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設計[1下 我會數到100]TKU92A01

格式
doc
大小
289 KB
頁數
10
上傳者
Singing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4-04-22,离现在 21 18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教案設計及相關資料收集

活動名稱

我會數到100

適用年級

一年級下學期

教學節數

2

學校

新興國小

教學班級

一年十班

教學者

凌心儀、陳淑慧

設計者

凌心儀、陳淑慧

教學日期

教學節次

教學內容

93.4.15

第二節

9:30-10:10

1. 能聽、讀、說、寫100以內的數字。

2. 能拿出指定的數量。

3. 知道101合成10

93.4.15

第三節

10:30-11:10

  1. 會使用「幾個十和幾個一」來表示數量。

  2. 認識十位數和個位數。

教學準備

(教師教具、學生學具)

活動一  小白板、彩色筆、鉛筆教具

活動二  小白板、彩色筆、鉛筆教具

活動三  數字卡和花片

活動四 鉛筆教具和定位版

參考資源

  1. 牛頓版教學指引(第二冊)

  2. 林宜臻的數學園地http://203.71.238.183/

能力指標

具體目標

N-1-1 能進行100以內的數數,認識「個位」與「十位」的位名,並進行位值單位的換算。

N-1-2 能運用數表達多少。

  1. 能將100以內的數用「幾個十、幾個一」來表示。

  2. 能正確標示十位數和個位數的位值。

設計構想

一、100以內數的本質概念

(一)數學結構

引入「十」的高階單位,介紹1個「十」可以視為10個「一」。透過捆綁與做數的活動,引導學童集聚10個「一」來製作一個高階單位「十」,在此的高階單位教學,側重於以「十」為新的計數單位,以簡化數數與做數的計數過程,進行「又十」的活動,因此學童此時對一個數,可以產生多元的意義,例如「87」,代表著87個「一」,是一個「87」,是77又「十」,是807個「一」;本單元繼續加強高階單位的概念,促使學童能將「十」視為被計數的物,在捆綁的活動中,經驗一個數可以聚集為幾個「十」和幾個「一」,並介紹「個位」與「十位」的位名,引入「位值」概念。


(二)認知結構

本單元在分解或合成情境中,繼續要求學童使用捆綁的方式,來進行數數與做數的活動,但此時,除了數數或做數外,增加「數數看,有幾捆吸管﹖」,或「有幾個十﹖」的問話,要求學童計數有幾個「十」的集聚單位,將「十」變為可被計數的物,此時學童可能尚無法明白地區分,「一個十」與「十個一」兩者內的「一」,分別代替不同意義,所以不宜直接問「幾個十﹖幾個一」,而是在捆綁活動後,記錄「幾個十或幾個一」,換言之,本單元的目標是:在捆綁的活動中,經驗一個數可以被分解成幾個十和幾個一,而不強求學童在看到一個數時,立即可以想像它是幾個十幾個一,二年級的教材中,將繼續「幾個十和幾個一」的活動,逐步地提昇學童高階單位「十」意義的發展。


同樣地,在捆綁的數數與做數活動中,我們介紹「個位」與「十位」的位名,比較在不同位置的數字所代表的意義,例如分別捆綁出6226後,討論在62中的「6」是代表6捆,或6個「十」,而在26中的「6」是代表6枝,或6個「一」,強調當一個數目中,兩個數字的位置改換時,就會變成一個新的數,協助學童建立「位值」的概念。


學童在此時已經驗過積木、十枝一捆的吸管等「十」的計數具體物,在畫圖象表徵的活動中,我們希望學童能逐漸地用圖象表徵來取代具體物,提昇「十」單位的抽象層次,我們並不希望規定某一組特定的圖象表徵系統,來讓學童模仿,可以由學童自行創作圖象來區分「十」與「一」的單位,教師在圖象表徵活動的討論中,可以強調下列的性質能與他人清楚的溝通,或別人一看就知道那個圖象是「十」,那個是「一」,不會混淆;隔數天後,再看到此圖象時,仍能知道其代表的意義。學童可以在討論中,建立一些共識,共同訂定繪製圖象的原則。


本單元的主要概念有:

