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7
,离现在 0
年 11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嘉義縣民雄鄉福樂國民小學 114 學年度
表 13-2
特殊教育學生資源班
數學領域
一數 A 組課程教學進度總表
設計者: 林鴻竹
一、教材來源:□自編 ■編選-參考教材翰林版第一、二冊國語教師手冊
二、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外加 □抽離 2 節
三、教學對象:聽障 1 年級 1 人﹑情障 1 年級 2 人共 3 人
四、核心素養﹑學年目標 、評量方式
領域核心素養
調整後領綱學習表現
調整後領綱學習內容
學年目標
評量方式
數-E-A1 具備喜歡數學、對數學世
界好奇、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並能將數學語言運用於日常生活
中。
數-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
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
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
述與解決問題。
數-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
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
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
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
符號表示公式。
數-E-B2 具備報讀、製作基本統計
圖表之 能力。
n-I-1 了解一千以內數的位值結
構,據以做為四則運算之基礎。
簡
化
n-I-2 了解加法和減法的意義,練
習基本加減法並能定位板輔助計
算。
簡化
n-I-7 理解長度及其常用單位,並
做實測、估測與計算。
n-I-9 認識時刻與時間常用單位。
r-I-1 能認識+、-、=的符號及代
表意義。
簡化
s-I-1 從操作活動,初步認識物體
與常見幾何形體的幾何特徵。
d-I-1 認識分類的模式,能主動蒐
集資料、分類,並做簡單的呈現與
說明。
簡化
N-1-1一百以內的數:含操作活動。
用數表示多少與順序。結合數數、
位值表徵、位值表。
簡化、減量
N-1-2能認識加法、減法的運算原
則。
簡化
N-1-4能認識錢幣及操作1元、5元、
10元的換算。以操作活動為主
簡化、
減量
N-1-5 長度(同S-1-1)
:以操作活
動為主。初步認識、直接比較、間
接比較(含個別單位)
。
N-1-6日常時間用語:以操作活動為
主。簡單日期報讀「幾月幾日」
;
「明
天」
、
「今天」
、
「昨天」
;
「上午」
、
「中
午」
、
「下午」
、
「晚上」
。
減量
S-1-1長度(同N-1-5)
:以操作活動
為主。初步認識、直接比較。
減量
S-1-2形體的操作:以操作活動為
主。描繪、拼貼、堆疊。
減量
D-1-1簡單分類:以操作活動為主。
能蒐集、分類、記錄、呈現日常生
1.能認識不同的幣值,並理解數量
內數值的多少、順序及位值。
2.能完成加法、減法的計算問題
3.能透過實際操作解決日常中長度
的問題
4.能認識及報讀日期和日常時間的
用語
5.能認識常見幾何形體
6、能對生活中物品做簡單分類與
紀錄
1. 紙筆評量
⚫完成學習單,正確率達
85%。
⚫畫出指定對稱軸。
2. 口頭評量
⚫
依 據 題 意 或 圖 示 回 答 教 師 提
問。
⚫
口頭發表生活經驗與課堂觀察
與討論結果。
3. 實作評量
⚫ 能實際測量生活中扇形角度。
⚫
能操作具體物,認識柱體和錐
體的透視圖。
4. 觀察評量:
⚫
課堂參與積極度達 90% 。
活物品。
簡化
五﹑本學期課程內涵:第一學期
教學進度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第 1-2 週
第一單元
10 以內的數
1.能依序唱出 1~10 的數詞,並透過數數活動
確定 10 以內的數量。
2.能做 10 以內各數的形、音、量的連結,並
寫出數字。
3.能使用具體物表徵 10 以內的數量。
1.引導學生透過情境,認識 1∼10 的數,學生點數物品,拿出附件的數字卡,認識數字及
讀法
2.教師操作具體物,表徵 1∼10 的數量。
3.指導學生數字書寫筆順。
第 3-4 週
第二單元
比長短
1.透過直觀比較,能判斷兩個物件之間的長短
(含直線物件、曲線物件)。
2.能理解物件長短的比較需要在同一個起點
下進行。
3.能知道高矮也是一種長度,並會做直接比
較。
4.能透過長度的複製做間接比較。
1.教師藉由題目中的情境,讓學生什麼是「長」
2.學生將兩枝鉛筆的一端對齊,再比較長短。
3.請兩位學生上臺,比較誰的身高比較高?誰比較矮?
