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班數學公開課:數到30教學設計與學生學習分析

格式
docx
大小
19.26 KB
頁數
3
上傳者
小孩 流浪的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11-16,离现在 3 34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附表2

基隆市111學年度隆聖國小辦理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共同備課紀錄表

教學時間:111.10.25 教學班級: 資源班 教學領域: 數學 教學單元: 數到30

教 學 者: 葉育婷 觀 察 者: 蔡靜淑 觀察前會談時間:111.10.20


一、學生優弱勢能力分析


學生姓名

優勢能力

弱勢能力

陳生

  1. 感官功能正常,生活自理能力佳。

  2. 理解能力可,可以藉由聽覺和視覺學習。

  3. 認知能力可,對於學習過的內容可以給予口語回饋。

  4. 學習意願佳,可以配合學習及完成練習。


  1. 有時候會放空,但稍微提醒就會恢復專注。

  2. 獨自拼音閱讀能力差。

  3. 口語表達不清楚。

楊生

  1. 感官功能正常,有生活自理能力。

  2. 個性溫和,願意接收教師指導配合學習。

  3. 以視覺學習為主。

  4. 在視覺提示引導下,能獨立完成50%的練習。

  1. 處理速度慢,需要花上比同儕更多的時間。

  2. 專注力可,偶爾分心或管其他人,但經提醒可以回復專注於學習。

  3. 理解能力差,需要大量的練習或是視覺提示才能操作。

  4. 獨自拼音閱讀能力差。

顏生

  1. 情緒平和穩定。

  2. 願意配合教師指導學習,及完成練習卷。

  3. 感官功能正常。

  1. 非常容易分心,會在座位上做自己的事(完鉛筆、橡皮擦),須要反覆提醒。

  2. 會一直離開座位去協助別人。

  3. 對於口語理解上有困難,須配合肢體和視覺提示引導。

  4. 獨自拼音閱讀能力差,也無法使用口語回饋學習成效。


二、教學設計

()教材內容

1.南一一年級上學期第五單元-數到30

2.實體1立方公分、十立方公分教具條。

3.線上kahoot!測驗遊戲

() 教學目標

1.能以一對一對應的方式,透過具體物或半具體物來表徵數量。

2.就具體情境中,能點數並說出30以內的數量。

3.就具體情境中,認識30以內的數量。

4.看到數字能讀出11~20的數字。

5.就具體情境中,能寫出11~20的數字。

()學生經驗

1.認識10以內的基數,並進行說、讀。寫。

2.察覺數量的不同,及10以內的數與量配對。

3.認識10以內兩數量的多少比較。

4.認識基數和序數的關係。

()教學活動

1.先撥放南一電子書引起動機,讓學生藉由動物排隊的故事引起學生動機,讓學生複習30以內的數。

2.教師使用烏龜和蝦子布題,引導學生用O畫出分別代表烏龜和蝦子的數量。

3.教師布題小丑魚和海星,讓學生上台操作,此用畫圈的方式找出哪一種生物比較多。

4.教師布題小魚和螃蟹,讓學生在座位上操作,此用畫圈的方式找出哪一種生物比較多。

5.教師引導藉由30以內的數字關係去做大小的比較。

6.教師布題,讓學生分辨2318哪一個數字比較大?哪一個數字比較小?

7.使用kahoot!遊戲綜合測驗。

()評量方式

1.觀察評量

2.口語評量

3.紙筆評量

()觀察的工具和觀察焦點

1.教師課程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有依照學生的能力進行差異化教學。


三、建議

()教學目標

1.在一開始給予實體圖卡進行數與量的配對關係時,就要帶入數字比較的觀念,這樣學

生在後面抽掉圖卡及實際畫O操作的時候,能夠以抽象的數字進行比較。

2.建議本次目標要著重在數與量的配對觀念,學生要能夠理解每個數所代表的量,這

樣在未來題型的比較上,才能夠有基礎概念。

()教學活動

1.因為學生同時要學習數量概念,又要辨別數字代表的意義進而比較大小,可以循序漸

進,先從個位數字開始,讓學生從熟悉的基礎數感再進到二位數。

2.對於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增加一些實體物件操作上的練習。


授課教師簽名: 觀課教師簽名: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