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表於訪談相關人員後,由心評人員統整為一份,以紙本送件
◎如同題訪談兩人以上,請清楚註明不同受訪者的回答內容,如,家長:……;導師:……。
南投縣___學年度「情緒行為障礙」學生訪談紀錄表
(教師、家長訪談紀錄表)
學校:學生姓名: 晤談者(心評人員):
(一)受訪者(家長): 關係: 晤談時間:
(二)受訪者(班級導師/職稱): 關係: 晤談時間:
(三)受訪者(相關人員/職稱): 關係: 晤談時間:
(四)受訪者(相關人員/職稱): 關係: 晤談時間:
孩子首次發生問題行為(訪問教師及家長)
第一次在什麼時候出現問題行為?是誰發現?當時有沒有特殊情況發生?如:家庭衝突、搬家、親人身亡、轉學、轉換班級或老師等? (家長部分主要目的為釐清行為是否發生於七歲之前)
孩子就醫過程(訪問家長)
1.何時就醫?持續就醫時間?最近一次就醫時間&狀況?
2.醫生是否建議用藥?劑量?用藥成效?如果尚未用藥,未用藥原因?藥物如何影響學生的行為?
3.是否接受相關治療?治療頻率?持續時間?治療方式?成效如何?
4.任何可能會影響學生行為問題的疾病或生理狀況(包括: 氣喘、過敏、癲癇、和生理期的問題…)
5.睡眠狀況及飲食狀況如何?對於學生行為的影響?
早期療育過程與教育史(訪問家長、教師)
接受早期療育之狀況?何時?接受何種項目?持續時間?頻率?效果如何?
學前/國小/國中接受教育的情形如何?接受特教服務?開始時間與持續時間?當時接受特教服務的方式及成效如何?(請分教育階段進行追問)
孩子的聽覺理解能力(訪問教師)
孩子的聽覺理解能力如何?例如誤解別人說話的意思?指令需要重複幾次?
孩子的表達溝通能力(訪問教師)
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如何?說的話別人容易聽懂嗎?說的內容、時機恰當嗎?會不會主動與人交談或主動表達需求?能加入團體的討論或與人交換意見?
孩子目前的問題行為(訪問教師及家長)
目前主要困擾的問題是甚麼?發生頻率?嚴重性?是誰發現?有沒有特殊情況發生?
行為是否有衝動/過動/注意力不足狀況?出現頻率?舉例說明
孩子目前的情緒狀況(訪問教師及家長)
1.孩子是否曾經有幻覺、妄想、思考異常或情緒異常現象?出現頻率?舉例說明
2.容易憂鬱、悲觀、長期情緒低落或脾氣暴躁、容易躁動、亢奮?出現頻率?舉例說明
3.個性容易畏懼、害怕,其程度到超出現實狀況,會出現嚴重的逃避行為?出現頻率?舉例說明
4.有壓力即容易焦慮、無法調適以致影響日常生活等狀況?出現頻率?舉例說明
5.其反應閾(敏感度,刺激反應需要的量度)如何?反應強度如何?
6.對環境的適應時間及接受度?堅持度?
情緒或行為問題對學業適應的影響(訪問教師)
衝動/過動/注意力/其他情緒問題,對於其學習的影響?功課的完成狀況?其學業的表現?或其他影響?其是否有自覺?是否能自我調適?在不同情境(安親班、班級或科任教室)中的影響?舉例說明。
情緒或行為問題對社會適應的影響(訪問教師)
衝動/過動/注意力/其他情緒問題,是否會影響其參與團體學習、活動、生活?在學校團體生活中有干擾或危險行為?其是否有自覺?舉例說明。
情緒或行為問題對人際適應的影響(訪問教師)
衝動/過動/注意力/其他情緒問題,是否會影響其在學校與教師或同儕建立或維持適當的人際關係?例如受全班同學排斥、孤立或忽視、行為不被多數教師接受?其是否有自覺?舉例說明。
情緒或行為問題對生活適應的影響(訪問教師)
衝動/過動/注意力/其他情緒問題,是否會影響其獨立完成個人例行的工作?例如:清潔工作、值日生或其他例行事務?其是否有自覺?舉例說明。
家族病史(訪問家長)
家族是否有其他身心障礙人士?障礙類別為何?與孩子的關係?
孩子曾經接受過之一般輔導措施?(訪問家長&導師&相關人員,可依據轉介前資料進行追問)
接受過認輔制度或輔導老師的狀況?社會公益團體或民間協會的輔導?學校申請之醫療體系的治療(心理諮商師)?次數?輔導方式?輔導期間?成效如何?進步的地方?
孩子目前接受特教服務情況(訪問家長&導師&相關人員)
接受特教服務的狀況?孩子是否曾經入資源班?期間有多久?課程頻率?特教老師協助的方式?特教老師如何與導師或家長搭配?孩子接受特教服務後的好處?進步的地方?在普通班的影響?進入下一個教育階段,是否覺得有必要特教老師持續協助?為什麼?若是該項服務已終止,請說明當時終止的原因?
