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設計[4上 重量]TKU95B01

格式
doc
大小
189.5 KB
頁數
14
上傳者
Yi-Jen Lin 林宜臻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6-12-11,离现在 18 32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TKU95B 許瑀婕 蘇于珊 張毓芬


活動名稱

重量

適用年級

年級

教學節數

許瑀婕 蘇于珊 張毓芬

教學學校

新興國小

教學班級

教學者

許瑀婕 蘇于珊 張毓芬

教學日期

教學節次

2006.12 .04

一節

培養出量感使用二階單位之間作整數化聚。

教學準備

活動一:海報3公斤秤、3公斤秤面圖、寶特瓶、塑膠帶、學習單

活動二:食物教具、塑膠帶、黑布、計算紙、學習單、回饋單

教材地位

()第三冊

認識重量並作直接比較


()第六冊

  • 以個別單位表示物體的重量

  • 使用以公克、公斤為刻度單位的工具報讀重量

  • 察覺重量保留現象

  • 建立重量的量感

  • 認識淨重的意義


()本冊

  • 重量的間接比較與實測

  • 認識秤面上的刻度

  • 用公斤、公克進行實測,並作二階單位的化聚及形式計算


數學本質概念

重量

  1. 重量是感官量,可由工具測量而獲得:

重量是存在於物體上的非視覺感官量,必須用手掂掂看來感受,以培養量感,且須與秤面現象連結,才能產生意義。

2. 3公斤秤面的刻度結構=>最大刻度1kg;次大刻度500g

 



























……






500g 1kg   2.5kg  3kg

數學概念發展

皮亞傑(Jean Piaget)重量保留概念:

具有重量保留(conservation)概念的兒童可以知道物體經變形或分割後,重量不會改變,一般兒童大約在912歲發展重量保留概念。兒童此時對下述重量保留活動會有不同的認知:

1.重量保留概念涉及相隔時間因素:

兒童較早發展物質的保留概念,而後發展重量保留概念,具保留概念的兒童會知物質與重量有關,而且同一物體不變質的情況下,你秤的、我秤的、今天秤的、明天秤的重量都是一樣。

2.重量保留概念涉及物體變形因素

兒童發展到具有重量保留概念時,會知物體變形前後、物體放置的位置改變,其重量均不會改變。

3.重量保留概念涉及物體分割因素

兒童發展到具有重量保留概念時,會知物體經分割前後,物體的重量不會改變。

4.重量保留概念涉及遞移比較因素

兒童發展到具有重量保留概念時,會知

1:甲物與乙物若在稱物工具上刻度一樣,表示甲物與乙物有相等的重量。

2:甲物與乙物一樣重、乙物與丙物一樣重就表示甲物與丙物一樣重。


數學結構

重量不是視覺感官量,因此無法進行直觀比較,通常其概念的產生,主要是透過「比較」與來自「測量」,重量的呈現必須藉由「工具」。重量概念的形成起於「掂物」的比較,其結構分類有:

  1. 比較階段:

    1. 感覺比較:利用手掂兩實物的感覺來比較輕重,但當感覺不明確時,常無法分辨輕重。

    2. 直接比較:當兩實物的感覺無法比較出輕重時,使用天平原理進行兩實物的比較,天平向下傾斜的實物較重。

    3. 間接比較:常兩實物的比較無法直接使用天平原理分辨輕重時,可利用與中介物的比較,透過遞移性關係分出輕重。

  2. 測量階段:

  1. 個別單位的測量:以中介物為單位,使用天平原理測出實物的重量是幾個中介物。

  2. 普遍單位的測量:以公克或公斤為重量之基本單位測量實物的重量。


重量單位

重量:公噸t>公斤kg>公克g

1t(公噸)= 1000 kg(公斤)

1 kg = 0.001 t

1 kg(公斤)=1000g(公克)

1 g = 0.001 kg

1t(公噸)= 1000000 g(公克)

