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大直高階中學國中部104學年度學校課程計畫書

格式
doc
大小
680.5 KB
頁數
14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5-09-23,离现在 10 3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大直高級中學國中部

104學年度學校課程計畫

目 次

  1. 依據…………………………………………………………1

  2. 學校願景與目標……………………………………………1

  3. 學校現況與背景分析………………………………………2

  4. 學校課程目標與特色………………………………………4

  5. 學習節數分配一覽………………………………………6

  6. 學習領域課程計畫………………………………………附件

  7. 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計畫…………………………………附件

  8. 教科書選用版本一覽表……………………………………7

  9. 課程評鑑……………………………………………………8

  10. 學校行事曆…………………………………………………9












  1. 依據

    1.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2. 1040423日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決議。



  1. 學校願景與目標

    1. 學校願景

學校願景的建構與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密不可分,學校願景之訂定更是學校課程發展的首要步驟(陳伯璋,1999;歐用生,2002)。為了形塑本校的願景,在校長、全體教職員工及相關人士共同討論與參與下,體察學校的現勢與條件,並參考世界教育趨勢、國家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局施政計畫以及教育部相關教育方案等,經過多方的會談及相關會議討論後擬定學校願景為:營造和諧校風、培育世界公民、形塑學校特色、建構優質學園(如圖1),作為校務發展計畫或各項教育措施的依歸。

圖 1大直高中之學校願景






    1. 學校目標

本校於余霖校長(民國87年)時期,即提出八大關鍵能力(人際溝通、藝術鑑賞、創造思考、團隊合作、問題解決、規劃組織、口語圖文傳播及資料蒐集分析)培育計畫,此後本校的課程發展與校務經營即以此為核心理念。為延續創校以來的教育核心理念,本校課程發展以學生「能力培育」為主軸。經課程發展小組多次會議研商修訂,精煉為五大關鍵能力(數位科技、美感賞析、創造思考、溝通合作及問題解決),並發展出三個主軸培育課程,分別來厚植人文素養、強化科學素養及陶塑生活素養,並重視學生學習階段的差異性與課程的統整,讓孩子習得完整的知識與學科能力。因此本校擬定之總目標為「培育學生具備校本五大關鍵能力(數位科技、美感賞析、創造思考、溝通合作及問題解決)的世界公民」。

  1. 學校現況與背景分析

    1. 學校現況

      1. 班級學生數

        學生

        人數

        總班

        級數

        普通班

        藝術

        才能班

        特殊班

        體育班

        學習

        資源班

        857

        27

        27

        0

        0

        0

        0

      2. 教職員工數

        教職員

        工人數

        教師

        專任輔

        導教師

        職員

        專任

        教練

        校警

        技工友

        183

        148

        1

        26

        0

        2

        6

    2. 背景分析

向度

優勢(S

劣勢(W

契機(O

危機(T

社區

資源

教學

設備

        1. 教學大樓為三棟式連棟建築,學生上課、活動或聯繫,甚為方便。

        2. 教學大樓雖老舊,但未來經教育局校園補強工程整修後,給予校園嶄新氣象。

        3. 行政帶領教師積極撰寫各項計畫,擴充教室之硬軟體教學設備

        1. 老師完成資策會訓練,具有未來教室之使用能力,然校內網路空間尚待加強。

        2. 學生積極參與專題及科學研究,但部分設備年限已過且不敷使用。

        1. 國防部將搬至學校對面,有利學生多元學習如:國防教育公共藝術

        2. 北安國中新興建之活動中心,有機會分享相關設施。

        3. 把握各項專案申請機會,爭取校園各項設施逐年更新,以符合學校師生之需求。

        1. 社區內濱江國小與永安國小均為全新校舍,畢業生進入本校就讀需適應老舊校舍

        2. 鄰近本校之麗山高中及內湖高中為新設高中,校舍規畫及外觀均較本校新穎,吸引多數學生就讀意願,相形之下校舍及設施明顯不如。

因應策略:全面營造優質校園

1.經校園整體評估後,唯有爭取各項補助款項,方能針對老舊設備加速整修,重新規劃符合需求之優質校園,讓學生擁有更完善之學習空間。

2.為突破校舍老舊之限制,積極爭取優質化專案經費之挹注,完成未來教室之設置,並添購各項優質化設備,發展符合專業、數位的課程,提高師生之國際視野,擁有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3.建置完善之e化教學與學習環境,整合各項教學資源,構築e化學習網絡與平台,使資訊科技更普及應用於各領域教學中,提高學習興趣及效果。