孩子未來的期望?(訪問家長&導師&相關人員)
評估未來是否需要持續接受特教服務?原因?建議主要輔導項目為何?或是孩子目前狀況已有很大進步,可以考慮重新評估其障礙?覺得還需要協助的地方?
行為描述:依據家長/教師訪談結果、輔導紀錄等資料統整,具體描述每一個問題行為。
行為 (如何表現) | 特定情境 (地點、對象) | 頻率 (每天、每星期或每月行為發生的次數) | 維持時間 | 強度 行為發生時的嚴重性或破壞性) | 處遇計畫/效果 | |
1 | ||||||
2 | ||||||
3 | ||||||
4 |
(自行增減)
(接下頁)
※情緒行為問題對各項適應之影響(由心評依據訪談結果分析各面向的影響程度,勾選or簡單描述即可)
呈現症狀 | 學業適應 | 社會適應 | 人際適應 | 生活適應 | |
過動 | □在座位上無法安靜地坐著,身體動來動去。 □在課堂中或其它須乖乖坐好的場合,時常離席、坐不住。 □在教室或活動場合中不適當地跑、跳及爬高等(在青少年或成人可僅限於主觀感覺到不能安靜)。 □無法安靜地參與遊戲及休閒活動。 □經常處於活躍狀態,或常像馬達推動般四處活動。 □經常說話過多。 □其他: | □學習態度良好,學習成就表現佳 □學習態度良好,但學習成就不佳 □學習並不主動,但不影響學習 □學習習慣與動機有問題,需要特別輔導 □學習習慣及動機有嚴重問題,需要長期協助訓練 □其他: | □積極主動,沒問題 □偶爾適應不佳,但無太大影響 □差,需要特別輔導 □嚴重影響,需長期協助訓練 □其他: | □積極主動,沒問題 □偶爾適應不佳,但無太大影響 □差,需要特別輔導 □嚴重影響,需長期協助訓練 □其他: | □生活能力佳,沒問題 □偶爾適應不佳,但無太大影響 □差,需要特別輔導 □嚴重影響,需長期協助訓練 □其他: |
衝動 | □問題尚未問完前,便搶先答題。 □須輪流的時候,無法耐心地等待。 □常中斷或干擾其他人(如:貿然插嘴或打斷別人的遊戲)。 □其他: | ||||
注意力 | □無法注意到小細節或因粗心大意使學校功課、工作或其他活動發生錯誤。 □在工作或遊戲活動中無法持續維持注意力。 □別人說話時似乎沒在聽。 □無法完成老師、家長或他人交辦的事務,包括學校課業、家事、或工作場所的職責(並非由於對抗行為或不了解指示)。 □缺乏組織能力。 □常逃避、不喜歡或拒絕參與需持續使用腦力的工作;如:學校工作或家庭作業。 □容易遺失或忘了工作或遊戲所需的東西;如:玩具、鉛筆、書等。 □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吸引。 □容易忘記每日常規活動,需大人時常提醒。 □其他: | □學習態度良好,學習成就表現佳 □學習態度良好,但學習成就不佳 □學習並不主動,但不影響學習 □學習習慣與動機有問題,需要特別輔導 □學習習慣及動機有嚴重問題,需要長期協助訓練 □其他: | □積極主動,沒問題 □偶爾適應不佳,但無太大影響 □差,需要特別輔導 □嚴重影響,需長期協助訓練 □其他: | □積極主動,沒問題 □偶爾適應不佳,但無太大影響 □差,需要特別輔導 □嚴重影響,需長期協助訓練 □其他: | □生活能力佳,沒問題 □偶爾適應不佳,但無太大影響 □差,需要特別輔導 □嚴重影響,需長期協助訓練 □其他: |
其他情緒問題 | □幻覺、妄想、思考異常或情緒異常現象 □容易憂鬱、悲觀、長期情緒低落 □脾氣暴躁、容易躁動、亢奮 □容易畏懼、害怕,其程度到超出現實狀況,會出現嚴重的逃避行為 □有壓力即容易焦慮、無法調適 □補充說明: | □學習態度良好,學習成就表現佳 □學習態度良好,但學習成就不佳 □學習並不主動,但不影響學習 □學習習慣與動機有問題,需要特別輔導 □學習習慣及動機有嚴重問題,需要長期協助訓練 □其他: | □積極主動,沒問題 □偶爾適應不佳,但無太大影響 □差,需要特別輔導 □嚴重影響,需長期協助訓練 □其他: | □積極主動,沒問題 □偶爾適應不佳,但無太大影響 □差,需要特別輔導 □嚴重影響,需長期協助訓練 □其他: | □生活能力佳,沒問題 □偶爾適應不佳,但無太大影響 □差,需要特別輔導 □嚴重影響,需長期協助訓練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