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立平鎮高級中學100學年度課程評鑑學校課程計畫檢核表 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 陳 培 文
評鑑 項目 | 評鑑規準 | 評鑑重點 | 評鑑方式與資料來源 | 評鑑結果 | |
量化結果 | 質性描述(具體成果、學校特色、遭遇困難及待改進事項) | ||||
一、 課程規劃 | 1.訂定適切的學校課程目標 | 1-1學校能以具體作為增進學校成員對課程綱要之理解、詮釋與轉化。 | 1.課程發展委員會的座談、研討 2.行政人員、教師的意見交流、對話 3.閱覽相關資料: ‧課程綱要說明、研習或研討活動 ‧學校本位課程分析 ‧學校課程計畫:目標 ‧學校中長程發展計畫 ‧課程發展委員會相關會議記錄 | 53 2 1 |
|
1-2訂定彰顯學校本位精神的課程目標與發展策略。 | 53 2 1 | ||||
1-3課程發展相關組織能透過討論對話的過程擬定學校課程計畫。 | 53 2 1 | ||||
2.發展具體可行的學校課程計畫 | 2-1依據課程綱要實施要點規定,規劃學校課程。 | 1.課程發展委員會的座談、研討 2.閱覽相關資料: ‧學校課程計畫:總體架構、學習節數分配 ‧各領域課程規劃 ‧多元選修節數規劃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相關之教學主題、活動設計 ‧補救或銜接教學規劃 ‧學校課程評鑑計畫(含成立課程評鑑小組) | 4 3 2 1 |
| |
2-2依據課程綱要實施要點的規定,編擬各年級各學習領域與多元選修課程計畫並落實學校課程目標。 | 4 3 2 1 | ||||
2-3重大議題適切融入相關課程計畫中。 | 53 2 1 | ||||
2-4課程計畫兼重各年級縱向的銜接與領域間橫向的統整。 | 4 3 2 1 | ||||
2-5編擬各學科的教學活動計畫。 | 4 3 2 1 | ||||
2-6建構學校課程評鑑機制。 | 4 3 2 1 | ||||
3.編選適切的教學材料 | 3-1依據學校訂定的教科用書評選辦法,選用教材,並能敘明選擇的理由。 | 1.課程發展委員會的座談、研討 2.閱覽相關資料: ‧教科書評選辦法 ‧教科書評選會議 ‧自編教材或學習單 ‧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記錄 | 4 3 2 1 |
| |
3-2各學科或學習領域能發展或討論自編教材,落實學校本位課程。 | 53 2 1 | ||||
3-3學校使用之自編自選教材於課程發展委員會中討論審查。 | 5 42 1 | ||||
二、 課程實施 | 1.落實學校課程計畫與進度 | 1-1教師依據各學科與多元選修課程計畫,擬定落實的具體做法與進度進行教學。 | 1.校長、行政人員的意見交流、對話 2.觀察教學現場 3.訪談教師、學生 4.閱覽相關資料: ‧課程計畫(含多元選修學習節數規劃) ‧教學進度 ‧學校行事規劃 ‧教學歷程檔案或記錄 ‧教學資源運用記錄 ‧校內外教學環境運用記錄 | 4 3 2 1 |
|
1-2整合各學科的教學活動計畫並落實於相關年級或領域教學。 | 4 3 2 1 | ||||
1-3課程實施能顧及學生個別差異、安排教學情境、有效運用各項教學資源等。 | 53 2 1 | ||||
1-4視實際需要或配合重大議題調整學校課程與教學。 | 5 42 1 | ||||
2.組成教學團隊,發揮教師專長 | 2-1依據教師領域專長或年級屬性,形成教學團隊以討論課程或進行協同教學。 | 1.教學研究會的座談、研討 2.教師團隊意見交流、對話 3.閱覽相關資料: ‧教師職務及課務安排 ‧教師團隊活動規劃與檔案 ‧教學活動記錄 | 53 2 1 |
| |
2-2能對教學團隊的運作情形進行分享、檢討或反省。 | 53 2 1 | ||||
3.教學評量多元化,依結果實施補救教學或教學改進 | 3-1參照課程綱要中各領域多元評量之理念,以多種方式評量學生學習表現。 | 1.教務行政人員、教師、學生的意見交流、對話 2.閱覽相關資料 ‧學生學習檔案 ‧評量規劃與紀錄 ‧評量資料分析與補救教學 之設計與實施 | 4 3 2 1 |
| |
3-2兼顧形成性評量和總結性評量。 | 4 3 2 1 | ||||
3-3檢視評量結果,進行補救教學或教學改進。 | 4 3 2 1 | ||||
三、 成效評估 | 1.了解教師的教學成效 | 1-1鼓勵教師發表教學或研究成果,並進行自我評估。 | 閱覽相關資料 ‧教師發表或研究成果 ‧教學觀摩、教學經驗分享、教學札記等紀錄 ‧改進計畫 | 5 42 1 |
|
1-2教師間能透過觀摩、教學經驗分享、教學札記等,討論教學成效。 | 53 2 1 | ||||
1-3教師能支持、配合學校課程計畫,或提出改進意見。 | 53 2 1 | ||||
2.檢核全體學生的學習表現 | 2-1依據『高級中學成績考查辦法』,建立學生成績評量機制。 | 1.行政人員、教師、學生的意見交流、訪談 2.參觀教學現場 3.閱覽相關資料 ‧學生學習報告 ‧校務會議記錄 | 4 3 2 1 |
| |
2-2檢核學生能力指標(含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 | 53 2 1 | ||||
