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112學年度公開授課:認識公分教學設計

格式
docx
大小
40.39 KB
頁數
6
上傳者
Hsuan Liu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10-02,离现在 2 2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基隆市112學年度學校辦理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共同備課紀錄表

教學時間:11210/3(二)教學班級:205教學領域:翰林版數學 教學單元:二上第3單元

教 學 者: 陳怡珊 觀 察 者: 蔡采芬、 林良美 觀察前會談時間:1129/28(四

  1. 教材內容:翰林版數學二上 第3單元 認識公分

  2. 教學目標:

1.認識物品的長並能直觀或直接比較兩直線物的長。

2.認識直線與曲線,並能比較長短。

3.知道高矮、厚薄也是一種長度,並會做直接比較

4.透過長度的複製做間接比較

  1. 學生經驗:

一年級學生已能從直觀比較中,簡單理解長度、形狀或物體的大小,也能利用複製長度的方法,理解間接比較的長度,並延伸至直線、曲線的比較方法,強化測量長度的基本概念。本單元在理解用不同單位測量時,測量結果的單位數不同,也要認識公分,並用公分尺測量長度,並以公分為單位做長度的加減。

  1. 教學活動:

本次授課在解決長度的合成與分解,並以算式做記錄。

【活動一】長度的合成

透過操作兩條不同顏色的紙條記錄長度的併加問題。

【活動二】公分直尺的測量

測量超過15公分直尺長度的紙條。

【活動三】長度的分解

透過操作紙條記錄長度的拿走型減法問題。

透過操作紙條記錄長度的比較型減法問題。


統整活動:配合練習園地和習作練習,澄清本單元教學重點

  1. 教學評量方式:

實作評量、習作評量


  1. 觀察的工具和觀察焦點:

  1. 觀察工具:習作、操作物品、記錄單

  2. 觀察焦點:學生操作過程、口頭發表、分組合作與討論






七、 回饋會談時間和地點:10/14 13:00. 105教室


10/20(四)下午200102班教室






















授課教師簽名:陳怡珊 觀課教師簽名:蔡采芬、 林良美




觀課紀錄表(結構式)

校名:仁愛國小

觀課科目

數學

授課教師

陳怡珊

觀課班級

205

授課單元

名稱

翰林版數學2上第三單元認識公分

觀課日期

112/10/03


1.學生上課狀況

(1)學生投入課堂學習程度如何?

老師指令明確,用放大尺提高學習興趣,學生能專注聆聽老師的指導投入量紙條的長度和記錄長度的活動。全班學生能專注學習,也能配合動手操作

(2)學生有干擾課堂行為嗎?情形如何?

教師能時時關注學生學習及行間巡視只有一組小朋友在同組做活動時,較分心在敲尺,老師也能立即排除該組的狀況。

2.學生分組討論情形

  1. 小組間互動情形如何?(熱絡程度、參與程度)

1.學生能認真完成老師指定量紙條程度和老師指定的的任務。

2.同組討論熱烈,並能合作學習,正確的量出紙條的長度並劃記,每個學生都有參與。

(2)小組討論是否聚焦本次課堂?

小組都能聚焦本活動:用直尺量出指定長度和對齊0的重點、兩張紙條能貼齊紀錄公分並寫出正確的算式。

(3)小組討論內容深度?

上台操作的學生各個投入,老師會不時對座位上的學生拋出問題讓他學會動腦解決問題,同學能舉手發表,深入探究問題並做分享。也能由點選組別分享中,再次確認測量方法。

3.知識學習的情形

  1. 學生在課堂中哪一個部分感到興趣?

第二個活動:15公分的尺量20公分的紙條,學生進行量測及記錄,皆能合作學習,學生表現出高度興趣

(2)學生在學習中有沒有困難之處?

少數學生在第一個活動:紅黃紙條接起來有多長時,沒有先貼再量,直尺拿在手上所以會有誤差。

測量線段時必須對齊尺的刻度0,有些學童會對齊尺的邊緣。

(3)真正有效的學習發生在什麼情境?

學生經由實務操作發現長度的加減,最後老師總結澄清基本概念。

4.綜合建議

1.教師示範確實清楚,所以學生容易清楚分組任務,並作正確回應也能重述重點.

2.教師行間巡視時能察覺需要協助(紙條沒有接起來)或提醒分心玩直尺的學生,予以適時提醒。

3.老師時時讚美學生與學生正增強,學生出現操作困難並能給上台的學生支援 。

4.教師採用討論,猜想,驗證的教學法,提供線索讓學生思考教學活潑多元。

5.二年級的學生對新的課程充滿期待,老師能適時轉換不同活動,吸引學生的視線。

小小建議:三個任務因為是分組操作,老師請學生上台操作的時間可以減少一些,學生會更專注在自己的任務上,最後再進行澄清觀念,時間的運用會更彈性

觀課人員:林良美

觀課紀錄表(結構式)

校名:仁愛國小

觀課科目

數學

授課教師

陳怡珊

觀課班級

205

授課單元

名稱

翰林版數學2上第三單元認識公分

觀課日期

112/10/03


1.學生上課狀況

(1)學生投入課堂學習程度如何?

