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觀課的進行模式
「觀課」是有效改進課堂教學的研究方法。不是過去「教學觀摩」者對「試教者」的「教法」指導批評;而是教學同儕在教學活動中,針對現象觀察、對話討論,以進行觀念、行為、效果的整體研究,故有人稱為「互助觀課」。邵光華、王建磐(2003)<教師專業發展取向的觀課活動>文中:「互助觀課的目的隨觀課者而定,觀課的中心內容隨觀課目的而定。
觀課前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進而確定出觀課重點。
在觀課策略方面,一些觀課內容可由觀課教師和被觀課教師共同商定,觀課期間應圍繞中心做好觀課記錄,觀課後討論要針對課題和學生而不是被觀課教師,
最後結論應由觀課雙方共同完成,而不是由觀課者單方來作。所以,觀課的事前準備、完善觀課目標以及觀課後的討論與結論都必須詳細規劃。
二、「課室觀察」的觀察記錄工具
教師都希望能透過每一次觀課,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然而,如何進行有效的觀課──
「觀什麼」、「怎樣觀」、「怎樣評」、「如何分析觀課成果」,都有必要事先做探究與設定。
其中「觀什麼」、「怎樣觀」──觀課者紀錄使用的「教師教學與班級經營觀察表」是最基本的需要。
檢核重點分「優良」、「普通」、「待改進」、「未呈現」四個等級勾選,最後加一個文字敘述。
進一步還要確定「怎樣評」及「如何分析觀課成果」──有效的觀課的結果分析。「觀課議課是一種對話。就彼此對話而言,它需要參與者有溝通與合作的意願;需要對話雙方各自向對方敞開,彼此接納;需要彼此間的積極互動與交流。就自我對話而言,議課要致力從"他人提問"引向"自我提問",在自我對話中追求自我改變和自我超越。」
(一)觀課前準備分析
1.觀課主題──
授課教師和觀課者課前充分溝通,並形成共同的觀課議課主題,以引導觀課方向,促進議課深
入和深刻。
2.教學背景分析──
包括學習基礎、學生狀況、特殊學生、目標任務分析等,以幫助觀課者對課堂情況的瞭解,與
對本課教學基礎和後續發展的認識。
3.教學設想──主要的教學活動設計,確認重點觀察的現象和時機。
4.教學創新──教師在本課程中實驗或創新的教學點。
5.其他──其他有關觀課的準備應先思考的問題。
(二)觀課中的觀察與思考
1.教學中的成功點──教師在預定目標下安排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能順利達成的點。
2.案例中的困惑和問題──觀課過程中的疑點,學習無法完成的狀況。
3.學生反應的狀況──
對於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是否理解、投入?或是不懂、不學?
學習積極或消極?教師是否注意到教室中的學習差異與補救?
4.教學實踐的其他可能性──觀課中「假如我來教,我怎麼處理?有無其他方式?」思考的結果
5.其他──觀察到的教與學的其他可紀錄點。
(三)觀課後的評點
1.教師的教學是否收到預期的效果──
教師安排有目的有意識的教學活動,表現了哪些行為,是否有效?
2.學習效果與教學之間的聯繫──思考學生學習效果與教學行為的聯繫狀況
3.其他──有關授課教師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思考。
基 表2
教學時間:April 13, 2023教學年級:4th grade 教學單元:Easter
教材來源:配合節慶
教 學 者:葉慶春 觀 察 者:葉奕妏、黃庭芬 觀察前會談時間:April 10, 2023
教材內容: Culture and festivals: Easter 教學目標: To
learn vocabulary and their usages related to Easter in English. Easter egg coloring activity. Culture identity enrichment. 學生經驗: Basic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Easter. Simple present tense. Sentence formation rules. 教學活動: --Introduction of Easter and target
vocabulary. --Practice of dialogues. --Song singing. --Clarification. --Easter egg coloring activity --Homework assignment
and explanation. 教學評量方式: Student workbook assignment
completion. Oral quiz. 觀察的工具和觀察焦點: Peer observation. Teacher-led class and its
activities. 回饋會談時間和地點: English
classroom.