3.運用課程評鑑結果 | 3-1依據課程評鑑結果,檢討並修正學校課程計畫。 | 1.課程發展委員會的座談、研討 2.教師與相關行政人員的意見交流、對話 3.閱讀相關資料: ‧課程評鑑計畫 ‧評鑑會議記錄 | 53 2 1 |
| |
3-2提供課程發展、實施與評鑑的意見以供校內與相關教育機構參考。 | 53 2 1 | ||||
3-3檢核與修正學校課程評鑑計畫。 | 53 2 1 | ||||
四、 專業發展 | 1.規劃並提供教師專業發展 | 1-1訂定教師專業發展計畫(含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 1.課程發展委員會的座談、研討 2.教學研究會的意見交流、對話 3.閱讀相關資料: ‧教師專業發展計畫 ‧教師進修、研習之公告與管理 | 4 3 2 1 |
|
1-2結合校外研習機構或校際區域聯盟,提供教師進修觀摩機會。 | 53 2 1 | ||||
2.提供多元化的專業成長模式,並實踐於教學中 | 2-1採用教學觀摩與研討、專業對話、工作坊、讀書會、行動研究、演講等多元化的成長方式進行。 | 1.相關行政人員的意見交流、訪談 2.教師、學群團隊的意見交流、對話 3.閱讀相關資料: ‧教學研究會紀錄 ‧教師研習進修計畫 ‧研習進修記錄 ‧其他 | 53 2 1 |
| |
2-2適時結合學者專家加入專業對話,協助教師自我省察及專業發展。 | 53 2 1 | ||||
2-3教師能分享專業進修的經驗、心得,應用於教學。 | 53 2 1 | ||||
五、 行政支援與資源整合 | 1.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有明確之任務、分工與運作 | 1-1課程發展委員會的組成與運作符合課程綱要實施要點的規定。 | 1.課程發展委員會的座談、研討 2.教師的意見交流、討論 3.閱覽相關資料: ‧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與運作 ‧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記錄 | 4 3 2 1 |
|
1-2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分工明確,縱向與橫向有良好的聯繫,且能相互支援。 | 4 3 2 1 | ||||
2.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具有專業知能與領導能力,能支持並參與課程發展 | 2-1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應了解課程內涵與實施途徑。 | 1.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的訪談、對話 2.教師、學生或家長的意見交流、討論 3.閱覽相關資料: ‧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紀錄 ‧教學研究會紀錄 | 4 3 2 1 |
| |
2-2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應參與課程發展的討論,並尊重學校成員之專業自主。 | 4 3 2 1 | ||||
2-3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能了解學校的發展與特色及學生的需求。 | 4 3 2 1 | ||||
3.提供課程發展所需之行政支援,有效運用資源 | 3-1整合並簡化校內行政業務。 | 1.參觀教育場地、設備 2.行政人員、教師的意見交流、訪談 3.閱覽相關資料: ‧教學研究會紀錄 ‧教學空間環境規劃 ‧教學設備使用紀錄 ‧教學設備管理辦法 ‧經費使用分配情形 | 4 3 2 1 |
| |
3-2配合課程發展,讓教師能於在校時間進行課程研討與發展。 | 4 3 2 1 | ||||
3-3提供多元、合宜之教學情境,滿足教學使用需求。 | 4 3 2 1 | ||||
3-4建置有利於教師進行討論和教學分享的空間。 | 53 2 1 | ||||
3-5充實與適切使用教學設備(資訊設備、教具、圖書、視聽媒體等)。 | 4 3 2 1 | ||||
3-6經費適切支援學校課程發展。 | 4 3 2 1 | ||||
4.建置知識管理系統,整合資源,建立共享機制 | 4-1有效運用並整合學校、家長及社區的人力和資源。 | 1.課程發展委員會的座談、研討 2.行政人員、教師的意見交流與對話 3.家長、社區人士的訪談 4.學校網站瀏覽與操作 5.閱讀相關資料: ‧課程計畫、教學設計與相關圖書等之彙整與管理 ‧學校網站 | 53 2 1 |
| |
4-2彙整並建置知識管理系統(如課程計畫教學檔案、優良案例等),提供學校成員搜尋、閱讀。 | 4 3 2 1 | ||||
4-3建立課程資訊網絡平台及妥善使用(電腦、網際網路等)。 | 4 3 2 1 |
評鑑日期: 101 年 6 月 18 日
完成情形說明:5係指「該指標符合程度達85%以上」、4係指「大多數執行成效良好」或「符合程度達70%~84%」、3係指「執行成效普通」或「符合程度達55%~69%」、2係指「符合程度達40%~54%的達成程度」、1係指「39%以下的達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