  1. 整數可以用來表示某一特定群體中各體的個數。

  2. 100以內的正整數為範圍,確立從1100的標準數詞序列。

  3. 透過「又一」的概念促使學生一方面探索100以內數詞及數字系統的規律,另一方面嘗試依此規律「預測」新數量的命名及書寫。

  4. 十位數和個位數的「位值」概念。



二、概念的發展


(一)文獻探討

國小一年級的兒童處於皮亞傑的認知發展期的「具體運思期」。此時期兒童思維的主要特徵是,他能夠面對問題時,循邏輯法則推理思維,但此推理思維能力,由於多限於眼見的具體情境或熟悉的經驗,因此本單元於設計時,可多利用兒童所熟悉的數數的經驗,及過去於數學教學時使用過的教具,進行教學活動。


(二)學生的先備經驗

本課程設計之教學對象為國小一年級下學期的兒童,本單元為「數」的範疇。

兒童已具備之能力有:

  1. 學生能利用累加十,建立100以內的數詞序列。

  2. 學生能說、讀、聽、寫100以內的數字。


(三)兒童迷思概念與教材

原數學課本羅列此單元是以「累加」、「又一」的概念為主軸,使學童認識並理解十位數和個位數的「位值」概念;而此教案設計的特色,在於事先釐清學童對此單元之主軸概念可能產生的謬誤,透由區辨性問題進而了解學童不懂的癥結所在。學童在此單元容易混淆的概念有:


  1. 標準數詞序列的混淆:有的學童可從1數到10,卻在數到11之後,不知道接下去的數詞為何,甚至可能會說已數過的數字。


  1. 不熟悉序列性合成運思:將數個獨立的個體合為一整体的動作稱為「合成運思」,而所謂的序列性合成運思是指兒童依數詞序列將指示的量依序表現出來,再進行量的合成與分解,並將合成與分解的結果數值化。學生發生的困擾是不熟練將數量作合成或分解的動作。


(3) 十位數和個位數的「位值」轉換:此問題的錯誤較少,但也有可能會發生,例如:把「六十五」寫成「60 5」或「56」。


三、處理的特色


針對以上可能出現的問題,此教學處理特色為:


1.重視教學活動進行時,將易錯的觀念融入區辨性問題,提供學生思考及修正的機會。


2.以常態情境融入題型中,引發學童對數學的應用不只是侷限於課本解題而已。


3.不斷重複練習主要概念,期盼能加強學童熟悉序列性合成運思,乃至於進步至運用累進性合成運思—即兒童能從某個指示的量為基礎出發點,而且一邊進行合成或是分解的活動,一邊將累進的結果數值化。





教學活動設計

具體

目標

活動主題及進行方式

主要活動與問話

教學資源

  1. 複習:能聽、讀、說、寫100以內的數字。

活動一

引起動機



全班練習

運用數字卡或由老師用說的出題目,小朋友根據老師的題目用說的或寫的方式來回答問題。

  • 全班練習:老師寫在黑板上,全班一起念數字(100以內的數字)。

  • 個別練習:老師寫在黑板上,每次請一個小朋友回答(100以內的數字)。

  • 全班練習:老師讀出數字,小朋友用彩色筆寫在白板上(比速度、正確度,請小朋友寫完拿起來,老師檢查)。


小白板

彩色筆

鉛筆教具

  1. 能夠拿出指定的數量。

  2. 知道101合成10

活動二:洞察關係


引起動機



提出問題



意見分享















活動二:正誤區辨







































































































活動二:概念確認

老師先在黑板上劃一個裡面可以放10枝鉛筆的鉛筆盒,如下圖示:

    

    






老師說:「這裡是老師的鉛筆(將鉛筆教具貼於黑板上),老師要把鉛筆放進鉛筆盒裡,我們大家一起數數看可以放幾枝鉛筆。」(帶著大家一起數,並用清楚展示將鉛筆放進鉛筆盒的動作)


接著,老師說:「現在,老師要把鉛筆盒裡的10枝鉛筆綁在一起(將鉛筆一枝一枝拿下來,用橡皮筋綁在一起)。」綁好後,給小朋友看,如下圖:







將綁好的鉛筆,放在鉛筆盒裡。




老師接著說:「我們把10枝鉛筆綁在一起,現在放在鉛筆盒裡,那還剩下 這枝鉛筆,那請問大家,鉛筆盒的鉛筆和外面剩下的鉛筆數一樣嗎?


