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新興高階中學國中部108學年度課程計畫(草案)

格式
doc
大小
2.11 MB
頁數
45
上傳者
Mei Ling, Chiu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03-06,离现在 6 23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高雄市立新興高級中學國中部108學年度課程計畫(草案)

壹、學校現況與背景分析:

一、學校基本資料: (1-1)

學校名稱

高雄市立新興

高級中學

網址

http://www.hhhs.kh.edu.tw/Platform/default.html

電話

07-2727127

傳真

07-2513255

校長

江春仁

E-mail

[email protected]

教務()主任

凌子雲

E-mail

[email protected]

承辦組長

游茗壹

E-mail

[email protected]

教師數

58(不含代課、高中部教師)

學生數

583

總班級數

24

普通班班級數

18

藝才班班級數

3

體育班班級數

0

特教班班級數

集中式特教

1

分散式資源

2

巡迴輔導

0

二、背景分析:從就學校規模、環境與設備、教師資源、行政資源、學生、地理環境、家長、社區資源等向度,剖析本校現況,並妥善規畫因應策略,期能將效益最大化,並將威脅或劣勢最小化。

新興高中國中部SWOT分析表(1-2)

因素

Strength:優勢(內部因素)

Weakness:劣勢(內部因素)

學校

規模

由於少子化影響,班級數及學生數較少,教師與學生互動較為密切,學生可獲得教師更多的關懷。

班級數少,教師員額控管,不僅教師需長期兼代課,教學負擔重,超額教師留在校內面臨授課不足。

環境與設備

1.擁有多媒體教室、語言教室、活化教室等資訊化教室,提供資訊融入教師良好的環境。

2.校園骨幹網路光纖化,配合無線網路的建置,校園網路環境快速可靠。

3.新建專科大樓已落成,提供優質專科教學環境。

班級教室尚未全面裝置單槍投影機及螢幕,仍需持續充實教學設備。

教師

資源

教師年輕、敬業、流動率低、學歷高、資訊能力強。

資深教師延後退休,缺少新進教師注入活力。

行政

資源

1.校長高瞻領導,行政團隊溝通協調默契高,各處室合作無間。

2.職員工熟悉本身業務,熱誠服務,充分支援教學。

1.同時處理國高中業務,工作量多且壓力大。

2.教師兼行政人員,須同時兼顧教學及行政下處理國高中業務,行政負擔大。

學生

本校為完全中學,提供直升名額給國中部學生,減少在地學生到外地學校就讀的通勤之苦

學區內人口老化,學生來源不穩定。

因素

Opportunity:機會(外部因素)

Threat:威脅(外部因素)

地理

環境

1.鄰近有城市光廊、中央公園、忠孝公園、文化中心、市立圖書館、市府等優質文化環境。

2.強調本校辦學績優,鼓勵學生就近入學,且交通便利,減少通勤之苦。

1.鄰近國小學生數減少,又與鄰近國中共同學區,學生來源不穩定。

2.五福路車輛擁擠,家長接送學生上下學易受阻塞。

家長

1.實施親職教育,扭轉家長觀念。

2.辦理終身教育,提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意願。

3.積極引入家長各項資源。

1.社風所及,單親比率偏高。

2.忙於生計,缺乏再教育時間與意願,欲提升水準不易。

社區

資源

1.提供社區休閒與學習活動場所與設施,提昇民眾對學校之認同。

2.善用社區人才指導社團發展

3.整合地方資源以擴大學習經驗

學校作息固定,學生無適當時間利用地方資源。



貳、學校課程願景

本校位於高雄市中心玉竹、新崛江商圈周邊,為本市精華地帶,開發甚早,交通網絡貫通,十分便捷。但因位於老舊社區,人口老化,學區內國中部學生人數逐年減少,亟待提昇本校特色。

本校為完全中學,且國中部學生係依學區入學,如何吸引學生入學及提昇教學品質,讓學校能發展成為有特色之社區優質國中,是我們主要的目標。本校透過教育部、教育局補助以及全體師生的努力,國中部教學品質及設備皆有長足的發展與進步,贏得社區家長的高度肯定。

面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如何提供精緻的國中教育內容、教育品質、全人教育,充份發揮完全中學學制的優勢,鼓勵學生入學,本校發展出「溫馨、活力、人文、科技」等四大願景,「溫馨-代表校園友善健康營造,營造溫馨互助文化;「活力-代表創意適性效能教學,精進活力專業成長;「人文-代表深耕閱讀寫作教育,培育人文博雅青年;「科技-代表科學資訊多元體驗,發展科技校本課程。將其願景聚焦為提升本校學生四大核心能力:品格力學習力思考力生活力,其願景與核心能力對應圖如圖1所示,學生圖像如圖2所示。


群組 1916










透過四大願景及校本核心能力,打造與世界接軌未來新興人才,符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的「自發、互動、共好」理念與目標。

群組 10

























2 新興高中國中部學生圖像

依據本校願景及校本核心能力,規劃出學生學習的課程願景,並對應十二年國教總綱核心素養,勾勒出學生應有的校本素養內涵,學校課程願景如下表

學校課程願景(2)

