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 康軒 | 學習領域 | 數學 | 單元名稱 | 柱體與錐體 | |||
設計 時間 | 111 年 12月 08日 | 適用 年級 | 五年級上學期 | 教學時數 | 共七節 280分鐘 | |||
設計者 | 蔡俊麟、李珈璟、 張榮蘭、吳瑞成 | 服務學校 | 基隆市八斗國民小學 | |||||
教學準備環境說明 | (1)理想教學環境:班級教室 (2)理想資訊硬體設備:單槍投影、電腦、實物投影機 (3)教學所需特定軟體:IE5.0以上版本、Flash player、PowerPoint (4)其他非資訊教具:黑板、粉筆、課本情境掛圖 | |||||||
九年一貫數學領域能力指標 | S-2-1就給定的幾何圖形,能確認並說出組成要素的名稱,並在檢驗後適當地描述要素間的關係。 S-2-2能依基本形體的組成要素之間的關係比較兩形體的異同。 S-2-3能透過實測察覺形體的性質。 S-2-5能了解兩鉛垂直線及兩水平直線互相平行 | |||||||
分年 細目 | 5-s-06 能運用「頂點」、「邊」與「面」等構成要素,辨認簡單立體形體。 5-s-08 能認識面的平行與垂直,並描述正方體與長方體中面與面的平行與垂直關係。 6-s-05 能認識直圓錐、直圓柱與直角柱。 | |||||||
連結 | C-T-1能把情境中與問題相關的數量形析出。 C-T-2能把情境中數量形之關係以數學語言表出。 C-S-4能運用解題的各種方法:分類、歸納、演繹、推理、推論、類比、分析、變形、 一般化、特殊化、模型化、系統化、監控等。 C-C-1瞭解數學語言(符號、用語、圖表、非形式化演繹等)的內涵。 C-C-3能用一般語言與數學語言說明情境與問題。 C-C-5用數學語言呈現解題的過程。 | |||||||
關鍵字 | 柱體、錐體 | |||||||
單 元 目 標 |
| |||||||
教 學 目 標 | 1-1透過分類認識柱體和錐體。 1-2透過觀察認識圓柱和角柱的組成要素。 1-3透過觀察認識圓錐和角錐的組成要素。 1-4透過組成要素的比較,了解圓柱、圓錐、角柱和角錐的異同。 2-1透過具體物的觀察與實測,知道柱體與錐體上邊與邊的垂直關係。 2-2透過具體物的觀察與實測,知道柱體上邊與邊的垂直和平行關係。 3-1透過具體物的觀察並實測,知道錐體中面與面的垂直和平行關係。 3-2透過具體物的觀察並實測,知道柱體與錐體面與面的平行關係。 4-1透過骨架圖和實物的比照,認識柱體和錐體的透視圖。 4-2 透過分解和還原的過程,認識柱體和錐體的展開圖。 5-1認識立體圖形橫切(或縱切)的剖面圖。 | |||||||
設計理念 | 藉由資訊科技融入數學領域的教學課程,讓學生對於柱體與錐體的相關概念,例如:組成要素、特性、展開圖…等,除了能夠透過實物,經由實際觀察和操作獲得各種形體的基本知識,更希望藉由電腦螢幕呈現更完整更精確的空間觀念。也提供學生去網路世界探索相關網站的作品,在課程的內容外可以欣賞到更多的空間變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涵養,且因資訊科技可以重覆性的使用,讓小朋友可以隨時的自行操作,加深印象,並能實際的應用在一般生活上。 | |||||||
單元發展 |
|
| 未來 | |||||
第五冊第七單元
| 本單元
| 第十二冊第四單元
| ||||||
第六冊第八單元
| ||||||||
第七冊第八單元
| ||||||||
第八冊第五單元
| ||||||||
學生前 置經驗 | 1.具有平面上直線平行和垂直的觀念,並能實際畫出平行線和垂直線。 2.平面圖形和正方體長方體組成的要素(頂點、邊和面)。 3.認識圓的組成要素。 |
活動一::柱體與錐體的分類(第一節)
教學 目標 | 教學流程 | 引 導 與 布 題 | 時間 | 教學資 源運用 | 評 量 |
1-1 透過分類認識柱體和錐體 | 準備活動 1.蒐集照片 2.學生做出附件十七的各種形體 |
| 數位相機 美勞工具 | 能實 際操 作 | |
1.播放動畫影片 |
(該影片可以避免學生蒐集到的形體缺乏多樣性) | 5分鐘 | |||
2.讓學生將做好的形體分成兩堆。 |
(為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需多尊重並肯定學生發表的分類方法和結果。) | 15分鐘 | 附件十七形體 | 能口頭回答 | |
3.將形體分成:「柱體」和「錐體」。 |
(教師利用實物投影機,學生動手操作) (1)有些形體像柱子一樣,可以堆疊,稱為「柱體」。 (2)有些形體有一端尖尖的頂端,沒辦法堆疊,稱為「錐體」。 | 5分鐘 | 附件十七形體 實物投影機 | 能實 際操 作 | |
4.欣賞日常生活中柱體與錐體的物品或建築物。 |
| 10分鐘 | 學生拍攝作品 | ||
| 5 | ||||
第一節結束 |
活動二:認識柱體和錐體的組成要素(第二、三節)
教學 目標 | 教學流程 | 引導與布題 | 時 間 | 教學資源運用 | 評 量 | ||||||||||||||||||||||||
1- 2透過觀察 , 認識圓柱 和 角柱 的組成要素 1-4 透過組成要素的比較 , 了解圓柱 、 圓錐 、 角柱和角錐的異同 | 1.認識角柱的組成要素 | ◎布題:觀察附件十七的各種柱體,說說看它們有哪些地方相同?