教師

行政

資源

        1. 教師素質整齊,師資年輕化,願意主動嘗試新的教學方式

        2. 跨領域組成E化教學團隊,獲得教育部典範團隊優等,激勵同仁實施活化教學

        1. 各科教師人數有限,教學負擔較重

        2. 少子化因素造成教師員額強制控管,代理或兼課教師多

        3. 完全中學之工作份量大於一般學校,行政負荷過重,容易心生異動。

        1. 實施十二年國教,啟動教師新思維,有利發展新課程

        2. 校內外交流分享的機會與平台日益增加,提供教師實施活化教學新模式

        3. 年輕師資多,具備資訊素養易於推展數位化教學

        1. 配合教師員額管控,導致聘任代理教師較多,流動率高

        2. 師資更迭快,不利經驗傳承

        3. 國中學生年齡層分佈大,諸多行政作為須同時兼顧,挑戰性高

因應策略:全面促進教師專業激勵行政效能

1.持續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及教學輔導教師方案,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新任教師及新進同仁除參加上述方案增強教師專業之外,教師會推動「大手牽小手,夫子開心走」,提供寶貴教學資源,關懷與協助新進成員,使能快速融入大直溫馨家園,為打造大直「專業品牌」共同努力。

2.發揮教學研究會專業功能,提供教師增能研習,讓專業社群的力量協助每位老師成為優秀的好老師,並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3.加強教師e化教學能力,打造數位教學平台,發揮數位教學成效。

4.以「打造優質新大直」為共同願景,讓學生、教師及家長了解願景目標與各項配合計畫,藉擴大參與提高執行效能。

5.辦理研習、講座或讀書會,引進品質管理理念,增強行政同仁相關知能。

6.適時辦理行政同仁心靈紓壓活動,即時獎勵、關懷同仁各項表現,以學校願景引發同仁服務的熱誠,確保學校之行政運作持續穩健、踏實並且有創意。

學生家長

        1. 學生可塑性大,富學習潛力

        2. 學生在各項學習及競賽等多元學習均有傑出表現

        3. 社區家長重視學生各項專長培養

        1. 家長仍舊普遍重視升學,對於活化課程持保守態度

        2. 部分學生學習動機低落,進而影響班級凝聚力

        1. 高中部學生表現優異,國中部學生可見賢思齊

        2. 辦理傑出校友選拔,成為本校有利的人力資源庫,且具有典範學習成效

        1. 約三分之一的學生為跨區就讀,對社區的認識缺乏且認同感有待加強

        2. 網路盛行,部分學生沉迷網路,有礙學習

因應策略:全面關照所有學生

1.依特殊學生的需求,擬定個別指導計畫,協助學生適性發展;讓優秀學生成為卓越精英,讓學習弱勢學生透過各項扶助計畫,能順利完成中學階段的學習;所有學生在充滿教育愛的大直園地中成長並茁壯,具備應有的關鍵能力及足夠能量,勇敢邁向下一個學習旅程。

2.加強宣導本校特色,例如:數位、國際與創意特色的課程,或者人文關懷校園設施……等等,使大直特色吸引更多學生就讀。

3.架設數位學習平台,提供個別化、適性化學習環境。



  1. 學校課程目標與特色

    1. 學校課程目標:
      本校的課程發展與校務經營之核心理念為校本五大關鍵能力(數位科技、美感賞析、創造思考、溝通合作及問題解決),而本校之課程總目標即為「培育學生具備校本五大關鍵能力的世界公民」。並以此發展出三個主軸培育課程,分別為人文尖兵、科學高手及生活達人。其核心目標如下表所示。