1 g = 0.000001 t



迷思概念

  1. 重量大小≠體積大小,所以重量與體積並非具有正比關係,除非同一物質其密度一樣時,重量才和體積有正比的關係。兒童會誤以為不同物體,體積越大,重量越重。Ex:一團棉花和小鐵塊。

2.誤以為物體變形後,重量會改變。Ex:例如壓扁的黏土,或改變形狀的物體

處理特色

1.生活化:

  數學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生活既與數學無法分離,那可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具有實用性、自然性,可以增進學生學習理解

2.遊戲化:

  遊戲化的教學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較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將遊戲融入教學。

3.具體化:

  具體的呈現教學,不論是教具、實物的運用,對學生會有有具體的經驗、直覺想法聯結概念。

能力指標

具體目標

N-2-10

能認識各種量的普遍單位,應用在生活中的實測和估測活動,並培養出量感。

1. 透過秤子建立量感。

2.

3.

N-2-11

能理解生活中,各種量的測量工具上刻度間的結構,進而對以同單位表達的量作形式計算。


1. 認識3公斤秤面的符號與刻度。

2.

3.


教學活動流程

具體

目標

活動主題

及進行方式

主要活動與問話

教學資源

評量

學生能正確報讀秤面刻度

概念確認


全班一起說

  • 先看三公斤的秤面圖,複習先前教過的知識。

將指針指向一公斤

將指針指向二公斤


三公斤的秤面圖




學生能報讀出秤的刻度。


學生能具有量感

關係洞察

小組思考

分組比賽

全班分享

  • 教師拿出二公斤的物品,請同學每個人都能掂掂看

小組收集總共要二公斤的物品,寫出袋子裡放什麼物品


  • 各組上台秤重量,看那組最接近二公斤的重量


二公斤的物品三公斤的秤面圖、三公斤的秤、學習單。


參與小組討論情形、最接近二公斤的組別

學生能使用二階單位之間作單位化聚

概念應用

全班分享

正誤區辨

  • 知道一公斤= 1000公克


  • 各組各秤了多少公克


每組和二公斤差了多少公克?


學習單、海報


回答的正確度

1.同上

2.培養計算能力

概念確認









小組討論


小組思考



小組呈現

全班分享

一公斤等於多少公克


情境:小丸子和媽媽一起去買菜

今天小丸子、姊姊和媽媽一起去超級市場買菜,買了青菜、魚、肉、豆腐和其他東西;買完菜之後,如果只有媽媽一個人拿所有東西的話,就會好重好重喔!於是小丸子自告奮勇幫媽媽拿東西!

在請各組先依照規定的公斤數,用最少的物品數量來達成2.2公斤這個任務。


使用教具裡的物品,計算出2.2公斤。


  • 各小組將答案呈現


  • 全班檢討答案

  • 老師給予回饋


海報、圖片、黑布

、魔鬼沾


正確算出答案的組別參與小組討論情形


附錄(一):

新興國小數學重量學習單

小組成員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別:____

  1. 請填寫在第一個活動中,小組在袋子裡放入那些物品?

物品名稱:

數量單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請問共幾公克:________

               請問共差多少公克:_____?

  1. 在第二個活動中,2.2公斤的重量:

最多可以買幾樣:

最少可以買幾樣:




附錄(二):

新興國小數學重量課後心得回饋單

班級:_____ 姓名:_____ 座號:_____


  1. 請問喜歡今天所上的數學單元活動嗎?

喜歡    □普通    □不喜歡

為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請問你最喜歡那個單元?

第一單元    □第二單元    □都喜歡    □都不喜歡


  1. 請問在活動之中,小組大家有沒有互相合作?