課程願景

對應十二年國教總綱核心素養

校本素養內涵

1

善用科技,培養思辨統整能力

J-A2 具備理解情境全貌,並做獨立思考與分析的知能,運用適當的策略處理解決生活及生命議題。

J-A3 具備善用資源以擬定計畫,有效執行,並發揮主動學習與創新求變的素養。

J-B2 具備善用科技、資訊與媒體以增進學習的素養,並察覺、思辨人與科技、資訊、媒體的互動關係。

四、思考力

1.激發創意:能發現問題,積極探索問題組成,從而發展出全新的解決方法。

4-1-1能主動發現問題。

4-1-2能分析瞭解問題的本質。

4-1-3能依據問題的本質,發展出全新的解決方法。

2.邏輯思考:經過系統化的學習策略及思辯方法,轉化為可用的資訊。

4-2-1能分辨資訊的可信度,分析優缺點,選擇可用的資訊。

4-2-2能利用選擇的資訊進行推理。

4-2-3能建立符合邏輯的學習程序。

2

養成自主探究能力、啟發多元智慧

J-A1 具備良好的身心發展知能與態度,並展現自我潛能、探索人性、自我價值與生命意義、積極實踐。

J-A2 具備理解情境全貌,並做獨立思考與分析的知能,運用適當的策略處理解決生活及生命議題。

J-A3 具備善用資源以擬定計畫,有效執行,並發揮主動學習與創新求變的素養。

一、品格力

1.認識自我:探索自我概念,包含優缺點、限制與優勢、認識情緒與自我應對方式等,學習接納自己的狀態。

1-1-1能自生活中的事件發現不同的應對方式

1-1-2能注意自己常出現的應對方式辨別自己的優勢及困難。

1-1-3能比較自我的優勢及困難對個體的影響,重新衡量及評價,並找到對應的方法。

二、學習力

1.學習探索:透過各科學習理解不同的學習途徑,並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2-1-1理解並闡述示不同的學習內容。

2-1-2能使用不同學習方法,並藉此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風格或模式。

2-1-3能評價自己的學習程,並調整適合的學習方法。

三、生活力

1.體驗生活:透過生活中的體驗與探索,結合各科學習不同的學習方式及歷程,提升對周遭人事物與環境的認識與互動能力。

3-1-1能了解本身能力,並可以運用自身能力處理事物。

3-1-2能在生活中接觸不同人事物,探索人事物的變化,增進探究事理的能力。

3-1-3於生活中應用所學並身體力行。

3

奠定基礎學科知識,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J-A2 具備理解情境全貌,並做獨立思考與分析的知能,運用適當的策略處理解決生活及生命議題。

J-B1 具備運用各類符號表情達意的素養,能以同理心與人溝通互動,並理解數理、美學等基本概念,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二、學習力

2.學力紮根:能依自己的能力設定學習目標,並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完成學習任務。

2-2-1能檢視自己的學習基礎及學習偏好,藉此衡量自己的學習能力

2-2-2能熟悉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並建構有效率的學習程序。

2-2-3能實踐並調整自己的學習程序,達到學習目標。

3.學以致用:能於生活中運用所學,串聯領域間的概念,解決問題。

2-3-1能組織日常所學,並運用於日常生活。

2-3-2察覺並連結領域之間的關聯,組織成自己的知識脈絡。

2-3-3能將所學的知識技能靈活運用,並解決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

4

了解自我,促進合作學習,尊重生命,培養人文關懷

J-A1 具備良好的身心發展知能與態度,並展現自我潛能、探索人性、自我價值與生命意義、積極實踐。

J-C1 培養道德思辨與實踐能力,具備民主素養、法治觀念與環境意識,並主動參與公益團體活動,關懷生命倫理議題與生態環境。

J-C2 具備利他與合群的知能與態度,並培育相互合作及與人和諧互動的素養。

J-C3 具備敏察和接納多元文化的涵養,關心本土與國際事務,並尊重與欣賞差異。

一、品格力

2.關懷他人:對於他人的處境能抱持同理心,學習以正向態度理解他人困難,及適當應對方式。

1-2-1能自生活事件中,發現他人的情緒及對事件的處理方式與自己的相異之處。

1-2-2能理解成長背景(家庭、天賦、性向、疾病……等)對一個人的影響,嘗試同理對方的困難與感受。

1-2-3能依據自身的狀況,選擇積極協助他人或展現適當尊重的行動。

3.互助合作:能依自己及他人的需求,尋求合作的可能,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1-3-1成員在團隊任務中能了解各自的需求及期望。

1-3-2與他人合作參與討論,取得共

1-3-3能認同團隊決議,遵守共同決議之事項。

5

立足本土,拓展國際視野,關心全球議題

J-C3 具備敏察和接納多元文化的涵養,關心本土與國際事務,並尊重與欣賞差異。

三、生活力

2.本土認同:能了解自身成長的環境,理解自己的根源,促進發展認同感。

3-2-1能深入了解自身文化的發展脈絡

3-2-2能正視自己對社會之責任

3-2-3能體認國家在國際社會的處境

四、思考力

3.全球視野:能對多元文化及國際議題,做整體的認識及學習尊重及平等。

4-3-1 能認識與理解多元文化。

4-3-2 能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

4-3-3 能認識國際議題並進行討論,展現對社會環境、弱勢族群的尊重與關懷。

6

孕育美感知能,培養賞析能力,增進生活創造力

J-B3 具備藝術展演的一般知能及表現能力,欣賞各種藝術的風格和價值,並了解美感的特質、認知與表現方,增進生活的豐富性與美感體驗。

三、生活力

3.生活美學:將所學運用於生活中,展現個人獨特的風格,並能學習欣賞他人。

3-3-1 能融會所學,提出生活可行方案。

3-3-2 能感受生活的美,欣賞美的多元形式與表現。

3-3-3 能聆聽他人意見、互相討論,整合不同看法。


参、學校課程架構

一、課程節數一覽表

108學年七年級開課科目暨節數一覽表(3-1)

