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大直高級中學國中部
目 次
依據…………………………………………………………1
學校願景與目標……………………………………………1
學校現況與背景分析………………………………………2
學校課程目標與特色………………………………………4
學習節數分配一覽表………………………………………6
學習領域課程計畫………………………………………附件
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計畫…………………………………附件
教科書選用版本一覽表……………………………………7
課程評鑑……………………………………………………8
學校行事曆…………………………………………………9
依據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104年04月23日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決議。
學校願景與目標
學校願景
學校願景的建構與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密不可分,學校願景之訂定更是學校課程發展的首要步驟(陳伯璋,1999;歐用生,2002)。為了形塑本校的願景,在校長、全體教職員工及相關人士共同討論與參與下,體察學校的現勢與條件,並參考世界教育趨勢、國家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局施政計畫以及教育部相關教育方案等,經過多方的會談及相關會議討論後擬定學校願景為:營造和諧校風、培育世界公民、形塑學校特色、建構優質學園(如圖1),作為校務發展計畫或各項教育措施的依歸。
圖 1大直高中之學校願景
學校目標
本校於余霖校長(民國87年)時期,即提出八大關鍵能力(人際溝通、藝術鑑賞、創造思考、團隊合作、問題解決、規劃組織、口語圖文傳播及資料蒐集分析)培育計畫,此後本校的課程發展與校務經營即以此為核心理念。為延續創校以來的教育核心理念,本校課程發展以學生「能力培育」為主軸。經課程發展小組多次會議研商修訂,精煉為五大關鍵能力(數位科技、美感賞析、創造思考、溝通合作及問題解決),並發展出三個主軸培育課程,分別來厚植人文素養、強化科學素養及陶塑生活素養,並重視學生學習階段的差異性與課程的統整,讓孩子習得完整的知識與學科能力。因此本校擬定之總目標為「培育學生具備校本五大關鍵能力(數位科技、美感賞析、創造思考、溝通合作及問題解決)的世界公民」。
學校現況與背景分析
向度
優勢(S)
劣勢(W)
契機(O)
危機(T)
社區
資源
及
教學
設備
教學大樓為三棟式連棟建築,學生上課、活動或聯繫,甚為方便。
教學大樓雖老舊,但未來經教育局校園補強工程整修後,給予校園嶄新氣象。
行政帶領教師積極撰寫各項計畫,擴充教室之硬軟體教學設備。
老師完成資策會訓練,具有未來教室之使用能力,然校內網路空間尚待加強。
學生積極參與專題及科學研究,但部分設備年限已過且不敷使用。
國防部將搬至學校對面,有利學生多元學習。如:國防教育、公共藝術…等。
北安國中新興建之活動中心,有機會分享相關設施。
把握各項專案申請機會,爭取校園各項設施逐年更新,以符合學校師生之需求。
社區內濱江國小與永安國小均為全新校舍,畢業生進入本校就讀需適應老舊校舍。
鄰近本校之麗山高中及內湖高中為新設高中,校舍規畫及外觀均較本校新穎,吸引多數學生就讀意願,相形之下校舍及設施明顯不如。
因應策略:全面營造優質校園
1.經校園整體評估後,唯有爭取各項補助款項,方能針對老舊設備加速整修,重新規劃符合需求之優質校園,讓學生擁有更完善之學習空間。
2.為突破校舍老舊之限制,積極爭取優質化專案經費之挹注,完成未來教室之設置,並添購各項優質化設備,發展符合專業、數位的課程,提高師生之國際視野,擁有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3.建置完善之e化教學與學習環境,整合各項教學資源,構築e化學習網絡與平台,使資訊科技更普及應用於各領域教學中,提高學習興趣及效果。
教師
及
行政
資源
教師素質整齊,師資年輕化,願意主動嘗試新的教學方式。
跨領域組成E化教學團隊,獲得教育部典範團隊優等,激勵同仁實施活化教學。
各科教師人數有限,教學負擔較重。
少子化因素造成教師員額強制控管,代理或兼課教師多。
完全中學之工作份量大於一般學校,行政負荷過重,容易心生異動。
實施十二年國教,啟動教師新思維,有利發展新課程。
校內外交流分享的機會與平台日益增加,提供教師實施活化教學新模式。
年輕師資多,具備資訊素養,易於推展數位化教學。
配合教師員額管控,導致聘任代理教師較多,流動率高。
師資更迭快,不利經驗傳承。
高、國中學生年齡層分佈大,諸多行政作為須同時兼顧,挑戰性高。
因應策略:全面促進教師專業激勵行政效能