有    □沒有    □還好


  1. 今天上完數學課的心得感想:














                            

附錄(三):

活動二:小丸子和媽媽一起去買菜


媽媽和小丸子到超級市場買的東西,如下表:

物品名稱

重量(公克)

媽媽買的數量

青菜

800公克/一份

一份

500公克/一份

一份

豆腐

100公克/一份

二份

豬肉

550公克/一份

一份

水果

680公克/一份

一份

花生醬

300公克/一份

一份

150公克/一份

一份

洋芋片

50公克/一份

二份

熱狗

120公克/一份

一份


教學活動紀錄表

活動名稱

重量

教學

年級

4 年級

教學

節次

1

設計者

許瑀婕蘇于珊張毓芬

試教者

許瑀婕蘇于珊張毓芬

紀錄者

許瑀婕蘇于珊張毓芬

試教地點

台北 縣 新興 國小

試教日期

民國9512 4

數 學 概 念

引發學生熱烈參與之問話或活動

成功之因素

1.一開始看平面秤面時,老師將秤面指針指到某個重量要學生回答。

喚起舊有的經驗,學生很有信心,並且於平時有舉手發言的習慣,此種問話方式學生會當成個人榮耀。

2.進行活動一「誰最接近2公斤」

整個活動都很熱絡,每一組的學生都很努力的在秤2公斤物品和自己所蒐集到東西的重量;每組都有做好分工合作。

3.活動一之檢討:請各組派人上來秤重量,並且請全班報讀所秤的重量

當一組在台上秤重量時,其他各組會很專心的看著秤面;而此組將所秤得的重量寫於黑板上時,每個組別都會將別組的重量和自己這組的重量作比較。

4.


未能如預期引起反應之問話或活動

無法達成之因素

擬改善之對策

1.活動二「小丸子和媽媽去買菜」有些同學不了解題意。

沒有在黑板上張貼海報

可以在黑板上張貼一份購買物品的清單,使學生手上有一份A4大小的清單,並且於黑板上也有一份。

2. 活動二「小丸子和媽媽去買菜」有些同學算不出來。

沒有做示範

講解完活動二的題目,開始做活動之前,先示範一個例子。

例如:

0.8公斤+0.3公斤+0.1公斤=1.2公斤;即青菜、花生醬、豆腐加起來的總重量是1.2公斤。

3.進行活動二時,時間不足。

開始的活動一,晚了5分鐘進行

活動一開始就準時進行,把握每一分鐘進行活動。




教 學 技 巧

成 功 因 素

失 敗 因 素

擬改善之對策

1. 分組比賽。

因為只有一組最接近2公斤,學生只知數字而己。

應該請該組學生分享,袋子裡面放些什麼物品,成功的經驗。

2. 與學生互動。

有時要請全班回答,卻有人舉手,反之亦然。

上課前要建立彼此的默契且還要增加自己的教學經驗。

3. 時間掌握不當

剛開始沒有準時上課,導致後來拖延到下課時間。

要準時上課,還有時間要注意控制。

4.聲音不夠大聲

在請小朋友上台呈現時,因為聲音太小,有些小朋友沒有注意聽到。

努力練習發聲部位,不然就使用輔助工具。Ex:麥克風。

5.教具使用不如預期

在活動二上面,使用黑布常做展示,雖然可以用出效果,但是放在黑板上時,卻無法使用。

可以將黑布後面貼上磁鐵,或是改由其他的方式取代黑布的使用。

6.活動的設計能吸引學生




新興國小數學重量課後心得回饋單統計表

有效問卷35

  1. 請問喜歡今天所上的數學單元活動嗎?

(1) 喜歡    34

(2) 普通     1

(3) 不喜歡 0

原因:

  1. 喜歡:

    1. 因為可以動腦

    2. 因為活動很有趣,而且又好玩

    3. 因為喜歡重量這個單元

    4. 可以學到知識

    5. 可以複習數學重量單元

    6. 因為用遊戲來教這個單元

  2. 普通:

1. 因為我很少幫忙   


  1. 請問你最喜歡那個單元?

(1) 第一單元     6

(2) 第二單元     2

(3) 都喜歡     26

(4) 都不喜歡 1


  1. 請問在活動之中,小組大家有沒有互相合作?

(1) 有     17

(2) 沒有     0

(3) 還好 17

(4) 沒勾選到 1

                            





活動設計活潑,並與生活結合,相當用心!-老師


- 14 -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