學習領域 年級


上學期

下學期





語文

(8)

國語文

5

5





英語文

3

3





數學(4)

4

4





社會

(3)

歷史

1

1





地理

1

1





公民與社會

1

1





社會







藝術

(3)

音樂

1

1





視覺藝術

1

1





表演藝術

1

1





綜合活動

(3)

家政

1

1





輔導

1

1





童軍

1

1





健康與體育(3)

健康教育

1

1





體育

2

2





自然科學

(3)

生物

3

3





理化

0

0





地球科學

0

0





生活科技







科技

(2)

資訊科技

(2)

2





生活科技

2

(2)





領域學習總節數(A)

29





類別

課程名稱

上學期

下學期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社團

1

1












其他類課程

班會

1

1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彈性學習課程總節數(B)

3-6





每週學習

總節數

(A+B)

綱要規定節數

35





資訊科技與生活科技,每週連排2節課,採上下學期對開101~104與國105~107對開。


1有關學生在校作息及各項非學習節數之活動,如教育實驗課程、自主學習(自習)等之節數無須列入本表中。

2含數個科目之領域如社會或自然科學領域 ,除實施領域教學外,若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得實施分科教學,則依分科列出節數,若為合科則依實列出。

3:若非每個科目在每學期都修習,則請列出上、下學期節數,惟應維持領域學習總節數,得減少。

4:彈性學習課程依照學校及各學習階段的學生特性進行規劃,至少開設1門課

5:校訂課程中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之節數皆非普通班所開設,不併入本表計算。

二、法律規定教育議題實施規劃:

高雄市108學年度國中學校課程計畫重要宣導或法定議題融入課程檢核表(3-2) (教務處協助彙整)

項次

議題名稱

融入課程

單元名稱

課程呈現周次、時數

完成 未完成

備註

生涯發展教育(含職業試探、生涯輔導課程)





性別平等教育




每學期至少4小時

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




每學年至少4小時

環境教育課程




每年4小時以上

低碳環境教育課程




每年至少2小時

登革熱防治教育




每學期至少1

健康飲食教育




每學期至少3-4小時

愛滋病宣導




每年至少2場次防治教育(1小時/場)

水域安全宣導教育課程




每學期至少規劃1小時

交通安全教育




每學期至少2小時

反毒認知教學




每學年至少1小時

全民國防教育




每學年至少1小時

家庭暴力防治




每學年4小時以上

家庭教育




每學年4小時以上

海洋教育





備註:全校僅需統合為1

部定(領域)課程設計與實施

一、七年級部定(領域)課程課程規劃

()各領域課程實施之設施、設備、時間、教學人力或特色之規劃說明(4-1-1)

領域/科目

節數

設施規劃

設備規劃

時間規劃

教學人力規劃

特色規劃

語文

國語文

5

普通教室充足

普通教室皆有單槍投影機


現有:7人 課程需求:7

人力充足


英語文

3

普通教室充足

普通教室皆有單槍投影機


現有:4人 課程需求:4

人力充足


數學

數學

4

普通教室充足

普通教室皆有單槍投影機


現有:8人 課程需求:8

人力充足


自然科學

生物

3

普通教室充足

生物教室1間充足

理化教室2間充足



現有:2人 課程需求:2

人力充足


理化

現有:5人 課程需求:5

人力充足

地球科學

社會

歷史

3

普通教室充足

普通教室皆有單槍投影機


現有:1人 課程需求:1

人力充足


地理

現有:2人 課程需求:2

人力充足

公民與社會

現有:2人 課程需求:2

人力充足

健體

健康教育

3

普通教室充足

運動設施充足

普通教室皆有單槍投影機


現有:2人 課程需求:2

人力充足


體育

現有:3人 課程需求:3

人力充足

藝術

視覺藝術

3

美術教室1間充足

音樂教室1間充足

表演藝術教室1間充足



現有:2人 課程需求:2

人力充足


音樂

現有:2人 課程需求:2

人力充足

表演藝術

現有:1人 課程需求:1

人力充足

綜合活動

家政

3

家政教室1間充足

童軍教室2間充足



現有:2人 課程需求:2

人力充足


輔導

現有:2人 課程需求:2

人力充足

童軍

現有:2人 課程需求:2

人力充足

科技

生活科技

2

生科教室1間充足

資訊教室1間充足



現有:2人 課程需求:2

人力充足


資訊科技

現有:1人 課程需求:1

人力充足


()課程發展相關組織如課程發展委員會、領域/科目教學研究會、學年會議、專案小組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等之運作之規劃說明

