ||||
學習內容 | Aa-II-1 自己能做的事。 Aa-II-2 自己感興趣的人、事、物。 Aa-II-3 自我探索的想法與感受。 | ||||||
議題融入 | 家庭教育、戶外教育 | ||||||
課程連結 |
活動名稱 | 能力指標/學習表現 | 學習 目標 | 教學重點 或 教學脈絡 (含關鍵提問設計,畫線標示) | 節數 | 學習 策略 | 評量 方式 |
生活興趣蒐集員~生活能力清單 | 1a-II-1 展現自己能力、興趣與長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1-1 透過家庭活動探索自己的特質、角色與自己最能投入、最擅長的事項。 | 第一節:生活能力清單1 一、教師提問 (一)教師配合課本單元頁引導學童分享並思考:「在寒假時間,自己有什麼新的發現與學習?」 (二)從假日時間引導學生分享並思考自己喜歡做哪些事情?做什麼事情特別開心?特別得心應手。 (三)教師可透過分享討論,觀察學童的經驗,提取時空與事件的來源做為討論發展的角度。 二、引導思考 (一)教師配合課本引導學童分享「寒假時間,自己或自己與家人做了什麼學習規劃?有什麼新學習或挑戰?」 (二)藉由課文圖片討論寒假時間與家人一起做哪些事是你很喜歡的?哪些事有辦法自己完成?透過家庭生活,帶領孩子探索與了解自己的特質及角色。 (三)學生自由分享或分組討論。 (四)老師可引導學生思考與「誰」做「什麼事」,心情「感受」如何?讓學生說明更完整。 學生擬答: 1.與爸爸一起打球。打完球流汗很滿足。 2.我負責倒家裡的垃圾。我是家中很重要的清潔隊員,能把家裡維持乾淨,很有成就感。 3.我會幫寵物洗澡。把寵物清洗得香香的,看寵物很開心我也很開心。 三、教師說明 (一)讓學生說出做事情的感受與心情,從分享內容引發學生觀察同學各自有不同的任務,喜好也不同。 (二)教師統整學生所提,於家庭生活中看見自己喜愛做的事與做這些事的心情。 ~本節結束~ 第二節:生活能力清單2 一、教師提問 (一)教師配合課本引導學童分享並思考:「寒假時光,與家人陪伴著,在家裡你喜歡做什麼事?」 (二)「做這些事情讓自己有成就感的原因是什麼?」從事件中,引導學生察覺與表達出自己喜愛做的家庭事務。 二、引導思考 (一)教師引導學生,把教室當成自己的家,請學生分享「我注意到可以完成的事項」,藉由學生關注的焦點,可以延伸至教室裡的體驗活動。 (二)配合課本引導學童進行班級體驗活動(15分鐘) (三)體驗:整理自己的抽屜、置物櫃(老師可以替換班級需求) (四)感受與分享:15分鐘裡,你做了什麼?完成任務了嗎?與你平常在家相關事情的聯想。 (五)分享與討論(老師也可以藉此時間找出不同面相擅長工作的學生,可以邀請分享) (六)藉由課文圖片作為範例,請同學分享自己將事情做好的步驟與方法! (七)透過體驗活動,了解自己安排與處理事情的特質以及投入情況。 (八)老師可引導學生思考,體驗活動中與學生在家中的角色與工作,再一次回到自身思考有哪 些事情是自己很有興趣或是自己容易注意到的事,使得在工作完成上有成就感? 三、教師說明 讓學生說出與發現,因為個人特質,會讓自己做一些事情做得特別上手、容易或完整。 ~本節結束~ | 2 | 注意力和記憶策略 | 實作評量 檔案評量 學生自我評量 |
生活興趣蒐集員~ 專長秘訣大公開 | 1a-II-1 展現自己能力、興趣與長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1-2 透過分享,展現自己的專長與同學分享工作秘訣。 | 第三、四節:專長秘訣大公開 一、教師提問 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提問,引導學童分享在體驗活動中,我們知道每個人擅長的事情可能不一樣,請你想想看 1.有哪件事情是你很有成就感想想跟大家分享的家事? 2.你想要如何清楚的讓同學知道你做這件事情的細節與關鍵? 二、引導思考 引導分享內容可包含: 1.做什麼事情? 2.都選擇甚麼時間做?為什麼? 3.做事情的事前準備? 4.做事情的細節與步驟。 5.如何呈現最容易讓同學了解清楚。 