1.持續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及教學輔導教師方案,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新任教師及新進同仁除參加上述方案增強教師專業之外,教師會推動「大手牽小手,夫子開心走」,提供寶貴教學資源,關懷與協助新進成員,使能快速融入大直溫馨家園,為打造大直「專業品牌」共同努力。
2.發揮教學研究會專業功能,提供教師增能研習,讓專業社群的力量協助每位老師成為優秀的好老師,並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3.加強教師e化教學能力,打造數位教學平台,發揮數位教學成效。
4.以「打造優質新大直」為共同願景,讓學生、教師及家長了解願景目標與各項配合計畫,藉擴大參與提高執行效能。
5.辦理研習、講座或讀書會,引進品質管理理念,增強行政同仁相關知能。
6.適時辦理行政同仁心靈紓壓活動,即時獎勵、關懷同仁各項表現,以學校願景引發同仁服務的熱誠,確保學校之行政運作持續穩健、踏實並且有創意。
學生家長
家長仍舊普遍重視升學,對於活化課程持保守態度。
部分學生學習動機低落,進而影響班級凝聚力。
高中部學生表現優異,國中部學生可見賢思齊。
辦理傑出校友選拔,成為本校有利的人力資源庫,且具有典範學習成效。
約三分之一的學生為跨區就讀,對社區的認識缺乏且認同感有待加強。
網路盛行,部分學生沉迷網路,有礙學習。
因應策略:全面關照所有學生
1.依特殊學生的需求,擬定個別指導計畫,協助學生適性發展;讓優秀學生成為卓越精英,讓學習弱勢學生透過各項扶助計畫,能順利完成中學階段的學習;所有學生在充滿教育愛的大直園地中成長並茁壯,具備應有的關鍵能力及足夠能量,勇敢邁向下一個學習旅程。
2.加強宣導本校特色,例如:數位、國際與創意特色的課程,或者人文關懷校園設施……等等,使大直特色吸引更多學生就讀。
3.架設數位學習平台,提供個別化、適性化學習環境。
學校課程目標與特色
學校課程目標:
本校的課程發展與校務經營之核心理念為校本五大關鍵能力(數位科技、美感賞析、創造思考、溝通合作及問題解決),而本校之課程總目標即為「培育學生具備校本五大關鍵能力的世界公民」。並以此發展出三個主軸培育課程,分別為人文尖兵、科學高手及生活達人。其核心目標如下表所示。課程
核心目標
人文尖兵
1.以閱讀、寫作及表達能力訓練,提昇學生語文能力與增進人文素養。
2.加強聽說讀寫能力,開展學生國際視野。
3.透過社會的觀察及思辨,刺激學生進行思考,培養人文關懷與國際觀。
科學高手
1.藉由融入人文軟化數學刻板印象,並讓學生從實作體認數學,進而應用數學解決問題。
2.強調觀察探索及做中學,藉以體驗自然之美及科學知識建構的歷程。
3.配合高層次的創造思考、專題研究學習歷程,以深化部分學生的科學素養。
生活達人
1.善用數位科技,結合食衣住行育樂體驗,培養學生會自我關照,提昇生活品質與儲備生命能量,了解生命之美,培養生活素養。
2.透過活動課程之參與,善用知識,培養溝通合作、創意思考及問題解決之能力。
為
追求學校願景與目標的達成,經課程發展小組多次會議研商,發展出三個主軸培育課程,分別來厚植人文素養、強化科學素養及陶塑生活素養,並重視學生學習階段的差異性與課程的統整,讓孩子習得完整的知識與學科能力;並以「能力培育」及兼顧「課程主軸」的重要性來貫串部定課程與校本課程。下圖一為本校課程架構圖;圖二則為以年級課程發展為橫軸,三大主軸培育課程為縱軸,勾勒出本校課程矩陣圖。
圖一 大直高中課程架構圖
圖二 校本亮點課程矩陣地圖
(註:課程矩陣地圖中不同的統整課程之子課程以不同的網底顏色表示,例如「我的生活圈」之子課程區塊為淺紅色;「水資源」之子課程區塊為淺紫色)
臺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國中部)學習節數分配一覽表
年級 領域(節數) | 七年級 | 八年級 | 九年級 | |||||
領域學習節數 | 語文 | 國文 | 8 | 5 | 7 | 4 | 9 | 5 |
英語 | 3 | 3 | 4 | |||||
數學 | 3 | 4 | 4 | |||||
社會 | 歷史 | 4 | 1 | 4 | 2 | 4 | 1 | |
地理 | 2 | 1 | 1 | |||||
公民 | 1 | 1 | 2 | |||||
藝術與 人文 | 音樂 | 3 | 1 | 3 | 1 | 3 | 2 | |
視覺藝術 | 2 | 0 | 1 | |||||
表演藝術 | 0 | 2 | 0 | |||||
自然與 生活科技 | 生物 | 4 | 3 | 4 | 0 | 4 | 0 | |
理化 | 0 | 3 | 3 | |||||
地球科學 | 0 | 0 | 1 | |||||
生活科技 | 1 | 1 | 0 | |||||
健康與體育 | 健康教育 | 3 | 1 | 3 | 1 | 3 | 1 | |
體育 | 2 | 2 | 2 | |||||