1.本校訂定「高雄市立新興高級中學國中部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要點」,依據要點本委員會每學期各召開2次會議,審查課程發展相關議題、評量方式、次年課程計畫等,另下設教科用書審查委員會,於每學年第2學期召開會議審查各領域提交教科用書版本或自編教材,審查結果再提至課程發展委員會審議。

2.本校訂定「高雄市立新興高級中學國中部領域教學研究會設置要點」,依據要點各領域每學期召開3次會議,明定評量方式、範圍及檢討、辦理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或研習,重大議題再提至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

()校內進行共同備課、議課、觀課及公開課活動之規劃說明

1.本校為完全中學,考量國高中一體適用,本校訂定「高雄市立新興高級中學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實施辦法」,業經校務會議通過,明定本校校長及教師每學年至少一次公開授課。

2.由各領域依本辦法(含表件)規劃領域教師一學年間公開授課時間、含備課、觀課及議課。教務處再彙整各領域規劃表後公告,鼓勵不同領域教師參與公開授課,增進教師專業成長。

()對校內教師新課程專業研習及成長活動之規劃說明。(4-1-2)

領域/科目

主題規劃

辦理方式

時間規劃

師資規劃

語文

國語文





英語文





數學

數學





自然科學

生物







理化

地球科學

社會

歷史





地理

公民與社會

健體

健康教育





體育

藝術

視覺藝術





音樂

表演藝術

綜合活動

家政





輔導

童軍

科技

生活科技





資訊科技














二、各年級部定(領域)課程各領域定期考查範圍既評量方式總表(4-2)

年級第學期

領域/科目

定期考查40%

平時考查60%

經核算平時考查中

非紙筆測驗比例

高於60%

第一次段考

第二次段考

第三次段考

國文

(範圍)

(方式)

(範圍)

(方式)

(範圍)

(方式)

(方式、比例)

(方式、比例)

(方式、比例)

符合 □不符合

英文










符合 □不符合

數學










符合 □不符合

自然科學










符合 □不符合

社會










符合 □不符合

健康與體育










符合 □不符合

藝術與人文










符合 □不符合

綜合活動










符合 □不符合

科技










符合 □不符合

註:平時評量應以多元評量方式辦理,其中紙筆測驗不得高於百分之四十。


年級第 學期

領域/科目

定期考查40%

平時考查60%

經核算平時考查中

非紙筆測驗比例

高於60%

第一次段考

第二次段考

第三次段考

國文

(範圍)

(方式)

(範圍)

(方式)

(範圍)

(方式)

(方式、比例)

(方式、比例)

(方式、比例)

符合 □不符合

英文










符合 □不符合

數學










符合 □不符合

自然科學










符合 □不符合

社會










符合 □不符合

健康與體育










符合 □不符合

藝術與人文










符合 □不符合

綜合活動










符合 □不符合

科技










符合 □不符合

註:平時評量應以多元評量方式辦理,其中紙筆測驗不得高於百分之四十。


年級第學期

領域/科目

定期考查40%

平時考查60%

經核算平時考查中

非紙筆測驗比例

高於60%

第一次段考

第二次段考

第三次段考

國文

(範圍)

(方式)

(範圍)

(方式)

(範圍)

(方式)

(方式、比例)

(方式、比例)

(方式、比例)

符合 □不符合

英文










符合 □不符合

數學










符合 □不符合

自然科學










符合 □不符合

社會










符合 □不符合

健康與體育










符合 □不符合

藝術與人文










符合 □不符合

綜合活動










符合 □不符合

科技










符合 □不符合

註:平時評量應以多元評量方式辦理,其中紙筆測驗不得高於百分之四十。


年級第 學期

領域/科目

定期考查40%

平時考查60%

經核算平時考查中

非紙筆測驗比例

高於60%

第一次段考

第二次段考

第三次段考

國文

(範圍)

(方式)

(範圍)

(方式)

(範圍)

(方式)

(方式、比例)

(方式、比例)

(方式、比例)

符合 □不符合

英文










符合 □不符合

數學










符合 □不符合

自然科學










符合 □不符合

社會










符合 □不符合

健康與體育










符合 □不符合

藝術與人文










符合 □不符合

綜合活動










符合 □不符合

科技










符合 □不符合

註:平時評量應以多元評量方式辦理,其中紙筆測驗不得高於百分之四十。


年級第學期

領域/科目

定期考查40%

平時考查60%

經核算平時考查中

非紙筆測驗比例

高於60%

第一次段考

第二次段考

第三次段考

國文

(範圍)

(方式)

(範圍)

(方式)

(範圍)

(方式)

(方式、比例)

(方式、比例)

(方式、比例)

符合 □不符合

英文










符合 □不符合

數學










符合 □不符合

自然科學










符合 □不符合

社會










符合 □不符合

健康與體育










符合 □不符合

藝術與人文










符合 □不符合

綜合活動










符合 □不符合

科技










符合 □不符合

註:平時評量應以多元評量方式辦理,其中紙筆測驗不得高於百分之四十。


年級第 學期

領域/科目

定期考查40%

平時考查60%

經核算平時考查中

非紙筆測驗比例

高於60%

第一次段考

第二次段考

第三次段考

國文

(範圍)