      課程

      核心目標

      人文尖兵

      1.以閱讀、寫作及表達能力訓練,提昇學生語文能力與增進人文素養。

      2.加強聽說讀寫能力,開展學生國際視野。

      3.透過社會的觀察及思辨,刺激學生進行思考,培養人文關懷與國際觀。

      科學高手

      1.藉由融入人文軟化數學刻板印象,並讓學生從實作體認數學,進而應用數學解決問題。

      2.強調觀察探索及做中學,藉以體驗自然之美及科學知識建構的歷程。

      3.配合高層次的創造思考、專題研究學習歷程,以深化部分學生的科學素養。

      生活達人

      1.善用數位科技,結合食衣住行育樂體驗,培養學生會自我關照,提昇生活品質與儲備生命能量,了解生命之美,培養生活素養。

      2.透過活動課程之參與,善用知識,培養溝通合作、創意思考及問題解決之能力。

    2. 追求學校願景與目標的達成,經課程發展小組多次會議研商,發展出三個主軸培育課程,分別來厚植人文素養、強化科學素養及陶塑生活素養,並重視學生學習階段的差異性與課程的統整,讓孩子習得完整的知識與學科能力並以「能力培育」及兼顧「課程主軸」的重要性來貫串部定課程與校本課程下圖一為本校課程架構圖圖二則為以年級課程發展為橫軸,三大主軸培育課程為縱軸,勾勒出本校課程矩陣圖



















圖一 大直高中課程架構圖





































圖二 校本亮點課程矩陣地圖

(註:課程矩陣地圖中不同的統整課程之子課程以不同的網底顏色表示,例如「我的生活圈」之子課程區塊淺紅色水資源之子課程區塊為淺紫色)











  1. 臺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國中部)學習節數分配一覽

年級

領域(節數)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領域學習節數

語文

國文

8

5

7

4

9

5

英語

3

3

4

數學

3

4

4

社會

歷史

4

1

4

2

4

1

地理

2

1

1

公民

1

1

2

藝術與

人文

音樂

3

1

3

1

3

2

視覺藝術

2

0

1

表演藝術

0

2

0

自然與

生活科技

生物

4

3

4

0

4

0

理化

0

3

3

地球科學

0

0

1

生活科技

1

1

0

健康與體育

健康教育

3

1

3

1

3

1

體育

2

2

2

綜合活動

輔導活動

3

1

3

1

3

1

童軍

1

1

1

家政

1

1

1

領域學習節數合計

28

28

30

課綱規定節數

28

28

30

彈性學習節數

班會

1

1

1

聯課活動

1

1

0

本位課程

1

0

0

資訊數學

0

1

0

電腦

1

0

0

閱讀與寫作

0

1

0

實用外語

1

1

1

趣味數學

1

0

1

科學探索

0

1

1

縱橫時空

0

0

1

彈性學習節數合計

6

6

5

課綱規定節數

4-6

4-6

3-5

每週學習總節數

34

34

35

課綱規定節數

32-34

32-34

33-35

自主學習

1

1

0

備註:1.領域學習節數應符合課綱規定:7年級28節、8年級28節、9年級30節、語文領域20-30%、其餘領域10-15%

   2.彈性學習節數應符合課綱規定:7年級4-6節、8年級4-6節、9年級3-5節。


  1. 學習領域課程計畫(詳見大直e課室>校務發展>國中部課程計畫)

  2. 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計畫(詳見大直e課室>校務發展>國中部課程計畫)

  3. 教科書選用版本一覽表

年級

領域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國文

康軒

康軒

康軒

英語

翰林(佳音)

翰林(佳音)

翰林(佳音)

