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8領域教學計畫表
南投縣立新豐國小114學年度數學領域教學計畫表
領域 | 數學領域/數學 | |||||||
融入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學習策略 | ||||||||
班型 | 分散式資源班 | |||||||
每週節數 | 4節 | 教學者 | 陳怡璇 | |||||
組別/教學人數 | 數5A/2 (請與分組教學一覽表一致) | |||||||
核心素養 | A自主行動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
B溝通互動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C社會參與 |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重大議題 及學習主題 | 重大議題: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 □能源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家庭教育 □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國際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原住民族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 |||||||
學習主題: 1.環境教育:環境倫理 2.科技教育:科技知識 3.資訊教育:運算思維與問題解決 | ||||||||
學習重點 | 調整後學習表現/學習內容: 學習表現 n-Ⅲ-3-a認識因數、倍數、公因數、公倍數、最大公因數及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n-Ⅲ-3-b能進行因數、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簡單計算與應用。 n-Ⅲ-3-c能進行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簡單計算與應用。 n-Ⅲ-4-a 認識約分、擴分、通分的意義。 n-Ⅲ-4-b能練習應用約分、擴分、通分的方法進行異分母分數的加減。 n-Ⅲ-12-a能理解容量、容積和體積之間的關係,並做實測。 n-Ⅲ-12-b能認識日常生活常用的時間單位。 n-Ⅲ-12-c能說出時間單位:年、分。 n-Ⅲ-12-d能讀寫出時刻:幾點幾分。 s-Ⅲ-1 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 s-Ⅲ-6-a認識線對稱的意義。 r-Ⅲ-1-a理解各種計算規則(含分配律)並協助簡單四則混合計算。 r-Ⅲ-1-b能運用各種計算規則(含分配律)解決簡單的四則應用問題。 r-Ⅲ-2-a 練習數(含分數、小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d-Ⅲ-1-a報讀與製作折線圖,並據以做簡單推論。 學習內容 N-5-3-a因數、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N-5-5-a理解整數乘以分數、分數乘以分數的意義。 N-5-5-b利用約分做簡單的乘法計算。 N-5-5-c理解乘積一定比被乘數大的錯誤類型。 N-5-5-d透過分數計算的公式,理解乘法交換律在分數也成立。 N-5-8-a 能認識小數的乘法:整數乘以小數、小數乘以小數的意義。 N-5-12-a面積:「公畝」、「公頃」、「平方公里」。生活實例之應用。含與「平方公尺」的換算與計算。 N-5-13-a 重量:「公噸」。生活實例之應用。含與「公斤」的換算與計算。 N-5-16-a解題:時間的乘除問題。在分數和小數學習的範圍內,解決與時間相關的簡單乘除問題。 S-5-3-a 扇形:扇形的定義。「圓心角」。扇形可視為圓的一部分。 S-5-4 線對稱:線對稱的意義。「對稱軸」、「對稱點」、「對稱邊」、「對稱角」。由操作活動知道特殊平面圖形的線對稱性質。利用線對稱做簡單幾何推理。 S-5-5 正方體和長方體:計算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與表面積。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S-5-7 球、柱體與錐體:以操作活動為主。認識球、(直)圓柱、(直)角 柱、(直)角錐、(直)圓錐。認識柱體和錐體之構成要素與展開圖。檢查柱體兩底面平行;檢查柱體側面和底面垂直,錐體側面和底面不垂直。 | |||||||
特殊需求領域學習表現: 特學1-Ⅰ-5 提示下維持專注。 特學1-Ⅰ-7 透過練習增加學習印象。 特學1-Ⅰ-9 依據指示標記學習重點。 特學1-Ⅱ-8 將學習內容和自己的經歷產生連結。 特學2-Ⅲ-1 在不同學習情境下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 特學3-Ⅰ-3 在指導下進行學習活動或運用學習工具。 特學4-Ⅱ-2 發現並留意自己學習時常犯的錯誤。 特殊需求領域學習內容 特學A-Ⅰ-4 增加學習印象的方法。 特學A-Ⅱ-2 適當的專注時間。 特學A-Ⅱ-6 反覆練習策略。 個人或生活經驗。 特學B-Ⅲ-1 學習行為的調整。 特學C-Ⅰ-4 多元的學習資源。 特學D-Ⅲ-1 考試作答時間和順序的分配方法。 | ||||||||
學習目標 | 轉化學習表現/學習內容後之課程學習目標: 1.認識數(含分數、小數)的加、減混合計算與解決其生活情境的問題。 2.認識因數、倍數、公因數、公倍數、最大公因數及最小公倍數的意義與相關生活應用問題。 3.能運用圖示理解約分、擴分、通分的方法,進行異分母分數的加減。 4.能認識扇形的定義,能畫出指定扇形。 5.能理解約分、擴分、通分的方法進行異分母分數的加減。 6.能運用線對稱做簡單幾何推理。繪製線對稱圖形。 7.能理解各種計算規則解決四則混合計算的問題。 8.能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與其應用問題。 9.能認識球、(直)圓柱、(直)角柱、(直)角錐、(直)圓錐。理解柱體和錐體之構成要素與展開圖。 10.能透過圖示理解並計算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 11.能理解整數乘以分數、分數乘以分數的意義並計算相關的應用問題。 12.能在具體物的操作下,能理解容量、容積和體積之間的關係,並做應用。 13.能認識整數乘以小數、小數乘以小數的意義並計算應用問題。 14.能認識如何繪製折線圖並報讀折線圖所代表的資料含意。 | |||||||