(方式)

(範圍)

(方式)

(範圍)

(方式)

(方式、比例)

(方式、比例)

(方式、比例)

符合 □不符合

英文










符合 □不符合

數學










符合 □不符合

自然科學










符合 □不符合

社會










符合 □不符合

健康與體育










符合 □不符合

藝術與人文










符合 □不符合

綜合活動










符合 □不符合

科技










符合 □不符合

註:平時評量應以多元評量方式辦理,其中紙筆測驗不得高於百分之四十。











三、七年級部定(領域)課程○○領域計畫 (分上下學期填寫) (4-3)

年級第學期

週次

單元/主題名稱

對應領域

核心素養指標

教學/學習重點

評量方式

跨領域統整或

協同教學規

(無則免填)

議題融入

學習內容

學習表現








法定;國文-性別-(J7)-2

法定;健教-愛滋-1

課綱:數學-能源-(J2)-1










































年級第學期

週次

單元/主題名稱

對應領域

核心素養指標

教學/學習重點

評量方式

跨領域統整或

協同教學規

(無則免填)

議題融入

學習內容

學習表現








法定;國文-性別-(J7)-2

法定;健教-愛滋-1

課綱:數學-能源-(J2)-1









































1:若為一個單元或主題跨數週實施,可合併欄位書寫。

2議題融入部分,請填註於進度表中。法定議題為必要項目,其它議題則鼓勵學校填寫。(例:法定/課綱:領域-領域-(議題實質內涵代碼)-時數)

法定議題:性別平等教育環境教育課程海洋教育家庭教育、生涯發展教育(含職業試探、生涯輔導課程)、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低碳環境教育、水域安全宣導教育課程、交通安全教育、家庭暴力防治登革熱防治教育、健康飲食教育、愛滋病宣導、反毒認知教學、全民國防教育。

課綱議題:性別平等環境海洋家庭教育、人權、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3:下學期須規劃學生畢業考後或國中會考後至畢業前課程活動之安排

四、教科書選用或自編一覽表(4-4)


Line 15Line 16年級

領域 本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語文

國語文




英語




數學




自然科學




社會




藝術




健康與體育




綜合活動




科技




備註:領域教材採取自編教材者,教材內容請務必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議通過。

校訂(彈性)課程設計與實施

一、七年級校訂(彈性)課程教學計畫(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或其他類課程類型) (5-1)


課程名稱:


課程類型:□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 □ 其他類課程(1)


授課年級:七年級

議題融入: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目標/

核心素養

教學重點

使用教材

評量方式

協同領域/科目及授課教師

議題融入





例如:自編教材或:選自_______

例如:紙筆測驗、態度檢核、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操作等。

○○領域/

:○○○

法定;國文-性別-(J7)-2

法定;健教-愛滋-1

課綱:數學-能源-(J2)-1

























1: 其它類課程係指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服務學習、戶外教育、班際或校際交流、自治活動、班級輔導、學生自主學習等各式課程,以及領域補救教學課程。(惟考量學校活動或班級自治活動之課程運作模式,此二部分表件可運用附件伍-2書寫及合)

2:議題融入部分,請填註於進度表中。法定議題為必要項目,課綱議題則鼓勵學校填寫。(例:法定/課綱:領域-領域-(議題實質內涵代碼)-時數)

法定議題:性別平等教育環境教育課程海洋教育家庭教育、生涯發展教育(含職業試探、生涯輔導課程)、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低碳環境教育、水域安全宣導教育課程、交通安全教育、家庭暴力防治登革熱防治教育、健康飲食教育、愛滋病宣導、反毒認知教學、全民國防教育。

課綱議題:性別平等環境海洋家庭教育、人權、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3: 全年級或全校且全學期使用之自編教材應送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

二、七年級校訂(彈性)課程計畫(社團、技藝課程或其它類課程中學校或班級自治活動) (5-2)

年級社團(或技藝)課程開課總表


編號

社團名稱

指導老師

備註

(可加註課程類型說明或議題融入或自編教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本表格請依各校狀況自行增刪)

年級社團(或技藝)課程進度與評量方式:(請依學校實際社團數量調整表格)

週次

(社團名稱)

(社團名稱)

(社團名稱)

(社團名稱)

(社團名稱)

(社團名稱)

(社團名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評量方式









評量方式示例:態度檢核、資料蒐集整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論、課堂問答、實測、實務操作等

年級學校活動(或班級自治活動)課程進度與評量方式


週次

學校活動


1



2



3



4



5



6






評量方式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計畫

一、藝才班

二、特殊教育

()集中式特教:集中式特教班1

()分散式資源:身障資源班1班、資優資源班1


、課程評鑑

高雄市立新興高級中學國中108學年度學校課程評鑑計畫

一、依據

()教育部1031128日公布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10796日函頒之「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實施課程評鑑參考原則」。

  1. 目的

()發展並改進領域課程及彈性學習課程,以確保課程與教學之成效與品質。

()檢討學年或學期課程計畫涵蓋內容與範圍之適切性。

()改進課程計畫,提昇學習成效,達成學校願景與教育目標。

  1. 組織與成員

()組織:以課程發展委員會為主,下設學校課程總體架構、領域學習課程及彈性學習課程等三組,協助各項課程評鑑事務。

()成員:請組織分工圖表

1.校長為召集人,教務主任為執行秘書暨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或學習領域課程小組成員。