三、學生操作 以流程說明為例: (一)將處理事情的準備工作先列下來。 (二)把做事情的步驟依照順序,用重要的細節紀錄。 (三)確認工作細節與順序。 (四)思考細節中有沒有讓事情可以做得更好的祕訣分享。 (五)依據順序將工作祕訣用最適合你的說明方式分享。 四、教師總結 能將家事或一件事情做好,是不容易的事,常常需要經過學習及一次次的錯誤修正,從讚揚學生表現很棒的事情,並鼓勵回想思考自己能夠將事情做好的細節,並與同學分享,在分享過程中,形成共同學習成長的氛圍,也能學到新祕訣,會到家庭中實踐。 ~本節結束~ | 2 | 注意力和記憶策略 | 實作評量 檔案評量 學生自我評量 |
生活興趣蒐集員~ 最喜愛的休閒活動 | 1a-II-1 展現自己能力、興趣與長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1-3 經由自己喜愛與家人一起的休閒活動,探索自己喜愛的人事物 | 第五節:最喜愛的休閒活動 一、教師提問 (一)除了家庭事務以外的事,你還喜歡與家人一起進行哪些休閒活動呢? (二)你最喜歡與家人一起做什麼?你會主動幫忙什麼事情呢? 二、引導思考 (一)家人會帶你一起進行哪些休閒活動?你最喜歡做什麼? (二)喜愛戶外還是室內活動?為什麼? (三)喜歡與誰一起完成?為什麼? (四)進行這些活動會有事前準備、進行時刻以及事後整理,你會主動幫忙做什麼事情呢? 三、學生分組討論 1「休閒樂趣市集」分享: 1自己喜歡與家人進行那些休閒活動?你最喜歡做什麼? 2喜愛戶外還是室內活動?為什麼? 3喜歡與誰一起完成?為什麼? 4你會主動幫忙做什麼事情呢? 2引導學生從自己喜愛的人事物進行分享。 四、教師總結 (一)老師可以提醒學生感受與覺察: 1哪件事情你最喜愛最投入?進行之後仍念念不忘? 2喜愛的這些人、事、物都可能是你的專長或是興趣喔! (二)於單元尾聲,讓學生記錄下自己喜歡與家人一起從事的活動以及自己擅長的工作。 ~本節結束~ | 1 | 注意力和記憶策略 | 實作評量 檔案評量 學生自我評量 |
學習專長探索家~ 學習探索 | 1a-II-1 展現自己能力、興趣與長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2-1 藉由參與學校內外各項活動,覺察自己的興趣、專長。 | 第六節:學習探索1 一、教師提問 下課時間,正好你們最期待也享受的時光,你喜歡在下課時做什麼事?喜歡自己做還是約同學一起呢? 二、學生分組分享 教師引導學童討論分享: (一)短短的下課10分鐘,你最喜歡做什麼事呢? (二)在學校中,你最喜歡什麼地方(什麼角落)?你最喜歡什麼活動?最喜歡與誰一起從事哪些事情? (三)引導觀察課本中的跨頁圖片,觀察並說出圖片中人物最喜歡做的事,而自己與他們有沒有雷同處? (四)有雷同處在哪裡?這些事帶給你的感受是? (五)如果沒有相同處,那你喜歡在校園裡做什麼事呢? (六)想想看你喜歡做這些事的原因為何?能學到什麼?能知道什麼?能讓你感到開心滿足的原因是? 三、教師總結 把握時間做你喜愛做的事情,這些事情通常是最吸引你,也可能是你目前最喜愛與專注投入的喜好唷! 一、教師提問 (一)升上中年級了,你應該發現你可以參與的學習活動變多了,參加學校活動你喜歡做哪些事情會為自己分配什麼工作呢? (二)學校校慶活動需要完成的事項有很多,引導學生討論「校慶活動,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二、引導思考 (一)引導學生討論「在這些活動中你最擅長或有能力跟同學分工完成的事情有哪些?」,學生可能回答: 1.校慶前:投票、海報設計、繞場服裝設計、班級活動安排、人員分配表、製作道具準備⋯⋯ 2.校慶時:參與工作完成、執行檢核項目、學習成果表現、學校小主人(主持或接待事項)⋯⋯ 3校慶後:環境整潔、學習省思與紀錄、工作分享與檢討⋯⋯ (二)以上讓學生多元表達,更可以透過小組安排,進行討論分工或是提出規劃想法,藉由學生分組討論與認領工作,引發學生發現自己的喜好與興趣。 三、教師說明 學校內外都是我的學習場域,而在升上三年級後,開始發現有更多學習活動可以讓我投入與參與。從不同的學習活動也能夠觀察自己的喜好與專長,發揮自己的特點。 ~本節結束~ | 1 | 注意力和記憶策略 | 實作評量 檔案評量 學生自我評量 |
