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2
基隆市110學年度學校辦理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共同備課紀錄表
教學時間:10/22(五)第6節 教學班級:303 教學領域: 數學 教學單元: 第四單元
教材內容: 數學領域 N-3-12 長度:「毫米」。實測、量感、估測與計算。單位換算。 教學目標: 認識毫米(m
m)的意義,以毫米為單位,進行實測和估測。 進行公分和毫米單位間的換算。 進行公分和毫米一、二階單位的計算。 透過操作,能用尺畫出指定長度的線段。 進行公尺、公分和毫米單位間的換算與計算 學生經驗: 二下第3單元已經學過:
使用以公尺為刻度單位的工具。 認識1公尺(m)。 以1公尺為單位,進行估測、實測及同單位的計算。 公分、公尺的關係及換算。 教學活動: 詳見教學案例 公分和毫米的加、減活動 教學評量方式: 口頭發表、討論、實作 觀察的工具和觀察焦點: 學生實際操作與口頭回答有無清楚呈現 回饋會談時間和地點: 時間:10/25
PM01:00 地點:301教室
授課教師簽名: 觀課教師簽名:
附表3
基隆市110學年度學校辦理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觀課紀錄表
教學班級 | 三 年 三 班 | 觀察時間 | 110年10月22日 第6節 |
教學領域 | 數學 | 教學單元 | 第四單元 |
教 學 者 | 郭志富 | 觀 察 者 | 馬季鈿 |
層 面 | 檢核 項目 | 檢核重點 | 優 良 | 普 通 | 可改進 | 未呈現 |
教 師 教 學 | 1.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 1-1 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 ◎ | |||
1-2 清楚講解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 ◎ | |||||
1-3 提供學生適當的實作或練習 | ◎ | |||||
1-4 設計引發學生思考與討論的教學情境 | ◎ | |||||
1-5 適時歸納學習重點 | ◎ | |||||
2.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 2-1 引起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 ◎ | ||||
2-2 善於變化教學活動或教學方法 | ◎ | |||||
2-3 教學活動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 ◎ | |||||
2-4 教學活動轉換與銜接能順暢進行 | ◎ | |||||
2-5 有效掌握時間分配和教學節奏 | ◎ | |||||
2-6 使用有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媒材 | ◎ | |||||
3.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 3-1 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 ◎ | ||||
3-2 運用肢體語言,增進師生互動 | ◎ | |||||
3-3 教室走動或眼神能關照多數學生 | ◎ | |||||
4.運用學習評量評估學習成效 | 4-1 教學過程中,適時檢視學生學習情形 | ◎ | ||||
4-2 學生學習成果達成預期學習目標 | ◎ | |||||
班 級 經 營 | 5.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以促進學習 | 5-1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 | ◎ | |||
5-2適時增強學生的良好表現 | ◎ | |||||
5-3妥善處理學生不當行為或偶發狀況 | ◎ | |||||
6.營造積極的班級氣氛 | 6-1引導學生專注於學習 | ◎ | ||||
6-2布置或安排有助學生學習的環境 | ◎ | |||||
6-3展現熱忱的教學態度 | ◎ |
授課教師簽名: 觀課教師簽名:
附表4
基隆市110學年度學校辦理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教學自我省思檢核表
授課教師姓名: 郭志富 教學班級:303 教學領域: 數學領域
教學單元名稱: 第四單元 幾毫米 活動四 公分、毫米的計算
序號 | 檢核項目 | 優良 | 普通 | 可改進 | 未呈現 |
1 | 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 ■ | □ | □ | □ |
2 |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 ■ | □ | □ | □ |
3 | 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 ■ | □ | □ | □ |
4 | 運用學習評量評估學習成效 | □ | ■ | □ | □ |
5 | 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以促進學習 | ■ | □ | □ | □ |
6 | 營造積極的班級氣氛 | ■ | □ | □ | □ |
7 | 其他: | □ | □ | □ | □ |
◎教學省思:
可以先複習舊經驗,如1公尺=100公分;另外可以利用數線來增強公分與毫米換算的概念;也可以利用定位板來進行大單位與小單位之間的換算概念教學。
教師將題目改口語表達,學生對題意的認知會有提升。老師也在學生唸完題目後,將題目中的重要線索標示出來,增加學生對題意的認知。另外,多練習類似的題目也能增加學生對題目的理解。
|
授課教師簽名: 觀課教師簽名:
附表5
基隆市110學年度學校辦理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議課紀錄表
教學時間:10/22(五)第6節 教學班級:303 教學領域: 數學 教學單元: 第四單元
教 學 者: 郭志富 觀 察 者: 馬季鈿 觀察後會談時間:110.10.25(一)13:00
一、教學者教學優點與特色: 1.利用教學資源(布題大白紙)提供學生專注於黑板題目上。 2.提供布題的題目紙供學生實作以及課後評量學習成效。 3.教學步驟清晰明瞭,學生能確實學習教學內容。 4.學生實作時能適時巡視課堂,注意學習弱勢學生的指導。 5.教學時間及分配能確實完成預定進度。 二、教學者教學待調整或改變之處: 1.教師布題時是直接布題,沒有利用情境引起學習動機。 2.教師在學生實作課堂巡視時,多注意落後學生,會忽略中段學習成就學生。 3.教學方式較單一,以布題、學生實作、發表和教師解題為主。 三、對教學者之具體成長建議: 1.建議可利用學生日常生活會遇到的情境進行引起動機與布題,更能加深學習動機。 2.針對學生實作時,可利用臨時分組,讓落後學生旁的同學協助注意實作學習狀況。 3.可利用其他教學方式,來增進課堂教學時的學習興趣。
授課教師簽名: 觀課教師簽名:
實施情形
文字說明:共同備課 |
文字說明:教師依布題進行重點提問。 |
文字說明:教師課間巡視指導 |
文字說明:共同議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