2.各領域教師、個別教師做自我評鑑、協同評鑑。

3.校得視實際需求及經費情形,另聘外部委員或邀請鄰近學校教師或輔導團員參與評鑑工作。

四、組織分工:

課程發展委員會

(課程評鑑推動小組)



向下箭號 31


召集人-校長

執行秘書-教務主任




向下箭號 28向下箭號 29向下箭號 30

學習領域

課程組

(B)

學務主任

領域教師

學校課程

總體架構組

(A)

教務主任

教學組長

各領域召集人

彈性學習

課程組

(C)

輔導主任

授課領域教師

向下箭號 39向下箭號 40向下箭號 41











課程評鑑結果的回饋與修正




五、範圍及內容:

()範圍:學校課程總體架構、領域學習課程及彈性學習課程,應包括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及課程效果等層面。

()內容:

1.課程設計:課程計畫與教材及學習資源。

2.課程實施:課程實施準備措施及課程實施情形。

3.課程效果:學生多元學習成效。(學生多元學習成效應運用多元方法進評量,並得結合學校平時及定期學生學習評量結果資料為之。)

六、資料蒐集方式:採多元方式實施,以文件分析、內容分析、訪談、檢核表、問卷調查、觀察、會議對話與討論及多元化學習成就評量等方式進行。

七、實施期程:

課程總體架構及各學習領域課程以一學年為評鑑循環週期,各彈性學習課程則分別以各該課程之學習期程為評鑑週期,配合各課程之設計、實施準備、實施過程和效果評估等課程發展進程進行評鑑,實施期程規劃如下:

(一)學校課程總體架構:

1.課程設計階段:每年51日至630日。

2.課程準備與實施階段:每年61日至831日。

3.課程效果階段:每年91日至次年630日。

(二)領域學習課程及彈性學習課程:

1.課程設計階段:每年51日至615日。

2.課程準備與實施階段:每年71日至831日。

3.課程效果階段:每年91日至次年630日。

八、工具與指標:

()課程評鑑之規劃:課程評鑑規劃如雙項細目表(7)及預計使用之表件工具(7-17-27-37-47-5)

()課程評鑑之結果:依第七點實施期程進行課程評鑑,含本學年「課程設計」(7-17-27-3)及上學年「課程準備與實施」(7-4)與「課程效果」(7-5)之評鑑結果。

九、評鑑結果的回饋與修正:

()修正學校課程計畫。

()修正學校課程總體架構、學習領域課程和彈性學習課程的規劃與實施。

()檢討學校課程實施條件及設施,並加以改善。

()修正教科書的選用制度,以利各年級選用合適的教科用書。

()修正校訂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自編教材與教學實施。

()改進班級的教學與評量工作,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安排補救教學或學習輔導。

()增進教師及家長對課程品質之理解及重視。

()回饋於教師教學調整及專業成長規劃。

()激勵教師進行課程及教學創新。

十、經費來源:本計畫由本校相關經費項下支應。

十一、獎懲方式:辦理學校課程評鑑工作之有功人員,或經評鑑成績優異之教師,得依獎懲補充規定予以敘獎之鼓勵。

十二、附則:本課程評鑑計畫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通過後實施之。

7

課程評鑑雙向細目表~實施工具


課程總體架構

彈性學習課程

領域學習課程

評鑑人

評鑑時間

評鑑人

評鑑時間

評鑑人

評鑑時間

課程

設計

7-1課程總體架構設計評鑑表

7-2彈性學習課程設計評鑑表

7-3教科書評選

(領域教材採自編教材請者請選用7-2)

課發會

5-6

開課領域或社群

5-6

領域

4-5

課程實施準備

與課程實施


7-4

課程準備與實施評鑑

開課領域或社群

12-1

課程

效果

7-5課程效果評鑑

課發會、開課社群或領域、領域

5-6

7-15~6月填寫

高雄市立新興高級中學國中部108學年度課程總體架構設計評鑑表

評鑑

重點

品質原則

檢核評估

極佳

尚可

待改善

一、

教育效益

1.學校課程願景,能掌握課綱之基本理念、目標及學校之教育理想。





2.各領域/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之學習節數規劃,能適合學生學習需要。





3.各領域/科目及彈性學習課程之學習節數規劃,能獲致高學 習效益。





二、

內容結構

4.應內含背景分析、課程願景。





5.應內含各年級各領域/科目及彈性學習節數課程分配表。





6.應內含法律規定教育議題實施規劃。





7.應內含學生畢業考或會考後至畢業前課程規劃。





8.應內含課程實施與評鑑說明以及各種必要附件。





9.各年級各領域/科目(部定課程)及彈性學習課程(校訂課程)教學節數及總節數規劃應符合課綱規定。





三、

邏輯關連

10.學校課程願景、發展特色,能與學校發展相連結。





11.學校課程願景、發展特色,能與學校所在社區文化相連結。





12.各類彈性學習課程主軸能與學校發展及所在社區文化等內外相關重要因素相連結。





四、

發展過程

13.學校背景因素之分析,能立基於課程發展所需之重要證據性資料。





14.規劃過程具專業參與性並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議通過。





優缺點說明







評鑑者

簽名

年 月 日

參考10796日臺教授國字第1070106766號函「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實施課程評鑑參考原則」附件設計。