數學

南一

翰林

康軒

社會

翰林

南一

翰林

藝術與人文

翰林

康軒

康軒

自然與生活科技

康軒

翰林

翰林

健康與體育

康軒

康軒

康軒

綜合活動

康軒

康軒

翰林





















  1. 課程評鑑

項次

項目

內容

評鑑人員

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全體委員。

評鑑項目

學校課程發展計畫和其實施方式及成果,例如:課程組織運作、課程規劃、課程實施成效、教師專業成長

資料來源

課程計畫、自編教材、學習單、課發會及領域課程小組會議記錄;行政人員、教師、家長或學生意見交流、訪談;教學現場觀察、教學檔案、學生學習報告或檔案;評量分析資料、補救教學之設計與實施

評鑑方法

座談、訪談、閱讀教學檔案等相關資料、教學現場觀察、學習評鑑等。

評鑑工具

教師自我檢核表、問題訪談紀錄、會議討論

評鑑時間

學期中:課程組織運作、課程實施成效、專業成長。

暑期:課程規劃。

評鑑結果運用

提供課發會修訂學校課程架構、提供領域課程小組調整課程計畫參考

前一學年度未符規定項目具體改善措施

項次

項目

具體措施

課程評鑑

        1. 修訂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設置要點,以納入課程評鑑」項目

        2. 訂定課程評鑑具體項目並確實落實





  1. 學校行事曆

週次

星 期

1學期重要事項

備 註

1

31

1

2

3

4

5

6

8/31開學、註冊(多元文化祖孫週友善校園週)


2

7

8

9

10

11

12

13

9/7輔導課開始

9/8-9國九複習考


3

14

15

16

17

18

19

20

9/16-18畢業旅行

9/19學校日


4

21

22

23

24

25

26

27

9/27中秋節


5

28

29

30

1

2

3

4

9/28中秋節補假


6

5

6

7

8

9

10

11

10/10國慶日


7

12

13

14

15

16

17

18

9/14-15第一次期中考

定期評量1

8

19

20

21

22

23

24

25



9

26

27

28

29

30

31

十一1



10

2

3

4

5

6

7

8

11/7校慶暨園遊會、班際大隊接力決賽、田徑個人單項決賽


11

9

10

11

12

13

14

15

11/9校慶補假


12

16

17

18

19

20

21

22



13

23

24

25

26

27

28

29



14

30

十二1

2

3

4

5

6

12/1-2第二次期中考

定期評量2

15

7

8

9

10

11

12

13



16

14

15

16

17

18

19

20



17

21

22

23

24

25

26

27

12/23-24國九複習考

12/23校內科展


18

28

29

30

31

1

2

3

1/1元旦


19

4

5

6

7

8

9

10

1/7國七八輔導課結束


20

11

12

13

14

15

16

17



21

18

19

20

21

22

23

24

1/18國九輔導課結束

1/18-193次定期評量。1/20休業式。1/21寒假開始

定期評量3



週次

星 期

2學期重要事項

備 註

1

15

16

17

18

19

20

21

2/15開學、註冊。2/1-28「世界母語日」活動月

2/16國九輔導課開始


2

22

23

24

25

26

27

28

2/23-24國九複習考

2/23國七八輔導課開始


3

29

1

2

3

4

5

6

2/29補假。3/5學校日


4

7

8

9

10

11

12

13



5

14

15

16

17

18

19

20

3/17 課程時數規劃會議


6

21

22

23

24

25

26

27



7

28

29

30

31

1

2

3

3/30-3/31第一次期中考國九期末考

定期評量1

8

4

5

6

7

8

9

10

4/4清明節


9

11

12

13

14

15

16

17

4/14 課程發展委員會


10

18

19

20

21

22

23

24

4/21-22國九複習考


11

25

26

27

28

29

30

1



12

2

3

4

5

6

7

8



13

9

10

11

12

13

14

15

5/15-16教育會考


14

16

17

18

19

20

21

22

5/17-18第二次期中考

定期評量2

15

23

24

25

26

27

28

29



16

30

31

1

2

3

4

5



17

6

7

8

9

10

11

12

6/9端午節


18

13

14

15

16

17

18

19

6/15畢業典禮

6/16課發會議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0

27

28

29

30

1

2

3

6/28-293次定期評量6/30休業式7/1暑假開始

定期評量3





13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