(1)上下有2個全等的面 (2)周圍的面都是長方形 (3)上面的面和旁邊的面互相垂直 (4)上下2個面互相平行
(1)五角柱中上下兩個全等的五邊形稱為柱體的底 面。 (2)其餘的五個長方形稱為柱體的側面。 (3)五角柱有15個邊 (4)五角柱有10個頂點 | 5分鐘 5分鐘 | 附件十七形體 | 能 口頭回答 | ||||||||||||||||||||||||
2.角柱的命名 |
| 5分鐘 | 附件十七形體 | 能口頭回答 | |||||||||||||||||||||||||
3.找出各種角柱面、頂點和邊個數的關係 |
| 20分鐘 | 能依所製表格推理並回答 | ||||||||||||||||||||||||||
| 附件十七形體 | 能口頭回答 | |||||||||||||||||||||||||||
4.認識圓柱的組成要素 | 布題:拿出附件十七最後一個柱體(圓柱體),說說看它有哪些和其他角柱不一樣的地方?
| 5分鐘 | 附件十七形體 | 能實際觀察並回答 | |||||||||||||||||||||||||
第二節結束 | |||||||||||||||||||||||||||||
1- 3透過觀察 , 認識 圓錐 和 角錐的組成要素 1-4 透過組成要素的比較 , 了解圓柱 、 圓錐 、 角柱和角錐的異同 | 1.認識角錐的組成要素 | ◎布題:觀察附件十七的各種錐體,說說看它們有哪些地方相同?
| 5分鐘 | 附件十七形體 動畫 | 能實際觀察並回答 | ||||||||||||||||||||||||
2.角錐的命名 |
| 5分鐘 | 附件十七形體 動畫 | ||||||||||||||||||||||||||
3.找出五角錐的面、頂點、邊的個數 4.找出各種角錐面、頂點和邊個數的關係 |
教師公佈答案(錐體簡報06-1,並請學生自行核對自己的紀錄是否正確。 | 20分鐘 | 附件十七形體 動畫 附件十七形體 動畫 | 能依所製表格推理並回答 | |||||||||||||||||||||||||
| 動畫 動畫 | 能口頭回答 | |||||||||||||||||||||||||||
5.認識圓錐的組成要素 |
| 3分鐘 | 動畫 動畫 | 能實際觀察並回答 | |||||||||||||||||||||||||
| 7分鐘 | ||||||||||||||||||||||||||||
第三節結束 |
活動三:角柱和角錐中邊和邊的關係(第四節)
教學 目標 | 教學流程 | 引導與布題 | 時 間 | 教學資源運用 | 評 量 | |
2-1 透過 具體物的觀察與實測 , 知道柱體和錐體上邊和邊的垂直關係 。 | 1.觀察角柱上邊與邊的垂直關係。 |
課外補充
| 12分鐘 | 實物投影機 附件十七形體 | 能實際觀察操作並回答 能 討論發表 | |
2.觀察角錐中邊和邊的垂直關係。 |
分組進行競賽活動,在限定的時間內(30秒),將找到互相垂直的邊紀錄在上,比比看哪一組找到的最多。(其他角錐並沒有任何互相垂直的邊) | 10分鐘 | 能實際觀察 、 操作 並回答 能 討論發表 | |||
2-2 透過 具體物的觀察與實測 , 知道柱體與錐體上邊和邊的平行關係 。 | 3.觀察角柱上邊與邊的平行關係。 |
課外補充
| 10分鐘 | 實物投影機 | 能實際觀察 、 操作 並回答 | |
4.觀察角錐中邊與邊的平行關係。 |
| 8分鐘 | 實物投影機 | 能實際觀察並回答 能 討論發表 | ||
| ||||||
第四節結束 |
活動四:角柱和角錐中面和面的關係(第五節)
教學 目標 | 教學流程 | 引導與布題 | 時 間 | 教學資源運用 | 評 量 |