7-24~5月填寫

高雄市立新興高級中學國中部108學年度彈性學習課程設計評鑑表

領域年級

評鑑

重點

品質原則

檢核評估

極佳

尚可

待改善

一、

學習效益

1.單元或主題內容符合學生學習需要。





2.單元或主題內容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層次。





3.教材內容與活動提供學生練習、體驗、思考、探究、發表及整合之充分機會。





4.學習經驗之安排具情境脈絡化、意義化及適性化特徵,確能達成課程目標。





二、

內容結構

5.課程計畫內含年級課程目標、教學單元/主題名稱、單元/主題內容摘要、教學進度、擬融入議題內容摘要等。





6.課程計畫內含自編或選用之教材或學習資源和評量方式。





7.課程內容符合課綱規定之四大類別課程(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其他類課程)及學習節數規範。





8.單元或主題,彼此間符合課程組織的順序性、繼續性及統整性。





9.教學設計有系統具邏輯關聯,符合教學重點、教學期程。





10.活動設計能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與興趣。





11.評量方式多元化,評量面向兼顧認知、情意與技能。





三、

邏輯關連

12.課程規劃主題能呼應學校課程願景及發展特色。





13.教學單元或主題內容、課程目標、教學時間與進度及評量方式等,彼此間具相互呼應之邏輯合理性。





四、

發展過程

14.呈現規劃與設計過程中,所蒐集且參考及評估各彈性課程規劃所需之重要資料(如相關主題的政策文件與研究文獻、學校課程願景、可能之教材與教學資源、學生先備經驗或成就與發展狀態、課程與教學設計參考文獻等)





15.規劃與設計經由彈性學習課程規劃小組、年級會議或相關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共同討論。





16.規劃與設計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議通過(特殊需求類課程,並經特殊教育相關法定程序通過)





優缺點說明


評鑑者

簽名

年 月 日

參考10796日臺教授國字第1070106766號函「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實施課程評鑑參考原則」附件設計。

7-3

高雄市立新興高級中學國中部108學年度教科書評選表

領域年級

面向

評 選 指 標

出版公司






一、

教材內容

1.符合課程總綱核心素養、領綱素養、學習重點(學習表現及學習內容)。






2.教材設計情境脈絡化、意義化,以學生學習經驗為中心編寫。






3.文字敘述簡潔易懂,圖表的編排、使用適切。






4.內容富變化,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及促進多元思維。






5.內容選材能顧及重大議題的多元性。






6.內容份量適當,符合課程需要。






7.教材內容的編寫符合新知識的發現與社會的變遷。






二、

教學與評量設計

8.提供教師多樣的教學活動設計。






9.教學設計有系統具邏輯關聯,符合教學重點、教學期程。






10.活動設計能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與興趣。






11.評量方式多元化,評量面向兼顧認知、情意與技能。






12.習作內容能配合課本之教學活動,份量、難易度適中






三、

物理屬性

13.版面設計均衡對稱、調和美觀。






14.圖片活潑化、生活化,符合教學目標。






15.印刷品質與紙質良好,不反光。






16.裝訂堅固安全,妥善耐用。






四、

配合事項

17.教師手冊提供教學相關的參考資訊,編排清楚、索引容易。






18.能提供相關軟體,配合教學及評量使用。






19.出版公司具備修訂的能力與責任、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






20.出版公司有課程與教學的網站,提供對話的管道。






總分

滿分為100






排序







優缺點文字敘述


備註:

1.據高雄市立新興高級中學教科用書選用辦法。

2.請將課本、習作及教學指引一併評選以求客觀公正。

3.每項請依(極佳5、佳4、尚可3、差2、極差1)給分,最後統計總分。

4.請各領域彙整教師評選意見後,由領域召集人撰寫本表(請同時評選上下學期)

領域


冊次

學年度第 學期

____年級第____

評選者

簽名


年 月 日

7-412~1月填寫

高雄市立新興高級中學國中部108學年度課程實施評鑑表

領域學習課程 □彈性學習課程

課程名稱


版本


冊別

第 冊

年級

年級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填表人


任教科目


面向

評鑑

重點

評鑑項目

實施結果(含改善策略)

師資

專業

1.專業師資人力足以勝任教學


2.教師參加專業研習與成長活動,熟知課綱教材內容

3.符合課程計畫

4.符合教學進度

家長

溝通

5.運用多元管道向學生及家長說明課程計畫


教材

資源

6.運用教學資源


7.妥善規劃場地與設備

學習

促進

8.規劃相關活動促進學習


教學

實施

9.教學促成核心素養、精熟學習重點


10.教學採多元策略、重視適性化

11.其他( )


評量

回饋

1.評量設計符合多元評量方式


2.評量設計能掌握核心素養、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

3.教材難易程度

4.學生學習反應

5.學生評量效果(可搭配試題分析討論)

6.根據評量結果進行學習輔導或教學調整(如補救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等)

7.其他( )