綜合活動 | 輔導活動 | 3 | 1 | 3 | 1 | 3 | 1 | |
童軍 | 1 | 1 | 1 | |||||
家政 | 1 | 1 | 1 | |||||
領域學習節數合計 | 28 | 28 | 30 | |||||
課綱規定節數 | 28 | 28 | 30 | |||||
班會 | 1 | 1 | 1 | |||||
聯課活動 | 1 | 1 | 0 | |||||
本位課程 | 1 | 0 | 0 | |||||
資訊數學 | 0 | 1 | 0 | |||||
電腦 | 1 | 0 | 0 | |||||
閱讀與寫作 | 0 | 1 | 0 | |||||
實用外語 | 1 | 1 | 1 | |||||
趣味數學 | 1 | 0 | 1 | |||||
科學探索 | 0 | 1 | 1 | |||||
縱橫時空 | 0 | 0 | 1 | |||||
彈性學習節數合計 | 6 | 6 | 5 | |||||
課綱規定節數 | 4-6 | 4-6 | 3-5 | |||||
每週學習總節數 | 34 | 34 | 35 | |||||
課綱規定節數 | 32-34 | 32-34 | 33-35 | |||||
自主學習 | 1 | 1 | 0 |
備註:1.領域學習節數應符合課綱規定:7年級28節、8年級28節、9年級30節、語文領域20-30%、其餘領域10-15%。
2.彈性學習節數應符合課綱規定:7年級4-6節、8年級4-6節、9年級3-5節。
學習領域課程計畫(詳見大直e課室>校務發展>國中部課程計畫)
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計畫(詳見大直e課室>校務發展>國中部課程計畫)
教科書選用版本一覽表
年級 領域 | 七年級 | 八年級 | 九年級 |
國文 | 康軒 | 康軒 | 康軒 |
英語 | 翰林(佳音) | 翰林(佳音) | 翰林(佳音) |
數學 | 南一 | 翰林 | 康軒 |
社會 | 翰林 | 南一 | 翰林 |
藝術與人文 | 翰林 | 康軒 | 康軒 |
自然與生活科技 | 康軒 | 翰林 | 翰林 |
健康與體育 | 康軒 | 康軒 | 康軒 |
綜合活動 | 康軒 | 康軒 | 翰林 |
課程評鑑
項次 | 項目 | 內容 | |
評鑑人員 | 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全體委員。 | ||
評鑑項目 | 學校課程發展計畫和其實施方式及成果,例如:課程組織運作、課程規劃、課程實施成效、教師專業成長…。 | ||
資料來源 | 課程計畫、自編教材、學習單、課發會及領域課程小組會議記錄;行政人員、教師、家長或學生意見交流、訪談;教學現場觀察、教學檔案、學生學習報告或檔案;評量分析資料、補救教學之設計與實施…。 | ||
評鑑方法 | 座談、訪談、閱讀教學檔案等相關資料、教學現場觀察、學習評鑑…等。 | ||
評鑑工具 | 教師自我檢核表、問題訪談紀錄、會議討論…。 | ||
評鑑時間 | 學期中:課程組織運作、課程實施成效、專業成長。 暑期:課程規劃。 | ||
評鑑結果運用 | 提供課發會修訂學校課程架構、提供領域課程小組調整課程計畫參考…。 | ||
前一學年度未符規定項目具體改善措施 | |||
項次 | 項目 | 具體措施 | |
課程評鑑 |
|
學校行事曆
週次 | 星 期 | 第1學期重要事項 | 備 註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1 | 31 | 九1 | 2 | 3 | 4 | 5 | 6 | 8/31開學、註冊(多元文化祖孫週、友善校園週) | |
2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9/7輔導課開始 9/8-9國九複習考 | |
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9/16-18畢業旅行 9/19學校日 | |
4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9/27中秋節 | |
5 | 28 | 29 | 30 | 十1 | 2 | 3 | 4 | 9/28中秋節補假 | |
6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0/10國慶日 | |
7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9/14-15第一次期中考 | 定期評量1 |
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9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十一1 | ||
