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設計[2下 容量]TKU94A16

格式
doc
大小
184.5 KB
頁數
7
上傳者
tku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6-05-18,离现在 19 16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名稱

容量

適用年級

二年級

教學節數

2

設計者

() 大學教育學程林靜宜、陳季茹老師

學校

淡水國小

評量教師

翁麗珍老師

指導老師

林宜臻教授

能力指標

具體目標

N-1-14 能對兩個同類量作直接比較。
N-1-15
能作兩個同類量的間接比較與個別單位的比較。

1.認識容器中的液量和容器的容量。

2.透過容器中液量的增減,觀察剩餘容量的變化。

3. .學生能比較相同容器的液量多寡。

4. 學生比較不同容器的液量多寡。

教材地位



數學本質之概念

一般人所稱的容量,有時是指「液量」,有時是指「容量」。

「液量」是指流體物質在容器中所占據的空間,例如:杯中的水量、瓶裡的牛奶量。

「容量」是指流體物質占滿容器的最大盛載量,例如:杯子裝滿的水量、滿瓶的牛奶量。

()體積和容積、容量的關係

「體積」是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容量」是流體物質占滿容器的大小。空體(中間是空的物體)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他們的「容積」或「容量」。

容積與體積有著緊密的聯繫,因為「容積」是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所以計量容積時的計算方法與所使用的計量單位,跟計量體積一般是一樣的。

從概念的意義上來看,體積和容積還是有不同之處。如:對空體(中間是空的物體,如箱、桶、罐、倉庫等)來說是容積,對實體來說是體積。

(二)液量的直接比較和間接比較

將兩杯形狀大小一樣的杯子靠在一起,從水面高度的高低來比較液量,不算是真的在比較液量,液量的直接比較是要在學生能把靜止的液量所佔的空間做直觀判定,進行比較,所以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很難進行。液量的間接比較有二個層面:一「為間接比較」,一為「個別單位比較」。間接比較係指透過媒介物或對實物的同類量予以變形後,再加以直接比較並描述比較的結果;個別單位比較係指能以一個量為基準,去累積一個被測量的量,並用累積的次數描述測量的結果。

(三)容量的間接比較

在三年級正式出現容量的語詞後,教師可拿二個空容器,直接詢問學童哪一個容器的容量較大,學童可藉由二個容器先裝滿水再倒出進行間接比較、個別單位比較;也可以利用個別單位比較的想法,將水倒入容器中,直到裝滿後進行比較;或一個容器先裝滿水,再倒入另一個容器進行比較。

(四)容量的測量活動

測量的學習分為兩階段,一是「分離量化」的測量,屬於分離量,例如:描述被測容器的容量是幾個1分公升杯。一是「線性化」的測量,屬於連續量,使用的計量容器是量筒,量筒上有分公升(公升)刻度,比較方便來測量描述被測的容量是幾分公升(公升)。

數學概念之發展

皮亞傑的體積保留概念

通常學童在六歲之後,其保留概念( conservation:守恆概念 )才發展。在此之前,他們還無法了解物質經過物理轉變後,總數量、重量以及體積仍然不變。具有保留概念的學童知道物質經過變形或分割重組,其所佔有的空間大小和原來一樣。關於液積部分,是指學童知道同一液量不受容器外型影響,也就是說,學童在同一時間能處理的向度(維度),例如:高度、寬度、底面積大小等,可以超過一個以上。學童具有體積保留概念時,在內心做倒水的運思,已不需仰賴知覺中杯子的局部外觀。所以在教學上,需配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涉及學生需具保留概念才能進行的教學活動。

液量的保留現象

學童能認定液量不因容器大小形狀的改變而改變,或經分割後其總量和不改變,則稱其具有液量保留概念。透過倒水活動,經驗一樣多的水量在不同容器中的現象。讓學生多操作到水的活動,增進學生經驗,加強信念。