評鑑者

簽名


年 月 日


7-55~6月填寫

高雄市立新興高級中學國中部108學年度課程效果評鑑表

領域學習課程 □彈性學習課程 □課程總體架構

一、課程效果評鑑表

學習領域


實施年級


填寫時間

年 月 日

填寫人


品質原則

評鑑結果

補充說明

1.領域/科目課程核心素養達成之成效成效符合預期

優□良□可□差


2.領域/科目課程學習重點精熟之成效成效符合預期

優□良□可□差


3.議題融入適切可行

優□良□可□差


4.領域/彈性教學評量方法之適切可行

優□良□可□差


5.彈性學習課程之學習結果表現符合預期課程目標

優□良□可□差


6.課程計畫涵蓋內容與範圍適切性且能與實務教學進程相符

優□良□可□差


7.領域/彈性教學進度安排適切性且能與實務教學進程相符

優□良□可□差


8.學習課程之學習結果/成就表現,具持續進展成效

優□良□可□差


9.領域的運作良好並具備專業對話氛圍且能提出改善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習成就

優□良□可□差


10.教材或教科書使用後之能切合學習需求

優□良□可□差


11.自編教材內容使用後能切合學習需求

優□良□可□差


12.學校活動與課程計畫搭配良好

優□良□可□差


13.主題教學實施成效符合預期

優□良□可□差


14.領域內教材銜接適切可行

優□良□可□差


15.教學資源應用適切可行

優□良□可□差


16.補救教學與差異化教學之成效符合預期

優□良□可□差


17.各領域/彈性學習課程之結果表現符合預期成效

優□良□可□差


18.各領域/彈性學習課程之結果展現能適性教育特質

優□良□可□差


19.其他

優□良□可□差


評鑑者

簽名


年 月 日

二、檢討與省思(本學年各項教學活動或教學主題之實施成效)

主題或活動名稱

實施方式

有助於提升學生哪些能力



(表格不敷使用請自行延伸)


捌、附件

一、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要點與本課程計畫及教科書選用之課程發展委員會決議紀錄(必要項目)



二、全校學生每日作息時間表(必要項目)

雄市立新興高中國中部108學年度作息時間表

早上時段

1

到校時間

07100735

2

早自習時間

07350800

3

08050850

4

下課時間15

08500905

5

09050950

6

下課時間15

09501005

7

10051050

8

下課時間15

10501105

9

11051150

午間時段

10

午餐時間

11501225

11

午休

12251305

12

下課時間 5

13051310

下午時段

13

13101355

14

下課時間15

13551410

15

14101455

16

下課時間20

14551515

17

15151600

18

放學時間

16001615



三、協同教學設計(-)(如有額外協同教學鐘點費需由局補助者,請務必填寫並於新學年開學前2個月函文報局審核後再行實施)


四、學生在同一學習階段使用不同版本之銜接計畫


五、全校教師授課節數一覽表

六、課程評鑑計畫及相關表格與工具


七、學校年度重大活動行事曆

日期

重大活動
















八、學校社區資源特色調查與運用一覽表












九、前一學年課程計畫實施情形及其效果檢討(如肆、課程評鑑)

十、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實施計畫(相關計畫表件已函知各校參考,107126日高市教中字第10738298000號函諒達)



表捌-二 協同教學課程實施方式(本項非必要項目)

一、協同架構與機制

教學內容

教師協同方式

協同教學的必要性

課程共備機制

上課地點

原課程實施總節數/協同教學節數

所需經費

(需另向局申請經費之學校務必填寫)

領域課程

國語文(語文領域)







英語文(語文領域)

數學







歷史(社會)









地理(社會)

公民與社會(社會)

生物(自然科學)







理化(自然科學)







地球科學(自然科學)







資訊科技(科技)







藝術

視覺藝術







音樂

表演藝術

綜合活動

家政







輔導




童軍




經費合計



二、課程設計(請依個別課程需求設計撰寫)

協同教學課程設計

課程方案


課程類別

跨領域

同領域跨科

特定議題需求

課程說明

1.第一學期銜接scratch程式設計

2.第二學期開始進行mbot機器人課程單元5-10,在2人一組mbot機器人方式…

授課對象

七年級

任課教師

OOO & OOO

原課程節數

每週1節,共40

開課年級

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

協同節數

共 節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之對應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核心素養


學習內容



(議題融入)

實質內涵


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一、

協同教學說明

協同模式


必要性


共備機制


上課地點


原課程節數

/實施協同總節數


學習評量




教學週次

單元主題

協同與否

主要教學歷程(步驟)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環境與教學設備需求

環境:

教學設備:

學生先備知識:

三、協同教學歷程紀錄

()共同備課



照片






照片






照片




文字描述(日期、內容)

文字描述(日期、內容)

文字描述(日期、內容)


()教學歷程



照片






照片






照片




文字描述(日期、內容)

文字描述(日期、內容)

文字描述(日期、內容)

()回饋反思

1.共備部分

2.學生學習效益部分

3.未來實施再精進部分

備註:以上表件係依據1061026日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臺教授國字第1060091824號函「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實施跨領域或跨科目協同教學參考原則」設計,如有未盡事宜,仍依據該參考原則辦理。

1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