| ||||||||
教學與評量說明 | 1.教材編輯與資源 ▓教科書( 南一 版本,第 九、十 冊) □圖書繪本□學術研究□報章雜誌 □影片資源■網路 □新聞■自編教材 ■其他: 觸碰式資訊設備 2.教學方法 ■直接教學法■工作分析教學法□多層次教學法 □結構式教學法 □交互教學法□圖片交換系統 □識字教學法 □社會故事教學法 ■講述法■討論法□觀察法□問思教學法 ■發表法□自學輔導法□探究教學法□編序教學法 □合作學習法□價值澄清法□角色扮演法 □問題解決教學法□其他: 3.教學調整 ■簡化 ■減量 □分解 □替代 □重整 □加深 □加廣 □加速 □濃縮 □其他: 4.教學評量 ■紙筆測驗 ■口頭測驗 □指認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檔案評量 □同儕互評 □自我評量 評量結果得以等第、數量或質性文字描述紀錄等方式呈現 5.其他 無 | |||||||
第一學期 | ||||||||
週次 | 單元名稱 | 單元目標 | ||||||
1-2 | 折線圖 (資訊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3-4 | 因數和倍數 (資訊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5-6 | 多邊形 (環境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7-8 | 擴分、約分和通分 (資訊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9-10 | 線對稱圖形 (科技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11-12 | 異分母分數的加減 (資訊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13-14 | 整數四則運算 (資訊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15-16 |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 (環境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17-18 | 時間的乘除 (資訊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19-21 | 正方體和長方體 (環境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第二學期 | ||||||||
週次 | 單元名稱 | 單元目標 | ||||||
1-3 | 分數的計算 (資訊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4-5 | 小數的乘法 (資訊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6-7 | 扇形 (環境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8-9 | 數的十進位結構 (資訊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10 | 體積 (資訊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11-12 | 小數除以整數 (資訊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13-14 | 生活中的大單位 (科技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15-16 | 比率和百分率 (資訊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17-19 | 容積和容量 (資訊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
20-21 | 柱體、錐體和球體 (資訊教育) | 部定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單元目標
|
領域名稱: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科學、生活科技、綜合活動、藝術、健康與體育、生活、特殊需求(生活管理、職業教育、社會技巧、定向行動、點字課程、溝通訓練、功能性動作訓練、輔助科技應用、學習策略、領導才能、情意發展、創造力、獨立研究)
班型名稱:集中式特教班、分散式資源班、巡迴輔導班、在家教育班、普通班接受特殊教育服務、資優資源班。
重大議題: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或原住民族教育等議題。請參照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之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實施。
議題學習主題:僅須摘錄該重大議題之學習主題即可,不必列出實質內涵。
學習重點、學習目標:撰寫以簡潔扼要為原則,精簡摘錄即可。
特殊需求領域若未獨立開課,而是採融入方式到其他領域教學,請將引用之特殊需求領域學習重點及學習目標列出。
學習內容調整:簡化、減量、分解、替代、重整、加深、加廣、加速、濃縮。
教學與評量說明:紙筆測驗、口頭測驗、指認、觀察評量、實作評量、檔案評量、同儕互評、自我評量、其他。
週次:請依學校行事曆規劃週次,並自行增刪欄位。每個單元安排週次以2至4週為原則。
單元名稱、單元目標:請依據課綱規範及學生需求,整體規劃各教學單元名稱與目標。資賦優異類之領域教學計畫單元名稱與單元目標,需敘明延伸學習之內容。
特殊需求領域若未獨立開課,而是採融入方式到其他領域教學,請將特殊需求領域單元目標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