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素養?
(一)素養係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其中關鍵重要
的素養,即為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讓
孩子能在生活中實踐力行。
(二)素養就是給孩子在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外,還有以後面對世界變化需要的知識、能力還有態度。
(三)不是將知識就只是冷冰冰的背誦和記憶,重點是跟生活情境有連結,不是用抽象的知識理論,而
是從學生在日常生活裡面的體驗累積知識,自然而然地學習。
(四)「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五
)就像教導學生煮菜,閱讀食譜、知道如何烹煮,這是「知識」;實際操作做出一道菜,這是「能力」;
把菜與他人分享並從中學到如何更精進,這是「態度」。綜合以上,就是「素養」。
二、108 課綱的核心素養包括三大面向與九大項目:
(一)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 (二)九大項目:「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符號運用
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
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一、素養可以分為各領域的基本概念與生活實踐(應用)兩部分:
(一)基本概念部分:只要學生在學校認真學習,應該足以學會各領域的基本概念。當無法理解各領域
的基本概念或學習有困難時,可尋求任課教師協助,或是參加學校的學習扶助。
(二)生活實踐部分:難以透過補習來培養,建議由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連結所學
概念」的習慣,透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學生在各領域的素養,並適應教育會考中生活實踐類的
題目。
二、教育部為了推動 108 課綱,近年已做了很多準備,透過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共同備課讓素養在教學中
實現,例如:過去學校在教數學、自然領域時,往往是老師先講述定義,講完後舉例,接著就是練
習、練習、再練習,讓學生在不斷的重複練習中面對考試。素養的學習是講究探究與實作,重複練
習往往在考試結束後就「歸零」,面對未來的挑戰,學生要成為終身的學習者,學校要教的不只是標
準化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建立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且能在生活中實踐與運用。
三、「素養」來自生活,也強調用於生活中的實踐,引導孩子好好生活,讓孩子習慣自己解決生活上的大
小問題,就是最好的素養「生活實踐類(情境題)」的訓練,不必把孩子送去「素養補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