學習專長探索家~ 學習探索 | 1a-II-1 展現自己能力、興趣與長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2-1 藉由參與學校內外各項活動,覺察自己的興趣、專長。 | 第七節:學習探索2 一、教師提問 在學校以及學習的場合裡,你最喜歡做的事情有哪些?」試著用各種不同的問題,問問自己,探索與記錄下你的專長。 二、學生操作 (一)透過自己在學校內外喜歡參與的事情、感興趣的人與物,進行深入思考,可以圖像思考法幫助學生多元思考的面向,協助學生更深度與多面向探索自己關心與有興趣的議題。 (二)曼陀羅思考內容可提供參考,更能由老師依據學校、班級以及其他特色進行問題調整。 1.最喜歡的科目? 2.最適合擔任的班級幹部是? 3.最擅長的打掃工作? 4.最喜歡的學校活動是? 5.最常被讚美的事情? 6.自己覺得我最厲害的事情是? 7.最喜歡的遊戲或玩具? 8.其他。 三、教師說明 在這節課,透過將學生在家庭、在學校以及休閒活動中有興趣的活動,再一次回顧整理,列下自己感興趣的事。這將有助於學生對自己在不同場所所表現的自己有全盤了解,也更清楚自己。喜歡的人、事、物。 ~本節結束~ | 1 | 注意力和記憶策略 | 實作評量 檔案評量 學生自我評量 |
學習專長探索家~ 學習探索 | 1a-II-1 展現自己能力、興趣與長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2-2 透過與同學互動遊戲核對自我認識以及同學眼中的我回饋,分享自我 探索過程中的經驗與感受。 | 第八節:學習探索3~學習小達人 一、教師提問 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提問 「從前面活動中,你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以及你與不同的人相處,你已經探索搜集了你的專長、特點與興趣,是否有發現到有哪些相同處呢?」 二、學生省思 讓我們透過一些問題,幫助自己在從新整理與思考共通性,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的特點。 1.你喜歡的事情大部分會帶你你怎樣的經驗與感受呢? 2.你喜歡做的事情,大部分跟什麼(人事物)有關呢? 3.你發現你時常用哪些特質幫助你完成事情嗎?是什麼? 三、學生討論與分享 學生擬答與分享 我喜歡做的事情,跟多都與戶外與觀察大自然有關,就算下雨,我也會到陽台觀察我種的植物。 我喜歡與很多人一起完成事情,感覺事情從計劃到完成,就會很有成就感,跟很多人一起,我也能夠學習很多新的事情。 我喜歡整齊的環境,我會主動把環境整理得乾淨整齊。 四、學習活動 從人力銀行徵人網頁的小遊戲中,引導學生更具象表達出自己的專長與興趣。作為此活動學習探索的小結。 五、教師總結 透過前面的鋪陳學習學生已對家庭以及學校內外各式活動有所思考,提出自己在不同環境下喜愛做的事,以幫助學生重新環視一次自己有興趣人事物的共通點。從相同處發現自己的專長特色與喜好。 ~本節結束~ | 1 | 注意力和記憶策略 | 實作評量 檔案評量 學生自我評量 |
學習專長探索家~ 學習探索 | 1a-II-1 展現自己能力、興趣與長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2-2 透過與同學互動遊戲核對自我認識以及同學眼中的我回饋,分享自我 探索過程中的經驗與感受。 | 第九節:學習探索4 一、教師提問 除了自己知道自己的興趣,你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更了解自己? 二、學生活動 進行班級「看見自己」活動,老師可以準備不同顏色便利貼,請學生邀請他的好朋友、較少交集(或隨機選取)的同學各2位,寫下對自己的感覺以及認識(可從不同的觀點事件或是不同接觸機會進行分組與分享)。 三、教師說明 (一)透過訪問活動,了解別人對你興趣與專長的了解或觀察,安排訪問與準備你的問題。 (二)想一想,你要如何邀請同學把對你的認識寫下來?(建議可以從班級生活、學習分組、不同課程等提出問題問同學) (三)將便利貼交給同學並邀請同學給予具體明確事件給予回饋。 四、教師總結 經過對自己喜歡做的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後,有哪些跟你本來想的一樣?有哪些新發現?試著整理說出來。 ~本節結束~ | 1 | 注意力和記憶策略 | 實作評量 檔案評量 學生自我評量 |