迷思概念

  1. 對於容量沒有概念。

  2. 在容量的認識方面,小朋友常會誤以為兩個容器中水位較高者容量一定是比較大。

  3. 「公升」等單位的概念很抽象。


處理特色

  1. 認識量。藉由容器中液量的增減,讓學生觀察液量的變化,並能用語言或手勢配合語意來表示水量,並藉由容器中液量的增減,觀察空間被物質填滿的情形,並同時觀察容器中可以再裝水的空間,進而做容量的初步描述。

  2. 藉由不同形狀的容器,讓學生想像液體在容器中呈現的形狀,能發現液體隨容器改變形狀的現象。

  3. 讓學生能對同形狀的容器進行直接比較,了解液量的比較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思考方式。

  4. 利用倒水活動實際的操作,讓學生建立量感,當間接比較不同容器的容量時,要學生注意到採用「同單位」的量測工具。

  5. 學生的迷思概念,在Piaget的研究中,證實六、七歲的兒童沒有「容量的保留概念」,會產生水位較高的容器,容量就較多的迷思。針對此問題,我們進行已實物觀察,透過教師的操作,澄清兒童的概念問題。

參考資料

1.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教育部國教專業社群網

2.http://www.naer.edu.tw:8080/林宜臻數學園地

3.http://www.measuring.org.tw/convert_12.htm公制單位標準表

4.http://www.naer.edu.tw/study/math/ana/book6/volumn.htm

國小數學教材分析─重量和容量

5.http://www.naer.edu.tw/study/math/newmath3/08.htm

黃金鐘。新課程中年級容量教材的設計。

6.國民中小學數學學習領域分年級細目。




教學活動流程

具體

目標

活動主題及進行方式

活動主題及進行方式

教學資源

評量

認識容量

認識容量

一、關係洞察


〈教師〉拿出一個裝水的杯子,讓學生說出杯子裡的水有多少。

注意事項:避免使用學生不大明白的語言,如「容器」、「容量」、「液量」等名詞。

〈題目〉

1.小朋友,這個杯子裡的水有多少?說說看,並用手比比看。

2.你怎麼知道這個杯子裡有多少水?可以用哪些方法得知?說說看。

3.這個杯子還有多少地方可以裝水,請你說說看或用手比比看。


杯子

可以說出杯子中的容量,且能用手比畫杯子裏水所占之空間

透過實際操作了解容量估看的方法


二、正誤區辨


〈教師〉利用一個大的寶特瓶,在瓶子上畫上刻度線,並根據題目來進行實際操作,以讓學生更加瞭解。

〈題目〉老師拿著一個杯子,並盛裝著水,如圖,老師問學生這個杯子裡有多少水?大雄說:「這個杯子的水有3個刻度這麼多」;胖虎說:「不對啦,這個杯子的水應該有2個刻度那麼多」。請問,大雄胖虎誰說的對?

大雄胖虎 □都不對


為什麼?說說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寶特瓶

能理解判斷水量的多寡是由下往上增加

能掌握容量會隨著不同容器產生變化

三、概念確認


〈教師〉利用不同的容器,例如寶特瓶、布丁杯、牛奶瓶、碗…等,盛裝不同量的水,讓學生說出不同形狀容器中有多少水量,並讓學生了解必須從瓶底為基準來認知水量。

〈題目〉寶特瓶、布丁杯、牛奶瓶…等多種容器,盛裝水,請問,寶特瓶(布丁杯、牛奶瓶…)裡的水有多少?想像一下水在容器裡可能的形狀?請你用手比比看,並說出你的理由。


寶特瓶、布丁杯、牛奶瓶、碗等不同容器

能理解水會隨著不同容器的變化改變形狀與高低

能透過容器中液量的增減,觀察剩餘容量的變化。


利用漸次增減水量的活動,掌握容器中的液量

一、關係洞察


〈教師〉在一個裝有水的寶特瓶,再加或減些許的水,並提出相關問題來釐清概念。

〈題目〉

1.小朋友,說說看,現在寶特瓶裏有水的地方和剛才有什麼不一樣?