學生能專注量紙條的長度和記錄長度的活動。全班學生能專注學習,也能熱烈發表並配合動手操作

(2)學生有干擾課堂行為嗎?情形如何?

教師時時關注學生學習狀況並進行行間巡視。

2.學生分組討論情形

  1. 小組間互動情形如何?(熱絡程度、參與程度)

1.學生能認真完成老師指定量紙條程度和老師指定的的任務。

2.同組討論熱烈,並能合作學習,每個學生都有參與。

(2)小組討論是否聚焦本次課堂?

小組都能聚焦本活動:用直尺量出指定長度和對齊0的重點、兩張紙條能貼齊紀錄公分並寫出正確的算式。

(3)小組討論內容深度?

多數同學能舉手發表,深入探究問題並做分享。也能由點選學生上台分享中,再次確認測量方法。

3.知識學習的情形

  1. 學生在課堂中哪一個部分感到興趣?

第二個活動:超過15公分的長紙條,老師先請同學示範如何進行量測及記錄。大多學生能專心學習,表現出高度興趣

(2)學生在學習中有沒有困難之處?

極少數學生在第三個活動剪下紙條並貼回時,沒有貼齊,所以會有誤差。

有學生在此任務中出現迷思,誤將量測的線段常以為是剪掉的線段長而計算錯誤。

(3)真正有效的學習發生在什麼情境?

學生經由實務操作發現長度的加減,最後老師總結澄清基本概念。

4.綜合建議

1.教師使用放大的尺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實際操作,清楚易懂。

2.教師教學時說明清楚,學生容易了解指令,並正確回應.

3.行間巡視時能察覺需要協助,並立即口頭讚美學生與學生有良好互動.

4.教師採用討論,猜想,驗證的教學法,提供線索讓學生思考回饋,教學活潑多元.

5.利用大電視進行任務說明,學生能快速了解任務並進行學習活動。

建議:由於每個任務皆請學生上台演示,所以容易耽誤到下個活動的進行。有些學生會因為沒有專心看台上的演示活動而分心。建議掌控演示時間,並隨時點台下學生進行回饋。

觀課人員:蔡采芬


基隆市仁愛國民小學112學年度教師自我省思檢核表

授課教師姓名:___陳怡珊_____ 教學班級:_205_ 教學領域:__數學____

教學單元名稱:___第三單元 認識公分____________________

序號

檢核項目

優良

普通

可改進

未呈現

1

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2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3

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4

運用學習評量評估學習成效

5

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以促進學習

6

營造積極的班級氣氛

7

其他:


教學省思:

1.學童對於紙條操作學習很有興趣,算式的紀錄很容易,但是在紀錄單上貼上紙

條的方式及長度的註名需要指導與練習,還有紙條的黏貼方式如何反映在老師

的不提也要能夠相符應。


2.整體教學活動流暢,為了讓學童進行觀念澄清花了比較多時間讓不同的學童上台

示範與說明,些微影響教學活動的時間,但是正確的示範以及觀念的澄清與操作

在這個階段的學習是必要的。


3.黑板操作示範的紙條過於長,加上黑板容易滑動,所以學童在示範用尺測量紙條

長度時容易滑動不利操作,下回應該將紙條設計得短一點。






授課教師簽名: 陳怡珊 觀課教師簽名:林良美、蔡采芬




基隆市仁愛國民小學111學年度觀察後會談紀錄表

教學時間:112.10.03 教學班級:205教學領域: 數學 教學單元:第三單元認識公分

教 學 者: 陳怡珊 觀 察 者: 林良美、蔡采芬 觀察後會談時間:112.10.06

  1. 教學者教學優點與特色:

1.教師說明指令清楚,教師行間巡視走動時能察覺需要協助或提醒分心的學生,予以適時提醒。

2.教師能確實掌握教學目標並能立即統整歸納學習重點,能運用許多實例不斷澄清學生學習困難。

3.師生互動活潑有默契,能口頭讚美和用獎勵學生,例如請學生當導演,引導學生操作與體驗,非常活潑有趣。

4.教師採用討論,猜想,驗證與實作的教學法,提供線索讓學生思考教學多元,符合學生程度。

5.老師透過學童上台操作澄清迷思,並且重述教學重點,確實示範後在小組紀錄單的呈現都能完整確實。

6.老師能確實掌握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活潑,師生默契佳,並能立即給予口頭讚美及小組加分。


二、教學者教學待調整或改變之處:

本節教學內容較多,學生發表及操作時間應掌控恰當,以免延宕其他教學單元,影響教學進度。



三、對教學者之具體成長建議:

教學時間需再多加留意,避免活動時間或發表時間過長。可以預留說明的時間並且先予發表,讓紀錄可更完整。
































授課教師簽名: 陳怡珊 觀課教師簽名:林良美、蔡采芬





6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