3-1 透過 具體物來觀察並實測 , 知道柱體上面和面的垂直與平行關係 。 3-2 透過 具體物的觀察並實測 , 知道锥體上面和面的垂直與平行關係 | 1.摺出ㄧ個垂直的角 |
| 3分鐘 | 實物投影機 | 能實 際操 作 |
2.正方體上面與面的垂直關係。 |
| 4分鐘 | 附件十八 實物投影機 | 能實際觀察並回答 | |
3.長方體上面與面的垂直關係 |
| 5分鐘 | 附件十九 | 能實際觀察 、 操作 並回答 | |
4.柱體上互相垂直的面 |
| 5分鐘 | 附件十七 | 能 討論發表 | |
5.正方體中互相平行的面 |
| 5分鐘 | 附件十八 | 能實際觀察並回答 | |
教師利用柱體簡報10-2公佈答案。 | |||||
6.長方體中互相平行的面 |
| 3分鐘 | 附件十七 | 能實際觀察 、 操作 並回答 | |
7.柱體中互相平行的面 |
| 4分鐘 | 附件十七 | 能實際觀察並回答 | |
8.錐體上互相垂直的面和互相平行的面 |
| 7分鐘 | 附件什七 | ||
| 4分鐘 | ||||
第五節結束 |
活動五:柱體、錐體的透視圖和展開圖(第六節)
教學 目標 | 教學流程 | 引導與布題 | 時 間 | 教學資源運用 | 評 量 |
4-1 透過 骨架圖和實物的比照 , 認識柱體和錐體的透視圖 。 | 1.實物和透視圖的比照 |
| 5分鐘 | 附件十七 | 能實際觀察並回答 |
課外補充 2.畫角柱和角錐的透視圖 | 課外補充(該教材可以幫助學生製作柱體和錐體的骨架)
| 5分鐘 | 能實 際操 作 | ||
3.製作角柱和角錐的骨架 |
| 5分鐘 | 粘土 造型棒 實物投影機 | 能實 際操 作 | |
4.判斷製作骨架的材料 |
錐體簡報14和柱體簡報12可以提供學生從製作骨架的材料更確定柱體和錐體的組成要素。 | 5分鐘 | 能口頭回答 | ||
第六節結束 | |||||
4-2 透過分解和還原的過程 , 認識 柱體和錐體的展開圖 。 | 1.認識柱體和錐體的展開圖 |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路資源(均一教育平台)認識各種展開圖如何做成形體。 | 10分鐘 | 附件二十 網路資源 | 能實際觀察並回答 |
教師利用柱體簡報13和錐體簡報16讓學生再一次確定柱體和錐體有各種不同的展開圖(該部分教材難度較深,可由大家共同討論。) | 5分鐘 | 能口頭回答 | |||
| 5分鐘 |
活動六:立體形體的剖面圖
教學 目標 | 教學流程 | 引導與布題 | 時 間 | 教學資源運用 | 評 量 |
5-1認識立體圖形橫切或縱切的剖面圖 。 | 1.認識角柱體橫切和縱切的剖面圖 |
| 3分鐘 | 觀能實際觀察並回答 | |
2.認識圓柱體橫切和縱切的剖面圖 |
| 5 分鐘 | 能實際觀察並回答 | ||
3.認識圓錐體橫切和縱切的剖面圖 |
教師利用錐體簡報17(前半段),展示圓錐體橫切後的剖面圖(圓形),和縱切後的剖面圖(三角形)。 | 5 分鐘 | 能實際觀察並回答 | ||
4.認識六角錐橫切和縱切的剖面圖 |
教師利用錐體簡報17(後半段),展示六角錐體橫切後的剖面圖(六邊形),和縱切後的剖面圖(三角形)。 | 3分鐘 | 能實際觀察並回答 | ||
| 4分鐘 | ||||
第七節結束 |
動畫來源;均一教育平台https://www.junyiacademy.org/course-compare/math-elem/math-5/math-grade-5-a/g05-mescu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