2.你怎麼知道寶特瓶中的水有變化?是變多還是變少?說說看,並用手比比看。


寶特瓶

能說出杯子中水量的增減

了解容量的增加不因液體的不同而改變

  1. 正誤區辨

〈教師〉透過題目的呈現,配合實際物品的操作進行演練。

〈題目〉媽媽今天準備了一杯芭樂汁,當作飯後的飲料,但是弟弟想要喝綜合果汁,於是弟弟在原本的芭樂汁中再倒入柳橙汁。於是,姊姊說:「杯子裏的果汁變多了」,但妹妹卻說:「杯子裏的果汁並沒有變多,芭樂汁和柳橙汁融合在一起了」。請問,姊姊和妹妹誰說的對?

姊姊 □妹妹 □都不對


為什麼?說說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目

芭樂汁

柳橙汁

能說出即使是不同液體的溶合,容量仍是會增加的

了解容量的增加不因液體的不同而改變

  1. 概念確認

〈題目〉爸爸喜歡喝咖啡,但是他覺得今天的咖啡太濃了,於是他加牛奶稀釋,讓咖啡變淡一點。請問,以下敘述哪一個正確?

  • 媽媽說:「爸爸的咖啡變淡了,而且咖啡也變多了」。

  • 姊姊說:「爸爸的咖啡變淡了,咖啡沒有變多也沒有變少」。

  • 弟弟說:「爸爸的咖啡因為變淡了,所以咖啡也減少了」。

  • 他們說的都不對。


為什麼?請說說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目

能說出即使是不同液體的溶合,容量仍是會增加的

容量的直接比較。

容量的比較

一、關係洞察


(情境)大雄胖虎追趕,跑得好渴喔!到便利商店買飲料,店員拿給他一罐雪碧和一罐比菲多,大雄想喝比較多的飲料!

小朋友你可以幫他想一想應該選擇哪一種嗎?

為什麼?說說你的理由。

進行小組的初步討論,並發表結果。

透過直觀比較兩種容器之容量的大小。

雪碧、比菲多

能用語言或手勢表示水量的多寡。

直接觀察水量的不同。

透過操作,讓學生察覺液量的保留性。


二、正誤區辨

(情境)喝完了雪碧,大雄還是好渴喔!可是他的口袋裡只剩下20元,於是大雄問店員:「請問20元還可以買什麼飲料呢?」店員:「我們有綠茶和礦泉水都是二十元,請問你要哪一種呢?」

大雄心裡想:「都是20元,當然要買比較大罐的比較划算,可是綠茶和礦泉水看起來差不多耶!要怎麼比較他們多多少呢?」

小朋友你們覺得哪個比較多呢?你怎麼知道的?

你們可不可以幫大雄想一想,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礦泉水比較多,還是綠茶比較多?

礦泉水和綠茶的容量差不多,需透過間接比較來知道差異。

礦泉水

綠茶杯

學生能察覺液量的保留性。(液量不會因容器的大小、形狀而改變)

讓學生察覺液量的保留性。

三、概念確認


針對前面的情境問題,進行小組實測的活動,希望學生透過實際的測量,來了解礦泉水和綠茶容量的差異。

    • 教師說明討論的規則:安靜、分工合作、不可以弄翻水、推派報告者。

    • 小組初步討論需要使用哪些工具,並推派一位組員出來拿工具。

    • 小組開始進行實際的測量。

    • 小組發表測量的結果。

    礦泉水

    綠茶杯

    養樂多瓶

    紙杯

    小白板

    彩色筆

    報紙

    學生能察覺液量的保留性。(液量不會因容器的大小、形狀而改變)

    4. 建立間接比較時,測量單位必須相同才能比較的概念。

    四、概念再製


    (情境)有一罐茉莉花茶和一罐紅茶,大雄也想進行測量,結果茉莉花茶可以裝成四罐養樂多的量,紅茶可以裝成三杯紙杯的量。因此大雄認為茉莉花茶可以裝成四罐養樂多,所以比較多。

      • 你覺得大雄說的對嗎?為什麼?

      • 說說看你的理由。

      了解學生是否能理解測量單位必須相同,才能進行比較。

      茉莉花茶罐

      紅茶罐

      紙杯

      養樂多杯

      能理解測量單位必須相同,才能進行比較。


      用心!老師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