一樣□不一樣

我的理由是:          

(請小朋友站起來說)


老師請元太步美帶鉛筆到學校來,請他們排在黑板上:


元太有這麼多枝鉛筆


步美有這麼多枝鉛筆




數數看,請問元太步美有多少枝筆?誰的鉛筆比較多?

元太步美□一樣多

我的理由是:          

(請小朋友站起來說)

老師說:謝謝元太步美帶鉛筆來,所以老師給再各給他們一人一枝鉛筆。(老師拿一枝鉛筆給元太,拿綁在一起的十支鉛筆給步美。用實際的動作展示給小朋友看。)圖示如下:


元太有這麼多枝鉛筆


步美有這麼多枝鉛筆








元太步美很高興的說:好棒喔!我們的鉛筆多一枝,那我們現在的筆一樣多耶!

請問,他們說的對不對?


□不對

我的理由是:          

(請小朋友站起來說)


老師說續前):「如果老師給步美元太一個人三枝鉛筆(請小朋友上台來排)。」

(在黑板上排好後)老師問小朋友:「元太說想要跟老師換鉛筆。」

(在黑板上展示)

元太說:「我想用一枝鉛筆換這綁在一起的鉛筆。」(老師在台上直接實際做給小朋友看)

步美說:「這樣你的鉛筆就跟原來的不一樣了,而且你的鉛筆就比我多了!」

但是,元太說:「才沒有,我的鉛筆跟原來的一樣多。」


請問:到底誰說的對?

元太步美 □都對 □都不對

我的理由是:          


書局有十枝綁在一起的鉛筆和一枝一枝的鉛筆:






師說:「看看這些鉛筆,



這個是幾枝綁在一起的呢?」

老師說:「這是10枝綁在一起,我們說那是”一個十”……如果再多一捆綁在一起的,請問是幾個十?」




老師說:「因為這是 一枝一枝的,所以我們說那是”一個1”……現在來數數這裡有幾個一?」


老師說:「那2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多少?」(請小朋友回答並畫在小白板上)


元太步美想買36枝鉛筆









元太說:「我要3個十枝綁在一起的鉛筆,6枝一枝一枝的鉛筆。」


步美說:「我要2個十枝綁在一起的的鉛筆,16枝一枝一枝的鉛筆。」

(老師請小朋友在台上直接實際做做看)


請問,元太步美誰買錯了

元太步美□都對 □都錯

我的理由是:          


老師說:如果老師把步美10枝一枝一枝鉛筆


些鉛筆換成




是不是也是一樣呢?

(老師請小朋友回答)

小白板

彩色筆

鉛筆教具

  1. 會使用「幾個十和幾個一」來表示數量。


活動三:概念再製

引起動機



全班練習

利用小白板出題(100以內的數字),並說明活動規則與進行方式。進行方式如下:


  • 每次請每組的一位學生上台(面對黑板,背對全班)。

  • 由老師出題給台下學生,例如:數字卡28,台下小朋友就要說出「2個十81」出題給台上的小朋友,同時提醒台下小朋友不要將題目念出來。

    • 全班先練習。

    • 個人。

  • 請台下學生依數字卡唸出題目,台上小朋友聽台下小朋友讀出的內容來回答,看哪一組的小朋友又快又正確。

  • 台上小朋友要將數字寫在定位板上。

幾個十

幾個一

3

2

老師說明活動要領

      • 每次每一組1人,共計6人。

      • 台下小朋友:念老師出的題目(規定念幾個十幾個一)(全班+個人)。

      • 台上小朋友:(上課前畫好定位板)聽到題目後將正確數字寫在定位板中,看哪一個小朋友又快又正確。

小白板

  1. 認識十位數和個位數。


活動四:概念應用

引起動機



提出問題



個人思考



意見分享

老師先排好的花片,用定位板表示十位數和個位數。請學生練習把指定數量的花片分成幾個十和幾個一,此時加入了定位板的運用,要他們在定位板上寫下花片的個數。

圖示如下:


幾個十

幾個一

3

2





幾個十

幾個一












十位數

個位數








元太步美把”三十二”寫在定位板上


十位數

個位數

3

2

元太寫成

十位數

個位數

2

3


步美寫成


請問誰寫的對?

元太步美

我的理由是:          


(2)延續活動三,請台下小朋友出題,台上小朋友將答案寫在定位版中。

鉛筆教具

定位版

1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