10 | 2 | 3 | 4 | 5 | 6 | 7 | 8 | 11/7校慶暨園遊會、班際大隊接力決賽、田徑個人單項決賽 | |
11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1/9校慶補假 | |
12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
13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
14 | 30 | 十二1 | 2 | 3 | 4 | 5 | 6 | 12/1-2第二次期中考 | 定期評量2 |
15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
16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17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12/23-24國九複習考 12/23校內科展 | |
18 | 28 | 29 | 30 | 31 | 一 1 | 2 | 3 | 1/1元旦 | |
19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7國七、八輔導課結束 | |
2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
21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1/18國九輔導課結束 1/18-19第3次定期評量。1/20休業式。1/21寒假開始 | 定期評量3 |
週次 | 星 期 | 第2學期重要事項 | 備 註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1 | 二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15開學、註冊。2/1-28「世界母語日」活動月 2/16國九輔導課開始 | |
2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23-24國九複習考 2/23國七、八輔導課開始 | |
3 | 29 | 三1 | 2 | 3 | 4 | 5 | 6 | 2/29補假。3/5學校日 | |
4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
5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3/17 課程時數規劃會議 | |
6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
7 | 28 | 29 | 30 | 31 | 四1 | 2 | 3 | 3/30-3/31第一次期中考、國九期末考 | 定期評量1 |
8 | 4 | 5 | 6 | 7 | 8 | 9 | 10 | 4/4清明節 | |
9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4/14 課程發展委員會 | |
10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4/21-22國九複習考 | |
11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五1 | ||
12 | 2 | 3 | 4 | 5 | 6 | 7 | 8 | ||
13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5/15-16教育會考 | |
14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5/17-18第二次期中考 | 定期評量2 |
15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
16 | 30 | 31 | 六1 | 2 | 3 | 4 | 5 | ||
17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6/9端午節 | |
18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6/15畢業典禮 6/16課發會議 |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
20 | 27 | 28 | 29 | 30 | 七1 | 2 | 3 | 6/28-29第3次定期評量6/30休業式7/1暑假開始 | 定期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