學習專長探索家~ 學習探索 | 1a-II-1 展現自己能力、興趣與長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2-3 經由興趣探索,為自己設定發揮興趣與展現專長的新目標。 | 第十節:學習探索5 一、教師提問 更清清楚了自己的特點、專長與興趣,你是否想過如何應用在你的生活中呢? 二、學生實踐與分享 1想想看你的特點與長處,可以繼續如何應用在你的生活中? 2邀請學生將自己在生活中實踐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3在家裡、與家人一起的共同活動、學習時、在學校與同學相處⋯⋯ 三、人物故事 透過人物故事的閱讀與分享,說說看: 1生活中是否還有哪些故事或家人有著類似的例子? 2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這些事情能夠維持與持續,都具備著什麼特性呢? 3在他們的身上,你觀察與看到了什麼? 四、教師總結 1都運用並了解自己喜愛做與喜愛投入的事情,對自己有更多發現與學習。 2興趣產生熱情,熱情而擁有專注。 一、教師提問 教師配合學生活動手冊提問 「能夠找到自己的專長特質與喜好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你想運用你的興趣繼續為自己設定什麼目標呢?」 二、學生活動 想一想、做一做 認識了自己的專長興趣與喜好後,你有什麼想完成的事情適合運用你的專長興趣與喜好? 1.設定可執行易達成的目標。 2.列出你的執行方式與步驟。 3.每個步驟檢查,如何讓你的專長與興趣發揮作用?加入步驟中。 三、自我檢視 透過本單元的探索與發現,找到自己的興趣,並為自己的執行與學習檢視紀錄 1.在活動中,能探索並展現自己的能力、興趣或長處 2.能在生活中應用自己的能力、興趣或長處,完成事情 3.透過自己的能力、興趣或長處的探索,繼續設定學習目標 四、教師總結 透過新學期(新的一年)進行新目標設定,用持續與累積為自己的目標努力,一段時間我們將看到成果唷!(學期末可以安排活動時間分享) ~本節結束~ | 1 | 記憶和理解監控策略 | 實作評量 檔案評量 學生自我評量 |
五、實施情形(可張貼上述的學習活動輔以照片說明)
文字說明:曾老師以下課十分鐘為例,請同學發想最喜歡的活動
文字說明:曾老師介紹專長探索延伸閱讀書籍~成為昆蟲觀察家
文字說明:成為昆蟲觀察家書箱中有顯微鏡可提供觀察
文字說明:請小組發表他們下課最愛的活動
文字說明:四人小組討論分享
文字說明:四人小組討論分享
文字說明:四人小組討論分享
文字說明:四人小組討論分享
希望藉由綜合活動的討論帶領孩子做練習,提升孩子口語表達的能力,達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言之有禮的最佳境界。
更期望透過討論讓孩子能發現他自己或別人的特殊喜好,展現自己的能力興趣與長處並為自己設定發揮興趣與展現專長的新目標。
本次教學運用分組討論方式進行,讓每位學生都有思考與發言的機會,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去探索自己喜愛的人、事、物。只是孩子討論時的音量較難管控,有時會出現小組互相干擾的狀況,老師必須即時去出聲提醒制止同學的音量,這個秩序維持還需要老師的協助養成。
基隆市中和國小111學年度十二年國教前導學校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