4.引導學生用紙條做出和指定物一樣的長度,再跟教室裡有的物品做比較。
第 5-6 週
第三單元
順序與多少
1.能以序數詞描述 10 以內序列事物的位置。
2.能以序數詞描述 10 以內序列事物的先後關
係。
3.能比較 10 以內兩個量的多少。
1.請學生先找出 1 在哪裡?從 1 數到 10,把缺的數字填在空白的船上。
2.教師引導學生知道某數前面或後面的數字是多少。
3.教師引導學生透過一對一對應,解決 10 以內兩量的比較
第 7-8 週
第四單元
分與合
1.能解決 10 以內數量的分解問題。
2.能解決 10 以內數量的合成問題。
3.了解 0 的意義,讀寫並使用 0。
1.教師引導學生將 5 顆球,一顆一顆投入紙箱,讓學生觀察 5 可以分成多少和多少。依投
球的結果,記錄在分與合的表徵中。
2.教師的右手拿 2 枝鉛筆,左手拿 4 枝鉛筆。請學生先點數左右兩手的鉛筆數量,教師
將 2 手的鉛筆合在一起,問學生共有幾枝鉛筆?將答案填入分與合的表徵中。
3.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從有到無的情境認識 0
第 9-10 週 第五單元
認識形狀
1.利用描繪立體形體的面,仿製簡單平面圖
1.引導學生從附件的圖形卡中,利用重疊或翻轉,找出形狀和大小一樣的圖形。
形,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
2.能仿製基本平面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
方形、圓形)。
3.能將簡單平面圖形依形狀屬性做分類。
4.能運用簡單平面圖形,進行拼圖活動。
2.引導學生將附件的圖形放在白紙上描下來後再剪下,或直接沿著圖形的邊剪下來。
3.引導學生操作附件,旋轉其中一個直角三角形,拼出指定的圖形。
第 11-12
週
第六單元
10 以內的加法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加法的意義。
2.能運用加法算式記錄加法問題
3.能正確計算和為 10 以內的加法。
1.教師以加法算式說明把畫○的過程用加法算式記錄下來,並說明算式中各個數字和符號
的意義。
2.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用畫○的方式表示原有的數量,並描畫又添加的數量,再點數合起來
的數量。
3.引導學生透過加法心算卡遊戲熟練加法。
第 13-15
週
第七單元
10 以內的減法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減法的意義。
2.能運用減法算式記錄減法問題。
3.能正確計算差為 10 以內的減法。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用畫○的方式表示原來的數量,再用畫掉的方式,表示拿走的數量。
2.教師以減法算式說明把畫○的過程,用減法算式記錄下來,並討論算式中各個數字和符
號的意義。
3.引導學生透過減法心算卡遊戲熟練減法。
第 16-17
週
第八單元
30 以內的數
1.能依序唱出 20~30 的數詞,並透過數數活動
確定 30 以內的數量。
2.能做 30 以內各數的形、音、量的連結,並
寫出數字。
3.能使用具體物表徵 30 以內的數量。
1.引導學生透過情境,認識 11∼30 的數,學生點數物品,拿出附件的數字卡,認識數字及
讀法
2.教師操作具體物,表徵 11∼30 的數量。
3.指導學生數字書寫筆順。
第 18-20
週
第九單元
時間
1.能區分日常生活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
2.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點、半點的時
刻。。
1.教師引導學生配合圖示,依照事件發生順序說出圖示內容,建立事件「先、後」的順序
概念,並能標示 1、2、3 表示順序。
2.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時間用語報讀並撥出鐘面上整點的時刻。
3.教師撥出半點的鐘面,讓學生報讀長、短針指向的方向,指導學生報讀半點鐘面。
第二學期
教學進度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第 1-2 週
第一單元
20 以內的加法
1.能正確計算和為 20 以內的加法。
1.引導學生列出加法算式,並利用往上數的策略知道答案。
2.熟練基本加法並觀察加法算式的規律。
2.教師介紹加法算式中「被加數、加數、和」的位置。