基隆市仁愛國民小學111學年度教師教學與班級經營觀察表
表3 | 4 年6班 | 觀察時間 | 2022年 4月13 日 |
教學領域 | 語文領域: 英文 | 教學單元 | Easter |
教學者 | 葉慶春 | 觀察者 | 葉奕妏、黃庭芬 |
層 面 | 檢核 項目 | 檢核重點 | 優 良 | 普 通 | 待改進 | 未呈現 |
教 師 教 學 | 1.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 1-1說明學習目標或學習重點 | □ | □ | □ | |
1-2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 摘要敘述: 清楚傳達課程學習目標及重點 | |||||
1-3清楚講解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 ||||||
1-4提供學生適當的實作或練習 | ||||||
1-5澄清迷思概念、易錯誤類型,或引導價值觀 | ||||||
1-6引發學生思考與討論的教學情境 | ||||||
1-7適時歸納學習重點 | ||||||
2.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 2-1引起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 □ | □ | □ | ||
2-2善於變化教學活動或教學方法 | 摘要敘述: 教學活動以動態及靜態交互搭配,學生專注得以維持。 | |||||
2-3教學活動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 ||||||
2-4教學活動轉換與銜接能順暢進行 | ||||||
2-5有效掌握時間分配和教學節奏 | ||||||
2-6透過發問技巧,引導學生思考 | ||||||
2-7使用有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媒材 | ||||||
2-8根據學生個別差異實施教學活動 | ||||||
3.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 3-1板書正確、工整有條理 | □ | □ | □ | ||
3-2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 摘要敘述: 口齒清晰,有條理 在沒有使用麥克風的情況下,音量大小適中。 | |||||
3-3運用肢體語言,增進師生互動 | ||||||
3-4教室走動或眼神能關照多數學生 | ||||||
4.運用學習評量評估學習成效 | 4-1適時檢視學生的學習情形 | □ | □ | □ | ||
4-2根據學生評量結果,適時進行補救教學 | 摘要敘述: 口說問答,立即檢視 | |||||
4-3學生學習成果達成預期目標 | ||||||
班 級 經 營 | 5.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以促進學習 | 5-1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 | □ | □ | □ | |
5-2適時增強學生的良好表現 | 摘要敘述: 班級秩序穩定 學生學習態度佳 | |||||
5-3妥善處理學生不當行為或偶發狀況 | ||||||
6.營造積極的班級氣氛 | 6-1引導學生專注於學習 | □ | □ | □ | ||
6-2布置或安排有助學學生學習的環境 | 摘要敘述: 有活潑的肢體語言與生動的表情 | |||||
6-3展現熱忱的教學態度 | ||||||
6-4教師公平對待學生 |
表4
基隆市仁愛國民小學111學年度觀察後會談紀錄表
教學時間:April 13, 2023教學年級:4th grade 教學單元:Easter
教材來源:Hess E-STAR教 學 者:葉慶春 觀 察 者:葉奕妏、黃庭芬 觀察後會談時間:April 14, 2023
一、教學者教學優點與特色: 清楚傳達課程學習目標及重點 教學活動以動態及靜態交互搭配,學生專注度得以維持。 口齒清晰,有條理,在沒有使用麥克風的情況下,音量大小適中。 班級秩序穩定 學生學習態度佳 有活潑的肢體語言與生動的表情 二、教學者教學待調整或改變之處: 無 三、對教學者之具體成長建議: 無
教
任課教師姓名:_葉慶春_________________任教班級:__406______
任教領域:_英語___________
課程單元名稱:Easter
自我教學省思:
Teachers must be aware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eaching about religious holidays and celebrating religious holidays.
Recognition of and information about holidays may focus on how and when they are celebrated, their origins, histories and generally agreed-upon meanings. If the approach is objective and sensitive, neither promoting nor inhibiting religion, this study can foster understanding and mutual respect for differences in belief. Teachers will want to avoid asking students to explain their beliefs and customs.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 English to students with various proficiency levels.
Challenges of balancing communication and literacy skills.
How to motivat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whole class activities?
How to create an interesting task-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routines of self-learning and reviewing taught materials?