3.引導學生利用合成分解的表徵思考,再用畫○來表示,將加數先湊成 10,再求出答案。
4. 察覺加法算式的規律:被加數(加數)不變時,加數(被加數)多(少)1,和就會多
(少)1。
第 3-4 週
第二單元
長度
1.能間接比較物件的長短。
2.能以個別單位測量與比較物件的長短。
3.能以個別單位做長度的合成分解。
1.引導學生運用身體(或物品)間接比較兩物的高(長)。
2.透引導學生過複製長度的具體操作,進行長度的間接比較。
3.引導學生透過具體操作,以個別單位的數量進行長度比較。
4.引導學生透過具體操作,進行長度的合成和分解活動。
第 5-6 週
第三單元
20 以內的減法
1.能正確計算被減數為 20 以內的減法。
2.熟練基本減法並觀察減法算式的規律。
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列出減法算式,並利用往下數的策略知道答案。
2.教師介紹減法算式中「被減數、減數、差」的位置。
3.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畫○表示題目和答案,並完成減法算式記錄問題和答案。
4.察覺減法算式的規律:被減數(減數)不變時,減數(被減數)多(少)1,差就會少 1。
第 7-8 週
第四單元
100 以內的數
1.認識 100 以內的各數,能正確數數、讀數和
寫數。
2.能建立 100 以內數詞序列概念。
3.能認識「十位」、「個位」的位名
1.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從整十開始累 10,連續數至 100
2.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從整十開始累 1,連續數至 100
3.教師介紹位值表及位名,並讓學生將數字填入位值表中。
第 9-10 週 第五單元
形狀與形體
1.認識形狀、大小一樣的圖形。
2.能仿製基本平面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
方形、圓形)。
3.能依給定圖示,做簡單圖形的平面鋪設並
進行設計。
1.引導學生從附件的圖形卡中,利用重疊或翻轉,找出形狀和大小一樣的圖形。
2.引導學生將附件的圖形放在白紙上描下來後再剪下,或直接沿著圖形的邊剪下來。
3.引導學生操作附件,旋轉其中一個直角三角形,拼出指定的圖形。
第 11-12
週
第六單元
數數看有多少元
1.認識 1 元、5 元和 10 元錢幣,並做幣值的
兌換。
2.能點數一堆錢幣的幣值,並比較兩堆錢幣的
多少。
1.透過附件的操作,讓學生認識 1 元、5 元和 10 元錢幣。
2.老師帶領學生點數錢幣,並討論是怎麼數的。
3.引導學生討論 30 元以內的商品,全部要用 1 元付、全部要用 10 元付、全部用 5 元付,
分別可以怎麼付?
3.在生活情境中使用 1、5、10 元硬幣進行數
錢和付錢的活動。
第 13-15
週
第七單元
幾月幾日星期幾
1.能認識、查看並報讀日曆,知道幾月幾日星
期幾。
2.能認識今天、明天和昨天的用語,及相互關
係。
3.能認識、查看並報讀月曆,知道幾月幾日
星期幾。
1.教師說明正確的報讀日曆的方法。
2.老師引導學生報讀日曆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3.請學生觀察並發表今天、明天、昨天在日期與星期上的關係。
4.教師說明正確的報讀月曆的方法。
第 16-17
週
第八單元
兩位數的加減法
1.能做二位數的加法(不進位)。
2.能做二位數的減法(不借位)。
3.能解決加減法的應用問題。
1.以一元累加至十元以上建立二位數概念
2 以白色積木(1)與長條積木(10)累加建立二位數概念。
3.由錢幣換為圖形或數字練習列出算式。
4.以操作積木和錢幣解決兩位數不退位及退位的減法問題。
第 18-20
週
第九單元
分類整理
1.能依據屬性,將生活中的事物做初步的分
類。
2.能透過記錄,知道活動過程中物件的總類和
數量。
3.能以個別單位進行面的大小比較。
1.教師請學生拿出附件的貼紙,進行分類。
2.教師和學生討論如何分類?引導學生說明分類的方法。
3.老師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記錄,依據分類結果點數
4.引導學生認識記錄的方式有很多種方法,可以畫顏色、畫○記錄。
備註:
1.請分別列出第一學期及第二學期學習領域(語文、數學、自然科學、綜合、藝術、健體、社會等領域)之教學計畫表。
2.接受巡迴輔導學生領域課程亦使用本表格,請巡迴輔導教師填寫後交給受巡迴輔導學校併入該校課程計畫。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